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97239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424.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楼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教学楼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教学楼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教学楼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教学楼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教学楼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教学楼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教学楼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教学楼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教学楼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教学楼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教学楼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教学楼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教学楼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教学楼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教学楼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教学楼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教学楼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教学楼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教学楼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楼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教学楼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楼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楼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教学楼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教学楼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二章、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2.1测量工程

一、平面控制

根据总体到局部的控制原则:

同时根据业主提供的坐标点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条件,采用角度交汇法和距离交汇法建立平面坐标控制网。

根据平面控制网,用经纬仪和钢卷尺定出各轴线的位置(经纬仪及钢卷尺由测量员专用)。

基础工程完成后,根据场地平面控制网,校测建筑轴线的控制点,将建筑物轮廓和细部轴线精确的弹测到首层平面上,待基础完成后,弹一层结构线时,在四块预埋件上弹出相应位置基准线,并在预埋件上打出永久性的基准线控制点,在以上各层施工时,均在基准控制点相应位置上做出预留洞,在各层施工时,基准控制点由激光经纬仪投测到各层相应预留洞口的玻璃上,从而弹出基准线,确定各细部轴线及梁板墙的定位线。

二、高程控制

±0.000点由建设单位确定,并确定为固定标高,同时利用水准点为高程控制依据,并在现场四周不宜破坏的地方设立半准永久性水准点,从而形成闭合的水准测量控制网,并经常校核。

±0.000标高由水准仪按周围±0.000点位置直接测出并做校核,±0.000以上标高的测法,在±0.000外设两个基准点,以上各层均由此点向上引出。

施工时施工层悬挂钢尺,钢尺下挂重物,使其自然下垂。

在±0.000层水准仪设站,由基准点测得钢尺读数。

三、沉降观测控制

按设计要求设置沉降观测点,主楼施工时要按设计要求做好沉降观测点的预埋件的留设,每施工一层做一次沉降观测。

按《工程测量规定》(GB50026-93)要求,该工程按三等变形测量,选用德国生产的蔡司Ni005水准仪及锢瓦标尺,按光学测微、法观测。

平差计算与精度评定采用经典严密平差法,发现沉降异常情况应及时与业主、监理及设计单位联系。

同时满足设计要求时要及时组织进行后浇带的施工。

2.2土石方工程

一、人工挖土施工

(一)、施工准备

1、土方开挖前,应模清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并应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将施工区域内的地上、地下障碍物清除和处理完毕。

2、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位置或场地的定位控制线,标准水平桩及基槽的灰线尺寸,必须经过检验合格,并办完预检手续。

3、场地表面要清理平整,做好排水坡度,在施工区域内,要挖临时性排水沟。

4、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工序,防止错挖或超挖。

施工场地应根据需要安装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

5、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管沟时,应根据当地工程地质资料,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一般要降至低于开挖底面的50cm,然后再开挖。

6、熟悉图纸,做好技术交底。

(二)、操作工艺

1、工艺流程: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沿灰线切出槽边轮廓线→分层开挖→修整槽边→清底

2、坡度的确定:

(1)、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坑和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的规定,可不放坡,不加支撑。

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1.0m;

硬塑、可塑的粘质粉土及粉质粘土-1.25m;

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1.5m;

坚硬的粘土-2.0m。

(2)、超过上述规定深度,在5m以内时,当土具有天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和管沟,必须放坡。

