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636924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docx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

“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

实 施 方 案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教研室

我区申报的《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已于2007年5月获得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2006—2009年资助金项目A级立项。

课题批准号:

NBEA0611(http:

//www.e-l-

一、课题设计论述

1、选题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是学校推进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抓手,同时又能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学习者;能让学生接触广阔的外部世界,获得广博的知识;能使学生具备获取、分析、处理、交流应用信息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养成终生学习的观念。

因此,利用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建构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索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理论、途径与方法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的理念和重要的任务。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媒体、网络等形式,使中小学英语教学走向开放与综合,培养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使中小学英语教育更有特色。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教育背景下,我们的课题《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应运而生。

我们试图在实践中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有机地融入到英语学科教学要素之中,在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中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我们的老师在研究过程中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教学观;让我们的学生在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整合的平台上,自主学习,勇于探究,努力合作,大胆创新,为日后能成为一名适用于信息社会的综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将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理念转化成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走出一条整合的创新之路。

2、价值

现代信息社会对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人才的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上要求从培养知识积累型人才转向培养创造型人才,要求学习者能够有良好的素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这就要求更加重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让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包含更多的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促进发展的成分。

为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好的机遇,它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可供选择的学习资源,还将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手段乃至教育体制等全方位的变革。

因此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来考虑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利用计算机通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向交流的教学方式。

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正好与新课程的标准相吻合,两者都致力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英语的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英语学习不仅需要浓厚的语言氛围,也需要相应的文化氛围。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拓展信息量,从而更好地学习英语。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并结合教材中相关文化背景提示适时插入英语文化介绍,带领学生步入一个让他们感到很新鲜的异国文化气氛中去,能激活他们的元认知结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利用网络时文、美文、歌曲、影视等,配上相关资料图片,设计互动的学习环节,让学生多情境、多内容、多维度、多形式地对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社会经济、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学习情绪会非常高涨,学习气氛会达到高潮,英语思维能力会得到培养,英语素质会得到提高。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是实现良好的语言环境、多元的文化结构、开放活跃的富有情趣的多样化教学氛围的新途径、新手段。

自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以来,课堂的教学方法起了很大的变化。

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就必须紧跟知识文化发展的脚步,努力将自己变成不断有清水涌出的甘泉。

随着社会的发展,书本传达信息已不能赶上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知识的更新不得不借助先进的传播媒体——计算机来完成,因而,计算机教学就充当起增强教师业务能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教育角色。

当前,在教学过程中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已经发展为新世纪中小学外语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如果教师不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

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网络和多媒体是积极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一则学生自身对网络和多媒体非常感兴趣,二则各种网络和多媒体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多姿多彩的信息资源,许多信息既贴近生活实践,又是学生热切关注的,所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

3、内容

1.教师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

教师是实现整合的关键,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教学实践的主导。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教学的组织者(Organizer)、学生的指导者(Director)、合作者(Collaborator)、学习的促进者(Facilitator)。

因此教师与技术的整合是教学中的首要问题。

教师要勤于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所需的软件与多媒体技术,并积极自觉地运用网络,获取最新信息,追踪英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前沿研究和成果,提高自己的理论研究水平,丰富自己的教学资源,并将这些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如此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技术协助英语学习,又可以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为学生学习知识和锻炼语言运用能力创造条件。

2.学生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

在语言课堂中,学生利用英语学习环境,积极构建知识意义,进行语言运用练习。

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所特有的集声、光、色彩、图片、动画和影像等于一体的影音效果,使学生接受多种途径的感性刺激,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

而通过网络所获得的有益教学的信息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因此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将所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通过探究和发现进行学习,比如,为准备一个课题的学习,学生利用Google等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搜索、筛选、选择和分析相关信息以及有关音像数据;还可以跨学科学习同一课题,拓宽视野,培养创新精神。

这样,学生从传统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发现者、建构者,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认知助手和培养研发能力的工具,成为辅助英语学习的助手。

3.教材在课程整合中的角色

与当前中学英语课本及其相关练习和阅读材料相比,网络技术与互联网所提供的资源是超乎人们的想象的。

网络技术和互联网已经在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可以借助网络收集和整理相关课题的资料作为教材课题的拓展学习资源,可以通过文本阅读讨论,或以幻灯片形式学习,也可以在学校主页上建立链接进行网络学习;还可以由教师把经过认真筛选的相关网址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

