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课程晨诵.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695693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荷花课程晨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荷花课程晨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荷花课程晨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荷花课程晨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荷花课程晨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荷花课程晨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荷花课程晨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荷花课程晨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荷花课程晨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荷花课程晨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荷花课程晨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荷花课程晨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荷花课程晨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荷花课程晨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荷花课程晨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荷花课程晨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荷花课程晨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荷花课程晨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荷花课程晨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荷花课程晨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荷花课程晨诵.docx

《荷花课程晨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荷花课程晨诵.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荷花课程晨诵.docx

荷花课程晨诵

晨诵—荷花课程—莲叶何田田

今天是六月一日——儿童节。

早上,阳光很灿烂,操场上很热闹,县里的一台联欢会正在演出,除了极个别表演的孩子,其余的学生都参加班级自己组织的庆祝活动。

等县里的联欢会结束后,再照常上课。

早读课下后,有两个孩子兴冲冲地跑到我的办公室,来问我晨诵的事,听说今天荷花课程就要开始了,满怀喜悦地欣赏了一下我正在做的图片后,又兴冲冲地回教室去了。

下午课前,我在教室里做准备工作的时候,几个孩子围在我的身边,“叽叽喳喳”地谈论着,兴奋地猜测着今天要学的诗歌。

晨诵开始前,我先祝孩子们节日快乐,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然后,我对孩子们说: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要送给你们一份特殊的礼物。

这份礼物,随着岁月的流逝,将会越来越呈现出它的价值。

那就是——我们的荷花课程今天就开始了!

星期日,我在开始准备的时候,读着一首首经典的诗歌,听着一首首宛若天籁的歌曲,看着一张张精美的图片,我的心里就充满了欢喜,我相信你也一定会和我有一样的感觉。

这时,屏幕上出现了一大幅美丽的荷花图,很自然地会让人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这个诗句,接着,“莲叶何田田——农历天空下之荷花课程”几个字也冉冉而来,定格在屏幕上。

“这次的主题歌是什么呢?

暂不告诉你们,我们先走进关于荷花的文化。

荷花,又称莲、莲花、芙蓉、芙蕖、水芙蓉、菡萏、水芝、水旦、水芸、水华、泽芝和玉环等等,是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

“从XX上查到,关于荷花的别名有八十多个,我列举的只是其中的几个。

”听到这里,孩子们不禁咋舌。

这么多别名中,古代诗人最爱用“莲”字,主要是因为“莲”和“怜”同音,因此也借来表示“怜爱”的意思。

当然,古诗中出现得比较多的还有“芙蓉”、“菡萏”这两个别名。

我们可以在以后的诗歌中印证。

莲花在我国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我们来看:

*我国是莲花的原生地之一,早在五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已出现了炭化的莲子化石,说明当时利用莲子作食物。

*莲花与我国的佛教结下了亲密的姻缘,是佛国的象征,是佛教的圣花。

我先让孩子们自己说。

郭承明说 到了观音菩萨的莲台,倪新鹏说到了看过的神话《宝莲灯》,杨浩帆说《西游记》中唐僧去西天取经前就在莲花池中淋浴……

这时,屏幕上出现了释迦牟尼和观音菩萨的图像,我告诉他们:

寺庙里通常有佛祖释迦牟尼的坐像,他身穿通肩大衣,手持说法印,结跏趺坐在莲花台上,佛经说,这是释迦佛祖修道成佛后向信徒们讲经说佛的姿态。

以大慈大悲闻名的观音,身穿白衣,坐在白莲花上,一手持着一只净瓶,一手执着一朵白莲,仿佛在表露观音怀着的一颗纯洁的菩萨心,全力引导信徒脱离尘世,到达荷花盛开的净土。

 

其实还有来自《封神演义》的哪吒莲花化身的神话故事,等下次再讲吧。

现在我们来看我国最早关于荷花的诗歌。

《诗经·郑风》里有一首诗说道:

“山有扶苏,隰有荷花。

”[山上有扶苏(树名),水中有荷花。

]

《诗经·陈风》里还有一首诗,说: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那水岸边,有香蒲和荷花。

]

