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77565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doc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doc

-10-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作者韩冰

学籍批次200803

学习中心辽宁抚顺奥鹏学习中心

层次专升本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张抗私

内容摘要

自从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我国开始施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治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参考一篮子货币———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等,其中美元的权重仍占到95%以上。

当前形式下,由于美国经济的衰退,美元持续贬值,造成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于2005首次破“8”,2008年4月10日破“7”,而且还有继续升值的空间。

那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显然人民币升值的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各界关注。

通过剖析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经济各层面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产业结构,出口贸易结构,企业转变经营机制,缓解贸易矛盾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等几个方面入手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人民币汇率升值所产生的最终结果是利大于弊,影响是积极的。

在当前升值已成事实的背景下,我国更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后续措施,来稳定与优化经济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因经济波动(汇率变动)而发生的损失。

关键词:

汇率人民币升值经济影响

目录

一﹑汇率及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分析…………………………………………………4

(一)汇率的含义 4

(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及趋势分析 4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分析………………………………………6

(一)积极影响 6

(二)消极影响 7

三、缓解和消除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对策分析………………………8

(一)重新定位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相关政策 8

(二)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 8

(三)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水平,通过金融手段规避外汇变动风险 9

(四)要坚定不移的大力发展服务业,为增加就业创造条件 9

(五)要加强金融监管、投资风险教育 9

(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宏观经济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 9

参考文献:

……………………………………………………………………………9

浅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汇率及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分析

(一)汇率的含义

汇率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即在两国货币之间,用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简单的说,一个国家要于其他国家发生贸易或非贸易交往,必然要进行货币的支付。

然而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两国等面额的货币所代表的实际购物量并不相等,这就需要将两国货币按一定的比率进行折兑,双方交易才够公平进行。

有效汇率是一种加权平均汇率,通常以对外贸易比重为权数。

有效汇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通常被用于度量一个国家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也可以被用于研究货币危机的预警指标,还可以被用于研究一个国家相对于另一个国家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

在具体的实证过程中,人们通常将有效汇率区分为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

一国的名义有效汇率等于其货币与所有贸易伙伴国货币双边名义汇率的加权平均数,如果剔除通货膨胀对各国货币购买力的影响,就可以得到实际有效汇率。

实际有效汇率不仅考虑了所有双边名义汇率的相对变动情况,而且还剔除了通货膨胀对货币本身价值变动的影响,能够综合地反映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和相对购买力。

(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及趋势分析

1、理论层面的分析

(1)实际有效汇率理论

实际汇率是用两国价格水平对名义汇率进行调整后的汇率,即eP*/P(其中,e为直接标价法的名义汇率,即用本币表示的外币价格,P*为以外币表示的外国商品价格水平,P为以本币表示的本国商品价格水平)。

实际汇率反映了以同种货币表示的两国商品的相对价格水平,从而反映了本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据IMF估算,2002年人民币相对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名义有效汇率下降了6%,而根据胡祖六(2003)的测算2002年2月美元从其汇率的最高点贬值到2003年6月,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已经下降了11%。

自1994年中国实施汇率制度重大改革以来,根据国际组织的测算结果,人民币一直存在低估的问题。

1980至1997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达9.98%,1998至2004年,尽管先后受到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同时陷于衰退及非典的影响,但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7%到9%的高速增长。

这无论是与同期发达国家比较,还是同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是领先的。

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与世界经济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

这就表明人民币有升值的趋势。

(2)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PowerParity,简称PPP)在经济学上,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使我们能够对各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合理比较。

该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汇率决定理论。

该理论认为,购买力平价是指一定时期内两种货币的汇率是由两种货币在本国国内所能购买的商品与劳务的数量来决定的。

也就是说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实质上是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购买力的交换,长期均衡汇率是由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购买力对比决定的。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人均GDP按名义汇率计算为1352美元,但若按购买力平价方法折算则为5791美元,即名义汇率比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民币汇率低估4.06倍。

一般来说,购买力平价的计算仅涉及到可贸易商品,并且没有考虑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差异,因而容易高估发展中国家的币值。

但是,人民币币值即使没有UNDP估算的那样高,也不至于像现行的汇率那样低。

(3)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收支决定论”认为,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是影响汇率最直接的因素之一。

当一国有较大的国际收支逆差时,对外汇的需求大于外汇的供给,本币对外贬值;反之则会造成本币升值。

从国际收支状况看,我国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收支从1994年人民币汇率并轨以来一直维持较大的顺差。

特别是近几年,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流入国,每年FDI高达500亿美元左右。

这种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状况使得我国近年来的外汇储备节节上升,已经超过了满足正常支付所需的储备水平。