这种方式的学习使教学信息得到极大扩充,知识范围广泛拓展,课堂结构更趋开放。

同时学生的视野得以开拓,思路更加开阔,利于创造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中课本就是世界,而今世界成为课本,学习资源可以随时随地选取。

这是信息技术与教材整合的优势。

4.整合在课程评价中的应用

网络技术在教学评价中也大有作为。

首先,网络技术使评价和回馈变得简捷,如,网络课堂上,教师可通过BBS、留言板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其次,它拓展了评价内容,网络技术本身就可以作为一项标准来评价学生的电子作业,如幻灯片、网页等。

对于学生评价的重点可以是课题研究计划的可行性、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参与程度、协作意识;作品是否切合主题,内容的丰富性、合理性、创新性;技术的应用程度等等。

教师还可以通过英语学科题库进行测评,为评价提供参考数据。

条件许可时,可以在线当堂测试检验学习效果。

这些都为教师反思和调整教学内容、手段和步骤提供必要参考。

网络技术的应用丰富了评价内容,使其更加全面、更加科学。

5.整合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利用办公软件和校园网络,教师可以轻松地对学生的所有相关数据进行电子化管理。

比如,学生的各种测试的成绩,行为记录和学期评价等等。

利用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教育管理更加科学有序。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创造语言学习环境及氛围,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录像材料、MP3、CD、VCD等方式增大信息容量,从而使学生从直观形象上感受异国文化,把英语课本上抽象的语言符号知识与相关材料,语言背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变成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增强课堂效果,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无论是在传统的课堂还是在新型的多媒体教学课堂中,具体的教学步骤还是基本相同的,而产生变化的就是教学方法的改变。

单词教学方法的变化。

传统的单词教学法就是让学生打开书本某一页,然后教读新单词。

较好的方法也仅仅是先freetalk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在黑板上写出要教的新单词。

这种传统的方法比较耗时间,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比较少。

而在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能够先收集一些与新单词有关的图片或短片,从感官上引起学生的注意,发掘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己发现单词,要求学习单词,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听力教学方法的变化。

传统的听力教学是使用录音机播放对话或课文,然后让学生回答问题。

如果需要重听的,教师就必须要倒带,或者是准备多盒的录音带以节省时间。

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有一小段空闲的时间,处于没事干,等候老师倒带或者换带的状态,截断了学生学习的连贯性。

而多媒体教学方法却能够使用电脑把录音反复播放,甚至能把课文分为几段来播放,自由性较强,时间利用较充实,学生能总是处于思考阶段,从而达到听力的目标。

阅读理解和语法教学方法的变化。

传统的语言点教授方法无非就是教师或学生阅读某一段或某几行,然后提问学生,或者是老师直接指出语言点,在黑板上板书教授。

这种教授方法比较枯燥无味,所用时间过多,例子列举的题量较少。

而新型的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在时间和题量上占优势。

教师能直接在屏幕上划出要解释的句子,然后点入进行详细解释,并在解释过程中可以同步出现不同种类的例句,以便学生理解和分辨。

这种教学方法大大地节省了课堂时间,也比只在黑板上板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解知识点的能力。

写作教学方法的变化。

传统的写作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自己写作文,然后教师评讲一两个同学的作文,或者直接让学生上黑板把作文抄出来,其他同学来改正,这种方法很耗时间,而且评讲面较窄。

多媒体教学方法能够利用实物投影仪来评讲多篇学生作文,并且能及时地把参考答案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即时吸收,效果较好。

拓展知识教学方法的变化。

在拓展知识方面,教师不用再只局限于口头介绍或挂图示范等知识介绍方法,而能够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从网络上搜索所有有关课文内容的知识,在指定教授的知识上,拓展新的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听、说、读、写结合方法的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时间和容量的限制,较难在同一节课中充分地把四种学习英语所必须使用的方法完全体现出来,而多媒体课堂教学却为在同一节课中运用多种方法来训练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过程中,采用创设生动和谐的语言环境取代教师引导、学生对话的固定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情景,大大地增加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TREICHE)做过关于知识保持及记忆持久的实验。

结果是:

人们会掌握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已所说内容的70%。

因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作用于英语课堂所导致的部分教学方法的改变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新的高潮。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视听方面的学习任务。

如下载英语新闻资料、教学片、电影等。

在这种现代教学模式下,语言输入材料图、文、声、像并茂,学生受益匪浅,,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这种新的教学方法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连教师本身的教学兴趣也被大大地提高了。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引起的教学方法变化为以课堂为主的外语学习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营造了宽松的语言学习氛围。

