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电解质溶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34849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电解质溶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电解质溶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电解质溶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电解质溶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电解质溶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电解质溶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电解质溶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电解质溶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电解质溶液.doc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电解质溶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电解质溶液.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电解质溶液.docx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电解质溶液

2018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电解质溶液

专题七电解质溶液

时间:

45分钟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2017河南豫南九校质考,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5℃时KW=1.0×10-14,将稀硫酸加热至90℃(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其pH不变

B.pH与体积都相同的醋酸和硝酸溶液分别用0.1molL-1氢氧化钠溶液恰好中和,所需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前者一定大于后者

C.0.2molL-1CH3COONa溶液和0.1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所得碱性溶液中:

c(Na+)+c(H+)=

c(CH3COO-)+c(Cl-)

D.向少量AgNO3溶液中滴加适量NaCl溶液,再滴加适量KI溶液,若开始有白色沉淀生成,后逐渐变为黄色沉淀,即说明Ksp(AgI)Ksp(AgCl)

2.(2017山东师大附中三模,13)常温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H=a的氨水,稀释至原体积的10倍后,其pH=b,则a=b+1

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

C.向10mL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将减小

D.向10mLpH=11的氨水中,加入10mLpH=3的H2SO4溶液,混合液pH=7

3.(2017河南南阳等六市联考,13)某温度下,向一定体积0.1molL-1的氨水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溶液的pOH[pOH=-lgc(OH-)]与pH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点和N点溶液中H2O的电离程度相同

B.Q点溶液中,c(N)+c(NH3H2O)=c(Cl-)

C.M点溶液的导电性小于Q点溶液的导电性

D.N点溶液加水稀释,变小

4.(2017江西九江十校第二次联考,13)25℃时,向100mL0.1molL-1NH4HSO4溶液中滴加0.1molL-1NaOH溶液,得到的溶液pH与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点时溶液的pH1

B.a点到b点的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

C.ab段上的点(不包括a点)均满足关系式:

c(N)+c(Na+)2c(S)

D.b点时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c(Na+)c(S)c(N)c(H+)c(OH-)

5.(2017河北衡水中学三调,13)常温下1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HX和HY两种一元酸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的pH随溶液体积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离常数:

K(HX)K(HY)

B.浓度均为0.1molL-1的HX和HY的混合溶液中:

c(X-)+c(HX)=c(Y-)+c(HY)

C.浓度均为0.1molL-1的NaX和NaY的混合溶液中:

c(Na+)c(Y-)c(X-)c(OH-)c(H+)

D.a点水的电离程度大于b点水的电离程度

6.(2017湖南邵阳第二次联考,12)0.1molL-1NH4Al(SO4)2溶液的pH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曲线Ⅰ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c(N)大于等浓度的NH4HSO4溶液中c(N)

B.向100mL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逐滴滴加80mL0.05molL-1NaOH溶液时,溶液pH的变化如曲线Ⅱ

C.升高温度,NH4Al(SO4)2溶液的pH减小,是因为升温促进了NH4Al(SO4)2的电离

D.20℃时,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

2c(S)-c(N)-3c(Al3+)=10-3molL-1

7.亚砷酸(H3AsO3)可以用于治疗白血病,其在溶液中存在多种微粒形态,将KOH溶液滴入亚砷酸溶液中,各种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溶液的pH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血液的pH在7.35~7.45之间,用药后人体中含砷元素的主要微粒是As

B.n(H3AsO3)∶n(H2As)=1∶1时,溶液显酸性

C.当pH调至11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3AsO3+OH-H2As+H2O

D.pH=12时,溶液中c(H2As)+2c(HAs)+3c(As)+c(OH-)=c(H+)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

8.(2017吉林长春七校联考,17)(14分)H2O2是绿色氧化剂,且在酸性介质中具有更强的氧化性;易溶于水,所得溶液显弱酸性,常温下K1=1×10-12,K2=1×10-25。

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氢的电子式为。

(2)H2O2是一种二元弱酸,请写出它的第二步电离的方程式。

(3)设常温下水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则K、K1、K2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4)将H2O2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FeCl2溶液中,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工业上可用H2O2除去废水中的Cl2,与用SO2除去Cl2的方法相比,其优点是

(6)在KI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H2O2溶液,迅速发生反应放出大量气体,反应的过程可表示如下:

①H2O2+2KI+H2SO4I2+K2SO4+2H2O

②H2O2+I22HIO

③H2O2+2HIOI2+O2↑+2H2O

据此分析,碘单质在H2O2分解反应中的作用是,其理由是

9.(15分)

