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77727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浅谈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浅谈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浅谈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浅谈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浅谈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浅谈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浅谈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浅谈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浅谈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浅谈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浅谈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浅谈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浅谈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浅谈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浅谈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oc

《浅谈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oc

浅谈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以及应对措施

【摘要】

文章从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入手,先从金融机构,投资者以及监管方面提出存在的问题。

然后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从严把信用关口,加强风险管理,更具前瞻性方面提出了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示。

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为21世纪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不仅使得美国经济进入衰退,而且导致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遭遇寒流,甚至进入冷冬。

这场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从投资银行蔓延到商业银行。

迄今为止,美国已有15家银行倒闭。

其中最大的银行是IndyMac,该行拥有320亿美元资产和190亿美元存款,它也是美国历史上破产的第三大银行。

美国金融巨擘花旗股票连续多个交易日下挫,其市值仅为210亿美元,不及其2006年年底时2740亿美元的1/10。

根据IMF的统计,全球金融业将因次贷危机而损失1.4万亿美元。

这一数字相当于工行市值的7倍之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商业银行

信用

贷款

第一章绪论

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目前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世界经济衰退迹象明显。

由于海外市场需求减弱,中国经济也面临很多困难,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银行业作为与宏观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行业,正在经历金融动荡和实体经济下滑的双重考验,商业银行的盈利结构和能力受到空前压力。

商业银行如何平稳度过经济波动期已经成为现实的重大课题。

为此,我们重点对商业银行的一些情况进行了一系列调研。

本文结合调研中掌握的情况以及银行所采取的应对经济危机的实践,就银行积极应对挑战,在担当社会责任的同时,确保银行业务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第二章金融危机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截至2009年3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为69.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1%;本外币负债总额为65.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4%;不良贷款余额5495.4亿元,比年初减少107.7亿元;不良贷款率2.04%,比年初下降0.38个百分点,继续保持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双降”的态势。

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123.9%,比年初上升7.5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我国银行业继续保持了稳健发展的态势,抗风险能力继续增强。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主要不是对银行业的直接财务影响,而在于金融危机影响我国实体经济,进而对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构成威胁。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仍无法判断金融危机是否已经见底,金融危机还在进一步蔓延和扩散,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还在增加。

银行业与整个实体经济密切相关,如果实体经济出现问题,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就会受到影响。

金融危机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多地反作用于银行,银行正面临着不断加大的风险、经营与盈利压力。

从业务拓展看,在经济下行、市场趋冷、信心受挫的情况下,银行作为社会融资中介市场拓展都更为艰难;从风险防范看,在全球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的叠加作用下,银行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加;从盈利情况看,在有效信贷需求趋于减弱、存贷利差持续缩窄、利息支出成本逐渐上升、中间业务增长乏力、风险资产逐步增多、拨备支出显著增大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银行净利润增速将明显放缓,过去那种高速增长的局面将难以再现。

总体来看,金融危机对银行业的负面影响集中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受实体经济下滑的影响,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同业竞争日趋激烈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实体经济增速减慢和下滑,受海内外市场有效需求锐减的影响,直接导致广大中小企业产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作用,一些中小企业生产处于减产、半停产和停产状态,基于对未来经济增长放慢的预期,加上房地产、钢铁等基础行业市场供求过剩,企业不敢进行投资,大多数企业处于一种维持现状的状态,不愿承担投资风险,企业的投资资金需求大幅下降。

比如,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3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880亿元,同比增长4.1%,比去年同期回落28.2个百分点。

其中,商品住宅完成投资3422亿元,同比增长3.2%,比去年同期回落31.5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在经济下行过程中,企业库存增加,市场订单减少,企业交易活动大幅减少,一些库存积压较多的企业处于去库存化的过程中,这会导致企业减少对流动资金需求。

与此同时,国家为实现“保增长、保稳定、保就业”的目标,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要求各商业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加大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各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信贷投放,截止2009年一季度全国人民币贷款增加4.58万亿元,同比多增3.25万亿元,信贷增幅创下历史新高。

在市场有效信贷需求萎缩的情况下,信贷供给量大幅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市场资金供给过剩的矛盾。

在市场化信贷营销理念的指引下,各商业银行对优质客户纷纷降低贷款条件,采取优惠信贷政策,如以低价格的方式抢夺优质客户,甚至出现一些商业银行为完成上级行下达的投放任务,不计成本、不计风险的抢夺贷款资源,扰乱了同业良性竞争的秩序,同时也埋下了贷款风险的隐患。

