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86127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docx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题库

教师专业知识试题:

精选知识点练习

1.中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立即背诵。

这里教师所运用的记忆规律是()。

A.多感官参与B.学习程度适当C.复习方式的多样化D.及时复习

2.西周时期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为“六艺”,“六艺”包括()。

A.礼、乐B.射、御C.文、算D.书、数

3.属于我国普通教育学校教学任务的是()。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D.提高学生在课外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的能力

4.墨家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认为主要有三种途径()。

A.亲知B.熟知C.闻知D.说知E.见知

5.兼容班级上课与个别教学的优点,将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道尔顿制B.兰贝制C.特朗普制D.文纳特卡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活动的重心由教师转向教材。

(判断题)

8.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

(判断题)

9.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只有消极作用。

(判断题)

10.具有场独立认知方式的人,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判断题)

正确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2.【答案】ABD。

3.【答案】ABC。

4.【答案】ACD。

中公专家解析:

墨家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其中“说知”是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5.【答案】C。

6.【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

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教学相长出自《学记》。

7.【答案】×。

中公专家解析;在现代教育中,教育活动的重心由教师转向学生。

8.【答案】×。

9.【答案】×。

10.【答案】√。

2015常州教师招聘《教育学》班级管理单选题练习三

1、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答案:

B

2、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A、任课教师B、班主任C、教导处D、校长答案:

B

3、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B、共同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和健康的班级风气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答案:

B

4、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

这项工作是()。

A、班主任工作总结B、建立学生档案C、班主任工作计划D、操行评定答案:

D

5、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B、教师C、教育内容D、学生答案:

D

6、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B、目标一致的原则C、可接受性原则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答案:

A

7、班级建设设计以()最为重要。

A、实现目标的途径B、实现目标的具体方法C、实现目标的工作程序D、班级建设目标的制定答案:

D

8、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是()A、交往B、学习C、课堂D、课外活动答案:

A

9、教学管理的核心是()A、教学思想管理B、常规管理C、教学质量管理D、教学管理中计算机的应用答案:

C

10、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C、型的领导方式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答案:

A

11、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B、班主任的要求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D、共同的活动答案:

A

12、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地集体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答案:

C

13、以下不属于班级组织管理工作的是()答案:

A

A、指导学生成立自治组织B、丰富班级管理角色C、班级小干部的岗位转换D、形成班级管理角色的动态分配制度

14、19世纪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的“导生制”出现在()

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答案:

B

15、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最好载体是()A、学习小组B、班集体C、成为班长D、成为学校组织成员答案:

B

16、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A、班主任B、班干部C、男女学生D、集体教育答案:

D

17、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另外一种是()的领导方式。

A、“学生中心”B、“教师中心”C、“德育中心”D、“集体中心”答案:

D

2015常州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学》综合试题及答案

(2)

、单项选择题

1.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 )。

A.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B.促进新旧知识联系C.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D.促进短时记忆

2.负有中小学生受教育权实现义务的主体不包括( )。

A.教师B.学校C.国家D.企业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与“悱”的意思( )。

A.愤:

心求通而未得之。

悱:

口欲言而未能其貌

B.愤:

愤怒。

悱:

想说而说不出来

C.愤:

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

悱:

感觉心情不舒畅

D.愤:

因不满意而心情激动。

悱:

感觉心情不舒畅

4.疏导原则就是( )原则。

A.导向性B.因材施教C.循循善诱D.有的放矢

5.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

A.建立班集体B.评定学生操行C.抓好学生学习D.组织学生活动

6.属于非测验的评价手段的是( )。

A.观察B.判断C.反思D.分析

7.属于自编测验的类型的是( )A.工作日记B.客观题C.等级评价量表D.行为检查单

8.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

A.道德情感异常B.道德行为不良C.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认识缺乏

9.( )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A.教学方法B.教学原则C.教学任务D.教学目的

10.提出“化民成俗,其必有学”的论着是( )。

A.《理想国》B.《学记》C.《政治学》D.《大学》

11.“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

”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

A.先导性B.感染性C.性D.针对性

12.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 )。

A.殷周时代B.秦代C.唐代D.明代

13.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

A.幼儿期B.少年期C.童年期D.青春期

14.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

A.形象性与兴趣性B.娱乐性与生活性C.科学性与思想性D.知识性与个性

15.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 )

A.引导性B.间接性C.简洁性D.交往性

16.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 )。

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观念D.道德行为

17.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是( )统一的过程。

A.个体与环境B.个体与社会C.个体与教育D.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

18.小学班主任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学生B.班会活动C.建立学生档案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课外活动不包括( )。

A.社会活动B.科技活动C.文学艺术活动D.选修课

20.属于主题班会形式的是( )。

A.主题报告会B.学科小组C.科技活动D.社会公益活动

二、填空题

21.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__________教育。

22.根据课程的组织方式,可把课程分为:

分科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__________。

23.主题班会应以_________为主,教师不能包办。

24.教学大纲即_________,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25.课外活动计划实施的终结性环节是_________。

