WCDMA知识问答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629336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CDMA知识问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WCDMA知识问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WCDMA知识问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WCDMA知识问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WCDMA知识问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WCDMA知识问答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WCDMA知识问答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WCDMA知识问答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WCDMA知识问答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WCDMA知识问答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WCDMA知识问答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WCDMA知识问答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WCDMA知识问答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WCDMA知识问答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WCDMA知识问答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WCDMA知识问答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WCDMA知识问答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WCDMA知识问答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WCDMA知识问答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WCDMA知识问答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WCDMA知识问答题.docx

《WCDMA知识问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CDMA知识问答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WCDMA知识问答题.docx

WCDMA知识问答题

WCDMA中功控主要分为:

开环功控,闭环功控,外环功控,请简述各类功控的目的?

并描述各种功控的大致过程。

答:

开环功控的目的是提供初始发射功率的粗略估计。

它是根据测量结果对路径损耗和干扰水平进行估计,从而计算初始发射功率的过程。

比如:

上行链路的开环功控的目的是调整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的发射功率。

UE在发射随机接入之前,总要长时间的测量CPICH的接收功率,以去掉多径衰落的影响。

闭环功率控制的目标是使接收信号的SIR达到预先设定的门限值。

在WCDMA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闭环功率控制都是由接收方NODEB或UE通过RAKE接收机产生的信号估计DPCH的功率,同时估计当前频段的干扰,产生SIR估计值,与预先设置的门限相比较。

如果估计值大于门限就发出TPC命令“1”(升高功率);如果小于门限就发出TPC命令“0”(降低功率)。

接收到TPC命令的一方根据一定的算法决定发射功率的升高或降低。

外环功率控制目的是动态地调整内环功率控制的门限。

因为WCDMA系统的内环功率控制是使发射信号的功率到达接收端时保持一定的信干比。

然而,在不同的多径环境下,即使平均信干比保持在一定的门限之上,也不一定能满足通信质量的要求(BER或FER或BLER)。

因此需要一个外环功率控制机制来动态地调整内环功率控制的门限,使通信质量始终满足要求。

RNC或UE的高层通过对信号误码率(BER)或误块率(BLER)的估算,调整快速功率控制中的目标信噪比(SIRtarget),以达到功控的目的。

由于这种功控是通过高层参与完成的,所以叫做外环功控。

当收到的信号质量变差,即误码率或者误块率上升时,高层就会提高目标信噪比(SIRtarget)来提高接收信号的质量。

(1分)常规外环功率控制算法采用与内环功率控制相近似的方式

Pcompensation=max(UE_TXPWR_MAX_RACH-P_MAX,0)单位dBm异常处理(1分)如果当前小区不满足S准则,则UE读SIB11,并进行相邻小区的测量,判断邻区是否满足上述S准则。

如果UE发现没有一个小区满足S准则,UE就会在新的频点上继续重复上述过程。

RRC建立是接入过程优化需要关注的重点,它涵盖了RRC、NBAP、Q.AAL2、FP等协议交互,信令流程如下图所示,RRC建立其中有一个环节失败就会导致整个过程的失败,请根据信令流程和实际优化经验回答下而后问题:

1)通过跟踪信令发现RNC收不到UE的RRCCONNECTSETUPCOMPLETE消息,请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

答:

1)RNC收不到UE的RRCCONNECTSETUPCOMPLETE消息有三种可能,UE没有收到RRCCONNECTSETUP,导致不能发出RRCCONNECTSETUPCOMPLETE消息;UE收到RRCCONNECTSETUP后,没有发出RRCCONNECTSETUPCOMPLETE消息;RRCCONNECTSETUPCOMPLETE消息在传输中丢掉了。

2)UE没有收到RRCCONNECTSETUP:

确认UE收到RRCCONNECTSETUP消息。

可在超级终端上看是否有收到RRCCONNECTSETUP消息的打印,如没有则是没有收到SETUP消息。

或者打开RRC上报空口消息,查看在RRCCONNECTIONREQ消息后有无RRCCONNECTIONSETUP消息,如有查看这两个消息的UEID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没有收到SETUP消息。

3)UE收到RRCCONNECTSETUP:

