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人教版 新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42382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人教版 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人教版 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人教版 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人教版 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人教版 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人教版 新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人教版 新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人教版 新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人教版 新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人教版 新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人教版 新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人教版 新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人教版 新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人教版 新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人教版 新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人教版 新版.docx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人教版 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人教版 新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人教版 新版.docx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月考试题人教版新版

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工智能,新起点上再发力

去年出尽风头让人惊叹的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AlphaGo)”,5月将来到中国,在浙江乌镇与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上演人机大战。

黑白子此起彼落之间,柯洁探寻的是已有几千年历史的围棋“真理”,而对“阿尔法狗”和它的发明者来说,比赢得比赛更重要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

人工智能称得上是当前科技界和互联网行业最为热门的话题。

无论将其称作“下一个风口”“最强有力的创新加速器”“驱动未来的动力”,还是关于它会不会比人更聪明甚至取代人的各种争论,都在说明,人工智能又一次迎来了黄金发展期。

与以往几十年不同的是,这次人工智能的高潮,是伴随着生活和工作的应用而来,它是科技进步的水到渠成,也嵌入了十分广泛的生活场景。

因此也有科学家认为,“我们或许是和人工智能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

对大众来说,人工智能充满着科幻色彩;对科学家来说,人工智能可能是最受内心驱动、最具理想色彩的一门科学。

从1956年的美国达特茅斯会议算起,明确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并开始科学上的研究,到现在已有61年的历史,并经历过至少两个“冬天”。

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仍然走不出实验室。

人工智能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有着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它的期待太高,一直梦想着的是创造出类似科幻电影《人工智能》中那个小机器人的形象——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这也是一些人对人工智能既向往又恐惧的原因之一。

在脑科学尚未取得重大进展时,受益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一代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从更加实用的层面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赖以突破的三大要素,它们造就了语音、人脸识别准确率的惊人提升,人机对话像人与人一样更加自然,乃至可以像“阿尔法狗”一样去找寻规律、自我决策。

尽管中国不是人工智能的策源地,但在当前人工智能的这一轮技术爆发中,正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中国,被很多人认为第一次同科技发达国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小到手机语音助手,大到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产品和技术广泛应用,它们连同中国顶尖科技公司所拥有的人才一起,充分证明中国在人工智能的资本、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都不落人后。

同时也要冷静看到,国内互联网公司搭建的人工智能平台,与亚马逊、谷歌等相比差距仍然不小。

比如,

在围棋人工智能领域,腾讯的“绝艺”还不敢说能和“阿尔法狗”相媲美。

站在同一

起跑线,只能说明具备站位优势,更重要的还是好好蓄力、精准发力,力争引领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创新浪潮。

故事才刚刚开始,从基础研究、技术发发展,到未雨绸缪建立人工智能相关的伦理规范,人工智能的未来面临着无数挑战和变化。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未来,人工智能的前景无限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全力奔跑。

(选自2017年4月17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顶是()(4分)

A.谷歌围棋人工智能“阿尔法狗”与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展开人机大战,目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

B.被称作“下一个风口”“最强有力的创新加速器”“驱动未来的动力”的人工智能,在当前科技界和互联网行业谈论最为热烈,因此人工智能将再一次迎来黄金发展期。

C.虽然人工智能令人向往,但是如果机器人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并想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也会让很多人对人工智能感到害怕。

D.人工智能在上世纪90年代仍未走出实验室,主要受限于科学家无法创造出会找寻自我探索人性的机器人形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文章围绕新一轮人工智能的技术爆发,论证了在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起点下拥有站位优势的中国应该努力创新发展人工智能的观点。

B.文章论述了在新一轮人工智能的技术爆发中中国的优势和不足,对比之下,认为中国有科技实力引领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创新浪潮。

C.文章回顾了人工智能遭遇技术瓶颈的原因,论述了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走出实验室,伴随生活和工作,迎来黄金发展期的话题。

D.认为人工智能的前景美好,值得创新和发展,这是文章论述的的前提,也是中国发展人工智能的理论依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大众眼中的人工智能和科学家眼中的人工智能不同,前者多关注其科幻色彩,后者多着重其理想色彩。

