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7677686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doc

《(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doc

的借记卡酷酷卡卡

第9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章末综合检测(九)

(时间:

45分钟 满分:

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青岛一模)雪莲,别名雪荷花,野生雪莲种子在0℃发芽,3~5℃生长,幼苗能经受-21℃的严寒,主要生长在天山、阿尔泰山和昆仑山脉海拔3000m以上雪线附近的悬崖峭壁之中。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天山野生雪莲可生长区域面积大约有300万公顷,现在仅剩下1/5了。

目前,国家已把雪莲列为二级濒危植物。

如图示意我国天山自然带垂直带谱。

据此完成1~2题。

1.野生天山雪莲生长区主要位于天山的(  )

A.山地草甸草原带

B云杉林带

C.高山草甸带

D.高山冰雪带

2.导致天山野生雪莲可生长区域面积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结构调整

B.地质灾害频发

C.人类过度采挖

D.全球气候变暖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中雪莲0℃发芽,3~5℃生长,幼苗能经受-21℃的严寒,生长在海拔3000m以上等条件,并结合图可得出雪莲生长在高山草甸带。

第2题,根据材料,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天山雪莲可生长区域面积大约有300万公顷,现在仅剩下1/5了,适合雪莲生长的种植区域减少,应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答案:

1.C 2.D

(2018·邯郸调研)滴灌是现代农田灌溉及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

目前,滴灌技术在我国推广很难。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地滴灌技术应用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区采用滴灌技术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输水管道坡度

B.营造田园景观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减轻病虫害

4.滴灌技术最适用的农作物是(  )

A.葡萄 B.玉米

C.小麦 D.高粱

5.目前,影响我国西北地区滴灌技术推广的限制性社会经济因素是(  )

A.水资源不足 B.农业科技落后

C.信息交流不便 D.经济成本较高

解析:

第3题,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采用先进的滴灌技术,有利于节约有限的水资源和提高农田灌溉用水的利用率。

第4题,读图可知,滴灌需要铺设各类管道和滴头、流调器等部件,农业投入成本明显较高,故此技术最适用于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如葡萄等。

第5题,滴灌技术的经济成本较高,故经济比较落后的西北地区很难推广该技术。

答案:

3.C 4.A 5.D

读我国某地区农业资源利用评价表(单位:

%),回答6~8题。

 

评价类别

农作物A

农作物B

农作物C

满足程度

热量满足率

22

22

16

水分满足率

79

84

84

土壤养分满足率

84

84

84

社会经济因素满足率

76

29

42

资源利用率

光合潜力利用率

11.3

4.4

4.5

光温潜力利用率

51.0

20.2

29.0

气候潜力利用率

64.2

24.1

34.7

气候-土壤潜力利用率

76.4

28.7

41.4

6.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

A.光照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7.该地区最适合种植的是(  )

A.农作物A B.农作物B

C.农作物C D.农作物B和C

8.该地区可能是(  )

A.长江三角洲 B.珠江三角洲

C.松嫩平原 D.河西走廊

解析:

第6题,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三种作物的满足程度中,热量满足率最低,说明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制约因素为热量。

第7题,农作物A对各种资源的利用率最高,说明该地区最适合种植该种农作物。

第8题,该地区水分满足率较高而热量满足率较低,说明其位于我国纬度较高的湿润地区。

答案:

6.B 7.A 8.C

(2018·株洲模拟)下图表示的四个区域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

读图回答9~11题。

9.四个区域中,农业地域类型属于以牧牛业为主的大牧场放牧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草场茂密,光热不足

B.乙—土壤肥沃,雨热适宜

C.丙—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平原面积大

D.丁—地面平坦,水网稠密

11.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粮食商品率高 B.乙—机械化水平低

C.丙—水利工程量大 D.丁—市场适应性强

解析:

第9题,据图可知,甲为恒河平原,为季风水田农业;乙为密西西比平原,为商品谷物农业;丙为拉普拉塔平原,属于以牧牛业为主的大牧场放牧业;丁为墨累—达令盆地,为混合农业,故本题选C。

