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6402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课内文言文检测(41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9小题,27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D.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泣孤舟之嫠妇②耳得之而为声

B.①月出于东山之上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①倚歌而和之②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D.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②相与枕藉乎舟中

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B.大王来何操?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不拘于时,学于余

5.下面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张良出,要项伯。

6.下列加点虚词理解为“助词,定语后置标志”的一项是(3分)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夫晋,何厌之有D.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念:

想念

B.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负:

承担

C.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妍:

美丽

D.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递:

传递

 

8.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B.使不辱于诸侯

C.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D.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9.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六王毕,四海一B.人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廊腰缦回,檐牙高啄D.谁得而族灭也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二)课内文言文翻译(本题共3小题,14分)

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分)

1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5分)

1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5分)

2、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

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曰:

“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

“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起对曰:

“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

“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

“请与子论功,可乎?

”文曰:

“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

属之于我乎?

”起默然良久,曰:

“属之子矣。

”文曰:

“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诸侯患楚之强。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

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3.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

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

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

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

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

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文曰:

“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2)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三、默写(10分)

17.《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告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

18.杜牧《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们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荀子·劝学》中强调君子与常人本性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4题。

东阳木雕被称为“中华一绝”,它以历史悠久、品类丰富、雕饰精美、技艺精湛而。

东阳地区山川毓秀,气候温润,梨树、樟树、松树、银杏树等,为东阳木雕选材用料提供了多种可能。

东阳木雕以天然木材为原料,不施以漆色,保留原木的纹理和色泽,淡雅而富有自然气息。

以材料本身的语言来体现木雕作品的艺术魅力,这是东阳木雕为人们的一大特色。

木材本身是有生命和灵性的,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发扬着生命的气息。

从艺术表现的角度来说。

东阳木雕构图饱满,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具有以小观大的艺术效果,特别适合表现故事性较强的内容。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探索与创新,在精益求精的艺人手中,东阳木雕技艺日臻完美,创作出来的作品都极具艺术感染力。

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东阳木雕采用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或鸟瞰式透视法,充分展示画面内容。

不仅如此,(),装饰性与实用性,更接地气,更能融入日常生活。

2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声名鹊起触目皆是口耳相传相得益彰

B.声名鹊起比比皆是津津乐道相辅相成

C.闻名遐迩触目皆是口耳相传相辅相成

D.闻名遐迩比比皆是津津乐道相得益彰

2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木材本身的生命和灵性,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充满着生命的气息。

B.木材本身具有的生命和灵性,使木雕作品天生就散发着生命的气息。

C.由于木材本身具有生命和灵性,因而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发散着生命的气息。

D.木材本身具有生命和灵性,使木雕作品天生就充斥着生命的气息。

24.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东阳木雕能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并运用传统透视技法展示画面内容

B.木雕匠人采用传统透视技法展示内容结合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的创新工艺

C.东阳木雕采用了传统透视技法展示画面内容,并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

D.木雕匠人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并运用传统透视技法来展示画面内容

2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人体内有两种生物酶同酒精代谢相关。

一种叫乙醇脱氢酶,能使究竟传华为乙醛;①,能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决定人的酒量大小的是乙醛脱氢酶。

如果一个人的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②,乙醛容易蓄积在体内,少量饮酒就会出现脸红、心跳加速等现象。

而那些酒量大的人,③,能迅速将乙醛代谢。

他们少量饮酒后,脸色并无变化;但若过量饮酒,脸色会发青,身体也会受到很大伤害。

26.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5分)

2019年4月21~28日,国际乒联第5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

中国队的许昕/刘诗雯在混双决赛中夺得首金,马龙/王楚钦夺得男双冠军,刘诗雯夺得女单冠军,马龙夺得男单冠军,王曼昱/孙颖莎夺得女双冠军。

中国队包揽了本届世乒赛的全部5枚金牌,取得全面胜利。

其中的男单决赛,马龙以4比1的比分战胜瑞典球员法尔克,实现了世乒赛男单三连冠的伟业,成为继庄则栋之后50多年来首位在世乒赛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五、作文(60分)

2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①2018年,全国多地举办了不同层次、不同主题的智博会。

“中国智造”“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词汇日渐深入人心。

②智博会上,研发团队普遍年轻化,青年人充满活力地走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前沿。

③围棋冠军柯洁对战人工智能机器人“AlphaGo”,最终战败。

历史上首个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索菲亚宣称“消灭人类”。

智能化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作为青年的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

请写一篇文章加以阐述。

要求:

①自选角度,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②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语文参考答案

一、课内文言文(41分)

