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典型材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40587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典型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典型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典型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典型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典型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典型材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典型材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典型材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典型材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典型材料.docx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典型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典型材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典型材料.docx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典型材料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典型材料

  村位于XX县城西北16公里处,坪曲公路沿线,由庞家川、东上河、西上河、小河南四个自然村组成。

全村总面积2.4平方公里,204户,700口人,耕地921亩,27名党员,近年来,庞家川村全面加强党组织建设,在地下无资源,地面无企业的发展条件下,靠培育种植、养殖及建材等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农村发展的成功之路。

  庞家川村是我县的老典型,多年来,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乡乃至全县的前列,特别是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环境卫生等方面更是取得了今人瞩目的成绩。

先后获得了市级“和谐村”、“环境优美村”、“生态园林绿化村”等荣誉称号,连续十年获得“市级文明村”和“省级文明村”,2011年获得了“国家文明村”的荣誉称号。

  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庞家川村在原有的良好基础上,加大对村内背街小巷的残墙断壁、杂草杂物、乱堆乱放等卫生死角和薄弱环节的整理和清理力度,以美化、绿化、亮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尊重民情民意,既有效巩固了整治成果,又探索出了长效建管机制。

截止目前,投资5000元,清理垃圾150方,柴草18堆,破棚烂院15处,断垣残壁280米,拆除违章建筑10处;投资2万元新建垃圾堆9个,修建排水道1000米;投资3万余元种植各种树木800棵,架设路灯35盏;投资4万元对村内古庙进行了维修,投资7万元进行村西阁的维修,投资10万元进行全村将近1000平方米的绿化工程,在通西上河公路两侧房头段修建围墙100米,安排专人对公路两侧行道树进行管护、粉刷;在适宜地段修建花池,适时浇水、修剪。

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成效显著,新农村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强势宣传,全民动员

  为做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村两委召开专题会议,对全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为各整治对象、整治区域下达了工作任务。

同时,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群众会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组织村组干部深入农户、张贴发放宣传材料、广播等形式,号召大家自己动手,建设家园,征得群众的广泛共识,激发干群的建设热情,充分调动广大干群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二、创新机制,常抓不懈

  为了确保此次环境卫生整治的稳步推进,我村着重在机制建设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是工作机制。

成立了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的村环境卫生整治领导小组,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村民组长负责制;并明确了四名环卫管理员,配备专门垃圾车,对本村内环境卫生进行每天12个小时的工作责任制,实行城市化管理。

二是投入机制。

村上成立由老党员、老干部等人员组成的环境卫生监督会,并通过在全村开展“抢抓机遇,整治环境卫生”大讨论活动,为环境卫生的集中整治工作进一步开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民意保障。

三是管理机制。

通过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引导党员成为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的主力军;对普通群众开展“三学三争”评选活动,培养群众在环境卫生的主体意识;在妇女中开展“十佳媳妇”、“十佳婆婆”评选活动,激发了她们积极向上,努力创造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点面结合,有序推进

  一是根据我村的地理位置和群众基础,区分对待,因地制宜整治,尊重民情建设。

在村庄规划、道路硬化、环境美化、村容村貌整治四个方面整体考虑,争创一流;并依照我村十五年的村庄规划整体布局进行;二是要求道路安全畅通,村容村貌干净整治,做到下水道、沿路绿化、路灯安装、前店后院规划四个方面统筹安排;三是突出抓好村委会、学校周围、公路沿线等重点部位的环境卫生整治。

点、线、面的有机结合,保障全村环境卫生整治和新农村建设重点突出,全面推进。

  四、多策并举,力求长效

  为了构建环境卫生整治和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我村在工作中做好了“七个”结合。

一是与村庄规划相结合。

对公路沿线村民,与城建、土管等部门联手,坚决杜绝乱占乱建,确保庞家川村的统一规划。

二是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与普法教育相结合。

告诫沿路村民杜绝在公路上乱堆乱放,挤占公路是违法行为,让群众自觉地搬走路障。

目前,我村内的两条中心通村路已经畅通无阻。

三是与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

倡导村民文明的生活方式,科学的进行农业生产,减少农药、农膜等生产垃圾的污染。

四是与干部作风整顿相结合。

在集中整治的工作过程中,组织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等人员全线上路开展义务劳动,进行义务植树,分段负责,责任到人。

