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教师与学生.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44478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docx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教师与学生.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docx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职业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始于()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世界上最早的师范教育机构诞生于()

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

3.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

A.合理化B.示范化C.多样化D.个别化

4.()的产生,使教师的培养走上专门化的道路。

A.师范教育B.学校培养C.校外培训D.校际交流

5.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门独立的社会职位,从时间上来说()

A.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出现的早B.是同时的

C.师范学校出现的早D.不确定

6.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高尚完美的,最值得学习。

这说明学生具有()

A.依赖性B.向师性C.可塑性D.接受性

7.第斯多惠曾说:

“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A.创造性B.示范性C.广延性D.连续性

8.()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

A.杜威B.夸美纽斯

C.洛克D.赫尔巴特

9.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研究,师生关系主要是一种()

A.主体与客体的关系B.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C.权利与义务的关系D.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10.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教学B.班级管理C.发展学生智力D.教书育人

11.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教育能力B.管理能力C.研究能力D.控制能力

12.下列关于师生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师生在教学内容上结成授受关系

B.教师指导、引导学生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C.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D.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输出一吸收的关系

1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句话出自()

A.《春秋》B.《论语》C.《师说》D.《学记》

14.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是()

A.敬业爱业B.为人师表C.团结协作D.热爱学生

15.盛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加里宁

C.杜威D.洛克

16.()时期,那些出卖脑力劳动的“士”被称为中国第一代教师群。

A.夏代B.商代

C.西周D.春秋战国

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实践性知识的是()

A.课堂管理技巧B.课堂导入技巧

C.现代教育技术D.提问技巧

18.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特定要求不包括()

A.以谋生为主要目的B.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C.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D.要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

19.具有一定的自我反思能力属于教师的()

A.学科专业素养B.职业素养

C.能力素养D.人格素养

20.在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变成了()

A.促进者B.指导者C.主导者D.决定者

2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从()开始施行。

A.1986年B.1994年C.1995年D.1999年

22.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的职业。

A.自由化B.现实化C.专业化D.社会化

23.对我国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24.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25.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的是()

A.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B.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C.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D.教师在言行举止上为学生作示范

26.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

A.要求B.途径C.条件D.结果

27.学生所享有的受教育权主要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

A.名誉权和荣誉权B.公正评价权

C.隐私权D.人格尊严权

28.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主要包括()

①教学设计②课堂的组织和管理③学生活动的促进

④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⑤评价学习行为

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

C.②③④⑤D.③④⑤

29.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

A.能力高低B.人格力量

C.知识水平D.权力

30.关于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对立矛盾的

B.教师只有以自身的毁灭才能给他人带来光明

C.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主要取决于他的个人价值

D.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他对社会的贡献

31.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尔巴特B.裴斯泰洛齐

C.杜威D.夸美纽斯

32.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发挥学生的()

A.主观能动性B.灵活性C.互动性D.多样性

33.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A.教师职业的出现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师立法的规定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3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表现的是()

A.创造性B.自觉性

C.独立性D.可选择性

35.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是()

A.师范教育B.入职培训

C.自我教育D.在职培训

36.现在体育界在国际比赛中得了金牌,奖励一直追溯到运动员的启蒙教练,教师劳动具有()

A.未来性B.广延性C.滞后性D.连续性

37.以下不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表现的是()

A.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B.学生是具有一定主体性的人

C.教在于构建学生主体D.学生是责权主体

38.良好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

A.必要保证B.必然要求

C.前提条件D.必然结果

39.学生对教师必须服从,学生个性受到压抑,这种观点是()

A.教师中心论B.学生中心论

C.教育中心论D.知识中心论

40.()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彼此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A.民主平等B.教学相长

C.心理相容D.尊师爱生

41.《教师资格条例》颁布于()

A.1996年B.1993年C.1995年D.1994年

42.教师将正在上课的学生赶出教室侵犯了学生的()

A.受教育权B.人身自由权C.隐私权D.名誉权

43.()也称主动性,表现在学生能根据一定的目标或要求,自行采取相应的态度或行动。

A.独立性B.自觉性C.创造性D.自主性

44.()是教育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A.师生关系B.生生关系C.师师关系D.群体关系

45.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

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面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

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46.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师生关系类型是()

A.管理型B.放任型

C,民主型D.专制型

47.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1879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分设上院、中院和外院

B.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学在官府”

C.教师负有传递社会道德传统、价值观念的使命

D.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民国时期

48.某教授认为“学生骨头轻,不能给好脸色看”。

具有这种观点的教师最可能的领导方式是()

A.仁慈专断型B.放任自流型

C.民主型D.强硬专断型

 

二、判断题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榜样。

()

2.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是体现教师社会地位和教师个人价值的主要标志。

()

3.199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首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

4.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也是教师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

()

5.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

()

6.处于“任务关注”阶段的教师不再受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牵制,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

()

7.为了培养在职教师研究教育对象、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主要采取的方式是“理论学习、尝试实践、反省探究”三结合。

()

