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660MW机组烟气脱硫设备检修规程.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67172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218.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660MW机组烟气脱硫设备检修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试论660MW机组烟气脱硫设备检修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试论660MW机组烟气脱硫设备检修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试论660MW机组烟气脱硫设备检修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试论660MW机组烟气脱硫设备检修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试论660MW机组烟气脱硫设备检修规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试论660MW机组烟气脱硫设备检修规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试论660MW机组烟气脱硫设备检修规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试论660MW机组烟气脱硫设备检修规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试论660MW机组烟气脱硫设备检修规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试论660MW机组烟气脱硫设备检修规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试论660MW机组烟气脱硫设备检修规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试论660MW机组烟气脱硫设备检修规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试论660MW机组烟气脱硫设备检修规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试论660MW机组烟气脱硫设备检修规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试论660MW机组烟气脱硫设备检修规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试论660MW机组烟气脱硫设备检修规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试论660MW机组烟气脱硫设备检修规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试论660MW机组烟气脱硫设备检修规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试论660MW机组烟气脱硫设备检修规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论660MW机组烟气脱硫设备检修规程.docx

《试论660MW机组烟气脱硫设备检修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660MW机组烟气脱硫设备检修规程.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试论660MW机组烟气脱硫设备检修规程.docx

试论660MW机组烟气脱硫设备检修规程

QB

华电新乡发电有限公司企业规范

660MW机组烟气脱硫设备

检修规程

 

2007-09-30发布2009-09-01修订

华电新乡发电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华电新乡宝山电厂一期工程为2×660MW超临界机组。

锅炉使用的是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型号是DG-2102/25.4-Ⅲ型,汽轮机使用的是上海汽轮机有限公司产品,型号是N660-24.2/566/566型。

华电新乡发电有限公司新乡宝山电厂一期2×660MW工程火力发电机组,安装2×660MW燃煤汽轮发电机组烟气脱硫装置2台(套),即每炉配备一套烟气脱硫装置,采用奥地利AE&E公司技术。

工程建设为2007年4月和2007年7月各建成一台运行。

后由青岛华拓公司对2台脱硫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

本规程是根据配套厂家的产品技术说明书和设计技术资料为依据,参照兄弟单位同类型机组烟气脱硫设备检修工艺规程,并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编写制定。

本规程是华电新乡发电有限公司660MW机组脱硫检修人员检修及日常维护、事故处理的依据。

本规程由华电新乡发电有限公司提出

本规程由华电新乡发电有限公司生产设备技术部为技术归口经管单位。

本规程修订于2009年9月

本规程起草人:

梁勇、裴峻渊

审核:

王勇

审定:

褚思全

批准:

徐东升

 

目次

 

1脱硫系统简介…………………………………………………………………………………………2

2吸收塔…………………………………………………………………………………………………4

3KQTL型和LC型浆液循环泵…………………………………………………………………………7

4侧进式搅拌器…………………………………………………………………………………………22

5顶部伸入式搅拌器…………………………………………………………………………………25

6150FYUB型地坑泵……………………………………………………………………………………29

7LCF型耐腐蚀耐磨蚀泵………………………………………………………………………………32

8BF33型真空皮带脱水机……………………………………………………………………………37

92BEC52水环式真空泵………………………………………………………………………………41

10事故浆液泵及石灰石输送泵…………………………………………………………………………45

11RRG-350、SSR-150、3ETB-100型罗茨风机………………………………………………………48

12事故浆液箱、石灰石浆液箱、石灰石缓冲箱、滤液水箱…………………………………………52

13石灰石粉仓……………………………………………………………………………………………54

14IS系列清水离心泵……………………………………………………………………………………56

15FGDM系列湿式溢流型球磨机………………………………………………………………………60

 