通过集中整治活动,既锻练了干部,又说服了群众,极大地密切了干群关系。

五是与爱国卫生运动相结合。

刷写卫生公约和宣传标语10条(幅),使爱护环境、讲究卫生成为群众的一种自觉行为。

六是与村民自治相结合。

把垃圾定时倒、柴草定点堆写进《村规民约》,来进一步约束乱堆乱放行为。

七是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以学习科学发展观为载体,通过评选“文明卫生户”活动,树立先进典型,教育群众倡树新风尚,创造新生活。

  村位于县城西北部15公里处,是秦家庄乡政府的所在地。

全村共有303户762人,土地面积808.877亩,其中:

耕地面积796.5亩,林地810.1亩,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60元。

近年来,先后被县委、政府和乡党委、政府表彰为“五好”党支部、建设新农村先进集体、红旗单位等。

  随着全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卫生问题日益突出,村内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随意倾倒,村民群众对村容村貌毫不关心,公路沿线乱堆乱放现象突出,生活垃圾随处可见,脏、乱、差十分严重,群众反映十分强烈,全面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人民群众有需求,乡党委、政府有要求,我们村支委一班人以今年的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为契机,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下大功夫对村容村貌进行了集中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的情况得到很大扭转,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明显增强,全村面貌焕然一新,有力地推动了生态,宜居、秀美村庄的建设。

  一、成立机构,建立机制,周密部署到位。

乡里召开环境整治动员大会之后,支村两委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列入村2012年重点工作,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逯江平为组长,支村两委成员的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加强对环境综合治理的领导。

召开专题会议,出台了实施方案,制定了《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制度》等规章制度,使环境整治工作做到了有章可依,有据可循。

将全村划分为五个卫生责任区,村民小组长为负责人,同时确定一名党员干部为监管员,做到责任明确、监管到位,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行动落实到位。

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列工程,必须抓住重点,分出主次,我们突出以公路沿线、进村路口等主干村道为重点,在环境整治上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环境卫生治理,组织人对公路沿线、进村路口、农户屋前屋后集中堆放的垃圾进行突击清理,村容面貌得到有效改善,人居环境明显提高。

一手抓思想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农户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卫生习惯,做到垃圾定点堆放,清运填埋及时,杜绝环境脏、乱、差的现象。

一是集中清理积存垃圾,整理残墙断壁、乱堆乱放、乱搭乱建。

投资8000元,先后出动60余人次,大型机具3台,三轮车30余辆,累计清运垃圾200余方,清理残墙断壁280米,清除煤堆、粪堆、柴草堆400处。

二是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万元,按照每15户1个垃圾堆放点的标准,因地制宜,遵循方便群众生活的原则,修建垃圾池20个。

在离村1公里外重新建设垃圾填埋场2个,使生活、生产垃圾做到定点倾倒、定点填埋。

三是投资15万元在进出村口道路和村街道两侧修建了防护花墙,投资19万元,对村庄的主要街道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其中:

栽种侧柏350余株,安装路灯60盏,粉刷墙体8000平方米。

四是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村主干道和街道由村集体每年出资1.5万元,两名保洁员和两名垃圾清运员(自备三轮车)每天早上清扫,垃圾池每天下午定时清运,并负责对填埋场的垃圾的及时回土填埋。

农户房前屋后和户道、巷道的卫生按责任区的划分由村民小组组织人员清扫,要求做到每天一小扫,三天一大扫,保持干净整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在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上实现大突破,努力把秦家庄打造成为文明、富裕、和谐的村庄。

县位于新疆中部,天山南麓,巴州西北部,是新疆的地理中心,县境东西长435公里,南北宽150公里,总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

县辖6镇、6乡、8个国营农牧场。

境内驻有1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农二师3个团场、4个团级以上部队等40多个直属单位。

全县总人口25万,由汉、蒙、维、回等29个民族组成。

近年来,在自治区、自治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县域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强大动力,牢固树立“解放思想、团结拼搏、自我加压、敢为人先”的理念,紧紧依托县域优势资源,围绕做大做强钢铁、水电、矿产、建材、酿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六大产业,实行全员招商,营造了亲商、安商、惠商、富商的良好发展环境,招商引资额逐年递增,2009年促成16家企业落户和静,协议引资36.17亿元,其中上亿元项目6个,实际到位资金3.64亿元;2010年促成招商引资项目34个,协议引资额87.47亿元,其中上亿元项目11个,实际到位资金11.3亿元;2011年促成投资项目65个,协议引资额164亿元,其中上亿元项目17个,实际到位资金42亿元,同比增长372%;今年1-10月,签约项目70个,协议引资额197.79亿元,其中上亿元项目31个,实际到位资金74.79亿元(其中:

第一产业6.33亿元、第二产业53.79亿元、第三产业14.85亿元),年内有望实现签约金额200亿元以上,落地资金84亿元以上,较上年分别增长21%、100%。

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2011年连续4年获得自治州招商引资先进集体荣誉。

  一、招商引资主要做法

  

(一)完善招商机制。

县委、县人民政府将完善招商引资考核管理机制作为工作突破口,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和静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为副组长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安排工作、解决问题,每年都结合实际调整领导包联和考核方案,2008年7月在全州率先成立了招商局,每年安排150万元招商引资经费和奖励资金,结合实际,印发了XX县招商引资目标考核管理办法、招商引资工作分解计划,以及和静工业园区管委会与县委、人大、政府、政协联系联动工作机制,有力调动了全县干部职工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

全县32名县级领导牵头包联推进计划开工和续建的各个项目,按照“不实施、不建成、不投产不脱钩”原则,从项目洽谈、签约、选址、手续办理、开工、投产、后续服务、下游产品开发,实行全程跟踪服务抓落实。

成立了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及和静工业园区领导任队长的13个招商小分队,明确了招商方向和任务目标,力争每个领导分管的领域都有招商项目新突破。

将招商引资工作与年终目标考核,主要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评优选先等有机结合起来,实行月评、季考核、半年总结和年终兑现的考核奖惩机制,努力营造“一切围绕招商,一切为了招商,一切服务招商”的浓厚氛围,有力的推动了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

  

(二)创新招商方式。

一是坚持以“三个不论”原则,积极拓展招商引资途径,即坚持“不论项目大小,建在和静就好;不论资金多少,投在和静就好;不论老板大小,来和静就好”的招商理念,精心规划编制招商项目,做到既抓大又不放小,发展支柱产业、主导产业的同时发展配套协作产业,做到重点突出、统筹兼顾,按照“续建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完善XX县和和静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手册、企业服务手册、园区精细化招商方案,精心包装策划了130个招商项目。

二是转变招商方式,突破在门迎客思维,积极参与“亚博会”、“西洽会”、“农博会”、“广交会”、“林博会”等重要展会,结识了大批企业家,宣传推介了和静,取得较好的成效。

仅今年亚博会我县就签约项目11个,签约金额达126.8亿元,位居巴州前列。

同时,坚持“走出去”招商与“请进来”招商相结合,积极开展登门招商,依托现有企业、内地挂职干部、县域成功人士人脉优势,大力推行以商招商、以企招商、乡友招商、以情招商等有效形式,县领导先后10余次主动赴北京、河北、成都、湖南、广东等内地省市登门招商,围绕我县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大力宣传推介和静,借鉴内地“非禁即入”的经验做法,积极主动吸引民营企业投资,鼓励已落户企业再投资,取得较好的成效。

先后引进新兴久大窄带、巨力科技等13家钢铁下游产品加工企业、山东飞达等25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昆仑商砼等27家建材加工企业。

三是拟定精细化招商方案,围绕和静工业园区,对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承接产业方向和招商重点行业进行分门别类,明确牵头单位、牵头领导和部门,通过政策引导、设施配套,力争在钢铁下游产品制造、装备制造业、天然气化工下游深加工、冶金深加工行业、大型连锁商业、物流方面取得实效。

四是立足特色产业。

着眼于产业聚集和产业链的延伸,注重招商引资与产业配套发展,坚持缺什么引什么,采取“全面撒网、小分队跟进、定向突破”等办法,有针对性地引进产业项目,重点围绕铸管新疆、金特钢铁等龙头企业,加大钢铁下游装备制造业、板材加工、煤焦化等企业的引进,促进产业循环协调发展。

五是牢固树立“签约是银、落地是金”的理念,不片面追求签约资金多少,而是在实际签约项目资金落地上下功夫,在项目签约上做到“三个不签”,即:

环保不过关的不签;项目没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不签;项目投资额过大、投资时间长,不签约投资总额,而是按投资进度一年一签,使履约率稳步提升,进而提高招商引资的信誉度和吸引力,实现互利共赢。

首届亚博会我县项目履约率居巴州各县市之首,荣获巴州代表团最佳成果奖和最佳成果落实奖。

  (三)优化招商环境。

坚持硬件不足软件补,政策不足服务补的理念,竭诚为投资者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一是始终坚持规划先行。

根据自治区党委韩勇副书记的指示,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和城市建设“一年有突破、三年见成效、五年大提升”的目标,坚持“老城改造、新区扩展、组团发展、梯次推进”的原则,立足高起点、大手笔,委托上海同济大学规划设计院对县城、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做到产城融合、宜居宜业,实现产城无缝对接。

