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与人的现代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63267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教育与人的现代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职业教育与人的现代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职业教育与人的现代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职业教育与人的现代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职业教育与人的现代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职业教育与人的现代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职业教育与人的现代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职业教育与人的现代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职业教育与人的现代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职业教育与人的现代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职业教育与人的现代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职业教育与人的现代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职业教育与人的现代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职业教育与人的现代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职业教育与人的现代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职业教育与人的现代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职业教育与人的现代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职业教育与人的现代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职业教育与人的现代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职业教育与人的现代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与人的现代化.docx

《职业教育与人的现代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与人的现代化.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职业教育与人的现代化.docx

职业教育与人的现代化

然而,政治、经济的改革并未能铲除人们一系列封闭、愚昧和陈腐的封建意识,并未能形成包容现代化的良好文化环境,中国人的现代化水平仍远远落后于时代要求。

具体表现在现代化建设中,中国的劳动力数量庞大而整体素质不高,没有形成一支大规模的现代职业人队伍,由此造成了中国生产的大路产品和低档产品偏多,在世界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中国只能是世界的“加工厂”,无法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创造业大国的升级。

几代人为之抛头颅、撒热血的现代化中国还是蓝图,未能实现。

影响中国人现代化的因素很多,例如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民主政治的建设、文化传统等等,但最为重要的是教育,教育是人的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

英格尔斯等人进行的测试表明,在受教育程度很低的人中,具有现代性特质的人平均比例是1396,而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中,具有现代性特质的人平均比例是4996,这十分有力地说明了教育对个人现代化有直接的独立的贡献。

[2]美国学者丹尼尔·勒纳在中东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他在《传统社会的消逝》一书中记载说:

当地居民假设自己是国家总理,或者是政府中的一名负责官员,然后发表对于解决国家问题的看法,结果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所处的国家(地区)较发达,受教育较多的人,他们比较愿意对这一假设情况下的问题谈自己的见解。

[3]这说明,在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在其它促进人的现代化因素所起的作用还很有限的情况下,教育对人的现代化所起的作用就会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随着劳动分工日益精专化,人的现代化在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职业的形成和发展,并且通过职业与社会、他人建立密切关系。

从事某种职业成为人重要的社会化途径之一,职业性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成为现代人的规定性。

从这个角度而言,现代教育培养人的现代性,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培养符合一定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职业人。

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化大生产联系最密切的教育渠道,是培养现代职业人的主力军。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曾指出,职业教育培养的首先应该是一个“现代职业人”,他们既要有“能耐”,还要有“道德”,同时,还要有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清楚自己所学的、

所用的对整个社会、对人类到底有多大贡献。

[4]因此,职业院校学生的现代化现状如何,

能否成为现代职业人,不仅关系着其自身的发展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也会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由于职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不快,加之受到普通教育的影响过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适应生产一线的需要。

因此,过去学术界对职业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如何将对学生的培养由“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发展,提倡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实践操作能力。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等国外职业教育的成功范例被纷纷介绍入中国,对推动国内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许多职业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仅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远远不够,学生人文素质对现代化大生产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因此,学术界对职业教育的研究由“能力本位”向“人格本位”发展。

提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应该说,这是认识上的一次大进步,它不仅摆脱了以往职业教育“工具论”的影响,也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精神。

稍显不足的是,现阶段的研究大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能力、思想品德等教育界的大众化问题,而职业教育的“职业”特色并没有体现出来。

一些研究者虽然也从职业教育出发,但也仅限于研究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价值观等局部问题,缺乏对学生整体职业素质的研究。

西方学术界对现代化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马克思·韦伯(1864—1920),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对于新教徒的描述,可以看作是他对“现代人”的一种概括。

[5]韦伯之后,最为著名也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是由美国社会学家阿列克斯·英格尔斯为首进行的人的现代化大型跨国调查研究。

