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汇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29349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名校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名校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名校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名校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名校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名校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名校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名校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名校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名校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名校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名校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名校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名校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名校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名校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名校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名校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名校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校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汇编.docx

《名校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汇编.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校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汇编.docx

名校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汇编

 

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汇编

 

名校名师编写

名校内部资料

 

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之一

一、字音字形

1.沁(qìn)园春

2.百舸(gě)

3.橘子(jú)

4.寥廓(liáokuò)

5.峥嵘(zhēngróng)

6.挥斥方遒(qiú)

7.浪遏(è)飞舟

8.吝啬(lìnsè)

9.嬉(xī)游

10.澄(chéng)清

11.召(zhào)唤

12.不驯(xùn)

13.明澈(chè)

14.灰烬(jìn)

15.摇曳(yè)

16.轻蔑(miè)

17.惆怅(chóuchàng)

二、词语积累

1.寥廓:

指宇宙的广阔。

2.苍茫:

旷远迷茫。

3.峥嵘:

文中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

4.指点江山:

评论国家大事。

5.意气:

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6.义气:

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有这种气概或感情

7.独立:

不依靠他人。

8.独力:

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做)。

9.风华正茂:

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

特指年轻人。

10.意气风发:

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

三、文言知识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同“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应。

读gōng)

3.秦伯说(“说”通“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4.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回来。

5.燕王诚振怖(“振”,通“震”,害怕)

6.秦王还柱走(“还”,通“环”,绕)

7.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

四、文学常识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2.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

3.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

五、名句默写

1.描写仰望与俯瞰之景,表现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的句子: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5、《沁园春·长沙》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远看: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仰视:

鹰击长空;俯瞰:

鱼翔浅底。

总结:

万类霜天竞自由。

6、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概叹,表现诗人雄心壮志和博大胸怀的句子: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衡水中学高一语文预习知识点之二

五、字音字形

1.战栗(lì)

2.震颤(chàn)

3.闪烁(shuò)

4.矿藏(zàng)

5.憎恨(zēng)

6.栖息(qī)

7.倔强(jué)

8.诞生(dàn)

9.炫耀(xuàn)

10.沉湎(miǎn)

11.眷恋(juàn)

12.溺(nì)爱

13.抹煞(shā)

14.遨游(áo)

15.翱翔(áo)

16.磕绊(bàn)

17.汗流浃(jiā)背

18.感慨(kǎi)

六、词语积累

5.彷徨:

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6.寂寥:

寂静;空旷。

7.哀怨:

悲伤而含怨恨。

8.彳亍:

走走停停的样子。

9.凄婉:

指哀伤;(声音)悲哀而婉转。

多用来形容心境或声音。

10.凄凉:

指寂寞冷落;凄惨。

多用来形容环境、气氛或境遇。

11.沉淀:

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从溶液中析出的难溶解的固体物质。

12.积淀:

指积累沉淀;也可指所积累沉淀下来的事物。

13.五彩斑斓:

强调“灿烂多彩”。

14.五光十色:

指“式样繁多”。

七、文言知识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

3.愿伯俱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

4.旦日不可不蚤来谢项王(“蚤”通“早”)

5.今者有小人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6.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八、文学常识

1.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

2.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

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

3.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其它的称为自由诗,

五、名句默写

1.《沁园春·长沙》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诗人旧地重游,引起诗人对往昔不平凡岁月回忆的过渡句: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表现革命者力量强大的句子: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特点)

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之三

九、字音字形

1.愚昧(mèi)

2.厌倦(juàn)

3.恪(kè)尽职守

4.吮吸(shǔn)

5.钦佩(qīn)

6.教诲(huì)

7.斟酌(zhēn)

8.水泵(bèng)

9.雏形(chú)

10.眺(tiào)望

11.撩(liāo)起

12.喧(xuān)响

13.炫(xuàn)耀

14.晨曦(xī)

一十、词语积累

1.颓圮:

坍塌,破败。

2.漫溯:

漫,不受约束,随便;溯,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3.瓦菲:

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4.忸怩:

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5.熟识:

对某人认识得比较久或对某种事物了解得比较透彻。

6.熟习:

(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

7.忸怩不安:

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8.忐忑不安:

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

一十一、文言知识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今义:

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

出使的人。

今义:

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3.共其乏困。

古义:

缺少的东西。

今义:

疲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那人。

今义:

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

走投无路。

今义:

贫穷。

6.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古义:

眼泪。

今义:

鼻涕。

一十二、文学常识

1.词的全名为曲子词,又叫长短句,是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词。

2.词起源于隋唐之际,隋代已有声腔,曲调,但不见曲子词。

到了唐五代开始出现发间曲子,也就是有了乐谱后而按谱写词,名为曲子词,后简称为词。

3.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

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

因而李白被尊为“百代词曲之祖”。

一十三、名句默写

1.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表现革命者关注国家大事的言行的句子: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2.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

万类霜天竞自由。

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

粪土当年万户侯。

3.以设问结尾,巧妙运用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并巧妙回答“谁主沉浮”的句子: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之四

一、字音字形

1.絮叨(xùdāo)

2.迷惘(wǎng)

3.抹煞(shā)

4.沉湎(miǎn)

5.怪癖(pǐ)

6.摭(zhí)拾

7.祈祷(qí)(dǎo)

8.面面相觑(qù)

9.冰雹(báo)

10.夭(yāo)折

11.磕(kē)绊(bàn)

12.碾(niǎn)成

13.引吭(háng)

14.自艾(yì)自怜

15.啮噬(nièshì)

16.干瘪(biě)

17.刻薄(bó)

18.犄(jī)角

二、词语积累

1.凌侮:

欺侮,侮辱。

2.叱骂:

责骂。

3.飘泊:

随波浮动或停泊;比喻流落在外,四处流浪。

4.寥落:

稀少。

5.从容不迫:

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

多用来表示为人处世的态度。

6.游刃有余:

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多用来比喻工作的能力。

7.目不忍视:

形容景象十分凄惨,使人不忍心看(常用来形容场景、事实十分悲惨)。

8.不忍卒读:

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三、文言知识

1.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

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

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2.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

礼品。

今义:

货币。

3.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

古义:

宫廷的侍卫。

今义:

中医医生

4.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古义:

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义:

指山东省。

5.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

意外的变故。

今义:

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四、文学常识

1.词发展于五代,到了宋代发展到顶峰。

根据风格特点,词有婉约和豪放之分;按照字数,词有小令、中调和长调之分。

2.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

课本中选入了他的作品《雨巷》。

五、名句默写

1.诗人反复地拿丁香来比喻姑娘的诗句: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2.描写姑娘向我走近时的诗句: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3.描写姑娘飘过时的诗句: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衡水中学高一语文预习知识点

一、字音字形

1.擂(léi)鼓

2.纤(xiān)巧

3.商榷(què)

4.忐忑(tǎn)(tè)

5.瞠(chēng)目结舌

6.雏(chú)形

7.思忖(cǔn)

8.斟酌(zhēn)(zhuó)

9.甄(zhēn)别

10.斑斓(lán)

11.跋涉(báshè)

12.狭隘(ài)

13.慰藉(jiè)

14.麻痹(bì)

15.戕害(qiāng)

16.符箓(lù)

17.时髦(máo)

18.恢(huī)宏

19.骐骥(qíjì)

二、词语积累

1.洋溢:

(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2.长歌当哭:

意思是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

3.广有羽翼:

到处都有帮凶。

4.谈资:

谈话的资料。

5.做客:

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多是短时间,偶尔一次或几次。

6.作客:

指寄居在别处。

多指长期寄居。

7.不由自主:

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强调身体不受自己意识的控制。

8.情不自禁:

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支配。

三、文言知识

1.将军战河北。

古义:

黄河以北地区。

今义:

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2.臣战河南。

古义:

黄河以南地区。

今义:

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3.庄则入为寿。

古义:

敬酒。

今义:

长寿。

4.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古义:

小人的谗言。

今义:

详细地讲述。

5.约为婚姻。

古义:

儿女亲家

今义:

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夫妻亲眷关系。

四、文学常识

1.徐志摩(1896-1931),笔名云中鹤、南湖,浙江海宁人。

诗人、学者。

新月社的主要发起人和主要成员之一。

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名篇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在病中》等。

2.艾青,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著名诗人,有诗集《黎明的通知》,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五、名句默写

1.描写姑娘消失在雨的哀曲里神态的诗句: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2.丁香姑娘与我擦肩而过后,我目送她渐渐远去的情景的句子: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3.行走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诗人希望遇到一个怎样的姑娘?