8.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成为“经师”,更要成为“人师”。

()

9.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

()

10.我国目前的教师职业正处于追求专业化阶段。

()

11.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

12.师生冲突对师生双方的影响是消极的。

()

13.教师职业劳动是一种以培养人为中心的精神生产,而不是创造产品的物质生产。

()

14.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基础。

()

三、论述题

1.试述教师的作用。

 

2.试述现代学生观。

3.试述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4.试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重要性。

 

5.试述教师的职业素养。

 

四、案例分析题

1.一学生在课堂上打手机,老师劝阻无效后,气愤地夺过手机摔在地上。

请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角度,谈谈对此事的看法。

 

2.材料一张老师在教学上有显著的成绩,但是学生们都不喜欢他。

张老师在言语中总是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

在上课的时候,也总是“恰到好处”的,把正好没有听懂的学生们挑起来回答问题。

然后带着胜利者的面孔直视学生。

学生们都非常小心地上他的课。

材料二她是刚从大学毕业的老师,经常给学生讲故事,很幽默,对学生也是很温柔。

有一天她带学生去农田实践课。

她先给学生做了示范,然后对学生说:

“你们先自己做,我去看看我买的土豆怎么样了。

”老师说完就向农田外走。

不一会儿,老师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你们怎么可以这样,我是付了钱的……”同学们惊呆了。

他们没有想到一向温柔的老师竟然说出如此粗鲁的话。

一名学生回家后哭了。

她再也不相信老师的话了,从那以后,她为了报复老师,也开始变得很粗鲁……

材料三某某老师深得学生敬爱,学生了解老师的为人,深深地了解老师对善与恶、美与丑等等的看法。

(1)请分别对三个材料中教师的形象进行描述。

(2)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应该怎样建立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第四章教师与学生

一、单项选择题

I.B【解析】教师职业向专门化方向发展始于专职教育人员的出现和学校的出现,即始于奴隶社会时期。

2.B【解析】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萨儿在兰斯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示范训练学校,这是世界上早的师范教育机构。

3.C【解析】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4.A【解析】略。

5.A【解析】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后,师范教育才开始。

6.B【解析】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尊敬和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行为举止的楷模,向教师学习'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向师性。

7.B【解析】从题干中的“模范、榜样”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

8.B【解析】略。

9.B【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从这个角度看.师生关系就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

10.D【解析】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1.A【解析】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

12.D【解析】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问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因此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3.C【解析】略。

14.B【解析】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

15.B【解析】略。

16.D【解析】我国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其中影响和规模最大的是儒、墨两家。

这种私学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官学教师身上过重的官吏色彩,使教师开始回归到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角色上来。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这些出卖脑力劳动的“士”可称中国第一代教师群。

17.C【解析】实践性知识即课堂情境知识,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技巧、教育智慧和教学风格。

现代教育技术属于条件性知识,即认识教育对象、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学科知识与技能。

8.A【解析】教师必须具备专门的资格,包括:

教师要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教师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教师要符合与其教师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如身体状况、语言表达能力等),同时,教师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19.C【解析】教师的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等。

20.A【解析】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指导者变成促进者。

21.B【解析】略。

22.D【解析】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承担教化任务的是教师,因此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23.A【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专门对我国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24.B【解析】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从教师对待事业、对待学生、对待集体和对待自己的态度上来体现的,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是其典型代表。

25.D【解析】教师在言行举止上为学生作示范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没有体现出创造性。

26.C【解析】要想培养主动发展的学生,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所以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27.B【解析】略。

28.A【解析】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的组织和管理、学生活动的促进、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评价学习行为、教学后省思等。

29.B【解析】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融化,教育工作者的人格力量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

30.D【解析】教师的劳动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其对社会的贡献大小。

31.C【解析】关于师生关系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其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卢梭。

32.A[解析】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33.B【解析】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是教师尝试专业化的开始。

34.D【解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

35.C【解析】自我教育即专业化的自我建构,是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最直接最普遍的途径。

36.C【解析】运动员得到金牌,要奖励启蒙教练,这说明运动员的成绩和启蒙教练的辛苦劳动是密切相关的,体现了教师劳动的滞后性。

滞后性是教师劳动长期性的表现之一,教师的影响要很长时间才能见效。

37.D【解析】“学生是责权主体”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的内容,二者是平行关系,不是包含关系。

38.A【解析】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

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39.A【解析】教师中心论的典型代表人物包括赫尔巴特和凯洛夫,他们认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

40.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心理相容的内涵。

41.C【解析】1995年,国家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

42.A【解析】受教育权是学生最基本的权利,教师将学生赶出教室,不让学生接受教育,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43.B【解析】自觉性又称主动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最基本的表现。

它表现在学生能根据一定的目标或要求,或在某种情境的激发下,自行采取相应的态度或行动。

44.A【解析】教育活动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45.B【解析】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要求教师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46.C【解析】民主型师生关系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47.C【解析】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开办“南洋公学”,分设上院、中院、师范院和外院;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学在官府”;我国最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末。

