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下语文部编版期末复习专题05古诗文默写知识梳理.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98849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下语文部编版期末复习专题05古诗文默写知识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下语文部编版期末复习专题05古诗文默写知识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下语文部编版期末复习专题05古诗文默写知识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下语文部编版期末复习专题05古诗文默写知识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下语文部编版期末复习专题05古诗文默写知识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下语文部编版期末复习专题05古诗文默写知识梳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下语文部编版期末复习专题05古诗文默写知识梳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下语文部编版期末复习专题05古诗文默写知识梳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下语文部编版期末复习专题05古诗文默写知识梳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下语文部编版期末复习专题05古诗文默写知识梳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下语文部编版期末复习专题05古诗文默写知识梳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下语文部编版期末复习专题05古诗文默写知识梳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下语文部编版期末复习专题05古诗文默写知识梳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下语文部编版期末复习专题05古诗文默写知识梳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学年高一下语文部编版期末复习专题05古诗文默写知识梳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下语文部编版期末复习专题05古诗文默写知识梳理.docx

《学年高一下语文部编版期末复习专题05古诗文默写知识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下语文部编版期末复习专题05古诗文默写知识梳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下语文部编版期末复习专题05古诗文默写知识梳理.docx

学年高一下语文部编版期末复习专题05古诗文默写知识梳理

专题05古诗文默写

知识梳理

必修三

Ø第二单元:

《蜀道难》

第一部分:

【易错字填空】

()()(),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及鱼(),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相()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欲()愁攀()。

青泥何()(),百步九折()岩峦。

()参历井仰()息,以手()()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岩不可攀。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崖转石万()雷。

其险也如此,()尔远道之人()为乎来哉!

剑阁()()而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亲,化为狼与()。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

【答案】噫、吁、嚱、丛、凫、塞、巅、栈、钩、猱、度、援、盘、盘、萦、扪、胁、抚、膺、巉、倚、豗、砯、壑、嗟、胡、峥、嵘、嵬、匪、豺、吮、咨、嗟

第二部分:

【情境默写】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来写蜀山之高险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蜀道难》中,表明蜀道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蜀道难》一诗中,李白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

如引用“五丁开山”这一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2.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3.尔来四万八千岁 不与秦塞通人烟

4.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杜甫诗三首》

◆《登高》(杜甫)

第一部分:

【易错字填空】

风急天高猿啸(),()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霜(),()倒新()浊酒杯。

【答案】哀、渚、萧、萧、作、繁、鬓、潦、停

第二部分:

【情境默写】

1.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4.杜甫《登高》中,道出郁积于心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登高》中,以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4.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5.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琵琶行并序》

第一部分:

【易错字填空】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花秋瑟瑟。

千呼万唤始出来,()抱琵琶半遮面。

弦弦掩()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轻拢慢()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别有()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四弦一声如裂()。

东船西()悄无言,()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容。

五陵年少争()头,一曲红()不知数。

()头银()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干。

【答案】荻、犹、抑、捻、幽、乍、画、帛、舫、惟、敛、缠、绡、钿、银、阑

第二部分:

【情境默写】

1.《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2.《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4.有些人离家在外,一时生活不太如意,当偶然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会发出《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5.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

《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一种凄凉之意。

【答案】

1.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

2.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3.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4.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5.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李商隐)

第一部分:

【易错字填空】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杜鹃。

()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然。

【答案】思、托、沧、惘

第二部分:

【情境默写】

1.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

李商隐在《锦瑟》中表达这种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高洁的感情、执着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

4.古典诗词善以杜鹃表达悲切之意,如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无限怅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2.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3.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4.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5.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Ø第三单元:

《劝学》

第一部分:

【易错字填空】

君子曰:

学不可以()。

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不复挺者。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假()马者,非利足也,而()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故不积()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一跃,不能十步;()马十驾,功在不舍。

()而舍之,朽木不折。

蟹六跪而二(),非蛇()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也。

【答案】已、輮、槁、暴、砺、知、须、臾、跂、彰、舆、致、生、跬、骐、骥、驽、锲、螯、鳝、躁

第二部分:

【情境默写】

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

5.《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答案】

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知明而行无过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

《过秦论》

第一部分:

【易错字填空】

秦孝公据()函之固,拥()州之地,君臣固守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而斗诸侯。

及至始皇,()六世之余烈,()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而鞭()天下,威振四海。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却匈奴七百余里;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首;()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良将劲()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然陈涉()()()()之子,()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顿之富;()足行伍之间,而()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从。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非()于钩()长()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仁义不()而攻守之势异()。

【答案】崤、雍、窥、囊、衡、奋、振、扑、笞、藩、篱、黔、隳、镝、弩、瓮、牖、绳、枢、氓、猗、蹑、倔、竿、景、櫌、棘、矜、铦、戟、铩、絜、施、也

第二部分:

【情境默写】

1.《过秦论》中最能表现秦始皇统一天下势不可挡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始皇为了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贾谊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短的四个句子就写出了陈涉举义旗并得到天下热烈响应的情况。

4.《过秦论》中极言陈涉的出身贫寒和地位低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过秦论》中贾谊指出秦的过失即灭亡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2.收天下之兵 聚之咸阳 销锋镝 铸以为金人十二

3.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4.瓮牖绳枢之子 氓隶之人 而迁徙之徒也

5.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师说》

第一部分:

【易错字填空】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吾师道也,夫()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且从师而问焉;

彼童子之师,()之书而习其句()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

【答案】受、庸、故、犹、授、读、谀、耻、欤

第二部分:

【情境默写】

1.《荀子·劝学》中指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2.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3.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必修四

Ø第二单元: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

第一部分:

【易错字填空】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卷霜雪,天()无涯。

市列珠(),户盈罗(),竞豪奢。

重湖叠()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答案】参、差、涛、堑、玑、绮、巘、羌、叟

第二部分:

【情境默写】

(1)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2)柳永《望海潮》中写钱塘江堤上树木茂密如云,钱塘江江水澎湃浩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望海潮》“重湖叠𪩘清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句中,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的美景。

(4)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嬉嬉钓叟莲娃”几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5)《望海潮(东南形胜)》中运用夸张手法,具体描写杭州富庶繁华景象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望海潮(东南形胜)》中以不同季节的花来描绘西湖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4)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5)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6)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雨霖铃》(柳永)

第一部分:

【易错字填空】

寒蝉()切,对长亭晚,()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发。

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答案】凄、骤、催、竟、噎、霭、那、辰

第二部分:

【情境默写】

1.柳永《雨霖铃》中交代出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的时间、地点,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的三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永《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3.柳永《雨霖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是感慨深秋季节的个人的离别之苦,进而推及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4.柳永《雨霖铃》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是情景交融、最为人称道,被称为“古今俊语”的名句,所描写的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

5.柳永《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想象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后,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的情景,可见愈想愈远,愈远愈悲。

6.柳永《雨霖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词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是词人感叹与心爱的人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之慨。

【答案】

1.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2.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3.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4.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5.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6.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第一部分:

【易错字填空】

大江东去,浪()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巾,谈笑间,()()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还()江月。

【答案】淘、垒、纶、樯、橹、尊、酹

第二部分:

【情境默写】

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从视觉和听觉角度,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刻画出了周瑜的儒将风度和运筹帷幄的形象。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2.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3.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4.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5.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辛弃疾词两首》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第一部分:

【易错字填空】

千古江山,英雄无()孙仲谋处。

舞()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赢得仓()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祠下,一片神()社鼓。

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答案】觅、榭、戈、胥、皇、烽、佛、狸、鸦

第二部分:

【情境默写】

1.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征讨桓玄,平定叛乱,收复洛阳、长安等地,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刘义隆的典故,批判了南宋朝廷草率北伐的行为。

【答案】

1.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2.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3.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4.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5.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李清照词两首》

◆《声声慢》(李清照)

第一部分:

【易错字填空】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惨惨()()。

()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晚来风急!

()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如今有谁()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怎一个愁字了得!

【答案】凄、凄、戚、戚、乍、他、雁、损、堪、第

第二部分:

【情景默写】

1.《声声慢》中连用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声声慢》一词中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声声慢》中通过写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来衬托词人晚年凄苦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声声慢》中,由景入情,情景交融,表达作者情感融入落花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声声慢》中词人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自己不能自抑凄苦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2.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3.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 晚来风急

4.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5.梧桐更兼细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