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法经典阅读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698252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法经典阅读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商法经典阅读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商法经典阅读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商法经典阅读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商法经典阅读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商法经典阅读读书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商法经典阅读读书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商法经典阅读读书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商法经典阅读读书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商法经典阅读读书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商法经典阅读读书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商法经典阅读读书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商法经典阅读读书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商法经典阅读读书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商法经典阅读读书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商法经典阅读读书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商法经典阅读读书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商法经典阅读读书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商法经典阅读读书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商法经典阅读读书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法经典阅读读书笔记.docx

《商法经典阅读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法经典阅读读书笔记.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商法经典阅读读书笔记.docx

商法经典阅读读书笔记

商法经典阅读读书笔记

【篇一:

商法读书笔记】

班级:

09法2姓名:

邓雪蓉学号:

2009082204

读书笔记

“中国使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但依然有光明可寻,去寻找吧。

——引言p1

20世纪的历史证明了“穷人可以加入富人俱乐部,同时不会使富人受到损害,让大家都获益。

”这一说法,正如作者描述的那样,世界经济是发展的,有发展总会有挑战,对于新崛起的国家——比如中国,让正处于优势地位的一些国家感到不安是难免的,因为他们担心新势力的崛起会威胁到他们的利益。

常言道,事实胜于雄辩,日本的迅速发展表明:

后起国家的经济起飞会产生涡流,可一旦涡流过后,将会使大家都受益。

所以作者说了,大家没必要为中国的崛起而担忧,中央帝国的崛起将给整个世界带来好处。

p9-10

在北京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豪言:

“19世纪对我们来说是屈辱的世纪,20世纪是复兴的世纪,21世纪将是领先的世纪。

”作为中国子民,谁听了不觉得心中充满力量呢?

我,当然也不会例外。

p14

1990年法国雇主协会主席在记者们及工业家们的陪同下应上海市政府的邀请来访中国,他们听了我们对上海十年后的展望之后,觉得我们是狂妄自大。

他们认为自己见过很多穷国的许多宏伟计划甚至尚未动工就被放弃,所以上海的展望无疑也是帝王们在做白日梦,不可能会实现。

这不是一个访者的偏见,来访的很多人都有相同的看法。

然而,中国用十五年的历史驳斥了他们当年的怀疑!

8年之内建了4000座高楼,速度确实惊人!

p18-20中国经济的发展如蛇蜕一般,比如深圳,短短几年就从一个商业小镇变成了工业大都市。

只用了25年就完成了中世纪到21世纪的跨越,人口从3万猛增到600万。

作者在书中这样描述:

“?

?

如同一条蛇从旧的表皮中蜕变出来那样,中国摆脱了禁锢它近三十年的计划经济枷锁。

在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蜕变,首先是工业革命,它在许多方面与以前的先进国家相比别无二致,然后,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和中产阶级的出现,人们普遍富裕起来了。

”p22-23

正如马克思哲学说的一样,时时有矛盾、事事矛盾,更何况中国正以一个不平常的速度在以展,它所面临的问题或挑战更多也就不足为奇。

比如社会发展不平衡:

农村与城市、沿海与内地、国有经济与私人经济、国企与外企等,无不体现着不平衡的影子!

还有非法积累财富的现象,比如滥用职权、盗用国有资产等,这些不道德的行为加剧了不平等的现象。

再如金融方面,银行生病、股市问题、不动产出现泡沫,也都是我们金融不健康的写照。

不光是这些,还有台湾问题、政治局势变化等,都是我们在飞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在发展,革命还未成功,长征还需继续!

p30-42

“?

?

中国的起飞给其它经济体带来了巨大的忧虑。

因为如今的中央帝国绝对不是一只普通的大雁(例如日本),也更加不同于那些苏醒不久的小雁(如城市国家新加坡或台湾地区),它是一只巨雁!

这只新来的大鸟有着庞大的体形,还有它的起飞时间、它选择的起飞道路,都使得它的翱翔与以前的发展轨迹迥然不同。

”是作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容,以一个法国人的视角对我们的客观评价。

p48

那么,无非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什么会让别的国家感到害怕呢?

日本、新加坡、

韩国(作者在书中称其为三只大雁)都发展了,没有谁对此感到害怕,为什么中国的发展就让人不安了呢?

作者当然也给出了解释:

“?

?

