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调研报告4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698098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业调研报告4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林业调研报告4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林业调研报告4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林业调研报告4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林业调研报告4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林业调研报告4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林业调研报告4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林业调研报告4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林业调研报告4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林业调研报告4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林业调研报告4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林业调研报告4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林业调研报告4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林业调研报告4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林业调研报告4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林业调研报告4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林业调研报告4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林业调研报告4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业调研报告4篇.docx

《林业调研报告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业调研报告4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林业调研报告4篇.docx

林业调研报告4篇

林业调研报告4篇

  一、我省基层林业站建设简要回顾

  回顾我省林业站建设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是1956年至1987年的缓慢发展阶段。

为适应林业建设需要,我省于1956年开始在重点林区设置区、乡(镇)林业站,但发展一直比较缓慢。

到1987年底,林业站只有551个,职工仅1995人。

二是1988年至1992年的快速发展阶段。

1988年原国家林业部将林业站建设作为林业改革重要任务之一,提出利用3~5年时间把区、乡(镇)林业站建设好。

我省即把建站设员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林业站建设步伐加快,发展迅速。

截止1992年,全省已建有林业站1095个(占乡镇总数的61.9%),站员4006人,其中正式职工2627人。

三是1993年以来的标准化建设阶段。

1993年6月,全省林业站工作会议在东至县召开,研究和部署林业站开展标准化建设,标志着我省开始了以核定林业站机构编制,提高队伍素质,加强站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制度、图表及档案管理建设为中心;以强化林业社会化服务职能,加快林业站自身经济建设及廉政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业站标准化建设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省紧紧围绕林业站标准化建设这根主线,巩固和完善前期建站成果,发挥林业站的多项职能作用,为实现“五八”造林绿化规划、林业第二次创业和绿色长廊工程目标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在正全力投入到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之中。

  据调查统计,目前全省保留单独设立的基层林业站有806个,在农林水综合站加挂林业站牌子的挂牌林业站301个,另有综合站284个。

全省各类站共定林业人员编制4001人,实有林业正式职工4517人。

截止目前,全省已经有76个县(市、区)获得了国家林业部(局)确认的林业站标准化建设“合格县”称号。

  二、林业站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一)林业站机构不稳定

  据摸底调查,从总体上看,目前我省山区及重点丘陵、平原区基层林业站机构较为稳定。

21个山区县基本上以乡镇设立林业站,其它重点丘陵、平原区县多以2~6个乡镇设立林业中心站或在重点林业乡镇设立林业站。

而在一般平原区和丘陵区,如阜阳、亳州、合肥、蚌埠和淮北市的全部或者大部县(市、区)均为设立综合站;巢湖、安庆、六安、滁州市等的一些县(市、区)多为在综合站的基础上加挂林业站牌。

全省单独设立806个林业站,较XX年底全省已建的1313个林业站缩减了39%。

  形成目前局面的原因在于,自1992年开展撤区并乡及乡镇机构改革以来,我省林业站就一直受到“撤并”的影响。

XX年9月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后,各地又开始撤并林业站机构,下放林业站管理权限,大幅度裁减林业站人员。

据统计,到改革后第一年,也是最严重时的XX年底,全省实有基层林业站723个(较XX年缩减45%),落实核定林业站编制3035人(较XX年缩减43%,占省编委核定全省林业站编制数的52%),实有职工3221人(较XX年缩减39%)。

与国家加快林业发展的形势,与多项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

林业站机构的不健全、不完善、不稳定难以保证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人员编制少,事业经费难落实

  本次调查,各地均反映林业站人员编制少,且多数山区县林业站人员事业经费不能列入县级财政预算,实行全额拨款,加重了林业部门的经费压力。

如灵璧县有21个乡镇,设立6个中心站,核定编制才18人;宁国市是我省重点山区县,全市19个乡镇办均单独设置了林业站,核实编制113人,站均5.95人,而该市有林业用地面积275万亩,站人均2.5万亩。

金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430多万亩,全县29个乡镇林业站,只核实编制89人,站均3.07人,人均林用地面积近5万亩。