(1)某温度(t℃)时水溶液中c(H+)和c(O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a点离子积KW=;该温度下,pH=12的NaOH溶液与pH=2的H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性。

(2)25℃时,向0.1molL-1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当固体溶解后,测得溶液pH,N的物质的量浓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体积相等的稀NaOH和CH3COOH溶液混合,若溶液中c(Na+)=c(CH3COO-),则该溶液显(填“酸性”“碱性”或“中性”),混合前c(NaOH)c(CH3COOH)(填“”“”或“=”)。

(4)常温时,Fe(OH)3的Ksp=1×1,要使溶液中的Fe3+沉淀完全[残留在溶液中的c(Fe3+)≤10-5molL-1],则溶液的pH最小为。

(5)用可溶性碳酸盐可以浸取CaSO4固体,则溶液浸取过程中会发生反应:

CaSO4(s)+C(aq)CaCO3(s)+S(aq)

已知298K时,Ksp(CaCO3)=2.80×10-9,Ksp(CaSO4)=4.90×10-5,则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0.(2017江西南昌一模,27)(15分)水合碱式碳酸镁[4MgCO3Mg(OH)24H2O],又称轻质碳酸镁。

常利用菱镁矿(质量含量为碳酸镁90%,碳酸钙10%)碳化法制取:

(1)根据下表中数据,选择消化反应的最佳温度为;理由是

消化温度/℃30405060708090

转化率/%50.358.285.185.290.791.291.5

(2)碳化反应可生成Mg(HCO3)2,生成Mg(HCO3)2的化学方程式为。

(3)流程图中和可以为碳化反应提供二氧化碳源。

(4)某工艺设计利用卤水碳化法制取轻质碳酸镁:

①卤水中含有Fe2+和Mn2+,当其浓度小于1×10-5mol/L时,可以认为完全除去。

常温时当调节溶液pH为9.5时,此时Mn2+小于mol/L,不会沉淀出来。

物质Mg(OH)2Fe(OH)3Fe(OH)2Mn(OH)2

Ksp10-1110-3910-1710-14

②如果把Fe2+转化为Fe3+,从环保角度考虑,最合适的氧化剂为。

A.Ca(ClO)2B.Cl2

C.H2O2D.HNO3

③下列方案中,较好的为,理由是。

产品除杂卤水产品

11.(14分)

(1)催化还原CO2是解决温室效应及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在Cu/ZnO催化剂存在下,CO2和H2可发生两个平行反应,分别生成CH3OH和CO。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Ⅰ.CO2(g)+3H2(g)CH3OH(g)+H2O(g)

ΔH1=-53.7kJmol-1

Ⅱ.CO2(g)+H2(g)CO(g)+H2O(g)ΔH2

已知:

①CO和H2的燃烧热分别为283.0kJmol-1和285.8kJmol-1

②H2O(l)H2O(g)ΔH3=+44.0kJmol-1

反应Ⅰ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反应Ⅱ的ΔH2=kJmol-1。

(2)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平衡aA(g)+bB(g)cC(g)的影响,得到如图1所示关系。

若此反应在低温条件下自发进行,则p1p2(填“”“”或“=”)。

(3)常温下,用0.1000molL-1的盐酸滴定20.00mL未知浓度的Na2CO3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2所示。

已知b、d点分别为用酚酞和甲基橙作指示剂的滴定终点。

①比较b点和d点的水的电离程度:

bd(填“”“”或“=”)。

②写出滴定过程中c~d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滴定时,加入盐酸10mL时,溶液中各粒子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c(Na+)c(HC)c(Cl-)c(C)c(OH-)c(H+)

b.c(Na+)+c(H+)=2c(C)+c(HC)+c(OH-)

c.c(Na+)=2[c(C)+c(HC)+c(H2CO3)]

d.c(OH-)=c(H+)+c(HC)+c(C)

答案精解精析

一、选择题

1.CH2SO4完全电离产生的c(H+)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A项正确;pH与体积都相同时,醋酸的物质的量大于硝酸的物质的量,所以用0.1molL-1NaOH溶液恰好中和时,前者所需的NaOH溶液体积一定大于后者,B项正确;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Na+)+c(H+)=c(CH3COO-)+c(Cl-)

+c(OH-),C项错误;对于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Ksp小的可以转化成Ksp更小的,D项正确。