前三代大雁的起飞战略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没有采取放任自由的经济模式,而是把政府变成了真正的经济领航人;通过出口来促进增长;依靠巨大的储蓄,甚至是强迫性质的储蓄,以保证国家的财政状况;尽量保护国内市场;以及发展国民教育等。

如果说中央帝国令人生畏,那是因为它与这个模式并不完全相同,它拥有辽阔的幅员,赶上了独特的起飞时间,从而彻底改变了事件的性质。

中国,不是一个寻常的大雁!

”p50

“中国是亚洲讲述的一个漂亮的故事!

”而事实上它有它的特点,并不完全是一个被讲述的故事。

p51

正因为中国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它很小的举动就能对世界其它国家产生很不稳定的影响,比那些先发展起来的国家要大得多。

“为了满足本国的需求,中国在世界的石油和粮食市场上频频派出密使,使这些市场不可避免地火爆起来。

它的巨大需求是突然出现的不稳定的根源?

?

尤其是劳动力市场。

”中国这只巨雁在追赶,它的路还很长。

p58

科技是力量,脑力就是财富。

正如作者说的那样,我们中国的发展有两个重要人群,一是国内才子能人,二是海外华人。

虽然他们身在国外,但始终是中国的血统。

有的是诚心为祖国效力,有的是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促进了祖国的发展,无论如何,他们都还是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可能也有人像我一样,觉得海外华人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群体,不会对我们的经济有过大的影响,恰恰相反,这个群体一点也不小,而且,要知道,能出国的人,也没几个是花瓶。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出国留学的、谋发展的人越来越多。

“在美国坎布里奇镇麻省理工学院的走廊上,在日本东京庆应私立大学的建筑物周围,以及法国高等商业学校的校园里,中国人大量到来。

所有的人都想接收他们,最知名的大学努力争夺他们。

麻省理工学院已经在北京建立了分校。

法国高等商业学校从今以后每年将到现场组织考试,专门面向当地考生。

”由此可见,我们已经不是当年闭关锁国的我们,我的正向发达国家学习,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文化上,我们都在谦虚向他们学习。

当然,我们有我们所长,我们有我们的特色,我们向他们学习不代表我们自身的就不好,而是我们懂得如何兼采多方优势来发展自己,作为国人,我们必须对我们的未来充满信心。

p70-71

与此同时,我不得不提一个有趣而实用的现象:

我们国家仅仅是给予了那些出国留学的同学很少的帮助,他们的绝大多数支持都是来自他们的家庭。

“非洲国家则经常用政府的预算来资助他们的孩子到富裕国家的大学学习,但是经常再也看不到他们回来。

一旦毕业,他们就更喜欢留在西方国家生活,甚至忘记了自己对原籍国的债务。

我们的历史证明,这些孩子对他们的家庭有着最大的眷念。

”我不知道我们政府这样做是一种人才战略还是因为我们人口众多国家照顾不周,但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一条好路!

少量的投资,丰裕的回报,我想没有人是不动心的。

至于其它国家,现在若是想学习我们,将政府对留学生们的资助减少,我不敢说会不会引起一场暴动。

p72

美国与中国,未来世界统治者的双人舞——与狼共舞!

与狼共舞的那只舞伴是一只羊,一只替罪羔羊——中国。

“在休斯敦,姚明就代表了中国,而不再是毛泽东。

年轻的得克萨斯人早已不知道毛泽东的故事——不知道他在上个世纪70年代初用乒乓外交恢复了中美关系。

他们将异乎寻常的热情倾注于姚明,关注他在nba的每一场令人难忘的比赛。

作为休斯敦火箭队的明星球员,这位来自上海的年轻人已经在美国成了中国整体形象的代表。

他们用自己的活力、自信、富有、集体定神和微笑赢得了公众的赞赏,几年之内,他成了名副其实的民族象征。

这位身高2米26的篮球天才给美国人的第一印象是:

中国人并不都是矮子。

他那魁梧有力、坚毅沉稳的形象成了正在崛起的、令人不安的新中国的象征?

?

在运动领域,美国人对挑战赞赏有加,但在其它领域就不同了。

近几年来,美国人越来越喜欢把中国视为自己所有厄运的替罪羊。

”p78

据2004年调查显示,94%的美国人认为印度和中国导致美国丢失了就业机会,后果是“严重”的,甚至是“很严重”。

所以,美国白宫的主人们不可能不做点儿什么来作为回击,但每次都是同样的情形,挑战者来势汹汹,指责卸任者对北京过于迎合。

而新总统一旦当选,在发出一阵同样腔调的抨击之后,就迅速“更加迎合”中国了。

“一定要停止向中国献殷勤,克林顿那帮懒鬼这样干的时间太久了!