都与《安徽省乡镇林业工作站人员编制标准(试行)》中山区乡镇站编制基数为3人,每1.5万亩林业用地增编1人的规定要求有较大出入。

又如重点山区县休宁县,全县39个林业站,定编128人,站均编制只有3.28人。

而且,该县林业站事业经费得不到保证。

县财政每年总体上划拨给县林业局的事业经费只有42万元。

导致该县32名农民技术员(包括从社会上招收的“林政员”、“林管员”和“林业基金代征员”),1997年参加了黄山市人事、林业部门联合组织的考试、考核,被择优聘用;XX年又参加机构改革中的考试、考核竞争上岗,身份虽已解决,但其工资等待遇却一直不能兑现。

近几年来,不时有上访发生。

类似的情况在绩溪、岳西、潜山、霍山、金寨等县均不同程度地存在。

  据摸底调查统计,全省各类站共核定林业人员编制4001人,其中,单独设立林业站的59个县(市、区)设立780个林业站(注:

还有濉溪、肥东、无为等县少数乡镇设有林业站,多数乡镇为综合站,故未计其中),下达编制3033人,站均3.89人;有18个县(市、区)设立301个挂牌林业站,下达编制666人,站均2.21人;其它302个编制多属综合站中落实林业人员。

全省各类站实有林业正式职工中还有23%的人员事业费未列入县级财政预算。

  (三)管理体制不顺,林业站职工待遇低

  目前全省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多种多样。

据调查,全省有35个县(市、区)483个林业站“三权”在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实行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

主要分布在山区县和设立林业中心站的县;有23个县(市、区)157个林业站和89个挂牌林业站实行双重领导;还有20个县(市、区)148个林业站和212个挂牌林业站,18个县(市、区)18个林业站和284个综合站实行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

  金寨、青阳、桐城、埇桥、萧县、濉溪等县(市、区)普遍反映,由于林业站现属乡镇以块为主的管理,存在下列弊端:

一是林业站职工成了乡(镇)干部,要参加乡镇中心工作,成天包村下队,计生收税,无力投身林业工作;二是林业站职工待遇低,工资福利难保证;三是森林资源管理失控;四是造林质量难保证;五是林业主管部门落实任务不畅等等。

同时,多年来一些地方将林业站“三权”下放与收回几经反复,动摇了基层林业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如在工资兑现上,林业站“三权”下放的青阳县,庙前乡财政只拨给林业站基本工资(占70%)的80%,而浮动工资(占30%)、123元津贴工资等一概不发,林业站职工在家扎大扫把卖,每月只能勉强兑现基本工资。

  与此同时,省林业厅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级和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内也没有统一的专门的林业站管理机构。

林业站管理的职能分散在办公室(人秘股)、林业站(造林科)、资源科(股)、技术推广中心等部门。

省、市、县三级林业站主管部门的管理体系也有待理顺与加强。

关于彩色林业及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

摘要:

XX年,南澳县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全县围绕多色彩、多层次、多树种、多功能的海岛生态型“彩色林业”发展思路,构筑全岛点、线、面相结合的造林绿化模式。

通过对南澳的实地考察及对当地相关部门的采访,特别是对黄花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深入考察,在本论文中,我们详细介绍并分析黄花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相关情况,探讨南澳岛走生态型“彩色林业”发展路子过程中应该肯定的地方及存在的不足,并对南澳森林旅游的发展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黄花山生态旅游森林景观彩色林业

  1.前言

  生态旅游是以自然、生态资源为依托,以生态保护为核心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超出自然旅游范围,特别强调环境保护,同时获得经济利益。

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相比,它在管理方式上以自然景观第一取代了旅客第一;在经济目标的追求上以价值导向代替了价格导向,同时以适宜的利润与持续维护环境资源的价值代替了传统的利润最大化;在正面影响方面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融合代替了仅仅追求经济效益的现象。

推广生态旅游,可以减轻森林旅游业的负面环境效益,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当前,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世界各国在制定自己的经济发展规划时,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把生态旅游业考虑进去。

