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57581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docx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浙江省富阳市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8月)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卷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案一律做在答卷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什锦shí手癣xuǎn煞风景shà迅速蹿红cuān

B.舌苔tāi冗长rǒng撂挑子liào甘冒不韪wěi

C.稍息shào脖颈gěng露马脚lù无耻谰言lán

D.报道dào包扎zā徇私情xùn西学东渐jià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气节是临危受命不退缩,慷慨赴死不低头,是危难时刻义无反顾,关键时刻赴汤蹈火。

人在颠沛流离,艰辛倍尝时最能感受到气节的力量。

B.虚怀明大道,澹泊养浩然。

练就一颗不受羁绊之心,也就拥有了圆润祥和的气质,有了令生命出奇不意的淡定。

C.讲究迂回婉转地进谏,并不是让人学会曲意逢迎、奴言媚骨,而是做到绵里藏针,确保事半功倍。

D.含而不露,内敛沉着,将矛盾消解于以逸待劳之时,其精粹乃是以柔克刚、出奇制胜的人生智慧。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的不可回复性只能使我们倒逆着回溯跌落在记忆中的时光碎片。

B.在忧郁的卡夫卡看来,正道在一根绳索上,它不是绷紧在高处,而是贴近地面,与其说是供人行走,毋宁说是用来绊人的。

C.西西弗斯对苦难的轻蔑,在我们心里注入了一股新鲜而有活力的血液,令人顿生醍醐灌顶之感。

D.批判现实是因为作家的神经还没有麻木不仁,是因为作家尚有一份真爱,大爱大恨出大师,其信马由缰的文字背后正是社会稀缺的悲悯情怀。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环保局在统一部署和市民监督下,杭州地区重新升级了雾霾预警,以应对持续出现的重污染。

B.据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已第三次与达赖在白宫进行非正式会见,中方向美方提出了严正交涉。

C.韩流偶像在10年后的今天成为一种现象,与李敏镐、金秀贤的卖力表演与爆棚人气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D.央视新闻评论员认为:

余额宝不仅冲击银行,而且冲击全社会的融资成本和中国的经济发展,严重威胁国家的金融安全乃至经济安全。

5.阅读以下材料,拟一则新闻标题。

(不超过15个字)(3分)

近年来不少农民工选择骑摩托车回家过年;骑摩托车返乡虽然方便、省钱,但受天气、交通环境等方面影响,骑摩托返乡人员的安全隐患多,回程之路异常艰辛。

为确保2013年春运骑摩托返乡的农民工安全,某市公安局提供警车开路疏导、热粥和开水、暖炉取暖、摩托车维修、简便医疗救治等服务;也有不少青年志愿者利用寒假到服务点协助各部门工作。

6.请仿照这首小诗,以“蝴蝶”或“云”为题,另写一首小诗。

要求:

结合所写对象的特点,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简练有意蕴。

(4分)

春的枝头/会飞的花朵/最美//

7.下面一段文字摘自某学生的作文,请你结合具体语句,写一段评语;要求:

写出存在的问题并略作评价,总结出对写作的感悟。

(不超过60个字)(5分)

正月十五的晚上,场外是碧海般的青天,一弯金月,好似灯火辉煌的扁舟,载着美丽的幻想在漂游。

望星空,意朦胧,根根雨丝滋润了我燥热的心。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犬儒:

从愤世嫉俗到玩世不恭

⑴犬儒是个外来词,人们通常将它理解为讥诮嘲讽,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但要更完整把握它,就需要追溯一下它的起源和演变。

⑵犬儒派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是狄奥根尼。

这派哲学主张清心寡欲,鄙弃俗世的荣华富贵,力倡回归自然。

据说狄奥根尼本人住在一个桶里,以讨饭为生。

有人讥笑他活得象条狗,他却不恼。

“犬儒”之称由此得名。

⑶早期的犬儒是极其严肃的,狄奥根尼是一个激烈的社会批评家,他立志要揭穿世间的一切伪善,热烈地追求真正的德行,追求从物欲之下解放出来的心灵自由。

狄奥根尼也确实愤世嫉俗,他曾经在大白天提着一个灯笼在城里游走,说:

“我在找一个真正诚实的人。

”  

⑷随着犬儒哲学的流行,其内涵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后来的犬儒派发表宏论,竭力鼓吹没有物质财富是多么的美好,而对自己的家乡依依不舍或悲悼自己亲人的死亡是多么愚蠢。

德勒斯就说:

“我的儿子或妻子死了,那难道就有任何理由应该不顾仍然还在活着的我,并且不再照顾我的财产了么?

