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B真题0009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7189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B真题0009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最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B真题0009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最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B真题0009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最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B真题0009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最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B真题0009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最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B真题0009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7页
最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B真题0009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7页
最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B真题0009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7页
最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B真题0009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7页
最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B真题0009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7页
最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B真题0009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7页
最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B真题0009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7页
最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B真题0009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7页
最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B真题0009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7页
最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B真题0009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7页
最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B真题0009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7页
最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B真题0009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7页
最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B真题0009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7页
最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B真题0009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7页
最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B真题0009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B真题0009答案.docx

《最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B真题0009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B真题0009答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B真题0009答案.docx

最新中国海洋大学生物化学B真题0009答案

2007年

一、填空

1、醇多羟基酸类甾醇2、磷酸戊糖途径3、双缩尿反应4、10.92

5、40606、肌球蛋白肌动蛋白7、3.60.54氢键β折叠片β转角(β凸起)8、磷酸化9、四氢叶酸(与氨基苯甲酸PABA竞争性结合二氢叶酸合成酶)10、亚麻酸11、糖异生作用12、低高13、3210614、DNA聚合酶引物

15、DNARNA蛋白质

二、判断

1、肽链中Cα—N、Cα—C可以自由旋转,其他键均不可以

2、20种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除Pro为黄色,其余呈紫色

3、一般来说,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决定空间构象

5、胰蛋白酶专一的水解Lys,Arg等碱性氨基酸羰基侧链肽,胰凝乳蛋白酶专一的水解Phe,Tyr等芳香氨基酸羰基侧链

6、血红蛋白对氧的结合具有协同效应,使其再氧分压很低时能有效的释放氧,氧分压高时能快速的结合氧

7、乙烯的作用是降低植物生长速度,催促果实早熟

8、维生素B1即硫胺素,常以硫胺素焦磷酸辅酶形式存在,常是脱羧酶的辅酶

9、人体必须的氨基酸主要有ValTrpThrIleMetPheLys等

10、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构成,麦芽糖由葡萄糖构成,乳糖由半乳糖和葡萄糖构成(β)

11、别构酶一般都是寡聚酶,通过次级键由多个亚基构成(所有别构酶都是寡聚酶)

12、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常数,每个酶都有以个特定的Km值,随测定的底物、反应的温度、pH及离子强度而改变

13、竞争性抑制Km变大,Vmax不变;非竞争性抑制Km不变,Vmax变小;反竞争性抑制Km、Vmax都变小

14、核酶是一类具有催化活性的核酸,他的动力学方程符合米氏方程

15、DNA分子变性时其紫外吸收迅速增加(对于纯样品,只要读出260nm处的A值就可以算出含量。

通常以A值为1相当于50ug/mL双链DNA或40ug/mL单链DNA或RNA)

16、核酸中的稀有碱基(大多都是甲基化碱基)大多出现于tRNA中

17、生物膜上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还有胆固醇和糖脂)

18、膜蛋白(膜内在蛋白和膜周边蛋白→不跨膜)跨膜区的二级结构一般是α螺旋(以单一α螺旋跨膜、以多段α螺旋跨膜、以蛋白质分子末端片段插膜、通过共价键结合的脂插膜→锚定在膜上)

19、糖异生途径不是糖酵解途径的简单逆反应过程,其中有3步迂回措施:

(1)丙酮酸【丙酮酸羧化酶、ATP】→草酰乙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G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2)果糖—1,6—二磷酸【果糖—1,6—二磷酸酶】→果糖—6—磷酸;(3)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酶】→葡萄糖。

生成一分子葡萄糖,消耗4ATP和2GTP。

20、葡萄糖激酶对葡萄糖专一性强,己糖激酶专一性不强

21、辅酶NADH主要是通过呼吸链提供ATP分子,而NADPH在还原性生物合成中提供还原力(提供氢离子)

