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学与技术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636491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科学与技术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电子科学与技术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科学与技术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docx

《电子科学与技术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科学与技术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子科学与技术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docx

电子科学与技术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电子科学与技术品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

南京邮电大学

1997年学校申报光电子技术专业,从1998年起招生,第一届招收1个班34位学生,1999年起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招生,目前已有7届毕业生,毕业学生近1000人。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自20XX年被批准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以来,虽然由于学校教学机构的调整,该专业从光电工程学院调整到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校和该专业所在学院始终高度重视电子科学与技术品牌专业建设工作,认真贯彻执行《省高校品牌专业遴选、管理和验收实施办法》。

三年来,按照该专业建设目标及进度计划,结合学院的教学、科研工作,以江苏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验收标准为依据,明确建设的目标、思路、计划和任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积极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并强化了特色,取得了优异成果。

现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工作总结如下。

一、专业建设目标的进展和成效

(一)建设目标、思路与培养方案

1.科学定位,明确目标,理顺思路

根据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三个面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要求,围绕着如何培养和造就适应光通信飞速发展、光电子技术突飞猛进、光信息技术异军突起的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一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形成了“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拓宽知识、增强适应性”的教学工作思路,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成国内同类专业中特色鲜明、人才质量高、广受社会欢迎的专业,逐步成为国内一流专业。

2.加强研究,深化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20XX年以来,我们认真探索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质量标准,深入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需求的趋势,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明确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并完善与社会发展和学校特色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建立健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大批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为“以光通信为立足点和主要方向,逐步向光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拓展,培养适应‘光子时代’需要,掌握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和具备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通信、光电检测技术及光信息技术等领域内宽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并接受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备本学科与跨学科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光电子、微电子和光通信系统的设计、制造、维护、管理以及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按照“整体优化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原则;加强基础,增强适应性原则;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注意基本素质和能力培养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的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20XX年和20XX年,分别修订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着重注意了以下几点:

(1)体现特色、明确专业方向,根据我们学校长期为IT行业培养人才和我们学院的基础和优势,设置了光通信技术、光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三个方向,并对专业方向的发展作了规划,“以光通信为立足点和主要方向,逐步向光电子和微电子技术拓展”。

(2)在课程设置上,主干课程明确,设置合理,将专业基础课程分成四大模块:

即电工电子基础、光电子基础、固体电子基础和通信基础;同时注重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与综合,精选经典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注意把体现当代学科发展特征的、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反映到教学内容中来。

在专业方向上,设置了光电子技术、光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三个方向,既符合专业规范的要求,又充分体现学校的特色,在专业课部分,注意“宽、新、浅”,设置了光纤通信原理与系统、光纤网络技术、光纤传输技术、光信息处理、光纤传感技术、光电检测与信号处理等课程,充分体现了时代特色和光电子、光通信的最新发展。

(3)为了使一年级新生对本专业有一些初步的了解,以方便学生以后的学习,我们从20XX级开始设立“电子科学与技术导论”课程,由专业负责人亲自主讲,开设三年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4)在20XX年修订的培养方案中,为拓宽学生知识面,鼓励学生跨学科选读课程,除原来的专业课程模块的选修课程外,在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等各个课程模块增设选修课程,提供给学生修读。

为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大学生成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各专业开设创业指导课程,规定各专业须开设一门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课程。

以引导大学生按照创业型人才的要求,转变就业观念,自觉调整大学的学习生活,处理好创业与专业学习、创业与创新学习、创业与提升素质的关系,了解创业的基本方法和程序,为今后创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0XX年,我校作为课题主持单位承担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任务课题“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子技术方向)指导性专业规范研制”,将我们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主要内容融入到专业规范中。

经过二次修订,该专业的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时代要求,培养规格定位准确,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并具有鲜明的特色;培养方案具有创新性、科学性,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方案可操作性强,实施效果好。

对国内该专业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

全面提高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逐步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办学规模发展需要,素质优良、结构优化、高效精干、充满活力、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师资队伍。

2.建设措施

(1)积极引进教师,20XX年以来,已引进教师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博士后2人,博士8人,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更加合理。

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教授和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原总工毛谦为兼职教授,指导专业建设工作。

(2)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目前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3人,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1人;另外,中青年教师中有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人,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人。

他们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赵新彦、涂兴华和孙晓芸老师在南京邮电大学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中荣获二等奖。

