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45430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杭州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杭州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杭州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杭州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杭州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杭州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杭州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杭州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杭州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杭州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杭州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杭州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杭州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杭州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杭州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杭州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杭州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杭州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杭州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杭州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杭州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杭州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杭州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本卷答案一律做在答卷页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逾期/瑕不掩瑜 奢靡/靡靡之音 佝偻/伛偻提携 绯闻/流言蜚语

        B.粘连/拈花惹草 案牍/穷兵黩武 裨将/俾众周知 屏除/屏声息气

        C.谙熟/万马齐喑 藩篱/龙蟠虎踞 冠军/冠冕堂皇 横祸/满脸横肉

        D.济世/人才济济 累积/罪行累累 气量/量体裁衣 登载/怨声载道

2.下列各组词语中,每个词语都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福份 严惩不代  文彩   物富民丰 辐射  要言不繁 诡谲  如雷灌耳

        B.安详 倍受关注  光牒   计日程功 弦律  价格不菲 矍铄  焕然一新

        C.布署 张驰有度  脉搏   相辅相承 决择  精兵简政 稽查  再接再励

        D.湎怀 力行节约  蝉连  大块朵颐  干炼  披沙捡金 寥阔  功亏一匮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写作的高超技艺,更因为他对国民劣根性体味深刻。

B.媒体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分子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

C.改革开放的成果越来越令人瞩目,许多来中国的人都有感于二十几年来中国发生的石破天惊的变化。

 D.离6月1日“限塑令”执行的日子越来越近,省城多家超市也早已推出了环保袋。

但记者近日采访时发现,超市的环保袋销售一直不瘟不火。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据东方卫视《东方午新闻》消息,国务院7.23温州动车事故调查组在昨天公布了事故调查的进展情况,初步认定这起事故既有设备缺陷和故障的原因,又有设备故障后处置不力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是一起特别重大责任事故。

B.对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的调离时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带走车辆问题,有关部门指出要将之列入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治理工作范围。

C.今年下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发生多起高利贷崩盘事件,多名涉足高利贷者因资金链断裂而逃跑甚至自杀。

有研究者认为,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民间高利贷愈演愈烈,风险逐步加大,所以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就可以解决部分地区的金融问题。

D.由于实行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海龙湾小区对接的垃圾车依然是混装运输,加之又无物管人员监督,小区居民很快失去了分类投放的动力。

5.请给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五句话排序(只写序号)(3分)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做苏格拉底,把孟子比做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

“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答:

                           

6.下面一则征稿启事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并予以修改。

(5分)

征稿启事

《鲁迅风》是我校文学社自办的期刊,它的发展离不开同学们的大力支持。

从下学期开始,本刊将增设“真我风采”、“热点评说”栏目,欢迎同学们惠赠稿件,同时本刊对希望发表文章的同学也会鼎力相助。

希望同学们不要敬谢不敏。

来稿要求:

严禁抄袭,但可以是公开发表过的;体裁、题材不限;请写清作者姓名及所在班级。

稿件斧正后请投入《鲁迅风》编辑部邮箱(luxf1234@126.com)或直接奉送校刊总编高老师处。

                                               《鲁迅风》编辑部

                                                2011年9月1日

不得体之处

 

 

 

 

 

修改

 

 

 

 

 

7.请给下面一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

(4分)

中华新闻网讯 综合外媒报道,卡扎菲被击毙后,卡扎菲时代彻底结束,利比亚还面临着艰巨的重建任务。

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周日在班加西宣布全国解放。

利比亚驻法国代表纳斯尔说,现在利比亚已经走上了国家重建之路。

然而,利比亚面临的重建任务十分艰巨。

首先要组成一个过渡政府来管理国家事务和武装部队。

而这个过渡政府过去几次都没法成立,原因是过渡委员会中各存在争议。

摆在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面前的紧急任务包括:

整合各派武装势力,组建一支国家军队,避免各派相争,爆发内战,起草国家新宪法,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制定一个全国选举时间表。

这些任务十分艰巨的原因,是过度委员会内部存在派别分歧。

过渡委员会的2号人物贾布里勒也遭到很多批评。

此外,伊斯兰势力和公民自由派都主张对前政权进行深入彻底的清算,但遭到前政权倒戈官员的反对。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中庸”辨义

彭国华

①“中庸”是儒家伦理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误解、误用,颇有辨析的必要。

在有的人看来,所谓“中庸”,就是做人要圆融,善于“和稀泥”、当“老好人”,搞折衷主义、模棱两可;做事要平庸,不出头、不冒尖、守“本分”,满足于随大流、跟着走。

但这种观点不仅违背了儒家关于“中庸”的原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

事实上,这种是非不明、善恶不分、庸碌无为的“老好人”、“本分人”并非儒家所尊崇的“中庸”之人,而是其所贬斥的“乡愿”,这种人格与品行也是儒家所极力反对的。

孔子说:

“乡原(愿),德之贼也。

②将“中庸”理解为“乡愿”,除了少数人是刻意而为、混淆视听之外,大多数人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

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

不过,这种理解并不符合儒家尤其是先秦儒家的本意。

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献中的解释。

在《中庸》一书中,“中”与“和”是放在一起表述的,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正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由此可以看出,“中”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而非距离概念,是所谓“时中”,即在合适的时机做合适的事、表达合适的情感,而不是折中调和或不分场合地率性而为。

对此,《中庸》进一步解释道: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 关于“庸”,汉代学者郑玄的注释是:

“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

”也就是说,儒家所谓“庸”,就是人伦日用;所谓“中庸”,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和”的理念,追求言行在时机、氛围等方面的恰如其分,不失礼、不失态、不偏激。

用俗话说,“中庸”则大致相当于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或“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中庸”或“中和”的理念还可以超越人伦的领域,运用到人与自然关系上:

人们通过对自然界万物生长与四时变化规律的领悟和顺应,能够“赞天地之化育”,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就是《中庸》中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③儒家认为,在人伦日用中做到“中庸”,即行所当行、止所当止,是一个极高的境界,需要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运行规律、运行法则有深刻的体验和把握。

这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

在孔子看来,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是破除种种思维定势和主观成见,通权达变、相时而动。

为此,孔子在回答其弟子关于什么是“仁”、什么是“义”、什么是“礼”、什么是“孝”等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

从教育学的角度说,这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从伦理学的视野观照,这就是他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的具体实践。

黑格尔曾因《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而给予这部经典以至孔子本人相当消极的评价,其实,这恰恰体现了儒家伦理智慧的特色所在。

④人们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中生活,为人处世就需要“与时偕行”、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这样才能不断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跨越。

这,可能就是儒家“中庸”思想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8.下列对划线句子中“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主张行“中庸之道”至少需要做到四点,即“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B.《论语》中缺乏概念和范畴的思辩。

        C.孔子能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对弟子的提问,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

        D.黑格尔对《论语》以至孔子本人给予相当消极的评价。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人们把“中庸”理解为“乡愿”是出于对“中”、“庸”二字的望文生义:

将“中”理解为“走中间路线”,将“庸”理解为“平庸”。

        B.人们对儒家伦理学说的整体认识和评价发生错误的根源就是对“中庸”原意的误解。

        C.作者认为儒家“中庸”思想一定能带给我们为人处世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努力破除种种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束缚等启示。

        D.孔子注重引导弟子追求“中庸”境界。

他在回答其弟子基本伦理问题时,总是避免给出概念化、程式化的答案,而是根据不同弟子的气质禀赋和不同的言语情境,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明和阐释的做法,就说明了这一点。

10.筛选1、2自然段的信息,给“中庸”下定义。

(3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祖父的表

(英)斯丹·巴斯托

那块挂在床头的表是我祖父的,它的正面雕着精致的罗马数字,表壳是用金子做的,沉甸甸,作工精巧。

这真是一块漂亮的表,每当我放学回家与祖父坐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是盯着它看,心里充满着渴望。

祖父病了,整天躺在床上。

他非常喜欢我与他在一起,经常询问我在学校的状况。

那天,当我告诉他我考得很不错时,他真是非常兴奋,“那么不久你就要到新的学校去了?

他这样问我。

“然后我还要上大学。

”我说,我仿佛看到了我面前的路,“将来我要当医生。

“你肯定会的,我相信。

但是你必须学会忍耐,明白吗?

你必须付出很多很多的忍耐,还有大量的艰辛劳动,这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我会的,祖父。

“好极了,坚持下去。

我把表递给祖父,他紧紧地盯着它看了好一阵,给它上了发条。

当他把表递还给我的时候,我感到了它的份量。

“这表跟了我50年,是我事业成功的印证。

”祖父自豪地说。

祖父从前是个铁匠,虽然现在看来很难相信那双虚弱的手曾经握过那把巨大的锤子。

盛夏的一个晚上,当我正要离开他的时候,他拉住了我的手。

“谢谢你,小家伙”,他用一种非常疲劳而虚弱的声音说,“你不会忘记我说的话吧?

”一刹那,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不会,祖父。

”我发誓说,“我不会忘的。

第二天,妈妈告诉我,祖父已经离开了人世。

祖父的遗嘱读完了,我得知他把那块表留给了我,并说我能够保管它之前,先由我母亲代为保管。

我母亲想把它藏起来,但在我的坚持下,她答应把表挂在起居室里,这样我就能经常看到它了。

夏天过去了,我来到了一所新的学校。

我没有很快找到朋友,有一段时间内,我很少与其他的男孩交往。

在他们中间,有一位很富有的男孩,他经常在那些人面前炫耀他的东西。

确实,他的脚踏车是新的,他的靴子是高档的,他所有的东西都要比我们的好——直到他拿出了自己的那块手表。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表不但走时极为准确,而且还有精致的外壳,难道这不是最好的表?