我们一起理解了这两句诗的意思后,又诵读了几遍。

这时,画面上出现了屈原的图片,这是在端午时刚讲过的,孩子们还记忆犹新,我们一起吟诵“国亡身殒身何在,只留离骚在人间”。

屈原在《离骚》中也写到了荷花,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写的:

屈原在《离骚》中说: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用荷叶做成穿在外面的衣服,收集荷花做成穿在里面的衣裙。

]

我简单地向孩子们介绍了《离骚》:

“《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诗中无论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还是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绘,诗人都大量采用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从这句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来。

他之所以这样写,其实是为了突出诗人品质的高洁。

接着,我们开始学汉乐府民歌《江南》。

课前,有孩子告诉我,这首诗他们一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我问他喜欢这首诗吗?

他说,喜欢。

问他为什么,他笑而不答。

江南

汉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我先请孩子们自由读一读,然后又叫了几个孩子来读。

相对于以前比较难的诗词而言,这首诗实在是太浅显太简单了,孩子们在读的时候反而不知道怎么把握了。

每次都这样,只要是以前学过的诗,孩子们的朗读常常不尽如人意。

这样的时候,需要帮助孩子们重新来理解这首诗歌。

我们来看看它在说什么。

一个孩子说:

“在讲江南莲很多。

一个孩子说:

“在讲莲下面的那些鱼很快乐,因为诗中写得最多的是鱼。

另一个孩子说:

“在讲江南的人们在采莲时看到的情景。

那么到底在说什么呢?

我重新给孩子们描述了一遍:

田田,指荷叶茂盛的样子。

诗歌描绘了江南采莲时的热闹欢乐场面,从穿来穿去、欣然嬉戏的游鱼中,我们似乎也听到了采莲人的欢笑。

这是汉代民歌,诗中大量运用重复的句式和字眼,表现了古代民歌朴素明朗的风格。

大体这种民歌,纯属天籁,最初的创作者未必有意为之,而自然显现一片大自然活泼的生机。

余冠英先生认为“鱼戏莲叶间”以下四句,可能是“和声”。

前三句由领唱者唱,而后四句为众人和唱。

然后,我们就分角色来读出这种和声的效果。

孩子们兴趣盎然,声音此起彼伏,层层递进,和谐而又欢快。

而我们,也仿佛变成了一个个采莲人,在荷花丛中尽情地吟唱。

在这样的恍恍惚惚中,《江南》的音乐起来了。

听着悠远而又活泼的前奏,我看到有的孩子的身子也情不自禁地跟着有节奏地摇晃着。

然后,明亮而美妙的歌声跟着来了: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孩子们听到这歌声的时候,也跟我刚听时一样地惊喜。

在听了两句后,他们就忍不住轻轻地跟唱起来: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让这快乐的歌声在教室里飘得久些,再久些…… 

晨诵—荷花课程—采莲南塘秋

 

今天的太阳被挡在了云层后面,天空不是很明朗,风却甚是凉爽。

清新的空气,清新的头脑,让人对这新的一天充满了美好的向往。

我们继续荷花诗词之旅。

与昨天初次与荷花相遇时的兴奋不同,今天早晨的孩子们显得比较沉静。

我更喜欢这样的一种氛围,这样的时候,无论是倾听还是言说,都会显得比较自然比较从容。

静静地等待中,音乐声仿佛从遥远的汉朝赶来,从美丽的江南水乡飘来:

江南

(汉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音乐响起的同时,一行小字也出现在屏幕上:

当悠扬的音乐响起的时候,请你坐端正,调整好自己的呼吸,要唱出最动听的歌声。

演唱时,请注意尾音的起伏变化。

我看到有孩子悄悄地挺直了身子。

开始唱歌了,大概是因为第一次正式唱吧,孩子们的声音还不够自然圆融,但我看到每个孩子都很投入很专注,而这样的学习状态正是我最欣赏的。

 再把这首天籁一般的民歌来读一遍吧,注意控制好声音,读出它的和声效果哦。

 经过昨天的训练,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和声”的美妙,今天他们就很注意声音的高低起伏,女生领唱后,男生开始应和,在一唱一和中,民歌朴素明朗的风味自然地流露出来。

江南

(汉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再互相唱和着来读读下面的诗句吧:

 

