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高教育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79477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拔高教育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拔高教育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拔高教育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拔高教育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拔高教育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拔高教育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拔高教育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拔高教育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拔高教育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拔高教育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拔高教育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拔高教育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拔高教育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拔高教育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拔高教育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拔高教育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拔高教育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拔高教育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

《拔高教育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拔高教育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拔高教育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docx

拔高教育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月考试题1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卷I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1.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柏拉图则提出“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

其共同点是(  )

A.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B.突出了理性主义的观念

C.动摇神学统治树立人的尊严

D.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

2.学者钱乘旦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宗教改革运动的直接后果并不是社会生活的世俗化。

恰恰相反,16、17世纪的欧洲正是由于新教的出现才使得宗教情绪变得更为强烈。

”其依据在于新教(  )

A.排斥世俗生活B.对人的束缚更严苛

C.主张信仰自由D.加剧宗教信仰狂热

3.下面对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促进了中国古代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④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4.1861年改革规定,由村社管理农民,主要是为了(  )

A.约束农民按时完成各类赋役B.加强政府对农民的控制

C.把农民纳入地方贵族的控制D.维护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5.1989年美国修订的《道德改革法》规定,总统、副总统、国会议员、联邦法官及行政、立法和司法三大机构的工作人员,必须在任职前报告自己的财产状况,上任后还须按月申报。

……财产申报资料向社会公开,供大众查阅复印,以便接受社会监督。

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

该材料体现了启蒙思想的()

A.社会契约B.主权在民

C.自由平等D.反对私有制

6.观察下列图片,对于图片蕴涵的历史结论正确的是()

A.两项重大发明都是生产实践经验的结果

B.两项重大发明科学理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C.两项重大发明所体现的科技含量不同

D.两项重大发明创造体现的过程是相同的

7.18世纪末19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有一个著名的口号“回到中世纪”,这主要反映了浪漫主义者()

A.本身带有浓厚的封建残余B.对人文主义运动的反思

C.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失望D.与民族民主潮流相悖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的课题是()

A.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中国走怎样的革命道路问题

C.中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问题D.如何建设中国共产党的问题

9.墨家认为,儒家坚持厚葬,特别是父母去世,子女要守三年之丧,浪费民众财富和精力。

这种思想的根源是(  )

A.墨家主张节俭

B.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利益

C.儒家思想不符合时代要求

D.儒家思想代表统治阶级利益

10.亚历山大二世上台后,他逐渐意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才能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

为此,他首先(  )

A.借助舆论力量化解阻力

B.取得农奴对改革的支持

C.到欧洲考察各国的现状

D.起草废除农奴制的法案

11.“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

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

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C.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D.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2.孙中山说: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这反映了孙中山(  )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13.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哲学家的学说,取名“知行”。

43岁时,他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名为陶行知。

据此判断,陶行知推崇的哲学家是(  )

A.程颐B.朱熹

C.陆九渊D.王守仁

14.当代史学家喻大华认为,“维新变法的理论主要来自于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前者以繁琐考据的方法把维护封建制度的经学论证为‘伪经’,后者把孔乎塑造成‘托古改制’的形象,以作为维新变法的护符,并把今文经学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结合起来,说明历史的进化。

以下关于康有为变法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形式上是新颖的B.方法上是激进的

C.学术上是科学的D.思想上是落后的

15.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和租调制的作用有(  )

①限制了豪强的土地兼并②政府控制的人口增加③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④政府的收入增加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6.“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老子的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

A.唯物论思想B.辩证法思想

C.无为而治思想D.民本思想

17.将“神七”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长征火箭”,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查阅()

A.《史记》B.《汉书》

C.《唐书》D.《清史稿》

18.理学家王阳明说:

“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19.依据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下列获得利益最多的阶层是(  )

A.贵族B.平民

C.奴隶D.工商业奴隶主

20.19世纪中叶,日本民族危机加深,被迫由锁国到开国、面向世界。

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重要转折点是(  )

A.黑船事件B.《日美亲善条约》的签订

C.迁都至京都D.倒幕运动

21.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采用,反映着当时(  )

A.鲜卑与汉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高度

B.鲜卑与汉族地主合作,形成了新的统治集团

C.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彻底消失

D.落后的民族终将被强大的民族代替

2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句话应出自()

A.董仲舒B.朱熹

C.王阳明D.李贽

23.下图是德国斯图加特“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展出的世界第一辆汽车,它是由卡尔·本茨在1886年独立制成,这部车的动力装置是(  )

A.汽油内燃机

B.蒸汽机

C.柴油内燃机

D.发电机

24.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哲学突破时代“的东西方思想巨人,各自影响着东西方思想的发展,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①强调民主的作用②重视道德的意义③追求社会的平等④肯定人的价值

A.①②

B.②④

C.②③D.③④

25.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国台湾歌星周杰伦演唱了《本草纲目》:

“如果华佗再世崇洋都被医治,外邦来学汉字激发我民族意识,……用书法书朝代内力传开,豪气挥正楷给一拳对白……。

材料中所说的“正楷”的基本特点是()

A.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有实用价值

B.笔画简约,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审美价值

C.规矩与放纵并存,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兼具

D.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0.0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近代全球化;第二阶段是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节选自白海军《大预言:

2049年的世界》

(1)在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的动力是什么?