”为了当选,共和党人乔治?

布什就说过这样的大话,他还说“中国并不是伙伴,而是对手,是我们的竞争对手”,这位共和党人在公众面前总是发表这种反对中国的花言巧语。

但这些言辞不过是为了争权夺利而进行的渲染,最终,小布什和其他总统一样,也认为中国是他们的伙伴。

p80-81

中国是人口大国,在科技和创新上确实还不是美国的对手,但不可否认,我们有自己的优势,我们的领导人更是早早地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的建设口号里有一句“让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就是证明。

美国人认为我们对其实行了倾销政策,并多次袭扰,对此,我们中方也从示歇手。

例如,美国限制中国“波特”胸罩在其境内的销售,中国则表现得若无其事,但同时以在美国库存的准备向中国出口的大豆中发现了令人作哎的蛆虫为借口让农产品采购团搁置访美。

事实证明,中美两国的经济已经是高度相互依赖,如果在政治之外再加上贸易摩擦,对双方来说都是十分危险的。

p84

话说我们要充分利用人力优势,主要也就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经济全球化使得个人消费国际化,美国也是如此。

如今,在美国销售的三件乐器中就有一件来自来自中国。

消费者乐不可支,价格实在是太便宜了,而生产商则遭受重创。

在许多行业里,中国企业充当了美国企业的装配车间。

美国负责设计、制造或外购零部件,再把它们交由中国去组装,然后再由美国公司进行市场推广和销售。

美国希望从我们廉价劳动力中牟利,我们也积极支持,因为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进入世界大生产链,同时也可以从中学到许多东西,所以我们不计较单纯充当经济强国的转包商。

p97

“布什的财政部长斯诺、贸易体表佐利克和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对人民币发出了怒吼,但那不过是为了在选举周期取悦那些饱受竞争对手折磨的美国企业主,稳定他们的心?

?

那些在中国设厂的大公司就不愿意接受人民币升值,这样做会提高其中国出口品的价格,损及其在华工厂的利益,可能再次使他们的中国梦破灭。

”美国领导人曾将我们头儿称为最冷酷的领导人,可是现在,他们眼里最冷酷的人成了他们最大的银行家。

尽管央行行长小川左右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比值,但人民币还不是国际货币,甚至连真正的货币都算不上,只是一个记账单位而已。

它还不会这么早威胁到美元,更不会动摇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的经济将面临巨大损失,所以我们将与之对抗。

p99-103

前面讲的未来的世界双人舞,虽然现在提起还为时过早,但我们不排除它成为现实的可能性。

尽管现在还没形成世界两强的现实,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和中国肯定是新世纪世界经济中两个活力最强的国家。

中国使美国的消费者成了国王,同时也削弱了美国的生产商。

与儿儿狼共舞,如何才能保持舞步一致?

这,是一门技术!

p105

作者将工业化的中国比作饕餮,因为它对原材料的需求量实在是太大了!

“国家的工业化引发了真正的需求爆炸:

到处都要购买金属、能源、农业和工业的基础产品。

为了建设道路、桥梁、港口、城市和工厂,中国需要大量的木材、混泥土、钢、铝、镍、锌和其它金属。

为了让它的电站和工厂运转起来,让火车、飞机和汽车启动,中国需要充足的汽油、铀、煤炭和天然气。

为满足新出生的消费者,中国对小麦、大豆、牛肉、棉花、黄金和白银的胃口也变得更大。

”p109

中国就像是一个巨人,而它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的能源资源就像是巨人需要的食物。

作者说:

“巨人长大了,它食普上缺少的东西越来越多。

出于需要和信念,北京的主人终于决定停止自我孤立,放弃了自给自足的政策,转而接受世界市场,到那里去寻找出

路。

”p110

“随着中国需求的爆炸性增长,世界几乎真正进入了一个新的、长时间的原材料、能源及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周期?

?

人们这次的判断是:

国际竞争将主要围绕中国的工厂主来展开,它所导致的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上涨更多会转嫁给深加工者,而不是消费者?