这项研究从微观层面入手,以社会系统中的普通个人为主要研究对象。

在60年代,对6个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6000多人作了深入调查,发表了《从传统人到现代人—六个发展中国家中的个人变化》、《迈向现代化》(或《成为现代人》)等著作,对现代人的特征、形成原因和条件等问题作了社会学的开创性研究,提出了许多精髓见解。

除此之外,卡尔(Kahl)、多布(M·Dobb)等学者对人的现代化进行了实地测量与研究。

这些工作都对人的现代化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

国内学术界对人的现代化问题研究起步较晚,成果也不多,主要有:

《中国民族性》(沙莲香,1989,1990)、《现代中国人》(武斌,1991)、《国民素质忧思录》(解思忠,1997)、《中国人的现代化》(叶南客,1998),它们大部分为20世纪90年代的作品,大多以中国国情为基点,把人的现代化与人力资源开发结合起来,同教育相联系的不多,同职业教育联系的就更少了。

有鉴于此,笔者在导师陈勤教授的指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以下理论,试图具体考察职业院校学生的现代职业人素质,以期从中发现问题,探讨对策,为职业教育密切联系社会化生产作有益的尝试。

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重要理论基础。

马、恩从政治经济学出发,揭示了大工业生产将人束缚在机器上成为片面发展的人,而机器大工业生产的本性却要求承认劳动的变换,从而承认工人尽可能多方面地发展是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

马克思把这种“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即能通晓整个生产系统的人”[6]称为全面发展的人。

这种全面发展的人在体力和智力方面将获得充分的自由发展和运用,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

[7]全面发展学说虽然是属于政治经济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对职业教育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确立了现代职业教育以人为主体,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职业人的理论基础。

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是强调以人为本,在教育上体现为弘扬人性的人文关怀,这相对于纯粹的科学主义是一个重要的修正。

人本主义者认为,教育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反对将人机械化和生物化,注重挖掘人的潜在能力,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把促进和完善人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

[8]在人本主义的影响下,当代技术向“以人为中心”发展,不再是无止境地要求人适应技术的发展,而是考虑技术怎样适应人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的各种需要,因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开始由单纯的“技术劳动者”变为“技术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的现代职业素质的需要。

3.人的可持续发展与终身学习理念

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需要不断地社会化,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一生都是一个不断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自从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P·Longrand)大力提倡终身教育以来,终身教育的理论逐渐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

与之相联系,未来社会也必将发展成为一个学习化社会。

“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

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

”[9]由此看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职业人需要适应社会需求,也必然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黄炎培、陶行知的职业教育主义理论

黄炎培(1878—1965)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首创者。

他于1915年4月考察美国时结识了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可以说他的职业教育思想一开始是从实用主义教育脱胎而来。

他接受了杜威的教育即传递,即生活、发展的论点。

但他后来针对中国社会实际,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职业教育理论。

他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仍在培养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需要手脑并用。

”[10]

陶行知(1891—1946)是现代中国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生活教育是他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

他于1927年明确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其中心是“做”。

为此他还专门对“做”下了定义。

他说“这定义便是在劳力上劳心。

”[11]他反对单纯劳力,那只是蛮干;但也反对单纯劳心,那只是空想,都不能算做。

陶行知认为,教学做是不可分割的统一过程。

他曾解释说“一个活动对事来说是做,对己来说是学,对人来说是教。

”[12]其中“在做上教是先生,在做上学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来说,做便是学。

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

[13]陶行知的教学原则是在做中学,在做中教。

这就彻底革除了旧中国几千年教与学脱节,学与用分离的弊端,这一点对今天的职业教育来说有很深刻的指导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教育与中国人的现代化

(一)人的现代化(现代人)、职业人、现代职业人

1.人的现代化(现代人)

按照英格尔斯的总结,现代人的一般特征主要表现为:

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式;准备接受社会的改革与变化,以非传统的行为方式去生活、创造;思路广阔、头脑开放,尊重并愿意考虑各方面的不同意见、看法;注重现在与未来,惜时守时;强烈的个人效能感,对人和社会的能力充满信心,办事讲求效率;有计划;注重对事实的考察和尽可能多地去获得知识;怀有可依赖性和信任感;重视专门技术,有愿意根据技术水平高低来领取不同报酬的心理基础;乐于让自己和他的后代选择离开传统所尊敬的职业,对教育的内容和传统智慧敢于挑战;互相了解、尊重和自尊;了解生产及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14]