(3)、根据基础和土质以及现场出土等条件,要合理确定开挖顺序,然后再分段分层平均下挖。

(4)、开挖放坡的坑和管沟时,应先按施工方案规定的坡度,粗略开挖,再分层按坡度要求做出坡度线,每隔3m左右做出一条,以此线为准进行铲坡。

深管沟挖土时,应在沟帮中间留出宽度80cm左右的倒土台。

(5)、开挖大面积基坑时,沿坑三面同时开挖,挖出的土方装入手推车或翻斗车,由未开挖的一面运至弃土地点。

(6)、开挖基坑或管沟,当接近地下水位时,应先完成标高最低处的挖方,以便在该处集中排水。

开挖后,在挖到距槽底50cm以内时,测量放线人员应配合抄出距槽50cm平线;自每条槽端部20cm处每隔2-3m,在槽帮上钉水平标高小木橛。

在挖至接近槽底标高时,用尺或事先量好的50cm标准尺杆,随时以水木橛上平,校核槽底标高。

最后由两端轴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据此修整槽帮,最后清除槽底土方,修底铲平。

(7)、基坑管沟的直立帮和坡度,在开挖过程和敞露期间应防上塌方,必要时应加以保护。

(8)、在开挖槽边弃土时,应保证边坡和直立帮的稳定。

当土质良好时,抛于槽边的土方应距槽边缘0.8m以外,高度不宜超过1.5m。

在柱基周围、墙基或围墙一侧,不得堆土过高。

(9)、开挖基坑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位一次运至弃土处,避免二次搬运。

(10)、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

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

应段段、逐片的分期完成。

(11)、雨季开挖基坑或管沟时,应注意边坡稳定。

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或设置支撑。

同时应坑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

施工时,应加强对边坡、支撑、土堤等的检查。

(12)、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

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施方案进行。

(13)、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0.3m。

(14)、开挖基坑或管沟时,必须防止基础下的基土遭受冻结。

如基坑开挖完毕后,有较长的停歇时间,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地基不得受冻。

二、机械挖土工艺

(一)、操作工艺

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分段分层平下挖→修边和清底

(二)、坡度的确定

在天然湿度的土中,开挖基础坑、管沟时,当挖土深度不超过下列数值规定时,可不放坡,不加支撑。

密实、中密的砂土和碎石类土-1.0m;

硬塑、可塑的粘的质粉土及粉质粘土-1.25m;

硬塑、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2.0m。

超过上述规定深度,在5m以内时,当土具有开然湿度、构造均匀、水文地质条件好,且无地下水,不加支撑的基坑和管,必须放坡。

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挖方边坡坡度,应根据工程地质和边坡高度,结合当地同类土体的稳定坡度值确定。

挖方经过不同类别土层或深度超过10m时,其边坡可做成抓线形或台阶形。

城市挖方因邻近建筑物限制,而采用护坡桩时,可以不放坡,但要有护坡桩的施工方案。

开挖基坑或管沟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路线及开挖深度。

采用推土机开挖大型基坑时,一般应从两端或顶端开始推土,把土推向中部或顶端,暂时堆积,然后再横向将土推离基坑的两侧。

采用铲运机开挖大型基坑时,应纵向分行、分层按照坡度线向下铲挖,但每层的中心线地段应比两边稍高一些,以防积水。

采用反铲、拉铲挖土机开挖基坑或管沟时,其施工方法有两种:

1、端头挖土法:

挖土机从基坑或管沟的端头以倒退行驶的方法进行开挖。

自卸洫配置在挖土机的两侧装运土。

2、侧向挖土法:

挖土机一面沿着基坑或管沟的一侧移动,自卸汽车在另一侧装运土。

挖土机洞挖方边缘移动时,机械距离边坡上缘的宽度不得小于基坑或管沟深度的1/2。

如挖土深度超过5m时,应按专业性施工方案来确定。

土方开挖宜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

随时作成一定坡势,以利泄水。

在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槽壁和边坡的状态。

深度大于1.5m时,根据土质变化情况,应做好基坑或管沟的支撑准备,以防坍陷。

开挖基坑和基槽,不得挖至设计标高以下,如不能准确地挖至设计基底标高时,可在设计标高以上暂留一层土不挖,以便在抄平后,由人工挖出。

暂留土层:

一般铲运机、推土机挖土时,为20cm左右;挖土机用反铲、正铲和拉铲挖土时,为30cm左右为宜。

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挖走。

修帮和清底。

在距槽底设计标高50cm槽帮处,抄出水平线,钉上小木橛,然后用人工将暂留土层挖走。

同时由两端轴线引桩拉通线,检查距槽边尺寸,确定槽宽标准,以此修整槽边。

最后清除槽底土底。

槽底修理铲平后,进行质量检查验收。

开挖基坑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堆放时,一定留足回填需用的好土;多余的土方,应一次运走,避免二次搬运。

雨、冬期施工:

土方开挖一般不宜在雨季进行,否则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完成。

雨期施工在开挖基坑或管沟时,应注意边坡稳定。

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

同时应在坑外侧围以土堤或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

经常对边坡、支撑、土堤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土方开挖不宜在冬期施工。

如必须在冬期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按冬施方案进行。

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以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温条件确定。