所以,根据国际收支状况,人民币也会产生升值趋势。

2、人民币升值对国际的影响分析

(1)对日本的影响

2002年12月2日,日本副财相黑田东彦及其副手河合正弘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署名为《全球性通货再膨胀正当其时》的文章;2002年2月22日,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郎在OECD七国集团会议上向其他六国提交通过提案,要求逼迫人民币升值,这是该组织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公开讨论成员国以外的经济问题。

2003年3月2日,《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文章称“中国向亚洲国际输出了通货紧缩”。

日本政府认为发展突飞猛进的中国是全球通货紧缩的罪魁祸首,这是日本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

由于中国出口急剧增长,国内物价水平下降,以及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导致国际市场上廉价商品的供应能力大大增加,导致日本国内物价下跌,同时日本总需求的不足,引起物价的进一步下降,从而发生通货紧缩的危险,中国正在向日本在内的全世界输出通货紧缩。

日本政府认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有责任为稳定世界经济做出贡献,也符合起自身利益,如果中国政府不能严格限制出口,那么为了扭转国内通货紧缩局势,应该采取扩张型的货币政策,或者是让人民币升值。

(2)对美国的影响

2003年6月起,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外部压力从日本转向了美国。

2003年6月合7月美国财政部长JohnSnow和美联储主席AlanGreenspan先后公开发表谈话,希望人民币选择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认为盯住汇率制度最终会损害到中国经济。

随后美国的商务部长、劳动部长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

此外,美国的一些利益集团,以健全美元联盟为代表,在要求人民币重估方面表现最为积极,美国方面有关情绪随着斯诺9月的访华而达到高潮,这次访问也被称为“汇率之行”。

美国方面希望人民币升值的主要理由是中国的货币操纵造成了美国严重的制造业失业问题。

他们认为,中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为了获得巨大的出口竞争优势,故意操纵货币的汇率,尤其是中国人民币存在着严重的低估现象。

正是这一现象使美国的制造业发展出现萎缩,企业大量倒闭,带来了严重的失业现象,到2003年6月美国的失业率已经达到了6.4%,其中90%的失业使制造业的失业,而且美国兑中国的贸易赤字在过去几年里大幅增加,中国由此累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到2004年底已经达到了6099亿美元。

所以说,中国需要为美国的经济下滑和失业增多负责,美国政府必须给中国政府施加更大的压力,来督促人民币升值。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分析

(一)积极影响

1、有条件的降低进口产品的成本

在进口产品价格的涨幅小于人民币升值的幅度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会使进口的国外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比以前便宜,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

这样,对于广大居民而言,消费进口产品的成本将大大降低;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如果其产品价格以人民币结算、原材料从境外采购,如造纸、汽车和机械设备行业,其生产成本因人民币升值而下降,从而提升企业利润。

在这里要注意如果进口产品价格的涨幅大于人民币升值的幅度,那么人民币升值则不利于进口。

所以人民币升值对于降低进口产品价格的积极影响是有条件的。

2、国内居民出国旅游和留学的成本降低

人民币升值,可以使人们花费比以前更少的人民币就可以到欧美等地区留学、旅游,例如去欧美留学如果学费为30-40万人民币近两年不变,则现在出国所交费用将比去年同期少交3-4万元人民币。

在这里还是要注意国外旅游和留学所需费用的涨幅要小于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否则此积极影响将不存在。

3、可以减轻外债负担

不论内债还是外债,从借到还都要经过一定的期限,而在此期限里,由于受汇率、利率的影响,债权人和债务人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对于我国的外债而言,作为债务人,随着人民币升值,到期需要偿还的外债本息所需的本币数量将相应减少,这样可以减轻国家和负外债企业的债务负担。

4、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

人民币的升值,将导致流向出口部门即劳动密集型部门的资金向资本密集型部门流入,使我国的产业结构向有利的方向调整,最终资本会转向投资国内市场,当货币升值后,资本就会寻找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进行投资,使这些产业有更多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改革,增加其国际市场竞争力,以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进军国际市场。

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同样持这一观点,他认为“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淘汰一部分生产力落后的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在人民币升值阶段,由于流向的变化,中国三大产业的比例调整可以同步进行,在贸易品出口受阻情况下,非贸易品的投资与生产必然加大,第三产业将得到发展,使中国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5、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优化我国出口贸易结构,优化贸易条件,扩大内需

中国主要以“物美价廉”打进世界市场。

人民币汇率的上升虽然对我国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竞争力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并最终导致出口的减少。

但同时,从长远看,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层面分析,升值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出口贸易结构的完善,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从而对出口企业产生正面推动作用。

