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徐州旅游发展及营销策略.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77566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徐州旅游发展及营销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谈徐州旅游发展及营销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谈徐州旅游发展及营销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谈徐州旅游发展及营销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谈徐州旅游发展及营销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浅谈徐州旅游发展及营销策略.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浅谈徐州旅游发展及营销策略.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浅谈徐州旅游发展及营销策略.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浅谈徐州旅游发展及营销策略.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浅谈徐州旅游发展及营销策略.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浅谈徐州旅游发展及营销策略.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浅谈徐州旅游发展及营销策略.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徐州旅游发展及营销策略.doc

《浅谈徐州旅游发展及营销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徐州旅游发展及营销策略.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徐州旅游发展及营销策略.doc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浅谈徐州旅游发展及营销策略

专业:

旅游管理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答辩日期:

年月日

浅谈徐州旅游发展及营销策略

摘要

徐州作为古九州之一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的徐州,具有旅游发展的潜质。

同样徐州旅游资源也是相当的广泛。

具有旅游需求、旅游设施、服务以及旅游资源,所以呢,徐州具备发展旅游的先天条件。

本文是通过对徐州现状的分析,浅析徐州旅游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和引导徐州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开发旅游资源对徐州发展的前景旅游资源的可行性。

关键词:

徐州;汉文化;精品旅游;基础设施 

目录

前言……………………………………………………….........................................1

一、徐州旅游业现状分析…………………………………………………………….1

二、徐州旅游业优势分析…………………………………………………………..2

(1)文化优势………………………………………………...........................2

(2)区位交通优势……………………………..........……………….............3

(3)经济弱势……………………………………………..…….....................3

(4)产品局限…………………………………………………………………4

三、徐州旅游发展方向分析…………………………………………………...........4

(1)提升旅游业的地位…………………………………………………………..4

(2)重视旅游产品开发……………........…………………………....................5

(3)树立城市旅游形象………………………………………………………..…5

(4)由文物向文化过度……………………………………………….........7

(5)提升服务水平……………………………………………………………….8

(6)加强宣传促销,提升旅游形象……………………………………………….9

总结………………………………………………………………………….10

致谢…………............……………………………………….........................10

参考文献……………………………………………………………………............11

3

前言

徐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先后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

徐州州古称彭城,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具有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和2500多年的建城史。

是彭祖文化之地,是全国著名的汉文化发祥地和两汉文化集萃之地,也是战争遗迹汇聚之地;同时徐州又有兼南秀北雄之长、襟山带水的生态风光。

然而徐州当前的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与其拥有的旅游资源水平并不相一致,没有充分发挥出徐州旅游业应有的水平。

本文主要从营销的角度分析徐州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营销对策。

一.徐州旅游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徐州旅游发展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旅游业放在突出的位置对旅游业来优化发展,在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三大主导产业,加强领导,政策支持。

积极实施政府的主导旅游发展战略,创建国家级旅游城市为契机,旅游资源,旅游市场的发展,旅游环境建设项目的实施;现代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继续推动旅游业,规模,市场化进程;以旅游服务设施为了进一步提高。

,初步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综合配套的旅游产业主体。

城市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发展

美丽的城市环境,是必要的基础条件,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在过去的两年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市建设优秀的把握,坚持社会做旅游道路,提高建设资金,实现投资的多元化,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做了很多旅游景点,餐厅,旅游开发和市政重点项目紧密相连。

云龙湖山水的打造,老景区的改造建设及市容市貌整理有了飞跃式发展,县区旅游开发也热火朝天,使得近年来景点建设改造方面成绩斐然,为徐州市旅游业发展增添了新亮点。

 

但是徐州在五大旅游圈(环渤海旅游圈、山东半岛旅游圈、中原旅游圈、皖江旅游圈、长三角旅游圈)的包围夹击下,淮海旅游板块的“塌陷”,徐州俨然形成一个旅游品牌低洼地。

而近年来徐州旅游发展面临周边地区的挑战,枣庄旅游的快速发展,连云港,商丘,临沂等周边地区旅游快速升温……。

而徐州作为老工业基地和两汉文化的代表,始终给人一种灰色、沉重的感觉,徐州旅游产品目前还停留在初级的观光时代,面临知名度不响,体验性不足,特色性不强等主要问题。

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紧紧把握国家提升旅游业为战略支柱产业、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徐州融入长三角等重大机遇,进一步强化徐州区域旅游中心城市和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地位,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综合素质,形成可操作的工作思路和措施,指导全市旅游建设和发展,亟需编制一个适应时代要求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二.徐州旅游业优势分析

(1)文化优势

徐州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胜迹浩繁。

徐州主要以两汉文化,战争文化和彭祖文化著称。

徐州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是两汉文化的起源地,以汉墓、汉画像石、汉兵马俑为代表的“汉代三绝”名扬海内外。