?

‘老式经济’报复就是周期的回归,它们带来了更加不稳定的后果。

”p120-121

前面讲到大量的需求,也包括电力需求。

“中国将在核电领域迈出神奇的步伐,把它的核工业推向世界水平。

虽然说它也不至于空手套白狼,但在未来几年内,中国一家就基本上代表了整个市场?

?

法国电力公司赞助将埃菲尔铁塔装扮成了一身红色,这不仅仅是为了从艺术角度取悦于中国客人,而是为了提醒中国高管做出正确的选择。

”很可给真的如众所言,中国的选择就是世界的选择。

估计这也是被动国家能做的了!

p123-124

29世纪最后20年,世界经济正处于“历史的终结”的甜蜜遐想中。

随着集权经济的没落和网络的升起,人们认为世界经济将走向上升,呈现强劲而稳定的增长,出现普遍、共同的繁荣。

这会是幸福的全球化时期,在所有的人类活动中,大脑都要取代双手,经济最终要和物质分离。

商业活动也似乎不再像过去那样饱受忽高忽低的周期之苦,也不会再饱受分配问题的困扰。

p134

中国的到来影响了原材料价格,也因此改变了市场交易方式。

原材料的卖主大赚其钱,而买主则饱受其苦,一些出口国喜出望外,而进口国则要勒紧裤腰带。

某些行业将从中受益,巨额投资将注入基础产业;另一些产业则将缺少资金,特别是加工业。

在发达国家,加工业不仅要受原材料价格上涨之苦,而且将面临来自中国的竞争,中国的劳动力众多,受过良好培训且工资低廉,这将是富国面临的另外一种交易方式的改变。

p135

简朴、勤奋、聪明能干,全方位的的可怕竞争力!

p136

天然的租金对一个国家、一个家庭来说可以成为陷阱,也可以成为跳板,就看你怎么用它?

?

至于中国,一切都表明,那里的人民有着一致的决心,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租金(众多而低廉的劳动力)作为跳板,再谋求进一步的发展,而不会让它的钱白白流掉。

p139-140

数千年来,中国既不缺少蚕丝,也不乏灵巧的手。

但他们深知,要使一个地方的普通品牌成为享誉世界的名牌,还必需有一种复杂的炼金术,而创造性和时机是期中的关键。

p142

更靠近南半球的国家有着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发达国家大规模转移那些需要很多劳动力、对素质要求不高的产业,同时加剧了发达国家工业生产的“非本地化”的浪潮。

“非本地化”运动动摇了老工业国,迫使其进行痛苦的重组,却有利于一些穷国起飞,使其国民逐渐富裕起来,并开始提高那里的工资。

p148

中国在通往世界重要经济体的道路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任何形式的标志性符号,无论是人物面孔、企业、还是品牌,什么都没有!

一个国家没有企业,一个民族没有企业家,一个市场没有商标,总而言之,它徒有宏观经济之名而无微观经济之实,难道这样的奇迹不是一个海市蜃楼么?

不!

并不是如此,海尔、tcl、康佳、中国人寿、华为等就是证明。

p163-169

中国不仅是世界的工厂、农场和实验室,它同时也是一个主要的市场,甚至是一个超

级市场,中国人渴望得到那些在发达国家中已经普及的高档消费品。

13亿的中国人不仅仅是工作者——他们是所有国家、从最贫穷到最富有的国家的最可怕的竞争对手——但同时他们也是,而且越来越是,希望得到一切的消费者。

p180

当某家企业是市场中唯一的或近似唯一的供应方时,它就具有了垄断能力,可以强制用户接受自己的法则。

由于没有其它可替代的产品,用户往往也只有让步。

对于购买方来讲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它是唯一的或近似唯一的买主,它就可以给供货商定条件。

p182

对于各国来说中国都一个充满希望的土地,这当然不是自我夸奖,因为这只是常人都知道的事实。

中国的人口巨多,也就是消费者多。

13亿(可能事实上有14亿)消费者就是一个巨大的群体!