”“超脱”到这一步,未免就有些矫情了。

还是这位德勒斯,当富翁送给他一笔钱时,他收下了,说:

“你慷慨大度地施舍给我,而我痛痛快快地取之于你,既不卑躬曲膝,也不唠叨不满。

”这里暗含的逻辑是,金钱本是无所谓的东西,我若拒绝你的馈赠或收下金钱又表示感谢,倒显得我把金钱太当回事了。

这种态度看上去很洒脱,但好象又有些无耻。

⑸早期的犬儒派是依据一种道德原则去蔑视世俗的观念,后期的犬儒派依然在蔑视世俗的观念但却失去了依据的道德原则。

这自然就引出了一个后果:

既然无所谓高尚,也就无所谓下贱。

那一个人就可以很方便地对世俗观念满不在乎的同时,又毫无顾忌地去获取任何世俗的东西。

于是,对世俗的全盘否定就变成了对世俗的照单全收,而且还往往是对世俗中最坏的部分的不知羞耻的照单全收。

于是,愤世嫉俗就变成了玩世不恭,狄奥根尼坚持真善、揭穿伪善的批评精神也就变成了他们对善良、德性、理想的怀疑与无情嘲弄。

⑹犬儒一词的演变证明,从愤世嫉俗到玩世不恭,其间只有一步之差。

一般来说,愤世嫉俗总是激烈的理想主义,玩世不恭则是彻底的无理想主义。

偏偏是那些看上去最激烈的理想主义反倒很容易转变为彻底的无理想主义,原因何在?

因为,许多愤世嫉俗的理想主义者在看待世界时缺少程度意识或分寸感,对他人缺少设身处地的同情和理解,不承认各种价值之间的紧张与冲突,这样,他们很容易走向绝望,进而怀疑和否认美好价值的存在,最终则是放弃理想放弃追求。

“世界既是一场大荒谬、大玩笑,我亦唯有以荒谬和玩笑对待之。

”一个理想主义者常常是在现实中屡屡碰壁之后才变成犬儒的,但正如哈里斯所言:

“犬儒不只是在过去饱尝辛酸,犬儒是对未来过早地失去希望。

”  

8.下列关于“犬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我们可以把“犬儒”理解为“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但追溯它的起源和演变可以看出,“愤世嫉俗”与“玩世不恭”其实是有区别的。

B.对狄奥根尼而言,蔑视俗世的荣华富贵与解放心灵有关,而德勒斯的逻辑是,既然不把世间的财富当回事,那又何必刻意去拒绝呢?

C.犬儒派逐渐从愤世嫉俗走向玩世不恭,选择了对世俗东西照单全收,所以他们虽然在蔑视世俗的观念但失去了所依据的道德原则。

 

D.对后期犬儒派而言,没有道德原则,自然无所谓高尚,也就无所谓下贱,既然没有什么东西是了不得的,也就没有什么东西是要不得的。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狄奥根尼曾在大白天提着灯笼在城里游走,想寻找一个真正诚实的人,说明当时有高尚品德的人并不多。

B.德勒斯认为人不应该执著于亲人的死亡,对待亲人死亡的态度比较超脱,这反映了他主张清心寡欲,鄙弃俗世的观点。

 

C.早期的犬儒主义坚持内在的美德和价值,鄙视外在的世俗和功利。

但后来,犬儒主义却变成了对善良、德性、理想的怀疑与无情嘲弄。

D.犬儒主义者认为世界就是一场大玩笑,只能以玩笑对待,他们在过去饱尝了辛酸之后,就变得对未来过早地失去希望了。

10.犬儒们从愤世嫉俗到玩世不恭,原因何在?

