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九月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95445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九月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九月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九月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九月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九月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九月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九月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九月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九月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九月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九月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九月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九月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

《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九月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九月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九月月考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h.docx

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九月月考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h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华师一附中光谷分校【最新】九年级上学期九月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制冷B.煤燃烧放热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D.风能发电

2.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中拿出导管

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可以加入硫酸铜溶液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③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21%

④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分解反应

⑤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需要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一薄层沙.

⑥氧气的用途很多,比如可以做燃料.

A.①②⑤B.②③④C.②⑤⑥D.②⑤

3.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作发射火箭时的燃料

B.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氧气

C.雾霾天气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

D.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可能会导致酸雨

4.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O2的含量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D.水槽中液面下降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6.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B.100L氧气压缩为10L是因为压缩过程中氧分子的体积变小

C.凡带电的粒子都属于离子

D.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

7.某学生取液体,开始时仰视读数为2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大于10mLB.小于10mlC.等于10mLD.无法确定

8.二氧化氯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

下图是生产二氧化氯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表示氧原子,

表示钠原子,

表示氯原子)依据上述信息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二、填空题

9.空气中一种空贵的自然资源.

(1)如图是空气中一些气体的用途:

其中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序号,下同).属于氮气用途的是___________.稀有气体的用途除了上图中的用途外还可以用作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可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根据下表数据判断.

物质

H2

N2

O2

NH3

沸点/℃

-252.8

-195.8

-183.0

-33.35

工业上制取氧气,控制温度在-195.8℃<T<________℃时,可以将液态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分离开.

10.溴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的值为____________.

(2)溴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图中___________(填字母标号)的化学性质相似,A、B、C、D属于__________种元素.

(3)第117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其化学性质与溴元素相似,则猜测第117号元素原子最外层有_______个电子,原子中有________个质子,________个中子.

1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

①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收集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把导管移出水面 ④把药品装入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⑤熄灭酒精灯 ⑥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加热

12.有以下几种物质:

①海水②硫粉③液氧④净化后的空气⑤铁⑥加热高锰酸钾后的固体⑦稀有气体⑧氧化铝⑨过氧化氢⑩冰水混合物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有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3.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装置图用序号填空).

(1)写出编号①和②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收集纯净氧气时,应选用________(填序号,下同)装置,当______________则表示氧气收集满了。

(3)有同学用F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______通入,另一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氧气,则O2应从导管口______通入,若用G装置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G中盛放的液体试剂是_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14.实验室常用双氧水和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二氧化锰的用量对反应速率是否有影响?

(设计实验)

(一)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二)实验记录:

每次用3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采用不同量二氧化锰粉末做催化剂进行实验,测定相关数据记录于下表中:

过氧化氢体积(mL)

过氧化氢浓度

二氧化锰质量(g)

测量数据(mL)

30

5%

0.1

30

5%

0.2

30

5%

0.3

(回答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2)本实验中,测定“测量数据”的装置(图中方框内)是下面的________(填序号)。

由所选装置推测上述实验记录中“测量数据(mL)”应该是______。

(3)若第Ⅱ次实验比第Ⅲ次实验的“测量数据”更_______(填“大”或“小”),说明催化剂的用量越多,反应越快。

二氧化锰可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的依据是:

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____不改变。

(4)过氧化氢加热到80℃才有较多氧气生成,加入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立即生成氧气。

采用等量过氧化氢溶液,(虚线表示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曲线,实线表示利用催化剂制取氧气的曲线),放出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详解】

干冰升华制冷、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风能发电的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故是物理变化,煤燃烧放热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的生成,故是化学变化,故选B。

2.D

【分析】

【详解】

①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后,先从水中拿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水倒流进试管使试管炸裂,故此说法错误;

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可以加入硫酸铜溶液作催化剂,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此说法正确;

③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而不是质量,故此说法错误;

④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物理变化,故此说法错误;

⑤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需要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一薄层沙,以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故此说法正确;

⑥氧气具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可以做燃料,故此说法错误。

关于氧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②⑤。

故选:

D。

3.C

【详解】

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说法错误;B、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其次是氧气,说法错误;C、雾霾天气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说法正确;D、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可能会导致温室效应,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含量增多会导致酸雨,说法错误。

故选C。

4.C

【详解】

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氧气支持燃烧,不能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说明反应放热,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C、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说明空气中氧气占总体积的1/5,正确;