这支队伍素质优良、结构优化、高效精干、充满活力、梯队合理,素质优良,20XX年该专业光电子教学团队获南京邮电大学优秀教学团队。

3.建设成效

目前,负责该专业学生培养任务的是一支由7名教授领衔、素质好、学术水平较高的教师队伍。

其中杨祥林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光通信专家,曾多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由他主编的《光放大器及其应用》一书20XX年获全校唯一的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20XX年10月获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通信学会与中国光学学会联合颁发的“全国光纤通信与集成光学杰出贡献奖”;20XX年以来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二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专业负责人陈鹤鸣教授20XX年获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曾多次获江苏省和邮电部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0XX年以来出版教材5本,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一本,省立项精品教材一本,发表学术论文32篇,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四项,获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各一项。

目前这支队伍中,教授、副教授比例达66.67%,35岁(含)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92%,其中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比例达68.18%.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由教授或副教授讲授,55岁以下教授、副教授每学年均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

立项建设以来“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分别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承担教育部电子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任务课题三项,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科学研究项目近40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篇,发表科研论文89篇。

(三)教学条件建设

1.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我们组织教师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制定了实验室建设规划。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工科专业,所培养学生除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外,还要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因此,需要建设一个以光电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及信息再现等为主要内容的“光电信息实验中心”。

以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为主,兼顾专业课实验的需要,结合专业方向,注重专业原理,加强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

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教学改革的思想,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实验和实践教学质量实验室的科学管理,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培养创新人才的实验教学模式;注意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效应;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实验室人员的积极性,真正把实验室建设成为完成本科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实验室建设的主要内容如下:

(1)现代光学及激光综合实验平台

该项目建设针对光学综合实验的教学要求及课程特点,着重于学生对光学学科的整体把握和融会贯通能力的培养,所建成的实验系统可完成物理光学、波动光学、激光原理等课程涉及的主要实验,并为学生自行设计创新性实验提供条件,可以完成物理光学、波动光学、激光原理等实验和专题实验教学。

(2)光电信息处理综合实验平台

该实验系统的建立,使学生对各种现代光电信息处理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适用场合、性能指标等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并可根据测试内容、目的和要求,自行设计小型的智能系统和光信息处理系统,进行创新实验研究,可完成光信息处理、光电检测与信号处理和光电传感等实验。

(3)光通信与光纤技术综合实验平台

光纤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已使信息高速公路成为现实,而光纤传感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智能材料、智能结构等技术的应用展示了良好的前景,因此光通信与光纤技术及应用已日益受到重视。

本实验系统的建立,使学院在该方向继续保持特色和优势,可进行光通信、光调制和光纤特性测试等实验,特别有利于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

(4)光电信息技术硬件模块:

配备各类相干和非相干光源、光学镜头、系列窄带干涉滤光片、各类光学精密调节架、接收器件系列等,为本科生进行光电信息领域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提供硬件平台。

2.其他教学设施建设

经过这一轮建设,实验室、实习基地和图书资料等能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目前可用于本专业学生校外实习的基地有12个,其中与南京熊猫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共建江苏省光通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支持本科教学,吸纳学生参加科研工作。

另外,与春晖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定协议,每年均有几十位学生到这些基地进行实习和毕业设计。

3.建设经费充足

学校用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及现代教育技术等专项的建设经费充足,立项建设以来持续增长,2007-20XX年为了迎接教育部对我校进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投入专项经费60万;20XX年微电子实验室获得中央财政和地方共建资助经费400万;20XX年“光电信息实验中心”评为江苏省实验示范中心,建设经费200万,另外,用于品牌专业的专项建设费11.5万,为取得突出的专业建设成效提供保障。

(四)教学改革、建设与管理

1.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建设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是建立在电子学、光学、工程学等多种学科基础上的,课程的设置既要避免偏向某一学科的倾向,又要防止仅仅是各种课程简单的叠加。

在充分吸取国内外不同类型学校“电子科学与技术”课程设置的基础上,考虑到我校的办学特色,重点开展课程体系的设置改革和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和改革的核心,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立项建设后,我们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课程方面进行了重点建设。

进行重点建设的课程有“电路分析基础”、“光电子学(英文教材)”和“电工电子实验”。

这三门课程经过一轮建设后,已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自己动手编制多媒体课件。

课件标题醒目,内容清晰,充分运用字体、颜色、着重、斜体等工具手段,体现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尽量使用与讲述内容密切相关的彩图,适当使用动画片段来讲解复杂现象或实验技术的动态过程,增加学生的体验和兴趣。