一直以来,城市商业银行采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深知广大中小企业对资金需求的渴望,基于自身地缘、人缘信息和运营机制优势,从诞生之日起,将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作为自己的基本客户群体。

一些曾被大型金融机构拒之门外的中小企业,在地方银行的倾力扶持下,发展成为行业的规模企业或地方的骨干企业。

昔日的小企业如今已经成为大中金融机构心目中的优质客户,而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冲击,给银行信贷客户群带来一定的动摇。

2、银行的资产质量面临最直接的考验和挑战

银行资产质量的高低,在经济上升周期有时很难真正检验,而在经济下行时期,就比较容易显现出来。

从实际情况来看,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总体在逐步下降,但这是在以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环境下取得的。

现在经济增长出现了下行的态势,我国银行业的信贷资产质量是否还能继续保持这样一个良好的势头?

尤其当经济增长出现持续性下行或下行的时间持续较长的情况下,银行已发放的贷款能否经受得住这个波动的影响,不出现大的劣变?

这对银行的资产质量是一次大考验,也是对我国银行业以往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考验。

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生产减少、销售下降、盈利下滑,资金流动性不足的矛盾日益严重。

今后一两年是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经受严峻考验的时期,也是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经受实践考验的时期,以往发放的贷款能否继续保持良好的状态,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如果防控措施不力,一些风险隐患本来就比较多的贷款,就可能会出现劣变,并还可能由一些个体的微观风险向系统性的宏观风险进一步扩展。

3、利差收窄,银行盈利空间压缩

为刺激经济增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

特别是去年9月以来,央行连续六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使银行的利差大为缩小。

一年期贷款利率由7.47%下调至5.31%,贷款利率减少了2.16%,降幅达到了29%;一年期存贷利差从3.33%下调到3.06%;央行在下调贷款基准利率时采取了保持存款基准利率不变的非对称降息,进一步缩小了银行存贷净利差。

为了支持房地产业发展、鼓励个人购房,银行又在降低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对个人购房贷款实行七折优惠。

另外,还需要从隐性来看,那就是银行存款的期限结构。

2005年以来出现最多的现象是存款活期化,而2008年以来则出现的是存款定期化现象,如果活期存款大量转化为定期存款,则会显著增加银行成本,存贷净利差就会进一步缩小。

由于利差收入当前仍然是我国银行的主要经营收入,利差缩小无疑会使银行的盈利能力减弱,盈利空间受到压缩,银行盈利增长的的压力加大。

4、中间业务收入大幅减少

2005年之后,受益于资本市场发展和资产价格上涨等,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取得了爆发式的增长,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迅速提高。

06-07年,上市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成倍增长,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中间业务收入是发行理财产品和代理基金发行所收取的佣金收入。

但是自08年以来,受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资产价格破裂和资本市场下跌,导致了银行理财产品和基金发行受阻,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大幅减少。

另外,由于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以及消费不振,银行信用卡业务面临的潜在风险正在加大,对银行的稳健经营造成一定影响。

第三章商业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在充分认识到金融危机对银行经营影响的同时,要坚定发展的信心,要看到诸多有利于银行经营发展的有利因素,要立足自身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在充分发挥银行信贷杠杆作用支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严格内部管理,转变观念,把好风险防范和控制关,守好银行经营底线,确保银行自身平稳“过冬”。

1、信贷投放要贯彻方针政策,严格把好新增贷款的投向

在经济下行时期实现保增长的目标,商业银行不能简单的认为加大信贷投放是自觉贯彻国家金融政策和积极担当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途径。

商业银行在确保信贷合理有序增长的同时,还要看贷款投放的结构是否合理,看这些贷款的投向与用途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银行既要充分考虑信贷经营的风险,要根据客户风险大小进行区别对待,有进有退,又要与国家的产业政策协调配套,坚持按国家政策要求实行有保有压、有进有退,把信贷投放与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结合起来,坚持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相统一。

在目前外部经济环境比较复杂,经济增长出现下行态势的情况下,银行还要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基本面较好、有竞争力、有市场但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中小企业给予帮助、支持。