1脱硫系统简介

1.1工艺简介

由锅炉燃烧煤粉而产生的烟气经过除尘器脱除了大部分飞灰后,经引风机、增压风机后进入脱硫吸收塔,在吸收塔里烟气与从浆液制备系统来的石灰石浆液充分传质,在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和石灰石浆液中的碳酸钙发生反应,生成容易再次分解的亚硫酸钙,同时亚硫酸钙在此和由氧化风机强制鼓入吸收塔的空气进一步反应,生成化学性质相对稳定的硫酸钙晶体(石膏),石膏晶体随着反应逐渐长大,此时石膏浆液由石膏排出泵送入脱水系统进行脱水,最后产出表面水分不大于10%的石膏,而烟气经过石灰石浆液的洗涤后,脱除了大部分的硫氧化物,经由吸收塔顶部的除雾器,去除烟气中携带的游离水颗粒后,经烟道由烟囱排出。

烟气系统#1、#2机组分别设置,其余的辅助系统2台机组公用。

1.2系统组成

脱硫系统采用奥地利AE&E公司高效脱除SO2的石灰石—石膏湿法工艺,整套系统由以下子系统构成

1.2.1烟气系统

1.2.1.1烟道系统。

1.2.1.2增压风机系统。

1.2.1.3挡板门密封空气系统。

1.2.2吸收塔系统

1.2.2.1吸收塔本体。

1.2.2.2吸收塔循环管线系统。

1.2.2.3浆液搅拌系统。

1.2.2.4分析仪表系统。

1.2.2.5氧化空气系统。

1.2.2.6除雾器系统。

1.2.2.7石膏浆液泵系统。

1.2.3石灰石浆液制备系统

1.2.3.1石灰粉储存系统。

1.2.3.2石灰石卸料储存系统。

1.2.3.3石灰石磨制系统。

1.2.3.4石灰石浆液制备及输送系统。

1.2.4石膏脱水及储存系统

1.2.4.1石膏旋流站系统。

1.2.4.2石膏浆液缓冲箱系统。

1.2.4.3真空皮带脱水机系统。

1.2.4.4石膏储存系统。

1.2.4.5回收水系统。

1.2.4.6废水旋流站系统。

1.2.5公用系统

1.2.5.1工艺水系统。

1.2.5.2工业水系统。

1.2.5.3压缩空气系统。

1.2.6事故浆液箱系统。

1.2.7废水处理系统

1.2.7.1废水处理系统。

1.2.7.2废水处理加药系统。

2SO2吸收塔

2.1概述

吸收塔用于将去除SOx的浆液收集在吸收塔浆池内。

这个吸收塔浆池被分成氧化区和结晶区,在上部氧化区内,氧化空气通过一个分配系统吹入,在pH值为(5~6)的浆液中生成石膏;在结晶区,石膏晶种逐渐增大,并生成为易于脱水的较大的晶体,新的石灰石浆液也被加入这个区域。

2.2设备规范

设备名称:

直径(m):

高度(m):

有效容积(m3):

脱硫吸收塔

16

34.96

2475

2.3设备结构简述

2.3.1吸收塔组成

脱硫系统采用一炉一塔布置方式。

由吸收塔浆池和吸收区两部分组成。

烟气中SO2的去除和石膏的生成就在吸收塔内完成。

吸收塔为钢制,塔内采用玻璃鳞片内衬进行防腐。

塔体采用岩棉进行保温,压型板作保护层。

2.3.2浆液循环泵系统简介

脱硫系统每台吸收塔内布置5层喷淋层(最上层为技改新加),浆液通过喷嘴成雾状喷出,对应循环泵把吸收塔浆池中的浆液输送至喷淋层。

最上面两层喷淋层只布置与烟气逆流的喷嘴,其余喷淋层均布置有顺流和逆流的双向喷嘴。

SO2与喷淋浆液接触,并与之反应。

通过吸收区后的净烟气经位于吸收塔上部的两级除雾器排出。

2.3.3吸收塔氧化空气系统简介

每座吸收塔设3台氧化风机,提供无油氧化空气,以保证浆液池内浆液完全氧化。

氧化空气在进入吸收塔之前在管道中被加入工艺水,目的是为了冷却并使氧化空气达到饱和状态。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防止热的氧化空气在进入吸收塔时,在氧化空气管出口使浆液中的水份蒸发。