请根据文本概括两点理由(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峡谷

阿城

⑴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

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⑵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

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

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⑶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

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

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⑷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

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⑸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

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

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

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⑹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

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

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

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⑺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⑻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

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

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

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⑼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

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

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

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

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⑽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

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

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

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

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

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⑾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

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

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⑿屋里极暗,不辨大小。

慢慢就看出有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

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

骑手走近柜台,也不说话,只伸手从胸口掏进去,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

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

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

⒀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

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

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

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

手指扇一样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⒁一刻功夫,一碗肉已不见。

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节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

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⒂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⒃阳光已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

布旗上下扭着动。

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⒄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

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⒅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11.文章第

(1)段和第

(2)段分别写出了峡谷的什么特点,请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

(2分)

12.文章第

(2)段第(9)段都写了“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这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4分)

13.结合文中对骑手的描写,简要分析骑手的形象。

(4分)

1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5分)

15.本文写一个骑手经过峡谷的故事,请尝试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9分)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

为童子时,尝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

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

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

道人乃耳语甫曰:

“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

”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

“不愿也”。

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河南山东间,无所得。

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道人濒行,授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

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站甚具。

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

刘翁资遣甫之京师。

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

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逐言甫于朝。

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

“臣不才,愿以死自效。

”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

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

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桂败殁与安定门外。

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

既败,京师震恐。

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卢沟桥,众窜亡略尽。

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

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

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

趋遵化,独率麾下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 ①媐(xī):

嬉戏。

    ②瘗(yì):

埋葬   ③窭(jǜ):

贫穷。

16.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人濒行            濒:

急速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

寄居

C.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超:

越级

D.遽薄京师            薄:

逼近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B.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以资政殿学士行

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

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达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20.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5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9分)

腊梅

高荷

少熔蜡泪装应似,多爇龙涎臭不如。

只恐春风有机事,夜来开破几丸书。

[注]①爇,音ruò;点燃,焚烧。

②龙涎:

一种名香。

21.《腊梅》诗的前两句描写腊梅的哪些特点?

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些特点的?

(5分)

22.诗的三、四两句妙语传神,清代姚埙连称“奇特”,认为是“咏物中之仅见者”,请做简要赏析。

(4分)

(三)古诗文默写。

(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劝学》)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旌旗蔽空,,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苏轼《赤壁赋》)

(3),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4)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司马迁《报任安书》)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的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客均说了一句相同的话:

“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吧?

其中一个人听了后,对自己的画仔细掂量,最终以2000元售出,而他经过后来的刻苦努力,成为著名的画家。

他就是丁托列托。

另一个听后只是轻轻地将画撕毁,而从此改行,学习雕塑而成为一代宗师。

他就是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

第三个呢,认为自己的画或许真的不值那个价,便降低了要求,以500元出售。

至今,他也只是一个三流的画家,以卖画糊口,过着流浪的生活。

他一直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④不得抄袭、套作。

 

富阳二中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

座位号

语文答卷(2014、8、29)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

…………………………………装……………………………………订………………………线………………………………………

题号

选择题

总分

得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8

9

16

17

18

答案

5.(3分)

6.(4分)

//

7.(5分)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10.(3分)

11.(2分)

(1)

(2)

12.(4分)

13.(4分)

14.(5分)

15.(5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37分)

19.(5分)

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20.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5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3分)

21.(5分)

22.(4分)

23.(6分)(只选3小题)

(),

(),

(),

四、作文(60分),写在作文纸上。

富阳二中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检测

语文答案(8、29)

参考答案

5.(参考)铁骑大军返乡,暖流行动护卫

6.《蝴蝶》你是春天的灯/在绿野上照明了/一条走向花丛的路径《云》流浪的鸟/何处是/归巢

7.

(1)正月十五哪有“一弯金月”?

一叶扁舟怎能“灯火辉煌”?

明明是晴天,哪来“根根雨丝”?

