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定稿.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09898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9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定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定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定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定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定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定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定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定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定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定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定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定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定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定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定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定稿.docx

《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定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定稿.docx

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定稿

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定稿)

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划

为进一步完善水产养殖业管理制度,合理开发利用养殖水域滩涂资源,切实维护养殖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农业部关于稳定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推进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的意见》(农渔发[2010]25号)、《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办法》(农业部令2010年第9号),编制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规划。

一、自然条件、生物资源及其综合评价

㈠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

⒈地理位置及概况

广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东北部,滇、桂、黔三省(区)交界处,东连富宁县,南接麻栗坡县、西畴县,西与砚山、邱北县毗邻,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接壤,是云南省通往广西、广东的交通要道之一。

地处东经104°31′至105°39′,北纬23°29′至24°28′之间。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高,东北低。

最高海拔2035米,最低海拔420米。

国土面积7810平方公里,其中总耕地面积94.3万亩,人均耕地面积1.2亩。

北部多为构造侵蚀低山、低中山、中山及侵蚀低中山,中小河流、溪沟星罗棋布,多为小坝子;南部为可溶岩性地区,广布岩溶,以碳酸岩为主,发育成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

全县自然风光优美,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主要有历史文化名城—莲城、八宝省级风景名胜区、“天下第一奇村”——峰岩洞、“世外桃源”——坝美村、“万山鼻祖”——九龙山等景点。

全县辖18个乡(镇),174个村民委(社区)、2749个自然村,2009年末全县有167905户,总人口774660人,其中农业人口729407人,占总人口的94.16%。

⑴鱼类资源:

广南鱼类共有5目、18科、58属、69种。

主要品种有:

宽鳍鱲、马口鱼、鯮鱼、草鱼(外引)、赤眼鳟、鳤鱼、鱤鱼、细鳊、海南华鳊、斑白鱼、南方拟餐、金华拟餐、大眼红鲌、银鲴、鳙鱼(外引)、鲢鱼(外引)、花螖、麦穗鱼、银鮈、棒花鱼、云南棒花鱼、蛇鮈、南方长须鳅鮀、中华鰟鮍(引种带入)、短须橘、瓣结鱼、叶结鱼、光倒刺鲃、倒刺鲃、单纹似鱤、小孔金线鲃、软鳍金线鲃、细身光唇鱼、窄条光唇鱼、云南光唇鱼、南方白甲鱼、菱形白甲鱼、卷口鱼、暗色唇鱼(白露鱼)、桂华鲮、伍氏盘唇华鲮、云南华鲮、鲮鱼、四须盘鮈、乌原鲤、鲤鱼、丰鲤(外引)、建鲤(外引)、鲫鱼。

横纹条鳅、壮体沙鳅、泥鳅、条斑爬岩鳅、广西爬鳅、刺臀华吸鳅、鲶鱼、南方大口鲶、胡子鲶、长臀鮠、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粗唇鮠、斑鳠、福建纹胸鮡、长尾鮡、中华青鳉、食蚊鱼、黄鳝、大眼鳜、斑鳜、罗非鱼(外引)、黄鱿、子陵鰕虎鱼、斗鱼(引种带入)、月鳢、乌鳢、大刺鳅。

⑵浮游生物:

浮游植物的种类有7门,即蓝藻门、硅藻门、隐藻门、绿藻门、甲藻门、裸藻门和金藻门。

浮游动物有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主要品种为:

变形虫、草履虫、喇叭虫、萼花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巨腕轮虫、水蚤、秀体水蚤、剑水蚤、镖水蚤、裸腹水蚤等。

⑶水生植物:

有荸荠、菖蒲、慈姑、莲、喜旱莲子草、睡莲、菱、茨、浮萍、紫背浮萍、满江红、凤眼莲、大藻、轮叶黑藻、无根萍、竹叶眼子菜、微齿眼子菜、小茨藻、龙须眼子菜、金鱼藻、香蒲、苦草、莼菜、眼子菜、水葫芦等二十多种。

⑷底栖动物:

有水生昆虫(如蜻蜓稚虫、豆娘稚虫、龙虱、摇蚊幼虫、划蝽、蝎蝽等)、寡毛类(如水蚯蚓)、软体动物(如田螺、福寿螺、扁螺、无齿蚌、三角帆蚌等)、甲壳动物(如本地蟹、青虾、白虾、米虾、沼虾)等4属。

⑸其它水生动物:

两栖类:

牛蛙(外引)、美国青蛙(外引)、青蛙、大鲵等。

爬行类:

龟、鳖等。

⑹水生野生保护动物

境内有大鲵、山瑞鳖、单纹似鳡、卷口鱼4种水生野生珍稀保护动物,其中大鲵、山瑞鳖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单纹似鳡、卷口鱼列为云南省保护动物。

㈡自然条件、生物资源综合评价

广南县气候条件适宜,有温、热气候带,水域资源、生物资源、饵料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经济鱼类种类繁多,经济价值高,适宜开展多种淡水经济鱼类人工养殖、增殖、及优良名特优新水产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养殖,为发展水产养殖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特别是地处低海拔河谷的板蚌电站、普娄电站、平密电站库区水域适宜大力发展罗非鱼集约化网箱养殖。

二、水产养殖发展现状

㈠水产养殖及资源利用现状

2009年,全县养殖面积14773亩,占可养殖水域总面积的40.8%;稻田养鱼面积16021亩,占可养鱼稻田面积的31.9%,总体上全县水面资源利用率较低。

水产品总产量3491吨,其中养殖产量3205吨,捕捞产量286吨。

分类养殖情况为:

池坝塘5217亩,产量1916吨,其中渔业专用塘3023亩,产量1252吨;湖泊596亩,产量71吨;水库8750亩,产量663吨;河沟210亩,产量34吨;稻田养鱼面积16021亩,产量521吨。

㈡水产养殖存在的问题

⒈水产养殖业资金来源渠道狭窄,投资严重不足,造成渔业基础设施落后,养殖生产条件差,大多数池坝塘和养鱼稻田保持天然原貌,缺乏配套沟渠,没有设置进排水设施,渔业生产能力小、后劲不足,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

⒉渔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渔政执法体系建设滞后。

全县仅设置县级渔业技术推广机构,没有设置乡镇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且县渔业工作站机构事业编制较少(仅为8人),技术力量十分弱小(仅7人)。

县渔政监督管理站与县渔业工作站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合署办公,无专职执法人员、无专项执法经费、无执法装备。

⒊养殖科技含量低,单产低。

我县多数养殖经营个体户文化层次不高,文盲养殖者不乏其人,传统养殖观念比较严重,接受新品种、新技术的速度慢,多数养殖水面还停留在粗放粗养的管理水平上,造成产量低,养殖经济效益不高。

⒋生产规模小,资源利用率低,水产品总量供应不足。

2009年可养鱼水域资源利用率仅达40.8%,并且养殖水面零星分散,不连片、规模较小,池塘养殖比重小,约占总养殖面积的20.5%。

全县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仅3.5千克,远低于全州、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

全县水产品市场供给缺口较大,2009年仅莲城镇市场从县外调进鲜鱼总量超过500吨。

⒌养殖品种结构不合理。

养殖品种大都是草鱼、鲤鱼、鲢鱼、鳙鱼、鲫鱼等常规水产品,比重过大,其产量占总产量98%以上;而虾类、罗非鱼、鲫鱼、黄鳝、泥鳅、淡水白鲳、鲶鱼等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比重过小,其产量占总产量不足2%。

⒍产业化程度低,渔业发展空间狭小。

缺乏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养殖产品基本自产自销,没有水产品加工、保鲜业,休闲垂钓渔业、水族观赏渔业、旅游观光渔业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养殖产品附加值小。

⒎良种繁育、病害防控、渔业环境检测体系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不配套,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形势严峻。

㈢水产养殖面临的形势

我县水产养殖将面临着来自交通、市场、科技、体制等诸方面的挑战,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⒈交通发展滞后成为水域养殖开发的一大瓶颈。

