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复习资料高校岗前培训易错题大学心理学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51267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复习资料高校岗前培训易错题大学心理学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复习资料高校岗前培训易错题大学心理学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复习资料高校岗前培训易错题大学心理学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复习资料高校岗前培训易错题大学心理学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复习资料高校岗前培训易错题大学心理学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复习资料高校岗前培训易错题大学心理学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复习资料高校岗前培训易错题大学心理学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复习资料高校岗前培训易错题大学心理学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复习资料高校岗前培训易错题大学心理学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复习资料高校岗前培训易错题大学心理学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复习资料高校岗前培训易错题大学心理学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复习资料高校岗前培训易错题大学心理学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复习资料高校岗前培训易错题大学心理学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复习资料高校岗前培训易错题大学心理学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复习资料高校岗前培训易错题大学心理学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复习资料高校岗前培训易错题大学心理学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复习资料高校岗前培训易错题大学心理学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复习资料高校岗前培训易错题大学心理学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复习资料高校岗前培训易错题大学心理学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复习资料高校岗前培训易错题大学心理学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复习资料高校岗前培训易错题大学心理学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docx

《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复习资料高校岗前培训易错题大学心理学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复习资料高校岗前培训易错题大学心理学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复习资料高校岗前培训易错题大学心理学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docx

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理论培训结业考试复习资料高校岗前培训易错题大学心理学教师伦理学高等教育法规

大学心理学

1.狭义的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及行为方式。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激发动机的二个因素是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多错题。

3.二因素说认为品德构成的要素是道德行为和道德意识。

4.自我强化指的是个人按自定标准评价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做的奖励或惩罚。

5.学校教育中通常采用的奖惩措施体现了外部动机的理论。

6.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人的心理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

(心理发展的条件:

(1)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

(2)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3)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心理的内部矛盾,新的需要和他们原先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7.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

8.大学校园文化的同化功能是通过模仿、从众两个方面实现的。

(无:

顺应、强化。

9.大学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是通过心理满足与激励、行为强化与激励两个方面来实现。

(无:

物质奖励与激励、精神嘉奖与激励,多错题。

10.促进大学教师教育能力发展的途径有观摩与分析、教学决策训练。

(无:

掌握学生理论、把握学生心理。

11.促进大学生认知发展的教育对策是①加强多边协作,形成大学生认知促进的合力;②加强大学生的主体教育。

(无:

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12.需要层次理论包括生理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无:

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13.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核心辅导内容包括负性情绪的处理帮助、建立安全的现实人际关系、自我的重塑。

(无:

认知的改变。

14.大学生品德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包括构建意义、构建原则、构建的具体指标。

(无:

构建程序。

15.大学生的品德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原则有发展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前瞻性原则、务实及可行性原则、稳定性及适应性原则、底线原则。

(无:

制度性原则。

16.现代认知心理学根据不同知识的心理表征方式,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无:

动作性程序、形象性知识,多错题。

17.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知识的存储、知识的提取。

(无:

知识的表征。

18.陈述性知识主要通过理解和记忆而获得,其教与学的形式均以语言为基本载体。

(√)

19.“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有多个命题构成的组合性知识的陈述性知识。

(多错题)

20.陈述性知识主要通过理解和记忆而获得,其教与学的形式均以语言为基本载体。

(√)

21.布鲁纳认为,个体认知表征的方式随年龄而发展,并可分为动作表征阶段、形象表征阶段、符号表征阶段。

(无:

认知表征阶段。

22.促进大学生认知发展的教育对策是①加强多边协作,形成大学生认知促进的合力;②加强大学生的主体教育。

(无:

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多错题)

23.感觉适应是①感受性发生了变化的;②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的。

(无:

刺激作用停止后出现的;两种刺激同时作用时引起的。

24.属于心理过程的是①认知过程;②意志过程。

(无:

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25.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因此后者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

(×)

(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客观事实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因此说后者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

26.由于疲劳、疾病等原因而发生的心理变化称为心理发展。

(×)

27.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

(×)

(遗产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遗传素质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基础。

28.文化可以分为社会文化、家庭文化和学校文化三分层次。

(×)

(对文化的结构解剖,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

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

29.广义的文化指的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而非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第26题括号的解释中有文化结构解剖的进一步阐释。

30.属于校园文化的内核与灵魂的是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是错误的,多错题)。

31.校园的整体规划及其建筑风格应反映学校内在的文化特色,它主要反映的文化形态是校园物质文化。

(无:

校园精神文化。

32.属于大学教师职业角色的是学生指导者。

(学生领导者是错误的。

33.协助来访者清楚、准确的表达其观点、所用的概念、所体验到的情感以及所经历的事件的技术是指具体化。

(立即性技术,共情技术的说法是错误的。

)(多错题)

34.心理辅导教师对来访者模棱两可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进一步详细叙述的技术属于澄清技术。

(而非具体化技术。

35.心理辅导员对在辅导过程中影响辅导关系的语言、行为、情感、不平常的心理状态,予以敏感地察觉和单程的沟通与处理的技术是立即性技术。

(多错题)

36.准确觉察他人的内在世界并恰当的表达出自己对对方情绪与意图的感受、理解与尊重的技术是指共情。

(而非情感回应。

多错题)

37.心理辅导员辨认、体验来访者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中明显或隐含的情绪情感,且反馈给来者,协助来访者察觉和接纳自己的感觉的技术是情感反应技术。

(多错题)

38.辅导员指出来访者自身存在的矛盾,让来访者透过自己言语和非言语的不一致,觉察到自己尚未留意的现象的技术是指面质技术。

(而非情感回应。

39.教师反思的成分包括①认知成分;②教师的陈述;③批判成分。

(无:

情感成分,多错题。

40.大学教师的职业角色包括社会服务者、学术研究者。

(而非心理领导者、学生领导者。

41.优化大学校园的心理环境可以从:

①建设富有育人寓意的校园物质环境;②倡导崇尚学术,重视教学的价值取向。

(无:

建设关爱学生的的生活学习的师生关系;倡导优化配置学校资源。

42.大学校园文化的心理调试是通过:

①校园物质环境与心理调试;②校园精神环境与心理调试。

(无:

文化氛围与心理调试;校园制度环境与心理调试。

43.大学生常见的社会行为有:

①亲和行为;②侵犯行为。

(无:

选择行为和知觉行为。

44.韦纳把归因维度归纳成:

①内在控制—外在控制维度;②稳定—可变维度;③可控—不可控维度。

(无:

长期—短期维度。

45.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有遗传因素;社会生活环境与教育。

(无:

学习和自我反思。

46.团体心理辅导的发展过程包括初创阶段、过渡阶段、工作阶段、结束阶段。

47.团体心理辅导对辅导教师的要求与个别心理辅导对辅导教师的要求是相同的。

(×)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

个别心理辅导是咨询员和来访者之间单向或双向影响的过程,而团体心理辅导则是团体成员间的多向影响的过程,成员对自己问题的认识、解决是在团体中通过与其他成员间的交流和互动来实现的。

团体心理辅导具有个别心理辅导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

①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成员分享共同的经验。

在心理咨询中,我们发现有很多来访者认为自己的心理问题和经历是很独特的,是无法解决的,并由此而怨天尤人,觉得上天很不公平,觉得自己的命运很悲惨。

但在团体中,他们会有很多机会从其他成员身上发现许多与自己类似的经历与挣扎。

例如,发现很多同学和自己一样来自特别贫困的家庭背景,有着类似孤单的感觉,同样感到自卑和不如别人。

当成员发现别人与自己有许多共同之处时,会减少孤单、不满等不良情绪,并更勇敢更积极地面对问题。

②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成员助人、助己。

在团体中成员有很多机会彼此帮助、彼此支持、相互建议和提出个人的见解,甚至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以便别人作为参考和得到鼓励。

每个团体成员不但可以在团体中学习接受他人的帮助,也在学习如何帮助他人。

③团体心理辅导创造了一个类似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为成员提供了模仿、学习、训练自己行为的场所。

因此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学习到的良好行为更容易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辅导效果更容易得到巩固。

48.奥苏贝尔(DavidAusubel)的意义学习理论旨在解决概念和命题性知识的教学问题。

(√)

奥苏贝尔依据学习材料的性质及其学习者的理解程度,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前者是指学习一系列相互之间不存在意义联系的材料,或学习者在学习中并未理解材料之间的意义联系。

后者则是指通过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联系而掌握学习内容的学习。

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应知识、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

要成为意义学习,需要具备三个先决条件:

(1)意义学习的心向;

(2)学习内容的逻辑关系;(3)认知结构与新知识的关系。

49.意义学习分为:

