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课件.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7685331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PPT 页数:215 大小:3.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经济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5页
《城市经济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5页
《城市经济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5页
《城市经济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5页
《城市经济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5页
《城市经济学》课件.ppt_第6页
第6页 / 共215页
《城市经济学》课件.ppt_第7页
第7页 / 共215页
《城市经济学》课件.ppt_第8页
第8页 / 共215页
《城市经济学》课件.ppt_第9页
第9页 / 共215页
《城市经济学》课件.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5页
《城市经济学》课件.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5页
《城市经济学》课件.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5页
《城市经济学》课件.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5页
《城市经济学》课件.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5页
《城市经济学》课件.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5页
《城市经济学》课件.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5页
《城市经济学》课件.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5页
《城市经济学》课件.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5页
《城市经济学》课件.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5页
《城市经济学》课件.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5页
亲,该文档总共2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经济学》课件.ppt

《《城市经济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经济学》课件.ppt(2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经济学》课件.ppt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教师备课课件,专业:

城市规划/人文素质课课程名称:

授课班级:

城市规划2006级总学时:

24周学时:

4授课时间:

2009.8.31-2009.10任课教师:

马凤鸣,绪论: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1、生存和发展的需要.2、市场经济的需要.3、搞工程的要懂得经济技术分析,投入产出分析4、了解国家经济政策的需要.5、开拓视野、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的需要,国外某些著名大学人文素质及相关方面的课程占20%-30%(非主专业占全部课程的比重).6、经济学被誉为社会科学的皇后.经济学分为:

(一)微观经济学(上编)

(二)宏观经济学(下编)(三)国际经济学,近年我国宏观经济概况:

(1)1978年,我国的改革从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

(2)1984年,中国的经济改革从农村转入城市,国家让放权让利,给企业松绑,结果出现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不正常局面.(3)1988年,出现经济过热现象使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中央采取了紧缩政策.(4)1990年经济出现了过冷的萧条局面.(5)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经济发展加快.(6)1993年,又一次出现了经济过热现象,基建热,房地产热,使总需求再次超过总供给,中央再次采取了紧缩政策.(7)1996年,中国的经济才算实现了软着陆.(8)1997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出现了通货紧缩问题.经济中的总供给超过总需求,出现了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于是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拉动,力图摆脱经济过冷的局面.,(9)2003年,我国经济出现了增长的趋势.(10)2004年,宏观经济又有局部过热的现象产生.中央取了稳健的政策.(11)2007年,宏观经济又出现了结构性通胀,中央又要采取紧缩性的政策.(12)可以说我国的宏观经济一直处于波动之中,这对宏观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这就需要对这些宏观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利于中国的宏观经济健康地发展.(13)2008年,货币政策10年来首次从紧.(14)2008年08月23日.刺激方案轮廓隐现高层确在考虑扩张性财政http:

/07:

04经济观察报(15)2008年10月21日.周东飞:

新一轮宏观调控或将深刻改变中国http:

/07:

46红网-潇湘晨报(16)2008年10月26日,周小川:

未来通货膨胀形势或出现交替和反复(http:

/2008年10月26日15:

52新华网),2008年11月09日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十措施确定4万亿元投资计划http:

/新华网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2008年11月09日国务院出台扩大内需十措施确定4万亿元投资计划http:

/新华网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2008年11月09日国务院:

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http:

/新华网)2008年11月19日发改委专家称年底将出台更多刺激经济政策http:

/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12月09日http:

/新华网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8日召开,会议为2009年的经济工作最终定调。

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和国内经济急剧下滑的大背景下,“保增长、促发展”成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题。

G20推出1.1万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2009年04月03日http:

/新华网,相关报道:

4万亿刺激经济就业前景现曙光刺激经济国债最终发行规模或上万亿四万亿仅是一部分:

三部门详解刺激经济新政中国刺激经济方案影响跨国境解读“广东刺激经济十六条”福建将投资3400亿刺激经济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尽快刺激经济增长中国刺激经济促进内需路线八大部委举措一览中国刺激经济计划推动国际油价反弹G20推出1.1万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http:

/2009年04月0日01:

48新华网金融危机一周年:

中国宣告救市见效令世界侧目http:

/2009年09月15日00:

17中国新闻网,

(一)什么是城市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在产生、成长、城乡融合等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

城市经济学的内容有:

城市经济的基本理论,如城市概念,城市化,城市规模、类型、性质、功能、地位和作用;城市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过程、特点,以及在各种生产方式下的表现;城市经济的外部关系,城乡对立运动及其规律;城市经济的内部结构、空间结构以及经济关系;城市中的公共经济、市政建设和城市财政;其它城市经济问题,如城市住宅、土地、交通和就业等等。

城市经济学也是城市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同城市社会学、城市政治学、城市规划学、城市建筑学、城市生态学、城市环境学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二、其研究内容主要有:

城市经济结构与城市成长。

包括城市产生、城市化、郊区化、都会化、城市衰退、城市发展结构、城市特性、城市规模、城市更新、新城建设等;城市内部结构。

包括土地利用、住宅、交通等;城市公共服务及福利设施。

包括城市财政、公共服务设施(如水、电,公园等)的供需状况;城市人力资源经济。

包括就业、消费、迁移、贫民、人力资源、投资等;环境与城市生活质景。

包括公害预防及处理、防范犯罪、旧城改造等;城市发展政策。

(1)什么是城市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在产生、成长、城乡融合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

城市经济学以城市的产生、成长,最后达到城乡融合的整个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以及体现在城市内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

城市经济学用经济分析方法,分析、描述和预测城市现象与城市问题。

其研究重点为探讨城市重要经济活动的状况,彼此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城市与其它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关系等。

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各国,大量农村人口转入城市,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些变化带来了城市的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如住宅、交通、环境、公共设施不足等,一些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为了探索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寻求解决的方法,开始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于是产生了城市经济学。

(2)城市经济学主要内容1、城市经济的基本理论,如城市概念,城市化,城市规模、类型、性质、功能、地位和作用;2、城市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过程、特点,以及在各种生产方式下的表现;城市经济的外部关系,城乡对立运动及其规律;3、城市经济的内部结构、空间结构和经济关系;4、城市中的公共经济、市政建设和城市财政;5、其他城市经济问题,如城市住宅、土地、交通和就业等。

三、城市经济学分类城市经济学分为理论城市经济学与应用城市经济学。

前者从理论上研究城市的经济活动,了解问题的现象与实质,不涉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政策方面的研究,其主要内容有:

城市化理论,城市发展理论,土地利用及地租理论,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城市规模等。

它有助于了解城市经济现象和问题,是城市规划前必须的基本研究。

后者注重研究改善和解决城市问题,增进居民福利的对策及具体办法,研究内容为城市问题与城市发展政策,如住宅拥挤且质量低劣,交通堵塞、失业、种族歧视、贫民窟等。

上述两者皆与城市规划关系密切,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

四、城市经济学的性质,一、城市经济学是发展中的经济学二、城市经济学是综合性边缘学科三、城市经济学是空间经济学四、城市经济学是公共经济学五、城市经济学是高级市场经济学六、城市经济学是新型管理经济学七、城市经济学是先进文化经济学八、城市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的性质,城市经济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与经济理论从微观经济学到宏观经济学再到中观经济学这一发展历程一脉相承的。

1965年美国汤姆逊的城市经济学导言问世,标志着城市经济学在美国首先诞生。

虽然城市经济学作为中观经济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只是经济学体系中的后来者,但它一经产生就体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和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此后,城市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欧美各国、日本、前苏联得到较快发展。

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学在我国兴起和传播,经过20多个年头的风雨历程,城市经济学在我国已经得到长足发展,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城市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还远不能满足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迅速发展的需要,这与社会各界对城市经济学这一学科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是分不开的,因此,认识城市经济学的性质,有助于我们揭开城市经济学的庐山真面目。

一、城市经济学是发展中的经济学,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了一系列实际问题,但传统经济理论面对这些城市问题却束手无策。

因为这些问题既不能用研究国民经济的宏观经济学,也不能用研究企业和市场的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工具加以解决,城市经济发展的实践呼唤着一种全新理论的产生,并以此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指导。

20世纪初,一些学者开始致力于城市综合问题的研究,诸如城市土地利用与价格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城市运输问题、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城市规划问题等,对这些问题的求解使城市经济学应运而生。

此后,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在各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城市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点、区域发展的中心,更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纽带。

与此同时,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问题也日趋复杂和深化,使得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展到城市化、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区域、城市管理、城市经营、城市文化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城市经济学的“羽翼”不断丰满。