2.职业人

“职”指的是职业,《周礼·天官·大宰》中有记载:

“九曰闲民,无常职”。

“业”指

的也是职业,“家世以因为业”。

按《现代汉语词典》上对职业的解释为:

“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在总结各种关于职业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提出:

“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

”有学者认为,职业至少应当具有三个维度,即个体从事职业活动所必备的职业资格,个体职业活动在劳动分工中所具有的职业功能,个体通过职业活动实现自我融入社会价值体系所体现的社会形态。

本文认为,职业,是指人们从事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工作。

它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行为模式、思想情操的综合性反映,也是一个人权利、义务、权力、职责的体现,进而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一般性表征。

也可以说,职业是人进人社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桥梁和角色特征。

由此,职业人就是指有职业的人或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人,也可以说是职业活动领域中的人,或者指从事某种职业,并以此作为谋生手段的个人。

职业人是作为职业的主体和基础要素而存在的人,职业化是个人发展的必然。

[15]

3.现代职业人

个体刚一出生,是作为自然形态的人存在,随着与社会联系的密切,自然人开始向社会人过渡。

人要在社会上生存,必然要工作,于是,社会人又发展为职业人。

尤其是在社会高度分疏,职业分工细腻化,个人工作专门化的现代,职业人更成为个人步入现代社会所要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现代人,首先是职业人。

而现代职业人,则是具有现代人素质的职业人,它是现代社会对每一个职业人提出的要求。

具体而言,它包括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创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意识。

(1)学习能力

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决定了21世纪将是学习的世纪,创新的世纪。

在这样的时代里,人们的学习能力不仅决定着整个民族的素质,也是每个人从业和生存的重要资的科技支撑点,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要求职业院校学生不为传统所束缚,思路开阔,头脑开放,不迷信权威,独立自主;注意到周围的变化并能接受变化,有应变能力和创新意识。

作为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职业教育,其课程必须具有培养受教育者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价值取向。

(4)团队合作能力

职业院校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团队意识在当今的企业和其他社会团体中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现在的用人单位一般都把个人的团队意识和能力作为人才最重要的评估标准之一,强调把个人的一切与单位的兴衰成败相联系,视团体为生命。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企业更需要人人具有这种强烈的团队意识,要求员工心胸开阔,坦诚待人,尊重他人和不同意见;保持对长辈的尊重;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处理纠纷的能力和处理上下属关系的能力;处世积极,有克制力。

这是团队作战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只有具备了强烈的团队意识,才能实现真正的合作,达到1+1>2,实现管理学上称为“积极相关”的效果。

(5)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指的是职业认识和职业定位,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将直接服务于各个行业一线岗位,这就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职业前景和职业岗位进行分析,明确职业岗位的特点、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并根据职业目标和现实以及未来社会的要求进行职业素质分析和专业能力分解,面向职业群进行准确定位,制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从而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提高职业素质的自觉性,有针对性地、不间断地进行系统地职业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

职业意识还包括了一定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所谓职业道德,即职业要求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包括公民职业道德;依法就业、从业的职业品质;对单位、社会负责,与单位、国家的兴衰共荣辱的强烈责任心、事业心和进取心等。

从事不同职业的职业人又应当具有其独特的职业指导思想、职业道德、职业责任感、严格的职业法规意识及职业纪律性,并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健全的职业心理和独立完善的职业人格。

职业院校学生还应了解并愿意遵守相关的法律规范、规章制度,有保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并能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

因此,要加强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的修炼,使之成为自觉意识和行为,以使自己顺利地融入社会、融入市场,与社会和他人互相依存,共谋发展。

4.职业院校学生现代职业人培养的意义

(1)现代职业人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人类已迈入21世纪,21世纪迎接我们的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革命。