①符号学习;②概念学习;③命题学习。

(无:

配对材料学习,多错题。

50.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感觉会随刺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发生变化,这种现象是感觉的适应现象。

(多错题)(√)

51.属于大学教师的一般能力的是想象能力。

(而非学术能力。

52.大学教师的心理素质包括教师的能力、教师的情感、教师的意志。

(无:

教师的个性,多错题。

53.影响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内在因素,一般认为是自我意识提高、人生价值追求、个体身心特征。

(无:

同伴关系。

54.关于高校对大学生婚恋和择偶心理的引导和教育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高校要积极开展恋爱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②高校要开展有关性健康、性心理、性道德等方面的教育;③每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无:

大学生在恋爱中也该自尊自重。

55.思维的基本特征有间接性、概括性。

(无:

目的性与形象性。

)(多错题)

56.意义学习就是揭示知识的意义的学习。

(√)

57.教师的教育能力中语言表达能力是占首位的。

(应是教学能力。

)(×)

58.大学校园文化的同化功能是通过模仿、从众的方式来实现的。

(此题易出多选题和单选题。

59.“社会道德反应测验”量表制定者是吉布斯。

(而非柯尔伯格。

60.利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进行道德教育的心理学家是柯尔伯格。

(第52、53题内容易混淆。

61.大学校园文化的感染功能是通过:

①人际间的心理感染;②环境对人的心理感染。

(无:

直接感染;间接感染。

62.公平理论的提出者是亚当斯。

(多错题)

63.认为如果青少年能充分拥有对自我和工作世界的了解,即能增进其职业生涯的正确性的学派是特质因素学派。

64.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人际交往。

65.决定心理发展的方向、速度、水平和个别差异的是社会生活条件。

(多错题)

66.在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中,大学生处于亲密感对孤独感。

67.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法发展来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个案研究法。

(而非定性研究法。

68.大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表现在:

①内隐形与波动性并存;②体验的内容更加丰富。

(无:

自尊与自卑并存;温柔细腻与粗犷并存。

69.司德菲提出的教师成长过程中包含了退缩阶段,退缩阶段包括初期的退缩阶段;深度退缩阶段。

(无:

中期的退缩阶段;快速的退缩阶段。

70.大学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是通过:

①心理满足与激励;②行为强化与激励。

(无:

中期的退缩阶段;快速的退缩阶段。

71.品德表现在道德行为之中,所有的道德行为都是品德的表现。

(×)

72.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最主要的两大目标包括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职业生涯的决定。

(而非整合有关自我和职业知识。

73.大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最先特征是自觉性。

(而非自律性。

74.自我效能是个人对自己是否具备达到某一行为水平的能力的评判。

(而非自我强化。

75.大学生亲和行为的特点是①亲和行为受到外貌、距离、熟悉性和相似性等的影响;②人际交往需要骤增;③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关键。

(无:

亲和行为都会顺利进行。

76.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通过:

①同化过程;②顺应过程。

(无:

调整过程与反馈过程。

77.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中,富有教育含义的观点有:

①儿童有准备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②教学中强调活动法和自我发现法。

(无:

观察别人的活动能形成儿童新的认知结构;课程内容的编制就是依据知识内容本身的系统化和条理化。

)(多错题)

78.促进大学生认知发展的教育对策是①加强多边协作,形成大学生认知促进的合力;②加强大学生的主体教育。

(无:

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79.品德具有如下特征:

个体性、道德性、整体性、稳定性和社会性。

(无:

主体性。

80.影响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外在因素,一般认为是家庭、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人际关系。

(无:

恋爱关系和人生态度。

81.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迁移理论主要有认知结构迁移、产生式迁移和认知策略迁移。

(无:

认知能力迁移。

82.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有遗传素质、社会生活环境与教育。

(无:

学习和自我反思。

83.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化的人是尽善尽美的“完人”。

(多错题)(×)

84.美国学者司德菲提出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属于一种能力发展模式。

(×)

85.社会知觉最早是由布鲁纳心理学家提出的。

(多错题)

86.陈述性知识一般以命题和命题网络形式在头脑中贮存和表征。

(易混淆题目,答案非

87.大学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

①教育机智;②教学能力;③教育科研能力。

(无:

班级管理能力。

88.印象管理是指我们有意地控制和管理别人对自己形成印象的过程,也叫做:

①印象整饰;②印象控制。

(无:

印象形成与提升。

89.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评价中存在着片面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过高评价自己;②过低评价自己。

(无:

虚荣心较强和好胜心太强。

90.①理解性;②恒常性;③选择性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无:

分散性,多错题。

91.测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课题要求,编制一定的问题或表格让被试者回答,从而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 (改正:

心理测验法是根据已标准化的实验工具如量表,引发和刺激被测试者的反应,所引发的反应结果由被测试者自己或他人记录,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处理,予以量化,描绘行为的轨迹,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92.倾听技术是指心理教师全神贯注聆听来访者叙述,对于其含糊而模棱两可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进一步的叙述。

(改正应该为澄清技术与简述语意技术。

)(×) 

(倾听技术:

包含听以及敏锐寻找声音中的线索,观察身体的动作与评估说话内容的前后关联性。

93.认知发展心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而非柯尔伯格。

94.校园文化的主导文化是师生的价值观。

(学校文化:

核心是价值观。

)(×)

95.在人性的叙述中,认为人的行为基本上是机械的,只能对环境做应答,而本身对环境的控制能力很弱的是行为主义。

(而非存在主义。

96.大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最先特征是自觉性。

97.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基础是人际沟通。

(而非人际交往。

98.教学反思的方法包括交流讨论、行为研究、反思日记。

(无:

回忆思考。

(科学的反思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

反思的常用方法有:

1.反思总结法;2.对话反思法;3.课堂实录反思法;4.教后记反思法;5.行动研究法;6.课后备课法;7.阅读新知法。

99.人际沟通的功能主要包括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协调功能。

(无:

自我完善功能。

100.意义学习的过程分为先行组织者、呈现学习材料、形成知识系统。

(无:

产生上位学习。

101.为改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大学课堂,教学方法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沙龙式教学。

(无:

案例型与问答型教学。

102.下列心理过程中属于认知过程的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

103.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赫茨伯格。

(而非弗鲁姆。

104.公平理论的提出者是亚当斯。

(第99题与100题是易混淆的题目。

105.预防性和教育性的团体辅导属于发展性团体。

(而非治疗性团体。

106.优化大学校园的心理环境可以从:

①建设富有育人寓意的校园物质环境;②倡导崇尚学术,重视教学的价值取向。

(无:

.建设关爱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师生关系;倡导优化配置学校资源。

107.产生式学习中,每一个产生式的形成都包括:

①活动表征;②条件表征两种表征。

(而非动作表征和符号表征。

108.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迁移理论主要有:

①认知结构迁移;②产生式迁移;③认知策略迁移。

(无:

认知能力迁移。

109.促进大学生认知发展的教育对策是:

①加强多边协作,形成大学生认知促进的合力;②加强多边协作,形成大学生认知促进的合力。

(而非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110.情绪和情感①以需要为中介;②是一种主观感受;③会引起生理变化。

(无:

与认识过程无关。

111.正向的自我表露是指辅导员提出自己的优点和正向经验。

(√)

112.在人性的叙述中,认为人拥有自觉和自由以作出人生基本的抉择的是存在主义。

(多错题)

11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辅导的实务指导可以从:

①自我了解;②获取有关职业的知识;③整合有关自我和职业的知识。

(无:

职业生涯的发展与规定。

114.道德意志一般应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①下决心;②树信心;③立恒心。

(无:

认同心。

)(多错题)

115.人的个性倾向性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①需要;②动机。

(无:

情绪与意志。

116.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

(应是华生。

)(×)

117.在建构式学习理论中,讲解式是主要的教学方式。

(×)

(在建构学习理论中,讲解式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

在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①支架式教学;②抛锚式教学;③随机进入教学。

118.大学教师的劳动具有长效性的特点,但同时也具有短效性的特征。

(×)

(改正:

教师劳动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和迟效性。

119.在使用提问技术进行心理辅导时,使用开放式提问比使用封闭式提问更有效果。

(×)

(此题错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心理咨询提问技术一般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的。

建立关系初期“是什么原因”,一般使用开放式问题,尽量不要使用“为什么”这样的词语。

来访者会有被指责感。

建议使用等提问方式。

封闭式问题,一般用于来访者难于开口说话,问题有解释不清的时候,或者难于说出自己的感受。

咨询师用封闭式启发式的问题鼓励来访者回答问题。

关于提问也有一些禁忌,责备性质的,解释性质的,多重问题等,都尽量不要使用。

120.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

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②激发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无:

有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21.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由感官觉察、注意、辨别、转换、记忆等内在的心理活动以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过程。

(而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22.优化大学校园的心理环境可以从:

①建设富有育人寓意的校园物质环境;②倡导崇尚学术,重视教学的价值取向。

(无:

建设关爱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师生关系;倡导优化配置学校资源。

123.大学教师激励的方法包括:

①职务考核;②目标激励。

(无:

学术激励与提高待遇,多错题。

124.品德心理结构的主要成分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无:

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

125.人的个性倾向性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①需要;②动机上。

(无:

情绪与意志。

126.程序性知识主要是指由概念、规则及原理构成的知识系统。

(多错题)(×)

程序性知识与陈述性知识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陈述性知识是“是什么”的知识,以命题及其命题网络来表征;程序性知识是“怎样做”的知识,以产生式来表征。

第二,陈述性知识是一种静态的知识,它的激活是输入信息的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动态知识,它的激活是信息的变形和操作。

第三,陈述性知识激活的速度较慢,是一个有意的过程,需要学习者对有关事实进行再认或再现;而程序性知识激活的速度很快,是一种自动化了的信息变形的活动。

127.道德发展与逻辑思维发展有关。

(√)

128.从品德心理结构的视角看,品德形成发展一般要经过醒悟、转变与巩固和稳定三个阶段(应是醒悟、遵从与转变和巩固四阶段。

)(×)

129.团体心理辅导是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的最佳途径。

(√)

130.大学校园文化的感染功能是通过精神感染和环境感染起作用的。

(精神感染与环境感染应改为精神感染与物质感染。

)(√)

131.“合群”是大学生人际吸引的较高层次。

(一般层次)(√)

132.心理学是仅仅研究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

133.激发大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①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②奖励与惩罚相结合。

(无:

刚性与柔性相结合;情感与制度相结合。

134.吉尔福特认为,应当通过:

①流畅性;②变通性;③独创性。

(无:

稳定性。

135.布鲁纳认为,个体认知表征的方式随年龄而发展,并可分为以下:

①动作表征阶段;②形象表征阶段;③符号表征阶段。

(无:

认知表征阶段。

136.品德具有如下特征:

个体性、道德性和整体性、稳定性、社会性。

(无:

主体性。

137.大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表现出:

①内隐性与波动性并存;②体验的内容更加丰富、深刻。

(无:

自尊与自卑并存;温柔细腻与粗犷并存。

138.在下面心理现象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①认知过程;②意志过程。

(无:

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139.美国学者司德菲提出的教师生涯发展模式属于一种能力发展模式。

(应是一种人文发展模式。

)(×)

140.提升校园文化的整体品位可以通过:

①美化校园物质环境;②倡导正确办学理念;③促进师生和谐的文化。

(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41.大学生积极情绪情感培养措施有:

①引导学生转移注意;②引导学生调节看法。

(无:

引导学生宣泄;引导学生把不愉快的事主动遗忘。

142.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评价中存在着片面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过高评价自己;②过低评价自己。

(无:

虚荣心较强;好胜心太强。

143.思维的基本特征有:

①间接性;②概括性。

(无:

目的性;形象性。

144.人的心理是:

①脑的功能;②客观现实的反映;③主观映象。

(无:

大脑活动的产品。

145.学术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主导文化。

(√)

146.在强化学习中,强化物来自外部环境,即只存在外部强化一种形式。

(一般来说,强化分为正强化与负强化。

)(×)

147.校园文化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学校的领导与管理活动;②学校的宣传与舆论引导;③社会文化的渗透与制约。

(无:

新闻媒体的宣传与大众印象。

148.一般认为,大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表现性因素、知识性因素和组织性因素;专业性因素;大学生个体性因素。

(无:

生成性因素。

149.认知心理学的学习迁移理论主要有:

①认知结构迁移;②产生式迁移;③认知策略迁移。

(无:

认知能力迁移。

150.影响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外在因素,一般认为是家庭、社会环境和学校教育、人际关系。

(无:

恋爱关系与人生态度。

151.团体心理辅导是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的最佳途径。

(√)

 

教师伦理学

1.体现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自律上的教师个体道德核心范畴是道德良心。

2.体现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他律上的教师个体道德核心范畴是道德义务。

3.相对于经济、法律、行政规范而言,道德调整社会体系的显著特点是非强制性。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