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如何让奖励和惩罚更有效果.ppt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7685598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3.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如何让奖励和惩罚更有效果.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教育如何让奖励和惩罚更有效果.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教育如何让奖励和惩罚更有效果.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学教育如何让奖励和惩罚更有效果.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学教育如何让奖励和惩罚更有效果.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小学教育如何让奖励和惩罚更有效果.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小学教育如何让奖励和惩罚更有效果.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小学教育如何让奖励和惩罚更有效果.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小学教育如何让奖励和惩罚更有效果.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小学教育如何让奖励和惩罚更有效果.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小学教育如何让奖励和惩罚更有效果.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小学教育如何让奖励和惩罚更有效果.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小学教育如何让奖励和惩罚更有效果.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小学教育如何让奖励和惩罚更有效果.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小学教育如何让奖励和惩罚更有效果.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小学教育如何让奖励和惩罚更有效果.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小学教育如何让奖励和惩罚更有效果.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小学教育如何让奖励和惩罚更有效果.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小学教育如何让奖励和惩罚更有效果.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小学教育如何让奖励和惩罚更有效果.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如何让奖励和惩罚更有效果.pptx

《小学教育如何让奖励和惩罚更有效果.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如何让奖励和惩罚更有效果.ppt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教育如何让奖励和惩罚更有效果.pptx

班主任“菜单式”系列校本教研,如何让奖励和惩罚更有效果?

奖励和惩罚的含义,奖励:

当学生表现出好的行为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以激励这种行为。

惩罚:

当学生表现出不良行为,通过撤销权利、施加处罚、承担后果、补偿等方式,让学生减少这种行为。

在小学阶段奖惩主要应用于:

班级管理、道德品格培养、日常教学三个方面。

奖励和惩罚在小学阶段的运用:

班级管理中的奖惩,品格培养中的奖惩,日常教学中的奖惩,晨读制度两操制度课间活动制度卫生制度午餐制度午休制度路队制度,奖励:

助人友善勤劳勇敢责任尊重。

惩罚:

打架说谎欺负他人侮辱他人偷窃。

作业制度的奖惩课堂纪律(课上玩东西、课上乱讲话、课上做无关的事情的惩罚)发言的奖励课上完成任务的奖励阅读的奖励各种有趣的班级竞赛,如书法比赛、作文比赛、成语接龙、诗词比赛等的奖励,5分钟反思,在纸上,写下你能想到的,自己平时使用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可以是自己口头的,也可以是明文规定的。

写下自己在奖励和惩罚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老师的心灵弹幕,现在不给学生一点奖励,他们根本不愿意学习。

现在奖励的效果越来越差了,学生得了奖也没有特别开心。

我也经常表扬和奖励学生啊,为什么效果还是很差?

我经常会给表现好的学生买一些小零食,小礼物,这样好不好?

有些孩子根本不怕惩罚,完全不在乎。

这个学生每次都挨罚,怎么就是不改。

惩罚多了,现在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特别糟糕。

有没有什么好的惩罚措施,又不伤害学生自尊和身体,又能让他反省自己?

奖励和惩罚是一种激励手段,一种控制手段,也是一种复杂的教育技巧,作为一种外部动机,他利用得当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用不当则会使奖惩无效,甚至出现消极的心理效应。

如何规避奖惩中的负面效应,使奖惩更有效果?