广南的农村公路覆盖面小,路面等级低,虽有衡昆高速公路、“323”国道等高、中等级公路贯通县境东西部,但全县18个乡镇仅有8个乡镇通柏油路,174个行政村中有78个未通客车,2749个自然村中仅有758个通车,通车率为27.57%,仍有1989个未通车。

每百万平方公里公路密度达45.9公里。

水域大多地处边远偏僻地区,不通公路是水域养殖开发的一大瓶颈。

⒉市场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日益提高与我县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低的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

但目前我县水产养殖不合理用药现象仍较为普遍;部分渔业水域环境质量下降,导致水产品被污染;而我县至今未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未正常开展水产品监测工作。

⒊现有水产养殖技术水平无法满足渔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

我县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严重滞后,还没有设置乡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未形成县、乡水产技术推广和服务网络,加之我县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全县社会、经济、科技发展落后,人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低,接受渔业新技术、新品种的速度慢,养殖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满足渔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

⒋新形势渔业发展要求与当前薄弱的渔业支撑保障体系不相适应。

首先,我县渔业由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长期严重不足,抵御各种风险能力较差,每年因自然灾害给渔业造成一定的损失。

其次,由于渔业水域滩涂确权、水生动物疫病防治、水产品质量管理、渔业船舶安全管理建设滞后,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渔业执法管理手段不强,管理水平无法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要求。

㈣水产养殖面临的机遇

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渔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环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是中央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两个趋向”重要论断在“三农”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各级政府加大对“三农”“多予、少取、放活”的力度,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有利于广开农(渔)民增收渠道,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有利于理顺土地的产权关系,维护农民土地、水域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也明确了“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

总之,我县渔业发展将处于一个有利的宏观环境之中。

⒉市场需求的稳步增长为拓展水产养殖生产发展空间创造了条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的消费结构也将趋于优质化、多样化。

垂钓和观赏渔业将成为城镇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农村市场的开拓也将拉动常规水产品消费市场。

据预测,全球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也将由16公斤增加到2030年的19-21公斤。

由于世界范围内海洋渔业资源呈衰退趋势,未来国际水产品消费市场的缺口将主要依赖养殖产品补充。

我县水产品需求十分旺盛,2009年我县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仅3.5公斤,远低于全国、全省、全州的平均水平,除莲城、珠琳、八宝等乡镇外,其余乡镇还不能实现经常性水产品供应,水产品市场供应缺口较大。

水产品市场需求增长将有利于发挥我县气候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发展水产养殖生产。

⒊我县水产养殖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因为劳动力成本较高、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农产品加工品质下降、成本增高,外商对农业投资逐步向西部转移。

当前我省正在全力打造国际大通道战略,逐渐完善路网建设,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有利于发展外向型渔业经济。

我县水资源丰富,水质好,无工业污染,对外商吸引力较大。

目前省农业厅对全省罗非鱼产业化发展作了区域规划布局,文山州富宁、广南两县名列其中,作为全省16个出口优势水产品罗非鱼养殖基地县之一。

这些都为广南县渔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

三、养殖水域规划

㈠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县水产养殖生产发展全局,以渔民增收、保障水产品质量、提高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依法管理为保障,以产业化发展为方向,转变养殖增长方式,优化养殖结构,提升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水平,保持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积极的贡献。

㈡发展思路

依法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面资源,加快养殖品种优良化、养殖技术科学化、养殖模式立体化、养殖生产标准化、渔业环境生态化、水产生产产业化的进程,实现渔业生产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由生产无序化向标准化的转变,由单一经济效益向“渔业、社会、生态”效益同步发展的转变,最终实现渔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目标。

㈢规划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正确处理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条件,科学地确定发展内容和发展限度,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和谐统一。

——科技支撑原则。

以科技为依托,实施科教兴渔战略,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普及,提高现代渔业经营水平。

——突出优势原则:

突出我县特色品种和特色产业的优势,加快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的开发,凸现区域渔业特色。

——多元化投入原则:

充分利用外来资本、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鼓励多种所有制、多种组织经营方式共同发展,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和外向开拓,增强渔业发展后劲。

——市场主导原则:

根据国内、国外市场的需求,组织安排水产养殖生产。

通过特色品种的开发和产品品质的提高,增加市场的占有率,提高水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

——依法保护原则。

坚持以规划为依据,确定发证类型,发放养殖证。

将依法核发的水域滩涂使用证作为规范渔业管理、保护养殖水域和维护生产者合法权益的主要途径和依据。

㈣发展目标

我县现有水域总面积43200亩,其中渔业可养水面36220亩,已养水面14773亩。

未来10年计划新增养殖水面20227亩,力争到2020年养殖面积(不含稻田养鱼面积,下同)达到35000亩,其中池坝塘5444亩、湖泊596亩、水库28750亩、河沟210亩,稻田养鱼16500,养殖产量1.92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达到1.98万吨,渔业总产值1.98亿元。

㈤养殖区域布局规划

⒈养殖区域划分依据和原则

在认真分析水域滩涂资源、水生动植物资源、饲料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和经济发展规律,划分渔业养殖区域,找准各区的渔业养殖发展方向、途径和措施。

渔业区划的分区,对有关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找出主导作用,最能反映区域特点和区别于其它区域的特点,作为划区的标志以求达到因地、因水制宜,合理布局,分区指导,综合推广,逐步实现渔业区域化、专业化和现代化。

我县渔业养殖区域分区原则是:

第一,渔业自然条件、渔业资源特点和养殖生产技术的相对一致性。

第二,渔业生产结构和存在问题的类似性。

第三,渔业发展的方向、途径或措施的共同性。

⒉养殖功能区域规划

根据上述分区依据和原则,将我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为四区:

即中部塘库稻养殖区、东部出口优势水产品罗非鱼养殖区、西南部塘库养殖区、北部塘稻养殖区。

——中部塘、库、稻田养殖区

本区地处县境中部,包括莲城、董堡、旧莫3个乡(镇),39个村委会,476个自然村,42379户,总人口171449人,国土面积1439平方公里。

全区可养水域面积4544亩,占全县可养水域面积的12.55%;可养鱼稻田面积16312亩,占全县可养鱼稻田面积的32.44%。

养殖面积3199亩,占全县养殖面积的21.65%,其中池坝塘1419亩、水库1590亩、湖泊110亩、河沟80亩,稻田养鱼3697亩,养殖产量802吨,养殖水面(不含稻田养鱼面积,下同)平均单产211公斤/亩。

本区资源特点:

一是为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人文旅游景点较多;二是有旧莫河、昔板河、广南河、那伦河等4条河流,有8座小

(一)型水库、13座小

(二)型水库、1座小型湖泊,这些水域本身既可开发利用进行水产养殖,又可作为养殖水源;三是在河谷地带形成许多坝子,超千亩的坝子有莲城坝子、旧莫坝子、昔板-板茂坝子,坝子地势平缓,土地肥沃,稻田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县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同样也适宜开展水产养殖生产。

功能定位:

作为县城、旧莫、坝美等城镇居民和坝美等旅游景区的水产品供应地。

发展重点:

一是大力发展池坝塘、稻田养殖,着力提高养殖单产,力争养殖产量持续增长。

二是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模式,保证水产品品质,保障水产消费安全;三是在稳定常规水产品养殖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养殖品种结构,发展特种水产养殖,逐步提高名特优新水产品市场供给;四是充分利用水库水面资源,实施水库渔业生态养殖,投放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不投喂饲料、不施肥料,使之达到净化水质、收获生态水产品的目的,满足一部分消费者对生态水产品的需求。