22、解偶联剂(2,4—二硝基苯酚【DNP】、三氟甲氧基苯腙羰基氰化物【FCCP】)可以破坏氧化磷酸化的偶联,电子传递产生的能量将以热量的形式释放;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抑制氧的利用和抑制ATP的形成,寡霉素对利用氧的抑制可以被解偶联剂解除;离子载体抑制剂(除氢离子):

增加线粒体内膜对一价阳离子的通透性破坏氧化磷酸

23、线粒体内膜对氢离子、氯离子、钾离子、氢氧根离子都是不通透的

24、脂肪酸的β氧化降解是从分子的羧基端开始的,ω氧化使中、长链脂肪酸末端甲基氧化转变为二羧基酸,加速了脂肪酸的氧化,α氧化即脂肪酸α—羟化酶催化α位羟基化,主要在于植烷酸的分解,缺少α氧化会造成植烷酸的积聚

25、层析系统的理论塔板数越高,系统的分离能力越好

26、原核生物肽链合成时首先由甲酰蛋氨酰—tRNA(tRNAfMeti)进入核糖体P位点识别启动密码子AUG

27、中心法则即遗传信息从DNA传到RNA,再传到蛋白质,一旦传给蛋白质就不再转移

29、在原核生物中,转录和翻译是同时进行的

30、限制性内切酶是能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核酸内切酶

三、选择

1、Pro2、尿素或盐酸胍(巯基乙醇能打开二硫键)3、D:

20种氨基酸,除组氨酸外,在生理PH(7左右)下都没有明显的缓冲容量4、色氨酸:

碱水解多数氨基酸都遭到破坏,但色氨酸是稳定的。

酸水解较好,但色氨酸遭到破坏羟基氨基酸小部分水解,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的酰胺基被水解5、与氧结合时是3价,去氧后是2价6、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凝血酶、纤溶酶7、B:

凝胶过滤层析是根据分子大小分离的技术8、Edman降解法用于N末端分析,苯异硫氰酸酯(PITC)法9、竞争性抑制(丙二酸和琥珀酸结构类似)10、B型:

DNA的构型有:

A、B(C、D、E)、Z11、核糖体12、A:

酶活力大小即酶含量多少,酶比活力代表酶的纯度=总活力U/总蛋白mg13、k:

维生素K是凝血酶原和其他蛋白质中谷氨酸残基羧化作用的辅因子14、去污剂:

膜周边蛋白通过静电力和非共价键与其他膜蛋白相互作用连接在膜上。

膜内在蛋白主要考疏水力与膜脂相结合。

去污剂如SDS:

十二烷基硫酸钠,可蛋白质中的氢键和疏水作用15、NAD+:

一般来说,细胞的有机成分比代谢总产物的还原程度高,生物合成是一个还原性的反映过程

16、解偶联剂17、DNA聚合酶Ⅲ:

DNA聚合酶Ⅰ是切除和修复,DNA聚合酶Ⅱ是修复,DNAⅢ聚合酶是复制18、限制性内切酶19、级联放大效应

五、简单题

1、超二级结构:

若干相邻二级结构元件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种类不多的、有规则的二级结构组合或二级结构串,在多种蛋白质中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称为超二级结构

结构域:

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三级结构的局部折叠区,他是相对独立的紧密球状实体,称为结构域

模体:

具有特殊功能的超二级结构,是二个或三个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接近形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超二级结构

亚基:

有些蛋白质是由两条或多条多肽链构成,其中每条多肽链称为亚基或亚单位

2、

(1)别构调控:

酶分子的非催化部位与某些化合物可逆的非共价结合后发生构想的改变,进而改变酶活性状态,称为酶的别构调节。

别构酶一般都是寡聚蛋白,通过次级键由多亚基组成,在别构酶分子上有和底物结合和催化底物的活性部位,也有和调节物或效应物结合的调节部位。

调节部位和活性部位虽然在空间上是分开的,但这两个部位可以相互影响,通过构想的变化产生协同效应,实现对酶活的调控

(2)酶原的激活:

体内合成出的蛋白质,有时不具有活性,经过蛋白水解酶专一作用后,构想发生变化,形成酶的活性部位,变成活性蛋白,活性蛋白是酶,这个前体就称为酶原,该活化过程是不可逆的,通过专一蛋白水解酶作用,使原来酶原无活性的构想变成了有活性的构想,实现了对酶的调控

(3)可逆的共价修饰:

这种调控作用通过共价调节酶进行。

共价调节酶通过其他酶对其多肽链上的某些基团进行可逆的共价修饰,改变酶的构像,使处于活性与非活性的互变状态,实现多酶活的调控,这种调控方式最普遍的就是磷酸化作用

3、

(1)化学偶联假说:

此假说认为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产生一种活泼的高能共价中间物,它随后裂解驱动氧化磷酸化作用,在糖酵解中可以看到这种情况:

甘油醛—3—磷酸被NAD+氧化释放的能量形成甘油酸—1,3—二磷酸,这就是一个具有高能磷酸基团的酰基磷酸化物,但是在氧化磷酸化作用中一直未能找到任何一种活泼的高能中间产物

(2)构想偶联假说:

这种假说认为在电子沿电子传递链传递使线粒体内膜蛋白质组分发生了构象变化,形成高能形式,这种高能形式通过ATP的合成而恢复其原来的构象。

这一假说和化学偶联假说一样,至今未能找到有力的实验证据

4、

(1)复制:

①DNA复制采取半保留复制的方式②DNA聚合酶是一种模板指导的酶并且需要有引物链的存在③DNA聚合酶有校对、修复功能

(2)转录:

①转录过程RNA聚合酶要以一条DNA链为模板,受DNA的指导②转录后对RNA的加工可以消除一定的错误

(3)翻译:

①发生在tRNA上的校正突变,产生校正tRNA②密码子的简并性和变偶性,密码的编排具有放错功能③翻译过程要以mRNA为模板④氨酰—tRNA合成酶能够纠正酰化错误

5、

(1)糖与蛋白质:

①糖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丙酮酸经TCA循环转变为草酰乙酸、α—酮戊二酸等可用于合成各种氨基酸的碳链结构,经氨基化或转氨基后即生成相应的氨基酸,另外糖分解产生的能量也可供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用②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脱氨基后形成α—酮戊二酸、丙酮酸、草酰乙酸、琥珀酸经TCA循环和糖异生途径可形成葡萄糖和糖原

(2)脂和蛋白质:

①脂类分子中的甘油可以经丙酮酸转变为草酰乙酸、α—酮戊二酸进而变为氨基酸。

而脂肪酸β氧化产生的乙酰辅酶A在动物体内由于没有乙醛酸循环不易被利用合成氨基酸,一般都经TCA循环被氧化产能②蛋白质分解产生的生酮氨基酸可形成乙酰乙酸,从而合成脂肪,而生糖氨基酸可通过丙酮酸变为甘油,也可形成乙酰辅酶A,经丙二酰合成脂肪

(3)糖和脂:

①糖经酵解生成二羟丙酮磷酸和丙酮酸,前者合成甘油,后者可以再形成乙酰辅酶A,经丙二酰形成脂肪酸②脂肪分解产生的甘油可转变为二羟丙酮磷酸,从而生成糖,而脂肪酸β氧化产生的乙酰辅酶A由于再动物体内酶有乙醛酸循环,一般都经TCA循环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生糖的机会很少

2006年

一、填空

1、7—脱氢胆甾醇促进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发育2、16%凯氏定氮法3、脲酶4、二氢叶酸合成酶5、α螺旋β折叠片β转角6、丙酮乙酰乙酸D—β—羟丁酸7、—10序列(Pribnow框,有助于DNA双链的解开)—35序列(识别区,提供RNA聚合酶识别的信号)8、5’—3’外切酶聚合酶9、884柠檬酸循环(β氧化每一轮回产生一个NADP(2.5ATP),一个FADH2(1.5ATP),一个H+和一个乙酰辅酶A(10ATP))