材料二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指出:

所谓的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就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

……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解说词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17~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的?

材料三我们发觉自己处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

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依据材料,简要说明19世纪晚期西方工业生产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

请分析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7.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

”鸡豕俱来就食。

问其故,老妪曰:

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

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

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

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所引梭伦诗句

材料二史学家对穆罕默德·阿里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当之无愧的现代埃及之父”,也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十足的暴君”。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

有哪些政策体现了这一思想?

(2)据材料二你是怎样评价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

请说明理由。

(3)梭伦、穆罕默德·阿里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中华民国国歌》(1912年)

材料二 下图是上海三兴烟草公司(成立于1924年,位于上海美租界)刊登在1926年10月10日《申报》上的一则“孙文牌香烟”广告。

材料三 它(辛亥革命)对社会结构变迁和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远远超过1840年鸦片战争的影响和作用力。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上说,1911年的辛亥革命才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

因为随着辛亥革命,中国社会才发生真正的结构上的变化。

——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揖美追欧,旧邦新造”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孙中山在捍卫“民国荣光”的过程中有何重大理论贡献?

(2)材料二可用于研究民国初期哪些历史主题?

请说明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述你对辛亥革命具有“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的理解。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演说: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图说明雅典先后实行什么样的政治体制?

(2)伯利克里对民主政治的理解是什么?

能够体现伯利克里这一原则的改革措施有哪些?

试加以评价。

(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认识。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普罗泰格拉的观点体现不出人们道德价值观的重建,故A项错误;普罗泰格拉的观点没有突出理性,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动摇了神学统治,树立了人的尊严,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三位思想家都突出强调了“人”的作用,即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故D项正确。

2.【答案】D

【解析】传统的天主教实行禁欲主义,排斥世俗生活,不是新教,故A项错误;新教主体上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自由的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信仰自由的信息,故C项错误;因为新教基本上都主张信仰得救和《圣经》是唯一权威,在事实上让更多的人摆脱了教会权威的干涉,故D项正确。

3.【答案】C

【解析】首先确定“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其次这个时期儒家思想并没有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其成为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

排除④。

4.【答案】B

【解析】1861年改革前,农民被固定在地主的庄园里,由庄园主进行管理;改革后,农民从法律上脱离了庄园主的管理,为加强对“解放”后的农民的控制,改革法令规定由村社管理农民。

5.【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必须在任职前报告自己的财产状况,上任后还须按月申报”“财产申报资料向社会公开,供大众查阅复印,以便接受社会监督。

若存在灰色收入,就会被治罪”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公职人员要接受社会监督,是人民公仆,故选B。

6.【答案】C

【解析】瓦特改良蒸汽机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生产经验并通过实践而制成的,科学与技术并未真正结合;发电机是在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基础上,科学理论研究的的应用而发明的,因而发明创造的过程是不同的,前者科学理论并未发挥重要作用,因而两项发明所体现的科技含量是不同的,故排除A、B、D三项,正确答案为C。

7.【答案】C

【解析】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频繁的革命与战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感到革命或改革后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对此感到失望,“回到中世纪”口号的提出集中反映了这种社会情绪。

故选C项。

8.【答案】D

【解析】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民主革命道路及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道路的问题;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主要解决如何建设党的问题。

9.【答案】B

【解析】 材料表明墨家对儒家的铺张浪费持批判态度,主张节俭,这主要是因为其代表普通劳动者利益,是财富的创造者。

故答案选B项。

10.【答案】A

【解析】亚历山大二世吸取以前改革失败的教训,首先让报纸讨论农民问题,借助舆论力量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

11.【答案】A

【解析】据“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可知“这场思想变革”是新文化运动,故A项正确。

12.【答案】D

【解析】孙中山并未提出过“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的观点,故A项错误;孙中山也未提出过“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产业”的观点,故B项错误;孙中山并未提出过“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的观点,故C项错误;由“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得知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故D项正确。

13.【答案】D

【解析】 王守仁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等观点,由此可判断陶行知的“知行”与王守仁的主张有关,故选D项。

1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把维护封建制度的经学论证为‘伪经’”可知其理论动摇了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可谓“釜底抽薪”,其方法是激进的,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把今文经学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结合”可知其理论是借旧瓶装新酒,赋新识于旧知,形式并不新颖,故A项错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学术上过于武断,并不是科学的,故C项错误;康有为变法理论批判了古文经学,传播了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和民权民主思想,其思想是进步的,故D项错误。

15.【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应从其目的、内容和结果上理解其作用。

所以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

 

