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课标全国卷Ⅲ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38125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课标全国卷Ⅲ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课标全国卷Ⅲ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课标全国卷Ⅲ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课标全国卷Ⅲ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课标全国卷Ⅲ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课标全国卷Ⅲ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课标全国卷Ⅲ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课标全国卷Ⅲ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课标全国卷Ⅲ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课标全国卷Ⅲ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课标全国卷Ⅲ答案.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课标全国卷Ⅲ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课标全国卷Ⅲ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课标全国卷Ⅲ答案.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Ⅲ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课标全国卷Ⅲ 

1.C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就不会留下‘乡痛’”,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中不存在这种必然关系。

B.“必须完好保存下来”曲解文意,原文第二段中说“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另一方面可以……,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并不全是“完好保存”。

D.文末说,为使乡村记忆充满活力,“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而不是使乡村记忆“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C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错误。

对于“保留哪些乡村记忆”,文中并没有举例说明“甄选的标准”,只是在第三段阐释了“呵护乡村记忆”的原则: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3.B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作品内容的能力。

原文末段说“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而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是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的结果,故不能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易错警示 培养阅读论述类文本的全局意识

对于论述类文本,唯一有效的方法是一一对应——原文与选项的对应,可有时相对应的类似句子在文中多次出现,如何快速找到答题区间呢?

这需要有意识地培养阅读论述类文本的全局意识,即梳理层次。

梳理层次的方法有:

(1)看首句,明文意。

文段首句或总起全段,或承上启下。

如本文第三段首句“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留住”承上,“呵护”启下,这一句为过渡句,这样第二、三段的内容就明确了。

第四段首句也是过渡句,前句中“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承第二、三段,后句中“活化乡村记忆”启下。

这样文章层次就非常清晰了。

(2)看举例,明范畴。

文中阐释观点时,往往列举一些现象,举出一些做法,要认真筛选,确定它们所属的范围。

如文中举例说明什么是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列举一些做法说明如何呵护乡村记忆等。

注意以此可以辨析试题选项中张冠李戴的错误。

4.B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内容与鉴赏表现手法的能力。

选项中“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让他们”“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对原文的理解有误。

原文中“我们还养了金鱼,每当和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时,我们就请他们看金鱼”表明养金鱼是无意为之,不能理解为有意将其作为生意经;将顾客说成平日是“斤斤计较”的,与原文“口气往往会软下去许多”表意相悖。

5.

答案 ①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②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

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

应先确定句子的位置,看有无修辞,圈出关键词,结合前后语境,从表层、深层两个方面入手。

表层,抓住关键词“一样”,看“一样”指的是什么。

深层,理解句子的语气,“可能”是一种推测、不肯定的语气,即肯定裁缝职业与其他职业的“不一样”。

虽然裁缝这一职业辛苦、麻烦,但结合下文“是这样的……”及“马蹄袖”事件可知,这一职业也充满着喜悦、成就感等。

因而,画线句也隐含着“不一样”“独特性”的含意。

疑难突破 准确分析句子含意的突破方法

(1)关键词语突破法。

如本题的“可能”“一样”。

(2)修辞手法还原法。

如比喻找本体。

(3)结合主旨分析法。

文无闲笔,紧扣作者的创作意图分析。

(4)所处位置定位法。

确定位置,前后勾连。

(5)表达效果分析法。

如文章语言特点是亲切、形象、生动,还是委婉、含蓄、深刻等。

6.

答案 ①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②人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③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文学作品语言的能力。

散文的语言包括作者的叙述语言和文中人物的语言。

“充满生活气息”指质朴的、口语化的、贴切的、充满生活情趣的风格。

找出相关语言进行赏析。

赏析时先看手法;然后从作者的叙述语言看氛围感受,从文中人物的语言看性格心情。

审题方法 聚焦关键,正确解读

第一步,聚焦关键。

认真逐字读题,快速确定题中的关键信息。

如本题“充满生活气息”“全文”即为关键信息。

第二步,正确解读。

对感觉含义不明的关键信息,可采用相同情境置换的方法来解读。

如本题,先思考一般什么情况下用到“充满生活气息”这一短语,然后把它进行置换,如换成“接地气”“生活语言”,由此很快可确定其含义。

7.B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

“其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比均呈现上升态势”错。

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统计图可知,2003年的增加值较前一年也有所减少。

8.BC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式服务于公众”与原文不符,材料一说“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公众所共享”。

D.“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说法均有误,材料二说“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逐渐弱化”“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选项以偏概全。

E.主客体倒置,答题区间为材料三,原文为“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

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而不是用拉动旅游经济来提升博物馆宣传和教育的功能。

9.