但是,从目前国内外已经出版的城市经济学的教科书和论著来看,构建的体系自成一家,研究的范围各有侧重,尚未形成一套比较规范、完整的理论体系,对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复杂的问题,尚未给出解决的良方。

城市经济学依然是一门稚嫩的学科,对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还将持续地进行下去,城市经济学也将在发展中逐步成长,直到走向成熟。

二、城市经济学是综合性边缘学科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城市系统,重点是城市经济系统,而城市经济系统是多层次的,它包括微观城市经济系统、宏观城市经济系统和城市经济管理系统,研究对象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城市经济学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是一门边界宽广的学科。

它是把许多的部门经济学应用到城市经济系统之内,并对其内涵和外延加以丰富和发展所形成的综合性学科。

城市经济学的诞生,给传统的工业、商业、建筑业、金融业等部门经济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外延,使得对其研究从条条式的局部研究转入在城市这一综合有机整体下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城市经济学将许多部门经济学难以解决的问题纳入其研究的范畴,以探求应对良策。

城市经济学又与各部门经济学密切而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门跨学科、跨部门的边缘学科。

三、城市经济学是空间经济学传统经济学以劳动时间作为衡量价值量的惟一尺度,将劳动价值论作为构建传统经济理论大厦的基石,认为只有劳动时间的节约才是经济的节约,而经济平衡只是价值量和实物量的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经济学是时间经济学。

但是,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作用的不仅仅是时间因素,空间因素的位置、运动和存在方式同样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价值的创造既离不开劳动时间的延续,也离不开劳动空间的联系;经济的节约归根到底不仅在于劳动时间的节约,也在于劳动空间的节约和组合的优化;经济运行中的价值平衡和实物平衡,如果不与空间平衡相结合也是难以实现的”。

因此,在价值的形成过程中,起作用的不仅是劳动时间,还有空间结构。

城市经济学的产生适时弥补了传统经济学对空间因素的忽视,并关注空间要素在城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在空间范围内对城市进行综合研究,以实现经济要素在空间的合理布局,因此,城市经济学是空间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格外重视对经济要素之间的相邻效益、布局效益、网络效益和城市区域的聚集效益的研究,而这些城市空间结构效益具有比部门经济效益更深远、更广泛的意义,对空间结构的研究是城市经济学在发展一般经济学过程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四、城市经济学是公共经济学世界范围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城市公共经济关系显得更为复杂和重要,公共经济对企业经济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已经日益明显。

城市经济学以其独特的视角,“不仅从企业角度出发,而且,更多的是从城市和区域经济整体运行盛壅塑皇出发研究经济问题。

因此,公共部门的投入产出及其政策的研究构成了城市经济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相比之下,政治经济学、西方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及其各个部门经济学,由于出发点和侧重面不同,对公共经济的涉及和涉及程度是相形见绌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运用价值规律对生产关系进行研究,尚未涉及属于公共经济范畴的公共产品、公共投资、公共福利、公共政策和公共设施等方面的研究;西方微观经济学只对具体的生产单位进行研究,与公共经济领域几乎没有交叉;西方宏观经济学虽然涉及了对国民收入、货币、财政等公共经济问题的研究,但是,宏观经济学主要是从国家和全社会的角度来研究这些问题,尚未深入到城市这个层面;各个部门经济学也或多或少地结合了一些公共经济学的内容,但是,那都不是完整的公共经济学,只是与那个部门经济学有关联的几个公共经济范畴;而城市经济学克服了以上各种经济学不重视城市公共经济发展的缺陷,对公共经济进行了整体的研究,由此可见,城市经济学也是公共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重点研究城市公共经济的地位、作用、内容体系,提出调控的方法和公共经济政策,如通过对城市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文化设施、公共福利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和住宅建设等问题的研究,为政府配置公共经济资源,提高公共经济效益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

因此,城市经济学是完全不同于企业经济学的治市经济学,是市长经济学。

五、城市经济学是高级市场经济学城市较之乡村具有更多的优势,使生产要素更多地集中在城市,城市经济得以迅速地发展起来。

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大市场,但这个大市场的经济问题不能运用传统的微观经济学来解决。

因为微观经济学以价格理论为核心,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并透过商品市场的价格决定过程,找到有限资源最佳配置的方法和途径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它是单个经济主体的市场经济学。