采用多媒体课件提高了教学效果,我们还将课件在教学网站上公布,便于学生复习和自学。

20XX年5月,光电子学课程被评为校立项建设精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和“电工电子实验”两门课程被评为省精品课程。

2.教材建设

在教材建设方面,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制订了建设规划,确定了教材建设的原则:

(1)凡是所开设课程有获奖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教材”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的,应选用此类教材或尽量选用近三年新出版的教材。

(2)没有合适教材的课程,应组织教师自编,特别是编写特色鲜明、质量好、易教易学的教材;

(3)经过这一轮教材建设,使“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所有专业基础课,都有一本合适的教材。

目前,我们已正式出版了《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激光原理及应用》、《光纤通信系统(第2版)》和《光子学——现代通信光电子学(译著)》等五本教材,自编教材9本,参与编写了教育部十五规划教材《光电子技术》,该教材已由高教出版社在20XX年出版;其中由沈元隆教授编写的《电路分析基础》获省精品教材;由陈鹤鸣教授主持编写的“激光原理及应用”被列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并被评为江苏省立项建设精品教材。

3.教学研究与改革

在进行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的同时,我们在教学中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在教学方法上,注意保留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引进现代教学方法,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与教学手段现代化为一体的实践。

坚持“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教学关键”的指导思想。

现代教学方法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本特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对传统教学方法适当保留并加以改造。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传授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当前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注意介绍光电子原理在光电子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和当前最新的科技成果。

使学生懂得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以学生为本,实施启发式教学,提倡、引导讨论和争论(辩论)、激发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向学生介绍掌握适合个人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做重点细致的分析和讲解。

配合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反映教学内容,便于学生加深理解,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把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的工作方法。

4.实验实践教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一个工科专业,根据“本科教育以培养应用基础和理工融合型人才为主”的原则,我们十分重视实践性环节的教学,结合“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的制订和学习国内兄弟院校的经验,建立了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课程的设置上,将原来分散在各门课程中的实验综合起来,开设了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光学与光电子基础实验”、专业实验课程“光通信综合实验”、“微电子专业实验”和“光信息综合实验”,制订了这四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编写了这四门课程的实验指导书,制作了《光学与光电子基础实验教学软件》的多媒体课件,并将该课件与放在Blockboard网络平台上,“光学综合实验预习系统仿真设计”针对以下两个问题

(1)光学实验仪器昂贵、实验操作难度大、仪器损坏率高;

(2)学生对实验预习不重视,做实验前对实验原理、操作流程和规范不熟悉,很难掌握实验操作技巧,易造成误操作而损坏实验器材,制作具有操作方便、生动形象、交互性强、印象深刻等优点的实验仿真系统。

学生可以在实验前运行本软件系统,进行实验预习,掌握实验原理,熟悉实验步骤和操作流程,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目前已应用于实验教学,受到学生的欢迎。

并与相关高校和企业达成成果转让初步意向。

《光学与光电子基础实验教学软件》获校多媒体课件比赛二等奖。

网络课程《光学与光电子基础实验》已运行两年,效果良好。

实验课程体系如下图所示。

同时将原来的课程设计

(1)和

(2)进行调整,修改为课程设计和光电综合设计,调整后的实践性环节体系如下图所示。

全面制订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各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大纲,用以指导规范各项实习实践教学活动。

同时制定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光电综合设计等集中性实习实践活动的成绩评定标准,综合实习期间的平时表现、实习单位的评语、实习日志和实习报告,评定学生的实习成绩。

在实践教学的管理体制上,我们在全校率先实行院级实验中心,便于管理和资源的合理调配,同时向所有学生开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5.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

教学质量的好坏,是关系到本专业能否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该专业开始招生后,我们就紧紧抓住质量不放,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建立质量监控体系,为了严格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学校和院建立了两级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成立了教学质量督察监控委员会,下设校、院两级督导组,不定期进行听课,对全校教学情况进行检查,例如,每学期期末考试后,对全校试卷进行抽查和分析;20XX年起对主干课程试行考教分离,考教分离促使学生平时认真学习,及时复习,检查学习效果,改进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努力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避免学生去猜题、押题;考教分离既检验了教师是否按照两纲实施教学,又检验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便于了解教与学两方面的情况,及时研究制定出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考教分离提供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考试成绩,使教学检查与评估的资料更加准确可靠,保证其真实性和可信性,减少乃至杜绝各种不正常现象的发生,维护考试的严肃性。

另外,学生通过网络对任课教师进行测评,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和学院定期召开毕业生座谈会、用人单位座谈会,及时了解人才社会需求,跟踪了解毕业生质量,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切实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整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运行良好。