氧化空气经过分配系统进入氧化区,这个分配系统是由7根管道组成的管线系统构成。

氧化空气通过氧化管道上的开孔进入浆液。

由于开孔向下,FGD停运时,浆液中的固体不会进入氧化空气分配系统。

2.3.4石膏运输系统简介

结晶区位于吸收塔浆池中氧化区下部。

在结晶区,逐渐形成大的易于旋流器分离的石膏晶体。

每塔设2台石膏浆液泵(1运1备),将石膏浆液输送至石膏旋流站。

2.3.5浆液循环系统简介

吸收塔浆池还配置有4个搅拌器水平径向布置,作用是使浆液保持流动状态,充分悬浮,从而使其中的脱硫有效物质(CaCO3固体微粒)也保持在浆液中的均匀悬浮状态,保证浆液对SO2的吸收和反应能力。

2.3.6除雾器系统简介

当烟气通过吸收区时会带走液滴。

为了满足净烟气的要求及防止液滴在下游部件中发生沉积,大部分液滴必须被再次分离。

在吸收塔上部安装了一个两级除雾器,当净烟气通过第一级除雾器时,大部分液滴被分离出来,通过第二级除雾器可以获得更好的分离效果,可保证吸收塔出口烟气雾滴浓度不大于75mg/Nm3。

在除雾器的表面会产生固体沉积,因此必须设置冲洗水。

烟气蒸发会带走吸收塔内的一部分水,同时石膏浆液排出也会带走一部分水,因此吸收塔的液位会降低。

吸收塔的补水通过除雾器的冲洗水和单独的工艺水补水实现。

2.3.7冲洗系统简介

在吸收塔烟道入口设置有内表面冲洗系统。

当热的烟气进入吸收塔时,会在入口烟道下表面形成固体沉积。

这些固体沉积通过内表面冲洗系统来清洗。

2.4检修工艺及质量规范

2.4.1吸收塔常规检查

2.4.1.1检查修理塔基础裂纹、破损、倾斜和下沉。

2.4.1.2清扫塔内壁、喷嘴、除雾器各部件的垢污及积尘。

2.4.1.3检查修理塔体和内衬的腐蚀、变形及各部焊缝。

2.4.1.4检查修理塔内各箱型梁或更换喷嘴。

2.4.1.5检查除雾器叶片是否变形,冲洗喷嘴有无堵塞,各部件是否有裂纹,紧固件是否牢固。

2.4.1.6清理塔体底部渣垢等杂物。

2.4.1.7检修时应注意遮挡与循环泵连接口,内部必须吹扫清洗干净。

2.4.2检修质量规范

2.4.2.1塔体内必须清理干净,无异物。

2.4.2.2塔内衬不应有裂纹,鼓泡和剥离片等现象。

2.4.2.3喷嘴必须紧固牢靠,不得堵塞。

箱型梁完整,防腐层完好。

2.4.2.4喷嘴、除雾器和塔内构件等受腐蚀、冲蚀后,其剩余厚度应保证至少能安全使用到下个检修周期。

2.4.2.5除雾器箱体应固定牢靠,连接件稳固,芯体应无变形积垢,冲洗喷嘴无堵塞现象。

2.5设备试运

2.5.1吸收塔检修后应作充水实验,将所有人孔门关闭,加水至最高液位检查有无泄漏。

2.5.2吸收塔运行中,不准超温、超压。

2.5.3检查人孔门、测量孔等密封点应无泄漏。

2.5.4除雾器的温度、气体流量在规定范围内。

2.5.5各泵入口管道、阀门、法兰无泄漏。

2.5.6冲洗水应畅通。

2.6检修周期

大修3年

小修1年

3KQTL型和LC型浆液循环泵

3.1KQTL型浆液循环泵概述

KQTL型脱硫泵主要作为湿法FGD装置中吸收塔的主循环泵,其特点是大流量、低扬程、高效率。

根据吸收塔循环工况选配合适材料,优化设计结构,使之能始终处于高效、经济的运行状态。

脱硫系统每座吸收塔配备四台KQTL型浆液循环泵。

3.1.1KQTL型泵的输送介质:

PH=4.5~8,含纤维物质<150mg/L,含固体颗粒直径不大于150μm,Cl-大于60000ppm。

流量范围:

1800m3/h-14000m3/h

扬程范围:

15~40m

3.1.2设备规范

型号

KQTL800-24A

KQTL800-24B

KQTL800-24C

KQTL800-24D

扬程m

21.1

22.9

24.6

26.4

流量m3/h

8300

8300

8300

8300

转速r\mrn

443

455

468

480

生产厂家

上海凯泉泵业

上海凯泉泵业

上海凯泉泵业

上海凯泉泵业

3.2KQTL型浆液循环泵的型式、结构特征

3.2.1KQTL型泵的型式、结构特征

(1)泵为单级单吸卧式离心泵,泵的过流部件叶轮、泵体、前护板、后护板采用了新型的耐腐蚀、耐磨蚀A49材料,适于输送含高浓度氯离子介质,保证了泵的使用寿命;泵的过流部件优化了设计并采用CFD流动模拟分析技术,使泵运行安全、可靠、效率高。

(2)转子设有轴向调节结构,叶轮能轴向调节,方便改变叶轮与护板的轴向间隙,使泵处于高效运行状态。

(3)泵端轴承采用进口双列圆锥滚子轴承,驱动端轴承采用一盘圆柱滚子轴承;两侧轴承热装在轴上。

轴承采用稀油油浴润滑,改善了轴承的工作条件,大大提高了轴承使用寿命。

(4)机械密封采用专门为脱硫泵设计的集装式机械密封,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5)泵为后拆式,结构简单、整套转子部件可以从电机端拉出,易于维修;在拆卸叶轮、机械密封和轴组件时无需拆卸电机、泵体及管路。

泵的出口方向垂直向上。

从驱动端看泵为顺时针方向旋转。

3.3KQTL型浆液循环泵设备结构简述

KQTL型浆液循环泵为单级单吸卧式离心泵型式,按泵的结构分别阐述其结构特点:

3.3.1KQTL型浆液循环泵泵头部分

泵头部分主要由泵体、后护板、叶轮、前护板及机械密封等零部件组成。

其中:

泵体、后护板、叶轮、前护板均为抗腐、耐磨A49材质,适于输送含高浓度氯离子介质;叶轮拆卸环的作用可使叶轮轻易拆下;各密封垫均由乙丙胶制成,适合磨蚀腐蚀工况要求,机械密封是专为脱硫工况设计,可长期稳定工作。

叶轮在泵腔中的间隙可通过调节轴承组件在托架上的位置来调整,通过调整叶轮在泵腔中的位置,使泵始终处于高效运行状态。

泵为后拆式(叶轮也可以前端拆下),泵的出口方向垂直向上。

从驱动端看泵为顺时针旋转。

3.3.2KQTL型浆液循环泵托架部分

稀油润滑脱架从结构形式上看为轴承体和托架体分开式结构。

从调整方式上看为轴承体和轴相对脱架体滑动的调整方式。

该托架泵轴直径大、刚性好、悬臂短,在恶劣的工况下不会弯曲和振动。

轴承采用稀油润滑,改善了轴承工作条件,使轴承运行在较低的温度下,大大提高了轴承的寿命。

泵端轴承采用进口双列圆锥滚子轴承,驱动端采用一盘圆柱滚子轴承;两端轴承与轴都是热装在一起的。

轴承体上的筋可增大散热面积,从而最终达到轴承散热的目的。

采用了油浴润滑(轴承下部浸泡在润滑油里)的润滑方式。

迷宫套、端盖均有迷宫槽,且端盖上的迷宫槽又带有回油槽,防止漏油。

轴承体的油室两侧对称布置有两个油标。

在运行时,可根据具体情况从比较方便的观察油位。

油位应位于油标中心处。

3.3.3KQTL型浆液循环泵结构图

序号

名称

材料

序号

名称

材料

1

45/40Cr/3Cr13

6

吸入端盖

QT500-7/天然橡胶

2

轴承部件

--

7

机械密封

--

3

叶轮

A49

8

后护板

A49

4

泵体

9

托架部件

--

5

前护板

A49

 

