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人教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799676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人教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测试题人教版

2020-2021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人教版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亲爱的同学:

新学期里又学了不少知识吧,展示自己的时候到了,你可要冷静思考、沉着答卷、工整书写哟!

祝你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抄写下面的句子,并将句子中的拼音改写为相应的汉字。

(3分)

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chèn托下反而更华丽。

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duān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2、背诵优秀的古诗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9分)

《送灵澈上人》中写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山中杂诗》中描写山峰环绕,竹木茂盛的一句是----------------------------,-----------------------------。

③《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

④《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一句是:

----------------------------------,----------------------------------------。

⑤,寒光照铁衣。

3、在“马的世界”综合性学习中,老师布置每人出一期以“马”为主题的手抄报。

(6分)

(1)请你仿照栏目一、栏目二的标题为这份手抄报再设计两个栏目标题。

(2分)

栏目一:

点击马的成语

栏目二:

吟诵马的诗作

栏目三:

_____________

栏目四:

______________

(2)请你写出两句吟诵马的诗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至少用上两个带马“马”字的成语,给自己写一句激励性的话。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外有好多名著吸引着我们,<<鲁滨孙漂流记>>中鲁滨孙在荒岛上救了一个人,你知道他叫什么吗?

(2分)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文后5---8题。

(12分)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

“孰为汝多知乎?

5、释文中加点字。

(3分)

去:

决:

知:

6、列语句中的“汤”字与“及其日中如探汤”中的“汤”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A赴汤蹈火 B  汤汤水水

C固若金汤 D  香汤沐浴

7、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3分)

8、文中“孔子不能决也”,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4题。

(18分)

一天半夜,一场特大的泥石流吞没了熟睡中的小山村。

天亮时分,救援人员赶到,小山村已被夷为平地。

突然,有人惊叫:

“下面有声音!

”大伙儿跑来一看,一间被埋在泥石流下的小木屋,仅剩下一角屋顶。

救援人员刨开泥土,掀开屋顶,只见屋里全被泥沙填满,惟独房梁下还有小小的一点空间。

一个赤裸的小女孩一动不动地蜷缩着,看样子还不到两岁。

救援人员赶紧去抱她出来,她却死活不肯出来,指着小屋哭出了声:

“妈——”顺着小女孩的手指看去,在她蜷缩过的泥沙处,隐隐约约露出一双泥手、十个手指。

有人惊叫:

“下面还有人!

”顿时,救援人员以那双手为中心,沿着四周小心翼翼地往外刨。

不一会儿,眼前出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

一个半身赤裸的女人,个子很矮,全身呈站立姿势,双臂高高举过头顶,像一尊举重运动员的雕塑……

这女人竟是一个盲人!

她被挖出来时已经僵硬了。

小女孩仍不肯走,指着刨开的泥坑,又哭喊出了一声:

“爸——”天哪,难道下面还有人?

大伙儿立刻继续往下刨,就在女人脚下,又刨出了一个半身赤裸的男人,他昂然屹立,身子直挺,双肩高高耸起……这男人也是一个盲人!

原来,矮女人正是站在男人的双肩上,双手高高举着小女孩……

9如果让你当老师领同学们学习这篇文章,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和你原有的学习经验,你觉得应该确定什么样的学习重点?

请列出两条。

(2分)

10请你展开想像,说说这对残疾父母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应该是什么?

(3分)

11这两尊“雕塑”震撼人心,请你根据文意给它取个名字。

(2分)

12找出与“小女孩仍不肯走”相呼应的句子,并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5分)

13请在文中画出你认为最精彩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4分)

14文章读完了,重读一下会更有味道。

如果让你诵读这篇文章,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来读?

(2分)

(三)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5—21题。

(20分)

善待生灵

有时,动物界也会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

约摸半小时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

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羚羊为一类。

一只老羚羊走出来,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

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悬崖边。

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朝前奔向悬崖对面;紧接着,老羚羊也飞跃出去,只是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

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对面的悬崖上,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

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

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礅的生命桥。

那情景是何等神圣!

