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概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72173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1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源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资源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资源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资源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资源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资源概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资源概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资源概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资源概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资源概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资源概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资源概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资源概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资源概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资源概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资源概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资源概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资源概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资源概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资源概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源概论.docx

《资源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源概论.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资源概论.docx

资源概论

第一章 概 论

第一节 生物资源的一般概念

一、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

(一)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基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决于对自然资源的不断利用。

人类和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对于自然界的影响也是巨大的,虽然它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地球系统的自然过程,但是,却改变了这些过程的纯自然特性,赋予它们以社会性和经济性。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从片面到逐渐全面的历史过程。

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人消耗过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统称为自然资源。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肯尼亚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将自然资源定义为:

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及将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自然资源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包括大气、水、气候、土地、矿物、生物、太阳辐射、风能、潮汐能等。

对于人类来说,随着取得和使用自然资源技术的进步,无用的物质逐渐可以变成有用的资源。

例如,远古时代人类并不知道煤有什么用途,后来知道煤可以用来做燃料,以后进一步清楚了煤不仅用来做燃料,还可以提取各种化工原料;在人类历史上,结构材料也经过多次变化,起初使用的是石器,以后依次被青铜、铁、钢所代替,而目前铝和强化塑料正在取代钢材用做结构材料。

因此,资源可以区分为两种涵义,一种是在现代生产力发展水平下,为了满足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而被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一般称为资源;另一种是由于经济技术条件的限制,虽然知道它的用途,但是无法加以利用,或者虽然现在没有发现其用途,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来有可能被利用的自然物质和能量,一般称为潜在资源。

由此可见,自然资源广义地讲是对人类在生活上、生产上、精神上有用的自然界客观存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认识、可以萃

取和可以利用的自然界一切要素及其集合体;在将来的某一历史时期,由于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认识、可以萃取和可以利用的自然界一切要素及其集合体。

(二)生物资源

生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体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生物群落。

所谓生物资源应包括生物种类、生物量(Biomass)及再生生物资源,即以生物量为原料进行加工所产生的副产品和“废弃物”。

生物资源由于是继代增殖的,因此又称可再生的资源(RenewableResources)。

生物资源再利用,在这里主要指生物资源的初次利用后的再利用。

生物量就是生物生长发育所积累的物质总量。

生物生长发育,从小到大,就是生物量积累的结果。

不同的生物代谢类型不同,积累的生物量的性质和多少就不同。

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动物的毛、皮、骨、肉、蛋,微生物的菌体,以及它们所含的有机物等,都是生物量。

生物资源包括基因、物种以及生态系统三个层次,对人类具有一定现实和潜在的价值,它们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物质体现。

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结构千差万别,分布极其广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如平原、丘陵、高山、高原、草原、荒漠、淡水、海洋等都有生物的分布,即使是两极-40℃以下的严寒,还是70~80℃的山间温泉中,都有生物的踪迹。

目前已经鉴定的生物物种约有174万余种,据估计,在自然界中生活着的生物约有2000~5000万种。

表1-1 地球上不同类群的生物种数

类 群

已鉴定种数

估计种数

哺乳动物

4170

4300

鸟类

8715

9000

爬行类

5115

6000

两栖为类

3125

3500

鱼类

21000

23000

无脊椎动物(昆虫)

1300000

4400000

维管植物

250000

280000

无维管植物

150000

200000

合 计

172.4万

492.6万

* 引自 WorldResourcesInstituteetal:

《WorldResources》,1986

在已知的生物中,植物有40万种,其中有8万种可供人类食用,现在利用的不过3万多种;鱼类有2万多种,人类现在利用的才几种。

我们初步研究的微生物约几万种,不超过自然界总数的10%。

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发现有1300多种,而今大量生产的不过100~200种。

生物资源在人类的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类的一切需要如衣、食、住、行、卫生保健等都离不开生物资源。

此外,它们还能提供工业原料以及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稳定。

此外,还应该注意,既然资源是指对于人类在某一个方面有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等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要素及其集合体,那么,有害的则不应该属于资源的范畴之内,但是,“有用”和“有害”是一对相对的概念,由于人的视角不同,同一物质可以成为有用的,也可以成为有害的。

例如麻雀,秋季在农作物区,由于嗜食农作物籽实,常被人们看成是有害的动物。

但是,在城市、林区,由于取食昆虫以及随着其他的物种数量不断减少而成为城市的优势物种,且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愉悦,麻雀又是有用的资源了。

