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行收购调研提纲第二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7500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79.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行收购调研提纲第二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总行收购调研提纲第二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总行收购调研提纲第二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总行收购调研提纲第二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总行收购调研提纲第二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总行收购调研提纲第二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总行收购调研提纲第二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总行收购调研提纲第二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总行收购调研提纲第二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总行收购调研提纲第二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总行收购调研提纲第二次.docx

《总行收购调研提纲第二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行收购调研提纲第二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总行收购调研提纲第二次.docx

总行收购调研提纲第二次

收购调研提纲

一、基本情况

玉米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重要的饲料来源,也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比水稻产量还要高。

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而居第三位。

种植范围从北纬58°(加拿大和俄罗斯)至南纬40°(南美)。

世界上整年每个月都有玉米成熟。

玉米在我国粮食安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重要的饲料作物,又是食品、化工、燃料、医药等行业的重要原料。

(一)播种面积、产量、平均单产、商品量,同比变化及主要原因。

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之一,从北纬58度到南纬35—40度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

北美洲种植面积最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次之。

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国家依次是美国、中国、巴西、墨西哥。

从栽培面积和总产量看,玉米仅次于小麦和水稻居第三位。

全国玉米分为六个种植区:

北方春播玉米区,以东北3省、内蒙古和宁夏为主,种植面积稳定在650多万公顷,占全国36%左右;总产2700多万吨,占全国的40%左右。

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以山东和河南为主,种植面积约600多万公顷,约占全国32%,总产约2200万吨,占全国34%左右。

西南山地玉米区,以四川、云南和贵州为主,面积约占全国的22%,总产占18%左右。

南方丘陵玉米区,以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和江西为主。

种植面积为全国的6%,总产不足5%。

西北灌溉玉米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省一部分地区。

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3.5%,总产约占3%。

青藏高原玉米区,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海拔高,种植面积及总产,都不足全国的百分之一。

①玉米播种面积整体稳步上升

②单产和总产量整体年份上升,局部年份下滑,呈波动性增长

③玉米库存量在波动中下滑

④玉米消费空间分布发生变化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主产国,在2006年之前,中国也是世界主要的玉米出口国之一。

2006年之后随着国内需求量的上升,玉米出口基本停止。

2010年,由于国内玉米价格上涨,进口玉米有利可图,国内启动进口,进口玉米157.2万吨。

•2010年中国进口玉米157.2万吨,较上年增长18倍。

•2011年我国进口玉米175.4万吨。

•2012年中国进口500万吨玉米,比前一年增长300多万吨。

•2013年我国进口玉米326.5万吨,其中退运125万吨转基因,中国玉米总进口量同比下降37%。

•2014/15年度中国的玉米进口量将降至300万吨,原因包括国内玉米库存高企,政府鼓励采购国产玉米,以及转基因玉米进口存在不确定性。

 

(二)主产地市情况列表,内容同

(一)。

(三)粮食生产成本,区分普通农户、种植大户。

二、市场走势

(一)价格。

开秤价格、最高价、最低价、目前价格,价格走势图。

2010-2014玉米价格走势图

总体来看,国内玉米的价格在波动中上涨;短期内玉米价格呈下降趋势,新粮的上市会带动玉米价格上涨。

可以看出,美国进口的玉米价格在波动中下降,目前美国进口玉米的完税价格与国内玉米的价格差在1000元/吨左右。

影响玉米价格的因素:

1、玉米的供给;玉米的需求;玉米库存的影响;相关商品的价格。

2、国内气候;美国气候;南美等玉米;主产国气候。

3、经济周期是现代经济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经济波动。

4、金融资产与商品期货之间的连动性。

5、相关的产业政策、进出口政策、储备政策、货币政策。

6、经济景气情况、政治局势、军事行动以及突发事件。

  2016年底玉米价格行情走势如何?