26.小学毕业考试在县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一般由__________命题,农村也可由乡、镇教育管理机构组织命题。

27.课程设计要强调_________、探索性、实践性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亲身实践,注重学生的探索、获得各种直接经验。

28.教育技术的_________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29.我国义务教育的学制年限通常有:

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_________”;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学制”;小学和初中“九年一贯制”。

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三、判断题

31.阶段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 )

3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的需要。

( )

33.外铄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34.课程设计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

35.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这是学生学习与从事学习活动的其他社会成员的区别之一。

( )

36.学校教师要贯彻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和下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学生参加各类实现教育目的的活动等。

()

37.教学计划规定了各学科的基本要求、各种活动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等,还设置了“地方安排课程”。

( )

38.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 )

39.运用知识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及时获得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调整教学进程与要求。

( )

40.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 )

41.简述课程计划编制的原则。

42.什么叫“义务教育”?

它与“普及教育”有什么不同?

43.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有哪些?

44.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依据是什么?

45.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的目的是什么?

46.下面是三个小学生的对话:

学生甲:

“我觉得我爸爸最伟大,爸爸对我影响最大,学校教育可有可无。

”学生乙:

“当然老师的作用最大了,没老师的教育,你能识字吗?

”学生丙:

“我觉得社会最伟大,警察叔叔很辛苦,能抓坏人。

请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角度,结合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8.C10.

21.劳动技术22.核心课程23.学生24.学科课程标准25.总结26.学校27.自主性28.现代化29.六三学制30.全面发展

31.×32.√33.×34.×35.√36.√37.×38.√39.×40.√

41.【答案要点】课程计划编制的原则是:

第一,保证实现教育目的与任务,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

既要体现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又要保证各类学科之间的协调平衡。

第二,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要充分考虑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与技能,科学把握知识的衔接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正确处理好学生的现实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三,依据科学的课程理论,处理好课程系统内部范畴的几个基本关系,体现知识的基础性和多样性。

这些基本关系包括:

基础课与提高课,分科课与综合课,理论知识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

第四,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

要精简课程,加强课程的基础性并且要发展学生特长;知识体系要相对完整,保证学科间的合理关系;要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稳定与变革相结合。

42.【答案要点】义务教育是指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有不少国家或地区又称这种教育为“强迫教育”。

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

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普及教育;但当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及教育的义务形式时,称为普及义务教育。

也有的国家把义务教育称为公民教育。

43.【答案要点】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有: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每一堂课都有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师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不同;(3)学生年龄特征。

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不同,他们的知识准备程度和个性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水平。

因此,必须根据不同年龄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有些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有些方法对教学设备的要求较高;(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6)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

这些因素也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

44.【答案要点】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依据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首先,我国《宪法》中有关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以及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原则的规定是制定《义务教育法》的法律依据。

其次,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实际需要、现阶段发展教育的现实条件是制定《义务教育法》的现实依据。

从根本上说,经济的振兴、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合格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基础教育。

因此,国家需要制定《义务教育法》,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发展基础教育。

《义务教育法》正是在总结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经验、普及教育过程中的教训的基础上制定的。

45.【答案要点】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表现所做出的小结与评价,主要由班主任负责。

操行评定的目的在于:

(1)教育儿童奋发向上,肯定优点,找出缺点,指出努力的方向,鼓励儿童上进;

(2)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以便与老师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儿童;(3)有利于班主任总结工作经验,找出问题,以改进工作。

46.【答案要点】

(1)学校、家庭、社会构成了儿童的成长环境,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整个社会都要担负起教育的责任。

案例中学生甲、乙、丙三人通过各自的观点分别说明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各自的影响,其实只有三方面形成合力、达到对学生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机构,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成长中起主导作用。

但是,学校能否发挥其积极影响,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学校只有保持同社会、家庭的联系,依靠各方面力量对学生共同施加影响,才能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促进作用。

案例中学生乙认为老师的作用最大,其实正是学校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主导作用的表现。

(3)家庭是影响儿童发展最初的因素。

家庭结构、家庭关系以及父母的思想意识、文化素养、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会极大地影响孩子。

父母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案例中学生甲认为爸爸对他的影响最大,学校教育可有可无是不对的。

家庭中父母的言行举止、行为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等固然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但是学校仍起到主导作用,因为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对儿童进行教育的。

因此不能认为学校教育可有可无。

(4)在社会因素中,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群体、社会道德、大众传媒、社区等。

学校和家庭应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案例中学生丙认为社会对他影响最大,实际上他只是从个人角度认为警察叔叔能抓坏人给自己深刻的影响,因此忽视学校的主导作用。

(5)总之,影响个体的身心发展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形成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致和连贯的合力才能真正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5常州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学》综合试题及答案

(1)