    山有扶苏,隰有荷花。

——《诗经·郑风》

   山有扶苏,隰有荷花。

——《诗经·郑风》

   山有扶苏,隰有荷花。

——《诗经·郑风》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诗经·陈风》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诗经·陈风》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诗经·陈风》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屈原《离骚》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屈原《离骚》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屈原《离骚》

 

昨天这几个句子以我讲解为主,今天就有个别孩子读错了“陂、蒲、芰”,于是我重新给他们注上拼音,再读。

后来读得很好。

今天我们要学的是晋乐府《青阳渡》和南朝乐府《西洲曲》。

晋乐府和南朝乐府主要学习模仿汉乐府,但又有所不同。

魏晋六朝诗人对汉乐府的模仿还比较纯粹,他们或依古曲制辞,或仅依古题制辞。

但到了南朝,由于艳体诗的流行,诗人多用来写艳情了。

我们先来学晋乐府《青阳渡》:

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

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

上有并头莲。

诗很简单,在朗读之后,我请孩子们自己说意思:

青青的荷叶覆盖在碧绿的水面上,荷花(芙蓉)披着鲜艳的衣裳。

它们的根在水下紧紧相连,它们的花在水上相依相偎。

理解了意思后,我问孩子们看过“并头莲”么?

孩子们都摇摇头,于是我用出示了“并头莲”的图片。

孩子们觉得很是新奇,一个孩子说:

“它们像是好朋友形影不离。

”一个孩子说:

“它们像双胞胎一样亲密。

”一个孩子说:

“它们看上去很团结。

”另一个孩子小声地下面说:

“像一对夫妻。

我告诉他们:

并头莲,又叫并蒂莲,并排地长在同一茎上的两朵莲花。

后人常用“并头莲”来比喻恩爱的夫妻。

然后,我们开始学南朝乐府《西洲曲》。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古诗源》中称其“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

《西洲曲》的艺术魅力自不容置疑。

但由于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采菽堂古诗选》称它为“言情之绝唱”,所以考虑再三,我没有选整首诗,而只是选了其中写莲最著名的四句:

西洲曲

南朝乐府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

莲子青如水。

同样的,在朗读后,请孩子们自己说说意思:

秋天,我在南塘采莲,莲花已经高过我的头了。

我低下头来,拨弄着莲子,看到莲子青绿可爱犹如碧绿的水。

读着这样直白简洁的诗句,孩子们感觉很是有趣。

我告诉孩子们:

诗中的这个女子“低头弄莲子”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读这首诗的原诗。

最后,在《睡莲》忧伤哀咽而又不失清扬婉转的音乐声中,孩子们一起读了这两首诗。

晨诵结束了,但乐府诗的余味却似乎还留在舌间。

 

 

晨诵—荷花课程—涉江采芙蓉

 

越来越感觉《诗经》、《乐府》、《古诗十九首》中诗歌的美妙。

这些诗初读时,总感到它们异常单纯。

待到再三涵泳玩味,才发现这单纯,其实寓于颇微妙的表现之中:

那浅近明白的文字,纯真诚挚的情感,浑然天成的节奏和韵律,无不让人产生宛若天籁的幻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啊!

今天我们的晨诵,仍从这些天籁之音开始。

先吟唱“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再用和声的方法朗诵“山有扶苏,隰有荷花”、“彼泽之陂,有蒲菡萏”、“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然后又请男生和女生分别读晋乐府《青阳渡》和南朝乐府《西洲曲》。

因为一次次的诵读,这些诗句从孩子们的口里出来的时候,越来越流畅,也越来越自然了。

如果细细地看孩子们的神情,你分明可以看到他们脸上的陶醉。

接着,我们开始学《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在《睡莲》哀婉的旋律中,我为孩子们读这首诗。

教室里真静啊,静得我清晰地听到了自己的呼吸,静得似乎周围一切都消失了,只有我独自一人,像那湖泽之上荷花丛中的女子,痴痴地唱着心中的歌谣。

读完后,似乎过了好一阵,我和孩子们才回过神来。

这样的时候,感觉另外的言语是那样的苍白,真的很想什么也不说了。

当然,我知道这样是不可以的。

我得带着懵懵懂懂的孩子们继续往里走一走。

呼吸一下后,我问孩子们:

“你听了后,觉得这首诗在说什么呢?