请用《雨巷》中的原文回答问题:

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之六

一、字音字形

1.木直中(zhòng)绳

2.槁暴(pù)

3.参省(xǐng)

4.须臾(yú)

5.跬(kuǐ)步

6.舟楫(jí)

7.契(qì)约

8.强弩(nǔ)

9.锲(qiè)而不舍

10.镂空(lòu)

11.句读(dòu)

12.郯子(tán)

13.官盛则近谀(yú)

二、词语积累

1.百折不回:

百折不挠。

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

2.殒身不恤:

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3.惊心动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4.里通外国:

暗中与外国勾结,进行背叛祖国的活动。

5.逆来顺受:

指对别人的欺负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6.委曲求全:

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为顾全大局而暂时忍让。

7.策划:

筹划,谋划,侧重于出谋划策,对象是事。

8.策动:

策划鼓动,侧重于发动、鼓动,对象可以是事,也可以是人。

三、文言知识

1.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5.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6.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为疆界。

7.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8.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10.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11.樊於期乃前曰(前:

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12.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

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13.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

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迟,即认为迟。

14.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

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白)衣,戴上(白)帽。

15.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祖:

名词活用为动词。

出行前举行祭路神的仪式。

16.使使以闻大王(使1:

动词,派遣,使2:

名词,使者。

四、文学常识

1.《左传》的作者,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和《公羊传》《谷梁传》被称作“春秋三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

2.《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作者已不可考,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篇。

《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五、名句默写

1.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对“真的猛士”的评论: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2.描写作者面对反动派的下劣无耻而无法忍受的句子: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3.作者对“沉默”的预言(选择复句):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之七

六、字音字形

1.苌弘(chánghóng)

2.炽(chì)热

3.疑窦(dòu)

4.谄(chǎn)媚

5.焚膏继晷(guǐ)

6.熟稔(rěn)

7.城垣(yuán)

8.不遑(huáng)

9.心无旁骛(wù)

10.宅邸(dǐ)

11.绮窗(qǐ)

12.饿殍(piǎo)

七、词语积累

1.半死不活:

形容快要死的样子;形容没有精神,没有生气的样子。

2.摇头摆尾:

形容得意或轻狂的样子。

3.胆战心惊:

形容非常害怕。

4.叱咤风云:

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5.偶然:

着重于意外,超出常规,跟“必然”相对。

6.偶尔:

着重于出现或发生的次数少,跟“经常”相对。

7.屏息以待:

指抑制呼吸来等待,侧重于等待。

8.屏气敛息:

指暂时抑止呼吸,侧重于心情紧张。

八、文言知识

1.乃朝服,设九宾(朝服:

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

2.群臣怪之(怪:

意动用法,以……为怪。

3.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前:

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4.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使:

名词,使命。

5.沛公军霸上。

(军,名词用如动词,驻军,动词)

6.沛公欲王关中。

(王,名词用如动词,为王、称王,动词)

7.吾得兄事之。

(事,名词用如动词,做事、侍奉,动词)

8.籍吏民。

(籍,名词用如动词,登记,动词)

9.范增数目项王。

(目,名词用如动词,使眼色,动词)

10.刑人如恐不胜。

(刑,名词用如动词,施加肉刑,动词)

11.道芷阳。

(道,名词用如动词,取道,动词)

12.素善留侯张良。

(善,形容词用如动词,友善、交好,动词)

13.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王,以之为王,称王,意动)

14.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

九、文学常识

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

全书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部分组成,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

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

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本文选自《华盖集续编》。

一十、名句默写

1.集中表现了离别的惆怅诗句: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2.作者在诗中借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两句表达对梦一般的美好回忆的追寻。

