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码交换器安装使用手册0809分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60836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1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控制码交换器安装使用手册0809分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控制码交换器安装使用手册0809分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控制码交换器安装使用手册0809分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控制码交换器安装使用手册0809分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控制码交换器安装使用手册0809分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控制码交换器安装使用手册0809分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控制码交换器安装使用手册0809分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控制码交换器安装使用手册0809分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控制码交换器安装使用手册0809分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控制码交换器安装使用手册0809分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控制码交换器安装使用手册0809分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控制码交换器安装使用手册0809分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控制码交换器安装使用手册0809分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控制码交换器安装使用手册0809分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控制码交换器安装使用手册0809分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控制码交换器安装使用手册0809分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控制码交换器安装使用手册0809分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控制码交换器安装使用手册0809分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控制码交换器安装使用手册0809分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控制码交换器安装使用手册0809分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控制码交换器安装使用手册0809分解.docx

《控制码交换器安装使用手册0809分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控制码交换器安装使用手册0809分解.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控制码交换器安装使用手册0809分解.docx

控制码交换器安装使用手册0809分解

 

控制码交换器安装使用手册

目录

第一章产品简介1

1.1功能特点1

1.2产品外观1

1.3技术指标2

1.4线材使用2

第二章WEB编程设置3

2.1网络参数出厂默认值3

2.2登录控制码交换器3

2.3设置选项4

2.4智能网络矩阵的WEB设置10

第三章快速应用举例12

3.1码分配器(配合智能网络矩阵):

12

3.2码分配器(配合普通矩阵和DVR):

13

3.3码混合器:

14

3.4码转换器(配合智能网络矩阵)15

3.5码转换器(配合普通矩阵和DVR)16

3.6透明通道17

3.7初次使用注意18

3.8附录18

第一章产品简介

控制码交换器,是一种将网络控制码与RS-485控制码进行数据交换处理的设备,可以实现多路控制码的混和、分配、转换以及透明通道的数据传输,支持多台控制码交换器堆叠扩展使用。

1.1功能特点

●嵌入式网络结构,UDP协议,1路10M以太网端口(局域网)。

●网络端口可以连接绑定16个网络设备。

●提供基于WEB方式的网页编程设置环境。

●5路控制码交换器提供4路RS-485端口,8路控制码交换器提供7路RS-485端口。

●每路RS-485端口可以连接最多32个前端设备(其中包括最多16个串行报警设备)。

●RS-485端口支持多种主流前端控制协议。

●支持串行报警方式(需要协议和串行报警解码器支持)。

●支持透明通道的数据传输方式。

●网络设备和串口设备均支持控制权限的优先级设置。

●工作模式为码混合器时,支持输入输出端口之间的地址映射。

1.2产品外观

5路控制码交换器

8路控制码交换器

接口说明

1、ETHERNET:

以太网端口

2、CH1—CH7绿端子:

RS-485端口

3、CH1—CH7LED灯:

通讯状态灯,当有数据发送时快速闪烁

4、MODE拨码:

工作模式选择(8路控制码交换器外置拨码,5路控制码交换器内置拨码。

拨码第7位为初始化数据,拨到ON后给设备上电恢复为初始参数,再拨到OFF后给设备上电,用户可修改设备参数,第8位为debug位,内部调试用。

其余拨码为扩展预留。

5、RST:

复位孔(8路控制码交换器具备),用于给设备重新上电。

 

通道端子说明

标识

信号

说明

A

485A

RS-485数据A

B

485B

RS-485数据B

G

GND

RS-485信号地

Y

422Y

RS-422数据Y

Z

422Z

RS-422数据Z

注:

标准设备为RS-485端口,Y,Z端子无效。

1.3技术指标

工作温度:

-10℃~50℃

工作湿度:

<90%

工作电压:

DC12v/500mA(5路控制码交换器)

AC220V/50Hz(8路控制码交换器)

以太网接口:

10Base-T(局域网)

串口:

RS-485半双工

外形尺寸:

196×159×45(mm)5路控制码交换器

483×300×45(mm)8路控制码交换器

1.4线材使用

控制线

1、线材:

RVVP2×0.3

2、布线方式:

串行布线方式

系统采用RS-485通讯方式,将设备串接在各自的RS-485控制总线上即可,推荐RS-485控制总线严格按照串行方式布线。

控制线的屏蔽层采用单端接地的方式,在主控室将其与控制码交换器的GND端相连。

网线

1、计算机与控制码交换器的网口直接相连,进行WEB设置时,使用交叉线序的标准网线。

2、计算机与控制码交换器通过交换机相连,进行WEB设置时,使用直通线序的标准网线。

3、智能网络矩阵与控制码交换器通过交换机或者网口直接相连,使用直通线序的标准网线。

第二章WEB编程设置

控制码交换器可以用于控制码分配、混合、转换等多种应用环境,设备出厂默认设置为支持控制码混合功能,用户可根据现场系统的实际需求,进行编程设置。

控制码交换器提供基于WEB方式的网页编程设置环境。

2.1网络参数出厂默认值

IP地址

10.10.10.150

子网掩码

255.255.254.0

网关

10.10.10.246

WEB服务端口

80

设备端口

18802

MAC地址(16进制)

00-50-C2-82-XX-XX

2.2登录控制码交换器

将控制码交换器与计算机联网后,配置好计算机的IP地址(不能和控制码交换器相同,但要是一个网段)、子网掩码和网关(和控制码交换器相同),打开IE浏览器(使用6.0以上版本),在地址栏输入控制码交换器的IP地址,即会出现控制码交换器的登录界面。

注:

如果是将计算机的网口与控制码交换器的网口直接相连,请使用交叉线序的标准网线。

设置时,建议关闭计算机的防火墙。

控制码交换器最多支持5个用户,出厂时密码均为默认值,用户可登录后修改密码和权限。

用户名

密码

权限*

0

000000

设置

1

000000

删除

2

000000

删除

3

000000

删除

4

000000

删除

权限分为三个级别:

a、设置,此用户可以进行任何设置项目的更改,没有限制

b、察看,此用户只能察看所有设置的参数,不能修改

c、删除,此用户不存在

输入正确的用户名ID和密码,即进入到设置页面。

点击【重置】,用户栏和密码栏清空。

2.3设置选项

设置页面左侧列出了【网络参数】、【MAC地址】等多项设置选项,点击后将进入到各自的页面。

网络设置

点击后将显示当前控制码交换器的网络配置参数。

用户可以修改交换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WEB服务端口、控制起始端口,查看MAC地址、网络类型。

控制码交换器配合智能网络矩阵使用时,交换器的IP地址要和网络矩阵配置在同一网段,但不能与矩阵相同,子网掩码、网关、控制起始端口要和矩阵一致。

如果WEB服务端口修改为80以外的端口后,在访问码分配器时请在浏览器地址栏中按照以下格式输入:

http:

//IP地址:

WEB端口号

例如:

当前码分配器IP地址为10.20.10.111,WEB端口号为90,则输入格式为:

http:

//10.20.10.111:

90。

用户设置完参数后,点击【提交】,设置的参数立刻生效,并且保存到交换器,WEB页面会断开,用户可以使用修改后的参数重新访问。

提交前,点击【重置】,所有参数将恢复为原先的数值。

MAC地址

点击后显示当前的控制码交换器的MAC地址,用户可以修改交换器的MAC地址。

MAC地址使用16进制显示方式,由6个字节组成,用户可以将MAC地址修改为需要的地址。

网络设备

点击后显示当前的控制码交换器的网络设备列表和连接状态,用户可以配置与控制码交换器网络连接的设备和该设备的IP地址。

点击【刷新】,显示当前与控制码交换器连接的网络设备,点击【编辑】,可以编辑与交换器连接的每个网络设备。

由于控制码交换器的网络设备主要是智能网络矩阵,所以在【设备类型】中默认选择矩阵。

输入设备的IP地址,点击【提交】,设备信息保存至码分配器内部。

设定后,与该IP对应的1台或者多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以太网与控制码交换器进行数据通讯。