从贸易结构上来说,我国本应该是一个以内需为主的经济大国,外需比重不宜过大,没有必要一味地扩大出口规模,调整粗放式外贸发展战略、促进外贸出口由规模导向型向效益导向型转变已是势在必行。

为此,我国应该调整粗放式外贸发展战略,促进外贸出口由规模导向型向效益导向型转变。

同时,各企业应注重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改变以低廉价格水平参与竞争的局面,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

6.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国内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不失去以往的市场份额,就要尽可能地压缩生产经营成本,因为为了保住国际市场,不得不降低采购生产资料的价格或提高管理方式来压缩生产成本。

而压缩生产成本的空间并不大,因此,企业必须从自身管理经营入手,加强管理方法的改进,提高生产效率来争取利润空间。

同时,人民币汇率形成体制的改革要求出口企业不断地开发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也包括进行外汇远期买卖,在国内融资时借贷美元等运用金融手段的风险规避。

这有助于企业养成随时关注国际动态,及时防范汇率所带来的风险,从而为企业进一步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奠定良好基础。

7.可以平衡与缓解各国的贸易矛盾,减少与主要国际贸易伙伴的贸易纠纷和摩擦,为以后进行深层次的贸易往来打下坚实而良好的基础。

随着此次对人民币汇率体制的改革调整,我国的出口产品在生产成本和国际价格上必然被迫提升,但也会间接起到缓解与美国、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国在低价反倾销上的贸易摩擦,在中国目前逐步进入贸易摩擦高发期的现实背景下,对于如何处理在国际市场的贸易摩擦这一现实和长远的问题,为我国相关部门争取到了一定的宝贵时间。

美国官员赞扬中国决定人民币不再只盯住美元“结束持续10年之久,被许多贸易伙伴认为是不公平的汇率政策”。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把中国的这项举措称为“良好的开端,在维持长达10年之久的固定汇率之后!

这是人们希望采取的步骤,我认为他们是谨慎的,非常令人钦佩”。

法国经济部长布勒东当天已表示为中国的决定感到高兴,他说:

“这一改革方向无论对中国经济还是对欧元区经济都是积极的。

”德国财长埃舍尔也表示,人民币汇率改革将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平衡增长,符合七大工业国财长及各大央行的诉求。

法国媒体认为人民币上调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法国费加罗报(用“退一步海阔天空”来形容中国人民银行改革汇率制的抉择。

瑞士时代报(从经济层面对中国货币改革进行分析指出,中国现在已成为全球主要制造业产品出口国,对全球原材料需求量巨大,人民币升值将缓解中国在国际市场购买石油)铝)铁等原材料的价格压力,原材料价格下降除将使中国产品的生产成本继续保持竞争力外还可确保中国央行提高利率,遏制经济过热和房地产泡沫,另外中国消费者在国际市场的购买力也将获得提升。

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秘书长约翰斯顿认为,中国货币改革将在对中国经济提供所需要的灵活性的同时支持它的快速增长,协助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

(二)消极影响

1.不利于我国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

对于出口企业而言,其盈利水平与本外币的汇率水平密切联系。

在出口产品国际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本币相对于某一国际结算用外币升值的话,则意味着企业与以前相比出口换回的本币数量减少,企业利润下降,这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出口积极性,如果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利润而提高价格,则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和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

例如泉州一家服装公司每年出口额大概在500万美元左右,公司的财务人士算了一笔账:

2006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7.45比1,目前为6.992比1,中间差价高达0.46元,那么因为汇率的变化,公司的直接收益便减少了230万人民币。

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再加上国内通货膨胀引起的生产成本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缩小,有的几乎为零,面临着生存危机。

2.导致国内就业压力加大

人民币升值严重打击劳动密集性企业的出口,进一步加大就业压力。

目前,我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依靠出口和外国对华的直接投资,人民币升值将抑制出口,扩大进口,出口企业和外贸生产企业将会陷于困境。

人民币升值还会导致我国非贸易品如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从而减弱国内需求,给就业市场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同时,人民币升值不仅会使外资流入减少,同时也将刺激我国的海外投资,迫使我国的企业向海外进行产业转移,促使国内一些制造业萎缩,减少我国的就业机会,增加我国的失业率。

3.金融风险会加大

随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美元不断贬值、我国经济仍保持高速增长(2008奥运会进一步的刺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游资和热钱会以各种方式和手段进入我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这部分资金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是造成金融市场动荡的潜在因素。

4.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

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外资的进入,造成中央银行以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相应增加,货币供应量在持续增长,流动性过剩;同时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外资涌入将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其产生的“财富效应”将引起国内其他产品价格的上涨,这样使我国目前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

5.影响外国对我国的直接投资

据我国商务部数据表明,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一直维持在400亿美元以下的水平,近两年增势更猛。