城市则是由无数单个经济主体组成的集合体,但这个集合体绝不是单个经济主体的简单加和,它的经济关系比单个经济主体纷繁复杂得多,比单个经济主体研究的变量要大得多。

市场经济学以劳动、资金、技术为因子,研究企业的投入与产出的数量、规模和比例关系,而城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变量却要比市场经济学多得多,即使是相同的变量,在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视野下也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生产的动力和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且这种经济效益是可以用货币衡量的,而在城市这一经济集合体中,绝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更要兼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能用货币来衡量的。

综上所述,城市经济学站在比微观经济学更高的层次上研究市场经济,研究由无数单个经济主体组成的经济系统的运行、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及其规律,并通过这些规律寻求城市经济资源的最佳配置途径,以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城市经济学是比微观经济学更为复杂的高级市场经济学。

六、城市经济学是新型管理经济学城市经济管理是城市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城市经济管理既不等同于以企业为核心的微观经济管理,也不等同于以国民经济管理为内容的宏观经济管理。

城市经济管理将微观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城市管理是落实国家宏观管理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是保证企业微观管理合理实施和充分有效的重要条件”。

虽然从总体上说三者都是从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活动,但城市经济管理却有其独到之处,诸如定位城市政府职能、进行城市经济社会综合规划、确定城市发展战略和目标;完善管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机制等。

此外,城市经济管理的“导引、规范、治理、服务、经营”五大职能更是对传统管理职能的创新,城市导引是“对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行方向性引导”;城市规范是通过法规和主动的引导对城市个体进行的有形和无形的约束;城市治理是针对城市中存在的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的问题,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整治、矫正、调理”;城市服务是“通过制度、政策的调整和物质、文化条件的创造和改善,进行供给和帮扶的公益性管理”;城市经营是“通过城市资产资本化和市场化运作,保证城市整体和部门公共财产保值增值,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大化,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城市经济管理职能”。

城市管理职能大大地丰富了传统管理学职能的内涵,所以,城市经济学是新型管理经济学。

七、城市经济学是先进文化经济学城市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产和生活的物质环境,还为人类提供了活的文化载体。

从风格鲜明的建筑物、五光十色的街景、东西南北的饮食到流行的服饰、奔驰的汽车,无不流动着城市文化的语言。

城市更是文化的高地,科学技术的摇篮,人才的培育地和聚集地,城市负载着文化,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文化从其层次上说,有器物层面的文化;有制度层面的文化;还有观念层面的文化。

文化从其形态上来说,有艺术形态的文化、知识形态的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文化。

而汇聚在城市范围内的文化则构成一个城市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不论是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还是城市管理的有效实施,都离不开城市文化这片土壤。

从总体上说,先进的城市文化将有力地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落后的城市文化也会制约、阻碍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文化对城市管理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管理者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文化模式、文化素养等决定其观念、行为,进而影响城市管理水平的方面;另一方面,城市文化又通过市民的道德规范、文明程度、文化修养、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影响着城市的精神风貌,决定着城市管理措施的实效。

将城市文化纳入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不仅又一次丰富了城市经济学,而且也使城市经济学成为先进文化的经济学。

八、城市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而不是理论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是为了把握城市系统经济运行、经济关系及其规律,并以此来指导城市经济和城市管理的实践。

研究城市发展规律,是通过对城市化基本规律的揭示,探寻城市发展的一般条件、动力及过程,这对于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是有意义的;研究城市经济结构,是通过对城市三次产业结构、产业技术结构和组织结构以及空间结构的分析,以期对城市经济结构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这对于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以及城市功能的定位是有意义的;研究城市经济环境,是通过对城市人居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全面、系统的阐述,提高人们对人与自然、经济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认识,这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以及城市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有意义的;研究城市经济效益,是通过对城市经济整体效益、城市土地效益、城市规模效益或定量或定性的分析,来探索提高城市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这对于提高城市的综合效益是有意义的;研究城市经济区域,是通过对城市经济区域形成与发展的剖析,寻求城市与区域共同发展的机制,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是有意义的;研究城市经济管理,旨在探索城市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的职能、方法、途径,这对于提高城市的水平和效率是有意义的;研究城市文化,旨在通过对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城市管理之间关系的梳理,实施有效的城市文化发展战略,这对于提高城市的竞争力是有意义的。

综上所述,城市经济学是为城市经济和城市管理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经济学,基本内容:

第一节城市产生的经济与社会基础第二节城市的界定、特征与构成第三节城市发展的历史与未来趋势第四节城市经济学的性质与内容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掌握:

城市的界定、特征与构成;理解:

城市产生的经济与社会基础、城市经济学的性质与内容;了解:

城市发展的历史与未来趋势。

第一节城市产生的经济与社会基础,一、城市定义(有多种)我国对于城市本质和特征的最权威的提法,已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之中,城市定义可以综述为:

城市是国家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现代工业和第三产业集中的地方,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我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规定:

“本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城市的法律涵义,是指直辖市、建制市和建制镇。

一般而言,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不同的法规对城市及市区也有不完全相同的规定,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土地经济学城市(city)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

城市中有楼房、街道和公园等公共设施。

中国的城市为行政建制,不能完全反应城市化与一个地区的工业化发展水平;中国大陆的城市作为行政建制分为直辖市、省辖市(地级市与副省级城市)和县级市,反应一个城市的工业化水平的主要指数有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人均GDP水平和非农业GDP占GDP总量的比例。

城市有三大功能:

居住、生产(包括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

土地经济学182页(5)城市市区的土地全部属于国家所有.宪法第十条规定:

“城市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土地管理法第八条规定:

”城市市区的土地全部属于国家所有”。

这里所说的城市,是指国家设立市建制的城市,不同于某些法规中的城市含义.如1989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指出:

”本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这里所说的市区,与统计口径上的市区的含义也不相同,不包括城市郊区.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使用的市区一词,指的是城市行政区划内除市辖县以外的区域,包括城区和郊区.如1988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第658页写到:

城市的”地区和市区是指按行政区划分组.地区包括城区,郊区和市辖县.”,据有关资料,中国土地总面积中,国有土地约占54%,集体土地约占46%。

在中国有耕地面积中,属于国家所有的占5.6%,属于集体所有的占94.4%;在现有森林面积中,70%以上属于国家所有,20%多属于集体所有。

二、城市产生的经济基础从生产力角度分析三、城市产生的社会基础从生产关系角度分析四、“城”与“市”的有机组合“城”和“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是由于它们的有机组合,才产生了完整意义上的城市。

古汉语中,“城”是指在一定地域上用作防卫而围起来的墙垣。

如墨子七患中说:

“城者,所以自守也”;管子度地云:

“地之守在城”;吴越春秋亦指出:

“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卫民”;“三里为城,七里为郭”,可见“城”是当时的军事设施和统治中心。

没有经济贸易和生产的功能.,与“城”相对应的是“市”,则是指进行交易的场所。

如管子小匡曰:

“处商必有市井”;孟子公孙丑中说:

“古之市也,以其所有,易其所无,有司者治之耳”;周易系辞下记载: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这是“中市”,以一般的消费者为主;另外还有“朝市”,“朝市”清晨进行,以商贾间的买卖为主;“夕市”傍晚进行,以小贩间的买卖为主“朝市”、“中市”、“夕市”总称“三市”。

“市”的影响范围,约方圆五十华里。

因此“市”是古时候商品流通中心。

在生产力发展的驱动下,商品生产日渐发达,商品交换日趋频繁,成为日常生活之必需。

客观上要求为这种交换提供一个安全、通达、固定的环境,于是“城”与“市”互相结合,并最终走向统一。

第二节城市的界定、特征与构成,一、城市的界定1、人口规模的标准,即以人口的聚集程度和数量为标准,当某个居民点的人口数量达到某种规模时,就定为城市,其余为乡村。

由于世界各国依其国家的大小、人口多寡而对于设市的标准也不同。

因此关于城市人口规模的下限相差悬殊。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小城镇,尤其是县级政府所在地,一般也属于城市范畴,因为它们除了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比城市较小以外,其余并无不同。

世界各国对于城镇的划分标准同样五花八门,国际统计协会建议,“镇”(Town)的人口数量最低标准为2000人(6页表1-1)。

2、人口密度的标准,该标准为大多数国家所采用,但也有所区别:

如美国规定400人/的地方为城市;而日本为4000人/,澳大利亚则是190人/3、行政区划的标准,4、职业构成的标准,前苏联规定非农业人口要70%以上。

二、我国设市及镇的标准截止到1994年底,我国共设立城市622个(未包含台湾省、香港、澳门地区),其中直辖市3个、副省级城市16个、地级城市186个、县级市417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