2、要切实树立市场经营观念,加强主动营销,拓宽信贷投放范围

经济下行期,信贷投放风险相对较大,信贷资源呈现了集中向优质企业配置的状况,优质客户的竞争表现更为激烈。

一个地区或行业的优质客户数量终究是有限的,银行业务发展也不能全部依赖优质客户的拓展,银行自身必须要有培育优质客户的理念。

信贷营销要从抢夺优质客户向发展和培育客户转变,否则银行同业只能陷入互相降低贷款条件,采取更优惠政策进行信贷营销,同业竞争陷入到恶性竞争的境地。

在资金宽裕期,信贷资金逐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银行资源配置优势地位正在发生改变,银行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加强主动营销,促进银企沟通和合作。

当前,信贷资源的结构性矛盾还很突出,越是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热点,信贷投放越多,越是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地区,信贷资源就越为稀缺。

商业银行要走出传统信贷营销约束,要敢于扩大信贷投放范围,敢于将信贷资源向县域经济、农业和农村地区和广大中小企业等领域进行配置,扩大客户范围,降低信贷集中度,有效分散信贷风险,在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3、要与企业共度难关,在保企业稳定发展中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由于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各行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去年,随着国内需求的日益萎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跳水,涉及原材料、基础工业材料等相关行业资产缩水严重,甚至造成一些中小企业停产、倒闭。

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措施:

一是免收客户授信中间业务收费;二是主动调低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及时下调贷款利率水平,通过允许企业提前归还贷款或借新还旧的方式,降低利率水平,切实降低企业经营负担和成本。

这种简单有效的举措,可以实现让中小企业感受到银行也与他们的命运唇齿相依、患难与共。

4、要严抓风险管理,确保信贷资产质量不降低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银行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在国际、国内经济动荡的形势下,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金融危机是对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一次检验和洗礼,银行能否成功度过危机,实现平稳发展,关键要做好风险防范和控制。

一要有效识别风险。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使华尔街的顶级投行纷纷倒下,历史悠久的商业银行也在危机中岌岌可危。

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风险识别出了问题,忽视了金融衍生产品所带来的巨大风险。

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使我国银行业深刻认识到有效识别风险的重要性。

只有有效地识别风险,才能保证银行资产的安全。

二要持续监测风险。

从最初的次级债券到后来的金融衍生品风险集中爆发,可以看出风险是有一定的迷惑性和潜伏期的,必须时刻关注市场的变化,持续监测资产的风险,及早发现及早处置。

三要科学经营风险。

收益必然伴随着风险,银行不能因为有风险而不经营业务,而是要科学经营风险。

当前形势下,银行更应该强化风险意识、完善风险制度、优化风险流程,通过金融危机的外部压力提高经营风险的能力,在危机中积蓄未来发展的力量。

尽管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不确定性,但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银行只要准确把握宏观政策、努力塑造特色品牌、持续关注经营风险,一定能够战胜寒冬,迎来下一个发展春天。

第四章面对金融危机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选择

金融危机将对世界金融体系、金融机构经营管理模式和体制、监管理念及监管体制以及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方向都将形成冲击并产生深远影响。

这次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冲击我们—定要充分估计。

危机已经渐行渐远,但是目前有些问题和影响才刚刚显现。

我们必须做好应对困难的准备。

经济正在遭遇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严峻的挑战,而且眼前还不是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今后一个阶段还将面临更大的考验。

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1、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应对健康发展

面对危机,商业银行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应对危机影响关键要有两个前提,第一个是必须要对形势和情况把握准确,第二个是要有切实可行的对策。

要准确判断影响,积极采取对策。

1.1、要加强与政府和监管部门的沟通

在危机应对过程中,我国政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的宏观调控将成为应对危机的主导。

凡是结构调整力度比较大,产业结构相对较好的企业,抗风险能力就比较强;凡是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企业,产品竞争力就比较强。

同样,监管部门的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也为商业银行的应对提出了方向、方式,商业银行必须密切关注和积极落实监管部门的政策措施。