二、判断

1、二硫键对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有稳定作用,它的位置属于三级结构(某些二硫键是生物活性所必须的,另一些二硫键则不是生物活性所必需的,再绝大多数情况下,二硫键再多肽链的β转角附近形成的)

2、竞争性抑制使酶对底物的Km值增大

3、碱性氨基酸的等电点与PH之间的关系为:

PI>PH>7,酸性氨基酸的等电点与PH之间的关系为:

PI

4、硫辛酸是一种酰基载体,存在于丙酮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

5、限制性内切酶是能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核酸内切酶

6、糖异生途径不是糖酵解途径的简单逆反应

7、排阻层析(凝胶过滤层析)是根据分子大小进行分离的技术,不同大小的分子受到的排阻不同,最终按照分子大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流出

8、端粒酶实际是一种反转录酶,它以RNA为模板来合成DNA的端粒结构(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的两个末端具有端粒结构富含G,功能是稳定染色体末端结构,防止染色体间末端连接,并可以补偿滞后链5’末端在消除RNA引物后造成的空缺,端粒酶的存在使端粒保持一定的长度)

9、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又相似的三级结构,但共价结构不相似,动力学常数也不同

10、构成生物膜的脂质、蛋白质、糖类在膜两侧的分布都是不均匀的

四、名词解释

1、PI:

氨基酸净电荷为0时的PH称为等电点,即PI

2、蛋白聚糖:

是一类特殊的糖蛋白,由一条或多条糖胺聚糖和一个核心蛋白共价连接而成

3、生酮氨基酸:

分解过程中能产生乙酰乙酰辅酶A的氨基酸,可通过乙酰乙酰辅酶A变为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这些氨基酸称为生酮基酸(生糖氨基酸:

凡能形成丙酮酸、α—酮戊二酸、琥珀酸、草酰乙酸的氨基酸都称为生糖氨基酸)

4、酶活力单位:

一定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比活力:

每mg蛋白质所含的酶活力单位数)

5、PCR:

聚合酶链反应,是体外酶促扩增DNA的一种应用广泛的生物技术,又称无细胞分子克隆法

6、SDS-PAGE: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再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加入阴离子去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少量巯基乙醇,用于测定蛋白质分子量的方法

7、氧化磷酸化:

伴随电子经电子传递链传递到氧,ADP被磷酸化形成ATP的酶促过程即是氧化磷酸化作用

8、蛋白质组:

指细胞内基因组表达的所有蛋白质

9、一碳单位:

具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为一碳单位

10、岗崎片段:

DNA复制时,3’—5’走向的链短期内首先合成较短的DNA片段,接着出现较大的分子,这些较短的DNA片段称为岗崎片段

11、别构效应:

多亚基蛋白一般具有多个结合部位,结合再蛋白质分子的特定部位上的配体对该分子的其他部位产生的影响称为别构效应

12、G蛋白:

全名GTP结合蛋白,它既与GTP结合,也与GDP结合,是一类信号传递蛋白

13、Na+-K+ATP酶:

是一个跨膜的Na+-K+泵,即通过水解ATP提供的能量主动向外运输Na+,而向内运输K+

14、Motif:

是具有特殊功能的超二级结构,是二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再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的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超二级结构

15、质粒:

染色体外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多为共价闭环的DNA分子

五、问答题

1、

(1)前处理:

分离纯化某中蛋白质,首先要把蛋白质从原来的组织或细胞中以溶解的状态释放出来,并保持原来的天然状态,不丢失生物活性就。

对于猪肝应先剔除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再用电动捣碎机等设备对猪肝进行细胞破碎,再选择适当的缓冲液把SOD酶提取出来,细胞破碎等不溶物用离心或过滤的方法除去

(2)粗分级分离:

当蛋白质提取液获得后,选用一套释放的方法,将所需蛋白质与其他杂质分离开。

对于SOD酶可以选用盐析、等电点沉淀和有机溶剂分级分离法等。

(3)细分级分离:

也就是样品的进一步纯化。

对于SOD酶可选用层析法进行纯化

(4)结晶:

是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最后步骤,尽管结晶并不能保证蛋白质一定是均一的,但只有某种蛋白质再溶液中的数量占有优势时才能形成结晶,结晶过程本身也伴随这一定程度的纯化。

对于细分级分离后得到的SOD酶可以进行结晶。

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和适应性,二者密切相关。

在丝氨酸蛋白酶中胰凝乳蛋白酶的结构是个典型。

它的结构是以个紧密球状实体,活性中心位于酶分子表面凹陷的小口袋中,这个沟较深,说明了胰凝乳蛋白酶对芳香族和其他大的疏水性侧链的专一性的功能,在活性中心中His57与Ser195相临近,Asp102的羰基也在其附近,这3个残基形成了催化三联体,这种结构构成了酶的催化活性。

在催化过程中,专一性侧链进入酶的口袋,然后通过酸碱催化和共价催化完成催化作用。

正是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这种统一性和适应性,才是胰凝乳蛋白酶巧妙的完成了它的催化作用,可见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密切相关。

3、

(1)化学偶联假说:

见2007

(2)构象偶联假说:

见2007

(3)化学渗透假说:

这种假说认为电子传递释放出的自由能和ATP合成是与一种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相偶联,也就是电子传递的自由能驱动氢离子从线粒体基质跨过内膜进入到间隙,从而形成跨线粒体内膜的氢离子电化学梯度,这个梯度的电化学势驱动ATP的合成,这种假说可以解释很多关键现象:

①氧化磷酸化作用的进行需要封闭的线粒体内膜

②线粒体内膜对氢离子、氢氧根离子、钾离子、氯离子等离子都是不通透的

③破坏氢离子浓度梯度的形成都必然破坏氧化磷酸化作用的进行

④线粒体电子传递所形成的电子流能够将氢离子从线粒体内膜逐出到线粒体间隙

⑤大量实验表明膜表面不仅能滞留大量质子,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质子能沿膜表面迅速转移,其速度超过在大量水相中的速度

4、乳糖操纵子包括启动子、操纵基因和三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分解乳糖所需要的3种酶),乳糖操纵子的操纵基因lacO不编码任何蛋白质,它是另一位点上调节基因lacI所编码的阻遏蛋白的结合部位,阻遏蛋白是一种变构蛋白,当细胞中有乳糖或其他诱导物的情况下阻遏蛋白便和他们结合,结果使阻遏蛋白的构象发生了改变而不能结合到lacO上,于是转录便得以进行,从而使吸收和分解乳糖的酶被诱导产生。

如果细胞中没有乳糖或其他诱导物则阻遏蛋白就结合在lacO上,阻止了结合在启动子P上的RNA聚合酶向前移动,使转录不能进行

5、

(1)关键调控步骤:

在糖酵解中:

①葡萄糖在己糖激酶作用下生成葡萄糖—6—磷酸

②果糖—6—磷酸在磷酸果糖激酶作用下生成果糖—1,6—二磷酸

③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丙酮酸激酶作用下生成丙酮酸

其中第②步是主要的

TCA循环中:

①草酰乙酸和乙酰辅酶A在柠檬酸合酶作用下缩合形成柠檬酸

②异柠檬酸在异柠檬酸脱氢酶的作用下形成α—酮戊二酸

③α—酮戊二酸在α—酮戊二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琥珀酰辅酶A

其中第①步是主要的

(2)氧化还原步骤:

①甘油醛—3—磷酸在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作用下氧化成1,3—二磷酸甘油酸(NADH)

②异柠檬酸在异柠檬酸脱氢酶的作用下形成α—酮戊二酸(NADH)

③α—酮戊二酸在α—酮戊二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琥珀酰辅酶A(NADH)

④琥珀酸在琥珀酸脱氢酶作用下形成延胡索酸(FADH2)

⑤苹果酸在苹果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草酰乙酸(NADH)

⑥丙酮酸在丙酮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乙酰辅酶A(NADH)

(3)ATP数目:

①底物水平的磷酸化作用:

在糖酵解起始阶段先消耗了2分子ATP用于底物的磷酸化,然后形成的1,3—二磷酸甘油酸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分别可以形成3—磷酸甘油酸和丙酮酸,并各产生1分子ATP,这样1分子葡萄糖糖酵解就在底物水平的磷酸化作用上净形成了2分子ATP。

在TCA循环中琥珀酰辅酶A转变为琥珀酸形成了1分子GTP(相当于ATP),1分子葡萄糖就生成了2个GTP

②氧化磷酸化作用:

如上1分子葡萄套共产生10分子NADH和2分子FADH2,共生成ATP为2.5*10+1.5*2=28个

1分子葡萄糖有氧氧化共产生ATP28+4=32个

2005年

一、填空

1、α—1,4糖苷键:

①糖原磷酸化酶(a活、b):

只能催化α—1,4糖苷键磷酸解,发生在碳和氧之间,形成葡萄糖—1—磷酸,需要辅助因子:

磷酸吡哆醛(PLP,氨基转移作用中也是一个重要的辅助因子)

②糖原脱支酶:

催化α—1,6糖苷键水解,产生葡萄糖

③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需要少量葡萄糖—1,6—二磷酸的存在才能充分发挥活性

④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

催化葡萄糖—1—磷酸与UTP生成UDP—葡萄糖(UDPG),葡萄糖形成UDPG的重要生物学意义就在于它使葡萄糖变为更活泼的活化形式

⑤糖原合酶:

不能从0开始合成,需要引物:

生糖原蛋白(糖原素),它具有自动催化功能,可催化8个UDPG连续以α—1,4糖苷键连接,形成糖原分子的核心,在此基础上糖原合酶在进行合成,糖原分子的延长与否取决于糖原合酶与生糖原蛋白的相互作用,糖原合酶一旦脱离生糖原蛋白,就不在进行合成

⑥糖原分支酶:

从非还原末端约7个葡萄糖残基(至少已经有11个残基了)处断开α—1,4糖苷键,转移到同一或其他糖原分子靠内部的某个葡萄糖残基上,形成α—1,6糖苷键,糖原分支增加了糖原的可溶性,还增加了非还原末端的数目,从而大大提高了糖原的分解、合成效率

2、细胞溶胶果糖—6—磷酸形成果糖—1,6—二磷酸线粒体草酰乙酸与乙酰辅酶A缩合成柠檬酸琥珀酰辅酶A转化成琥珀酸生成GTP

3、Vmax·[S]/(Km+[S])增大:

Km的物理意义,Km是当酶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反应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单位是mol/L。

1/Km可以近似的表示酶对底物亲和力的大小,大大、小小

4、丙酮酸α—酮戊二酸5、帽子(3’端有多聚腺苷酸尾巴)6、丙氨酸核内不均一RNAribozym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二、名词解释

1、福林—酚反应:

福林—酚试剂定量的与Cu+反应,Cu+是由蛋白质的易氧化成分还原Cu2+产生的

2、无规则卷曲:

或称卷曲,它泛指那些不能被归入明确的二级结构的多肽区段

3、盐溶:

低浓度时,中性盐可以增加蛋白质的溶解度,这种现象称为盐溶(盐析:

当溶液离子强度增加到一定数值时,蛋白质的溶解度开始下降,当离子强度增加到足够高时,蛋白质可以从溶液中沉淀出来,这种现象称为盐析)、

4、Z—DNA:

是DNA的一种构象,是一种左手螺旋的、细长的

5、比活力:

每mg蛋白质所含的酶活力单位数,即总活力U/总蛋白mg

6、Cori循环:

激烈运动时,糖酵解作用产生的NADH的速度超过氧化呼吸链再形成NAD+的能力,这时肌肉中酵解过程形成的丙酮酸由乳酸脱氢酶转变为乳酸使NAD+再生,乳酸扩散到血液并随血液进入肝细胞,再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变为葡萄糖,又回到血液中,这个循环称为可立氏循环:

肌肉酵解产生丙酮酸变为乳酸,同时再生NAD+,乳酸随血液进入肝脏,糖异生形成葡萄糖,再进入血液的过程称为可立氏循环

7、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肌肉氨基转移酶可以催化丙酮酸形成丙氨酸,后者随血液进入肝细胞经转氨基作用产生丙酮酸,又可用于糖异生作用,生成的葡萄糖又回到肌肉,又降解为丙酮酸,此循环称葡萄糖—丙氨酸循环(起着把氨运入肝脏的作用)

8、外显子:

真核生物的基因通常都是断裂的,保留再成熟RNA中的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插入的非编码序列称为内含子)

9、rRNA:

核糖体RNA,构成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者

10、终止子:

(DNA)

11、HIV:

人类免疫缺损病毒,它是一类逆转录病毒,侵入人体引起人类免疫缺陷综合症,即艾滋病

12、脂质体:

利用类脂经超声波、机械搅拌等处理形成双脂层小囊泡,将DNA包裹再内即为脂质体(它与细胞膜融合使DNA进入细胞的方法为脂质体法)

13、乙醛酸循环:

这个循环通过一些列反应最终产生乙醛酸,再动物体内不存在,只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中,主要内容是通过乙醛酸途径使乙酰辅酶A转变为草酰乙酸从而进入柠檬酸,其全部反应可以看做是2个乙酰辅酶A分子合成1分子草酰乙酸

14、反义链:

15、拓扑异构酶:

引起拓扑异构反应的酶称为拓扑异构酶

16、滞后链:

DNA复制中,一条模板链是5’→3’走向的,在其上DNA以5’→3’方向合成,但是与复制叉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随着复制叉的移动,形成许多不连续的片段,最后连成一条完整的DNA链,该链称为滞后链(DNA复制中,一条模板链是3’→5’走向的,在其上DNA能以5’→3’方向连续合成,称为前导链)

17、一碳单位:

具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为一碳单位

18、磷酸戊糖途径:

在细胞溶胶内进行的从磷酸化六碳糖形成五碳糖并产生还原力(NADPH)的循环过程

19、别构酶:

酶分子的非催化部位与某些化合物可逆的非共价结合后发生构象的改变,进而改变酶活性状态,称为酶的别构调节,具有这种调节作用的酶称为别构酶

20、脂多糖:

脂多糖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特有结构成分,构成外膜外表面的主要物质,并赋予这类细胞以亲水表面

三、简答题

1、

(1)合成:

酮体的合成主要是肝脏的功能,在肝脏线粒体中,决定乙酰辅酶A去向的是草酰乙酸,在草酰乙酸浓度十分低时,乙酰辅酶A进入TCA循环的量也随之变少,从而有利于酮体的合成,同时肝脏中脂肪酸的氧化仍保持继续。

在基质中先由乙酰辅酶A合成乙酰乙酸,之后乙酰乙酸可在D—β—羟丁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D—β—羟丁酸,也可自动脱羧生成丙酮。

(2)分解及生理意义:

在肝外组织中D—β—羟丁酸被D—β—羟丁酸脱氢酶催化生成乙酰乙酸,进而形成2分子乙酰辅酶A进行供能

(3)增加及其影响:

严重饥饿或未经治疗的糖尿病人体内可产生大量的乙酰乙酸,其原因是饥饿状态和胰岛素过低都会耗尽体内糖的贮存。

肝外组织不能自血液中获取充分的葡萄糖,为了获得能量,肝中的葡萄糖异生作用就会加速,肝和肌肉中的脂肪酸氧化也同样加速,同时带动蛋白质的分解。

脂肪酸氧化加速产生大量的乙酰辅酶A,糖异生作用使草酰乙酸供应耗尽,而后者又是乙酰辅酶A进入TCA循环所必需的,在此种情况下乙酰辅酶A不能正常的进入柠檬酸循环,而转向生成酮体的方向,造成:

①血液中出现大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