控制级别:

网络设备和串口设备可设置控制优先级,优先级共分为4级,分别是0到3,0级的优先级最高,3级的优先级最低,不同端口的优先级可以设置为相同的数值。

优先级高的端口将会屏蔽优先级低的端口,屏蔽时间可设置为0到240秒(屏蔽时间是指当优先级高的端口发送一帧数据时开始计时,优先级低的端口在设定的屏蔽时间内对接收到的数据忽略)。

优先级相同的端口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工作模式为码混合器时,可以让多个网络设备和串口设备一同控制前端快球解码器,每个设备都可设定控制优先级。

工作模式为码分配器时,可以让1个串口设备或者多个网络设备控制多条控制总线上前端快球解码器,每个网络设备都可设定控制优先级。

工作模式

该选项主要用来设置控制码交换器的具体应用方式。

工作模式:

码分配器——主端口接收到控制码后,分发到多个从端口(包括网络接口)。

码混合器——多个从端口上接收的控制码混合后,通过主端口发送出去。

通道模式:

协议通道——接收到的控制码按照协议进行转换,然后通过其他端口发送。

透明通道——接收到的数据不进行任何处理,然后通过其他端口发送。

主端口设置:

网络、串口1—4(5路交换器)或串口1—7(8路交换器)。

注:

主端口只能有一个,从端口是除了主端口外的其他端口。

网络包分发模式:

(当工作模式为码分配器,通道模式为协议通道,主端口设置为网络时有效):

协议分发——从网络接收到的数据按照封装协议分发到相应的串口上。

广播分发——从网络接收到的数据不按封装协议分发,而是广播到所有串口上。

报警模式:

(当通道模式为透明通道时无效)。

无报警——不进行报警查询。

串行报警——进行报警查询。

串口优先级:

打开——其他端口向主端口发送控制码可以按照优先级排序等待。

关闭——其他端口向主端口发送控制码时不分优先级,先进先出。

串口屏蔽时间(串口优先级打开时有效):

输入范围0~240秒,即在高权限端口停止发码并延迟该时间后,低权限端口的控制方可生效。

当工作模式为码混合器时,网络设备和主端口之外的其余串口设备都可设置控制优先级。

当工作方式为码分配器时,网络设备的优先级是可设的,串口的优先级是不可设的。

不同网络设备的优先级可以设置为相同的数值。

优先级高的网络设备将会屏蔽比当前优先级低的串网络设备,屏蔽时间可设置为0到240秒。

优先级相同的网络设备将会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控制端口

通道模式为协议通道时,可以设置每个RS-485端口的控制协议和波特率,以及各端口的控制权限级别和地址映射关系。

5路控制码交换器为4个串口,8路控制码交换器为7个串口。

设置页面有所不同。

控制协议:

支持PELCO_P、PELCO_D等主流协议。

波特率:

支持1200、2400、4800、9600等通讯速率。

控制级别:

主端口之外的其余各串口优先级均可设定,和网络设备的优先级属于同一范围。

当前状态:

当前串口设备的工作状态(分为忙、闲、屏蔽三种)

地址映射:

工作模式为码混合器时,该功能有效并且只针对串口设备,网络设备不支持地址映射。

通过对每个串口的地址映射,可以实现某一地址的前端设备接入到不同主机的视频输入时的控制操作。

端口的源地址范围是固定的1-255,映射地址的范围也为1-255,映射地址可以重复,请用户根据情况定义。

在端口设置中的【地址转换】下拉列表中选择【打开】即开启对应端口的地址转换,选择【关闭】即关闭对应端口的地址转换。

返回【控制端口】页面,点击【地址映射】项对应端口的【设置】,进入端口地址映射页面。

【源地址】不能修改,【映射地址】为转换后的地址,点击【编辑】进入修改映射地址页面,在目标地址框中输入用户定义的新地址(范围为1-255),可按照以上的方法依次设置其余的端口地址。