1【答案】选B。

B项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其他为意动用法。

2【答案】选B。

“‘既望’是指农历的每月十五”,表述有误,既望是农历每月的十六。

另:

古代纪日用的一些词语:

望:

农历每月的十五;既望:

农历每月的十六;晦:

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朔:

农历每月初一。

3【答案】选C。

C项,“而”,都是连词,表修饰。

A项,“之”:

①助词,的;②代词。

B项,“于”:

①介词,从;②介词,表被动。

D项,“乎”:

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介词,相当于“于”。

4【答案】选B,例句与B项均为宾语前置句,A为省略句,C定语后置,D被动,状语后置。

5【答案】选A。

B“倍”通“背”,忘恩;C“蚤”通“早”D“要”通“邀”,邀请。

6【答案】选A。

助词, 定语后置标志。

B项代词,这;C助词 ,宾语前置标志;D.动词,到……去。

7【答案】选A。

顾念。

8.【答案】选D。

D项是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为被动句。

9【答案】选D。

A项,动词,统一;数词。

B项,喜欢;吝啬,吝惜。

C项,名词,绸带,在这里作状语;副词,长久地。

D项,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灭族。

10、译:

凭借船桨的人,并不是他擅长游泳,却能横渡大江大河。

(假,凭借、借助,1分;水,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泳,1分;绝,横渡,1分;句意1分。

11、译:

我实在很担心被秦王欺骗,因而辜负了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和氏璧回去了,(他)从小路回到赵国了。

(诚,实在,1分;见……于,被动,1分;负,辜负,1分;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1分;句意1分。

12、译:

项伯连夜赶到刘邦的军营,秘密地见了张良,把事情都告诉了他。

(夜,名词作状语,连夜,1分;之,动词,到,1分;具告以事,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各1分;句意1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3.B【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

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划线句子的大意是:

鲁国就有人诋毁吴起说:

“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

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

”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

句中,“而有战胜之名”中的“名”(名声)与“之”(的)是不可分割的。

排除D项。

“而君用起则是弃卫”中“而……则是……”这是一个固定结构,在“则是”前面要停顿,与“弃卫”不能断开。

排除C项。

“疑之”的主语是“鲁君”不是“君”。

排除A项。

分析可知,B项断句正确。

故选B。

14.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

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C项解说错误,三晋指春秋末韩、赵、魏三家分晋。

故选C。

15.C【解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C项,“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分析错误。

文中并未提到吴起对公叔继任相位的不满。

故选C

16.

(1)田文说:

“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

(2)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退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体上。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本题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与特殊句式的翻译:

(1)“所以”,……的原因,1分;第一处“乃”,就是,1分;第二处“乃”,才,1分;“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是判断句式,这里不赋分;“弗如”,比不上,1分;句意1分。

(2)“及”,等到,1分;“作乱”,发生骚乱,1分;“走”,逃跑,1分;“之”,到,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吴起是卫国人,奉事鲁国国君。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国就有人诋毁吴起说:

“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

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

”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

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

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

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

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

说:

“不要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

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

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

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

“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

”吴起回答说:

“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

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

如果您不修养品德,那么船上的人全都会成为敌人。

”武侯回答说:

“讲的好。

”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

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国相。

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

“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

”田文说:

“国君还年轻,国人疑虑不安,大臣不亲附,百姓不信任,正当处在这个时候,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

”吴起沉默了许久,然后说:

“应该托付给您啊。

”田文说:

“这就是我的职位比您高的原因啊。

”吴起这才明白在这方面不如田文。

田文死后,公叔出任国相,娶了魏君的女儿,却畏忌吴起。

吴起怕招来灾祸,于是离开魏国,随即就到楚国去了。

楚悼王一向就听说吴起贤能,刚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

于是向南平定了百越;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打退韩、赵、魏三国的进攻;向西又讨伐了秦国。

诸侯各国对楚国的强大感到忧虑。

以往被吴起停止供给的疏远王族都想谋害吴起。

等悼公一死,王室大臣发动骚乱,攻打吴起,吴起逃到楚王停尸的地方,附伏在悼王的尸体上。

攻打吴起的那帮人趁机用箭射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悼王的尸体。

等把悼王安葬停当后,太子即位。

就让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

由于射杀吴起而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3、默写(10分)

17.于嗟鸠兮,无食桑葚18.奈何取之尽之锱铢,用之如泥沙

19.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2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1.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4、语言文字运用

22.D【解析】声名鹊起:

形容名声迅速提高。

闻名遐迩:

形容名声大。

触目皆是:

目光触及到的都是,形容非常多。

比比皆是:

到处都是。

口耳相传:

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一代代传下去。

津津乐道:

指很感兴趣地谈论。

相得益彰:

相互帮助,相互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相辅相成:

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23.B【解析】“因而……”和“使……”句式杂糅,“发扬”和“气息”搭配不当。

24.C【解析】根据语段的陈述主题判断,补写的语句应以“东阳木雕”为主语;根据后文“装饰性与实用性”的表述,补写的语句应先讲“采用了传统透视技法展示画面内容”,再讲“根据原材料的质地和形状因材施艺”。

25.示例:

①另一种叫乙醛脱氢酶;②代谢乙醛的能力较差;③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较高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

本题属于语句补写题,答题思路如下。

阅读:

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把握文段语脉,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

推导:

要从两个角度推导:

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检查:

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连贯、贴切、严密。

本题①处根据前文的“有两种……一种叫乙醇脱氧酶……”以及后文的“能使乙醛转化为乙酸”和“决定人酒量大小的是乙醛脱氧酶”,可知①处应该填写:

另一种叫乙醛脱氢酶。

②处,根据语境,需要概括如果一个人乙醛脱氧酶活性较低,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根据后文“酒量大的人……能迅速将乙醛代谢”可知此处可填写:

代谢乙醛的能力较差。

③处前面“而那些酒量大的人”表示转折,说明相反的情况,对应上文“如果一个人乙醛脱氧酶活性较低”,可填写:

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较高。

26.关键信息:

①2019年4月21~28日;②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③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

④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

这是一道新闻消息概括压缩类试题,新闻属叙事类文体,可以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要注意字数限制)的格式组织语言即可。

本则新闻共4句话,首句是导语,介绍的新闻的主要内容,即:

2019年4月21-28日(时间),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人物\对象+事件)。

第二句分别介绍了赛事取得的成绩,没有主次;第三句由“包揽、全部、取得全面胜利”等词可知强调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结果);第四句在最后单独介绍男单马龙的成绩,强调了此次赛事的其中一个关键信息:

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结果)。

故答案为:

2019年4月21-28日,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五、作文(60分)

【写作指导】

题目由三则材料组成,层次清晰,联系紧凑,指向明确。

材料一由智博会入手,引出人工智能日渐深入人心;材料二点出青年人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引导考生积极思考青年与智慧时代的关系,激发自身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材料三点出人工智能的强势和给人类带来的挑战,引导考生辩证看待,思考应对措施。

立意角度一:

智慧时代来临,面对人工智能的风险与挑战,青年人应顺势而起,积极应对,有所作为。

智慧时代的来临为青年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广大青年要树立高远的志向,以智博会上身怀绝技的青年为榜样,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拥抱人工智能,探索人工智能带来的无限可能,学会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更快速、更聪明地构建人类与人工智能间的协作关系,跟上这个飞速发展的智能时代。

立意角度二:

柯洁代表着目前人类思维的某种极限,柯洁的失败,正反映出人类在能力方面受到的挑战。

考生可反思当前智能化发展给人类工作能力、生存尊严等方面带来了冲击和挑战。

思考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问题。

第一,认识、了解人工智能,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第二,加强深度学习,提高自身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第三,学会和人工智能协同工作生活,让人工智能为人类所用。

【佳作示范】

佳作示范一:

顺势而起绽放青春

近年来,“智能”一词逐步登上时代舞台。

“智慧城市”的理念正在使人们的都市生活更加便捷,“智慧农业”用科技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第一次掀起高潮。

而在这恢弘壮阔的蓝图之中,正有一批的优秀青年,深度参与,顺势而起,绽放青春。

在聚集智慧,依赖创新的智能领域,青年人是绝对的主力。

他们充沛的精力和灵活的思维是智能发展的优质动力。

调查显示,各类智博会上,研发团队年轻的身影忙碌穿梭。

大疆公司中,平均年龄只有27的员工们,正在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

或许他们不是西装革履,正襟危坐的学者,而是背着书包,穿着随性的翩翩少年,但是他们涉足的却是最前沿、最尖端的领域,他们参与的却是令人肃然起敬的项目。

这些精英青年,正如一簇新火,燃烧着智慧和创新的火焰。

他们用自己的实力,撕下“年轻人不靠谱”的标签,成为我辈学子的榜样。

智能化为青年人带来了机遇,让他们顺势而起。

同时,它所带来的挑战也是巨大的,这就需要青年人要保持舍我其谁的雄心和越挫越勇的毅力。

97年出生,被成为世界围棋第一人的柯洁,以他的“超强大脑”挑战人工智能,两次失败。

甚至在他挑战“阿尔法狗”的时候,中途落泪离席。

然而,人们所见不是柯洁的失败,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