因此生态旅游十分热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既是旅游目的地开发的新探索,又是用科学的发展观统筹旅游目的地开发的时代要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XX年,南澳县确立了“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

全县围绕多色彩、多层次、多树种、多功能的海岛生态型“彩色林业”发展思路,构筑全岛点、线、面相结合的造林绿化模式,以海岛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和城镇绿化为点,环岛路、中岛路的道路绿化和沿海防护林带为线,水库库区涵养林改造,困难地带种植为面的点线面相结合,全面铺开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绿色通道和生物防火林带等4个林业工程建设。

几年来,南澳县完成水源涵养林改造2万亩,套种各种乡土阔叶树种170万株,沿海第一重山防护林带1.2万亩,完成200多公里绿色通道建设,营造生物防火林带9公里,新建公共绿地4处、面积7.8万平方米。

  南澳县将造林绿化工作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大力推进山区综合开发,鼓励和引导群众科学种植龙眼、芒果、荔枝、橄榄、茶叶等经济林。

目前,全县茶果种植面积超过万亩,建立了后花园宋茶、青澳荔枝、深澳龙眼等多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为海岛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新路。

而黄花山国家森林就是一个体现南澳彩色林业及生态旅游的典型例子。

  通过我们对南澳生态型彩色林业的有关调研,探讨南澳岛走生态型“彩色林业”发展路子过程中应该肯定的地方及存在的不足,同时把调研结果向当地公布,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林业保护意识,减少对林业的伤害。

  2.黄花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基本情况

  2.1森林公园的基本知识

  2.1.1定义

  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森林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森林旅游与喜悦休闲,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的森林地域。

  森林公园是经过修整可供短期自由休假的森林,或是经过逐渐改造使它形成一定的景观系统和森林。

森林公园是一个综合体,它具有建筑、疗养、林木经营等多种功能,同时,也是一种以保护为前提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为人们提供各种形式的旅游服务和可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经营管理区域。

在森林公园里可以自由休息,也可以进行森林浴等。

  2.1.2规模

  森林公园是在面积较大,具有一至多个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森林自然景观的地区建立的公园。

建立森林公园的目的是保护其范围内的一切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并为人们游憩、疗养、避暑、文化娱乐和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

森林公园内的森林不得进行主伐,但可以进行卫生抚育采伐,以提高其观赏价值。

  2.1.3环境

  森林公园是以森林自然环境为依托,具有优美的景色和科学教育、游览休息价值的一定规模的地域、经科学保护和适度建设,为人们提供旅游、观光、休闲和科学教育活动的特定场所。

  2..2黄花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概况

  1992年国家林业部批准原黄花山林场为“海岛国家森林公园”(亦称黄花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澳成了全国唯一拥有国家森林公园的海岛县,南澳海岛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的唯一海岛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南澳西半岛,距县城约4公里,交通方便。

这里林深叶茂、山峭石奇、重峦叠嶂、云雾缥缈。

公园春时面花吐艳、满山锦绣;秋季金风送爽,枫叶追似火;夏天雨水充沛,有高山“银流泻玉珠”之景。

  公园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资源丰富。

总面积2.06万亩,绿化率90%,绿化覆盖率90%。

黄花山人工湖于1960年建成,是南澳最大水库。

登高俯瞰,“高峡出平湖”壮观景象奔来眼底。

由于山高林密,加上海洋调节作用,因而形成其独特的自然环境。

公园拥有102科1400多种热带、亚热带植物,主要是马尾松,台湾相思树,及多种灌木、草本植物;林中还栖息着黄嘴白鹭、蟒蛇、三线闭壳龟等4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北回归线上一个绿色宝库和生物种质资源库。

  公园耸立着龙颈山、大尖山、西角山、鹰石山等海拔数百米以上山峰,均为奇特花岗石蛋地貌。

其中鹰石山多奇石,近年斥资镌刻了沈鹏、王学仲、胡洁青等海内外众多书法家、名人真迹1千多幅,成为一座人文荟萃、翰墨腾芳的摩崖石刻公园。

大尖山为汕头市辖区最高峰,海拔587米,山势陡崎,有“望远镜山”之称。

登高远眺,城市风光与那郁郁葱葱的密林、重重叠叠冈峦高下相间浑然一体;在碧波万顷海面上,分布着大小诸多岛屿,如白玉镶翡翠,一派“远山时明灭”、“海外三澎小”壮观景色,使人顿置身仙幻奇境之中。