2.CNH3H2O是弱电解质,pH=a的氨水,稀释至原体积的10倍后,a-1pHa,故A错误;酚酞在中性溶液中也呈无色,故B错误;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c(OH-),向10mL0.1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c(OH-)逐渐增大,则将减小,故C正确;NH3H2O是弱电解质,向10mLpH=11的氨水中,加入10mLpH=3的H2SO4溶液,反应后氨水有剩余,所以溶液呈碱性,故D错误。

3.B分析题图可知,M点碱过量,N点酸过量,M点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与N点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相同,对水的电离抑制能力相同,故两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A正确;Q点时pH=pOH,说明溶液呈中性,由电荷守恒c(N)+c(H+)=c(Cl-)+c(OH-)及c(OH-)=c(H+)可得,c(N)=c(Cl-),B错误;M点溶液中一水合氨含量较Q点溶液中多,故M点溶液的导电能力小于Q点,C正确;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温度不变,Kb不变,加水稀释N点溶液,氢离子浓度减小,c(OH-)增大,所以变小,故D正确。

4.Da点为0.1molL-1NH4HSO4溶液,NH4HSO4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浓度为0.1molL-1,N水解呈酸性,所以a点氢离子浓度大于0.1molL-1,pH1,故A正确;b点加入的氢氧化钠恰好消耗完H+,离子的物质的量不变,但溶液体积增大,浓度减小,导电能力减弱,故B正确;根据电荷守恒可得ab段上的点(不包括a点)均满足关系式:

c(N)+c(Na+)+c(H+)=2c(S)

+c(OH-),ab段上的点显酸性,即c(H+)c(OH-),所以c(N)+c(Na+)2c(S),故C正确;b点溶液中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的(NH4)2SO4与Na2SO4,离子浓度关系为c(Na+)=c(S)c(N)c(H+)c(OH-),故D错误。

5.D浓度均为0.1molL-1的HX和HY两种一元酸溶液,HY溶液的pH小于HX溶液,说明HY的酸性强于HX,故电离常数:

K(HX)K(HY),A正确;根据物料守恒可知,浓度均为0.1molL-1的HX和HY的混合溶液中,c(X-)+c(HX)=c(Y-)+c(HY),B正确;由于HY的酸性强于HX,则NaX的水解程度大于NaY,所以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Y-)c(X-)c(OH-)c(H+),C正确;a、b两点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相同,对水的电离抑制作用相同,故两点的水的电离程度相同,D错误。

6.B在NH4Al(SO4)2溶液中Al3+的水解抑制N的水解,NH4HSO4溶液中H+也抑制N的水解,且浓度相等时H+的抑制能力比Al3+强,故A错误;100mL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N和Al3+的物质的量为0.01mol,80mL0.05molL-1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为0.004mol,混合时Al3+部分生成Al(OH)3沉淀,溶液pH升高,但混合液仍显酸性,故B正确;升高温度,NH4Al(SO4)2溶液的pH减小,是因为升温促进了Al3+和N的水解,故C错误;20℃时,0.1molL-1NH4Al(SO4)2溶液的pH=3,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H+)+c(N)+3c(Al3+)=c(OH-)

+2c(S),则2c(S)-c(N)-3c(Al3+)=c(H+)-c(OH-)10-3molL-1,故D错误。

7.C由图可知pH在7.35~7.45之间时,含砷元素的主要微粒为亚砷酸,A项错误;n(H3AsO3)∶n(H2As)=1∶1时,pH7,溶液显碱性,B项错误;调节pH至11时,含砷元素的主要微粒为H2As,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3AsO3+OH-H2As+H2O,C项正确;pH=12时溶液显碱性,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8.答案

(1)(2分)

(2)HH++(2分)

(3)K1KK2(2分)

(4)H2O2+2Fe2++2H+2H2O+2Fe3+(2分)

(5)消耗的质量少且氧化产物无须进行后续处理(2分)

(6)催化剂(2分)碘单质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且加快了H2O2分解的速率(2分)

解析

(1)H2O2是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2)H2O2是一种二元弱酸,其第二步电离的方程式为HH++。

(3)常温下,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1×10-14,则K1KK2。

(4)H2O2具有氧化性,能将Fe2+氧化为Fe3+,从而使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5)由反应方程式H2O2+Cl22HCl+O2↑、SO2+Cl2+2H2OH2SO4+2HCl可知,处理等量的Cl2,消耗H2O2的质量小,且H2O2的氧化产物为O2,无须后续处理。