“我有一块更好的表。

”我宣称。

“真的?

”“当然,是我祖父留给我的。

”我坚持。

“那你拿来给我们看看。

”他说。

“现在不在这儿。

“你肯定没有!

”“我下午就拿来,到时你们会感到惊讶的!

”我一直在担心怎样才能说服母亲把那块表给我,但在回家的汽车上,我记起来那天正好是清洁日,我母亲把表放进了抽屉,一等她走出房间,我一把抓起表放进了口袋。

我急切地盼着回校。

吃完中饭,我从车棚推出了自行车。

“你要骑车子?

”妈妈问,“我想应该将它修一修了。

“只是一点小毛病,没关系的。

我骑得飞快,想着将要发生的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羡慕的目光。

突然,一条小狗窜入了我的车道,我死命地捏了后闸,然而,在这同时,闸轴断了——这正是我想去修的。

我赶紧又捏了前闸,车子停了下来,可我也撞到了车把上。

我爬了起来,揉了揉被摔的地方。

我把颤抖的手慢慢伸进了口袋,拿出了那块我祖父引以自豪的物品。

可在表壳上已留有一条凹痕,正面的玻璃已经粉碎了,罗马数字也已经被古怪地扭曲了。

我把表放回口袋,慢慢骑车到了学校,痛苦而懊丧。

“表在哪儿?

”男孩们追问。

“我母亲不让我带来。

”我撒了谎。

“你母亲不让你带来?

多新鲜!

”那富有的男孩嘲笑道。

“多棒的故事啊!

”其他人也跟着哄了起来。

当我静静地坐在桌边的时候,一种奇怪的感觉袭了上来,这不是因同学的嘲笑而感到的羞愧,也不是因为害怕母亲的发怒,不是的,我所感觉到的是祖父躺在床上,他虚弱的声音在响:

“要忍耐,忍耐……”我几乎要哭了,这是我年轻时代最伤心的时刻。

11.为什么说“这是我年轻时代最伤心的时刻”?

(3分)

                                                                       

12.请说说小说以“祖父的表”为标题的作用。

(4分)

                                                                       

13.概括小说中“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文章为何要写“富有的男孩”?

(5分)

                                                                       

14.请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3分)

                                                                       

15.读完这篇小说,请阐述你的两点成长感悟。

(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徐文长传  

袁宏道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籍甚。

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土之目。

然数奇,屡试辄蹶。

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

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

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

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

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怒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者也。

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

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

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周望言:

“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

”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钞录,今未至。

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

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日:

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

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

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

梅客生尝寄予书曰:

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声名籍甚                                 籍:

狼籍      

      B.屡试辄蹶                                 蹶:

失败

      C.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                   傲:

傲视  

      D.然数奇,屡试辄蹶                        奇:

不好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B.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D.胡为不遇哉?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介绍了徐文长多方面的才能,并为徐的早逝感到惋惜。

       B.徐文长为人狂傲不羁,看不起当时的“骚坛主盟者”,因此他的作品也不能得以流传。

        C.徐文长怀才不遇,生活穷困潦倒,晚年因愤世而佯狂,最后抱愤而卒。

        D.胡宗宪公威振东南,徐文长在他那里做事小心翼翼,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19.用“/”为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①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3分)

                                                                         

        ②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

(4分)

                                                                         

        

(二)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完成第21—22小题(7分)

水调歌头

叶梦得①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

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

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

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

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

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②!

        [注]①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

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

此词即作于其间。

②谢安(字安石),他隐居在浙江东山,出山后指挥淝水之战,击溃前秦百万雄师;激战之时,他谈笑自若,不动声色。

李白《永王东巡歌》: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21.本词中的诗人是怎样的形象?

(3分)

                                                                            

22.为表达复杂思想感情,本词使用多种艺术手法,试列举两种赏析。

(4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答第23—24小题(5分)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

“夫执舆者为谁?

”子路曰:

“为孔丘。

”曰:

“是鲁孔丘与?

”曰:

“是也。

”曰:

“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

“子为谁?

”曰:

“为仲由。

”曰:

“是鲁孔丘之徒与?

”对曰:

“然。

”曰:

“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耰而不耕。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

“乌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23.面对纷乱的社会,长沮、桀溺两人和孔子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态度?

(2分)

                                                                           

24.你是怎样看待“辟人之士”的?

请简要评析。

(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

(李商隐《锦瑟》)

        (3)千呼万唤始出来,           。

转轴拨弦三两声,            。

(白居易《琵琶行》)

      (4)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            。

 (王勃《滕王阁序》)

(5)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      。

(李密《陈情表》)

四、写作(60分)

26.请以“归来”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