UE收到SETUP消息后,释放RB0(随机接入信道),在保护定时器超时之前释放完成后启动功控,开始建立下行专用信道(配置无线链路和传输信道和MAC)。

在配置的各个阶段如果在保护定时器超时(终端输出会有TIMEROUT字样)之前RRC没有收全各配置原语确认会导致UE发不出RRCCONNECTIONSETUPCOMPLETE。

比如,T312超时RRC还没有收够N312个CPHY_SYNC_IND原语(表示下行同步失败)而导致UE发不出RRCCONNECTIONSETUPCOMPLETE。

3)RRCCONNECTSETUPCOMPLETE可能在IUB接口丢掉:

可以从底层到高层E1->ATM->FP来分析。

首先检查是否有E1告警,可以查看告警台是否“E1信号丢失告警”,然后可以在RNC的维护台上执行DSPE1T1检查AAL2PATH对应的E1状态。

如果E1断链,可以分别在RNC、NODEB端进行环回操作,基本上可以定位问题是出在RNC、NODEB或者是传输。

底层传输有可能是IMA组,这时要重点检查IMA组内的各条E1、IMA组号两端要一致;如果E1正常,可以检查ATM层的AAL2PATH是否正常,用MML命令DSPAAL2PATH检查PATH的状态,PATHID、NASP地址、E1链路号、PVC是重点检查的对象。

如果AAL2PATH没有异常,继续检查IUB的用户面FP层,FP层可能会因为发生时间窗问题而丢包。

UE首次开机,在开始呼叫之前,UE有那一些过程?

答:

UE开机后,处于空闲模式。

空闲模式下,UE任务可以进一步地分为以下三个子过程:

PLMN选择和重选择、小区选择和重选择、位置登记。

PLMN的选择:

UE开机后首先选择一个PLMN并与其建立连接。

UE接入层将所有可以利用的PLMN报告给非接入层,UE保存一个允许的PLMN类型队列。

PLMN类型可能为GSM-MAP或ANSI-41。

在PLMN选择和重选择时,基于允许的PLMN类型队列以及接入优先级,手动或自动地选择合适的PLMN。

小区的选择:

UE在选定的PLMN中搜索一个合适的小区,选择该小区以提供服务,并监测该小区的控制信道以接收系统信息。

小区搜索过程包括时隙同步、帧同步和解扰三个步骤。

小区重选:

UE驻留到一个小区后,将根据小区重选规范周期行地寻找更好的小区。

若UE发现一个更好的小区,它将选择并驻留到该小区。

所选小区可以在已选PLMN中,也可以在其它的PLMN中。

位置登记:

UE开机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小区后,将利用NAS登记过程在其所选小区的登记区中进行位置登记;在小区重选时,若新小区位于不同的登记区,也需要进行位置登记。

WCDMA空中接口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WCDMA空中接口采用信号带宽5MHz,码片速率3.84Mcps,AMR语音编码,支持同步/异步基站运营模式,上下行闭环加外环功率控制方式,开环(STTD、TSTD)和闭环(FBTD)发射分集方式,导频辅助的相干解调方式,卷积码和Turbo码的编码方式,上行BPSK和下行QPSK调制方式。

WCDMA系统是自干扰系统,请简要讲述容量、覆盖、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1)、容量-覆盖:

应用实例:

答:

设计负载增加,容量增大,干扰增加,覆盖减小。

小区呼吸。

2)、容量-质量:

应用实例:

答:

通过降低部分连接的质量要求,可以提高系统容量通过外环功控降低目标BLER值3)覆盖-质量:

应用实例:

答:

通过降低部分连接的质量要求,同样可以增加覆盖能力。

对路径损耗大的连接通过AMRC降低数据速率。

WCDMA系统各小区的频率复用系数是多少?

列举克服小区间干扰的技术。

答:

频率复用系数为1,克服小区间干扰的技术有

(1)扩频

(2)软切换(3)功率控制

承载RRC连接建立流程的信道可分为哪两种类型?

流程上有什么根本区别?