16.【答案】B

【解析】 老子以水为例说明以柔克刚的道理。

联系老子的思想,可判断出材料反映的是辩证法思想。

17.【答案】C

【解析】火药用于军事是在唐末宋初。

因此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可以查阅《唐书》。

18.【答案】D

【解析】材料中“四民异业而同道”说明在王阳明看来士农工商四种不同社会阶层,尽管所从事的行业有所不同,但均是为了“有益生人(民)之道”即为为的生存而服务,从“道”(天理)的层面而言,四者完全没有差异和高度统一,因此王阳明在此强调的是如何用心正确对待人生事业和所处境遇问题,故答案选D,A、B、C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符。

19.【答案】C

【解析】财产等级制度的实施,使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可以凭借自己的私有财产,跻身于城邦政权,为非贵族出身的奴隶主开辟了参与政治权利的途径。

20.【答案】B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黑船事件虽然早于《日美亲善条约》的签订,但是,通商口岸的开放是在《日美亲善条约》的签订后,故本题选B。

21.【答案】A

【解析】“汉化政策”指的是鲜卑等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文化。

22.【答案】C

【解析】材料大意是:

心本来是没有善没有恶的,有善有恶是每个人的思想在活动的缘故。

知道善知道恶是一种良知,人应该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反省,做到好的作为,去掉恶行。

这是王阳明晚年将心学的思想凝成四句话,即心学四诀,是对自己哲学思想的全面概括。

本题选C项。

也可以根据材料中“良知”“格物”等信息入手,分析出这是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23.【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得出卡尔·本茨在1886年独立制成的世界第一辆汽车的动力装置是汽油内燃机,故A项正确。

24.【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主张仁和德治,有一定的民本思想,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因此②和④的内容都正确;孔子不强调民主的作用,也不追求社会的平等,排除①③。

故选B。

2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特点的理解。

A所述显然属于楷书的特点;B属于草书特点;C属于行书的特点;D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总体追求的意境。

26.【答案】

(1)动力: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2)英国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君主立宪制得到确立和完善,为工业革命的首先在英国开始创造了政治前提。

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3)变化:

电力成为新能源,汽车、石油、电力等新兴工业出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影响:

电气时代的到来和新交通工具的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但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

(1)问“动力”要从工业革命考虑;第

(2)问可从制度和工业革命的影响进行作答;第(3)问需根据材料进行概括并结合教材回答。

27.【答案】

(1)免役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了官吏扰民现象;新法引起了民间不满。

(2)话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话本属于文学作品,有艺术加工成分,须用其他史料印证。

【解析】第

(1)题借农村老妪之口向世人展示了新法存在的问题。

如材

料中提到的免役法,出发点是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增加政府收入,在材料中却出现了农民交钱后仍然服役和吏胥里保吃拿要的社会现象。

(2)题关键是对话本的史学价值定位。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反映,但话本属于文学作品,其史料的真实性就需要借助其他史料辨析验证。

28.【答案】

(1)一视同仁、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改革思想(或折中、中庸的思想)。

如颁布“解负令”,但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等。

(2)如果持肯定态度,理由如下:

结束了埃及长期混乱的局面,确立了中央集权国家制度,奠定了近代埃及民族国家的中档;促进了农业、商业的发展,建立了近代工业,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增强了埃及的经济军事实力,推迟了欧洲列强侵占埃及的进程。

如果持否定态度,理由如下:

对外扩张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对其他国家进行奴役和掠夺;推行权力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垄断国家政权等。

(3)创新、坚韧不拔的改革精神。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29.【答案】

(1)体现:

倡导民主共和(或倡导三民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理论贡献:

提出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2)①主题: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或民族工业在曲折中求发展)。

理由:

上海三兴烟草公司做广告。

②主题:

实业救国思潮。

理由:

广告中有“提倡国货,挽回利权”“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标语。

③主题:

时尚潮流演变(或妇女解放、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

理由:

广告中时髦女性的穿着打扮。

④主题:

大众传媒的发展。

理由:

广告刊登在《申报》上,说明了大众报业的发展。

(任答三条即可)

(3)辛亥革命引起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生活等方面的全面变革,开启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全面走向近代的历史进程,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或里程碑)。

【解析】第

(1)问,要结合孙中山在政治上的实践成就分析回答。

(2)问属于开放型试题,可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第(3)问,可以从辛亥革命引起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生活的全面变革,开启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全面走向近代的历史进程,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等方面来回答。

30.【答案】

(1)①“迈锡尼的狮子门”反映了雅典君主制时代王权的尊严;②“梭伦改革前雅典贵族展开激烈的辩论”反映了当时雅典贵族集体当政的国家政体。

故两图反映了雅典由君主制到贵族政治的发展历程。

(2)理解:

政权掌握在大多数人手中。

措施:

①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被取消;②实行津贴制,保证所有公民特别是低等级公民积极参政。

评价:

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制达到黄金时期,促进文化事业的高度发达,国力达到鼎盛。

(3)梭伦改革将贵族政治引上民主轨道,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里斯梯尼改革使雅典民主制正式确立;伯利克里改革则使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期”。

这是一个逐步形成、发展的过程。

【解析】本题解答关键是第

(1)问。

迈锡尼时代的狮子门正是君主制时代王权的象征。

明确了这一点,即可梳理出雅典政体发展的轨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