(2)严格执行“日常教学规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首先从把好新开课教师质量关入手,对新开课的教师,都要求他们进行典型章节的试讲,个别教师试讲不理想的,组织第二次试讲,直到试讲通过为止。

其次,根据“南京邮电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结合我们院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教学常规工作日程表》、《制定课时计划表规则》、《试卷命题规则》和《学院试卷批阅、成绩评定规则》等有关规定,对整个教学全过程的各个重要环节的要求,作了详细、科学和严格的规定,全体任课教师都能严格执行,这些规定的制定,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再次,建立和坚持院领导听课制度,要求院领导每学期下班听课3~5次,作好记录,通过听课,一方面了解教师的上课情况;另一方面,也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

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定期公布中干听课情况。

(3)把好毕业论文环节质量关,认真做好学生毕业论文工作。

根据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我们制订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大纲》,从任务要求、选题、基本内容、成果形式、进程安排及成绩评定等多个方面规范毕业论文的教学工作。

成立以院分管院长为组长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毕业论文工作,各系、教研室主任负责平时的检查督促,严把毕业论文的质量关。

毕业论文的选题符合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设计教学基本要求,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训练的要求。

课题尽可能与生产实际、科学研究、工程应用、实验室建设等相结合,强调必须有具体实践环节,如硬件制作、上机软件编程、软件仿真等,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经济观念。

选题中注意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类型的课题,使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同时要求课题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广度和难度,有适当的阶段性成果,工作量要适度,使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努力能够完成。

对于由多个学生共同参加的项目或是与研究生协作完成的课题,要求必须明确每个学生独立完成的工作内容和考核要求。

对于少数在在外单位进行毕业论文的,则由所在单位拟定课题,选题要求与院内课题相同。

我们鼓励学生自拟毕业论文课题,在符合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给予积极支持。

加强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注重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加强教师的责任感。

指导教师必须定期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答疑和指导。

认真做好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客观、公正地评定学生毕业论文成绩,把好质量关。

(五)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能力

由于实施了正确的培养方案,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达到了“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知识面宽”的目标,为将来的继续深造奠定了基础,取得了优异成绩。

该专业学生获全国竞赛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五项,其中20XX级林晓升同学20XX年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20XX级曾涛同学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20XX级学生曹虎林和吴文婷20XX年获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甲组二等奖;20XX年范波同学获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骆钊同学获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

20XX级学生史坤峰、林晓升和刘玉姣20XX年分别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江苏省赛区一等奖;20XX级学生陈妍20XX年获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三等奖。

20XX级陆兵团和潘林同学20XX年均获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第五届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一等奖。

近5年该专业学生英语四级通过率达93%,英语六级通过率达43%,计算机三级通过率68.1%。

近四年来,该专业6%的学生获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

其中20XX级学生林红贤连续三年获三好学生标兵并获国家奖学金。

6名同学获优秀毕业生称号。

28%的学生获三等以上奖学金,50%的学生获各项奖励(包括单项奖)。

近四年该专业考取研究生的比例最高达25.23%,平均13.95%,四届毕业生中,有80多人被全国重点高校录取,其中清华大学录取11人,北京大学录取2人,中国科学院录取9人,浙江大学录取2人,上海交通大学录取6人,东南大学录取16人。

20XX届有25%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分别被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东南大学等名校录取。

该专业的毕业生,素质好质量高,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历届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均在96%以上,他们除了分布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等IT企业外,也到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阿尔派电子(中国)、普天集团、富士通、日立显示集团等制造企业工作。

二、本专业的特色优势

1.凝练专业方向,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中首先开设光通信专业方向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专业,它由光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物理电子技术、物理电子与光电子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五个专业合并而成,我们根据学校长期为IT培养人才的特点,结合光纤通信研究所长期工作的基础以及与光通信企业的广泛合作,于1999年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中首先开设光通信专业方向,并确定该专业的特色为光通信与光电子技术。

2.构建了“四模块、三系列”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体系

构建了一套体现光通信与光电子特色的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程分成四大模块:

即电工电子基础、光电子基础、固体电子基础和光通信基础;在专业方向课设置了光通信、光电子和微电子三个方向的系列课程。

编写了国内首部“光放大器及其应用”教材,翻译了国际上光电子学领域权威著作“现代通信光电子学”。

3.建立了基于“三个平台、一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了体现光通信与光电子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设了“现代光学及激光”、“光电信息处理”和“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