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640102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5-2016学年浙江省温州市高二下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西周的宗法制下,“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下面有关表述中,错误的是

A.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B.燕是鲁的大宗

C.诸侯是卿大夫的大宗D.诸侯具有大宗和小宗的双重身份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材料“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叙述了分封制社会的等级秩序和宗法制下大宗小宗的关系。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故A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燕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分封的姬姓诸侯国,周天子是其大宗,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按分封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诸侯是卿大夫的大宗,C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大宗和小宗是相对而言的,诸侯相对周天子来说是小宗,对自己封国内而言是大宗,D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2.汉代时中国的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以下各项可以佐证该结论的是

①妇女的生产被称为“妇功”,成为“国有六职之一”②汉代字书《说文解字》中有不少关于纺织业产品的字,提到的花色品种达二十余种③汉代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④唐宋时期的绒线毯,元明时代的绒锦、天鹅绒等,都是沿袭汉代的纺织技术

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妇女的生产被称为“妇功”,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列。

这说明了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但并不能佐证纺织技术的发达,故①排除。

纺织业产品花色品种达二十余种,专业化水平高,反映纺织技术提高,唐宋元明沿袭汉代的纺织技术,也反映了技术的高超,被后代沿用,故②④正确。

丝织品远销海外,从侧面反映技术先进,故③正确。

故选C。

 

3.下列材料描绘的现象出现于宋代的是

A.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B.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C.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D.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商业。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汴州即事》,反映了民间出现草市。

“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反映了西汉初年商品经济的活跃。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是说清朝初年,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不许人民片板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使中国与世界隔绝,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反映市突破时间的限制,这种现象出现于宋朝,故选D。

 

4.“排字工匠可转轮找字,以字就入,按韵取字,不必走来走去”。

该发明是下图中的

A.

B.

C.

D.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发明。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A是元朝人王祯创制的转轮排字盘,一人读声,一人检字,既提高效率,又减轻劳动强度,故A项符合题意。

B是活字印刷术字盘,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B项不符合题意。

C图片反映了造纸的过程,故C项不符合题意。

D是利用水力鼓风铸铁的机械水排,故D不符合题意。

 

5.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官员上朝的礼仪,体现着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内阁制度日渐成熟B.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根据图片信息,官员上朝从两汉到清朝经历了由坐着到站着再到跪着,说明了臣子的地位越来越低,君主权力越来越大,反映了君权的日益加强,故选C。

 

6.张同学在阅读《黄宗羲全集》后,对黄宗羲的思想有了深刻的了解。

以下观点不属于黄宗羲的是

A.“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B.“工商皆民生之本”

C.“循天下之公”D.“天下为主,君为客”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黄宗羲的思想主张主要有“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出君臣平等限制王权思想,提倡工商皆本。

“循天下之公”是王夫之深刻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主张一切都按公理办事,故选C项。

 

7.光绪二十一年,英商将纱机两万锭运达上海,准备投入生产,清廷不准。

第二年……英商据之以争,清廷只好允准。

省略处内容最有可能是

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B.清廷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C.中国……准添设……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从事商业、工艺、制作

D.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

光绪二十一年是1895年,当时清朝在甲午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英国可以同样享有这一权利。

故答案选C。

 

8.1840年后,外国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也给中国人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下表所列相关信息,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①B.③②①④C.①③④②D.③①④②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是《南京条约》附件中的内容。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时间是1895年。

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是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的内容,细菌战、毒气战是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对中国军民使用生化武器。

故选D。

 

9.“和议将定,时适会试之年,各省举人集于北京者以万数千计,康有为创议上书拒之。

”上述事件发生于

A.1894年B.1895年C.1898年D.1901年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公车上书。

“和议将定”指的是即将签订《马关条约》。

“时适会试之年,各省举人集于北京者以万数千计,康有为创议上书拒之”指的是公车上书事件,发生在1895年,故选B。

 

10.1913年,国学大师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见下图。

该广告反映出当时的中国社会

A.传统的道德观念被抛弃B.西方道德观念占据主导地位

C.新旧社会风俗并行于世D.出现了男女平等的发展趋向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材料所讲的征婚广告中“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依然是对女性的约束。

这说明章太炎的择偶要求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依旧带有浓厚的保守思想,但征婚的形式又摆脱过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有新时代特征,故选C。

 

11.不列颠之战同年,中国战场上八路军正在组织

A.平型关大捷B.淞沪会战C.百团大战D.枣宜会战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

不列颠之战在1940年爆发,同年中国爆发百团大战,故选C。

 

12.下列日程是建国初周恩来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

这次会议

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加强中国与不结盟国家的合作

C.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根据图片中的行程安排“会见柬埔寨王国外交大臣”“访晤英国”“与苏联……”“访晤法国”可知,这次会议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既有社会主义国家,又有资本主义国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是1953年日内瓦会议,主要解决印度支那问题,故选C。

