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88302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小学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认识周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能测量并计算出规则图形的周长。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周长的含义。

能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知道周长的含义。

教具准备:

铁丝绳、六边形、角、各种图形、直尺、绳子、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活动一

1.出示“长度”师:

你们认识吗?

一起读一读,把“长度”贴在黑板上

2.摸一模:

让学生摸课桌面一条边的长度。

3.出示一条(含有铁丝)的绳子。

师:

这根绳子有长度吗?

让学生指一指。

4.让绳子开始变弯,变,我是怎么变成这个形状的?

指名说一说,引出“封闭图形”并把“封闭图形”这几个字贴黑板上。

5.现在我要想量这个图形的长度,是从哪里量到哪里呢?

指名说一说。

学生说出”一圈”,教师引出’“一周”把“一周”贴黑板上

6.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认识周长)

活动二:

初步认知周长,

1.老师把刚才用铁丝绳围成的形状画在黑板上,谁来指着这个图形说一说它的周长。

2.指名说一说

3.教师总结:

对,像这样从一点起绕这个图形边缘一周,又回到起点。

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4.孩子们只能是这点能作为起点吗?

还可以从哪里开始呢?

5.请个孩子指一指。

6.是呀,无论从哪一点开始,只要绕图形一周又回到这个起点,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出示实物。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物体。

看看你们认识它们吗?

(老师逐一出示,学生叫出它们的名字)。

角和六边形它们有周长吗?

2、汇报交流

角有周长吗?

先让学生判断再说明原因。

角不是封闭图形.

引导学生指一指角有长度而不是周长。

谁愿意指一指六边形的周长。

看清楚了吗,他是怎么指的?

还有谁也会指?

你为什么指到这里就不再指过去了?

不管怎么指,只要沿着图形的边线走一圈回到起点就是六边形的周长。

三、实践探索,理解新知,

学习要求;每个孩子手里一份学习单。

(通过比一比,描一描,评一评感知周长)

(1)课件出示几种封闭与不封闭的图形,问:

那些图形是有周长的。

(2)学生开始做自己手中的学习单,

(3)找几份描周长不规范的展示,让孩子们明白描图形周长一定让边线描。

指名说一说封闭图形的周长。

四、找身边的周长。

1.看来生活中处处都有周长,想一想,找一找我们身边的事物的周长在哪里?

听要求,找到以后,摸一摸,然后再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摸的是哪个面的周长。

现在可以开始找了!

2.指名汇报找到的周长。

五、动手操作,量一量。

1.看来周长就在我们的身边,那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随生回答板书:

量)

2.小组合作,量一量图形的周长,并完成表格。

在小组活动之前,先看清楚要求(课件出示要求)

请你从中选择你喜欢的图形量一量,算一算它的周长。

(生活动,师巡视)(提醒测量好了的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测量方法。

3.汇报交流(请一组学生上来汇报)

树叶的周长

提问:

你是怎样测量树叶的周长的?

方法:

用绳子围着曲线围成的图形绕一圈,再把它拉直测量。

光盘的周长

提问:

你是怎样测量光盘的周长?

师:

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大家都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那你们都是拿绳子测量光盘的周长的吗?

如果老师只有一把尺子,那你能测出光盘的周长吗?

(如果生说到用滚的方法,请生演示并问滚到哪里为止)

4.播放课件

演示一下树叶和圆形物体的测量方法。

让学生认真观看,了解了“绳测法”和“滚动法”。

5.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周长

(1)如正方形。

师:

你是怎么测量的?

量了几条边?

指名汇报

强调:

先用尺子量出4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这个长度就是正方形的周长。

如果学生直接说出只量两条边的长度,师:

猜猜他量的会是哪两条边呢?

师:

看来抓住图形的特征,我们就可以选用巧妙的方法

(2)如长方形和三角形。

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测量的?

其他同学的测量方法都一样吗?

小结:

规则的图形可以直接用尺子去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不规则的图形可用绳子绕出一圈的长度,再测量,特殊的也可以用滚的方法。

六、考考你们的眼力:

出示课件。

七、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常见图形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周长,为以后学习各种图形周长的计算铺路搭桥。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仍以形象思维为主。

但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

图形一圈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则是一个较难度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小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

这节概念课,在设计上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思路独特新颖,教学时,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感知了周长,整个教学过程以指一指、量一量、比一比为中心,使学生在熟悉、亲切的背景中自然地感悟到周长的含义,并形成概念。

效果分析

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一连串的活动,自己感悟、获取周长的概念。

从“看”到“指”从“指”到“描”又从“描”到“找”再到“量”。

不断更新的活动对学生来说充满了挑战,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学习效果较好。

教材分析

《认识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3页的内容。

是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摸课桌面的边线,摸身边的物体的面的边线等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

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周长的测量、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认识。

旧教材是把对周长的熟悉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编排在了一起,而现在我们是用一整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周长,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充分感受,从而理解周长的含义。

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从而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情境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指出各种图形的周长,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2.通过指、描、量、算等操作活动,探索不同图形周长的测量策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能力。

3.渗透化曲为直、变与不变的数学基本思想。

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二、重难点

1.理解周长的含义。

2.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丰富感性认识,为感念形成作好准备;让学生理解周长概念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并在其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做数学”中感知知识,并为求周长作好铺垫。

课后反思

《认识周长》这节课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它是本单元的起始课。

首先,在知识方面为下节课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做了铺垫。

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并形成表象,才能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及应用有更好的把握,明确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就是周长,不用死记硬背相应的公式来计算周长。

其次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如在“描一描”的活动中对图形进行分类,渗透了分类的思想;在“量一量”的活动中,蕴含了化曲为直的思想;所以避免传统教学中“重计算、轻概念”的倾向。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词语,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在课堂上,首先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呈现一根长60厘米的铁丝绳,通过把绳子变弯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长"这两个词语;紧接着老师给孩子出示了生活中孩子们最熟悉的“六边形和角”两个实物。

课件出示几个平面图形,让学生用彩笔描出图形的周长,进一步直观地感知周长,从而使学生得到图形的周长就是一周的长度;接着让学生找身边的例子来说一说什么是它的周长,并且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长,拓展学生对周长的感性认识,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最后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让学生运用周长的知识,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及知识的拓展延伸。

通过以上“看、指、描、找、量”活动的操作,引导学生从“实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学生把“周长”这一抽象概念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问:

通过刚才的活动,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吗?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让学生通过一连串的活动,自己感悟、获取周长的概念。

从“看”到“指”从“指”到“描”又从“描”到“找”再到“量”。

不断更新的活动对学生来说充满了挑战,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学习效果好。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的教学中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对课题把控还是不够到位,对课堂生成处理的不及时等等。

例如;1。

孩子们在说出周长的含义时应多让孩子们指着图形多说说。

2。

让学生对于不规则的封闭图形,学生先用绳子围,再用尺量的“化曲为直’’办法,只是一部分孩子参与了,应注意让全体学生体会。

所以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改正的。

课标分析

“认识周长”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这一知识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数学课程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特别强调学习内容的现实背景,强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体验。

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因此,本节课我抓住教材的实质,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能结合具体的物体或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