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52608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docx

《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docx

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1

2021北京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

1.本试卷共8页,共六大题,21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涌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子母涂黑涂满。

(共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巢穴(xué)记载(zaì)斤斤计较(jiǎo)

B.解剖(pāo)暂时(zhàn)茅塞顿开(sè)

C.脑髓(suǐ)颠簸(bō)牵强附会(qiáng)

D.酝酿(niàng)应酬(yìng)扣人心弦(xián)

2、对下列各组词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布告——布局

解说:

两个“布”字意思相同,都是“分布”的意思。

B.谋略——谋生

解说:

两个“谋”字意思不同,“谋略”的“谋”是“计策“的意思;“谋生”的“谋”是“设法寻求”的意思。

C.情不自禁——忍俊不禁

解说:

两个“禁”字意思相同,都是“禁受”的意思。

D.温故知新——无缘无故

解说:

两个“故”字意思不同,“温故知新”的“故”是“原因”的意思;“无缘无故”的“故”是“从前的”意思。

3、线处填写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河北省涞源县东团堡乡中心小学副校长张胜利,当初是依靠“希望工程”的资助,才完成学业的。

他懂得__________,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他放弃留城机会,回乡任教,并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先后资助了300多名贫困生,以行动回报社会。

②南非曾在2021年中申办2021年足球“世界杯”,为此做了很多工作,满以为胜券在握,结果却以一票之差输给德国,可谓________,然而南非人并未放弃,最终在2021年获得了2021年足球“世界杯”的承办权。

A.①句填“饮水思源”②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

B.①句填“饮水思源”②句填“功亏一篑”

C.①句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②句填“功亏一篑”

D.①句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②句填“行百里者半九十”

4、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是中华华民族的生命、力量和希望所在。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在少数民族地区落实相关政策,保护民族地区生态环境,保障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

为达到这个目的,各级政府_________。

1要让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2要加快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治理土地沙漠化的进程

3要贯彻由“救助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的工作方针

4要在公共服务和就业等方面满足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切实需要

A.③④②①B.①④②③C.①②④③D.③②④①

二、填空(共8分)

5.默写(共5分)

(1)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1分)

(2)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1分)

(3)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分)

(4)《岳阳楼记》中描写夜晚洞庭湖湖光月影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

(2分)

6.名著阅读(3分)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的_____①__所作。

《左传》善于记录战争,其中《曹刿论战》记录的就是齐鲁两国在鲁国的_②__发生的一次战争。

《左传》还善于记录人物语言,这一点在《曹刿论战》中表现为对_____③____过程的描写。

三、综合性学习(共9分)

为了弘扬尊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增强学生敬老、助老、孝老的意识,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开展“社区养老”社会调查实践活动。

请完成下列任务。

7.社区居委会主任为你提供了下面两则材料。

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说出北京市开展“社区养老”的原因。

(4分)

【材料一】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一个国家(地区)65岁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这个国家(地区)则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户籍总人口为1197.6万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52.9万人,占总人口的12.8%,北京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然而,北京市养老设施十分有限,全市共有养老机构324所,平均每百位65岁以上老年人仅有床位2.3个。

另外,调查显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有53.3%的市民因不愿意离开家人,首选依托社区居家养老,另有22.1%的市民宁愿自聘保姆呀要在家养老。

(数据来源:

①《北京市2021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②2021年5月11日《北京日报》)

【材料二】

2021-2021年北京市户籍人口及老年人口状况

年度

总人口数

(万人)

65岁及以上人口数

(万人)

占总人口的比例

(%)

2021

1213.3

158.8

13.1

2021

1229.9

162.2

13.2

2021

1245.8

168.8

13.5

(数据来源:

①《北京市2021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②《北京市2021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③2021年5月14日《北京晚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为社区养老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老年餐桌”已经覆盖到北京市2600多个社区。

下面是对三位老人的一段采访记录,请你从中概括出他们认可“老年餐桌”的三条理由。

(每空要用4个字回答)(3分)

张爷爷:

我和老伴儿都80多岁了,就想着能在小区里有个地方吃饭,那多省事啊,现在有了“老年餐桌”,走路用不了几分钟,就能吃上饭,真好!

李奶奶:

“老年餐桌”价钱可便宜啦,花几块钱就能吃一顿饭,有荤,有素,还有汤,饭菜都不错,吃得特可口!