1.2、商业银行要提高危机的快速反应和应变能力

我国的企业由于大多没有经历过经济金融危机的洗礼,缺乏对危机的快速反应和应变能力,在危机到来时我国的企业反映慢,反映滞后,金融海啸来时也反映慢。

危机来后应变能力不强,难以有效、及时应对。

商业银行要强化危机意识,建立危机快速反应、及时应对的机制,强化危机的快速应反映对能力,敏感地把握危机的影响,形成快速反映、及时了解、认真应对的体系。

1.3、要正确区分企业的流动性困难和清偿性风险分类应对

应对危机的核心是通过对企业的分类管理,对企业运行状况的充分了解,不能是全面的收缩,也不能一刀切,而是分类指导和分类管理。

流动性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基本正常,原材料供应基本有保障,产品有市场,但出现临时性资金困难或短期应收款增加导致回笼资金少于资金正常需求,对这种情况政府又有扶持意愿的,应该予以维持;清偿性风险是企业已经难以维持生产经营或生产经营停止,受原材料供应价格提高、管理成本增加、产品市场萎缩企业销售断裂,或重大投资失败形成的重大损失难以维持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或企业已基本没有现金流,造成企业生产难以为继,通过资产处置也难清偿企业的债务。

对清偿性风险的企业要坚决作好退出或加固保全资产的工作。

1.4、实施严格的贷款条件和贷款审核制度

美国次贷风波中首当其冲遭遇打击的就是银行业,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是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

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升的时期,住房抵押贷款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优质资产,贷款收益率相对较高、违约率较低、一旦出现违约还可以通过拍卖抵押房地产获得补偿。

目前房地产抵押贷款在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占有相当大比重,也是贷款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从长远看银行系统抵押贷款发放风险不可忽视,必须在现阶段实施严格的贷款条件和贷款审核制度。

事实上,本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源头就是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在市场繁荣时期放松了贷款条件,推出了前松后紧的贷款产品。

中国商业银行应该充分重视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第一应该严格保证首付政策的执行,适度提高贷款首付的比率,杜绝出现零首付的现象;第二应该采取严格的贷前信用审核,避免出现虚假按揭的现象。

在次贷风波爆发之前,美国经济已经在高增长率、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的平台上运行了5年多,有关美国房市“高烧不退”的话题更是持续数年。

中国与美国房市降温前的经济图景存在一定相似性。

1.5、要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创新产品和服务

在应对危机时,企业会有新的需求、新的服务工具和新的产品的要求,也应该是商业银行进行创新的重要时期。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危机过后,都会涌现出大量的创新,形成一个创新发展的高峰期。

商业银行要根据企业的新的需要及时创新新的业务模式、新的产品和服务方式,提高对企业的服务能力,满足客户新的需求,在新的层面拓展客户服务能力。

这是应对危机的重要措施和积极态度。

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但创须以风险控制为前提。

所有的创新包括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和流程创新都是以风险的有效控制为前提,要充分提示风险,有效地建立经营管理风险政策,慎重地制定业务风险政策,梳理经营经营管理流程,所有的新兴业务和新兴产品都以事前的风险论证为前提,使风险程度始终处于可控的状态。

要特别注重资本充足率风险,根据不同银行的风险取向确定不同的资本充足率;要提高风险的识别能力,建立完整、科学的风险测量方法,应用完整科学的风险监控工具,科学制定风险控制参数;要高度重视风险数据的积累和完善,特别是对历史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通过数据积累判断未来风险;要明确风险政策,使之具有可执行性;要严格控制操作性风险,完善银行内部控制的体制机制,健全制度,精细管理,内部人员管控、制度执行、授信业务审批流程、激励机制、信息系统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都加强风险的管理和控制。

1.6、坚持存款立行的商业银行根本

存款是商业银行一切业务的基础。

我们要认识存款立行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在贷款监控仍然是“以存定贷”的经营模式,实行严格的存贷比控制的情况下,银行放贷的总量是由银行吸纳存款的总量来决定的。

各商业银行内部也是严格的存贷比控制。

这种“以存定贷”的经营模式、以存款作为放贷标准的方式更有利于金融风险的防范。

坚持存款立行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的市场形象,存款规模的大小从一定意义上代表着这家银行的营销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通过建立广泛的客户基础为银行产品提供营销平台和客户基础;存款也为银行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稳定的业务基础,从而为银行提供了稳定的盈利来源;通过存款立行可以有力地推动银行品牌,可以通过存款客户为中间业务的发展创造条件。

1.7、坚持服务兴行提高服务能力

商业银行作为特殊服务业,其本质是提供服务,服务质量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和应对危机的重要要素之一。

商业银行通过改进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是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应该现在重提服务兴行这一基本战略,特别是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具有较强的同质性,提供的产品趋同,服务手段趋同,卡功能趋同,服务质量就成为是银行品牌的一个重要内容。