 

13.一位老工程师回忆“文革”时说:

“由于当时批判反动学术权威,报章上连篇累牍地严厉指责各种管卡压和专制学阀作风,因此,几乎没有什么人敢于以权威和老子自居,在研究队伍内部形成高度民主的风气。

”当时这种现象推动科技突破的成就有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③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④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技。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1965年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材料关键时间“文革”即1966—1976年,D符合题意。

 

14.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A.批评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最早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发表的

C.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D.是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做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后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了思想上的准备,故选C。

 

15.伯利克里时期几乎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雅典人相信抽签是天意所归,赋予它以一定的神圣意义,因此也更显得公平。

这表明雅典

A.政治环境阻碍人文思潮产生B.旧有贵族退出政治舞台

C.提供了相对广泛的参政机会D.宗教势力操控政治生活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根据材料“伯利克里时期几乎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可知,雅典通过抽签选举让每个公民都有机会担任官职,参与政治,为公民提供了相对广泛的参政机会,故C项正确;人文思潮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与伯利克里改革的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B项无法体现,故不选;D项说法错误,故不选。

 

16.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

”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法律是指

A.万民法B.自然法C.公民法D.《十二铜表法》

【答案】A

【解析】无

 

17.对下图小说配文字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讽刺了教会的虚伪与腐败,批判等级观念

B.歌颂了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C.论证了“神”高于一切,主宰一切

D.宣传了古希腊罗马文化,要求建立民主政治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十日谈》是文学家薄伽丘的作品。

通过故事的讲述,批判天主教会,嘲笑教会传授黑暗和罪恶,赞美爱情是才华和高尚情操的源泉,谴责禁欲主义,无情暴露和鞭挞封建贵族的堕落和腐败,强调人的个性,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排除B、C、D,故选A。

 

18.下列选项中,最能准确体现下图所示历史场景主题的是

A.海上丝绸之路B.新航路的开辟C.奴隶三角贸易D.英国海外贸易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结合图片,看出路线从英国出发,向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辐射,遍布全世界。

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沿海出发的,排除A。

新航路开辟既有向左,又有向右的航线,早期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国家是地中海沿岸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排除B。

奴隶三角贸易中应体现出程、中程、归程,排除C。

英国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开展,成为“世界工厂”,贸易遍布全世界,故选D。

 

19.启蒙思想家们戮力同心地希望建一个理性、人道、世俗、自由、开明的新世界。

他们掀起的启蒙运动对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表现为

A.开始了对自然的崇拜B.宣扬了人本身的彻底解放

C.传播了禁欲主义D.歌颂了自然的人性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根据材料“启蒙思想家们戮力同心地希望建一个理性、人道、世俗、自由、开明的新世界”和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对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突破了对神的崇拜,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故选B项,排除A项;启蒙运动强调理性,肯定人的作用,反对禁欲主义,C项错误;启蒙运动强调理性,而非自然的人性,D表述错误。

 

20.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

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议出兵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的拨款,维多利亚女王同意对华宣战。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B.英王可不经议会同意直接对外宣战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只对英王负责D.外交大臣是国家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产阶级的代议制。

在英国的政治体制中,英王是国家的象征,没有实权,议会不需要对他负责,议会掌握国家实权。

所以材料中对华作战的决定权在议会,英王遵照议会的决议,宣布对华作战,故A正确,B、C错误。

英国内阁首相是国家实权掌握者,故D错误。

 

21.“英国在18世纪以前内陆交通极坏,道路基本上是泥尘土路,下雨就完全不能行走,运输工具是骡车马车。

”针对交通落后的局面,英国工业革命在交通工具方面的突破是

A.飞机的发明B.汽车的发明C.汽船的发明D.火车的发明

【答案】D

【解析】英国工业革命在交通工具方面的突破是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蒸汽机车,即火车。

飞机、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汽船是在1807年由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

 

22.下图所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有关该战役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是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到第一次重大失败B.该战役使德国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

C.迫使罗马尼亚等法西斯仆从国退出战争D.期间发生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大战中的著名战役。

根据图片信息,战役在伏尔加河一带展开,这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该战役使德国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局势,不仅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性转折的主要标志,故B正确。

A是莫斯科战役。

C是苏联卫国战争。

D是库尔斯克战役。

 

23.二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源于世界经济的无序恶性竞争,战后初期国际社会为此做出了积极努力。

下列各项中,属于这种“努力”组成部分的是

①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②成立关贸总协定 ③成立世界银行④成立亚太经合组织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①②③调整了战后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使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

亚太经合组织是经济区域化的体现,排除④,故选A。

 

24.下列欧洲走向联合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欧洲联盟成立②欧洲煤钢联营成立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④欧洲共同体成立