今年不同以往,玉米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早前一些时段大涨大跌的行情和备受限制的运输等因素也使得采购操作变得困难。

粮食品质和周期都十分不好把握,且据经验来看,今年各家饲料厂开机较低,用量巨减,很大程度上抑制市场价格,故厂家需要准确把握时机,降低采购风险。

  价格频繁波动运输成为主要难题

  进入第四季度以来,国内各地新季玉米都已经上市,今年受大面积降雨影响,华北产区玉米晾晒、储备造成质量有所下降,东北产区低廉的玉米价格使其成为国内用粮企业的“心头好”,但较低的玉米价格并没有让企业觉得获益,最主要的原因就出在运输方面。

尤其是近期,不少饲料厂家反映因为高昂的运输成本、车辆稀缺和不稳定的运输周期等问题已经给部分厂家生产带来了影响,使得饲料厂家不得不将库存量提升至20天以上,这一方面大大降低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另一方面,高库存也意味着厂家必须承担玉米降价所带来的风险,而最主要就是低廉的玉米价格再加上高昂的运输成本,使得生产成本并没有明显降低,反而玉米的流通性明显降低,厂家除采购周边区域玉米之外,跨省运输十分艰难。

尤其是四川、江西、湖南和湖北等省份,当地一些厂家甚至出现了无料停产的现象,就是因为附近省份玉米受降雨影响质量下降,东北产区的玉米则由于车难找、运费高、运距长的难题使得玉米采购十分艰难,库存无以为继,直至现在,这种状况也未能出现十分明显的好转。

  玉米呈现缓跌趋势

  若说玉米价格未来下跌,基本上是目前绝大多数行业人的观点,但在经历了几番大涨大跌之后,不仅仅采购方身心俱疲,贸易商和农户也是备受折磨,惜售情绪强烈,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当前在天气转好、玉米供应充裕的情况下,市场价格难以下跌的主要原因,但就像上面说到的,春节不久就要来临了,农户偿还贷款和春节前开支等原因使得其出售意愿明显提高。

另据了解,一部分南方厂家已经开始增加大麦、高粱等替代品用量,毕竟对比高昂的玉米价格,替代品虽不能完全取代使用,但少量添加可以适当降低生产成本。

预计,未来市场玉米价格虽有机会下跌,但跌幅较小,毕竟今年进口替代品入境受到诸多限制。

(二)不同类型主体的收购价格及标准(水分、质量等级、生霉率等);不同区域的价格比较。

  统计资料显示,截至1月10日,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累计收购玉米6053万吨,同比减少3422万吨,这与东北首次取消临储玉米收购有关。

黑龙江、吉林和内蒙古农户玉米销售进度均较上年同期放缓10%~20%不等。

尽管目前当地农户进入节前销售阶段,但部分中储粮储备轮入推进对现货市场构成支撑。

同时,东北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节前备货充裕,目前部分已开始暂停收购,且收购价格稳中有降。

截至目前,吉林深加工企业挂牌价格继续阴跌,三等玉米主流挂牌价格1290~1330元/吨,较上周下跌20元/吨。

  从盈利来看,目前吉林淀粉加工盈利700元/吨,山东淀粉加工盈利180元/吨,黑龙江酒精加工盈利1450元/吨,以上均含规模企业补贴。

持续高企的盈利,有利于深加工企业保持旺盛的采购热情,但前期东北深加工企业库存充裕,加之年关将近,收购需求下降。

其中吉林地区深加工企业多集中在1月20日前后暂停收购。

  华北粮价已为东北玉米动摇

  在东北玉米取得价格竞争优势(爱基,净值,资讯)的情况下,山东、河南等地饲料企业开始大量使用东北玉米。

春节前,山东部分港口甚至因玉米集中到港,粮价也同步走软。

截至目前,山东主流挂牌价格为1620~1740元/吨,降幅为10~20元/吨。

其中,山东寿光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1660~1670元/吨,比上周末下降10元/吨;潍坊地区收购价1640~1680元/吨,下降10~20元/吨;滨州地区收购价1620~1650元/吨,稳中略降10元/吨;菏泽地区收购价1640~1650元/吨,下降20元/吨。

节前华北地区玉米市场仍受东北粮冲击,现货行情继续趋弱运行为主。

  北方港口玉米集港缓步下降

  距离春节只有一周左右时间,东北农户卖粮逐步进入尾声,北方港口玉米集港价格终于出现小幅反弹,集港量缓步下降。

尽管如此,由于南北港口贸易需求量也逐步萎缩,因此春节前市场已难现明显的趋势行情。

  按照我国东北港口玉米集港价1400元/吨、理论平舱价1450元/吨,广东港口玉米主流码头报价1560元/吨计算,目前南北港口玉米价差110元/吨,理论贸易处于保本微利状态。