一个孩子说:

“好像在说一个人走了很远的路去采莲。

哦,不是这样的,再请一个孩子来讲。

鲁宇说:

“我觉得这首诗写一个女子采莲的时候,在思念一个人,而她思念的人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

”呵,这个以前一直都默默无闻的小家伙,什么时候开始对诗的感觉这么好了呢?

这几天,他学习的状态真令人欣喜啊!

那么,这首诗到底在说什么呢?

我们一句一句来看:

风和日丽的一天,荡一叶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在湖岸泽畔,还有数不清的兰蕙芳草,幽香袭人,这就是“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两句所展示的如画之境。

倘若侧耳细听,你想必还能听到湖面上、荷花丛中传来的阵阵欢笑之声呢!

但在这美好欢乐的情景中,我们却分明听到了一声悠悠的叹息: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我手中这些美丽的花呀,能送给谁呢?

我思念的人远在天涯啊。

就在这时,我仿佛看到我思念的人也正无限忧愁地回头望着故乡,可是,他望见了故乡的山水、望见了那在江对岸湖泽中采莲的我了么?

显然没有啊。

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

——他看到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烟波!

一边是痛苦的女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的密密荷叶、清丽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么孤独而凄清;一边则是云烟缥缈的远空,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的男子的身影,那一闪而隐的面容,竟是那般愁苦!

两者之间,则是层叠的山峦和浩荡的江河。

双方都茫然相望,当然谁也看不见对方。

正是在这样的静寂中,天地间幽幽响起了一声凄伤的浩叹: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虽然我们心心相印,但却只能分隔两地,在忧伤中度过我们的一生。

我这样讲着的时候,仿佛听到从孩子们中间也传来轻轻的叹息:

亲爱的小孩,你也和我一般走进这诗中了么?

哦,不要伤悲,在《诗经》中,有一句很温暖的话: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意思是说:

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说得真好啊!

当然,这是另外一首诗了,有机会我们再学。

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这首诗吧,什么也不要再说: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晨诵—节气课程—东风染尽三千顷  

 

(1)

 

今日芒种。

到了教室,发现粗心的值日班长忘了在黑板的一角写上相关的提示,于是我就在下面写了“今日芒种”四个字。

等我再次走进教室,有不少孩子围了过来。

一个女孩告诉我,她爸爸今天就提醒她今天已经是芒种了。

呵,真是可爱啊,家长也和我们一起走进农历的天空了呢。

一个孩子悄悄地移动着鼠标,在偷偷地看我的幻灯片。

一个孩子问我,是不是走完了荷花课程,我们就要学宝应课程。

一个孩子满怀期待地对我说,上次学杨柳课程的时候,带大家去高中部赏柳,她们有几个女孩没去成,一直在遗憾呢。

希望这次学荷花课程后,能带大家一起去赏荷花。

……

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总是充满了愉悦。

(2)

 

课前,让孩子们先写写自己了解或观察到的关于芒种的内容。

哈,马上有孩子拿了纸和笔跑到楼下农历展板那里去摘抄了。

小家伙们忘了那可是我整理的,而我想听到的,是来自大自然的新鲜的内容?

不过,转念一想,那些知识我是已经知道了,但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全新的,他去看去摘录,也是一种学习呀。

这样想着,觉得这些小家伙还是蛮机灵的么。

只是,他们摘录到的内容呆会儿上课时我都会讲到,这里就先不说了。

先发几个有意思的:

这几天,空气里有烟(那是收割了麦子后,在焚烧麦秸),眼睛很难受。

我还发现,现在小虫子越来越多,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

蝴蝶也越来越多了。

(刘海峰)

最近天气非常热,每天脸上都是汗淋淋的。

现在在公路上,能看到农民在晒菜籽和麦子。

我奶奶家的菜籽已经全部割下来了,晒过,并压过了,成了圆溜溜的小黑点。

我喜欢光着脚在上面踩,感觉很舒服。

(陈叶青)

本来外婆说前几天要到我家来的,但后来又打电话说现在大忙了,要收大麦小麦,她要去田里拾麦子,就不来了。

(王雨菁)

