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导学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7672560 上传时间:2023-07-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导学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导学案.doc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导学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导学案.doc

15、短文两篇导学案

第一课时《谈读书》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

你喜欢书吗?

你读过那些书?

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

※朗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

【学习目标】

1.了解培根的经历及其创作,积累优美词句。

2.理解作者关于读书的论述。

3.结合课文反思自己对读书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自主预习案】

1.走近作者①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 ,出生官僚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培根的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

代表作是《随笔》、《新工具》。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共58篇,开创了英国随笔这种特有体裁。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诘难(    ) 滞碍( zhì    )  狡黠(  xiá  ) 咀嚼( jué    )  死抠(   kōu )

豁然(  huò   )    迂腐(yū    ) 吹毛求疵( cī    )味同嚼蜡( jiáo )

3.解释下列词语。

①味同嚼蜡:

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言语乏味,毫无生气和感染力。

              

②吹毛求疵:

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毛病,寻找过失。

③寻章摘句:

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

文中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④不求甚解:

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

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⑤咬文嚼字:

 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批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⑥豁然贯通:

顿时晓悟。

⑦怡情:

 使心情愉快。

     ⑧诘难:

(书)责难。

【整体感知】

4.阅读《谈读书》,按要求找出句子。

①找出读书目的的句子: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②找出读书方法的句子: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③找出读书作用的句子: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课内探究案】

(一)读一读。

5.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关于读书,人们已经发表了大量有益的意见。

培根的《谈读书》的中心话题是什么?

围绕这一话题,文章谈了些什么内容?

中心话题:

读书。

内容:

①读书的正确目的;②读书的方法;③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二)说一说。

6.《谈读书》笔法灵活,语言精辟,格言迭出,堪称一本读书名言录。

让我们从用词、句式、修辞、意蕴等角度,为文中的读书名言品一口品,选择你最喜欢的兔子,写出你的精彩点评,共同编写一本《培根读书名言精评录》吧!

教师示例: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高度概括的语言,排比的方式,表明读书的作用之多、之大。

(三)悟一悟。

7.在《谈读书》中我们不仅领悟到许多读书的好建议,而且还学到许多好的论证方法。

请再次朗读课文,品味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对作者观点的表达起到了什么作用?

①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接”比喻“求知学习”,巧妙而形象地论证了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语言形象生动。

②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运用举例论证和归纳论证,先列举六门学科知识的作用,最后归纳出结论,列举充分,论证严密,富有气势。

③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运动除之。

类比论证,用“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运动除之”类比“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论证了读书可以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这一道理,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四)写一写。

8.学习《谈读书》后,任选一项进行写作练习。

①补写。

请选择文中你最喜欢的一条名言警句作为论点,试着给它补上几个论据,写成一篇小小议论文。

②仿写。

自主选择文中有特色的句子,或揣摩特点,或提炼句式,试着仿写。

③自写。

试一试,每人自创一条读书格言。

(五)背一背。

熟读课文中谈论读书的佳句,限定时间,看谁背诵的多。

【布置作业】

摘抄有关“读书”方面的名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

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唐代)《古今贤文·劝学篇》

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唐)《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③ 一个人身处逆境的时候,在书中能够得到安慰,书是一生最好的朋友。

  ——金庸

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讨论交流】

学习本课后,对议论文的写作的认识体会

第二课时《不求甚解》

【学习目标】

1.了解马南邨的经历及其创作,积累优美词句。

2.论证方法的运用及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自主预习案】走近作者:

②马南邨(1912—1966) 的笔名邓拓,当代作家、杂文家、历史学家、著名新闻工作者,福建闽侯人。

主要著作有:

文论集《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杂文集《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以及《邓拓散文》、《邓拓诗选》等。

本文选自《燕山夜话》。

【整体感知】

1.《不求甚解》是一篇杂文,在批驳别人观点的同时,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

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在批驳过程中阐述了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课内探究案】

(一)读一读。

2.《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文,请同学们说一说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

又阐述了什么主张?

批驳的观点是:

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老师不好的。

阐述了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和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读的主张。

(二)说一说。

3.《不求甚解》中作者的观点你认同吗?

你是怎样认识“不求甚解”的?

请你以“我说‘不求甚解’”为话题,谈谈你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对“不求甚解”这种读书方法的思考。

略。

(三)悟一悟。

4.《不求甚解》文中作者列举普列汉诺夫的诸葛亮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证明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而须理解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人。

5.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相同点:

第一,都是谈论与读书相关的问题;第二,都运用了举例论证;

第三,都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以说理为主;第四,两篇短文都表明了作者诚恳的期望:

好好读书,读好书。

不同点:

第一,两文的论证方式不同,《谈读书》是立论,《不求甚解》是驳论;第二,《谈读书》主要围绕读书的益处展开论述,《不求甚解》主要谈论学习方法;第三,《谈读书》运用了比喻论证,如“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不求甚解》则没有;第四,《不求甚解》中引用了名言,而《谈读书》中没有;第五,两篇短文语言风格不同:

《谈读书》的语言具有古典风格,妙语连珠,格言迭出;《不求甚解》的语言明白如话,严谨质朴。

(四)写一写。

6.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从下列成语中任选一则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提示:

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

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

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

“滥竽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滥竽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拓展】

◎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心血来潮就加班加点搞突出。

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决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总结与反思】

小组交流学习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