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技术研究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31007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66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技术研究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技术研究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技术研究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技术研究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技术研究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技术研究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技术研究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技术研究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技术研究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技术研究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技术研究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技术研究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技术研究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技术研究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技术研究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技术研究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技术研究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技术研究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技术研究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技术研究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技术研究1.docx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技术研究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技术研究1.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技术研究1.docx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技术研究1

东北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理论与方法

姓名:

李海林

学号:

C53540212030140

专业:

安全工程

指导老师:

林秀丽

 

2014年3月5日

 

煤矿重大危险源辨识理论与方法

摘要

随着我国煤矿企业向大型化和设备现代化的飞速发展,从政府部门对煤矿企业灾害的宏观控制与煤矿企业自身对事故预防两方面考虑,开发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己成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当务之急。

重大危险源辨识和评价技术是预防重大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重大危险源控制和管理的前提。

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煤矿井下危险源的分类与辨识依据和井下重大危险源的定义、评价方法、及分级标准等。

根据井下危险源的产生和结构分析及其在事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煤矿井下危险源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一一危险物质和能量载体;第二类—(安全设施等)物的故障、物理性环境因素,个体人行为失误;第三类—不符合安全的组织因素(组织程序、组织文化、规则、制度等),即组织人的不安全行为、失误等。

在现场调研、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结合西山矿务局杜儿坪矿的具体情况,找出了井下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定了该矿重大危险源—瓦斯、火灾和粉尘,并运用事故树分析法(FTA)对该矿重大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价。

评价结果:

该矿在现有生产技术和安全管理状态下,矿井瓦斯爆炸危险程度等级为比较危险,火灾危险程度级别与煤尘爆炸危险程度级别均为稍有危险。

同时,全矿井的安全(危险)程度为比较危险。

我国煤矿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监控工作的系统研究尚刚刚起步,应用危险源的辨识方法,建立井下危险源的确定原则,并进行危险评价,给出控制方法,无疑将对我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煤矿,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评价

第一章绪论

1.1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煤国,煤炭产量约占全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

煤炭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未来几十年里将不会改变。

但我国又是世界上煤矿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矿山重大恶性事故不断发生,如2007年12月5日,山西省洪洞县新窑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5名矿工遇难,18人受伤;2009年2月22日,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致使78人死亡,114人受伤。

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不仅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而且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秩序,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形象。

煤矿安全是整个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和煤炭工业健康发展。

2010年我国煤炭产量将达到33亿吨。

2010年是煤矿安全国家监察体制创建10周年。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在接受《中国能源报》报记者专访时指出:

总体来说,10年来我国实现了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好转、促进了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10年间,全国煤炭年产量由10亿多吨增长到近30亿吨、增长近2倍;煤矿事故死亡总人数由每年近7000人减少到2630人、约下降63%;重大以上事故起数由每年70余起减少到20余起、约下降71%;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由5.4历史性地降到1以下、约下降82%.

究其原因,与我国政府十分关注煤矿应急救援工作密不可分。

200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达《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试行)》文件,要求企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和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2000年12月国家经贸委下达《2001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文件,要求“对各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评估和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2006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至此,我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形成。

随着我国矿山企业向大型化、设备现代化发展和新的监测监控手段的推广应用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确保矿山安全、高效、经济地生产,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展,研究矿山重大致因及预测预报技术已成为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当务之急。

1.2国内外重大危险源辨识理论与方法

1.2.1重大危险源辨识理论与方法

20世纪70年代以来,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已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

随之产生了“重大危害”、“重大危害设施(国内通常称为重大危险源)”等概念。

为了预防重大工业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必须建立有效的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

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一般应包括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安全监察和应急预案等部分。

其中辨识与评价是整个控制系统的基础。

它要求人们在深入研究重大工业事故的发生原因、过程和规律,弄清重大工业事故的伤害机理的基础上,提出重大工业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和评价方法,并且提供科学实用的重大工业危险源辨识、评价工具软件。

英国是最早系统地研究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的国家。

1974年英国卫生与安全委员会设立了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负责研究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技术和控制措施。

1993年第80届国际劳工大会通过《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和建议书。

该公约要求各成员国制定并实施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的国家政策,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发生。