“有用”和“有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例如苍蝇,由于传播疾病,被人们称为“四害”之一而加以消灭,如果把它在无菌条件下饲养,则称为“工程蝇”,其幼虫蛋白质含量高,可成为人类的高级食品,还能从其表皮中提取甲壳素,用于化妆品、减肥等,成为有用的资源。

二、生物资源的价值

(一)生物资源价值的评价方法

生物资源在所有社会中都具有多种重要的经济价值,但是层次不同,估算方法也不同。

有些生物资源很容易通过收获转化为经济效益,也有些生物资源为人类提供了不断的服务,但是在收益上却不显著。

因此,需要有不同的评价方法来评价生物资源的价值。

目前,国际上对生物资源进行评价主要有三种方法。

(1)评价自然产品的价值,即消费使用价值,例如,薪柴、饲料、野味等,这些产品都是不经过市场流通而直接被消费。

(2)评价商业性收获产品的价值,即生产使用价值,例如市场上出售的野味、木材。

鱼、药用生物等。

(3)评价生态系统功能的间接价值,例如,流域保护、气候调节、土壤肥力、光合作用、科研、鸟类观赏等。

(二)生物资源的价值

多用性。

一般来说,生物资源的价值可分为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两个方面。

1.直接价值

生物资源的直接价值与生物资源消费者的直接利用、满足有关。

相对而言,通过标价,直接价值通常比较容易觉察和衡量。

消费使用价值:

它是指那些不经过市场流通,直接被消费者利用的自然产品的价值。

这种价值很少反映在收入的账目上,但是,它们同样可以被计算在国民生产产值(GDP)的统计中。

即假设这些自然产品不是被消费而是在市场上出售,就可以通过类似估计市场价格的方法给消费使用价值定价。

生物资源的这种价值在国民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尼泊尔、坦桑尼亚等地,薪柴和肥粪占其主要能源需求的90%;在加纳,75%人口的蛋白质来源是野生动物,包括鱼类、昆虫、蛆类和蜗牛等。

由于生物资源的这种价值在国民生活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已经诱发了对野生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确保野生生物种群保持其生产力。

生产使用价值:

生产使用价值是指商业收获性的,用于市场上正式交换的产品的价值。

因此,生产使用价值是生物资源价值在国民收入中的唯一反映。

这些产品包括薪柴、木材、鱼类、毛皮、蜂蜜、蜂蜡、野味、药用植物、纤维、橡胶、树脂、水果。

观赏动物、观赏植物等。

这类价值的估算通常不是在零售地而是在原产地做出的(地产价格、收获价格和农场租金等)。

在销售地,产品增加了运输、加工和包装的费用等,产品的价格要高得多。

生物资源作为生产使用价值的产品可区分为两类:

一类是类似于野味和药用植物,可以从自然界中不断获取的;一类是作为微型“原始基因库”,偶尔用于繁殖或实验的。

2.间接价值

间接价值一般不会在经济效益中体现出来,但其价值可能远远高于直接价值,直接价值一般都是来源于间接价值,没有消费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生物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可能起更重要的作用,它们支持着具有消费及生产使用价值的物种。

间接价值主要与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非消费使用价值:

主要包括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进入食物链;通过传粉达到基因交流;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污染物的吸收及分解;维持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等。

选择价值:

为防止将来野生生物的不断灭绝,社会应在生物学和经济学两个方面做好准备。

就野生生物利用而言,最好的准备就是拥有一个多样性安全网,即保持尽可能多的基因库,尤其是那些具有或可能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物种。

自然栖息地是保留不断进化遗传物质的贮备所,保护自然栖息地可以看作是维护国家财富。

为了人类未来的利益,至少应该保留一部分未受破坏的生物资源。

存在价值:

对于有些物种和栖息地,尽管人们并不期望去利用生物资源,但其存在价值也受到特别的重视,人们期望后代能够从这些生物物种的存在获得多方面的好处。

在确定存在价值时,伦理的准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反映了人们对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同情、责任感和关注。

 

图1-1 森林多种效应示意图

第二节生物资源的特性

生物资源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是生物长期进化的产物,它具有与其他资源不同的特性。

一、生物资源的系统性

任何生物物种在自然界中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形成一种系统关系,即个体离不开种群,种群离不开群落,群落离不开生态系统,生物资源具有结构上的等级性。

在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自然界由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组成,每一个生态系统又包括各个组成部分,各组分之间又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改变其中的某一个成分,必将会对系统内的其他组分产生影响,以致影响系统性。

例如,森林的砍伐、植被破坏会造成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而土壤肥力的下降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导致植被的衰退和群落演替,使其他生物群落也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各系统之间也彼此影响,这种影响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有些是立即可以表现出来的,有些则需要很长时期才能显露出来。