  公园是一个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森林保健功能一体的生态型公园。

有大尖揽胜、妈庙朝圣、烧烤、垂钓、实弹射击、农家风情、山林野趣等旅游项目。

开辟宋大潭石刻、清长山尾炮台、鹰石山刻、知青旧址、南澳抗日纪念馆等人文景观。

[4]

  2.3黄花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调研结果

  2.3.1公园的用地概况[4]

  表1:

黄花山国家森林公园用地平衡表

  土地类型

  面积(hm^2)

  占总用地比例(%)

  林地

  595.57

  85.36

  风景游赏用地

  27.16

  3.89

  居民社会用地

  15.48

  2.22

  耕地

  15.04

  2.16

  水域

  14.74

  2.11

  滞留用地

  14.66

  2.10

  园地

  12.45

  2.16

  交通与工程用地

  1.26

  0.18

  草地

  1.25

  0.18

  旅游设施用地

  0.14

  0.02

  合计

  697.75

  100.00

  上表为黄花山国家森林公园用地平衡表,从这个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公园主要以林地为主,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森林是黄花山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景观的组成部分,主要运用本土树种,打造色、香俱全的立体化森林。

黄花山森林公园因地处北回归线附近,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有102科1400多种热带、亚热带植物。

[4]

  风景旅游胜地有宋大潭石刻、清长山尾炮台、鹰石山刻、知青旧址、南澳抗日纪念馆等。

建筑设计大都以传统园林风格为主,以本土居民建筑为蓝本,就地取材体现“生态环保”特色。

森林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还告诉我们这里有248户人家,16个自然分散村庄,村民多数自家种植果树(橄榄,橘子,荔枝等),规模不大;有些经营农家乐,为游客提供方便。

  2.3.2公园的卫生问题

  据实地考察所得,山中设有多个垃圾桶,基本上没有乱扔垃圾现象,公园内卫生状况良好。

从对当地的居民的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地方管理机构有定期派车清理垃圾,森林管理局禁止村民焚烧垃圾,做到既保证卫生环境又防止森林火灾。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当地居民有很好的环保意识,自觉自律,不会故意污染环境,并能意识到要共同保护自己的家园。

  2.3.3公园的动物

  林中栖息着黄嘴白鹭、蟒蛇、三线闭壳龟等4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北回归线上一个绿色宝库和生物种质资源库。

管理局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措施是放回山林回归自然,不设置以供游客观赏的动物保护区。

  2.3.4公园的主要经济林

  黄花山绿化林居多,经济林只有少量,山中设有黄花山富硒茶试验基地,此外,当地管理局在山中种植或指导村民种植茶叶。

茶叶的销售成为黄花山的经济来源之一。

  2.3.5公园的林业

  2.3.5.1林业的基本概况

  公园拥有102科1400多种热带、亚热带植物,主要是马尾松,台湾相思树,及多种灌木、草本植物,绿化率90%,绿化覆盖率90%。

该园的普查工作正在进行,目前确定的树种有:

刺桐、榕树、蒲桃、深山含笑、凤凰木、珊瑚树、台湾相思、樟树、白兰花、尾叶桉、南洋杉、鱼尾葵、散尾葵、巴西茉莉、苏铁、芒果、假槟榔、中华楠木、柠檬桉、柑橘、橄榄、贺年橘红、杨桃、罗汉松、马尾松、麻楝、荔枝、木荷、龙眼、杉木、黑松、竹柏、黄槐、枇杷、马占相思、木麻黄、大叶桉、侧柏、圆柏、水杉、梧桐。