(6)分析反应②、③可知,碘单质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9.答案

(1)1.0×10-12(2分)碱(1分)

(2)减小(2分)增大(2分)(3)中性(2分)(2分)

(4)3(2分)(5)1.75×104(2分)

解析

(1)a、b两点对应温度相同,离子积相同,所以a点离子积KW=c(H+)×c(OH-)=10-6×10-6

=10-12;pH=2的H2SO4溶液中c(H+)=0.01molL-1,pH=12的NaOH溶液中c(OH-)=molL-1=

1molL-1,等体积混合时碱过量,溶液呈碱性。

(2)一水合氨为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NH3H2ON+OH-,加入氯化铵时,铵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则pH减小。

(3)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若c(Na+)=c(CH3COO-),则c(OH-)=c(H+),所以溶液呈中性;醋酸钠溶液呈碱性,要使醋酸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呈中性,则醋酸应该稍微过量,因为二者的体积相等,所以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氢氧化钠。

(4)Ksp=c(Fe3+)c3(OH-)≤10-5×c3(OH-),c(OH-)≥10-11molL-1,则c(H+)≤molL-1=10-3molL-1,溶液pH≥3。

(5)反应的平衡常数K====1.75×104。

10.答案

(1)70℃温度进一步升高,转化率增幅不大,但能耗增加

(2)Mg(OH)2+2CO2Mg(HCO3)2

(3)煅烧反应热解反应

(4)①10-5②C③方案2加入碳酸钠的产品中易混入更多杂质,不易提纯

解析

(1)由表格中数据可知,70℃时,物质的转化率较大,温度进一步升高,转化率增幅不大,但能耗增加,所以最佳温度为70℃。

(2)由流程图可知Mg(HCO3)2由Mg(OH)2和CO2反应而得,化学方程式为Mg(OH)2+2CO2Mg(HCO3)2。

(3)煅烧反应中碳酸镁和碳酸钙分解均生成二氧化碳,热解反应中也会生成二氧化碳。

(4)①已知:

Ksp[Mn(OH)2]=10-14,常温时当调节溶液pH为9.5时,c(OH-)=10-4.5mol/L,此时若Mn2+不沉淀出来,则c(Mn2+)c2(OH-)Ksp[Mn(OH)2],c(Mn2+)mol/L=10-5mol/L。

②把Fe2+转化为Fe3+,从环保角度考虑,应选择过氧化氢,因为其还原产物为水,不污染环境。

③加入碳酸钠,会使产品中混入更多杂质,不易提纯,故方案1不合适。

11.答案

(1)+41.2

(2)

(3)①②H++HCCO2↑+H2O或H++HCH2CO3③ac

解析

(1)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反应Ⅰ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a.CO(g)+O2(g)CO2(g)ΔH=-283.0kJmol-1;b.H2(g)+O2(g)H2O(l)ΔH=-285.8kJmol-1;c.H2O(l)H2O(g)ΔH=+44.0kJmol-1,根据盖斯定律,由b-a+c即得CO2(g)+H2(g)CO(g)+H2O(g)ΔH2=-285.8kJmol-1+283.0kJmol-1+44kJmol-1

=+41.2kJmol-1。

(2)根据图像可知,当压强一定时,温度升高,A的转化率降低,由此可以推知正反应的ΔH0;又因为该反应可以在低温时自发进行,可推出ΔS0,故a+bc,当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所以p1p2。

(3)①用盐酸滴定碳酸钠溶液的过程中,用酚酞作指示剂时滴定的终点产物为NaHCO3和NaCl,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时滴定的终点产物为NaCl、H2CO3(或CO2、H2O),NaHCO3促进水的电离,H2CO3抑制水的电离,故水的电离程度:

bd。

②c~d段发生NaHCO3与盐酸的反应。

③加入盐酸10mL时,溶液中有NaHCO3和NaCl以及剩余的Na2CO3,三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C的水解程度大于HC,且水解较微弱,故c(Na+)c(HC)c(Cl-)c(C)c(OH-)c(H+),a正确;由电荷守恒可得c(Na+)+c(H+)=c(OH-)+c(HC)+2c(C)+c(Cl-),b错误;由物料守恒可得c(Na+)=2[c(C)+c(HC)+c(H2CO3)],c正确;由电荷守恒关系式及物料守恒关系式可得c(OH-)=c(H+)+c(HC)+2c(H2CO3)-c(Cl-),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