在这一次革命中,计算机、机器人、电信设备和信息时代的其他技术正在迅速取代人的位置,并且带来一系列变化。

一是劳动分工按单一的岗位分工的泰勒模式已经不适用,职业劳动出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界限的超越,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界限的超越,蓝领劳动者与白领劳动者界限的超越;二是技术进步导致简单职业向综合职业发展。

人的交流能力、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与知识和技能没有直接联系的能力,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必备的素质;三是信息社会催化一次学习向终身学习发展,现代职业人应具有不断开发自身潜能的素质;四是竞争机制迫使终身从事一种职业向多种职业转变,迫使大批职业人换岗、改行、转业,终身一次性职业的劳动模式将不复存在,职业人必须具备跨岗位跨职业的素质。

在这一背景下,过去单纯注重职业人知识、技能的合格,把职业人等同于“技术人”的人力资源观已落伍于时代发展的要求,具有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意识的现代职业人,正日益显示出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据统计,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平均合格率只有70%,年不良产品的经济损失达2000亿元之巨。

这里固然有设备、工人技术水平、产品设计合理性、工艺合理性等因素的影响,但可以肯定,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一线操作工人敬业精神不够,缺乏必要的现代职业人教育,未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

[17]因此,一些现代化的制造业企业如上海大众、上海贝尔、宁夏小巨人机床有限公司等,其生产线对操作工人的技能要求有所降低,而对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要求大幅度提高。

[18]

(2)现代职业人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

首先,在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得到了中央政府的直接关心和推进,国家在政策和教育经费上明显向职业教育倾斜,但职业教育的边缘化地位仍然十分明显,直接表现在招生和就业的两头困难,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许多职业院校举步为艰。

职业教育要开创发展的春天,从根本上来说,必须从自身改革做起。

生源问题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关键,其中,学生的就业问题尤为重要。

中国的职业院校,只有解决了“出口”问题,才能为“入口”争取主动,才能实现自身的成长。

因此,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适应职业的良好能力,还要为适应今后的自我学习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甚至应有创造就业的能力。

职业院校要在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专多能的现代职业人上下功夫。

其次,教育目的作为一种“设想”或“规定”,不是主观自生的,而是有其现实的本源,实际上是社会对其成员质量规格的客观需求在他们意识中的反映。

教育目的的核心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层次之一,不是职业培训,教育不能等同于培训。

任何一个层次的教育都既是“学问之道”,更是“成人之道”。

在教育过程中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人格塑造缺一不可。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是为了培养人,为了人的素质的提升,而不是简单的制器。

所以,职业教育不是简单的职业技能的培训,而应是在职业技能的养成过程中注重职业人格的塑造、现代职业人的培养。

1999年4月第二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建议书中描绘了21世纪需要一个新的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前景:

“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TVET)是一个关键的角色,是实现和平文化、良好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以及造就国际公民的一个有效工具”。

[19]因此,培养现代职业人,不仅是职业院校谋求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要求。

(3)现代职业人是职业院校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首先,现代职业人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择业就业的竞争能力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就业形势下,职业院校学生应当不断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

人的能力,决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而且表现在高超的职业技能水平和主动的就业态度上。

我们知道,用人单位的择员招聘要“百里挑一”,需要专业精通、基础雄厚、特色突出、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需要人们长于技术工艺与工作方法的创新发明、精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善于与外部客户和内部同事沟通。

在经济迅速增长、技术迅速进步、产业结构大规模调整的情况下,社会用人单位对于聘用人才的挑选就更加严格。

职业院校学生要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胜,只有依靠较强的现代职业人素质,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走上合适的职业岗位。

其次,现代职业人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生产的设备、产品和劳动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使职业的演变越来越快,使每一个人面临多次转岗或者重新选择职业的考验。

同时高科技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进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对每个人提出了如何适应职业与社会变化的问题。

另外,由于社会和技术发展变化了,职业人的知识和技能也要随着变化。

而具备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现代职业人,能够根据社会的发展,对自身的知识、能力等素质进行有机的整合、协同和融会,并能在深度、广度和力度上进一步提升和发展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