第10题,甲为恒河平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光热充足;乙为美国密西西比平原,土壤肥沃,夏季受来自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影响,温度、降水量适宜;南美洲地势东、北、西三面高,中间和南面低,平原和高原相间分布;墨累—达令盆地地势低平,河流较少,故本题选B。

第11题,从农业地域类型来看:

甲为季风水田农业,粮食商品率低;乙为商品谷物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丙为大牧场放牧业,水利工程量大是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丁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可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多种小麦或者多牧羊,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性,故本题选D。

答案:

9.C 10.B 11.D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8·山东实验中学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材料一 丽江雪桃连续7年进入国庆节“国宴”,受到国内消费者的关注,也成为走出国门的“友谊之果”“情谊之果”。

它产自云南丽江海拔2400~2800m的原生态高原地区,果树不施用化肥、农药,每年3月开花,生长期长达7个月,国庆期间才能上市。

丽江雪桃果型硕大(平均单果重500g左右);色彩鲜艳,均匀漂亮;口感甜脆,适口性好;营养极为丰富,是馈赠佳品。

专家们评价:

作为水果的后起之秀,丽江雪桃知名度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材料二 下图为丽江及拉市海分布图。

(1)分析丽江雪桃果型大、口感好、营养丰富的自然生长条件。

(8分)

(2)推测专家们看好丽江雪桃广阔市场前景的依据。

(8分)

(3)简述丽江在发展雪桃产业过程中,为防止生态破坏应采取的措施。

(8分)

解析:

(1)从丽江的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

(2)分析市场前景,主要从竞争力、市场需求、消费层次等方面分析。

(3)要从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加大科技投入、防治环境污染等角度回答。

答案:

(1)丽江所处的纬度低,海拔较高,气候温凉;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水果糖分的积累;背靠玉龙雪山,有清洁的高山冰雪融水,灌溉便利;土壤优质,富含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

(2)丽江雪桃上市晚,与其他鲜桃错季上市,市场竞争力较强;10月正值“双节”期间,市场需求量较大;我国人口众多,消费层次不同,丽江雪桃既能面向大众,也能满足高端消费者的需求;现代物流水平的提高以及互联网消费的快速发展,消费方式多样;距离东南亚较近,国际市场前景广阔。

(3)加大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果农环保的自觉性;合理规划土地资源,避免因陡坡植被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以及生物多样性锐减;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丽江雪桃种植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禁止使用化肥、农药等,在保证雪桃品质的同时,防治环境污染。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材料一 乌克兰地处东欧平原南部,地势平坦,是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这种黑土地是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死亡后经过长时间的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而成的。

19世纪中期以后,这里逐步成为重要的农业区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材料二 下图为乌克兰植被和土壤分布图。

材料三 下图为卢茨克、基洛沃格勒、格尼切斯克三地的气候资料图。

(1)描述乌克兰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6分)

(2)据材料分析乌克兰黑土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原因,并阐述该地区农业开发可能对黑土产生的不利影响。

(8分)

(3)判断乌克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农业区位因素。

(8分) 

解析:

(1)据图可以看出A、B、C、D四个自然带都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西北—东南方向更替。

南部地区纬度低,气温高;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受海陆位置影响,降水自西向东减少,引起自然带变化。

(2)黑土有机质含量丰富主要从植被提供有机质,分解少、侵蚀弱等方面分析。

农业开发一方面使植被减少,有机质含量减少,同时使外力侵蚀加剧,产生土壤污染等。

(3)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广人稀,是世界著名的商品谷物农业区,农业区位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

(1)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西北-东南方向更替。

原因:

受纬度和地势影响,自北向南气温升高;受海陆位置影响,自西向东降水减少。

(2)原因:

植被覆盖良好,为黑土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年均温较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利于有机质积累;地形平坦广阔,以流水沉积为主,土壤侵蚀少,导致土层厚,有机质积累丰富。

不利影响:

土地过度开垦,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侵蚀作用,黑土肥力下降;农药使用,使土壤遭到污染。

(3)商品谷物农业。

 自然条件:

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温度高、热量丰富,降水适中;地处东欧平原,地形平坦、宽广;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黑土面积广,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劳动力充足;人均耕地面积多;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