答案:

承载RRC连接建立流程的信道可分为公共信道和专用信道。

如果是专用信道承载,则在流程中需要先建立无线链路和用户面的数据传输承载;如果是公共信道承载,则在流程中不需要额外分配相应资源。

传输信道的BLER测量值是否收敛于目标值可以用来衡量外环功控性能的好坏,因此,用正确的方法统计出传输信道的BLER测量值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实际网络优化过程中,如何正确获得的BLER测量统计值?

并分析一下直接把整个测试过程中的BLER测量值做平均,其结果作为BLER测量的统计值不可行的原因?

答:

通常,将ErrBlockNum累积值除以TotalBlockNum累积值就可以得到正确的BLER测量的统计值。

一般情况下,我们把整个测试过程中的BLER测量值做平均,其结果作为BLER测量的统计值。

但是,这个结果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正确的。

因为每一次的每个传输信道的BLER测量值都是根据本次测量间隔内的传输信道误块数除以总块数得到的。

如果总块数为0,则该次BLER测量值依然上报为0。

所以,如果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如果有传输信道总块数为0的情况,将该传输信道的BLER测试值的均值作为BLER测量的统计值就是错误的,结果会偏小。

当然无论实时业务还是非实时业务,无论信令传输信道还是业务传输信道,都会出现传输信道总块数为0的情况。

当接到一个WCDMA网络的预规划任务时,需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预规划考虑?

答:

(1)项目计划和需求评估;

(2)数据准备;(3)区域勘测;(4)地理形态定义,移动测试;(5)使用软件进行覆盖范围预测;(6)容量规划;(7)工程设计;(8)确定站点区域。

(9)对以上预设计进行验证,确定初步的基站位置。

导频污染会导致那些问题?

解决措施有哪些?

答:

1)高BLER。

由于多个强导频存在对有用信号构成了干扰,导致Io升高,Ec/Io降低,BLER升高,提供的网络质量下降,导致高的掉话率。

2)切换掉话。

若存在3个以上强的导频,或多个导频中没有主导导频,则在这些导频之间容易发生频繁切换,从而可能造成切换掉话。

3)容量降低。

存在导频污染的区域由于干扰增大,降低了系统的有效覆盖,使系统的容量受到影响。

解决措施有:

天线调整:

调整天线的方位角和下倾角,对没有主导频的区域增强主导导频,对有主导频的区域减弱其他导频。

功率调整:

导频污染是由于多个导频共同覆盖造成的,解决该问题的一个直接的方法是提升一个小区的功率,降低其它小区的输出功率,形成一个主导频。

(1改变天馈设置:

有些导频污染区域可能无法通过上述的调整来解决,这时,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考虑替换天线型号,增加反射装置或隔离装置,改变天线安装位置,改变基站位置等措施。

采用RRU或直放站:

对于无法通过功率调整、天馈调整等解决的导频污染,可以考虑利用RRU或直放站引入一个强的信号覆盖,从而降低该区域其它信号的相对强度,改变多导频覆盖的状况。

采用微小区。

应用目的同直放站,用于通过增加微蜂窝在导频污染区域引入一个强的信号覆盖,从而降低该区域其它信号的相对强度。

适用于话务热点地区,即可以增加容量,同时解决导频污染。

掉话率优化是网络优化中的一个主要内容,请根据相关的信令流程和实际优化经验回答以下问题:

请简要描述常见的掉话的原因及其各自的表现和判断方法是什么?

答:

(1)邻区漏配如果掉话前UE记录的活动集EcIo信息和Scanner记录的BestServerEcIo相差较大,而Scanner记录的BestServer扰码不在UE掉话前的测量控制邻区列表中,或者如果掉话后UE马上重新接入,且重新接入的小区扰码和掉话时的扰码不一致,且新的小区不在UE掉话前的测量控制邻区列表中,或者UE上报的检测集(DetectedSet)信息出现了信号较强的小区

(2)覆盖差确认覆盖的问题简单直接的方式是直接观察Scanner采集的数据,若最好小区的RSCP和EcIo都很低,就可以认为是覆盖问题。

(3)切换导致的掉话软切换/同频导致掉话主要有两类原因:

切换来不及或者乒乓切换。

从信令流程上表现为手机收不到活动集更新或者物理信道重配置命令,PS业务也有可能在切换之前先发生TRB复位。

(4)干扰导致的掉话一般情况下,对于下行,当激活集CPICHRSCP比较好,而激活集和监视集的EcIo都很差,基本上可以认为是下行干扰的问题;对于上行,如果发现RTWP比正常值(-107~-105)超过10dB,持续时间超过2~3s,可以基本判断为上行干扰。