D、水槽中液面下降只能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减少,不能具体的说明氧气的含量,故错误。

故选C。

5.B

【分析】

【详解】

A、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错误;

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正确;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分子种类改变,错误;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错误。

故选B。

6.D

【详解】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但从结构上来说,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故A选项错误;B.100L氧气压缩为10L是因为压缩过程中氧分子的间隔变小,氧分子的体积是不变的,故B选项错误;C.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都属于离子,如质子、电子带有电荷,但不属于离子,故C选项错误;D.闻到花香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D选项正确。

故选D。

7.A

【解析】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

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仰视读数为20mL,实际体积大于20mL,液体倒出一部分后,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读数为10mL,实际体积等于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大于10mL。

故选A。

8.A

【详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2NaClO2=2ClO2+2NaCl。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元素和原子种类均未发生变化。

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两新的化合物,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故选:

A。

9.ACB保护气-183℃

【分析】

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与用途。

【详解】

(1)氧气可以用于医疗急救和航天火箭燃料的助燃剂,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包装的填充气,食品防腐,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除了上图中的用途外还可以用作保护气,

故填:

AC;B;保护气;

(2)根据氧气的沸点是-183.0℃,氮气的沸点是-195.8℃,则分离液态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的最佳温度是-195.8℃~-183.0℃,故填:

-183℃。

【点睛】

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10.7B三7117177

【详解】

(1)由溴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得X=35-2-8-18=7。

故填:

7;

(2)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A、B、C、D四个结构示意图中,最外电子数也是7且与溴原子相等的是B:

氯原子。

A、C核电荷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B、C核电荷数不同,属不同的元素,因此一共有三种元素。

故填:

B三;

(3)第117号元素化学性质与溴元素相似,最外层电子数与溴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也为7。

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可知,原子序数为117,质子数也为117。

又因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可知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94-117=177。

故填:

7、117、177。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结构示意图的了解和掌握情况。

熟悉原子构成的关系并能进行一些基本计算,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了解元素周期表中部分信息的应用。

11.②④⑥①③⑤

【解析】

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分为“查、装、定、点、收、离、熄”,故顺序为②④⑥①③⑤;

12.①④⑥⑦②③⑤⑧⑨⑩

【分析】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详解】

①海水含有水、氯化钠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

②硫粉是硫,只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

③液氧是氧气,只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

④净化后的空气含有氧气、氮气等多种物质是混合物;

⑤铁只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

⑥加热高锰酸钾后的固体是二氧化锰和锰酸钾是混合物;

⑦稀有气体包含氦气、氖气等多种气体是混合物;

⑧氧化铝只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

⑨过氧化氢只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

⑩冰水混合物,冰和水只是状态不同,是同一物种,是纯净物;

属于混合物的有①④⑥⑦,属于纯净物的有②③⑤⑧⑨⑩,

故填:

①④⑥⑦;②③⑤⑧⑨⑩

【点睛】

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过氧化氢是纯净物。

13.长颈漏斗集气瓶DE集气瓶口有气泡向外冒出时bc澄清石灰水

【分析】

认识实验仪器与实验装置的正确选择。

【详解】

(1)编号①和②仪器的名称分别是长颈漏斗、集气瓶,故填:

长颈漏斗;集气瓶;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收集纯净氧气时,应选用DE装置,排除法收集的氧气较纯净,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向外冒出时则表示氧气收集满了,

故填:

DE;集气瓶口有气泡向外冒出时;

(3)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有同学用F装置收集H2,则H2应从导管口b通入,另一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小于水,则O2应从导管口c通入,若用G装置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G中盛放的液体试剂是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是检验二氧化碳的常用试剂,故填:

b;c;澄清石灰水。

【点睛】

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较干燥,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14.

c相同时间内量筒中收集到水的体积小化学性质C

【详解】

(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2)本实验中,测定“待测数据”的装置应该是c,可以有利于把水排到量筒中;上述实验应该测定的“待测数据(mL)”可能是相同时间内量筒中收集到水的体积;

(3)催化剂的用量越多,反应越快,则第Ⅱ次实验比第Ⅲ次实验的“待测数据”更小。

二氧化锰可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加快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改变;

(4)过氧化氢加热到80℃才有较多氧气生成,加入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立即生成氧气。

故采用等量过氧化氢溶液,最终产生氧气的质量相等,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