答案 ①依托藏品开展的科研活动能够产出丰富的科研成果;②博物馆可以整合一个地区的科研力量,培育出科研团队。

解析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回答此题,要抓住题中“在科研方面的作用”一语,先在三则材料中仔细筛选相关内容,然后进行归纳概括。

答题区间为材料一,根据材料一中“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可归纳出答案第①点。

根据材料一中“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可归纳出答案第②点。

10.D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先明确句意与选拔人才有关,然后用排除法来做。

“初”,时间词,其后断开,排除B、C两项。

“选者”与首句“选人调拟”呼应,指被选拔的人。

正是因为吏“为奸”,被选拔的人才“不得诉”,故应在“选者”之前断开,排除A项,选D项。

11.C 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近侍”不一定有很高的职位。

12.A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与原文不符,原文只说“禧惭不能对”。

13.

答案 

(1)许将说:

“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

”萧禧羞惭不能回答。

(2)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

(1)申饬:

指示。

何以:

为什么。

使:

动词,出使。

为:

句末语气词,表反问,不译。

(2)同肆:

两个词,一同,大肆。

罗织:

虚构罪名,进行诬陷。

奏发:

奏请开挖。

知识拓展 

(1)“不亦……乎”,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不也是……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学而》)

(2)“何(奚)以……为”“何(焉)……为”,可译为“要……干什么呢”或“哪里用得着……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3)“岂……乎(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怎么……呢”。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鸿门宴》)

(4)“非……欤”,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

子非三闾大夫欤?

(《屈原列传》)

(5)“何……之有”,是“有何……”的倒装,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呢”。

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何有”可根据上下文译为“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舍不得”“有什么关系”。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

(6)“其……乎(邪)”,译为“难道……吗”。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7)“安……乎(哉)”,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哪里……呢”。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赤壁赋》)

(8)“无乃……与”,相当于“难道不是……吗”。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9)“安能”“何能”“何得”,这三种固定结构一般译为“怎么能”。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②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参考译文]

许将字冲元,是福州闽县人。

考中进士第一名。

神宗召他入对,授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察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待选的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

许将上奏罢免南曹。

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被无理阻止,故意刁难。

契丹以二十万的军队逼近代州边境,派遣使者索要代州的土地,岁聘使不敢去,就命许将去。

许将入朝对答说:

“我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

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没有驳斥他们的理由,就会伤害国家大体。

”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文书。

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

“看看南朝的状元。

”等到演示射箭,许将先射中。

契丹派萧禧接待宾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

萧禧又说:

“界渠没有定下来,只是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

”许将说:

“这件事,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者做什么呢?

”萧禧羞惭不能回答。

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

第二年,担任秦州知州,又改任郓州知州。

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并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

“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

”都把他们释放了,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监狱都空了。

父老乡亲感叹道:

“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才再看到监狱空了。

”郓州习俗,士子喜欢聚集在一起公开批评官方政令,许将虽然没有禁止,这一习气自动消失了。

征召担任兵部侍郎。

上疏说:

“治理军队有规章,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让万众像一人一样。

”等到西方用兵,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询问枢密大臣,却回答不上来。

绍圣初年,入朝任吏部尚书。

章惇担任宰相,与蔡卞一起恣意罗织诬陷,贬斥元祐旧臣,奏请开挖司马光坟墓。

哲宗拿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

“挖别人坟墓,不是高尚品德的人所做的事。

”担任颍昌府知府,又调任大名府知府。

在大名府六年,多次告老还乡,被召为佑神观使。

政和初年,去世,年七十五岁。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文定。

14.CD C.说“短李”是戏称,以示二人关系亲密,诗中虽有让李绅服气自己的创作不容易的意思,但并没有“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颈联前句说此时富贵与“我”无缘,颈联后句说以后会诗名远扬。

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

15.

答案 ①诗人戏谑友人,夸耀自己,通过诙谐的态度表现出对文学成就的自得;②诗歌并不全是戏言,也透露出一丝对自己现实境况的无奈与自嘲。

解析 友人之间相戏,无须客气,无须谦虚,围绕这一点,再结合诗句逐一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首联,大言不惭,“有风情”“近正声”,自评极高,颇为自负。

颔联,“偷”“伏”,戏谑、调侃友人,一则表现友情之深,二则自夸才高。

颈联,说自己与富贵无缘,自是不被当权者认可,有隐隐的失落;说文章应扬名,又洋溢着昂扬的自信。

尾联,“莫怪”说破戏谑之意,“诗成”又洋溢着喜悦之情。

知识归纳 准确分析诗歌情感态度的技巧

(1)小序与注释,认真来研读。

(2)置身于情境,自然能体会。

将自己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情境中,模拟声情,化身为诗人,自然体会作者的感情。

(3)逐句去分析,品准关键词。

不要随意引申,不可无中生有,即“品准”。

16.