尽管当前国内大部分南方到货玉米已经进入执行合同阶段,但部分品质不达标,或者急于卸船的粮商还是出现了亏本甩卖的情况,较前期合同价格可低50~60元/吨。

  当然,伴随着南方港口玉米库存由100万吨迅速下降至70万吨左右,预计春节前北方内贸玉米到货量在30万吨的正常偏低水平,节前继续走软空间有限,而考虑到北方港口玉米下海量逐渐减少,预计春节前广东港口玉米价格偏强运行。

  国内饲料消费进入传统淡季

  目前生猪是国内畜禽养殖中惟一大幅盈利的品种,鸡蛋每斤平均亏损0.2元,肉鸡每羽亏损1~2元。

统计显示,截至1月13日当周,国内猪价冲高回落,但生猪均价保持在9元/斤上方,每头生猪盈利超过800元,中长期饲料消费继续温和增长,但节前生猪集中出栏及春节长假令国内饲料消费进入传统淡季。

目前南方多数饲料企业玉米采购以执行前期合同为主,规模企业合同库存签至2月中旬前后。

 

(三)各主体(不同类型收购主体、经纪人、农户、银行、粮食主管部门)对下一步价格走势的判断及主要依据。

 随着春节前国内玉米贸易量逐步萎缩,市场以执行前期合同居多,一些下游企业因春运物流因素,观望心态有所改观,国内玉米市场继续下行空间有限,加之东北储备收购玉米为节前市场托底,现货市场多空双方将暂时“休战”,若无政策支持,鸡年玉米市场开局前景依旧难以乐观。

三、收购情况

(一)准备工作情况,市场化收购的支持策略。

农业供给侧改革下,国内玉米价格形成机制由政府主导变为市场定价。

“农业供给侧改革”最早于2015年11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明确表示要调整粮食结构以及实行粮食价格市场化。

在此之后,为消化玉米过量库存,国家取消了原先实行的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并对玉米深加工企业进行补贴(目前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补贴每吨在100-250元不等),我国玉米价格形成机制逐渐由原来的政府主导转变成市场定价,内外盘联动增强。

  2017年国内玉米价格有望筑底反弹,但压力仍存。

目前国内玉米价格与进口玉米到岸完税价(考虑运费)倒挂300-400元/吨,国内玉米价格继续下跌空间不大。

从趋势性来看,受到下游养殖高盈利的影响,2017年国内玉米需求预计仍将保持3%左右的平稳增长,在此背景下国内种植面积的持续调减有望降低玉米产量,再加上外盘玉米价格或将小幅上涨会对国内玉米价格形成支撑,2017年国内玉米基本面向好。

但目前过高的国储库存仍是玉米价格上涨的最大阻力,后期美国玉米种植面积、石油价格、美元汇率以及玉米国储抛储等将对玉米价格后期走势造成影响,需要密切关注。

此外,根据研究,玉米价格波动具有一季度下跌、二、三季度价格回升、四季度价格开始回落的季节性特征,因此具体节奏而言,我们认为国内玉米价格或将在5-9月份出现季节性小幅上涨。

(二)不同类型贷款主体情况:

中储、地储、购销贸易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已核定贷款额度、已审批(龙头企业授信额度)、已发放金额。

主要风险防控措施。

(三)我行拟支持收购数量和已收购数量。

政策性收购(增储、轮换)数量;市场性收购数量(区分购销企业和龙头企业、区分国有和民营)。

(四)全社会收购数量、进度,我行支持收购所在份额。

对春节、春耕前后收购形势的判断。

四、客户群体建设

(一)本行粮棉油贷款基本情况(余额及比年初、发放金额及同比,贷款品种结构、区域结构),全部贷款余额、发放及粮棉油贷款占比。

(二)现有粮棉油贷款客户结构。

中储、地储、购销贸易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他企业的数量、贷款及其占比,剔除不良贷款后的数量、贷款及占比。

(三)上一年度新客户准入情况;客户退出情况(发现风险信号我行主动退出、企业主动退出、形成不良清收处置后退出)

(四)今年客户营销维护方案,《关于粮棉油信贷客户群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农发银发〔2016〕300号)的落实情况。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收购方面的问题,新的情况

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国家将通过市场力量来推动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二)信贷政策执行方面的问题

(三)具体操作和流程方面的问题

六、意见与建议

(一)需要粮棉油部做的工作

合理安排收购,在避免农户卖粮难的同时,又促进市场化流通

(2)需要总行其他部门做的工作

综合考虑市场走势和其他市场主体收购情况,合理把握收购时机和节奏,做到始终“在市”均衡收购。

(三)需要总行修改制度办法规定、改进具体操作的地方

(四)其他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