看似辞藻华美,实则违背常理。

(2)它启示我们,语言表达不能脱离实际,盲目追求空洞、华丽的辞藻。

11、

(1)低洼崎岖

(2)阴森险怪(各1分,共2分)

12、第

(2)段强化峡谷的荒凉僻静,为骑手出现做铺垫。

第(9)段空中自由飞翔的鹰和独来独往的骑手形成对比,突显骑手的勇敢无畏,丰富了人物的内涵。

(各2分,共4分;答案包括内容和手法两方面)

13.外形:

相貌不凡,身体强壮,肌肉结实,冷峻硬朗;

举止:

一人独骑,虽山路崎岖,骑术高超,从容沉稳;

性情:

不拘小节,豪迈洒脱。

骑手的孤独沉默和峡谷的原始沉静呼应比照,赞美了大自然原始美和生命力。

14.写山石,以动写景,用比喻拟人写出山石的亘古不变的荒凉;石上的四脚蛇“与石头们赛呆”,以拟人手法,静中写动,衬出峡谷的沉寂荒凉。

15.意蕴:

①峡谷环境的描写,写出自然的永恒雄奇之美,写出自然力给人的震撼。

②峡谷深处有人家,写出人在绝地的生存,即使在空寂荒凉的山谷也留下了人生存印记。

③山路上的骑手的刚劲洒脱,天空的雄鹰写出生命的力量。

通过对骑手雄鹰的仰

视表达了对阳刚之美的赞赏。

21.

(1)高荷诗的前两句,第一句比喻,从视觉写蜡梅的色,色黄如蜡;第二句对比,从嗅觉写蜡梅的香,写梅香胜过龙涎。

(特点2分;手法3分。

22.拟人的手法。

蜡梅只怕春风耍了什么心机,先来报春,所以,赶紧在夜里绽开,抢在春风前面。

从这里可以看出梅花不甘落后的可爱。

或:

蜡梅只怕春风有什么机要的事情,顾不上报春,所以就为春风着想,自己来绽放报春。

从这里可以看出梅花的善解人意,惹人怜爱。

(手法1分。

练字“恐”“破”赏析各1分。

23.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雕阑玉砌应犹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舳舻千里,酾酒临江(4)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24、略

参考译文

申甫,云南人,好为行侠仗义之事,口才很好。

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曾在路上用绳子系着一只老鼠玩耍。

有一个道人路过此地,就教申甫戏耍老鼠。

他叫申甫从路边捡来几块石头,四散摆放在地上,把老鼠放到四散的石块之中,老鼠多次奔逃,都逃不出去。

不久,一只狸猫被吸引过来,狸猫想抓老鼠,也始终无法进入石阵,狸猫和老鼠相持了很长一段时间。

道人于是在申甫的耳旁悄悄地说: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八阵图,小孩子你想学吗?

”申甫此时还小,不懂道人的话,当即回答说:

“不想学。

”道人就走了。

明代天启初年,当时申甫已经做了和尚,在河南、山东一带来往,在佛法上没有什么造诣。

他来到嵩山,又遇见自己小时候见到的道人,就要求学习道人的法术,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

道人临走时,丢给他一卷书,就告别而去,不知到哪里去了。

申甫打开这卷书,看到书里讲的都是古代的兵法,而且对车战的介绍非常具体。

申甫就留在嵩山,学习了一年多,不再钻研佛学了。

不久,申甫把兵书埋在嵩山下,前往颍州,在颍州人刘廷传处,做了他的门客。

刘廷传,原先是颍州的大侠,门下有几百名食客,都喜欢谈论兵法,然而没有一人能比得上申甫。

刘廷传资助申甫,让他前往京城。

申甫多次拜见朝廷公卿,向他们介绍自己学到的兵法,然而始终没有人相信他的话。

明愍帝即位,元兵从大安口入侵,很快逼近了京城,京城的九道城门白天都关闭了。

在这种情况下,庶吉士刘之纶、金声知道形势紧迫,就向朝廷推荐申甫。

明愍帝在便殿召见申甫,用温和恳切的言语慰劳他,申甫感激涕零,在便殿的台阶下磕头,大声呼喊:

“我没有什么才能,愿意以死效忠陛下。

”愍帝就当即授刘之纶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声以御史的身份任参军,而申甫任京营副总兵,然而实际上没有给申甫一兵一卒,只是让他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