赵爷爷:

政府不但给补贴,还给指定餐馆挂牌呢,要是饭菜不好,不讲卫生,服务不好,就摘它的牌。

理由一:

___①______理由二:

___②______理由三:

____③_____

9.在与居委会王主任交谈时,他说了下面一番话。

面对王主任的困难,请你提出一个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2分)

王主任说:

“咱们的社区老年人多,需要助老服务的内容还多着呢。

除了为老年人开办“老年餐桌”以外,好多老年人因行动不便,盼着有人能上门打扫卫生、代买物品,帮助到医院取药等。

这些我们都想做,可是为老年人服务的就那么几个人,实在是忙不过来。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陈涉世家》(节选),完成第10—12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①。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②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

“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

③”陈胜、吴广喜,念鬼,曰:

“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④“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注】①有教材为“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②有教材此处为逗号③有教材此处为叹号④有教材此处为冒号

10.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今亡亦死亡:

_______

(2)宜多应者应:

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

(1)上使外将兵翻译:

________

(2)置人所罾鱼腹中翻译:

________

12.阅读选文,写出引发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

(用原文回答)(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忆冼星海》,完成第13-15题。

(共13分)

忆冼星海

茅盾

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的作品的演奏,读过了他那万余言的自传以后。

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还是小规模的。

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朋友又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演奏当更精彩些。

但我得老实说,尽管是小规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

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

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

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

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那样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

可是朋友们又告诉我:

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的。

我见过马达刻的一幅木刻:

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

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

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写真”,而在表现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

它还不能满足我的“好奇”。

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这才得到部分的满足。

从冼星海的生活经历,我了解了他的作品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气魄。

他做过饭店堂倌,咖啡馆杂役,做过轮船上的锅炉间的火夫,浴堂的打杂,也做过乞丐。

什么都做过的一个人,有两种可能:

一是被生活所压倒,虽有抱负,只成为一场梦;一是战胜了生活,那他的抱负不但能实现,而且必将放出万丈光芒。

“星海就是后一种人!

”———我当时这样想,仿佛我和他已是很熟悉的了。

大约三个月以后,在西安,冼星海突然来访我。

那时我正在候车南下,而他即将经过新疆而赴苏联①。

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呀,这就是冼星海么!

”我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到生疏。

我将这坐在我对面的人和马达的木刻中的人作比较,也和我读了他的自传以后在想像中描绘出来的人作比较,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暄也忘记了。

然而星海却滔滔不绝说起来了。

他说起了他到苏联去的计划,讲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

他的话我记也记不全了,可是,他那种气魄,却使我兴奋鼓舞。

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这创作计划;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

因为他不但有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而且又是那样好学深思,勤于收集各地民歌民谣的材料。

他说他将在新疆逗留一年半载,尽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谣,然后再去苏联。

现在我还记得的,他这的《民族交响乐》的一部分的计划。

他将从海陆空三方面来描写我们祖国山河的美丽,雄伟与博大。

他将以“狮子舞”、“划龙船”、“放风筝”这三种民间的娱乐,作为他这伟大创作的此一部分的“象征”或“韵调”,来描写祖国人民的生活、理想和要求。

“你预备在旅居苏联的时候写你这作品么?

”“不!

”他回答,“我去苏联是学习,吸收他们的好东西。

要写,还得回中国来。

那天我们的长谈,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谁又料得到这就是最后一次啊!

“要写,还得回中国来!

”这句话,今天还在我耳边响,谁又料得到他不能回来了!

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

昨晚我忽然这样想,当他在国境被阻,而不得不步行万里,且经受了生活的极端的困厄,而回莫斯科去的时候,他大概还觉得这一段不平凡的生活经验又将使他的创作增加了绮丽的色彩和声调。

要是他不死,他一定津津乐道这一番的遭遇。

现在我还是这样想:

要是我再遇到他,一开头他就会讲述这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而且要说,“我经过中亚细亚,步行过万里,我看见了不少不少,我得了许多题材,我作成了曲子了!