A.②④①③B.④②③①C.②④③①D.②③①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欧洲联盟成立的时间是1993年。

欧洲煤钢联营成立的时间是1951年。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的时间是1991年。

欧洲共同体成立的时间是1967年。

按其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④③①,故选C。

 

25.克林顿总统在2000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说:

“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出现了30多年来最快速的经济增长,失业率为30年来的最低水平,贫困率降到20年间最低点。

”克林顿政府实施的经济政策是

A.“宏观调控、微观自主”B.“充分就业、适度通货膨胀

C.“增加税收,加强社会保障”D.“紧缩货币、适当减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材料信息可知,美国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这时期克林顿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增加供应来刺激新需求,再用新需求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获得成功,故选A。

“充分就业、适度通货膨胀”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经济政策的具体体现,故排除B;克林顿时期只是对富人多征税的政策,削减政府的财政开支,排除C项;紧缩货币,会抑制经济发展,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26.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一书中说:

“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地变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没有客观的历史存在B.历史学缺乏科学稳定性

C.历史学要为现实服务D.对历史解释应与时俱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史观。

“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地变动”反映了对历史的解释应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故选D。

 

27.“第二条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总统任期七年,连选连任。

……第五条 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该条款出自

A.美国1787年宪法B.德意志1871年宪法

C.法国1875年宪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

材料中共和国总统是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故选C。

 

28.唐代诗人李绅(今安徽亳州人)著有《悯农》诗两首,留下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等千古传诵、妇孺皆知的名句。

下列题材和风格与之最接近的文艺作品是

A.《悲惨世界》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自由引导人民》D.《格尔尼卡》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文学艺术。

唐代诗人李绅“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属于现实主义风格作品。

A是浪漫主义文学作品,B是现实主义美术作品,C是浪漫主义美术作品,D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故选B。

 

29.康熙帝曾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上。

这一做法

A.反映出康熙帝已摒弃满汉之别B.有利于实现其满汉分治的目的

C.主要是为了加快满族汉化的过程D.有利于缓和阶级、民族矛盾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康熙帝。

“康熙帝曾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亲书‘万世师表’,悬于大成殿上”表明康熙皇帝尊重汉族文化,这一做法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汉朝统治,缓和阶级、民族矛盾,故选D。

纵观清朝历史,满汉还是有区别的,故A错误;B、C材料中无法体现。

 

30.“正中摆着皇帝的九龙金漆宝座,两侧有六根沥粉贴金云龙图案巨柱,六个龙头都向内望着中央的宝座。

宝座正上方的藻井内金龙盘卧,龙头下探,口衔宝珠。

这宝珠是一颗大铜珠,名为‘轩辕镜’,以示皇帝为轩辕黄帝的正统继承者。

”依照以上材料的描述可知该建筑是北京故宫的

A.中和殿B.太和殿C.保和殿D.文华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建筑。

题中建筑是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是故宫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主殿;皇家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故选B。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31.中日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日关系史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日关系简表(部分)

时间

重大事件、史实

结果及对中国的主要影响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919年

巴黎和会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③( 年 月 日)

卢沟桥事变

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1938年10月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胜利

——根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一》整理

材料二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

……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1972年9月《中日联合声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将表中序号所标注的内容填写完整。

①                                

②                                

③(     年     月      日)    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不正常状态”的结束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

(1)①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②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开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③1937年7月7日(需精确到年月日);④武汉失守或广州、武汉失守。

(2)重大意义:

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对于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日关系。

(1)问,第一、二小问是对《马关条约》、巴黎和会对中国主要影响的考查,可依据课本所学的知识进行回答。

第三、四问是对抗日战争基本史实的考查,可依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回答。

(2)问,根据注释“1972年9月《中日联合声明》”以及材料内容,可以看出中日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可从对两国及对世界的影响进行回答。

 

32.宋朝在中国是个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其根源在于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显著提高。

技术的稳步发展提高了传统工业的产量……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经济活动的迅速发展还增加了贸易量,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期。

——摘自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

“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的知识,概括指出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

(2)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答案】

(1)①市场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②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③原先不允许设置“市”的城郊与乡村,也出现了“市”;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⑤宋代的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⑥海外贸易更加兴盛;⑦都市商业繁盛;⑧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2)①活字印刷术,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②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将人类带入了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③指南针运用于航海;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及科学技术。

(1)问,宋朝“商业革命”主要表现应是商业领域一些突破性的成就,可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进行回答,表述时语言要简略精炼。

(2)问,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这些成就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33.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与时俱进,为苏维埃俄国的发展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

——《世界史·现代部分》

材料二  列宁说: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这个结果是什么呢?

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据《大国崛起》整理

(1)材料一反映了苏维埃俄国的什么政策?

(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又得益于什么政策?

该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