服务质量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

现在服务质量的内涵上升为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如理财室、理财中心等。

商业银行服务成为功能完善、服务效率高、专家式理财、设施齐全、诚信文化、历史责任感的品牌。

要细化服务对象,按特点、对象和目标分为生命客户、重点客户、潜在客户、控制客户,不同的客户实施不同的服务手段和服务组合,配合不同的服务战略,使客户服务细化和专业化。

细化服务流程,从业务营销向顾客营销转移,从单一业务营销转为根据客户不同业务需求提供不同的组合和产品,实现银行与客户的全方位服务对接,实现商业银行服务质量的提高。

培养服务文化,由被动的管理事、物、向客户提供产品转为管理人、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服务;从管理人的行为向管理人的思想并逐步形成一种服务观念、理念转变,从外部实施控制转为自主性控制。

营造良好的营销文化氛围会带来全员特别是营销人员服务效率的提高以大幅提高整体竞争优势和能力,是培养全员价值认同、归属感的基础。

实行细微服务和服务创新,准确地捕捉和满足客户需求,积极主动的参与,加强服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商业银行的服务能力是商业银行的危机应对能力的重要基础。

2、积极提供扩大内需服务把握商业银行发展机遇

面对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国务院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面对政策层面的急骤变化和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商业银行不能游离于这一大的政策环境,更不能无动于衷,而要积极参与,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2.1、积极支持中央以及地方政府的重点投资

商业银行要切实研究、分析并抓住中央政策措施出台后各种市场变化带来的机遇。

积极进入,大力开发和发展新的客户,通过提高客户服务能力提升银行的发展能力。

要积极加强对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特别是铁路、高速公路、城市电网改造、生态环境建设、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的资金配套需求,要加大对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的金融服务。

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加大对重点工程、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商业银行要实现与政府意图的对接,密切关注和支持政府意图的实现,对财政支持的重点项目、不承担风险的代理类项目、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好的优质项目,商业银行要大胆介入、积极支持、快速决策、服务到位。

要密切跟踪国家、地方政府支持的,财政资金流向的行业、产业,以及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积极寻找我们发展业务的机会。

要建立科学的信贷政策评价方法,限制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要完善风险提示制度,对可能出现风险、即将出现的风险、已经出现的风险建立快速通报和风险提示制度。

要建立流动性应急预案,及时解决出现的局部流动性问题。

2.2、认真研究和探讨、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工具

面对危机和启动内需的形势,经济金融环境的复杂性决策了金融需求的多样化,提出了商业银行必须加快创新的步伐。

商业银行要研究创新服务产品和手段,完善服务功能,为企业提供积极、高效、好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手段,通过服务发展壮大自己。

2.3、商业银行要冷静分析,科学决策,防止盲目

在积极进入扩大内需投资时,不能头脑发热,盲目蛮干。

要始终坚持按商业银行规律办事,要充分考虑自身的随能力和条件,不能放松风险管理。

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和经济发展周期调整双重影响下,积极落实中央政策措施,保持理性、客观,不盲目冲动,强化风险意识,实事求是地推动经营发展,确保资产质量不变坏,实现健康的、高质量的发展,这也是风控保行的要求。

2.4、要防止企业和自身粗放经营管理的回潮

面对中央和地方巨额的投资热潮和热情,要防止企业粗放经营的回潮,以防止新投放的贷款成为未来的包袱;要防止企业的盲目投资和盲目兼并重组;也要防止企业盲目做大。

要防止商业银行粗放经营思潮的抬头。

强化内部管理,夯实内部基础,建立和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提升商业银行的员工队伍素质,强化决策的科学性、执行的有效性、反馈的充分性和监督的有效性。

要深入调查研究,规避信息不对称风险,找准发展机会,完整、准确、全面判断、评估投资结果,有效控制风险。

第五章金融危机下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

银行之间将加快购并重组和互相参股、控股,以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和社会生活深度影响的逐步显现,面对中国政府、理论界、实务界对金融体制、监管体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反思,中国的商业银行既承担着支持经济振兴、结构调整、扩大内需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对行业自身检讨、改革和发展的重任。

1、经营模式趋于多样化

经过金融危机的检讨,尽管中国的商业银行综合经营仍然面临缺乏精通银行运作模式,还没有建立适应综合经营的人才使用和管理机制,也没有与银行综合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