 

3.4KQTL型浆液循环泵检修工艺及质量规范

3.4.1检修前的准备

3.4.1.1根据设备实际情况确定检修工程及重点。

3.4.1.2准备好需要更换的备品配件,备品配件要符合图纸要求。

3.4.1.3准备好检修中需要的工具、材料等,使用工具应符合安全工作规程的规定。

3.4.1.4办理好工作票手续。

3.4.2拆卸

3.4.2.1拆掉靠背轮防护罩,拆下靠背轮连接螺栓,测量靠背轮面距(2~8)mm、圆距和面距(误差值应小于0.08mm),拆除入口短节测量叶轮与前护板间隙,做好原始记录。

3.4.2.2拆除组件与减速机连接短节,拆时避免强拉硬砸。

3.4.2.3拆除后护板与前泵壳连接螺栓及轴承组件托架地脚螺栓。

3.4.2.4使用专用螺栓将轴承组件、叶轮及后护板一起顶出并吊出,放至指定位置,组件下面应铺设胶皮或枕木。

3.4.2.5将叶轮取下。

3.4.2.6将机械密封顶出。

3.4.2.7拆下机械密封、后护板、O型圈。

3.4.2.8将泵壳、叶轮、护板灰垢清理干净,检查是否有裂纹、砂眼、严重磨损等缺陷,无法修复的进行更换。

3.4.3KQTL型浆液循环泵轴承装配检修规范

3.4.3.1扒下靠背轮,检查销孔无磨损,注销无损坏,弹性圈无老化、破损。

键槽及键无赶边现象,键与键槽两侧配合无缝隙,键顶部有(0.1~0.4)mm的间隙,否则应更换新键或修复键槽。

3.4.3.2拆下轴承箱两端的轴承压盖、迷宫套、垫圈,退出轴承体,用煤油清理干净各部件,检查轴承箱筒体内圈无明显磨损,当轴承箱筒体内圈磨损量超过0.1mm时应进行修复或更换筒体。