一、单项选择题

1.古希腊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着名的哲学家是( )。

A.康德B.苏格拉底C.赫尔巴特D.柏拉图

2.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求( )。

A.有感染力B.准确C.富有个性D.富有感情

3.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 )。

A.内法论观点B.外铄论观点C.需要论观点D.实质论观点

4.热爱学生是现代教师必备的( )。

A.思想政治素质B.教育理论素质C.职业道德素质D.职业技能素质

5.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

A.教师的主导作用B.学校的管理作用C.教材的媒体作用D.学生的主体作用

6.教学过程的( )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

A.任务B.结构C.作用D.性质

7.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 )。

A.认识基础B.关键C.核心D.行动指南

8.谈话法可分为复习谈话和( )两种。

A.启发谈话B.讨论C.讲述D.讲演

9.( )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

A.习题B.课文C.目录D.附录

10.( )原则是我国目前小学教学原则之一。

A.主动性B.直观性C.引导性D.教师主导性

11.教师的( )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

A.学科知识素养B.文化素养C.语言表达能力D.组织管理能力

12.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称为( )。

A.普及教育B.普及义务教育C.普及基础教育D.普及国民教育

13.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

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

14.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 )。

A.研究B.示范C.敬业D.管理

15.组织学校活动的重要依据是( )。

A.兴趣B.图表C.课程计划D.书

16.教学认识的主要方式是( )。

A.直接经验B.科学实验C.社会经验D.间接经验

17.《学记》中说:

“不陵节而施”,下列与其在思想上一致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1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19.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

A.科学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核心课程

20.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教学B.政治思想教育C.政治课D.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二、填空题

21.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1902年的_________。

22.美国教育家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__________。

23.课程表的安排应遵循的原则是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和________。

24.自编测验包括客观题和_______题两种类型。

25.以__________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这是学校教育为小学生精心设计的一条认识世界的捷径。

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往往与兴趣、求知欲和责任感联系在一起。

与学周安排是指学年阶段的划分、各个学期的教学周数、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期和节日的规定等。

28.小学课程应突出体现__________、儿童自身身心发展要求与儿童身心现有发展水平,以及符合教师的水平、学校的设备完善程度、儿童家庭文化背景等客观条件。

是指将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表现和发展动态收集起来作为个体教育依据的档案。

30.课程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学科设置的程序和课时分配__________和学周的安排。

三、名词解释31.因材施教原则32.班会33.指导教学34.智力

四、简答题

35.在学校教育中,小学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有哪些?

36.群众性活动包括哪些形式?

37.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是什么?

38.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是什么?

39.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

40.联系实际,请阐述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措施。

一、单项选择题

二、填空题

21.《钦定学堂章程》或《壬寅学制》22.《民本主义与教育》23.生理适宜原则24.主观25.间接经验26.学习动机

27.学年编制28.社会发展要求29.个体档案30.学年编制

三、名词解释

31.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32.班会是学校集体活动中最主要的组织活动之一。

班会是在班主任的领导和指导下,以班级为单位,围绕一个或几个主题组织的对全班同学开展教育的活动。

33.指导教学常称指导学习,是指在教育者仔细指导下,按照规定程序来进行的学习。

所谓规定程序,既可以是程序化的教材,也可以是能逐步作出明确指导的“程序化”教师。

34.智力是指人们顺利地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其中抽象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四、简答题

35.【答案要点】在学校教育中,小学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有: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和实习作业等。

36.【答案要点】群众性活动包括:

(1)报告和讲座;

(2)各种集会;(3)各种比赛;(4)参观、访问、调查;(5)社会公益活动。

37.【答案要点】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是:

(1)低年级儿童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低年级小学生对学习的价值不甚了解,对学习和游戏也难以分得很清楚。

教师应尽快使儿童认识到学习不完全是游戏,而是一项认真的工作,学习能知道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2)学习动机是希望得到老师的称赞、父母的夸奖。

对小学生而言,努力学习的目的就是希望获得老师的表扬,所以,他们对老师如何对待他,对他的学习有什么反应都是十分敏感的。

一般分数都会带有教师的评价,而小学生也很快就认识到了分数的作用,所以取得高分就会成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3)学习兴趣与习惯方面。

低年级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和结果的兴趣相对较弱,学习习惯也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学习的常规也缺乏足够的了解。

教师应善于利用这一点安排教学过程。

(4)对学习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重视学习的结果。

他们常常把自己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对成绩的满足感联系在一起。

这种满足感是伴随着教师的称赞、夸奖而增强的。

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多鼓励,这对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形成非常重要。

38.【答案要点】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是:

(1)根据童年期儿童的生理发展水平,允许他们进行系统的学习,但不应让他们过度疲劳和过度紧张。

老师应培养小学生坐、立、写字与看书的正确姿势,注意锻炼儿童的小肌肉,逐步锻炼手部的动作,但应避免剧烈的运动。

(2)培养小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引导儿童从知觉事物表面特征发展到知觉事物的本质特征。

不断地向学生提出要求并及时提示,使小学生的有意注意得到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并逐步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注意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3)使小学生了解学习在人一生中的重大价值,培养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认真学习、积极思考的优良学习品质。

(4)培养小学生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逐步发展他们对道德的理解能力,能对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思考,逐步学会科学地看待社会和人生问题。

培养儿童初步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能力。

39.【答案要点】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表现在:

(1)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