(5)流程交互失败对于一些需要信令交互的流程,如AMR控制、DCCC以及压缩模式的启停等,由于信号、手机支持方面的原因或者RAN设备和手机的配合问题,导致流程失败,最后发生掉话。

(6)异常分析在排除了以上的原因之后,其他的掉话一般需要怀疑设备的问题,需要通过查看设备的日志,告警等进一步来分析掉话原因

改善WCDMA基站站点的上行链路覆盖有那几种方法?

答:

增加接收天线个数来减少Eb/N0,降低天馈损耗或增加塔顶放大器,减少干扰余量,既降低上行链路最大允许的容量,利用分扇区提高天线增益,

计算:

某小区的导频发射功率为33dBm,一个手机测量到该小区导频信号强度为-70dBm,同时当强小区的干扰水平为-100dBm,该小区的常量值(Constantvalue)为-21dB,请计算该手机的初试发射功率为多少?

答案:

Pinit=33-(-70)+(-100)+(-21)=-18dBm.

假设NODEB安装在塔基机房,O1站型,机顶输出功率20W(dB公式10LG(功率值/1mW),采用9dBd全向天线,1/2"跳线长度5米(损耗为18dB/100m),7/8馈缆50米(损耗为6dB/100m),全部接头累加损耗1dB,双工塔放插损0.3dB,请计算天线口功率EIRP值?

答:

1、EIRP=10lg(20*1000/1)-5*18/100-50*6/100-1-0.3+9=46.8dBm.

假设基站接收信号有用功率为常数Prx,基站接收到的干扰总功率为I,用户信息比特率为R,信号总带宽为W,

指手机从服务小区中接收到信号功率之和,

是手机从所有邻近小区中接收到的信号功率,

是指UE噪声功率(设备热噪声)。

为正交化因子。

请分别写出上行链路Eb/No和下行链路Eb/No的表达式,并请描述Ec/Io和SIR的含义,上行链路Eb/No和Ec/Io的换算关系以及下行链路Eb/No和SIR的换算关系。

答案要点:

(1)上行链路的(1分)

(2)下行链路的(3)

定义为接收的码片能量比上总的功率谱密度(4)SIR定义为RSCP/ISCP*SF,这里RSCP是DPCCH上的接收信号码功率,ISCP是DPCCH上的干扰信号码功率,SF是DPCCH上的扩频因子。

(5)上行链路中

等于

除以系统的处理增益也就是W/R,或用公式表示为Ec/Io(dB)=Eb/No(dB)-W/R(dB)(1分)(6)下行链路中Eb/No=SIR+(W/Rdtch)db-10log(SF)-PO3其中:

PO3是一个偏移值

 

简述CRNC、SRNC的区别。

答:

1)控制NodeB的RNC称为该NodeB的控制RNC(CRNC),CRNC负责对其控制的小区的无线资源进行管理;2)服务RNS(SRNS):

管理UE和UTRAN之间的无线连接。

它是对应于该UE的Iu接口(Uu接口)的终止点。

无线接入承载的参数映射到传输信道的参数,是否进行越区切换,开环功率控制等基本的无线资源管理都是由SRNS中的SRNC(服务RNC)来完成的。

一个与UTRAN相连的UE有且只能有一个SRNC。

简述ENTERPRISE4.1中模型校正的原理。

答案:

Enterprise进行模型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先以设定的缺省模型做预测,并将预测值与路测数据作比较,再用比较所得的差值反过来修改模型参数,经过不断的迭代修改直到预测值与路测数据的标准均方差达到最小,则此时得到的各参数值就是我们所需的校正值。

简述GPS天线安装位置的要求。

答:

①天线的安装地点尽量远离楼顶边缘,尽量不要安装在楼顶周围的矮墙上,如果安装在这些地点,天线容易遭到雷击。

②天线附近应有有效的防雷设施,即天线接收头与避雷针或铁塔顶端的连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30°~45°。