为促进亚太地区的国家建立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ILO于1991年1月在曼谷召开了重大危险源控制区域性讨论会。

1996年9月,澳大利亚国家职业安全委员会颁布了重大危险源控制国家标准和实施重大危险源控制的规定。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重视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和控制,“重大危险源评价和宏观控制技术研究”、“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分别被列入国家“八五”和“九五”科技攻关项目。

“十五”期间,相继开展了《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与应急预案编制技术》研究。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矿山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预防与监控技术”,也将矿井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预测评价、瓦斯煤尘灾害及事故隐患的辨识和监测等内容列为研究目标。

通过上述科技攻关和试点研究,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重大事故预防体系思想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控制技术。

2000年9月17日我国发布了重大危险源辨识国家标准并明确提出危险源辨识是重大工业事故预防的有效手段。

2005年发布的国家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2006-2010)确定的主要任务之一即实施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

在重大危险源控制领域,由于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生产设备老化日益严重,超期服役、超负荷运行的生产系统大量存在,形成了工业生产中众多的事故隐患,而我国重大危险源控制的有关研究和应用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整的系统,同欧洲及美、日等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

目前,重大危险源数量大、分布广,且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监控管理体系;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重大事故隐患尚未得到有效治理。

具体到国内外某一专题研究来看,例如在瓦斯爆炸事故危险源辨识研究方面,南非的D.M.莫瑞斯结合实际的矿井瓦斯爆炸事故,提出了以瓦斯和火源这两个基本因素入手分析和辨识瓦斯爆炸事故危险源;美国的罗朗士针对瓦斯爆炸事故提出了辨识的分级标准,并给出了允许的危险等级及其相应的分级指标;英国德维斯提出了从瓦斯爆炸的机理入手来分析和研究瓦斯爆炸事故的各种因素(即危险源);T.J.托朴生等人提出了结合实际爆炸事故从生产点到生产系统来进行辨识研究。

在我国,江兵等人提出了从导致瓦斯爆炸事故的基本因素(即重大危险源)入手分析其各种因素的诱发因素(即触发型危险源)的方法来进行瓦斯爆炸事故危险源等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工作;福州大学的林香民、辽宁技术工程大学单亚飞等人则以大量瓦斯爆炸事故资料为准来进行瓦斯爆炸事故危险源的辨识分析,从而得出其危险源,即诱发因素等。

1.2.2重大危险源评价技术研究现状

危险性评价即风险评价最初始于20世纪30年代,首先出现于保险行业。

虽然当时的评价目的不同于目前对生产系统的危险性评价,但这一工作为以后的安全管理指明了方向。

全面、系统地研究企业、装置、设施的安全评价原理和方法始于20世纪60年代。

1964年,美国道(DOW)化学公司以火灾、爆炸指数形式定量地评价化工系统的危险程度,形成了道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方法。

以后又逐步改进使这种方法得以完善。

该方法在评价工程中的合成原则为:

火灾爆炸指数=MF(1+SMH/100)(1+GPH/100)(1+SPM/100)(1一1)

式中,MF为物质指数;SMH为特定物质危险指数;GPH为一般工艺过程危险指数;SPM为特殊工艺过程危险指数。

其特点是以系统中的危险物质和危险能量为主要评价对象,除此之外对影响系统安全的其他因素只考虑到特殊工艺对危险物质的影响。

道火灾爆炸指数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世界范围内化工行业以至于所有工业系统的安全评价技术的发展。

英国帝国(ICI)化学公司蒙德(MOND)工厂则根据化学工业的特点,在道火灾爆炸指数法的基础上扩充了毒物危险性因素,并对系统中影响安全状态的其他部分因素,如有关安全设施等防护措施予以考虑,以补偿系数的形式引入到评价模型的结构之中。

1974年提出了蒙德公司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方法。

这一方法比同期的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从原理上更加完善。

该法的合成原则为:

系统总危险性指数:

B(1+M/100)(1+P/100))[1+(S+Q+L)/100+T/400](1+FxUxExA/1000)(1-2)

式中,B为物质指数值;M为特殊物质危险指数;P为一般工艺危险值;S为特殊工艺危险指数值;Q为能量危险值;L为设备布置危险值;T为毒性危险指数值;F为火载荷系数;U为单元毒性指数;E为爆炸指数;A为空气爆炸指数。