”时间永远不能磨灭我们在西安的一席长谈给我的印象。

一个生龙活虎,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远坐在我对面,直到我眼不能见,耳不能听,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

1946年1月5日

(有删改)

【注】①苏联:

指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2021年解体。

13.作者在回忆冼星海的过程中,既写了想象中的冼星海,也写了冼星海留给他的印象。

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3分)

回忆

想象、印象

听《黄河大合唱》

读冼星海的自传

气魄伟大,好学深思,热爱祖国

14.阅读划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作者“好奇“的原因和内容。

(4分)

“好奇”的原因:

_①_____

“好奇”的原因:

__②____

15.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

(不超过150字)(6分)

答:

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6-17题。

(共6分)

①在城市里,人们经常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街头雕塑。

街头雕塑,指的是在道路两侧或交叉口等位置不布设的雕塑。

它主要供在道路上活动的用路者观赏。

②街头雕塑一般分为纪念性、主体性和装饰性雕塑。

纪念性雕塑一般是以历史上的人或事件为主题,它布设在特定地点,再现特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显示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民族精神。

例如,在都江堰市布设的李冰雕塑,就是为了纪念他在设计都江堰工程中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主体性雕塑是对某个特定地点、环境、建筑的主要说明,它必须与这些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点名并升华主题。

例如,在甘肃敦煌县城有一座“反弹琵琶”雕塑,它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显示了该城市因拥有莫高窟这一名胜而闻名于世的特色。

装饰性雕塑主要用来装饰街道环境,表现的内容比较广泛,体量也因环境不同而有大有小。

③在现代城市中,布设街头雕塑,重要的是考虑不同交通特性的道路以及交通环境的视觉特性。

快速道路或交通干道,主要以通行机动车为主,行人相对较少,同时路旁地带位置也不宽。

在这种条件下,路边的雕塑再精美,用路者一闪而过,很难获得多少印象。

如果在沿途的适当位置布设造型简单、体量较大的雕塑,则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生活性道路是以低速交通方式的视觉性为主,用路者是在低速通过或停下的情况下,品赏雕塑,在这种条件下,对街头雕塑的要求就不同于前者,如果不考虑上述因素,街头雕塑就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

5街头雕塑这一公共性景观能够使城市更具亲和力,它既美化了交通环境,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甚至成为城市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在城市道路空间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6.结合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内容,说出“用路者一闪而过”这几个字不能删去的两条理由。

(2分)

答:

_________

17.根据第②段的内容,说出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街头雕塑分别属于哪一种类型,并结合材料内容作简要说明。

(4分)

【材料一】

大连街头,有一座“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的雕塑。

1932年,中国首次参加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大连人刘长春代表中国参赛。

这座雕塑展示的是他在短跑预赛起跑时的瞬间,任务形象动感十足。

【材料二】

王府井大街是一条富有北京特色,具有百年历史的商业老街。

街头有一座人力车夫拉洋车的雕塑。

这座雕塑展示的是一位老北京人力车夫的形象。

他身穿布衫,手扶车把,身体侧倾,注视前方,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材料一:

__________

材料二:

__________

(三)阅读《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完成第18-20题。

(共8分)

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

邓中翰

1我国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曾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并告诉别人:

“别看它们表面上枯燥,其实只要深入进去,你就会发现奥妙无穷,充满快乐。

而正是这快乐给予了我无穷的动力。

”谷先生的数学人生启示我们,科研工作者要在创新之路上不断前行,不可缺少那种发自心底而又融入生活的创新的快乐,否则就缺少了动力。

可是,在很多人眼里,科研创新是艰深、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又如何成为快乐的源泉呢?

其实快乐就来源于创新的各个环节:

从源头到过程再到结果。

2创新的快乐,基于对科研的热爱。

许多从事基础创新科研的学者们,对自己所研究的学问有真诚的喜爱、极大的兴趣、澎湃的激情、乐道的情怀,把治学作为人生最高价值来追求。

科学巨匠们都有这样的心得:

搞科研要有对科研的热爱。

【甲】有了这种热爱,学者们才会对艰辛的研究工作甘之若饴,兴味盎然,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

3创新的过程虽然充满这艰难曲折,但其中却有着无限的乐趣。

从谷超豪到邓稼先、孙家栋,科学家们或埋头于复杂的数学演算,或跋涉在人迹罕至的沙漠,或坚守在偏僻孤寂的实验室,虽有艰辛,但乐趣无穷。

【乙】为了科技攻关,科学家们战胜了无数的挑战,攀登了无数的险峰。

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享受着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