注:

当某串口开启地址映射功能后,该端口的串行报警功能将关闭。

用户管理

点击后可以查看所有用户的权限状态。

如果当前登录用户的权限为“设置”,则可以编辑修改所有用户的权限。

点击【编辑】,出现用户编辑页面,用户可以更改权限为设置、查看或者删除,如果选中【恢复缺省密码】,被编辑用户的密码将恢复为缺省值:

000000。

点击【提交】,保存设置。

点击【重置】,恢复到当前交换器的参数。

注:

用户0是超级用户,权限始终为设置,不能更改。

修改密码

点击后显示修改密码页面,用户可以修改当前登录ID的密码,输入原始密码,再输入新密码,最后确认新密码后,点击【提交】,更改密码。

点击【重置】,清空输入栏。

注销重新登录

点击后将注销当前ID用户的登录,回到控制码交换器的登录界面,等待重新登录。

重新启动

点击后控制码交换器将复位重新启动,用户需要重新访问。

初始化

点击后控制码交换器将初始化为出厂默认参数,请谨慎操作。

2.4智能网络矩阵的WEB设置

当控制码交换器与智能网络矩阵相连时,除了对控制码交换器自身进行上述设置外,还需要在智能网络矩阵的WEB页面中进行设置注册,方可使系统正常使用。

登录智能网络矩阵

将网络矩阵与计算机联网后,配置好计算机的IP地址(不能和矩阵相同,但要是一个网段)、子网掩码和网关(和矩阵相同),打开IE浏览器(使用6.0以上版本),在地址栏输入矩阵的IP地址,即会出现矩阵的登录界面。

注:

如果是将计算机的网口与矩阵的网口直接相连,使用直通线序的标准网线即可。

设置时,建议关闭计算机的防火墙。

添加网络设备

在矩阵的【应用设置与编程】的【设备管理】中,在空闲ID的网络设备列表中添加相应型号的控制码交换器及其网络IP地址,并将该设备的设置状态改为“连接”,才能生效。

第三章快速应用举例

控制码交换器可以将控制码在网络与串口,串口与串口间进行有条件的交换。

控制码的数据流一般是单向的。

作为码分配器时,从主端口流向从端口。

作为码混合器时,通过从端口流向主端口。

本章节3.1、3.3、3.4中涉及到智能网络矩阵的应用,将需要对矩阵进行WEB设置,不再赘述,参见第二章。

3.1码分配器(配合智能网络矩阵):

功能说明

当矩阵连接了十多个前端动点,因为星型布线或者距离太远导致控制不灵敏时,可以将智能网络矩阵的控制码接入交换器的网口,再经过交换器的多个RS-485串口分发到多个前端,增加了矩阵对前端设备的控制数量和提高了驱动能力。

注:

如果需要网络矩阵通过多台控制码交换器进行扩展时,则需要对每个交换器进行相同设定。

连接方式

控制码交换器网口——智能网络矩阵的网口(或者通过交换机连接),多台交换器可同

时绑定到一个网络矩阵。

控制码交换器RS-485端口——前端设备(解码器/快球)的RS-485端子。

1台网络矩阵绑定2个控制码交换器实现对多个前端动点的实时集中控制

WEB设置

用IE浏览器登录交换器的WEB设置页面,做如下设置:

【网络设备】

设定与控制码交换器进行数据通讯的矩阵IP。

如果是配置多台交换器,则在每个交换器中都填写相同的矩阵IP。

如果当前控制码交换器绑定了多台网络矩阵,可以设定每个网络设备的控制优先级。

【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码分配器

通道模式——协议通道

主端口设置——网络

网络包分发模式——协议分发

报警模式——无报警,如果矩阵连接了串行报警解码器,需要改为串行报警。

3.2码分配器(配合普通矩阵和DVR):