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动物在生命危急之时的举动,令人肃然起敬。

它留给人类的思考是什么呢?

“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时,当最末一只未留后代的雄鹰从高空坠向大地时,当鳄鱼的最后一声哀鸣不再在湖泽上空回荡时……人类,从某种意义上也已看到了自己的结局。

”这是人类对动物的哀怜,更是动物对人类的警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和动物都是大地之子。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善待生灵,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15、解释词语的意思。

(2分)

肃然起敬:

16、“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谁写的诗句,引用这两句诗的效果是什么?

(3分)

17、第一段中所说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是指什么?

(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18、“猎人们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2分)

19、能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是那一句?

这一句运用了什么的表达方式?

(4分)

20、“动物在生命危急之时的举动”指什么?

 (3分)

21、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拟一条标语。

(不能摘录原文中的语句)(3分)

三 写作(50分)

22、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有一只小毛驴长大了,妈妈让它去学本领。

它先去学耕地,可是没有半天,就不愿干了,因为它觉得太累了。

于是又去学驮米,哎呀,驮米也不省劲,干脆去学拉磨吧,同样费力,不如去拉车,可车太重……结果,什么本领也没学成。

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到了些什么?

要求:

1、请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也可以编故事、寓言等。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二)人教版

山西省襄汾县赵康中学邱跃峰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亲爱的同学们,本学期,我们领略了不少名家笔下的人物风采,分享了名人的童年趣事,也一起欣赏了中外的许多著名的建筑,结交了许多动物朋友,感受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那么,你是否想知道,自己能否学以致用呢?

请随我来吧!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汉字注音:

(2分)

他虽然很瘦,但精神抖擞(),目光深suì(),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我顿时感到困jiǒng()不安起来。

2根据要求,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韦应物)

(2)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_。

(《逢入京使》岑参)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李白)

(4)_________________,杳杳钟声晚。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5)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文学作品创作贵在创新求变,不应过分迷信古人,正如《论诗》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的感悟,仿照例句再写个句子。

(3分)

例句:

参天大树固然顶天立地,但是,却取代不了小草的清葱漫野。

仿句:

4、请你将以下句子按要求扩展成一段完整的文字。

(3分)

铃声响过,监考老师拿着考卷进入教室,我(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现在看到有人正捕食野生动物——青蛙,你应该如何去劝阻?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3分)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瞧着它们,默默地哭了。

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这段内容选自世界名著_______________

,作者是,作品中的主人公就是作者的乳名.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文言文,完成7---13题.(15分)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衣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7.《木兰诗》选自宋代___________编的____________一书。

这首诗是________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3分)

8.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2分)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_____通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9.翻译划横线的句子.(3分)

10.文中运用“开”、“坐”、“脱”、“著”、“理”、“帖”词语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作用。

(3分)

11.结合全诗内容分析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4分)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17题.(18分)

1912年1月16日这一天,斯科特一行清晨启程,出发得比平时更早,为的是能早一点看到无比美丽的秘密。

焦急的心情把他们早早地从自己的睡袋中拽了出来。

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

他们热情高涨地行走在荒无人迹的白色雪原上,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可是突然之间,伙伴之一的鲍尔斯变得不安起来。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无垠雪地上的一个小小的黑点。

他不敢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

可能已经有人在这里树立了一个路标。

但现在其他的人也都可怕地想到了这一点。

他们的心在战栗,只不过还想尽量安慰自己罢了——就像鲁滨孙在荒岛上发现陌生人的脚印时竭力想把它看做是自己的脚印一样。

其实,他们心中早已明白:

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

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

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

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

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

12写出上文记叙的要素。

(4分)

  

(1)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

(2)地点:

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4)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画线的“美丽的秘密”指的是什么?