行为,愉悦的刺激奖赏,行为增多,奖励背后的心理学机制,强化物,训练:

强化“送小椅子回家”的行为有时候上室外课,学生经常把椅子乱丢,就跑出了。

1.先强调送小椅子回家的要求,并练习,表扬。

2.刚开始,每次室外课都检查,是否把小椅子送回家,并给送回家的学生表扬或奖励。

3.基本上大多数学生都习惯化的学会了这个行为。

4.把每次检查改成,不定期抽查,并对送回家的学生进行表扬。

(一个鼓励的眼神、微笑、表扬、奖品、特权、减少作业。

),有效强化(奖励)需要的基本条件:

1.强化的行为:

小而具体,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

2.强化物的特点:

要是学生能满足学生生理或心理需求,学生感兴趣。

3.及时强化原则:

强化要及时,行为出现马上反馈,强化不及时,行为容易消退。

4.间隔强化原则:

连续强化,如果强化物消失,行为容易消退,间接强化,行为不容易消退。

(如,天天表扬某个学生),奖励失效甚至产生负面效果的原因分析,1.奖励同时也是一种惩罚,奖励某些人的同时,就是在惩罚另一批人。

2.奖励过于频繁,会让学生很快厌烦失去兴趣,要经常间隔强化,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心理。

3.过多使用物质奖励,物质奖励很容易失效。

当物质奖励停止,好的行为也会马上停止。

学生对物质奖励的要求会不断提高,造成负担。

造成学生为了奖品而学习,转移学习动机,贪图物欲,形成不良价值观。

)4.奖励通常只对简单的行为有效,不要妄想通过奖励让孩子对某门困难的学科产生兴趣,也无法让孩子诚实善待他人,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的效果很差。

(如:

阅读),5.孩子做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这时候你奖励他,会削弱他的兴趣。

6.今天你好好写作业,星期天我带你出去玩。

(奖励要及时才有效,遥遥无期,学生不会有动力)7.奖励不真诚的、恩赐性的奖励,满足不了学生需求,还会造成学生反感。

(看你也努力了,就给你奖励一分吧)8.当被奖励的学生只是集中在一小部分群体里。

(小部分人过于骄傲,其他人会觉得兴趣索然,没有干劲,也不愿意去努力(习得性无助)。

9.比较式的奖励。

(你比他回答的好多了,会造成另一名同学的内疚感),10.你给我的奖励不是我想要的,对我就没有意义,考虑到不同个体不同的需求。

(我奖励你一个本子吧)11.没有原则的乱奖励。

(只奖励表扬好的表现,奖励的程度与你的贡献、你的努力相挂钩)12.把奖励变成目的,会降低学生的动力。

(你只要在努力一点就能获得奖励了!

)13.奖励反而让师生、同学成仇人。

(奖励有时候会破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14.我只为获得奖励而努力,不能获得奖励的行为我不会去冒险尝试。

经验分享:

“行为币”奖励系统介绍,优点:

1.及时反馈,学生能真切感受分数的变化。

2.间隔强化,行为不易消退。

3.简便易行,节省加分时间。

4.学生具有自主感、控制感(通过努力获得奖励,自主选择奖励物)。

5.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奖励。

6.用途广泛,可用于学生管理、品格培养、教学管理,进行个人和小组评价。

7.可以依据学生情况区分性的给予分数(如:

如四人小组(1234号),12号同学主动发言奖1分,34号同学发言给2分。

主动发言奖1分,有自己独特想法,回答流畅完整的给2分等)8.灵活性:

可以设立一些趣味学习、知识、书写等竞赛,把分数作为奖品之一。

“行为币”实施有效的条件:

1.规则明确:

什么行为加分、扣分,加多少、扣多少有纸质的明文规定,规定制定后不轻易更改,需要更改时征求学生意见。

规定外的行为,不纳入计分系统。

教师依照规定给分(老师不能随自己的情绪随意加分或扣分,不能用扣分威胁学生)。

(保证公正、公平性,减少因为老师控制带来的反感)2.师生熟悉游戏规则:

老师以及每个学生十分熟悉自己班级的常规(经常带着阅读,或达到背诵),了解加分扣分的规则。

(基础工作,每个学生对常规了然于心,增强自我监控能力)3.执行过程严谨:

行为币由老师分发和使用,不经允许学生触碰。

其他老师也不允许代发(谁奖,谁发)(保证权威性和神圣感,避免有些学生浑水摸鱼)。

4.管理行为币:

爱惜保存自己的行为币,丢失不补,严重破损的行为币失去效用。

(让学生有种珍贵的感觉,增强行为币的价值,减少成本)5.淡化奖励,关注努力和荣誉:

及案例平时淡化奖励和奖品的作用,不要说“你只要努力一下就能获得。

奖励”。

(这样会让学生反感,好像你在说他们是为了奖品而努力,会降低他们努力的动机。

应告诉他们“行为币是他们努力的结果,是能力、荣誉和价值的表现,奖品是对你努力的肯定”。

),“行为币”的局限性:

行为币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教育、管理的一种方法。

(1)行为币取代不了语言和非语言的表扬和奖励,在分发代币的时候,注意告诉学生获得奖励的原因。

(2)行为币取代不了惩罚(1.行为币不能抵罚2.惩罚是必要的)。

(3)行为币取代不了其他评价(比如勤劳之星、书法之星、阅读之星、运动之星等)(4)行为币对个别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生效果一般,要对其降低得分要求。

(5)行为币对常规的行为比较有效,它不能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的兴趣,也不能让一个学生变得友善,(这些都是学生自发的,在体验中学会的,不是奖励出来的)。

“行为币”的实施具体流程图:

制定班级常规制度建立行为币规则,教师梳理制定班级常规制度,行为币规则、每种行为的(加减分值),花一节课,介绍班级行为币系统,然后学生可以民主举手(讨论)通过每一项制度,以及相应的加分、减分值。

(可以试行,一月后修订),把确定了的常规制度和加减分明细打印出来,人手一份,让家长和学生熟记。

(同时获取家长支持),建立行为币兑换系统,学生写下自己的愿望:

物质奖励,精神奖励、获得的特权等老师梳理:

以精神奖励、活动奖励和获得特权为主,占70%,物质奖励占30%,向学生公布,并且每隔两个月更以更换一次。

严格按照规则进行加分和减分,实施要点:

开始建立的几周,奖励的频率高一些,每周颁一次奖,等班级整体风气和习惯建立了,随后变成两周一次,奖励的频率低一点。

(注意:

分值不乱变,奖励不能太频繁,要让他们知道得分要靠自己努力)(多关注后进生,先让他们体验到得分和赢得奖励的乐趣,引起他们的兴趣),根据执行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订,行为币兑换系统:

1.兑换物:

物质奖励(一些小零食和文具用品)、精神奖励(写表扬信、给家里打个表扬电话、在qq群里表扬、在广播中表扬、合照、一起吃饭)活动特权(当一天值周班干部、午休看书特权啊、中午给大家点一首歌听,讲个故事,为大家放一场电影、免一项作业、帮忙办板报、参加运动会、免一次卫生值周、中午和老师看一本书。

)(物质奖励比例要少,精神和活动特权比例高)(保证吸引力)2.兑换时间:

具体固定几个时间点。

3.分数记录:

每天回家,在本子上类似银行本(最好专门设计的:

有收入:

支出:

余额:

)4.刚开始的时候,要保证学生在兑换奖励中获得乐趣,举例:

午休制度,1.中午打铃,及时回教室,每人加1分。

迟到扣1分。

(守时)2.中午午休,安静休息者,每人加2分,影响他人休息者每次扣1分。

3.中午睡着者额外加2分。

4.中午可以花5分兑换特权(安静看书、画画),影响同学者直接取消特权。

5.最后20分钟安静活动。

奖励制度:

1.刚开始一周一评个人积分:

找出积分最高的前几名,颁发奖状。

小组积分:

小组成员积分相加,取前三名,颁发奖杯。

(注意颁发奖励时仪式要正式,让学生感觉到荣耀)2.收入动态变化图:

每周以折线图的形式,表示出来每个学生,几周以来收入行为币的变化。

(比如第一周,总收入30分,第二周总收入28分,第三周总收入,40)就像玩游戏一样,学生会获得极大地动力。

惩罚的意义,1.减少班级不良行为,树立良好班风。

2.让学生用责任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对现实社会的模拟,为了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