开挖基坑或管沟时,必须防止基础下基土受冻。

应在基底标高以上预留适当厚度的松土。

或用其他保温材料覆盖。

如遇开挖土方引起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地基和基础暴露时,应采取防冻措施,以防产生冻结破坏。

2.3主体工程

一、钢筋混凝土工程:

1、施工程序:

柱放线→绑扎柱钢筋→验收柱筋→柱模板→柱混凝土浇筑→梁板支模→绑所梁筋及板筋→水电管线预埋→验收→浇筑混凝土→养护。

2、钢筋工程:

加工、连接、绑扎、运输。

A、钢筋加工:

主体工程钢筋加工采用现场车间加工制作,按施工顺序,按图纸要求进行加工,防止混乱。

B、钢筋连接: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本工程的钢筋连接方法如:

竖向钢筋φ20及其以上应用电弧焊及电渣压力焊连接方法施工。

水平钢筋采用车间对焊及锥螺纹连接技术。

以上几种钢筋连接方法是我公司常规技术装备,不仅能保证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同时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C、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时,严格按照施工图的数量及规格设置,严格实行三检制度,严格按施工规范要求施工并作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核心区的钢筋绑扎质量将直接影响结构的抗震性能,而且该部位又是结构钢筋加密区,因此该部位要严格控制。

先绑扎主梁,次梁钢筋放在主梁钢筋上面,当几条梁并叉在一起时,更要安排好绑扎顺序:

支设梁底模→穿梁底钢筋→套柱箍筋→穿当面筋的绑扎顺序,以保证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施工质量。

为了有效防止柱子主筋偏位,本工程施工时,在每一层结构层施工前必须严格复查竖向钢筋的轴线位置,并加焊定位筋予以固定,避免因钢筋偏位而影响结构受力和垂直度。

D、钢筋的运输:

采用升降机直接至施工位置。

E、钢筋半成品的管理:

钢筋半成品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现场绑扎的质量与进度,我们在本工程中狠抓半成品管理,半成品的加工接现场的施工流向和进度加工好半成品按绑扎顺序挂牌堆放,并实行发料,贪料登记,以便查询及追朔。

3、板工程:

选用、支设。

A、梁、板模板:

本工程现浇楼板采用18MM厚酚醛树指双面复膜竹夹板大模板的施工方法,配以50MM*100MM木枋作次龙骨,48*3.5钢管做主龙骨,按现结构平面的需要进行裁割级别合镶边,拼装工作量少,施工方便快捷。

支撑系统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方便快捷可以加快施工进度。

楼梯采用定型模板以保证踏步几何尺寸和混凝土质量。

B、柱子模板:

本工程主子均为矩形柱,柱模板采用木夹合板,用方木加固模板四周及中间,增强模板刚度和稳定性。

模板支撑采用钢管,为了防止胀、胞模,采用800-1000MM间距设一道短钢管箍加固。

C、在支设模板前,要进行以下三项准备工作

a、进行中心线和位置线放线

首先用经纬仪引测建筑物的边柱和墙、轴线,并以该轴线为起始线,引出每条轴线。

b、模板放线时,应清理好现场,然后根据施工图用墨线由专职放线人员弹出模板内外边线和中心线以便于模板的安装和校正。

c、模板支撑要牢固稳定,模板接缝要严密,防止浇筑混凝土时跑模漏浆,现浇板底模板在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才能拆除底模。

4、混凝土工程拌制、输送、浇注、养护。

A、混凝土拌制与运输

本工程现场建一个混凝土搅拌站,设自动计量搅拌机。

搅拌时,应严格执行试验室所出的配合比报告,控制水灰比和坍落度,砂、石、水泥必须严格计时,搅拌好的混凝土要做到基本卸尽,在全部混凝土卸尽之前不得再投入拌事料,更不得采取边出料边进料的方法。

混凝土自搅拌机卸出后,在输送过程中要防止离析,水泥浆流失,如混凝土动至浇地点有离析象,必须进行二次拌合。

B、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顺序为:

柱及梁板,柱施工缝按规范要求留设在梁底,由于柱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一致,为了控制低等级混凝土不进入高等混凝土的部分区域,即在浇梁板部位让混凝土在柱位置向外多浇出一定范围而形成自然收合,为防止混凝土浇淌过远,在梁板端设置钢丝网对混凝土进行控制,钢丝网连同梁钢筋同时绑扎。