从而在任何社会变化、职业变换面前都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第三,现代职业人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立业创业的创造能力

在现代社会里,一方面,由于劳动分工和科技发展使职业演变由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的转变,技术进步导致简单工种向复杂工种的发展,职业人必须具备跨岗位和跨职业的能力;另一方而,知识的爆炸使学习由原来的一次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竞争机制迫使终身职业向一生多种职业的转变,这样,职业人不仅要有不断开发自身潜能以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需要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立业创业的能力,自己拥有一片蓝天。

而较强的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形成应有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确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形成克服困难的胆识和信心,培养勇于实践和立业创业的主动性。

(二)现代职业教育

在教育史上,关于职业教育的解释很多。

杜威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为从事职业工作作准备的教育;斯内登认为,凡为生活作准备的教育都可称为职业教育;梅斯在《职业教育的原理和实践》中指出,职业教育是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特定职业作准备的教育。

[20]黄炎培认为:

“职业教育,以广义言之,凡教育皆含职业之意味”,“人欲受职业训练,必先受职业陶冶”,“使儿童于不知不觉中,养成为己治生、为群服务之兴趣与习惯,所谓职业陶冶是也。

”[21]学生在进入职业院校以后,选择某一专业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一个现代职业人所必备的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意识等职业素养。

同时,职业院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获得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进入不同的职业岗位,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定向功能,完成学生由社会人向现代职业人的转化,为实现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从培养目标、教育过程而言,职业教育是为人的职业生涯服务的,是为特定行业培养专业人才创造必备的条件,为从业者敬业乐业、艰苦创业、建功立业形成内在的优势。

它既是社会需求和教学实践的结合点,又是教育社会功能的直接体现,在为社会输送现代职业人中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

中央政府正是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将职业教育作为中国目前和将来教育发展的重点之一:

1991年,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199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于2002年7月召开了第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做出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2005年出台了《关于大力加强职业教育的决定》,将职业教育之重要推向高潮。

[22]

因此,在二十一世纪,现代职业教育被界定为:

在一定普通教育的基础上,对社会各种职业、各种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者和从业者所进行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和培训,使其成为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宽广的职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的现代职业人,从而适应就业的个人要求和客观的岗位需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3]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现代职业教育,就是培养现代职业人的教育,它是连接个人与社会生产的桥梁。

广义的现代职业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人们的职业态度,使人们能顺利从事某种职业的教育活动;狭义的现代职业教育则指学校职业教育,即通过学校对学生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以便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作准备。

[24]本文所指的现代职业教育,采用的是狭义。

三.职业院校学生现代职业人素质缺乏的原因分析

在中国日趋高度产业化的发展中,职业院校学生现代职业人素质的缺乏将会阻碍他们的职业发展,影响职业院校的壮大,同时也制约了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因此,在国际竞争日新月异的21世纪,解决职业院校学生现代职业人素养缺乏问题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首先要了解问题产生的根源,职业院校是对学生进行现代职业人培养最主要的基地,职业教育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会直接影响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使学生的现代职业人养成出现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学校因素

1.培养观念的偏差

学生现代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职业院校内部和与之相关联的外部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学校领导及有关各方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然而,在我国,由于近几年来劳动力供大于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是受忽视甚至是被歧视的。

而职业院校为了生存和发展,奉行的是实用主义的教育观和人才观,片面地强调学生对各种实用知识的获得和职业技能的提高,至于学生是否胜任上岗以后的工作,是否适应市场需要,以及对学生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等问题很少研究,把“现代职业人素质”简单地理解为职业技能。

具体表现为:

在职业院校中,一部分干部、教师对现代职业人养成教育在职业院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有人认为职业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只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就可以了,偏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轻视职业素养,单纯或较多的从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衡量教育质量。

重智育,轻德育;重科技素质,轻人文素质。

在实际工作中,现代职业人养成教育常常处于“责任重大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