B.正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拥有可以比肩科技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技术、人才,在当前人工智能的技术爆发中具备了站位优势。

C.人工智能变得更实用,发展更迅速,得益于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以及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

D.以往几十年的人工智能,与生活和工作应用结合不够紧密,其实还不是真正意义的人工智能。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7题(20分)

           雪一化就有路了

  每年下第一场雪时,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那时我初涉文坛,很容易被一些闲言碎语所困扰。

当我听说有人搬弄是非,对我说三道四时,我异常激愤,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

  我决心要去当面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

我出差去外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

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辞严地声讨她,然后拂袖而去。

  那天,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

风变得湿暖,闷得人透不过气来。

火车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

当我走出车站时,空中已飘起了雪花。

  我有些发蒙,心生胆怯和疑惑。

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着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

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

在漫漫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

  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街边有-间简陋的平房,窗口露出一线微弱的灯光。

我抱着疲倦的身躯敲响了那家的房门。

  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老大娘。

她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眯着眼将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说:

“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

”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迈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这大雪天儿出门,一定有要紧事吧?

”她回过头大声说道。

  我含糊地应了一声。

  “你是去看望病人吧?

看把你累的急的!

是亲戚?

朋友?

”她放慢了脚步,怕打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亲戚?

朋友?

……我沉默着,无言以对。

我如何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恍恍惚惚地发生了一丝怀疑和动摇。

那个人似乎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她之所以要伤害我,也许是随波逐流,也许是由于无知,也许是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她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斥责的“病人”呢!

  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老大娘一把将我扶住。

  “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着。

  “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

”她说,“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

  “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喑哑了。

  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

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

“不碍事,明天太阳出来,雪一化,就有路了!

  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纷扬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肩头,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

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

  雪一化,就有路了——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吧,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有阳光就会融化。

虽然世上常有误解和诽谤,但是充满阳光的心灵却能够宽恕和融化它。

  那个风雪之夜,当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我已经全然没有了跳下火车时那种愤激的心情。

我在那个破旧的大杂院门口平静地站了一会儿,轻轻地将那张已被揉皱的纸条撕碎,心也随之释然了,然后慢慢地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4、通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6分)

激愤恼恨→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5、选文中加着重号的“病人”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4分)

6、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中加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5分)

7、从那个风雪之夜的经历中,“我”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迪?

(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46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2分,每空1分)

(1)、《赤壁赋》中以苇草作比,任从小船前行,越过辽阔江面的两句:

,。

(2)、《赤壁赋》中作者对人生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句子是:

,。

(3)、《赤壁赋》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有,。

(4)、《陈情表》中用,两句写出

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5)、《陈情表》中李密用,两句写出了他的祖母已活不长随时可能死亡的状况。

(6)、《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两句是:

,。

9、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10分)

(1)、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何为其然也?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本题共4小题,12分)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

于是始皇问李信:

“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

”李信曰:

“不过用二十万人。

始皇问王翦,王翦曰:

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

“王将军老矣,何怯也!

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

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

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

“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王翦谢曰:

“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

”始皇谢曰:

“已矣,将军勿复言!

王翦曰:

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

“为听将军计耳。

”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

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

始皇曰:

“将军行矣,何忧贫乎?

”王翦曰:

“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始皇大笑。

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或曰:

“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

”王翦曰:

“不然。

夫秦王怚而不信人。

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

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

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

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

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10.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是:

正确B.大怒,自驰如频阳如:

去,到

C.始皇谢曰:

已矣,将军勿复言!

谢:

感谢D.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竟:

最终

1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B.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C.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D.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秦国想攻打楚国,李信要求的军队人数比王翦要求的少,秦王就认为毫无战功的李信勇敢而屡立战功的王翦年老胆怯,于是派李信出征。

B.王翦不被信任重用,于是称病回老家养老,后来李信兵败,秦王亲自去请王翦统率军队,王翦推辞不过最终复出,要求带六十万大军出征。

C.王翦把全国的军队都带去攻打楚国,出征前后多次向秦王请封良田美宅,因为他知道秦王残暴又多疑,这样做是为了消除秦王对他的怀疑。

D.王翦他带兵抵达战场后,不理会楚军的屡次挑战,坚守不出,最终趁楚军撤退时击败了他们,接着乘胜追击,最终灭了楚国。

古诗鉴赏,完成13-14题(12分)