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时应按《钢筋混凝土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92)有关要求操作,在浇捣个别部位时注意以下事项:

a、竖向结构应分层浇捣密实,分层高度可控制在250-300MM左右。

b、预留洞口两侧可适应加长振捣时间。

C、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在浇筑12小时后即进行浇水养护,对柱墙竖向混凝土,拆模后用麻袋进行外包并浇水养护,对梁板等水平结构混凝土进行浇水养护。

混凝土采用现场拌制,依据混凝土的配合比,计量各材料用量,要做到盘盘过磅。

在浇筑混凝土时,柱子混凝土每筑500厚振捣量次,在振捣混凝土进采用行列式的方式进行,做到插点均匀,快插慢拨,每个插点振捣进,振捣时间要掌握好,防止振过和漏振。

浇筑楼板混凝土进要连续进行,尽量不留施工缝,若必须留施工缝时严格按规范留设。

二、砌体工程

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砌加气混凝土块→砌块与门窗口联接→砌块与楼板联接

(1)基层处理:

将砌筑加气混凝土墙根部的砖或混凝土带上表面清扫干净,用砂浆找平,拉线,用水平尺检查其平整度。

(2)砌加气混凝土块:

1)砌筑时按墙宽尺寸和砌块的规格尺寸,按排块设计,进行排列摆块,不够整块时可以锯割成需要的尺寸,但不得小于砌块长度的1/3(600×1/3mm)。

竖缝宽20mm,水平灰缝15mm为宜。

当最下一皮的水平灰缝厚度大于20mm时,应用豆石混凝土找平层铺砌。

砌筑时,满铺满挤,上下丁字错缝,搭接长度不宜小于砌块长度的1/3,转角处相互咬砌搭接。

双层隔墙,每隔两皮砌块钉扒钉加强,扒钉位置应梅花形错开。

砂浆标号按设计规定。

2)加气墙与结构墙柱联接处,必须按设计要求设置拉结筋。

设计无要求时,竖向间距为500mm左右,埋压2φ6钢筋。

埋直平铺在水平灰缝内,两端伸入墙内不小于70mm。

未预留拉结筋部位,需要用粘结砂浆粘结,粘结砂浆的重量配合比为:

水泥:

107胶:

中砂(用窗纱过筛)=1:

0.2:

2。

砌块端头与墙柱接缝处各涂刮厚度为5mm的粘结砂浆,挤紧塞实,将挤出的砂浆刮平。

3)墙体应有可靠的拉结。

一般每1.5m的高度预留2φ6钢筋伸入墙内,平铺在灰

缝内作为拉结。

当墙的高度大于3m时,应按设计规定做钢筋混凝土拉带。

如设计无规定时,一般每隔1.5m加设2φ6或5φ6钢筋带,确保墙体的整体稳定性。

(3)砌块与门窗口联结:

1)如采用后塞口时,将预制好埋有木砖或铁件的混凝土块,按洞口高度在2m以内每侧砌置三块,洞口高度大于2m时砌置四块,混凝土块四周的砂浆要饱满密实(如门框的用料为黄花松,每侧应砌置四块混凝土块)。

安装门框时用手钻在边框上预先钻好钉眼,然后用钉子将门框与混凝土内的木砖钉牢。

2)也可以将门窗洞口周边做成钢筋混凝土边框,边框与门窗木框边缝的余量每边为15mm,混凝土边框内再留木砖或铁埋件。

门窗上口及窗洞口一般可做成钢筋混凝土拉结带,且全长贯通,以增强加气混凝土墙体在门窗洞口等薄弱部位的整体性。

3)如采用先立口时,砌块和门框外侧,均涂抹粘结砂浆5mm,挤压密实,同时校正墙面的垂直、平整和门框的位置。

随即每侧在木框上均匀地钉三个将钉帽砸扁的钉子与加气混凝土块钉牢。

方法是钉子预先钉在门框上,且钉帽外露,待砌筑高度超过钉子时,再往砌块里钉。

4)门洞上角过梁端部或其它可能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应钉涂有防锈漆的铅丝网,减少抹灰层裂缝。