4创新的快乐,还在于对创新成果的分享。

爱迪生用电灯增加世界的光明,袁隆平用杂交水稻促进世界的温饱,高锟用光纤加强世界的交流……一直以来,全球的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

让全人类共享科技进步的成果。

【丙】用创新成果为大众创造美好生活,是科技工作者最大的快乐。

5 科技创新事业,因其兴趣的基础、挑战的过程和共享的目的而充满了魅力,带给了科研工作者无限的快乐,也因为这样的快乐,创新智慧才会竞相迸发,创新成果才会大量涌现,国家自主创新的脚步才会坚实有力。

(有删改)

【注】邓稼先:

我国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两弹元勋”。

孙家栋:

我国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

袁隆平:

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高锟:

华裔物理学家,被誉为“光纤之父”

18.文章第①段引用谷超豪院士的事例意在表明_________(不超过25个字)(2分)

19.阅读②-④段,简要分析为什么说创新的快乐源于“对科研的热爱”、“创新的过程”和“对创新成果的分享”(3分)

答:

_________

20.根据文意,将下面三段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①孟子认为,独乐乐,不若与众乐乐(自己欣赏音乐快乐,不如与众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②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

“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③俄国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

“幸福的斗争不论它是如何的艰难,它都不是痛苦,而是一种快乐。

【甲】处应填:

________【乙】处应填:

__________【丙】处应填:

________

六、作文(60分)

21.凝聚亲情,才会有幸福的家庭;凝聚友谊,才会有温馨的集体;凝聚爱心,才会有和谐的社会;凝聚智慧和力量,才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理想……请以“凝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1000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2021年北京市高级中学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

题号

1

2

3

4

答案

D

B

C

D

二、填空

5、

(1)答案:

会当凌绝顶

(2)答案:

归雁入胡天

(3)答案:

枯藤老树昏鸦

(4)答案: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6、答案:

①左丘明②长勺③曹刿与鲁庄公对话

三、综合性学习

7、答案:

①北京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②北京市养老设施十分有限③大多数市民愿意居家养老④北京市老年人口比例还在逐年增长

8、答案示例:

①就餐方便②物美价廉③政府监管

9、答案示例:

学校成立社区助老服务志愿小组

四、文言文阅读

10、答案:

(1)逃亡(逃走)

(2)响应

11、答案:

(1)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2)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

12、答案:

失期,法皆斩(或: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五、现代文阅读

(一)记叙文阅读

13、答案示例:

①魁梧奇伟,沉默寡言

②战胜了生活的坎坷,成就了伟大的抱负

③在西安与冼星海相见

14、答案示例:

①听《黄河大合唱》之后,“发生崇高的情感”

②能写出具有“伟大的气魄”作品的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

15、答案示例一:

作者先写听《黄河大合唱》和看《冼星海作曲图》,从侧面表现出冼星海的气魄和神韵;然后再正面描写与冼星海的见面,通过对他滔滔不绝谈吐的描述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热情开朗的性格和炽热的爱国情怀。

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冼星海这一形象生动而感人。

答案示例二:

作者虽与冼星海只见过一面,但印象深刻。

作者详细记述了这次见面的情形,描写了冼星海滔滔不绝的谈吐,计划写《民族交响乐》的创意激情,以及“要写,还得回中国来”的铿锵话语。

在对人物的描写中,生动地刻画出一个热情开朗、才华横溢、充满爱国情怀的音乐家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说明文阅读

16、答案示例:

如果删去“用路者一闪而过”,其一,就不知道是谁“很难获得多少印象”;其二,用路者“很难获得多少印象”的原因也不清楚了。

17、答案示例:

①“材料一”属于纪念性雕塑。

刘长春是大连人,是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的中国人。

这座雕塑安放在刘长春的家乡大连这一特定地点,再现了刘长春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情景,显示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具有纪念性雕塑的特征。

②“材料二”属于主题性雕塑。

王府井大街是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商业街,有着浓郁的北京特色,“拉洋车”是老北京劳动人民生活的一个缩影。

在王府井大街上布设这座雕塑,凸显了老北京风土人情这一主题,具有主题性雕塑的特征。

(三)议论文阅读

18、答案:

创新的快乐是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

19、答案示例:

对科研的热爱可以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创新的过程可以使人享受到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创新成果的分享为大众创造了美好生活,这正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

20、答案:

【甲】②【乙】③【丙】①

六、作文

21、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