在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生物物种都占据一定的位置,具有特定的作用,即有一定的生态位。

各生物物种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制约,协同进化。

如被食者为捕食者提供生存条件,同时又为捕食者所控制;反过来,捕食者又受制于被食者。

生物物种彼此间相生相克,使整个生态系统成为协调的整体。

例如,当一个生态系统引进其他系统的生物物种时,往往会由于该生态系统中缺乏控制它的物种存在,使引进物种种群数量大爆发,从而造成灾害。

由于生物资源具有系统性,因此,在利用生物资源时,必须坚持从整体出发,坚持全局的观点,进行综合评价、综合治理及综合利用。

要根据其在生态系统食物链(网)中所处的营养级制定不同的利用对策。

在生态系统食物链(网)中所处的营养级愈低,其生产能力愈强,可利用量愈高。

并要维持食物链(网)结构的多样性及合理的结构,以保持资源动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生物资源的可更新性(再生性)

生物资源与非生物资源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生物资源可以不断地更新,即通过繁殖而使其数量和质量恢复到原有的状态。

对动物资源来说,它还可以通过从未开发区或开发轻度区向开发区或开发重度区的迁移来恢复其资源数量和质量,供人类重复开发利用。

因此,生物资源属于可更新资源。

例如,草原可以年复一年地被用来放牧、割草;森林在合理砍伐下,可为人类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动物资源可为人类提供肉、毛皮、蛋、医药、粪便等。

生物资源的更新都有一定的周期,其时间因种而异,如松鼠、狐等中、小型哺乳类的更新周期为3~4年;猞猁等的更新周期为9~11年;池塘生态系统中的浮游植物在代谢最旺盛时,更新周期仅为1天;草本植物的更新周期约100天;而乔木的更新周期可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

生物资源的蕴藏量是一个变数,即生物资源的可更新性有一定的条件和限度。

在正确管理下,生物资源可以不断地增长,人类可以持续利用;如果管理不当,破坏生物资源生长发育的基础,或者利用强度超过了其可更新能力,生物资源的数量就会愈来愈少,质量愈来愈差,继续下去,必将导致生物资源的退化、解体,以至灭绝。

因此,我们利用生物资源的强度不能超过资源的更新能力。

由于人类的活动导致自然界生物栖息地的破坏、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以及人类过度猎捕,使一些生物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

自1600年以来,已有83种哺乳类、113种鸟类、21种爬行类、2种两栖类上3种鱼类、98种无脊椎动物及380多种植物灭绝。

据预测现存生物物种的1/4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如果不加强保护,这些物种可能在今后几十年内从自然界中消失。

生物物种灭绝就意味着永远在自然界中消失,这将对生态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最终必将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必须摆正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加强生物物种的保护,特别是受威胁物种的保护。

在维持一定的种群数量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才能为人类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物资源有其脆弱性的一面,生物个体所具有的遗传物质并不能代表该种生物的基因库,它存在于生物种群之中,当某一生物种群的个体减少到一定数量时,该种生物的基因库便有丧失的危险,从而导致该物种的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三、生物资源的地域性

生物和非生物不同,它们不能离开特定的生态环境综合体而生存,生物与其生态环境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定的生态环境综合体又是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由于地球表面所处的纬度和海陆位置的差异,致使地球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环境条件,如森林、灌丛、草原、荒漠、湿地等;使生物资源在区域分布上形成了明显的地域性,其表现在:

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生物资源,如哺乳动物中的单孔类仅分布于大洋洲,吸血幅仅分布于中、南美洲,亚洲象、长臂猿生活于热带森林中等;植物的分布地域性更加明显,可可、油棕仅在湿热带地区生长,雪莲、贝母、黄连、箭竹等只适合生长在高海拔地区等。

同一种生物资源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其资源数量和质量是有差异的。

如松鼠是一种毛皮动物资源,其针毛的长度和资源存在区域变异,在11月份,华北地区、小兴安岭、大兴安岭的针毛长度分别为18mm、25mm、35mm;在资源量方面,大兴安岭最多,小兴安岭次之,华北地区最少。

资源的地域差异可视为资源的宏观空间差异。

掌握资源的地域性,是人类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重要依据之一,既可以因地制宜利用生物资源,还可以人为地创造资源的最佳存在条件,培育资源,提高品质,增加数量。

四、生物资源的周期性

生物资源的周期性是生命现象特有的时间上的层次序列。

所谓周期是指事物有规律的重复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或多或少是由于生态系统中生物活动周期性的循环变化而决定的。