4.通过批评和失败,锻炼学生受挫能力,培养意志力。

5.通过批评,引发学生自我反省,自我评价。

惩罚背后的心理学机制,去掉一个好的刺激,行为减少,行为,外界施加厌恶刺激,承担不好的后果,(罚写作业),(今天不能看电视),(不吃就饿着,弄脏了自己收拾),有效惩罚的条件:

1.惩罚必须及时。

(等你爸来,看不收拾你!

)2.惩罚要持续,有错必罚,不让钻空子。

(今天就放过你了,以后不能这样了)3.施加的厌恶刺激,一定要真让学生感到一定痛苦。

(罚站、罚跑步罚并快乐着),无效惩罚的原因:

1.只单独,或过多使用惩罚。

惩罚在制止不良行为成效最快,但维持最差,惩罚一旦停止,不良行为会马上出现。

(因为他们是为了避免惩罚,而非追求好的行为)要和奖励和其他教育方法并用,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

(学生心理活动:

我犯错,但我反正受到惩罚了,罪抵消了)2.无原则的使用惩罚。

惩罚没有依据,根据老师的心情随意增加惩罚的力度。

(学生会感觉你故意和他过不去,感觉你在控制他,产生反抗心理)(奖惩制度要明确,并被大家接受,不能独断,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会挫伤学生积极性,滋生反抗)3.惩罚力度不够或过猛。

力度不够没有效果,力度过猛,滋生仇恨,但立规则后的第一次惩罚一定要够厉害,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一定痛苦,这样才能杀鸡儆猴,怔住歪风气。

4.惩罚不公平,不一致,区分对人,偶尔想起来惩罚一下。

如果不公平处罚,学生会觉得你跟他有私人恩怨,故意整他,师生关系恶化。

(你为什么不罚他只罚我),5.“归过于公堂,扬善于私室”首先助长了班级不良风气,让学生把个别现象当成普遍现象,应该私下解决,以防问题扩大化,另外伤害学生自尊心,损害学生的名誉,导致全班都排斥他和孤立他。

(给学生留面子,他会感激你,这是他基本的心理需求,被尊重的需要)6.惩罚时讽刺挖苦,戏谑。

(一个老师的自白)7.惩罚对人不对事。

(就事论行为,不上升到人格和品格,)8.惩罚前账后账一起算,唠唠叨叨没有完。

(学生心里很反感,起不到反省作用)9.惩罚过后不告诉学生出路。

(要告诉学生老师为什么要惩罚你,你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并及时观察被罚后表现,一旦改观,马上表扬)10.惩罚不是万能的。

一些心理和行为出现问题的学生,惩罚效果差,只会加重问题,一些后进生能力不足,惩罚只会让他们更加失去信心,回避学习,也要区别对待。

关于体罚,体罚定义:

对学生给予身体上感到痛苦或极度疲劳的惩罚,并造成学生身心健康损害的侵权行为。

危害:

1.把学生注意力引向外部,不利于反思问题本身。

2.体罚让学生认为自己为错误付出了代价,有了“了账”的感觉。

3.体罚让学生习得,变成一种宣泄情绪的途径。

4.体罚给学生做出了恃强凌弱的暴力示范。

5.体罚让学生变得恐惧、紧张缺乏安全感、扭曲人格,损害自尊,也会变得易攻击、易激惹、反社会、滥用暴力。

一些惩罚办法,1.阅读一篇课文。

2.默写生字。

3.背诵一首陌生的古诗。

4.课间除上厕所,不能下座位。

5.取消特权。

6.承担后果(不打扫卫生,下周打扫一周,不写作业,罚写1-3遍(视作业量多少)7.朗读学生常规。

8.找优点,戴高帽,让他不意思再出错。

谢谢大家的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