晨雨杜甫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折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诗歌从正面切题,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

B.首联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将雨置于晨曦、树木的背景中,富有诗情画意。

C.尾联“亭午未全分”照应了首联的“晨光”,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生命的短暂。

D.本诗反映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在写景状物中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E.本诗较好地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主要艺术风格,表现出了凝重的历史意识。

14.这首诗紧扣一个“小”字来写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6分)

四、语言文字知识运用(12分)

15、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4分)

A、这位老人病势垂危,已经气息奄奄,朝不虑夕。

B、我刚刚摆脱了恐惧凄凉的感觉,再也不想品尝这茕茕孑立的孤独滋味了。

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不同凡响了。

D、目前,随着荷花大量盛开,济南大明湖进入“四面荷花三面柳”的美景时节,前来观赏的游客不绝如缕。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4分)

A.作为一种道德标准,“八荣八耻”积淀着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内涵,我们能否将我国建设成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将直接取决于对这一标准的有效落实。

B.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C.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

它没有轮子的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D.未来世界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更是顶尖人才的竞争,在文化教育层面上尤其如此。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4分)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

,,,,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①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②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③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④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⑤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⑥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⑤①⑥②④③B.⑤⑥①④③②

C.⑥④③②①⑤D.⑥②③①④⑤

五、作文

18、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任选一题作文(60分)

  

(一)滋味可以指味觉,滋味也可以指人对生活的感悟。

不同的人对滋味的感悟也是不一样的,比如面对紧张的高中生活,有人认为很充实,过得有滋有味,也有人觉得枯燥无味。

  请以“滋味”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写出自己独特的滋味。

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二)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中,有一个叫比塞尔的村庄,它靠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里走出沙漠只需要三昼夜的时间。

可是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漠。

为什么世世代代的比塞尔人始终走不出那片沙漠呢?

原来,比塞尔人一直不认识北斗星,茫茫大漠中,没有方向的他们只能凭感觉向前走。

然而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一个人若是没有固定方向的指引,他会转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终回到他起步的地点。

后来一个叫肯·莱文的人发现了这个村庄,他把识别北斗星的方法教给了比塞尔人。

于是,比塞尔人相继走出了他们世代相守的沙漠。

要求:

自选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

 

 

 

安阳市第三十五中学月考语文答题试卷

一、42分

1

2

3

10

11

12

13

15

16

17

二、20分

4(6分)、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5(4分)、

6(5分)、

7(5分)、

三、28分

8、(12分,每空1分)

(1)、,。

(2)、,。

(3)、,。

(4)、,。

(5)、,。

(6)、,。

9、(10分)

(1)    

   

(2)、    

    

14(6分)、    

    

    

    

 

高一语文月考答案

1.C【解析】A项曲解文意,出处见第一段:

对“阿尔法狗”和它的发明者来说,比贏得比赛更重要的,是寻找人工智能的科学真理。

B项强加因果。

D项以偏概全且曲解文意,出处见原文第三段“人工智能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有着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它的期待太高”。

2.B【解析】B项无中生有,文章没有明确表示中国能引领浪潮。

3.D【解析】D项曲解文意,出处见第二段:

因此也有科学家认为,“我们或许是和人工智能真正共同生活的第一代人”。

4.(6分)胆怯怀疑  怀疑动摇 平静释然

5.(4分)这里是指搬弄是非、给|“我”造成心灵伤害的人,但也是可以原谅的人。

6.(5分)示例: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雪纷飞的情景,烘托了“我”内心的纷乱与烦躁之情,同时也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7、(5分)世上常有误解和诽谤,充满阳光的心灵能够宽恕和融化它。

10.C(道歉。

11.C

12.A(李信并非毫无战功,他曾经率领前人追击燕军,并抓获燕太子丹。

(1)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前进并向西逼近,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我吗!