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把工业园区作为招商引资和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的主战场。

2007年新一届县委班子组建以来,高瞻远瞩,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提出创建工业园区,累计投入326万元,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和静工业园区(一园三区)总体规划》。

和静工业园“一园三区”总面积62.45平方公里,包括巴润哈尔莫敦农副产品加工区、铁尔曼工业区和金泉综合制造区(新兴产业区、哈尔莫敦矿业区、额勒再特轻工业区)。

按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10月27日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

针对园区起步晚,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整合项目资金、财政资金、社会资金4.8亿元,不断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入园企业已达67家。

道路方面,累计投入6000万完成了新兴产业XX区35公里道路和XX区14.2公里道路建设。

电力方面,220千伏变电站编制完成可研报告,焉耆-红帆220kv变电站47.7公里输电线路和额勒再特轻工园区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即将开工建设。

水利方面,引进西海水务公司,组建开都河水务公司,累计投入8200万元完成18眼机井和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了4000立方米清水池、17.8公里供水管道铺设。

能源方面,国泰鸿远能源公司投资建设的塔什店-和静工业园区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已投入资金约1.7亿元,完成了80公里管道铺设。

绿化方面,投入1.2亿元完成了新兴产业区主干道两侧和铁路西侧共计2004亩的绿化建设,有效改善了投资和人居环境。

2013年,计划再投入5.2亿元,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企业投资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

同时,正在全疆超前编制《XX县钢铁产业规划》、《XX县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XX县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XX县光伏产业园区规划》、《XX县天然气下游产业规划》,为产业聚集和发展打下基础,力争在2013年成功创建自治区循环工业园和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区,“十二五”末打造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三是拓宽融资渠道。

始终把优化金融环境,保障企业资金需求,促进企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

在原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邮政储蓄、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促成建设银行落地我县,农发行设立办事机构,积极对接中国银行、交通银行落地事宜。

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1.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26亿元。

全县已设立3家小额贷款公司、1家小额贷款担保公司,累计为招商引资落地企业提供贷款资金4.6亿元。

四是健全服务管理机制。

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努力打造服务效能型机关,将行政服务中心交予园区管委会领导,整合投资服务中心和工业园区社会事务管理科行政资源,规范行政服务中心、行政投诉中心、行政复议中心管理,实行“5+2”(五个工作日加双休日)、“白加黑”(白天加黑夜)工作机制,包联县领导每周至少深入企业1次,科级干部每天对接项目,采取电话沟通、现场办公、协调服务等方式,随时为企业解决资金、供水、供电等实际困难和问题。

加大行政许可清理力度,建立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行政审批制度,简化审批手续,提高了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加大专项资金争取力度,全力扶持落地企业的发展。

重点抓好自治州和我县确定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服务,始终坚持“重点扶持、分类管理、特事特办”原则,指定专人负责、各司其职、紧盯不放,建立项目信息员制度,做好项目信息的跟踪反馈,做到发现问题在最短时间解决,实现落地企业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

  二、招商引资主要体会

  

(一)健全机制是招商引资落地的根本保证。

招商引资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综合性工程,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与时俱进创新机制体制、整合各方力量,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不断开创招商引资新局面。

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县委书记“一把手”工程,所有招商引资项目县委书记亲自过问,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县委书记全程参与、现场办公,定期深入招商项目一线,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做到领导在一线指挥,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给投资商吃上了“定心丸”。

对事关全县经济发展、民生建设的稀缺项目,县委书记亲自上门招商,先后对铸管新疆钢铁、新兴久大窄带、成都旭双太阳能等项目进行跑办。

创新考核机制,在招商引资年终考核中,招商引资成果和排名由招商局和企业家说了算,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优选先、年终奖励资金挂钩,提升了招商局的话语权。

  

(二)创新园区管理是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工业园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平台,在现行体制上挖掘潜力、创新管理意义重大。

县委、县人民政府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将工业园区作为XX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并行的第五套班子,提升政治地位和推动工作的动力,2011年以来,先后从党政系统安排3名副县、15名科级、19名一般干部到园区任职;摒弃权力思维,主动下放权力,对工业园区审核通过的议定事宜,视同县人民政府议定,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针对园区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注资5000万元成立了金泉投资公司,统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了投资主体不明确的问题。

为健全园区机构设置,服务企业发展,正在积极申请在园区成立公安、工商、国税、地税、国土资源等执法部门,并拟申请成立和静工业园区国库和财政部门,解决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薄弱、投资不足的根本问题,也可有效避免因县域经济发展过快,财政定额上解影响发展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