5)门窗口过梁部位,当洞口宽度小于500mm时,,又无钢筋混凝土带,可采用三个砌块先加工成楔形,用粘结砂浆事先粘结成过梁形状,经自然养护2~3d之后使用。

砌筑时先在门窗口上槛及压脊部位铺粘结砂浆后安装就位。

当洞口宽度大于500mm时,上口可按上述做成钢筋混凝土拉带梁。

(4)砌块与楼板(或梁底)的联结:

楼板的底部(或梁底),应预留拉结筋,便于与加气混凝土墙体拉结。

当楼板或梁底未事先留置拉结筋时,先在砌块与楼板接触处涂抹粘结砂浆,用力挤严实,每砌完一块用小木楔(间距约600mm)在砌块上皮紧贴楼板底(或梁底)背紧,用粘结砂浆填实,灰缝刮平。

或在楼板底(梁底)斜砌一排砖,以保证加气混凝土墙体顶部稳定、牢固。

2.4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

经验槽合格后开始混凝土垫层的施工,垫层采用木模板,用平板振动器振捣。

基础工程的施工工序:

基础混凝土垫层施工→基础钢筋绑扎施工→基础模板支设→柱钢筋预留→浇筑基础混凝土→验收

(一)、基础钢筋工程

1、钢筋的配料

(l)、钢筋配料根据配筋图,绘出各种形状和规格的单根钢筋图并加以编号,然后分别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和根数,填写配料单,申请加工。

(2)、配料计算注意事项

a、在设计图纸中,钢筋配置的细节问题无注明时,一般可按构造要求处理。

b、配料计算时,要考虑钢筋的形状和尺寸,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有利于加工和绑扎。

c、配料时,要考虑施工需要的附加钢筋。

(3)、配料单和料牌

钢筋配料完毕后,填写配料单。

列入计划的配料单。

将每编号的钢筋制作一块料牌作为钢筋加工的依据,并在绑扎中作为区别工程项目、构件和各种编号的标志。

2、钢筋制作

(1)、钢筋除锈:

钢筋除锈一般通过以下两个途径:

一是在钢筋冷拉或调直过程中除锈;二是机械方法除锈。

(2)、钢筋的弯曲成型:

a、一级钢筋末端作180°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

梁柱箍筋弯成135°其直线段长度,梁、柱子平直长度不小于10d。

b、二级钢筋末端做90°或135°弯曲时,弯曲直径D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

(3)、钢筋对焊

a、对焊前应将端头150mm范围内清除干净,钢筋端点头有弯曲,应予以调直或切除。

b、夹紧钢筋时,应使两钢筋端面的凸出部分相接以利于均匀受热和保证焊缝与钢筋直径轴线垂直。

c、焊接完毕后,应待接头变为黑红色,才能松开夹具,平稳取出钢筋。

d、做好对焊试件,不少于2个进行冷弯试验,合格后,才能批量焊接。

e、焊接场地应有防风、防雨措施。

(4)、钢筋绑扎与安装

a、准备工作:

A、核对成品钢筋的钢号直径、形状、尺寸和数量是否与料单料牌相符。

B、准备绑扎用的铁丝、绑扎工具、绑扎架等。

C、准备控制混凝土保护层用的水泥砂浆垫块,其厚度应等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b、柱子钢筋,其位置要求下插准确,固定牢固,下插长度要满足设计要求。

c、墙、板、柱钢筋绑扎要满足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的规定。

(二)、基础模板工程

本工程模板体系采用木制定型模板。

优点在于装拆方便,表面光洁,接缝易处理。

主要材料采用15mm厚木夹板、50×100木枋、φ48钢管支撑,对拉螺栓加固。

模板及木枋要堆放在干燥的地方,避免淋雨及曝晒,并注意防水,配制加工好的模板编号堆放整齐。

模板运输时应水平堆放并采取加固措施,以避免倾翻造成损坏。

方法如下:

基础模板的加固方法如下图:

基础模板支设示意

(三)、基础混凝土工程

1、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的施工特点是工程量大,钢筋密集等,混凝土的配制和运输方式的选择是影响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故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

混凝土的浇筑:

a、混凝土宜采用机械振捣,振捣棒的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

在振捣过程中,振动棒上下抽动,以使上下振动均匀,每点振动时间一般为20S-30S为宜,但还应视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再显着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