我外婆说,最近不能带小表弟赵长斌上我家来玩了,他们都很忙,要插秧,根本就脱不开身。

(朱智宇)

这些天,奶奶经常会给我蚕豆、毛豆吃。

(张逸凡)

高阳写得特别认真:

在我记忆中,我最喜欢夏天。

夏天很好玩。

我以前的学校里,六年级教室前杂草丛生,很多蛐蛐在那里鸣叫。

我们还去捉知了,谁捉到知了,就会让别人很嫉妒。

到了翔宇后,就没那么好玩了。

不过,我发现小圆厅旁边的草丛里也有蛐蛐等小虫子,而且还多了一样,那就是螳螂。

但要找到它不容易,要有很好的观察力,因为那螳螂是枯黄色的。

倪新鹏写得很有趣:

天越来越热了,市场上没有涮羊肉买了。

蝴蝶都出来了。

以前没有几只蚂蚁,现在很多了,虫子也比端午节时多得多了,扒开草就可以看到了。

读着这些来源于生活和自然的活泼泼的文字,真是令人开心啊!

(3)

 

现在开始,进入我们今天的节气课程。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芒种。

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所以人们也把“芒种”称为“忙着种”,这时是插秧最为繁忙的时机。

我们来看几句农谚:

芒种芒种,样样都种。

过了芒种,不能强种。

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

读着这些活灵活现的农谚,孩子们都笑了。

芒种时节,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

春争日,夏争时。

芒种螳螂生,飞西又飞东,瞪着大眼睛,催人起五更。

这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黄梅季节。

梅雨的一般天气特点是雨日多、雨量大,温度高,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

什么叫梅雨呢?

我们来看看。

梅熟而雨曰梅雨。

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

——李时珍《本草纲目》

在诗人眼里,梅雨就是另外的感觉了:

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唐·柳宗元《梅雨》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4)

 

今天,我们要学一首特别符合芒种这个节气的诗。

横溪堂春晓

南宋·虞似良

一把青秧乘手青,

轻烟漠漠雨冥冥。

东风染尽三千顷,

白鹭飞来无处停。

在我范读时,我让孩子们边听边在头脑中构勒出这幅图画。

然后,再带着刚才的感觉来读这首诗。

在各种形式的读后,我们一起来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一把青绿色的秧苗在手中,刚插入水田里就扎根变青了。

轻淡淡的烟雾迷迷漫漫,毛毛细雨飘飘洒洒。

春风吹来将三千顷大地都染成了绿色。

白鹭飞来后,都不知道停在什么地方好了。

我们看到,这首诗中,一个“染”字,道出了东风的动态,与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绿”字有异曲同工之妙。

东风本无形,却能够将三千顷农田染上绿色,由此可见春季的生意盎然。

我们又一起将这首诗读了一遍。

然后,我向孩子们介绍了芒种的三候。

一候螳螂生:

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二候鹏始鸣:

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

现在有一个成语叫“劳燕纷飞”,其中的“劳”就是伯劳。

这个成语是说“伯劳、燕子各飞东西。

比喻夫妻、情侣别离。

”这个成语来自《玉台新咏·古词〈东飞伯劳歌〉》中的诗句: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三候反舌无声:

能够学习其它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

反舌鸟,又名百舌、乌鸫、黑鸫、黑鸟、黑山雀、日雀、中国黑鸫等。

乌鸫的鸣啭非常丰富婉转,在我国几乎无鸟能与之相比。

号称鸣禽之王的黄鹂和鸣啭专家画眉都没有其鸣声那样多姿和极尽变化之能事。

这些稀奇事儿孩子很感兴趣,他们听得津津有味。

(5)

 

纪伯伦《先知》中的《劳作》这首诗是昨天专业发展群中的“每日一诗”。

在芒种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在临近期末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候,把这首诗带给孩子们是非常切合的。

我选择了欧洲著名的一些古典油画作为的它的背景,精心地制作了PPT。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走进这首诗,我采用了和孩子们一起唱和的方式,并且站在孩子站在中国文化的角度,把一些词语作了灵活的改动。

在古典名曲《神秘花园》的伴奏下,我和孩子们一起吟诵:

也总有人对你们说生活是黑暗的,你们疲惫时重复疲惫者的话。

也总有人对我们说生活是黑暗的,我们疲惫时重复疲惫者的话。

而我说生活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

而我说生活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

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

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识;

一切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

一切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

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

所有工作都是空虚的,除非有了爱。

当你们带着爱工作时,你们就与自己、与他人、与上帝会为一体。

什么是带着爱工作?

