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790447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坚持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坚持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坚持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坚持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坚持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坚持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坚持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docx

《坚持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持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坚持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docx

坚持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坚持社会可持续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我们的社会每天都在发生着急速的变化,我们的社会每天都在在进步,在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富足。

可是在发展的同时,我们却破坏了很多东西,大自然在我们发展的步伐中已经变得千疮百孔。

由此,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在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ECD)于1987年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为: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这个定义鲜明地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

一是人类要发展,尤其是穷人要发展;二是发展要有限度,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强调首先要发展。

“人类需求和欲望的满足是发展的主要目标”,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权利和要求。

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利。

这里的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共同发展。

只有发展了,才能不断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才能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强调持续性。

即生态经济发展的持续性。

一方面,经济增长必须在自然资源及其所提供服务质量的前提下,使经济利益的增加达到最大限度。

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利用必须在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也就是对发展规模、发展速度要有一定限度的限制,改变长期以来人类在追求发展、经济利益的过程中以牺牲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为代价的做法,以保证地球资源的开发利用能持续到永远,以便给后代留下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以长江上游的天然林为例,多年来我们对天然林区的不合理开发和破坏,导致了我国森林质量急剧下降,生态环境讯速恶化,然后又间接导致了长江的几场特大洪灾。

强调公平性。

可持续发展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

要给世界以公平的分配和公平的发展权,要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特别的问题来考虑。

二十一世纪既是全世界共同发展的年代,同时又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差距迅速拉大的时代,是富翁与穷人越来越远的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过着极尽奢华生活的富人,也看到街头衣衫褴褛的乞讨者,或者是饿死在非洲国家的儿童。

社会总财富日益积累,人民的平均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可是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依然有连基本生活和温饱都解决不了的穷人,这样的公平性亟待改善。

强调共同性。

可持续发展共同性是源于人类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地球的完整性和人类的相互依赖性决定了人类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

地球上的人,生活在同一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中,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本国还是别国,彼此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因此,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

这一点我们已经意识到并且采取了行动,世界范围的讨论温室效应,还有联合国积极参与环境问题的解决。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相协调是指既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又能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

许多发达国家都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路,这条路使这些国家以至全人类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因此,在新兴地区和发展中国家,必须吸取前人的教训,在发展中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行为和发展状况。

在一个国家、地区经济水平较落后的情况下,要求在发展的过程中把环境问题作为主要的因素来评价政策和行为的可行性是有困难的,它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发展,甚至阻碍发展。

所以,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效益不佳的企业在求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寻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注重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追求良好的生态效率。

再来说说可持续发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维持生命和生活所必需的和经常利用的物质。

或将它理解为:

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

大家知道,在石器时代,人类茹毛饮血,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生产工具简陋,那时的自然资源只能是光、热、水、气和野生动植物。

以后随着历史的进化、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相应的发展,过去许多不认识或无力开发利用的自然物逐渐加入资源的范畴。

例如,由于某些野生动植物可以人工驯养和栽培,土地成为劳动对象,成为人类利用的最重要自然资源。

自从人类发明了冶金技术,大部分常用金属矿物因此而得到开采。

由此可见,自然资源是一个有时间性的动态概念。

自然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自然资源只是指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物。

广义的自然资源则要延伸到这些自然物所赖以生存、演化的生态环境。

最有代表性的广义解释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72年提出的:

“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

最有代表性的广义解释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1972年提出的“所谓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和”。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称。

自然环境既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环境,也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必要的资源。

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密不可分的,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物质源泉。

同时,自然资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劳动资料,是人类自身再生产的营养库和能量来源。

无论是作为活动场所、环境、劳动对象,还是从中制造劳动对象,都要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被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数量、种类、组成等都会受到社会生产系统中经济政策、技术措施及人的数量、质量等方面的影响,也就是说,社会经济发展又对自然资源利用产生巨大的作用。

既然自然资源与社会发展之间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我们更应该在发展的同时兼顾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下面以水资源为例。

世界淡水储量本身不多,自然分配不平衡,淡水的分布与人口的分布不一致,从而造成人均淡水占有量的差别。

一度发达国家曾经批评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人口多耗水量大,我们并不否认这个事实,但统计结果表明:

高收入国家人均耗水量为1217m3/年,中等收入国家为532m3/年,而低收入国家则仅为498m3/年。

所以,尽管发达国家人口少,但人均耗水量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国家,因此在保护水资源方面应负起责任并承担相应义务。