分层浇注,振捣棒应插入下层5cm左右,以消除两层之间的接缝。

振捣时要防止振动模板,并尽量避免碰撞钢筋、管道、预埋件等。

每振捣完一段,应随即用铁锹摊平拍实,木抹搓平

b、混凝土的养护

为了保证新浇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早期由于干缩产生裂缝,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加以覆盖和浇水。

本工程采用满铺0.5mm厚塑料薄膜,视气温情况每间隔一定时间浇水养护,保证脸面上湿润。

2.5、屋面防水及防腐、隔热、保温工程

1、屋面保温施工

(1)、工艺流程:

基层清理→找平层→隔气层施工→保温层施工→找平层施工→防水层施工

(2)、基层清理:

现浇混凝土结构层表面,应将杂物、灰尘清理干净。

(3)、弹线找坡:

按设计坡度及流水方向,找出屋面坡度走向,确保保温层的厚度范围。

(4)、管根固定:

穿结构的管根在保温层施工前,应用细石混凝土塞堵密实。

(5)、隔气层施工:

设计有隔气层要求的屋面,应按设计做隔气层,涂刷均匀无漏刷。

(6)、质量标准

a、保温材料的强度、密度、导热系数和含水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及复试合格报告。

b、按设计要求及规范的规定采用配合比及粘结料

c、保温层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5mm。

(7)、成品保护

a、隔气层施工前应将基层表面的砂、土、硬块杂物等清扫干净,防止降低隔气效果。

b、在已铺好的松散、板状或整体保温层上不得施工,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保温层不受损坏。

c、保温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铺抹水泥砂浆找平层,以保证保温效果。

(8)、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a、保温层功能不良:

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粒径级配、含水率、铺实密度等原因;施工选用的材料应达到技术标准,控制密度保证保温的功能效果。

b、铺设厚度不均匀:

铺设时不认真操作。

应拉线找坡,铺顺平整,操作中应避免材料在屋面上堆积二次倒运。

保证均与铺设。

c、保温层边角处质量问题:

边线不直,边槎不齐整,影响找坡、找平和排水。

2、屋面找平层施工

(1)、工艺流程基层清理→管根封堵→标高坡度弹线→洒水湿润→施工找平层→养护→验收。

(2)、基层清理:

将结构层、保温层上表面的松散杂物清扫干净,凸出基层表面的灰渣等粘结杂物要铲平,不得影响找平层的有效厚度。

(3)、管根封堵:

大面积做找平层前,应先将出屋面的管根、变形缝、屋面天沟墙根部处理好。

(4)、抹水泥砂浆找平层

a、洒水湿润:

找平层水泥砂浆前,应适当洒水湿润基层表面,主要是利于基层与找平层的结合,但不可洒水过量,以免影响找平层表面的干燥,防水层施工后窝住水气,使防水层产生空鼓。

所以洒水达到基层和找平层能牢固结合为度。

b、贴点标高、冲筋:

根据坡度要求,拉线找坡,一般按1~2m贴,点标高(贴灰饼),铺抹找平砂浆时,先按流水方向以间距1~2m冲筋,并设置找平层分格缝,宽度一般为20mm,并且将缝与保温层连通,分格缝最大间距为6m。

c、铺装水泥砂浆:

按分格块装灰、铺平,用刮杠靠冲筋条刮平,找平后用木抹子搓平,铁抹子压光。

待浮水沉失后,人踏上去有脚印但不下陷为度,再用铁抹子压第二遍即可成活。

找平层水泥砂浆一般配合比为1:

3,拌合稠度控制在7cm。

d、养护:

找平层抹平、压实以后24h可浇水养护,一般养护期为7d,经干燥后铺设防水层。

(5)、质量标准

a、原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b、屋面、天沟、檐沟找平层的坡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平屋面坡度不小于3%;天沟、檐、沟纵向坡度不宜小子5%;

c、水泥、沥青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试验资料。

d、水泥砂浆找平层无脱皮、起砂等缺陷。

e、找平层与突出屋面构造交接处和转角处,应做圆弧形或钝角,且要求整齐平顺。

f、找平层分格缝留设位置和间距,应符合设计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g、为表面平整允许偏差为5mm。

(6)、成品保护

a、抹好的找平层上,推小车运输时,应先铺脚手板车道,以防止破坏找平层表面。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