徐州素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是闻名天下的古战场。

以及彭祖文化使徐州这座古城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独特魅力。

(2)区位交通优势

徐州拥有承东接西、沟通南北、双向开放、梯度推进的战略区位优势。

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四个特大城市和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交通便捷发达,素有“五省通衢”之称,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拥有全国第二大铁路编组站,5条国道、20条省道、5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在全国地级市中位居第一,京杭大运河绕城迤逦穿行,观音机场为国家民航干线机场,鲁宁输油管道纵贯境内,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通汇流”的立体交通体系。

尤其是京沪、徐兰客运专线在徐交汇,建成后徐州到北京、上海的时间均缩短到两个多小时,徐州将成为全国重要的高速铁路枢纽。

(3)经济弱势

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短缺。

徐州地处苏北,经济较为落后,对旅游产品的开发普遍存在投资不足、粗制滥造的现象。

由于资金不足,用于开发旅游景区及配套服务设施的资金十分有限,导致一批很好的旅游资源得不到开发或盲目开发。

(4)产品局限

徐州市旅游产品以观光型的传统旅游产品为主,结构相对单一。

旅游产品内涵上以历史人文旅游资源为主要依托,非观光旅游资源开发不足,缺乏参与性和文化内涵,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开发。

,缺乏特色产品和拳头产品,吸引力不强。

三.徐州旅游发展方向分析

资源、形象、品牌、项目、产品、产业和体制,这七个方面既是一个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和载体,也是衡量一个旅游规划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2010年《徐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提出了“文化品牌重塑、龙头项目突破、城市空间优化、低碳旅游升级、产业共生共振、区域开放协作”等六大发展战略,着力提升“汉风楚韵的震撼力、南秀北雄的冲击力、与众不同的吸引力、历史空前的运作力、前所未有的执行力、产业培育的爆发力”。

由此可由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提升旅游业的地位,

首先要确立旅游在徐州经济发展中的领先地位——重要产业地位。

并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在徐州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带头产业地位和牵动作用。

树立大旅游经济的观念,形成支持旅游业发展也是支持自身发展的共识,共同办好旅游产业。

而不要局限与目前徐州旅游营收不高,人员不够多效益不过好的暂时困难来看徐州旅游,要从资源潜力看,从名声效应看,从战略发展看

(2)重视旅游产品开发

深刻发掘徐州历史文化内涵,充分展示徐州旅游的人文特性,在对徐州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战略叠加、区域交通区位、产业共振、时代旅游需求等变量因素评估,重点突出汉文化资源、彭祖文化资源、军事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商贸资源、城市公共资源和以鼓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得出徐州旅游资源的开发方向,并为旅游产品开发、项目策划和市场营销奠定了基础。

各有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近细远粗,滚动实施,规划上泼墨写意,运作上工笔写真,以确保旅游业沿着科学正确的轨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树立城市旅游形象

城市旅游形象会使旅游城市深入到潜在游客心中,占据某处心灵位置,在游客心中形成生动如图画、鲜明而强烈的感知形象,并使这种形象成为吸引众多潜在旅游者前来旅游的动力源泉。

也是城市旅游发展的战略武器和竞争工具。

旅游形象定位是任何城市树立旅游形象不可或缺的中心环节,是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与传播的前提与核心。

它是一个城市独特个性的灵魂和精华优势的浓缩,更是一个城市区别其它城市的标志和走向未来的航标,同时旅游业作为一个多部门协作、全行业联动的产业,城市旅游形象又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形象。

它体现了城市旅游发展和努力的目标。

旅游产品同其它商品一样,都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要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就必须要去致力于对其形象的策划和塑造并以良好的形象去影响和占领市场。

成功的旅游城市发展告诉我们:

良好的形象塑造又依赖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含量的提高,并通过有效的途径让人们了解和认识这种文化,从而引起人们对高品位文化旅游产品的共鸣,产生良好的口碑宣传效应。

从而产生令人向往的感知映象。

旅游产品,与其他商品一样,是受市场规矩的制约,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将不得不去的形象塑造和良好形象规划和影响并占领市场。

成功旅游城市的发展告诉我们:

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含量的提高才能更好的塑造城市旅游形象,并通过有效的途径让人们了解和知道这种文化,从而引起人们对高品位文化旅游产品的共鸣,产生良好的口碑宣宣传效应。

从而产生令人向往的这座城市。

大连旅游业的发展模式给我们许多参考,从旅游开发思路到城市旅游定位,从城市旅游规划到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和城市旅游宣传和推广,可以说是环环相扣。

“比赛在北京、观光在大连”和“浪漫之都”的打造更可谓:

独具匠心

然而“明清看北京、秦唐看西安、两汉看徐州”的宣传力度和影响则有些不及,当然问题也出现在多个方面。

众所周知,当说到动感之都、人们马上联想到的是香港;当提起浪漫之都,人们知道是大连;一提起休闲之都,人们便知是三亚;一提温馨之都,人们又知道是厦门;开放之都是深圳;美食之都是广州;作为两汉文化起源地徐州称之为“文化之都”不足为过,但要抓紧定位,进行科学合理进行宣传策划和推广促销,并从城市旅游规划、创意、建设、管理等全方位营造文化之都氛围,全力打造“文化之都”形象品牌。

(4)由文物向文化过度

现在,徐州旅游仍然徘徊在传统的旅游资源直接利用阶段,由于只是直接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和历史遗迹作为对象,开发成旅游景点,所以只能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的目的。

虽然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但它给人们的文化体验从方式到内容都是有限的,文化的传播,文化的弘扬,文化体验,和市场需求相差很远。

在这方面和旅游发展的社会使命不匹配。

这种情况是一种主体性局面,是从资源基于旅游目的地的模式。

而徐州市旅游开发的汉文化旅游景点仅局限于文物的展览,文化与旅游的产业链条不够宽不够长,延缓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旅游发展应注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各种旅游市场的需求,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尊重文物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护,充分挖掘深厚的文化内涵,目光也不能盯在看得见的既有“文物”上,应广开思路,突出特色、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真正做到文化和旅游相得益彰,做到文化体验的可视性、互动性,融入性,让观赏者身心放松,寓教于乐,以达到让游人流连忘返的意境。

同时要在旅游商品开发和创新上,也应立足文化特色,把握住其地方风格、民族风格。

将其艺术性、观赏性、纪念性、实用性溶于一体。

开发有徐州地域特色,有文化渊源和文化内涵的土特产品和旅游纪念品。

让美好的印象广为传播形成口碑宣传效应。

(5)提升服务水平

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满足游客的需求。

必须依靠增强服务能力推动旅游业发展,通过提升服务水准形成核心竞争力。

要按照大旅游的思路,搞好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布局,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建立旅游服务质量督察制度引导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这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切实做好旅游市场的规范和监管工作,依法打击扰乱市场秩序、损害企业和游客权益的行为,创造公平竞争、文明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

旅游服务质量是一个地方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展现地方历史文化内涵、宣传地方文化、增强景区景点吸引力的最有效的方式。

只有在各个环节全方位的做到高质量水平才能赢得游客的信赖与口碑

建立旅游服务质量督察制度。

发挥社会力量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对宾馆、酒店、旅行社和旅游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进行经常性的跟踪监督,并将他们的评价作为宾馆、酒店、旅行社和旅游服务人员评优的重要依据;将新闻媒体曝光与强化旅游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结合起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加大旅游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在城市入口、路口、公交站点、各个景区景点设立醒目的旅游指示牌;优化公交线路,在各主要景区景点之间开通可以直达的公交车;在景区景点内外设立可供游客休息的长椅等设施;把旅游和汉文化的宣传结合起来,增加文艺表演和民俗体验;加强对各个景区景点停车场、卫生设施的管理,不断提高旅游服务的硬件水平。

搞好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布局,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建立旅游服务质量督察制度引导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这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切实做好旅游市场的规范和监管工作,依法打击扰乱市场秩序、损害企业和游客权益的行为,创造公平竞争、文明有序的旅游市场环境。

(6)加强宣传促销,提升旅游形象

 徐州城市旅游形象建设,需要通过媒体广告资源宣传徐州,在旅游媒体设立徐州专栏中,旅游频道,正面宣传徐州旅游,让更多人了解人知道徐州,了解徐州徐州。

在旅游业发展的初期,采用一系列的促销活动来吸引更多的顾客,如利用地理优势举办大型节庆活动,展览和其他大型会议等。

“汉文化”和“文化战争”是一个代表徐州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在两种文化加强深化发展,宣传,徐州旅游的两个品牌。

旅游服务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当地居民和城市景观的形象。

因此,加强旅游专业人员的培训,逐步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文化水平,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应该在城市范围内的服务质量标准化和规范化,并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来衡量和评估,对不合格的相应措施,使徐州旅游服务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其次,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化服务,使服务质量逐步向更高水平发展。

总结

旅游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经济氛围很浓的文化;旅游又是一种经济,是一种文化内涵很深的经济。

以文化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带动经济发展,以经济推动文化弘扬。

相信徐州的旅游业的未来会发展的多姿多彩。

致谢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大学三年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

在这三年里,在所有老师悉心的指导、关心和鼓励下,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收获了很多。

感谢身边所有的朋友与同学,谢谢你们三年来的关照与宽容,与你们一起走过的缤纷时代,将会是我一生最珍贵的回忆。

参考文献

1、《徐州旅游局网站》

2、《徐州日报》

3、《中国旅游报》文章<鼓动天下汉兴徐州>作者:

大地风景国际咨询集团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