黄花山周围主要为盐度很高的不适合植物生长的海水,树木主要靠雨水浇灌。

植物生存环境相对恶劣,较少珍稀树种能够存活。

但却有“中华第一木”之称的中华楠木在这里茁壮成长。

楠木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是我国特有珍贵用材树种。

中华楠是珍稀楠木中较为高级的一种,为中国南方的一种长寿树。

它树形挺拔、树姿优美、材质优良、花芽嫩叶艳丽多彩,既是珍贵的用材林,又是贵重的生态景观树种。

南澳县立足当地的天然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珍贵乡土树种中华楠的繁育和栽培攻关,获取了重大成果。

4年多来,已成功培育楠木苗木50万株,成功推广造林3000多亩,中华楠培育技术成果跃居全国先进水平。

目前,南澳岛成功推广造林的中华楠面积已达3000多亩;XX年4月栽植的中华楠已普遍长至3米之高,较高的已超过3.5米,基本形成自然植物群落,展现了特有风姿,中华楠栽培成果已被专家学者认定“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生态林工作主要围绕林相改造、景观树、绿化基础上搞彩色林业三个方面进行。

采取的措施有

(1)对山中低档、不耐火、没价值的树种进行改造,改种有用的品种。

(2)运用本土树种,打造色、香俱全的立体化森林。

公园在利用本地优势树种改变林相的同时,部分点缀不同季节的时令植物,如属于秋色叶树种的山杜英、榉木、鹅掌楸、银杏、黄连木等。

还有各种开花植物,尤其是开黄花的植物如“遍地黄金”、黄花槐等,在在增加林相颜色的同时更凸显黄花山山中“黄花”二的特色;林中还栽种能散发芳香气味的花木如大头茶、含笑、九里香、白兰等以充分满足人的视觉、嗅觉等感官享受需求;而灌木林及高大乔木的栽种则凸显忽略森林的层次性。

  2.3.5.2林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由于南澳孤悬海中,黄花山周围主要为盐度很高的不适合植物生长的海水,树木主要靠雨水浇灌。

有时还会遇到台风对林木的破坏,这些自然条件并不是很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物生存环境相对恶劣,。

但黄花山却能保留这一片原生态的森林,主要得益于相关部门的林业保护措施及公民的保护意识。

对于一些较难以成活的树种,先在土壤状况和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培育,直到树苗的茁壮成长才移植到森林公园使其扎根林地。

若遇到台风等恶劣的天气,林业管理人员会及时做好相关工作,如用架子和绳子是树木固定,防止被台风连根拔起。

针对黄花山森林的主要林害——虫害采取的措施是定期撒药,防虫,防蚁。

因此至今还没出现大面积林害现象。

  2.3.6公园的保护措施

  从当地管理局中了解到黄花山森林公园保护措施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做好防范工作,保护林地。

主要体现在“四卡”防范措施:

1门卡,山进出口的售票处兼负责检查进出的人群是否带有危险物品进入和从山上偷窃的物品;2山上安置监控器,及时发现突发事件,如自然森林火灾或游客的肆意破坏;3有工作人员定时巡视山林,时刻关注山林的动态,同时也对部分游客不好的行为起到阻止及指导作用;4建设生物防火带,在路边种植耐火树种及在山林茂密处开辟公路,有助于隔离火源,防火。

  

(二)规划好发展,不乱招商,坚持景点生态不被破坏为主。

黄花山国家森林公园以生态环境为主,最大限度地保护好现有的生态景观资源。

  3.调研的总结

  通过对南澳的实地考察及对当地相关部门的采访,特别是对黄花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深入考察,我们调研小组了解到南澳全县森林覆盖率、绿化率分别达到76.2%和97.5%,各项指标均独占全国14个海岛县(区)鳌头,被海内外专家学者誉为“南中国海上的绿洲”。

南澳岛着力绿化、美化、香化海岛,筑就了环岛绿色生态屏障,创造了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优越条件,使60多处景区景点和名胜古迹形成特有的生态绿洲,成为“南中国海上天然氧吧”。