3.诗人挥手作别,悄然离开,不愿打破康桥的宁静,只想留下深情的眷恋的诗句是: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之八

一、字音字形

1.魂牵梦萦(yíng)

2.艾蒿(hāo)

3.搭讪(shàn)

4.一饮一啜(chuò)

5.悠邈(miǎo)

6.濡染(rú)

7.烙印(lào)

8.田塍(chéng)

9.匝数(zā)

10.缔造(dì)

11.侘傺(chàchì)

12.铩羽而归(shā)

13.恬淡(tián)

14.低徊(huí)

15.谪居(zhé)

二、词语积累

1.短小精悍:

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

也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不长而有力。

2.起承转合:

旧时写文章常用的行文顺序,“起”是开始,“承”是承接上文,“转”是转折,“合”是全文的结束。

泛指文章做法。

3.痛哭流涕:

尽情大哭,形容极度悲伤。

4.掩映:

指彼此遮掩而又互相衬托。

含有相互映照衬托使景物更美之意。

5.掩盖:

指隐藏,隐瞒,遮盖。

6.邻近:

只表示空间位置上的接近,连接的词语之间多为并列关系。

7.临近:

多表示时间的靠近,还可以表示地理位置上的接近。

三、文言知识

1.是寡人之过也(“……也”表示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

3.此天子气也。

(判断句)

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判断句)

5.亚父者,范增也。

(判断句)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判断句)

7.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判断句)

8.沛公安在?

(宾语前置,安在─在安)

9.客何为者?

(宾语前置,何为─为何)

10.大王来何操?

(宾语前置,何操─操何)

11.籍何以至此?

(宾语前置,何以—以何)

四、文学常识

1.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巨匠。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散文《旅途随笔》《随想录》等。

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

2.梁实秋(1903-1987),现代著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

代表作品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

译有《莎士比亚全集》,主编有《远东英汉大辞典》。

五、名句默写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之九

一、字音字形

1.欷歔(xīxū)

2.发轫(rèn)

3.桑梓(zǐ)

4.含辛茹苦(rú)

5.方兴未艾(ài)

6.翘首(qiáo)

7.蕞尔(zuì)

8.翰苑(hàn)

9.静谧(mì)

10.游泊(bó)

11.悲怆(chuàng)

12.黏合(nián)

13.矫饰(jiǎo)

14.迁徙(xǐ)

15.按捺(nà)

二、词语积累

1.婆娑:

形容盘旋和舞动的样子;枝叶纷披的样子。

2.生杀予夺:

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的大权,横行霸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

3.不假思索:

用不着想。

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4.人事沧桑:

当事人和世事变化很大。

5.抱怨:

心中不满,诉说别人不对;埋怨。

6.报怨:

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如以德报怨.

7.横七竖八:

形容纵横杂乱。

三、文言知识

1.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2.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

3.使毕使于前(第一个“使”后省去了宾语“之”。

4.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5.奉厄酒为(省略“之”)寿。

6.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7.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8.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

用“者”字结尾,相当于结构助词“的”。

9.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

四、文学常识

1.新闻专访是记者事先选定采访对象,对特定的人物、文体、事件和风物进行专题性现场访问之后所写的报道,是集新闻性、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炉的一种可读性很强的新闻体裁。

2.新闻评论是一种对最新发生的新闻提出的一定看法和意见的文章,是就当前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重大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政论文体,是新闻媒介中各种形式评论的总称。

五、名句默写

1.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2.烛之武见秦伯时,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3.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高一语文重点知识点之十

一、字音字形

1.烟垢(gòu)

2.惶惑(huáng)

3.颠簸(bǒ)

4.丰子恺(kǎi)

5.打夯(hāng)

6.廿七(niàn)

7.煮茗(míng)

8.蛰(zhé)居

9.丰腴(yú)

10.赭(zhě)色

11.闽粤(mǐnyuè)

12.乌桕(jiù)

13.诳语(kuáng)

14.远阜(fù)

二、词语积累

1.记忆犹新:

对往事的记忆还像新的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