(联系上下文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鲍尔斯为什么“突然之间”“变得不安起来”?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是指什么事?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南极)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3分)

17有人说探险是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是人生价值的证明,也有人说探险是无意义的冒险,是自找苦吃,你怎么看?

(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8---21题.(17分)

陆游

陆游已气息奄奄。

儿子要为他请郎中。

陆游摇头制止,说,没有用了。

陆游的眼里有泪。

陆游说,思念能用药治好吗?

儿子不懂。

陆游的眼睛投向北方的天空,久久地,不愿回来。

儿子懂了,很小的时候,父亲告诉他,故乡在遥远的北方。

父亲已经用眼睛、手和语言告诉他千遍万遍了。

陆游继续写他的诗,他已经提不动笔了,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吐,让儿子一个字一个字地记。

儿子哭着劝,父亲,别写了!

儿子很想问父亲,诗歌能够上阵杀敌吗?

诗歌能够收复北方的大好江山吗?

还有一个冷酷的现实儿子没有告诉父亲,国人早已不读诗歌,国人喜欢的是杭州西湖湖畔的歌舞、暖风和醉醺醺的酒意。

陆游仍写。

陆游说他得靠诗歌滋养生命和思念,思念故乡的时候,就抓一把诗解馋。

陆游说,诗歌能让他的眼睛还亮着。

陆游要儿子听。

陆游的脸一派紧张肃穆。

陆游吼,是地动山摇金戈铁马的杀伐之声啊!

是金人攻我大宋城池啊!

金人打过长江了!

儿子知道父亲已是回光返照。

哪有什么杀伐之声啊!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那边传来的歌舞声、管弦声正一阵阵地漫溢过来,暖风、歌舞和酒肉已经把大宋的江山浸泡得酥软软、醉醺醺的。

但儿子不敢说。

陆游大吼,叫儿子赶快操家伙,金人杀来了。

一句句的诗歌,如一支支复仇的箭,从陆游的嘴中飞射而出。

陆游说,诗歌也能抗敌杀敌。

儿子让父亲静一静。

一记响亮的巴掌打在儿子的脸上,陆游吼,十万火急的军情你还能静?

儿子不知所措。

突然,陆游猛然跃起。

随着一声巨吼,一道箭柱从陆游的嘴里冲出,刺破茅屋直射北方的天空。

那是父亲的鲜血啊!

儿子急急追出,但哪里追得上?

那些鲜血已经飘飞向北方的天空。

它们慢慢地组合成一首28字的绝句。

在汴梁的上空久久徘徊。

写诗怎么会把人写死呢?

儿子胆战心惊。

西湖那边歌舞仍然绵绵不断。

能有好消息在家祭的时候告诉父亲吗?

捧着那首带血的绝句,儿子一片茫然。

18根据全文特别是最后一段的内容推断,那首“28字的绝句”应是《》诗,请写出它的两句内容。

(3分)

 

19怎样理解“诗歌也能抗敌杀敌”这句话?

(3分)

 

20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21“捧着那首带血的绝句,儿子一片茫然”。

请展开想像写一段话,表现儿子当时复杂的心理。

(4分)

22读完此文,心灵为之震颤。

请你从选材、写作手法、语言等几个方面任选其一,举例分析此文撼人心魄的原因。

(3分)

 

三、写作(50分)

23初中生往往充满奇思妙想,试以“我好想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有个知心朋友”、“有个好老师”、“有自己的小天地”、“快快长大”、“再看一眼”或“美梦成真”、“当一名作家”、“飞上月球”等;(2)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3)600字左右。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三)人教版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亲爱的七年级同学:

一年来,你的许多方面在学校里得到了发展,请你将自己的收获,记录在这张试卷上吧!