他们是一个由共同历史、语言和货币组成的庞大市场,其规模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更何况,中国对待世界工业界的态度还十分热情。

试问,这样的一个消费者大国,哪行的不觉得充满了希望?

p184-185

中国实力的加强开启了一个太平洋世纪,人们经常谈论到这一点,可惜始终还无人证实。

它宣布在亚洲出现了一个新的、充满活力的巨大经济空间,越来越具有与世界其它地区分庭抗礼的实力,而中国则是其核心。

中国的活力、需求和供给将首先给邻国带来好处,并将继续下去。

p193-194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以及上个世纪50年代的欧洲,都曾像现在的中国一样跨进洗车文明时代的门槛。

与所有国家一样,人们起初会感到有些陶醉,甚至表现得非常幼稚。

人们崇拜自己的第一辆车,回忆起来津津有味。

汽车是自由的源泉,是件既稀有又越来越大众化的东西。

同时它还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

只有经过一段时间,有时甚至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它才能找回自己的重要功能:

一种运输工具而已!

中国要走的路没有任何特殊之处。

p203-204

常常有人会讲机遇的重要性,一般而言,这些也是落魄者常挂在嘴边的话,总是讲上天没给自己机会以至于自己怀才不遇,而事实并非如此。

作者的一番话虽不是用来证明这一点的,但也可以借之一用:

“飞机正越过戈壁滩,人们看到了月球表现似的荒漠。

不过有的人却从中看到了自己的新市场,看到了最美的景象——原始而广阔的空间、无边无垠,在这片沙漠中,汽车极为稀少”所以,机遇总是自己把握的。

不是上天没给,是人们自己缺少发现。

p205

汽车是通向现代市场经济的必经之路!

p206

汽车可以带来自由与舒适,除此以外,它还可以带来就业与经济增长。

政府研究表明,汽车装配线上每增加一个工作岗位,就可以带来另外7个就业机会。

对所有人来说,汽车都可能带来幸福,但对北京而言,它也会造成新的问题,会增加国家对石油的依赖,会占用农田,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民的食品供应安全,特别是会进一步恶化已陷入可悲境地的环境。

p208

经济是发展促进了全球在物品、资本、服务和人员方面的流动。

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有两台发动机一直在为资本主义提供动力:

一个是创新,另一个是新的市场空间的整合。

今天,网络和基因工程正在驱动着第一台发动机,而中国(明天还有印度)则使第二台发动机运转起来。

这个国家的巨大使人们联想到,现在面临的形势与以往很多方面都不同。

它们对世界、特别是对法国经济造成的冲击将是强烈而持久的。

p221

人们依靠自己的创新、投资以及想象力,可以减轻全球的能源紧张关系,通过培训、请愿和创造力,也可能减少劳务市场的压力。

p222

规模的巨大是力量的源泉!

p225

【篇二:

商法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关于孟勤国教授的论文集所运用的法学方法论有次看锵锵三人行,听嘉宾当年明月说:

“我们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的教训就是我们从没

有从历史中得到过教训。

”今年十分有幸的听了孟勤国教授的法学方法论一课。

感觉受益匪浅,

感触颇多。

现代社会,作为发展中国家,依法治国,从严治国,是国家提出的口号和标准。

我国是

礼仪之帮,此殊荣,已经深深的扎根于每个国人的心里,国人对礼仪的解释,各行其道,自

己有自己的想法。

但很少有国人,真正做到礼仪自律,礼仪助人,礼仪帮扶。

除非有利可图,

有驱动力,国人才会行效礼仪之法,才会自我约束。

中国的礼法,正在添油加醋的盘带关系

中,变质变味儿。

孟勤国教授的随笔,看似杂乱无章,却可以体味到逍遥的味道,可以窥见“法外请”的

生活乐趣。

礼法之外的美景,是人类梦寐以求的,但很多人,因为礼法自律的落差,不能强

化约束自己,将自我埋入更深层的利益链条,牵扯人性的堕落和沦丧。

礼法不过是谈资的小

调,轻描淡写的一笔带过,礼法不足以成为生存的全部。

下面笔者将就孟勤国教授的论文在法学方法论方面的使用进行一些概括性的叙述。

一、法学研究的任务

1.1、根据法学研究的目的,孟老师将法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定位为——提出完善现行法律不足的对策,具体包括:

第一,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二,这个方案需要有明显的合理性,并且切实可行;第三,需要将方案放置到大环境之下去考量,切忌就事论事;第四,不卷入政治的漩涡。

实际上,完成这一任务前提是必须对现行的法律规则不足进行深刻的批判与反思,这是“破”;然后才可能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这是“立”。