③安装卫星天线的位置天空视野要开阔,天线竖直向上的视角应大于90°。

④不能处在频率400MHz以上、功率大于1W的定向发射天线的辐射范围内,距离全向发射天线要在20m以上。

简述RNC中数据流路径答:

语音流路径:

IubWXIE←→WFMR←→WMUX←→WLPU←→WNET←→WLPU;

简述UTRA的随机接入过程:

答案要点:

UE在可用的接入组随机选择一个RACH子信道,并从可用的特征符号中随机地选择一个特征符号;UE测量下行链路的功率电平,计算初始发射功率(由于开环功率控制的不精确,RACH初始功率电平需要有一定的余量)UE在RACH子信道上用选择的特征码发射前导信号;UE监测基站的AICH信号,如果收到AICH,则开始发送10ms或20ms的数据部分消息,随机接入成功;如果没有收到AICH信号,则以一定的步长增加功率重发前导信号;如果UE一直没有收到AICH信道,且重发前导的次数已超过系统设定值,则此次随机接入失败。

简述WCDMA系统功率控制的种类?

功率技术如何起到克服远近效应作用?

答案:

WCDMA功率控制分为外环功率控制、内环功率控制、开环功率控制等三种。

功率控制技术通过功控命令,使处于小区不同位置的UE到达基站的信号电平基本相同,从而使远处的信号不被近处的强信号淹没,从而达到克服远近效应作用。

简述扩频系统的优、缺点答:

优点:

1、抗干扰能力强;2、保密性能强;3、低功率谱密度,对人体影响较小;4、易于实现精确定位于测量;5、易于实现大容量多址通信;缺点:

1、占用信号带宽宽;2、系统实现复杂;3、在时变信道上实现同步较为困难;

简述慢衰落

答:

它是由于在电波传输路径上受到建筑物或山丘等的阻挡所产生的阴影效应而产生的损耗。

它反映了中等范围内数百波长量级接收电平的均值变化而产生的损耗,一般遵从对数正态分布。

简述目前我司无线网络估算工具的估算思路

答:

网络估算首先根据预先设计的网络负载从覆盖的角度出发计算小区半径,然后结合用户分布和话务模型,计算出小区负载,然后将计算出来的小区负载与预设小区负载进行比较,判断小区是覆盖受限还是容量受限。

当估算结果是覆盖受限时,可以适当降低小区负荷因子,重新进行覆盖和容量分析,直到覆盖和容量所估算的结果相差最小。

在此基础上,直接根据覆盖分析结果,计算NodeB所需硬件数目(站点数,扇区数,载波数)。

当计算结果是容量受限时(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扇区化、增加载波、容量提升技术等方式),需要检查小区负荷因子是否可以进一步提高。

如果可以提高,则重新进行覆盖和容量分析;如果不能提高,则需要缩小覆盖半径,重新进行容量分析,得到NodeB所需硬件数目(站点数,扇区数,载波数)。

估算的结论必须是同时满足覆盖和容量的要求,在综合考虑近期和远期建网目标,获得最经济有效的方案。

因此,覆盖和容量分析存在一个调整的过程。

简述网络规划优化项目管理的主要目的?

参考答案:

保证网络规划/优化工程的顺利实施,保证网络规划/优化方案的正确性加强对网络规划/优化项目组成员的有效管理和监控;节约成本,进行合理的资源调配;提高工程效率保证网络交付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提升华为公司无线网络规划/优化服务品牌保证网络规划/优化工程实施和项目管理的规范性、降低网络规划/优化中存在的风险

简述网络预规划的流程

答案:

1、网络预规划需求。

由市场拓展人员根据市场拓展需要,决定是否向技术支援网络规划部申请预规划支援,进行网络估算和网络预规划。

2、网络估算。

网络规划工程师根据项目策划报告和客户建网需求,进行无线网络估算。

估算报告要求包含该本地网无线基站的大致数量、基站配置、覆盖范围、覆盖质量及估算过程。

3、网络预规划。

网络规划工程师根据项目策划报告和客户建网需求,并在收集到网络建设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网络预规划。