生物资源的周期性表现为生物资源的数量周期性和质量周期性两个方面。

绝大多数生物资源的活动数量都有明显的周期性,随时间的变化,有明显的节律可循,可分为日周期、季节周期、年周期。

日周期 如绿色植物,白昼在太阳光的作用下,进行光合作用,物质的形成大于呼吸作用的消耗,为物质积累阶段,夜间由于仅有呼吸作用,为物质消耗阶段,因此绿色植物存在着物质积累与消耗的日交替现象。

季节周期 为一年内生物资源量的季节峰和谷的交替,即季节波动,一般来说,凡是繁殖季节明显的生物,其资源量的峰期均出现在当年繁殖期之末,而谷期则出现在年繁殖期之前。

如毛竹的生长就具有季节变动,其生活周期为春生笋、夏长鞭、秋孕笋、冬休眠;鸟类资源量最多的季节是秋季。

年周期 为呈现出多年间的数量波动,有长短周期之分,长周期如美洲兔和加拿大猞猁,平均9.6年出现一个数量的高峰年,在高峰之后,迅速下降至原来的水平,且加拿大猞猁的数量高峰一般是美洲兔数量高峰的第二年出现。

短周期如北方啮齿类(旅鼠、田鼠等)和食肉动物(北极狐。

雪鸽等)的周期,每隔3~4年旅鼠变得非常丰富,北极狐和雪鸽随之数量迅速增加,旅鼠一般一年即下降,北极狐因饥饿等大量死亡,而雪鸽则南迁。

显然,动物的这种年周期波动是与其被食者种群的波动相联系在一起的。

生物资源质量也存在着周期性,最明显的例子是毛皮动物的毛皮质地呈现出的周期性。

如河狸毛皮的质地最佳时间是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1月间。

生物资源的周期性现象提示我们对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必须遵循适时收获、捕捞、狩猎和放牧,即要按照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适时地取,以便“不夭其生”,适量地取,以便“不绝其长”。

五、生物资源的有限性

由前所述,生物资源虽属于可更新资源,但其更新的能力有一定限度,并不能无限制地增长下去,这就是生物资源的有限性。

如果人类开发利用生物资源超过了其所能负荷的极限,可能会导致整个资源因消耗过度而枯竭,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物资源的利用将逐渐加剧,加之其他诸多方面的因素,适合生物资源栖息的环境会愈来愈小,使得一些生物资源濒临灭绝。

生物资源的有限性,要求人类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在开发利用生物资源时,按照生物资源的特性,既要珍惜有限的生物资源,使其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又要认识生物资源耗竭的条件,掌握其负荷极限,正确处理好人类与生物资源之间的“予取关系”,使生物资源能够持续地为人类造福。

目前,部分生物资源出现枯竭的原因,大多数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乌类资源的短缺,其原因65.3%为生境破坏、24.9%为狩猎、5.2%为疾病、2.8%为环境污染、1.0%为寄生虫、1.0%为气候。

总之,生物资源的有限性有两个原因,一是资源本身的有限性,二是由于人类对生物资源利用的强度和方式造成的。

六、生物资源的增殖性

生物资源的增殖性是指生物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其利用价值不断提高的一种资源属性。

人类对生物资源利用的历史证明,对生物资源进行有效的投人是实现生物资源增殖的关键条件。

如家禽、家畜和栽培植物,它们的资源价值均不同程度地比野生祖先物种要高,这是因为人类在驯养、培育家养动物及栽培植物的过程中,投人了一定的能量(人力、物力、财力等)。

一个优良的新品种,一旦培育成功和推广,每年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第三节 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一、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1.非生物资源利用的有限性

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长期以来,石油、天然气、煤等含碳物质,为人类的高度工业化和集约能源的文明做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沉积的矿物资源的贮量是有限的。

按目前能源消耗计算,可再利用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仅可能满足人类使用7000年。

因此,科学家纷纷建议,要加速对可再生的光合作用产物进行开发,为化学工业提供基本原料。

这就是说,要把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放到应有的重要位置。

现在,国内外许多科学家预言:

21世纪将是生物工程世纪。

美国约·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写道:

“生物学对21世纪的影响就等于物理化学对20世纪的影响一样大。

”但是,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必须建立在以生物资源为原料的基础上,必须做好生物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工作。

如果化学工业,由矿物资源为原料完全转化到以生物资源为原料,那么资源就源远流长,取之不尽,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就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2.生物资源利用的巨大潜力

从现实看,生物资源是很丰富的,但是利用率很低,其再生资源有很多甚至根本没有利用,反而严重地污染着环境,因此应进一步开发利用。

表1-2 我国的一些再生资源

名 称

数 量(万t)