48.D【解析】强硬专断型的教师,对学生严加看管,要求即刻无条件地接受一切命令,他认为表扬可能宠坏学生,所以很少表扬学生;没有教师的监督,学生就不可能自觉学习。

学生的典型反应为屈服,但一开始就不信服和厌恶这种领导。

推卸责任是常见的事情,学生易激怒,不愿合作,而可能且背后伤人,教师一旦离开教室,学习就明显松垮。

二、判断题

1.√【解析】学生具有可塑性和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为人处世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足学生学习的最直接榜样。

2.×【解析】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是教师劳动价值的主要属性,也是体现教师社会地位和教师个人价值的主要标志。

3、√【解析】教师职业是属于专门职业,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199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

4.√【解析】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也是教师劳动积极、创造性的源泉。

5.√【解析】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官、头脑、性格、知识和思想,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不可能代替学生感知、观察与分析,更不可能代替学生掌握规律。

因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6.×【解析】处于“自我更新关注”阶段的教师,其专业发展的动力转移到了专业发展自身,而不再受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牵制,直接以专业发展为指向。

7、√【解析】为了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为在职教师提供的继续教育,主要采取“理论学习、尝试实践、反省探究”三结合的方式,培养教师研究教育对象、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解析】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成为“经师”,更要成为“人师”。

9.×【解析】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的“本体性知识”,主要解决教师“教什么”的问题;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主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

10.√【解析】略。

11.×【解析】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12.×【解析】现代师生冲突观认为,在学校情境中,师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它具有正反两方面的的影响,并不完全是消极的。

13.×【解析】教师职业、劳动具有特殊性,首先表现在教师职业劳动足以培养人为中心的精神生产其次也是制造教育产品的物质生产。

14.√【解析】本体性知识,即特定学科及相关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基础。

三、论述题(答案要点)

1.

(1)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他们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选择人类的文化精华,并将之刻画在年轻一代现人类文化的传递与丰富。

(2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在现代社会,影响年轻一代品格形成的因素很多,但学校起着关键性作用。

(3)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人类自身的发展从不成熟到逐步走向成熟,从不完善走向完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教育。

教育使人的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

2.

(1)学生是发展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③学生和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3.

(1)教师方面:

①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学生受教师的评价影响很大。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往往通过语言暗示、表情等反映。

②教师领导方式。

教师领导方式有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种。

大量教育实践表明,民主型领导方式下的师牛关系比较融洽,最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③教师的智慧。

学识渊博是学生亲近教师的重要因素之一。

④教师的人格因素。

教师的性格、气质、兴趣等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2)学生方面:

学生受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3)环境方面:

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

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必然影响师生关系。

课堂的组织环境主要包括教室的布置、座位的排列、学生的人数等。

4.

(1)有利于教师劳动的圆满完成。

教师劳动的任务决定了其表率性,教师劳动的职责决定了其示范性,教师劳动中威信的树立决定其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学生的认知具有启迪作用,对学生的情感具有导向作用,对学生的意志具有培育作用,对学生的行为具有示范作用。

(3)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教师的道德和师表作用影响民族素质的提升,直接影响社会的进步。

5.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①对待事业: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②对待学生:

热爱学生;③对待集体团结协作;④对待自己:

为人师表(良好的道德修养)。

(2)教师的知识素养:

①政治理论修养;②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③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⑤丰富的实践知识。

(3)教师的能力素养:

①语言表达能力;②教育教学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④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

(4)职业心理健康:

①高尚的师德;②愉悦的情感;③良好的人际关系;④健康的人格。

四、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1.

(1)从这则简短的材料中可以看到,“在课堂上打手机”这一行为反映了该学生对教师劳动的不尊重;而教师“劝阻无效后,气愤地夺过手机摔在地上”这一行为表明,教师没有做到主动与学生沟通,没有保护学生合法权利的法制意识,没有真正做到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像材料中这种师生关系,教育教学活动是不能顺利进行的。

就材料而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教师角度来说,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其次要学会主动与学生沟通,掌握沟通与交往的主动性,了解“在课堂上打手机”的原因;第三,提高法制意识,明确师生之间的权利关系,切实依法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最后,教师要爱护学牛,包括学生的物品。

从学生角度来说,要学会尊重教师,尊重教师的劳动和教师的人格与尊严,了解和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支持和协助教师工作。

(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发生矛盾是难免的。

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或必要的等待、解释等。

要能与学生心理互换,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帮助学生。

2.

(1)材料一中张老师的做法体现了传统师生关系中的“师道尊严”,师生之间是对立的关系,教师不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材料二中的老师没有做到“身教”为人师表;材料三中的师生关系体现了新型师生关系中的心理相容特点。

(2)材料一中张老师如果想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仅要把学牛当作教育的对象,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同时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要热爱学生,要对学生充满爱心,不能挖苦、讽刺学生、粗暴对待学生;第三要发扬教育民主,教师不能以“权威”自居,要营造一个民主的教育氛围,保护学生的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