网络预规划是个不断调整的过程,要根据基站网规勘测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修正。

网络预规划报告要求包含无线基站数量、基站位置、基站配置、覆盖范围、网络质量及重要指标的仿真结果;报告要求能够指导网规基站勘测。

4、网规基站勘测。

工程设计工程师根据网络预规划报告中有关基站工程参数方面的要求,在现场进行基站勘测,并向网络规划工程师反馈现场环境是否符合规划要求,由网络规划工程师决定是否调整基站工程参数。

5、无线工程参数总表整理。

网络规划工程师根据预规划结果,输出工程参数总表。

简述网络预规划与网规基站勘测之间的关系

答:

1)网规预规划报告指导网规基站勘测2)网规基站勘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修正网规预规划报告,并反馈网规工程师。

3)网络预规划和网规基站勘测之间是互相约束,反复调整的过程。

结合以下的流程截图回答以下问题:

在“1208:

12:

46:

52(96)”时刻发生的什么过程?

此过程一般在原小区还是新小区触发?

2此过程是否与同频硬切换为相同过程,如何判断?

3此过程一般由什么原因触发?

此过程的作用是什么?

答:

“小区更新”过程;在新小区触发.不同的过程;同频硬切换对应的消息为“PHYCHANNRECON”过程。

当前小区质量已经变坏,在UE监测到了下行失步后,或发生RLCUnrecoverableError,则会启动小区更新过程。

小区更新过程给了UE不掉话的机会。

某地2G网络覆盖非常好(室内信号强度大于-85dBm),而3G网络室内覆盖不好(RSCP小于-105dBm,Ec/Io为-14dB),手机进行PS业务的时候在室内门廊和窗口处频繁发生3G-2G来回切换其3G的异系统切换参数设置如下:

小区位置属性CellProperty=ONLAYERED_CELL_CARRIER_FREQUENCY_VERGE(非分层小区载频边缘)RSCP表示的异系统测量启动门限=-95dBmEc/No表示的异系统测量启动门限=-18dB异系统切换判决门限=-90dB2G->3G小区重选参数设置如下:

Qsearch_P=7(alwaysmeasure)FDD_Qoffset=0(-∞,alwaysselecttoacellifacceptable)FDD_Qmin=0(-20dB)请分析可能原因并给出可能的解决建议。

答:

一般对GSM测量的测量量为RSCP,而根据该小区的小区位置属性,其2D事件测量量也为RSCP,当3G覆盖不好,RSCP低于2D触发门限,将启动GSM测量并切换到2G系统中。

而2G->3G重选的门限FDD_Qmin取值是-20dB。

这时3G信号Ec/N0肯定满足此重选条件,所以又会重选回3G,导致不断的来回切换。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小区重选门限的设置,需要提高FDD_Qmin门限使其大于-14dB,建议将FDD_Qmin从-20dB改为-13dB(或者写为“从0改到7”)

切换是CDMA系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WCDMA中切换可以分为同频软切换,同频硬切换、异频切换以及异系统切换,请简述以上各类切换所涉及的测量报告事件及含义,并说明RNC收到UE上报的这些报告后会作出哪些操作,异系统切换只描述3G到2G的切换即可)。

答:

同频软切换涉及的主要测量报告为:

事件1A:

一个小区的PCPICH质量进入上报范围,RNC以1A事件作为软切换分支加入的触发条件事件1B:

一个小区的PCPICH质量离开上报范围,RNC以1B事件作为删除活动集小区的触发条件;事件1C:

表示一个小区已经比活动集的小区好了,RNC接收到UE上报的1C事件触发列表后,用列表中的替换小区来替换活动集中的被替换小区;事件1D:

最好小区发生变化,RNC收到1D事件之后用上报的小区代替激活集中的最好小区,并下发新的测量控制消息;事件1E:

PCPICH超过一个绝对门限,在宽松模式中,RNC使用以1A、1E中任何一个事件满足(简称1Aor1E)作为软切换分支加入的触发条件;事件1F:

PCPICH低于一个绝对门限,在宽松模式中,RNC以1B和1F事件都收到作为软切换分支删除的触发条件同频硬切换只涉及到1D事件,和同频软切换中的1D事件相同,RNC以1D事件中上报的最好小区作为同频硬切换的目标小区。

异频切换和异系统切换都使用2D和2F事件作为压缩模式的触发和停止事件2D:

当前使用频率的估计质量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