农作物秸秆

50000~60000

饼粕

1000~1200

棉子饼

400

菜子饼

250

豆饼、花生饼

400~480

稻壳

350

米糠

850

造纸废液木质素

30

酒精蒸馏废液

1000

淀粉废渣

500

蚕蛹

15~30

*据经验公式:

麦草=小麦产量×1.8

稻草=稻谷×1

玉米秆=玉米产量×2.4

据统计,在淀粉、造纸、发酵工业中,原料利用率不超过50%~70%。

如果这些资源能充分被利用,不仅能创造惊人的财富,而且避免污染环境。

例如:

淀粉工业废水,我国每年有500万t,用于生产饲料蛋白至少有10万t。

全国有酒精蒸馏废液1000多万t,用来生产单细胞蛋白,按我们的实验结果,产率为1.3%,全国可年产13万t以上,产值3亿多元。

纤维素类生物资源在地球上可以说是最丰富的,在我国,仅农作物秸秆就有5亿~6亿t,它是低质燃料,作为能源烧掉,或者弃之不用,实在可惜,但如果作为氧化化学制品的原料则应用潜力是很大的。

现在,未利用的生物资源,特别是再生资源,有的排放于江河,有的堆积于空间,结果造成环境污染,所以生物资源的再利用也是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要内容。

人类的经济发展是以资源、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为了解决生存空间的资源、生态和环境问题,人类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最低限度地产生废弃物,以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3.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与保护

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保护和利用各种生物及其功能上。

有一些生物资源如果在没有开发利用之前就遭到破坏,那么人类需要的很多药品、食品、肥料、油料等就将永远失去同人类见面的机会。

如果现有的一些生物绝种,那么人类能活多久可能要打个问号。

人类社会要生存发展,必须保持人类与自然环境的长期和谐关系。

二、生物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展望

自从地球上有了生命以来,生物资源也随之产生,而对生物资源的利用也就自觉不自觉,在不同层次的技术上进行。

1.生物资源利用水平低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物资源的加工利用不断深化,粮油食品的加工经历了:

初级加工,再加工(淀粉制造、油的精炼),深加工(精制发酵、化学转化)。

粮油的加工已开始由精、细米面向营养功能食品上迈进。

加工过程中随之产生大量的副产品及所谓的“废弃物”,从而造成一些资源的浪费。

如,用马铃薯生产淀粉,每生产1t淀粉,就有120kg蛋白质随废渣废液流失。

对生物资源的深加工,微生物发酵是重要的途径。

在我国发酵工业总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许多产品产量名列世界前茅。

据1990年统计,味精产量17.6万吨,抗菌素1.8万吨,分别是西文国家产量的30%和40%。

发酵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体技术水平落后,资源利用不充分,废水、废渣任其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

在世界上,美、日利用生物资源的微生物发酵工业较为发达。

据美国统计,利用生物资源生产的氧化化学制品产量约有28×106t,占有机化学制品总量的23%,加上其衍生物,总计约占一半。

其主要产品有乙醇及其衍生物乙烯和1,3-丁二烯、乙二醇、乙酸、丙酮、丁醇、已丙酮、已二酸、丙烯酸、甲基乙基丙酮、丙二醇、甘油、柠檬酸、依康酸、乳酸、反丁烯二酸,以及甲烷、CO2等。

生物资源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它的开发利用,受到生物工程、化学、物理、机械等学科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调试重视,围绕着世界面临的能源、资源、环境、人口、粮食五大问题,正向纵深发展。

2.生物资源利用的几目标

(1)能源 

2000年后,人口的增加,土地的减少,可利用的煤、石油贮量下降,造成能源紧缺,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组织力量进行新能源的开发研究。

美国能源拟定了纤维素发酵技术研究计划,从2000开始利用纤维素制酒精(15000亿L),欧洲共同体耗资2.27亿美元在意大利建一座以生物资源为原料的年产40万吨的酒精工厂。

把生物资源转化为乙醇或其他化工灰,把废弃物转化成甲烷,用光合细菌生产氢(清洁能源),将发酵产物多糖类物质用于三次采油,提高出油率,这些将世界能源危机做出贡献。

(2)单细胞蛋白的生产 

人类的食品构成要转化到以肉、蛋、奶为主,必须发展畜禽养殖业,而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决定饮料工业。

近几年我国饮料业的发展很快,混合饮料的年产量已达3200多万吨,居世界第3位。

饮料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饮料蛋白,我国饮料蛋白的不足已成为饮料工业,配合特别是配合饮料生产的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