答案 

(1)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2)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1)易误点:

被题干中的“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误导。

观点是直接阐明的内容,不用比喻。

(2)先找切入点,以横线后“狂风停止之后”为切入点想出对应词语“风定”;然后前后填充即可。

17.D 本题考查运用成语的能力。

①行之有效:

实行起来有成效,多指政策、方针。

②汗牛充栋:

形容藏书很多。

句中用来形容“模型”多,用错对象。

③等而下之:

由这一等再往下,指比这一等差。

④乐不思蜀:

蜀汉亡国后,后主刘禅被安置在魏国的都城洛阳。

一天,司马昭问他想不想念西蜀,他说“此间乐,不思蜀”。

后来泛指乐而忘返。

⑤滥竽充数:

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不合语境。

⑥滔滔不绝:

形容连续不断,多指话多。

此处用来形容“脏空气”,对象有误。

方法技巧 掌握成语设误七大类型

(1)望文生义。

如“在户外锻炼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量入为出”望文生义。

(2)用错对象。

如“双手也情不自禁地颤抖起来”,“情不自禁”只能指人,用错对象。

(3)褒贬误用。

如“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弹冠相庆”,“弹冠相庆”为贬义,此处褒贬误用。

(4)谦敬错位。

如“您有什么困难尽管说,我一定鼎力相助”,“鼎力相助”是敬辞,此处谦敬失当。

(5)搭配失当。

如“张大妈爱干净是出了名的,家中物品总是摆放得有条不紊”,“有条不紊”是做事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不能与“摆放”连用。

(6)形近混淆。

如“骇人听闻”与“耸人听闻”,前者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吃惊,凭此与后者区别。

(7)不符语境。

如“他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相濡以沫”,“相濡以沫”指在困境中互相救助,与句中幸福的氛围不符。

18.A B.搭配不当,“会暴露”的主语是“吃相”,故删去动词“看”。

C.误用介词,致使成分残缺,“笑容更多,幸福感更强……”的主语是“孩子”,故删去句中的“在”和“身上”。

D.搭配不当,“开创”与“成就”不搭配,应是“取得……成就”或“开创……业绩”。

19.C A.承蒙,敬辞,表示心怀感激地接受。

不能用于指别人受到自己父母的照顾。

B.高足,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

句中指“我们”,误用。

D.恭候,谦辞,恭敬地等候。

句中用于指“对方”,误用。

知识归纳 巧记首字分谦敬

敬辞:

拜读(阅读对方的作品)

奉劝(劝告)

贵庚(询问对方的年龄)

雅正(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别人时请对方指教)

惠存(送人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

宝眷(称对方的家眷)

呈报(用公文向上级报告)

钧启(请尊长或上级开启)

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职务)

谦辞:

家严(自己的父亲)

家慈(自己的母亲)

舍亲(自己的亲戚)

鄙人(谦称自己)

愚见(自己的见解)

敝处(自己的房屋、住处)

拙作(自己的文章)

敢请(请求对方做某事)

见教(指教我)

老朽(老人谦称自己)

20.

答案 (示例)①在时间上有很强的互补性 ②冬季阳光强度小而风大 ③晴朗的白天由太阳能发电装置发电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语段的陈述对象是“风光互补发电系统”。

①处,据后文“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加强”可知,是按白天与夜晚的时间特点来介绍太阳能与风能的关系的;又据②后的“这种互补性”可确定①处所填的内容。

②处所填的句子与“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相对即可。

③处内容是前文所说的“两套发电设备”中的一种,与“夜间和阴天”靠“风力发电”构成互补关系。

21.

答案 (示例)②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 ③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

语段中有些词句的使用不够准确,导致不合乎事实。

如“势必”“这样就可以避免”“只要……就能”等过于绝对。

答题时将其所说的必然改为不一定即可。

22.[写作指导] 

(1)看材料信息,拓宽思路

可粗略对材料加以分析。

前两句,从社会国家角度谈高考的积极意义;第三句,从个人角度谈高考的影响——激扬梦想,牵动喜忧;末句,从历史的角度看高考改写历史、创造历史等意义。

(2)看写作要求,确定写作重点

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故题目要用心拟,争取出彩。

如果写“我看高考”,重点在“看”,要谈对高考的看法、理解,注意结合材料,运用历史眼光,客观公正地评价,谈出自己对高考的独特理解。

此题最适宜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

如果写“我的高考”,重点在“我”上,要写出“我”与高考的关系,即高考对“我”的影响、启示,“我”对高考的理解、感悟。

可写记叙文,也可写议论、抒情散文。

(3)参考立意

①高考成就踏实人生。

②高考成就坚强、忘我品格。

③人生处处是高考。

④高考意味着用拼搏赢得尊严。

⑤以高考的公平公正来规范社会准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