据海关统计,截止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值12549.28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7.73%.数据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同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密不可分的。

  人民币升值,外商在我国的投资成本,如:

投资建厂购置设备、人力资本的成本提升,对投资规模和本地化进程受到影响。

其次,外商投资企业的各类产品和服务中有相当部分是面向国际市场,人民币升值给这此企业的产品走向海外市场受影响。

再者,人民币升值,将造成国际投机资金大量流入我国,增加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可能导致直接投资的减少和生产基地的转移。

因此,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对外资吸引力的下降,不利于引进外资,并加速资本外流,减少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

三、缓解和消除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对策分析

(一)重新定位经济发展战略,调整相关政策

  要解决人民币升值产生的负面效应,就必须对包括外贸政策、外资政策、产业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相关战略和政策进行调整,统筹内需和外需。

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政策的控制和引导作用,通过分析及定位我国经济结构中最为脆弱的环节,实施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与政策,减小我国经济可能受到的负面影响。

在政策上扶持产品出口企业,在WTO协议允许的范围内,给予相关产品出口补贴或者提高出口退税额,缩小国内外市场产品价格的差距,恢复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少国际市场的受损额。

调整外资税收政策,提高外资利用水平,促进对外贸易的平衡发展,减少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摩擦,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二)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增强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

  出口企业以人民币升值为契机,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优化出口产品的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附加值和科技含量。

加强成本控制,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进行生产技术的改造,以市场化为主要手段实现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使企业逐步走向国际化。

建立能够有效运转的产品销售系统,减少流通环节的费用,形成低成本的出口竞争优势。

 (三)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水平,通过金融手段规避外汇变动风险

  央行应积极研究资产结构调整方案,盘活某些类别资产的流动性,恢复资产结构的弹性。

在外汇收入和支出方面建立平衡关系,培育人民币远期和期货交易市场,大力发展汇率风险规避工具。

目前,在国际金融领域,各种衍生证券交易、货币互换、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外汇市场掉期交易、远期和约等金融工具十分常见和流行。

我国金融业要精心制定自身管理风险和承担风险的策略,要不断提高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和定价能力,在竞争环境中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在金融创新和改进服务的同时,金融机构也能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密切关注预期变化,加强预期指导,使我国经济可以更平衡、稳定和持续地发展。

(四)要坚定不移的大力发展服务业,为增加就业创造条件

实践证明,为一国提供就业岗位相对较多的是服务业,而非资本密集型或资本—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制造业)而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却是服务业不发达,其创造的就业就会、吸纳的就业人数有限。

所以应鼓励发展服务业,解决就业问题。

(五)要加强金融监管、投资风险教育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金融监管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并不完善,我国国民的金融市场投资并不理性,这些都为金融市场的动荡埋下了隐患。

因此迫切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和投资风险教育。

(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宏观经济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

实践证明,在抑制通货膨胀的问题上,单纯靠冻结物价、工资的行政管制是不可取的,其结果只能导致价格上涨的速度更快,易引发恶性通货膨胀。

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应坚决果断的采取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同时放开价格,让市场来调节价格的走势,指导资源有效配置。

总之,人民币从客观上存在着升值压力,升值后利弊共存。

综上分析,此次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和调整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利的方面还是居于主导地位。

从长期看,汇率政策调整必将有助于利用市场价格手段鼓励企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服务业等不可贸易部门成长,逐步提升我国产业和贸易结构,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平衡与缓解各国的贸易矛盾,并使我国货币当局更好地运用货币政策,来增强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并且一定要配合相应的措施稳定与优化经济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可能因经济波动而发生的损失。

相信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道路会越走越顺,最终成为经济强国。

参考文献:

 [1]中人民银行网站.

 [2]刘艳辉,张静,汪寿阳.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影响分析.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10月,第6卷,第4期.

 [3]卜洪运,臧珂炜.人民币升值对FDI的影响及对策.市场经纬,2007年5月.

 [4]凌波.浅谈人民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金融观察,2007年7月.

 [5]李一,郭秀英.人民币升值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河北金融,2007年7月.

 [6]刘艳辉,张静,汪寿阳.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影响分析.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10月,第6卷,第4期.

[7]张晓扑:

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8]王伟旭曾秋根:

人民币汇率的变革选择.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

 [9]夏斌:

多视角看人民币汇率问题.金融广角,2004(3)

 [10]林毅夫: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思考与政策建议.世界经济,2007(3)

[11]周小川.金融宏观调控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中国货币市场2004.10

[12]吴曼丽.人民币汇率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2

[13]曾康霖,冯用富.人民币汇率稳定与汇率机制改革.上海金融.2003.9

[14]王元龙.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3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