只破不立,“破”就没有现实意义;只立不破,“立”就可能与现实相脱节;有破有立,破立得当,才可以保证所提供的方案具有现实意义。

2.2、法学研究的次要任务在于为法律规则的适用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技术上的支持。

合理的规则也需要得到正确的适用才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规则的适用就必然涉及对规则的解释,但就法律解释的方法,很多学者都可写上万言,已呈连篇累牍之势。

3.3、法学研究的具体任务就是了解法学研究的现状,这也是法学研究的起点,也是提供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条件和基础。

对此,孟老师着重对了解现状的路径做了大量而又细致的讲述,实际上也就作一篇综述所需要的方法与步骤,具体如下:

第一步,收集资料。

要求所收集的资料范围要宽泛,内容要丰富全面,来源要多样,尤其强调收集资料的态度要客观、中立、冷静;要用历史的、发展的、动态的眼光去收集资料。

4.第二步,整理资料。

实际上就是在对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之后而做出对资料的取舍。

5.第三步,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建立在对资料占有的完整性和对资料整理的深刻性的基础之上。

要从不同的方面发现问题;要从逻辑上发现问题;要从规则所产生的效果上发现问题;从比较法及其历史发展状况上发现问题;从历史的经验中发现问题等方面。

总之,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方面,尽可能地对资料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分析和总结。

6.第四步,形成自己的观点。

要形成自己的观点,首先,需要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理由,这些理由包括现实生活需求、常识、知识、逻辑、经验等都可在不同程度

上成为理由。

其次,理由也有主次之分,也有强弱之别,这就需要对理由进行甄别和取舍。

7.第五步,形成书面的形式。

将自己的观点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并且书面表达要做到简洁明了,准确无歧义。

尤其是对理由要进行着重的阐述,言之成意也要言之成理,避免辞不达意。

8.法学方法论所要求的是对法律人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对人的能力的综合培养。

包括收集资料的能力、整理资料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反思的能力、批判的能力、说理的能力、表达的能力等能力,能力只有去培养才能拥有,能力也只有去训练,才能提高。

二、独特的研究成果

众所周知,孟教授的《物权二元结构论》被誉为是“破壁之作”,它立足于欧陆法系的财

产法体系,不但检讨传统物权理论轻视财产利用的自物权与他物权体系,且发现和指出了作

为这一体系里的全能分离学说存在逻辑错误,对传统理论撼动亦深。

随之又创立了自己的物

权理论,在理顺物权基本问题的起点上,分别以所有权和占有权构筑财产归属与财产利用的

二元结构体系。

破旧立新固显其气魄,难得之处还在于其理性地扬弃:

破旧而不弃旧、立新

而不标新,斟酌取舍皆以中国实际需要为基准。

在构建物权二元结构理论中,凡以传统物权

理论解决中国物权问题无不妥者,则留之,如占有概念、物权设立、所有权体系仍大致保持

传统原貌;凡不合于时者,如物之定义、物权理念、占有权体系,则改之。

“当我读完面前这部《物权二元论》时,我深感它确实是我所期待的‘破壁之作’中的

一部。

对于肯深入研究与希望解决中国现代实际的人们,这部书则显得像一缕新鲜空气,像

一位合格的导游”,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法学会所研究员郑成思对该书如此

评价。

三、表达的能力

“修辞是一把刀,可以用来作为抵御侵略、保护自己的工具,也可以成为强盗的杀人凶

器。

”表达的能力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口头表达一种是书面表达。

在听孟教授讲课时我们就可

以深刻地感受到他语言的幽默风趣以及那种表达的自由。

这种能力绝非一日之功,是私下进

行了无数次的演讲练习以及要有异常丰富的知识作为积淀的。

而书面表达这方面孟老师是做

的尤为出色的。

下面就孟老师的书面表达举一些例子。

①《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合理使用的法律意义》一文中。

孟老师开门见山,先给出非经营

性国有资产的定义。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是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学校、科研机构等公务

和事业单位基于公务和事业活动需要占用和使用的属于国家所有的各种财产资源。

”然后又进

行了一个设问自问自答。

进一步的让读者明白了解什么是合理使用。

“什么是合理使用?

回答

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观察一下行政机关使用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状态。

”这种推进式的写

作方式让文章画面感十足,给读者一个鲜明的层次感,逻辑清楚。

同时本文的标题页很好的

体现了本文的主要观点,论述的主要内容。

合理使用就是非经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