规划养殖面积4244亩,其中池坝塘1469亩、水库2585亩、河沟80亩、湖泊110亩,稻田养鱼面积4150亩。

至2020年养殖产量达902吨。

——东部罗非鱼出口优势水产养殖区

本区地处县境东部,包括杨柳井、八宝、板蚌3个乡(镇),共31个村委会,456个自然村,25701户,总人口120091人,国土面积1364平方公里。

全区可养水域面积25083亩,占全县可养水域面积的69.25%。

可养鱼稻田面积10358亩,占全县可养鱼稻田面积的20.6%。

养殖水面6873亩,占全县养殖面积的46.52%,其中池坝塘1278亩、水库5465亩、河沟130亩,稻田养鱼3033亩,养殖产量1103吨,养殖水面平均单产146公斤/亩。

本区资源特点:

一是气候资源优越,板蚌乡是县境气候最热的地区,最低海拔420米、平均海拔470米,平均气温21℃,平均水温19.2℃,养殖期(3-11月)平均气温26℃,十分适宜养殖罗非鱼等热带、亚热带鱼类;二是水资源十分丰富,有西洋江、八宝河、阿用河等10余条河流;三是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八宝是云南通往广西、广东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交通要道,国道“323”线、衡昆高速公路贯通全境;四是大水面资源丰富,全县最大水域——板蚌电站(约14000亩)、普娄电站(3000亩)、八宝水库(中型水库,4500亩)均位于本区。

功能定位:

富宁剥隘镇罗非鱼加工厂的原料供应基地,八宝集市及其旅游景区的水产品供应地。

本区渔业发展重点:

一是充分发挥区位、气候、大水面资源优势,开发板蚌、普娄、八宝水库等大水面养殖,大力发展集约化网箱养殖、围拦养殖和大水面增养殖,以罗非鱼为主导养殖品种,建成出口优势水产品罗非鱼养殖基地,为富宁县剥隘罗非鱼加工厂提供原料供应;二是利用八宝镇现有池坝塘资源,推广健康养殖模式,提高常规水产品品质,供应八宝市场及其旅游景区的水产品供给。

规划养殖面积24911亩,其中池坝塘1314亩、水库23467亩(其中水库水面23467亩,大水面集约化网箱养殖120亩,库叉围栏养殖210亩)、河沟130亩,稻田2950亩。

至2020年水产品产量达16711吨,其中罗非鱼产量15600吨。

——西南部塘、库养殖区

本区地处县境西部和西南部,包括黑支果、南屏、曙光、珠街、篆角、那洒、五珠、珠琳8个乡(镇),共69个村委会,1338个自然村,67298户,总人口329438人,国土面积2752平方公里。

全区可养水域面积4726亩,占全县可养水域面积的13.05%。

可养鱼稻田面积7251亩,占全县可养殖稻田面积的14.42%。

养殖面积4248亩,占全县养殖面积的28.76%,其中池坝塘2162亩、水库1600亩、湖泊486亩,稻田养鱼4248亩,养殖产量1003吨,养殖水面平均单产206公斤/亩。

本区大部为可溶岩性地区,底层以碳酸盐为主,溶洞、漏斗较多,地面径流水多潜入地下,属于山区、半山区,水资源十分匮乏,但地表水汇集低洼地自然形成了许多坝塘和天然塘,水域以坝塘、天然塘及人工水库为主,开展坝塘、水库等小水面养殖具有一定的潜力。

功能定位:

当地8个集市水产品供应地。

发展重点:

利用丰富的池坝塘、水库资源,大力发展池坝塘、水库养殖,养殖品种鲤鱼、鲢、鳙鱼为主,推广池塘精养技术和水产健康养殖模式,提高养殖单产和水产品质,力争满足当地水产品市场需求。

规划养殖面积4669亩,其中池坝塘2258亩、水库1925亩、湖泊486亩,稻田养鱼面积4100亩,至2020年养殖产量达到1170吨。

——北部稻田养殖区

本区地处县境北部,包括者兔、者太、底圩、坝美4个乡(镇)和堂上、石山两个国营农场,共35个村委会,479个自然村,3527户,总人口153682人,国土面积2255平方公里。