(日西独寡人各1分,大意1分,共5分。

(2)王翦每天让士兵休息洗浴,并且供给上等饮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共食。

(日休善抚循各1分,大意1分,共5分。

循,安慰、慰问。

【参考译文】

王翦,是频阳东乡人。

少年时就喜好军事,后来侍奉秦始皇。

始皇十一年,王翦带兵攻打赵国的阏与,不仅攻陷了它,还一连拿下九座城邑。

始皇十八年,王翦领兵攻打赵国。

一年多就攻取了赵国,赵王投降,赵国各地全部被平定,设置为郡。

第二年,燕国派荆轲到秦国谋杀秦王,秦王派王翦攻打燕国。

燕王喜逃往辽东,王翦终于平定了燕国都城蓟胜利而回。

秦王派王翦儿子王贲攻击楚国,楚兵战败。

掉过头来再进击魏国,魏王投降,最后平定了魏国各地。

秦始皇灭掉了韩、赵、魏三国,使燕王喜逃跑了,同时多次战败楚军。

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

于是秦始皇问李信:

我打算攻取楚国,由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

李信回答说:

最多不过二十万人。

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

非得六十万人不可。

秦始皇说:

王将军老了,多么胆怯呀!

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

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

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

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

李信接着进攻鄢、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

其实,楚军于是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

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

我因为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

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前进并向西逼近,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我吗!

王翦推辞说:

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

秦始皇再次表示歉意说:

好啦,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

王翦说:

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

秦始皇满口答应说:

就只听将军的谋划了。

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始皇亲自到灞上送行。

王翦临出发时,请求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

秦始皇说:

将军尽管上路好了,何必担忧家里日子不好过呢?

王翦说:

替大王带兵,即使有功劳也终究难以得到封侯赐爵,所以趁着大王特别器重我的时候,我也得及时请求大王赐予园林池苑来给子孙后代置份家产吧。

秦始皇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

有人说:

将军请求赐予家业,也太过分了吧。

王翦说:

这么说不对。

秦王性情粗暴对人多疑。

现在大王把全国的武士调光特地委托给我,我不用多多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难道让秦王平白无故地怀疑我吗?

王翦终于代替李信进击楚国。

楚王得知王翦增兵而来,就竭尽全国军队来抗拒秦兵。

王翦抵达战场,构筑坚固的营垒采取守势,不肯出兵交战。

楚军屡次挑战,始终坚守不出。

王翦每天让士兵休息洗浴,并且供给上等饮食抚慰他们,亲自与士兵同饮共食。

过了一段时间,王翦派人询问士兵中玩什么游戏?

回来报告说:

正在比赛投石看谁投得远。

于是王翦说:

士兵可以派用了。

楚军屡次挑战,秦军不肯应战,就领兵向东去了。

王翦趁机发兵追击他们,派健壮力战的兵丁实施强击,大败楚军。

追到蕲南,杀了他们的将军项燕,楚军终于败逃。

秦军乘胜追击,占领并平定了楚国城邑。

一天后,俘虏了楚王负刍,最后平定了楚国各地设为郡县。

13.(5分)CE【解析】C项中“暗示了生命的短暂”理解有误,E项中没有表现“沉郁顿挫”的主要艺术风格和凝重的历史意识。

“沉郁”是就诗的思想内容来说的。

“沉”即“深”,“郁”即“积”,指诗歌内容的深刻、深厚、凝重。

“顿挫”则是就艺术形式而言讲的诗歌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即有情感的千回百折,又有节奏音调的抑扬顿挫。

14.(6分)①首联直接用一“小”字引出全诗。

小雨滴在窗外树叶上,发出微小声音。

②颔联转写雨的动态,凸显晨雨的细腻微小。

晨雨只有和着雾气变得湿重时才能落到地上。

经风一吹晨雨便飘向天空,又化作云雾。

③颈联写雨润物消暑的功用。

一“暂”一“轻”仍然是着力刻画雨“小”。

④尾联写濛濛细雨中的麝香山隐隐约约,还是从小上着笔。

(回答4点得6分,少一点扣1分)

15、D

朝不虑夕: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

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

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

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

茕茕孑立:

茕茕:

孤独的样子;孑:

孤单。

孤身一人,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

不绝如缕:

象用一根细线连着,多形容局面危急,现在也形容声音细微而连绵不断。

与句意想表达的“连绵不绝”之意不符。

16、D(A两面对一面B“站在”后缺宾语C杂糅)17、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