功能说明

如果是普通矩阵或者DVR,连接了多个动点,发现控制不灵时,可以将普通矩阵或者DVR(工控式/嵌入式)的RS-485控制端口,接入交换器的RS-485串口1,通过其他RS-485串口分发到多个前端,增加了RS-485串口的驱动能力。

连接方式

控制码交换器网口——空闲,2台堆叠扩展时,可通过交叉线序的标准网线对接。

控制码交换器RS-485端口——端口1连接普通矩阵或者DVR的RS-485控制端口。

端口2~4(7)连接前端设备(解码器/快球)RS-485端子。

(3个以上交换器扩展时,将A交换器的输出端口分别接到其他交换器的端口1)

1台DVR通过2个控制码交换器的扩展实现对多个前端动点的实时集中控制

注:

如果在A交换器的【网络设备】中添加了B控制码交换器的IP地址,则A交换器的控制码也会分发到B交换器(B交换器需要按照3.1的设定模式编辑)。

1台矩阵通过3个控制码交换器的扩展实现对多个前端动点的实时集中控制

注:

如使用3个(或以上)交换器进行RS-485串口扩展,则对每个交换器进行相同设定。

WEB设置

用IE浏览器登录交换器的WEB设置页面,做如下设置:

【网络设备】

无需指定。

进行2台交换器的网络方式堆叠时,在A交换器中填写B交换器的IP,B交换器中填写A交换器的IP。

【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码分配器

通道模式——协议通道

主端口设置——串口1(如果是两台交换器网络对接,则A交换器设为串口1,B交换器

设为网络)

网络包分发模式(设置无效)

报警模式——无报警

注:

3个(或以上)交换器扩展时,进行相同设定。

3.3码混合器:

功能说明

控制码交换器通过多个端口接收多个主机的RS-485控制码,混合后通过串口1发送出去,实现了多个主控设备共同控制前端。

如果网络矩阵也要同时控制前端,则可以通过网口将矩阵的控制码一同混合进去。

注:

如果要使用2个(或以上)交换器进行多个主控设备的混合控制,则对每个交换器进行相同设定。

连接方式

控制码交换器网口——空闲,当主控设备中包括智能网络矩阵时,需要通过网络连接或者通过网口直接相连(直通线序的标准网线)。

控制码交换器RS-485端口——端口1连接前端设备(解码器/快球)RS-485端子。

端口2~4(7)连接普通矩阵或者DVR的RS-485控制端口。

(2个以上交换器扩展时,将分支交换器的每个RS-485端口1接到一个总交换器的端口2~4(7),从总交换器的端口1连接前端设备)

2个控制码交换器的堆叠级联实现多台矩阵和DVR共同控制前端设备

WEB设置

用IE浏览器登录交换器的WEB设置页面,做如下设置:

【网络设备】

无需指定。

当主控设备中包括智能网络矩阵时,需要添加该矩阵的IP。

控制级别—当主控设备中包括智能网络矩阵,且需要和其他主控设备区分对前端设备的控制优先级时,需要设定。

【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码混合器

通道模式—协议通道

主端口设置—串口1

网络包分发模式(设置无效)

报警模式—无报警

串口优先级—打开/关闭(多个主机需要区分控制优先级时选择打开)

串口屏蔽时间—0~240秒(高权限设备延时该时间后,低权限设备控制生效)

【控制端口】

波特率—每个端口控制协议的波特率可不同

控制协议—每个端口控制协议的种类可不同

控制级别—每个端口控制的优先级别可不同

地址转换—每个主机设备端口的控制地址可以映射为主端口的不同前端设备地址

3.4码转换器(配合智能网络矩阵)