当我们带着爱学习时,我们就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融为一体。

什么是带着爱学习?

是用你心中的丝线织布缝衣,仿佛你的至爱将穿上这衣服。

是用我心中的丝线织布缝衣,仿佛我的至爱将穿上这衣服。

是带着热情建房筑屋,仿佛你的至爱将居住其中。

是带着热情建房筑屋,仿佛我的至爱将居住其中。

是带着深情播种,带着喜悦收获,仿佛你的至爱将品尝果实。

是带着深情播种,带着喜悦收获,仿佛我的至爱将品尝果实。

是将你灵魂的气息注入你的所有制品。

是将你灵魂的气息注入我的所有制品。

是意识到所有受福的逝者都在身边注视着你。

是意识到所有逝去的先人都在身边注视着我。

就这样,当你们带着爱工作时,你们就与自己、与他人、与上帝会为一体了。

   

就这样,当我们带着爱学习时,我们就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融为一体了。

这是孩子们第一次读这首诗,没有任何的讲解,只是在我的引领下诵读,可是,孩子们读得真好啊!

那么,亲爱的孩子们,就让我带着爱工作,而你们,就带着爱来学习吧,因为只有在爱中,我们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

 

 

晨诵—荷花课程—小荷才露尖尖角

(1)

星期一早上,天下起了大雨,雨点落在地上“噼噼啪啪”地响,积水里可以看到雨滴落下时一圈圈的涟漪。

天空犹如一幅巨大的水墨画。

下午,雨还在下。

虽然下课时教室里似乎有些喧闹,但铃声响起后,孩子们却很快地就安静了下来,静静地等候着晨诵的开始。

不过,今天我们没有直接就开始,我想有些话还是要和孩子们聊一聊的。

我对孩子们说:

“芒种那天,我们已经知道了,芒种后的两三天内,就要进入梅雨季节。

看来古人是很有智慧的,看看这雨,还真是很灵验。

“嗯。

”有孩子在小声地附和。

“芒种那天,我们还学了一句农谚‘春争日——’”

孩子们很快就接了上来:

“夏争时!

“是啊,对农民来说,这段时间很宝贵。

我们可以想到,前两天天气很好,如果有农民没有抓紧收割麦子,那么今天他恐怕是对着淋在雨中的麦子追悔莫及了。

其实,对我们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说到这里,我的眼睛从那些平时比较松散的孩子脸上一一地划过,“我们也都是一个个农人,只是我们耕种的是学习这块田地。

现在,我们也到了芒种季节了,如果谁不抓紧眼前的时间,那么等着他的,大概也只有后悔了。

‘春争日,夏争时’啊,现在,让我们也像一个农民一样勤奋地劳作吧。

这样说着的时候,我分明看到孩子们坐得更端正了。

(2)

晨诵开始了。

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屏幕上出现的主题画面已经有了变化:

在“莲叶何田田——农历天空下之荷花课程”几个字背后,衬着一幅古色古香的国画。

而前面那幅工笔荷花,精致而又美丽,画面上的荷叶、荷花、蜻蜓栩栩如生,令人赞叹。

屏幕切换。

当《江南》的音乐响起的时候,一行小字也在指引着孩子们:

当悠扬的音乐响起的时候,请你静静起立,调整好自己的呼吸,要唱出最动听的歌声。

孩子们静静地站起来了。

你可以从绝大多数孩子的脸上看到那种认真投入的神情。

《江南》我们已经唱过几遍了,孩子们越唱越好听了。

唱完后,孩子们静静地站着等候着。

《睡莲》的音乐轻轻柔柔地响起来了,然后,我们一起复习了《诗经》和《离骚》中的诗句,复习了《青阳渡》、《西洲曲》和《涉江采芙蓉》。

孩子们读得真是好啊!

尤其是那首《涉江采芙蓉》,女孩声音中那深深的思念、男孩声音中那深深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