英语教师要以恰当的方式呈现教学材料,通过形象、生动、真实有趣的音频信息有机结合,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并主动探索各种活动,从而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本课题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与中小学英语教学进行整合研究。

具体为教师的教学【Instruction】,包括教师角色【educator’srole】,学生主体【students’role】,教学媒介即教材【textbook】和教学评价回馈【assessmentandfeedback】;学生的学习【learning】;教学科研【TEFLresearch】;【网络建设】和【资源库】等途径来实现。

教师和学生是整合的关键因素。

4、研究基础

1.冯毅等:

《教育信息化探索与实践》,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局,2004年5月。

该论文集是顺德区2001—2004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的结晶,推动着顺德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与研究。

2.刘根林:

“网络资源在高考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尝试”〈〈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3学期

3.何克抗:

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四结合通讯》,2003年总第17期

4.吴军其:

《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比较析》中国电化教育[J].2000,6

5.乌美娜:

《中小学网络资源索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6.邓杰:

《教育技术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7.郑世良:

《E-learning的整体特征分析》(

8.项国雄周勤:

《多媒体课件设计基础》,中央电大出版社,2000年

9.ChapterVII:

IndependentLearning:

http:

//www.saskedGov.sk.ca/docs/policy

10.郭军林琼董艳丽:

《中小学英语教师的樊篱与跨越》

11.MarkWarschauer&FawnWhittaker.TheInternetforEnglishTeaching:

GuidelinesforTeachers

 

二、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1、参加本课题的教师均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有多名达到硕士研究生学历。

年龄从30岁到50岁之间。

所有教师直接从事第一线英语教学,每年无论在高考、会考、升中考,还是在辅导学生竞赛、说课比赛和优质课展评等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

近三年来共有50多篇论文在区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或得奖。

所有教师完全有能力有时间完成实验任务。

2、我区各中、小学校均已建成较好的校园局域网(LocalAreaNetwork,LAN),目前已经全面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

各学校主页提供了常用教育网站的链接。

同时,校园网提供的教学资源库还提供了声音、图像、影像和音乐(MP3)等各种资源供师生教学使用,其中包括相当的英语资源。

具备现代化的多媒体电教室和语言实验室,小型电子图书阅览室,所有课室都安装了大屏幕彩电,录音录相和投影设备,多媒体播放器,有线中央音控系统。

每位教师配置一部笔记本电脑。

这些都为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的整合提供了良好的便利的软、硬件环境和资源支持,使校园网和互联网Internet以及相关软件可以应用在常规英语教学中,及时快速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三、课题实施计划

1、顺德区全部中小学校参与实验研究,其中18所学校为核心实验学校,见附件1。

其它学校为普通实验学校,在科组长会议、中心组会议上布置,做得优秀、有特色的,在阶段检查、结题时出席相关会议和展示、表彰活动。

2、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

冯毅(顺德区教研室主任)

副组长:

王 萍、刘良欣、林盛山(顺德区教研室教研员)

成员:

各核心实验学校每校4人,为主管教科研的行政领导、英语科组长、英语教师一名、电教教师一名。

名单见附件1。

3、实验教师:

顺德区全体中小学英语教师、各校电教教师一名。

实验教师按学校规定的项目进行研究(见课题实施计划第5点),或在项目中限定一个更小的范围/题目进行研究,提供案例/课例、研究报告或论文。

4、课题顾问

中国外语会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专家组

王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课标组负责人)

詹斌(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信息技术科教研员)

5、时间安排

1.2006.4—2007.7前期调研活动、调研论文宣读活动、课题申报、开题准备。

2.2007.9—2008.7 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应用效度研究、应用维度以及艺术研究、资源建设研究,收集实验资料、数据。

3.2008.9—2009.7 分析数据、资料,指出实验证明的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各个方面的优、缺点,提出推广、普及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价值、潜力和方向。

验收预期的研究成果。

结题。

6、内容安排

课题《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的任务是从继续开发的角度、完善的角度、规范化的角度、提升的角度和为同行提供范式的角度进行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应用效度研究、应用维度以及艺术研究,资源建设研究、收集实验课例、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指出实验证明的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英语于中小学英语教学各个方面的优、缺点,提出推广、普及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英语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价值、潜力和方向。

各校进行具体项目设计的时候,应体现“适用、简练、朴素、活泼、雅趣”的设计思想,争取有教师自己的特色、有学校自己的风格、更有普遍应用的价值。

课题具体分为10个研究项目:

1.中小学英语教学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和网络建设

2.教师在中小学英语教学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中的角色

3.学生在中小学英语教学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中的角色

4.教材在中小学英语教学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中的角色

5.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中小学英语教学课程评价中的应用

6.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中小学英语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7.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8.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中小学英语校本课程中的应用

9.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中小学英语教学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10.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英语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课例

每所学校可选1-3项作为重点研究项目,核心实验学校由区教研室分配任务,见附件2。

分配项目的目的是防止出现过多的重复研究和项目研究盲点。

某所学校如果认为没有分配到的某个项目是自己的强项,也可以上报区教研室进行变更、备案。

各校、各位老师在所分配项目中应尽量再细化,尽量限定出一个很小的方面、题目来进行研究。

进行定向以后,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采取行动,可以有副产品出现,但主攻方向不应改变,使我们各校的课题研究形成合力,最终完成课题《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使我们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完善、规范和提升,也为的同行们提供一个范式。

我们争取在第一个学年之内基本完成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应用效度研究、应用维度以及艺术研究,资源建设研究,并收集实验资料、数据。

第二学年我们要完成分析数据、资料,指出实验证明的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英语于中小学英语教学各个方面的优、缺点,提出推广、普及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英语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价值、潜力和方向。

7、成果形式

调研及论文宣读活动(已完成)、各校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课题研究报告及论文、各校英语网页和网络资源建设、各校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新型教学方式及其课例。

四、经费预算

1、课题经费估算(包括研究所需的出差、调查、试验、资料、上机和小型会议等,分项填报)

出差:

3,000元

调查:

1,500元

试验:

5,000元

资料:

1,500元

上机:

1,000元

小型会议:

2,000元

网络及资源库建设:

3,000元

论文集:

3,000元

共计:

20,000元

2、申请经费资助的数额、开支项目

出差:

1500元

调查:

500元

试验:

2500元

资料:

1000元

上机:

500元

小型会议:

1000元

网络及资源库建设:

1500元

论文集:

1500元 

共计:

10,000元

 

我们有很好的课题研究环境和基础,经过各校的通力合作,经过老师们的艰苦努力,相信我们能够出色完成《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这一课题。

附件1:

核心实验学校及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学  校

姓  名

顺德一中(高中部)

崔雄志 龚炳光 伍淑华 梁毅

李兆基中学

刘梦桃 黄虹波 罗来纲 刘毅

郑裕彤中学

伍于湛 潘虹 郑小玲 谢志凯

华侨中学

吴和发 王小良 毛佳荣 赵旭华

北滘中学

黄浩文 周溢 温素红* 欧桂萍

乐从中学

张朝煌 赵春发 梁生龙* 叶 科

均安中学

李燕谢飞陈月明张发根

顺德一中(德胜校区)

蒋海慧冯少娟何惠萍李一中

大良梁开中学

邝锦华 肖岚 曹 盛* 任 毅

大良凤城中学

冯景佳 梁洁贞* 钱智莹 方卓莹

伦教汇贤中学

姜健美田玉玲李秋媚杨大熔

乐从大墩中学

马惠娉 陈冰峰 陈熳丽 何美弟

大良西山小学

艾莲萍 黄志敏* 赖香生 邓 婷

大良实验小学

蒋子良 周剑芳 梁国威* 林进亮 

大良嘉信西山小学

许勇辉 曾晓青 石新民 魏水银

容桂小学

辛洪惠 沈艺兰 李永坚

勒流中学

梁利龙 瞿红梅 易桂清 徐安平

顺德一中附小

晏裕红许新松郭清好李汝生

  备注:

表带*号的6位老师为课题组成员,2006年6月课题调研论文宣读会上选定,他们参加了课题的申报工作。

 

附件2:

          

核心实验学校课题研究项目分配表

学  校

项  目

顺德一中(高中部)

中小学英语教学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和网络建设;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中小学英语校本课程中的应用;相应项目研究的案例、课例。

李兆基中学

中小学英语教学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和网络建设;教师在中小学英语教学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中的角色;相应项目研究的案例、课例。

郑裕彤中学

中小学英语教学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和网络建设;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中小学英语教学课程评价中的应用;相应项目研究的案例、课例。

华侨中学

中小学英语教学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和网络建设;学生在高中英语教学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中的角色;相应项目研究的案例、课例。

北滘中学

中小学英语教学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和网络建设;教材在中小学英语教学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中的角色;相应项目研究的案例、课例。

乐从中学

中小学英语教学多媒体资源库建设和网络建设;多媒体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