1976年日本劳动省参照上述思路,开发出日本劳动省“化工厂六步骤安全评价法”。

这种方法除对评价的程序、内容作了进一步的完善以外,其定量评价则是通过把装置分成工序,再分成单元,根据具体的情况给单元的危险指标赋以危险程度指数值,以其中的最大危险程度作为本工序的危险程度。

在分析阶段引入了系统工程的有关技术,使分析过程比以前的方法更全面、更系统。

随着生产系统的大型化和复杂程度的提高,重大恶性事故不断发生。

人类迫切希望能对生产系统的危险性做到定量、科学的评价,以便于客观地了解系统的危险状态,及时处理系统中存在的隐患,把事故损失控制在最小限度。

在这种情况下,系统安全思想和概率统计理论逐渐被引入到安全评价的方法研究之中。

1975年美国的拉姆斯教授采用概率风险方法对核电站的安全状态进行了概率分析评价。

用于系统危险性评价的风险值可以表示为:

R=C*P

式中,C为系统灾变后果的严重程度;P为系统灾变发生的概率。

与此同时,系统工程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也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系统的安全评价之中。

如系统工程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事故树分析法(FTA),事件树(ETF),初步危险分析方法(PHA,故障类型及后果分析方法(FMEA,可操作性分析方法(HOS)等作为安全评价过程中具体的技术被开发和利用。

目前概率风险评价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

安全检查表方法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静态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安全评价与系统安全管理之中。

对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我国也积累了一些有借鉴意义的成果.1991年国家“八五”课题“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研究”,填补了我国跨行业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的空白,在事故严重度评价中建立了伤害模型库,采用了定量的计算方法,使我国工业危险评价方法的研究从定性评价进入定量评价阶段。

“九五”课题“矿山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技术”,在瓦斯爆炸、火灾和顶板事故三方面提出了事故易发性及后果严重度的具体评价技术。

“十五”课题“矿山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预防与监控技术”,涉及到矿山重大危险源的内容以瓦斯事故为主,同时考虑了瓦斯与煤尘共存条件下的爆炸,提出了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评价方法,开发出了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性预测评价技术和专家系统软件,并建立了瓦斯煤尘爆炸的危险性评价和防治专家系统。

1.3课题的提出

如前所述,煤矿安全是整个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研究矿山重大致因及预测预报技术已成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当务之急。

无论是从政府部门对矿山企业灾害的宏观控制还是企业对事故预防方面考虑,建立一套系统的、科学的、能反映矿山安全状态,准确有效地辨识评价各类重点危险源的方法及监测监控和预警技术,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非常及时的。

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组织编制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中也强调指出,要进行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即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源、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考虑到“一通三防(矿井通风、防治瓦斯、防灭火与防治粉尘)”是煤矿安全的重中之重,因此本篇论文将针对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杜儿坪矿的实际情况,对煤矿重大危险源(爆炸、火灾、煤尘)的辨识与评价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第2章危险源辨识与分析

所谓危险源辨识,是指认识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辨识是危险源研究的第一步,是有效控制事故发生的基础,包括给出恰当的危险源定义及用合理的辨识标准来确认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

2.1基础概念

在危险源辨识与评价研究之前,有必要对相关的概念加以说明。

一、安全、危险、事故隐患与事故

自人类出现以来,就一直在为生存与发展而不懈奋斗着,安全问题也就成为一种特殊事物客观地表现出来。

与危险源密切相关的三种状态是安全、危险和事故。

传统的安全观认为安全和危险是两个互不相容的绝对的概念,即简单地说,安全就是“无危则安,无损为全”,无危就是没有危险,无损就是没有损失(包括人员的伤亡、设备财产的损坏或损毁等);换句话说,安全即危险无限趋于零时的状态。

美国安全工程师学会(AmericansocietyofSafetyEngineer,ASSE)认为:

安全是指导致损伤的危险度是能够允许的,威胁和损害概率低的通常术语。

危险又称风险,是一种状态的描述,指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生产系统具有超出人的控制之外的,可能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损失,引起事故发生的一种可能性的状态。