随着人口迅速增加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水的需求量大增,在不认识或不重视水资源的生态特性情况下制定出违反生态规律的发展方针和政策,从而导致掠夺式开发、浪费式利用、混乱式管理,使水资源日渐枯竭,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认识有偏差长期以来头脑中充塞的是“廉价的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没有真实而深刻的认识,缺乏危机感。

2、缺少全局调控这特别是对几个国家共享的水资源应作以公平而合理的分配。

3、发展政策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科学技术落后,没有讲求资源优化配置,许多地区工业发展集中在高耗水类型的冶金、化工、造纸、电力、印染等行业上。

4、水的价格与水的价值不符多数情况下水资源属于公有资源,长期以来的低水价和无限制用水,使水资源过度利用而得不到节约与保护。

农业用水不科学,企业也不愿为节水投资。

5、浪费严重由于以上4个方面的原因,就决定了淡水资源浪费严重,清水长流的现象随处可见。

6、过度开发导致枯竭掠夺式的开发仅能支持一种脆弱的暂时繁荣,水资源迟早会耗尽,得不偿失。

7、水质污染加剧水资源危机白沫黑水这种恶性循环使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导致没水的地方缺水,有水的地方也缺水——缺少合格水源。

对于我们中国,由于我们人口众多的特殊国情,尤其在中国庞大的人口背景下,珍惜自然资源更为重要了。

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地大物博”一直是中国的写照,这片古老土地上富庶的自然资源养育了中华民族,创造出一个文明国度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而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一切与过去成为鲜明对照,沿着人类发展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实在是太严重了,自酿的苦酒,也只能自己吞下。

例如,我国黄河、长江流域的资源利用历史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先秦时期,即公元3世纪以前,中国大地基本保持原始的状态,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

在周朝的时候,黄土高原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东北、四川、云南地区更好一些,林木覆盖高达80%~90%。

战国时期,该流域土地肥沃,水草丰美,人们展开了大规模的农耕活动,足见土地资源的丰富,自秦以后由于人口增多,为解决粮食问题人们对该流域大肆开垦,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黄河变浊。

唐朝初年,就出现了所谓的“四海之内,高山绝壑”的景象,在元朝之前各个王朝都设了山林川泽保护机构,元朝则未设此机构,这对自然资源保护更为不利。

明清以后,森林遭到毁灭性破坏,许多林区被毁。

黄河泥沙在明代含量达到60%,清代达到70%,清朝200多年间,黄河决口200多次。

而到了现在,我国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相对不足,资源结构不理想,质量相差悬殊,同时资源分布不均衡,资源开发利用受到制约。

而中国的水危机也很严重。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气候持续干旱,污染日益严重,中国不少地区出现了不断加剧的水资源短缺问题,特别是在北方及部分沿海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根据世界水资源研究所提出的标准,中国人均水资源量处于缺水上下限(1000-5000m3/人)的中低值,总体缺水。

而且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也极不均匀。

北方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仅988m3,低于1000m3的重度缺水标准,黄河、淮河、海河流域及内陆河流域共有11个省、市、区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1750立方米的缺水紧张线,其中山东为380m3,河北为330m3,北京不足300m3,天津仅为150m3,成为世界上最缺水的地区之一。

更为严峻的,部分地区严重的水污染,造成合格水源减少,水质性缺水已威胁到我国业已不足的水资源供给。

联合国已将中国列为全球13个最缺水的国家之一。

由上分析可见:

对中国的资源问题应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是要看到资源问题的严峻性,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资源供需矛盾将十分尖锐;资源利用效益不高,环境代价大;资源管理不够完善等问题也普遍存在,从而加剧了资源基础的恶化。

二是要看到这些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在摆脱贫困,走向工业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

三是该问题正在逐步解决中,中国资源问题及其解决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觉醒、反思;全人类在环境问题上的形成共识,标志着人类对自身和世界认识的进步。

如果说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可以算作国际范围内对环境问题反思的正式开始的话,那么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会议则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7年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与2002年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则标志着国际环境运动时代的到来。

关心环境,已成为新世纪的时尚。

为此,我们首先必须充分提高全民对环境、环境问题、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的认识。

其次要充分认识到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要依赖于良好的生态环境。

经济与环境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我们必须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