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很棒:

学会自信,视野开阔,见解独特,想像丰富……提起笔,行动起来吧,我们期待着和你们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

同学们,动笔吧!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把下列一句话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字迹工整、规范、美观。

(3分)

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划线部分的意思写出成语。

(3分)

⑴陈水扁搞分裂,大陆声明义正辞严,台湾民众心中阴(mái)____顿扫。

⑵地球母亲不堪污染,发出一声声悲怆______的呻吟。

⑶美妙的乐声轰然骤起,场内的喧嚣声音突然中止。

___________

3、背诵优美的诗文可以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请你根据提示默写出下列名篇中的诗句。

(8分)

(1)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

(赵师秀《约客》)

(2)《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终于凯旋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

(韦应物《滁州西涧》))野渡无人舟自横。

(4)《观沧海》中通过写宇宙物体展现作者博大胸怀的两句诗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南逢李龟年》中言过去之衰,为下文作了铺垫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也有些人是口的常人,行的巨人;还有些人是口的巨人,行的矮人。

你愿意做哪一种人呢?

请谈谈自己的想法。

(3分)

我谈做人:

5、这学期你参加了什么语文实践活动?

请仔细回忆一下,写出一项来,并简单谈谈你参加这项活动的收获。

(3分)

活动名称:

我的收获: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6—10题。

(15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解释加点字.(2分)

①谓:

②若:

③益:

④遂:

7翻释句子.(4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8从文中找出一个现常使用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2分)

9用原文回答(4分)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2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10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3分)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1---15题.(16分)

餐桌上的谜底

①小时候,每晚入黑的时候,我总要瞅准时机,站在自家门口,闻对门邻居餐桌上飘出的肉香。

那时我家半个月才吃一次肉,我实在是太谗了。

②每次,闻着邻居家飘出的肉香,我会身不由己地移动脚步,一步一步地(挪、走、跑)到邻居家门边。

③有一天,我终于问妈妈:

“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

④妈妈没有回答我。

一个星期天,妈妈喊上我,问:

“你今晚想不想吃肉?

”我说:

“想!

做梦都想。

”妈妈说:

“好吧,你跟我去。

⑤妈妈带我到一家建筑工地,向工头要了一截土方,工头在土方上画了白灰线,挖完线内的土方,给工钱20元。

妈妈说:

“挖吧,挖完了,今晚就有肉吃了。

⑥我只挖了一会儿,手就软了,且磨起了泡。

妈妈比划着说:

“得两元钱了,挖吧,再挖挖就又两元了。

”我(支撑、支持、坚持)了一会儿,终于挖不动了。

妈妈说;“你歇一会儿再干。

”我就这样干一会儿歇一会儿,而妈妈总是不停地干。

我记得那是初秋,天气依然很热,妈妈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这么苦,我甚至不想吃肉了。

⑦一天下来,我们终于把土方挖完了。

妈妈从工头那里领了20元钱。

我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

妈妈背上我,到集市上,问我喜欢吃鱼还是肉,我说都喜欢。

⑧晚上,餐桌上摆了香喷喷的鱼和肉,弟妹们都吃得香极了。

妈妈对我说:

“孩子,我想你知道邻居餐桌上的谜底了。

⑨是的,我知道了。

⑩妈妈又对我说:

“这叫吃苦,孩子,你知道吗?

”面对妈妈,面对餐桌上的鱼和肉,还有吃得正香的弟妹,我哭了。

⑾那年,我11岁。

11、第②段和第⑥段的横线上应分别填入的词语是什么?

(2分)

12、①-②段写小时候“我”很谗,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4分)

13、“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

”,面对“我”的提问,妈妈为什么没有直接回答?

(3分)

14⑨段写道:

“是的,我知道了。

”联系上下文,说说“我”到底知道了什么(3分)

15请结合文意简要地写下你对这位母亲的认识、评价。

(4分)

(三)阅读文章《狼与鹿的传奇故事》,完成16-23题。

(21分)

狼与鹿的传奇故事

①世上真有狼与鹿生死相依的传奇故事?

②美国生物学家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