南澳县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为目标,全面掀起绿化、美化、香化海岛的高潮。

据统计,全县种植优良树种、名贵花卉和套种各种乡土阔叶树种达297万多株,在长达77公里的海岸线上筑就环岛绿色生态屏障,使主岛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11.67万亩,欢聚在南澳诸岛的名贵鸟类和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已达200多种;常年空气清新,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类标准,正因为有如此美好的环境,南澳岛的生态旅游蒸蒸日上,全年招徕的海内外游人达58.93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达1.87亿元,打响了国家4a级旅游区品牌。

  近年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南澳县坚持走“彩色林业”的发展路子,以全民义务植树、各界营造纪念林、专业施工、国债造林等形式,大刀阔斧地铺开水源涵养林、沿海防护林、绿色通道和生物防火林带等林业四大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大力营造水土保护林、防风林、风景林、示范林、乡土林、红树林等特用林,加快了南澳林业生态建设步伐,全面提高了绿化水平和档次。

  南澳林业生态的建设促进了南澳的生态旅游的发展,黄花山国家森林公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它以良好的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以保护为前提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为人们提供各种形式的旅游服务。

  4.分析与建议

  林业的建设和生态旅游的发展是一个长远的过程,特别是对于森林景观的保护。

森林景观不同于人文景观,是一种有规律的动态景观,随着时间的推移、林木的生长、人类的活动,会按照一定的节奏发生相应的变化,为保证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森林公园进行生态旅游规划、管理。

[3]我们调研小组通过总结分析,综合整理,并学习相关知识,现对生态旅游特别是森林旅游提出几点建议。

  4.1建立健全森林旅游组织管理体系[1]

  林业部门要牢牢把握森林旅游的管理职能,逐步建立完善森林旅游组织管理体系,进一步发挥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的组织协调功能,加强领导,切实维护森林公园的合法权益。

特别是在南澳大桥建立以后更应该加强管理,大桥的建立会使南澳的人流量大大增加。

在旅游业更加蒸蒸日上的同时也可能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

只有制定强有力的制度及做好管理工作,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4.2引进技术发展旅游,打造旅游品牌

  吸收从事旅游管理和服务的专业人才,开展森林旅游科学研究工作,对旅游区的林木进行专业管理,特别是运用专业知识保护珍希品种,促使森林公园的多样性,用科技支撑森林旅游体系。

重点开发建设特色旅游项目,推出高品位、特色鲜明、影响面广、吸引力强的旅游产品,如森林生态游、森林保健游、民俗风情游等。

  4.3科学规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

  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经济的发展,促进招商投资,但不合理的招商投资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效益的持续发展,更是森林旅游资源的持续发展。

在森林公园建设上,要始终坚持以“保护为主,保护、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方针,坚持生态景点不被破坏为主,把保护森林及其生态环境放在首位。

加强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止工作,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4.4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推进全民护林

  我们不仅要通过做好森林旅游工作来保护林业,更要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推进全民护林。

在学校和公共场所开展护林专题,采取各种方式如标语、板报、广播、发放资料等形式宣传护林知识,也可以发动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活动,提高当地居民的保护生态林业意识。

  5.致谢

  本次关于“关于南澳彩色林业及生态旅游的调研的调研”得到了华南师范大学团委以及化学与环境学院的大力支持,在调研过程中也得到了南澳黄花山国家森林管理局的支持及当地居民的协助,在此对所有支持和协助此次调研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

  6.参考文献

  [1]丁玉宁,建立健全森林生态旅游的七个体系,中国林业,,5b.60

  [2]董成森,森林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经济地理,,

(1)

  [3]陈洪宏,森林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旅游经济,,(4)

  [4]霍诗雅,肖玲,陈丽明,国家森林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初探,规划师,,

(2)

林业局关于林业产业统计调研报告

  为更加科学准确地反映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情况,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对林产业发展的指导、促进作用,按照省林业厅《关于开展林业产业统计调研工作的通知》(云林计财〔XX〕46号)文件要求,我局对以来的林业产业统计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林业产业建设及发展情况

  

(一)林业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渐趋合理。

至全县完成林业总产值分别为1.45、2.96、2.59、3.07亿元,结构比分别为99:

0:

1,47:

0:

53,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