3.4.3.3检查轴径处表面光滑、无磨损,轴弯曲值小于0.03mm。

3.4.3.4检查轴承箱是否完整,有无裂纹,不完整、有裂纹应更换。

3.4.3.5检查轴承滚柱无破损、无沟痕,支架完好,内外圈无脱皮、锈蚀现象,手转轴承外圈应灵活、无杂音,否则更换新轴承。

安装轴承时两端的轴承都需要热装,轴承热装温度不超过120℃,保证轴承装配到位。

装配时,先把驱动端轴承内圈、泵端轴承装到轴上;将驱动端轴承外圈装入轴承体内中,将轴及已装部分轴承装入轴承箱体中。

3.4.3.6紧固两端的轴承压盖,端盖和端盖密封垫上的回油槽应朝向竖直向下的方向,并用螺栓把端盖与轴承体紧固;装上迷宫套;垫上垫圈拧紧圆螺母。

3.4.3.7检查机械密封动静环配合良好,表面光洁无划痕。

3.4.3.8装油标时,应先涂上密封胶。

3.4.3.9安装靠背轮,键与键槽配合良好。

3.4.4KQTL型浆液循环泵泵头部分组装

3.4.4.1将后护板与托架合装。

3.4.4.2装叶轮拆卸环,注意拆卸环连接螺栓先不要拧太紧,并保证结合面平齐。

3.4.4.3装轴套。

3.4.4.4装机械密封。

3.4.4.5装叶轮。

3.4.4.6用专用工具吊装组装后的轴承组件和叶轮,用螺栓压紧后护板后松开装吊工具。

3.4.4.7调整叶轮与吸入盖间隙约为2-3mm。

3.4.4.8上紧机械密封上的紧定螺栓,将限位板从限位槽中旋出并固定。

3.4.4.9装上联轴器并找正,终结工作票。

3.4.5.KQTL型浆液循环泵安装注意事项

3.4.5.1泵进口水平,出口垂直向上。

3.4.5.2参照厂家提供的基础负荷图及安装图进行基础施工。

3.4.5.3选择合适的垫铁以备调整用。

3.4.5.4底座必须按照0.1mm/500mm的规范找平。

3.4.5.5中心要求圆周不大于0.15mm面距不大于0.1mm。

3.4.5.6泵的进出管道必须加支撑,禁止以泵来支撑管道重量。

3.4.6KQTL型浆液循环泵维护保养

3.4.6.1托架的维护

3.4.6.1.1稀油润滑脱架通常情况下加#46汽轮机油;保持油位在游标的中心位置,当外界温度较高时可加#68汽轮机油。

加油时,油位应与油标的中心平齐,一定不要加过多的油,以防轴承正常运转时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的、有效的散发,从而导致轴承的温度过高。

通常情况下,在首次运行300小时后,应更换润滑油。

加入新润滑油以前,应把轴承和油室彻底清洗干净。

正常运转后,轴承温度低于60℃时,建议每运转3000小时换一次油。

也可根据实际使用经验确定换油周期。

3.4.6.1.2轴承运行温度一般不超过75℃。

3.4.6.1.3轴承的轴向间隙一般不需要调整,只要按正确的装配顺序进行装配,则其轴向间隙就已经得到保证。

3.4.6.1.4叶轮的调节

为了保证泵的高效运转,就必须及时调节叶轮与前护板的间隙,该泵叶轮与前护板间隙应在1.5-2mm之间,调节间隙时应停泵,将机械密封限位板旋入定位槽内,松开机械密封紧定螺钉,松开压紧轴承组件的螺栓,松开后螺母,拧前螺母,同时按泵的旋转方向盘动转子,直到叶轮与吸入盖摩擦为止,拧紧后螺母,松开前螺母,拧后螺母,根据螺距为3.5mm,旋转2/3圈即可。

拧紧机械密封定位螺钉,旋开定位板。

调整后,在再次启动前须检查叶轮转动是否正常,轴承组件压紧螺栓与调整螺栓是否拧紧,然后再启动泵。

3.4.6.2泵试运前的检查

3.4.6.2.1泵的旋转方向从驱动端看为顺时针旋转,禁止反向运行。

3.4.6.2.2启动前的准备工作

3.4.6.2.3检查地脚螺栓是否拧紧。

3.4.6.2.4检查轴承温控装置是否正常。

3.4.6.2.5检查电机绝缘电阻。

3.4.6.2.6检查轴承油室油位,油位应与油标的中心线平齐或加到油尺杆斜面处。

3.4.6.2.7检查机械密封定位板是否松开。

3.4.6.2.8脱开电机联轴器,检查电机转向,联接好联轴器。

3.4.6.2.9按泵的旋转方向盘动转子,不应有摩擦,否则调整叶轮间隙。

3.5试运

3.5.1检修人员检修结束后,将现场打扫干净,撤销工作票,联系运行人员试运。

3.5.2在运行过程中应达到以下条件

3.5.2.1电机转动方向正确。

3.5.2.2运行中无异音。

3.5.2.3轴承温度不超过80℃。

3.5.2.4泵体无异常振动,振动值不超过0.1mm。

3.5.2.5机械密封及各结合面无泄漏。

3.5.2.6设备出力正常稳定。

3.6KQTL型浆液循环泵检修周期

大修3年

小修1年

3.7LC型浆液循环泵

3.7.1概述

LC系列高效烟气脱硫循环泵是襄樊五二五泵业有限公司生产,该泵的输送介质PH值:

 2.5~13、氯离子浓度:

 ≤60000ppm、重量浓度:

  ≤60%、介质温度:

 ≤100℃。

脱硫系统每座吸收塔配备一台LC型浆液循环泵。

3.7.1.1设备规范

设备型号

LC700\900Ⅱ

设计扬程m

28

设计流量m3/h

7500

设计压力mpa

1.0

设备生产厂家

襄樊五二五泵业有限公司

3.7.2LC系列浆液循环泵结构特点

(1)泵为单级单吸式离心泵,该形式在实践中已证明特别适用于FGD装置吸收塔循环泵输送磨蚀性、腐蚀性浆体。

(2)叶轮、耐磨板不采用口环密封形式,口环的设置将会被浆体快速磨损,从而导致泵的效率快速下降。

(3)具有轴向调节结构,叶轮能方便轴向调节保持叶轮与前盖板与耐磨板的间隙,从而保持泵的高效率。

这是始终保持泵高效运行的最简便和最有效的办法。

(4)泵的布置形式为“后拉式”结构。

这样可使泵在拆卸叶轮、机械密封和轴等组件时无须拆卸泵的进出口管线。

(5)轴承采用稀油润滑。

轴承安装在有橡胶密封圈辅助密封的可拆卸轴承盒内,防止污物和水等介质进入。

(6)泵轴为大直径、短轴头,可以减小轴在工作中的挠曲,从而延长密封的使用寿命。

3.7.3LC型浆液循环泵部件特点:

(1)泵体:

泵体尺寸足够承压及耐磨,材料采用2605N,可焊,隔舌部分特殊耐磨处理,流道切线出口,泵体设置底脚支承方式。

(2)耐磨板:

该零件装在泵体与进口之间,材料为Cr30A,此种材料具有优良的抗磨蚀及耐冲蚀综合性能,由此而延长了泵体和叶轮的使用寿命。

(3)叶轮:

材料为Cr30A,不可焊,考虑到长期运行更为经济,因为轴承架可以调节,当叶轮有磨蚀的情况,叶轮可以重新加工延长使用寿命。

前叶片结构可防止大的颗粒冲到叶轮与耐磨板的间隙中,前叶片与耐磨板间隙大,减小了介质(在叶轮与耐磨板)流速,减小磨损,叶片进行了特殊耐磨处理设计,背叶片的设计,减小了轴向力,还能阻挡大颗粒,轴承设计承压高(模拟在无背叶片情况下轴向力的水力模型),叶轮排气孔的设计,能够排出介质内的气体,防止机械密封干运转。

(4)后泵盖:

材料采用Cr30A,不可焊,磨损通常发生在背叶片的区域,后泵盖安装在轴承支架上,释放应力,允许更大的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后泵盖通过螺栓固定在轴承架上,便于拆装,拆装时不会卡到泵体而损坏机封。

(5)轴承体:

轴承体由两部分组成,托架及轴承箱,轴承箱可通过螺栓及调节螺丝调节,在托架内水平移动。

这样的优点是:

轴承箱在托架内移动(根据叶轮再加工尺寸),但轴承内外环无相对位移,由于无相对位移,油封完全正常工作。

拆卸时,较低部分保留在底座上,便于拆卸,位置准确,不会发生安装时部件相互卡住的现象。

(6)机械密封:

机械密封设计成单端面集装式结构,便于拆装。

冲冼设计有两种技术方案:

之一,装冲冼水管路固定冲冼水;之二,无需固定冲冼水管路,节段性冲冼。

在机械密封工作区域,如果介质中含有气体,机械密封将会干运转,所以叶轮设计有排气孔,可避免大的、脏的颗粒接触机封。

泵排水时易于泄空,密封腔体容积大,润滑充分、冷却充分。

3.7.4LC型浆液循环泵检修工艺及质量规范

3.7.4.1检修前的准备

3.7.4.1.1根据设备实际情况确定检修工程及重点。

3.7.4.1.2准备好需要更换的备品配件,备品配件要符合图纸要求。

3.7.4.1.3准备好检修中需要的工具、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