事故隐患是指作用场所、设备或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我国劳动部1995年发布的《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中,把重大事故隐患定义为:

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

事故是生产系统的一种状态的描述,是违背人们的意愿的,是由于某些因素的激发,使一系列事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发展,直至超出人们所控制之外并造成生产系统过程中断,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环境带来损失的状态,是生产系统一种动态发展过程的结果。

通俗地讲,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终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图示意的圆圈,是指安全、隐患、事故在生产系统中的动态变化范围。

其中,内圆部分表示生产实践符合生产规律的规律运动,安全占有的范围。

外圆与内圆之间的月牙部分,表示生产实践违背生产规律的异常运动,隐患占有的范围。

月牙下部的弓形,表示生产实践违背生产规律的异常运动,经过量变积累发生了质变,事故占有的范围。

这三者在生产中各自占有的范围,既不是等分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由各自内在联系的构成因素含量多少决定的,同时还取决于人们预防、控制事故的水平。

安全、隐患、事故在生产中,随着生产实践的规律运动与异常运动的变化,相互排斥,而相互依存的。

其发展变化规律是:

隐患与事故之间,两者均生存发展于生产实践的异常运动之中,隐患是事故的量变过程,事故是隐患的质变结果。

安全生存发展于生产实践的规律运动之中,因此,安全同隐患、事故有本质上的区别,隐患是对安全的改变,事故是对安全的否定。

隐患同安全与事故之间的关系,隐患是安全与事故的临界线,具有一定互变性,隐患既能改变成安全又能转化成事故。

在生产实践的规律运动改变成异常运动时,安全就变成了隐患。

在生产实践异常运动失去了控制后,经过量变积累发生质变时,隐患又变成了事故。

但是在发生事故之后,人们吸取了事故教训,采取了防范措施,用于指导生产实践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时,事故又变成了安全。

安全同隐患、事故就是这样在生产中不停变化,并形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就安全、危险与事故而言,安全与事故是系统相对确定的一种状态,而危险则是处于安全与事故之间的一种状态,是在安全状态存在的条件和基础遭到破坏后,系统从安全状态转化为事故前的一种不稳定和动态的过程,是一种不确定的状态。

二、危险源与重大危险源

为了对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有必要对危险源进行认识。

危险源,也就是危险的根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组合的根源,它可以是存在危险的一件设备、一处设施或一个系统,也可以是系统中存在危险的一部分。

通常,人们对矿山事故最为关心的是灾情,对导致灾情的根源,即危险源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因此,我国矿山灾害事故时有发生,有时候甚至是连续发生事故。

所以说,我们不仅应该关心灾情,而更应该关心危险源,特别是重大危险源。

根据2000年9月7日我国发布的国家标准GB一18218一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定义如下:

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据此,矿山重大危险源可定义为:

在矿山企业生产过程中,在危险因素中其导致事故发生时,不以其他危险源的存在而存在的危险物质或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各种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或场所,或为生产中可能客观存在的生产活动或事件。

三、辨识、风险、风险评价

危险源辨识可以简单地说是对危险源进行认识的一种过程,即分清什么是危险源,什么不是危险源。

确切地说,危险源辨识就是人们为了确保生产系统的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对生产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一切因素和规律,进行认识并判断其对诱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其引发事故后可能造成的损害有多大的研究,它是对危险源系统进行判断是否存在某类危险因素或危险隐患。

它是进行危险评价、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必要手段。

风险是危险、危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危险、危害事故严重程度的综合度量。

衡量风险大小的指标是风险率(R),它等于事故发生的概率(P)与事故损失严重程度(s)的乘积:

R=P×S

作为风险评价,事故损失严重程度s一般应考虑两个方面,即:

费用(Cos),安全投资、保险费用;损害(Damage),事故造成的损失。

当然,在安全评价或风险评价的初步阶段,一般只考虑“损害”,即所谓的严重度,用严重度来计算风险率。

风险评价以实现系统的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损失与伤害的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评估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2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重大危险源辨识主要包括: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主要内容等。

一、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主要包括:

(1)大量事故的统计资料;

(2)具体工矿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3)利用专家的经验和智慧;(4)可靠的理论知识。

二、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标准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标准主要包括:

1.某物质为重大危险源的量允许超过的数量标准;

2.引起该危险源事故的相互作用的因素(触发型危险源)的多少;

3.发生事故的次数:

某类危险物质的事故次数不仅能够说明该危险物质的难控制性,同时也能够说明危险性;

4.发生事故时的伤亡情况:

伤亡情况是说明事故严重性的最好指标,也是判断其是否为重大危险源的最好指标;

5.造成的经济损失;

6.事故后处理和恢复生产的难易程度等:

对事故的处理和恢复生产的间断时间,都是衡量事故所带来的影响及灾情的直接指标,也是衡量其经济损失的有力指标。

国家标准GB18218一2000中给出了生产场所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物质(包括爆炸性物质、易燃物质、活性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名称及临界量。

三、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主要内容

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主要内容包括:

1.重大危险源物质存在的状态:

即要明确重大危险源物质在此情况下诱发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

2.重大危险源物质的触发型危险源的状态,在重大危险源物质存在的情况下,重大危险源物质发生某类事故的触发型危险源存在情况,其现行条件下诱发该类事故的危险性有多大;

3.重大危险源与其发生某类事故的触发型危险源结合的可能性有多大。

2.3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是控制和管理重大危险源的关键措施之一。

重大危险源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评价出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有多大,及其发生事故后的严重程度有多大,以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技术投资效益,从而为评估系统总体的安全性以及制定基本的预防、防护措施和进行安全投资提供科学、合理、可靠的依据。

重大危险源评价主要包括:

(l)评价的类型;

(2)评价的内容及程序(步骤);(3)评价的要素;(4)评价的基本原则;(5)评价的标准;(6)评价方法及其方法的确定;(7)重大危险源评价的综合模型的建立。

一、评价的类型

评价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主要是以专家赋值或以指数(系数)来表达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度,评价和分级可根据可能性和严重度分别来进行评价也可以合成来进行评价;定量评价方法是以系统事故风险率来表达事故危险性的大小,也称概率风险评价方法,该方法主要是以概率值来进行评价。

二、评价的内容及程序

重大危险源评价的内容:

(1)危险源灾害事故的伤害机理的研究;

(2)危险源灾害事故的伤害模型的建立;(3)危险源灾害系统的事故严重度的计算;(4)危险源灾变概率的模糊化处理和计算;(5)危险源灾害系统的危险(风险)值计算;(6)危险源灾害系统危险等级的划分。

其评价程序如图2-2所示,其中将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的内容也包括在其中,这样更能够清晰的说明评价研究的程序和思路。

三、评价的要素及标准

1.评价的主要要素

重大危险源评价的主要要素有五条,分别为:

(1)重大危险源的危险性及其数量;

(2)工作人员的素质;(3)生产系统生产工艺条件危险性;(4)生产环境因素;(5)生产系统的抗灾和救灾能力。

2.评价的标准

评价的标准主要包括:

(1)评价结果要能够客观正确地反映重大危险源系统发生灾变可能性的大小;

(2)危险源评价的结果必须正确反映危险源灾变发生时可能造成的损失,即严重度有多大;(3)评价结果应能够反映出危险事故所属等级,即进行重大危险源事故分级。

四、评价的原则

评价的原则主要包括:

(1)科学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客观性原则;(5)适用性原则;(6)最大危险性原则;(7)可比性原则;(8)损失合成原则;(9)分解性原则;(10)综合性原则。

五·重大危险源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的确定:

按其性质分,危险源评价方法可分为两大类:

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

若进行具体的划分则危险源评价的常用方法主要有:

安全检查表法((SCL)、预先危险分析法(PHA、危险指数评价方法(F&EI),概率危险评价方法(PBHA、事件树分析法(ETA)和事故树分析法(FTA)。

六、重大危险源综合评价模型

根据安全工程学的一般原理,通过对有关文献所建立的层次结构图的比较和分析研究,提出从事故严重度和事故发生概率两个指标来进行评价的综合评价模型,以火灾事故为例,其综合评价模型如图2-3所示

GL=PxB=Px(1一H)x(1一M)(2-3)

L=L1+L2(2-4)

式中,GL为表示事故概率的综合评价值;P为事件发生的概率;L为事件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