可养水域面积1867亩,占全县可养水域面积的5.15%。

可养鱼稻田面积16366亩,占全县可养殖稻田面积的32.55%。

养殖面积453亩,占全县养殖面积的3.07%,其中池坝塘358亩、水库95亩,稻田养鱼5356亩,养殖产量453吨,养殖水面平均单产283公斤/亩。

本区地表多为外露碎屑岩和砂页岩,河流水系发达,水资源十分丰富,有清水江、达央河、达良河、底先河、者莫河、清水江、南尾河等7条河流,沿河地势平缓,形成许多大小坝子,可养鱼稻田资源十分丰富,水域资源也较为丰富。

功能定位:

当地4个集市和坝美旅游景区的水产品供应地。

发展重点:

充分利用丰富的稻田资源,大力发展稻田养鱼,养殖品种以鲤鱼为主,推广永久性稻鱼工程养殖技术,大幅度提高稻田养鱼单产,增加养殖产量。

规划水域养殖面积1176亩,其中池坝塘403亩,水库773亩,稻田养鱼面积5800亩,至2020年养殖产量达到417吨。

  四、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㈠加强渔业领导,健全渔业养殖生产服务体系

县政府成立县渔业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渔业养殖生产的领导,同时建立健全渔业养殖生产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县、乡两级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好科技人员的编制与工作经费,使之较好地为广大渔民提供全方位服务,特别是抓好新品种推广、先进养殖技术的普及;二是大力扶持、发展民间养殖协会、销售协会,使之逐步成为为广大养殖者提供苗种、技术、信息、饲料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主力军;三是尽快建立水质环境监测、病害防治和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保护水域环境,严把水产品质量关,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㈡适当增加养殖面积,扩大渔业养殖规模

在现有养殖水面的基础上,今后10年计划新增养殖面积20227亩,至2020年全县养殖面积达到39700亩。

主要措施是充分利用我县18个梯级电站蓄水后在西洋江、清水江河谷所形成的库区水面,进行增、养殖,新增养殖水面20200亩以上。

㈢做好池坝塘改造工作,不断提高水域生产力

全县现有池塘3000余亩,坝塘2000多亩,有90%以上的鱼池达不到精养池塘标准,今后要分期分批进行改造,改小水为大水、浅水为深水、死水为活水。

一是有条件的地方每年有计划地进行清淤扩容、池埂护坡;二是改造、完善排灌设施,逐步达到排灌自如;三是提高渔业机械化程度,购置增氧机、投饵机等。

㈣加大招商引资和渔业项目建设力度,促进渔业快速发展

坚持不懈地抓好渔业招商引资和项目申报工作,深刻认识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是开发渔业资源、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渔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在水面开发、水产养殖、渔业旅游开发等方面的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建成几个以水产养殖基地为龙头的水产企业,提高集约化经营程度,加快水产业的发展。

㈤建立完善苗种生产体系,优化养殖品种结构

一是建立完善的水产苗种培育体系,建成1个县级鱼种场,50户鱼种培育户。

二是建立和完善水产苗种管理和质量监督体系,依法加强水产苗种行业管理,建立种苗生产登记制度,审核、发放《水产种苗生产许可证》,保障种苗质量。

三是健全水产苗种推广体系,开展水产苗种推广服务、养殖服务,提高良种覆盖率,不断优化养殖品种结构。

㈥宣传贯彻执行渔业法律法规,保障渔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

加强渔政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严厉打击渔业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正常的渔业生产秩序,切实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二是加快实施并不断完善水域滩涂养殖证制度,加强对养殖水域滩涂的管理,规范养殖行为,科学开发和利用水域滩涂发展渔业生产。

 

广南县渔业工作站

二〇一〇年九月十二日

表一

广南县水域滩涂养殖区域基本情况表

养殖区域

乡镇

国土面积(平方公里)

村委会(个)

自然村(个)

总户数(户)

总人口(人)

其中农业人口(人)

可养殖水域面积(亩)

养殖面积(亩)

可养水面利用率(%)

可养鱼稻田面积(亩)

稻田养鱼面积(亩)

可养稻田利用率(%)

一、中部塘、稻、库养殖区

莲城

691

21

221

25306

89403

64001

2437

2157

88.5

10447

2368

22.7

董堡

2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