功能说明

可以根据前端设备的控制协议和波特率,对控制码交换器的每个端口进行设置,实现对不同类型前端快球/解码器的兼容控制。

设置方式与3.1基本一致)。

当工作模式为码混合器和码分配器时,均可对每个串口设置不同的协议和波特率。

连接方式

控制码交换器网口——智能网络矩阵的网口(或者通过交换机连接),多台交换器可同

时绑定到一个网络矩阵。

控制码交换器RS-485端口——前端设备(解码器/快球)的RS-485端子。

1台网络矩阵通过控制码交换器实现对不同协议波特率的前端动点的控制

WEB设置

用IE浏览器登录交换器的WEB设置页面,做如下设置:

【网络设备】

设定与控制码交换器进行数据通讯的智能网络矩阵的IP。

如果是配置多台交换器,则在每个交换器中都填写相同的矩阵IP。

【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码分配器

通道模式——协议通道

主端口设置——网络

网络包分发模式(设置无效)

报警模式——无报警

【控制端口】

设置每个RS-485端口的协议和波特率

注:

3个(或以上)交换器扩展时,进行相同设定。

3.5码转换器(配合普通矩阵和DVR)

功能说明

可以根据前端设备的控制协议和波特率,对控制码交换器的每个端口进行设置。

设置方式与3.2基本一致)。

当工作模式为码混合器和码分配器时,均可对每个串口设置不同的协议和波特率。

连接方式

控制码交换器网口——空闲。

控制码交换器RS-485端口——端口1连接普通矩阵或者DVR的RS-485控制端口。

端口2~4(7)连接前端设备(解码器/快球)RS-485端子。

1台DVR通过控制码交换器实现对不同协议波特率的前端动点的控制

WEB设置

用IE浏览器登录交换器的WEB设置页面,做如下设置:

【网络设备】

无需设定。

【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码分配器

通道模式——协议通道

主端口设置——串口1

网络包分发模式(设置无效)

报警模式——无报警

【控制端口】

对主端口和其他RS-485端口,设置各自的协议和波特率。

3.6透明通道

功能说明

作为码混合器或者码分配器时,如果不需要协议和波特率转换,只是增加驱动能力时可以将控制码交换器设置为透明通道,所有RS-485数据,均可不加任何限制的分发。

这个特点可以用于各类行业项目,比如前端多个485设备的变量数据都可以通过控制码交换器,变成网络数据,通过18802端口传输到远端中心。

连接方式

控制码交换器网口——空闲。

控制码交换器RS-485端口——端口1连接普通矩阵或者DVR的RS-485控制端口。

端口2~4(7)连接前端设备(解码器/快球)RS-485端子。

多个变量传感器通过控制码交换器的透明通道将RS-485数据混合后传到中心服务器

WEB设置

用IE浏览器登录交换器的WEB设置页面,做如下设置:

【网络设备】

无需设定。

【工作模式】

工作模式——码分配器

通道模式——透明通道

主端口设置——网络(如果是通过RS-485端口转发,可以设为任意串口)

网络包分发模式(设置无效)

报警模式——无报警

3.7初次使用注意

●出厂默认状态为码混合器。

串口1为输出,连接前端设备;网口和其他串口为输入,分别连接多台主机的控制端口。

●为提高系统总线效率,出厂默认报警模式为无报警,如果系统中使用了串行报警设备,则需设为串行报警,串行报警设备的数量建议不超过16个。

●作为码分配器或码混合器时,可以同时支持协议波特率转换,如:

码混器可以设置串口1的参数,码分器可以设置每个串口的参数。

●不支持同时设为码分配器和码混合器,如:

串口3和4输入,串口1和2混合分配输出。

3.8附录

关于网线的线序,EIA/TIA的布线标准中规定了两种双绞线的线序:

568B与568A。

标准568A:

绿白--1,绿--2,橙白--3,蓝--4,蓝白--5,橙--6,棕白--7,棕--8

标准568B:

橙白--1,橙--2,绿白--3,蓝--4,蓝白--5,绿--6,棕白--7,棕—8

直通网线的两头线序相同,即都是568A或者都是568B;

交叉网线一头为568A,一头为568B。

即1和3互换,2和6互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