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78001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谈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谈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谈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谈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浅谈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浅谈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浅谈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浅谈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浅谈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浅谈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浅谈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浅谈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doc

《浅谈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doc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

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会计学专业(本)毕业论文

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

教学点:

宁波电大余姚学院

专业:

会计学(本)

入学时间:

二○○九年九月

学生姓名:

王文旦

学号:

0933101252354

指导教师:

吴震宇

二○一一年十一月

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

目录

内容提要………………………………………………………………4

一、获利能力的内涵及对不同利益主体的重要性……………………5

(一)、获利能力的内涵…………………………………………………5

(二)、获利能力分析对不同利益主体的重要性………………………5

二、企业获利能力指标分析……………………………………………6

(一)、对销售获利能力分析…………………………………………7

(二)、对资产经营获利能力分析………………………………………7

(三)、对所有者投资获利能力分析……………………………………7

三、影响获利能力的因素………………………………………………7

(一)、受营销能力的影响………………………………………………7

(二)、税收政策对获利能力的影响…………………………………8

(三)、利润结构对企业获利能力的影响………………………………8

(四)、资本结构对获能力的影响……………………………………8

(五)、留意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8

(六)、重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9

四、获利能力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销售额分析不能客观评价企业获利能力………………………

(二)、税收政策对获利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

(三)、利润结构会对企业获利能力产生影响…………………………

(四)、关注资本结构对企业获利能力的影响…………………………

(五)、注意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

五、提高企业获利能力的措施…………………………………………9

(一)、建立合理的筹资结构…………………………………………9

(二)、增加收入控制成本……………………………………………10

(三)、合理调整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结构………………………11

(四)、风险控制管理能力……………………………………………11

参考文献………………………………………………………………12

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

内容提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状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获利能力指标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财务指标,换句话说,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

只有企业获利,才能提现存在的价值,利润是投资者获取投资收益重要保障。

赚取利润是企业存在的首要目标,因而对于企业获利能力的分析至关重要。

本文就企业最关心的回礼能力的内涵及对不同利益主体的重要性出发,对企业的获利指标展开分析,同时,还较为详细地对影响企业获利能力的因素进行探讨。

最后,为了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笔者对如何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的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

企业获利能力评价指标

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

为了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实现企业的目标;也为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相关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企业经营者必须正视现有力量,挖掘企业潜力,提供决策依据,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比较和评价。

而企业的获利能力是财务分析的核心指标,企业只有具有良好的获利能力,才能良性循环,不断发展,实现企业目标。

一、获利能力的内涵及对不同利益主体的重要性

获取利润是企业的重要经营目标,是企业胜春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而企业进行获利能力分析的目的是想利用企业获利能力的有关指标反映和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并且通过获利能力分析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企业更好的盈利。

同时,也为投资债权人、股东、企业职工提供企业信息。

(一)、获利能力的内涵

获利能力,也称盈利能力,活力能力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专区利润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专区利润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

获利能力的大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是相对于一定资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的。

利润率越高,说明获利能力越强;反之,利润率越低,说明获利能力越差。

企业的获利能力反映了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

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与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债权人的债权安全、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乃至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等都息息相关。

因此,无论是企业的管理层、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利益相关者都非常关心企业的获利能力。

(二)、获利能力分析对不同利益主体的重要性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其直接目的是最大眼度地赚取利润并维持企业持续稳定地经营和发展。

持续稳定地经营和发展是获取利润的基础;而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又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和保证:

只有在不断地获取利润的基础上,企业才可能发展;同样,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比盈利能力软弱的企业具有更大的话力和更好的发展前景;因此,盈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人员最重要的业绩衡量标准和发现问题、改进企业管理的突破口。

1、对于债权人来讲,利润是企业偿债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对长期债务而言。

盈利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

企业举债时,债权人势必审查企业的偿债能力,而偿债能力的强弱最终取决于企业则盈利能力。

因此,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对债权人也是非常重要的。

2、对于股东(投资人)而言,企业获利能力的强弱更是至关重要的。

在市场经济下,股东往往会认为企业的盈利能力比财务状况、营远能力更重要。

股东们的直接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的利润,因为对于信用相同或相近的几个企业,人们总是将资金投向盈利能力强的企业:

股东们关心企业赚取利润的多少并重视对润率的分析,是因为他们的股息与企业的盈利能力是紧密相关的;此外,企业盈利能力增加还会使股票价格上升,从而使股东们获得资本收益。

3、对于企业职工来说,企业获利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

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上的竞争,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就能为员工提供较为稳定的就业岗位、较多的深造和发展机会、较为丰富的薪金及物质待遇为员工工作、生活、健康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能吸引人才,使他们更努力为企业工作。

4、企业获利能力更是有利于政府部门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政府通过考察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能够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及其对社会的贡献能力。

企业获利能力越强,则意味着实现利润越多,对政府税收贡献越大,政府就能有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环境保护以及其他各项公益事业,更好地行使社会管理职能,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

二、企业获利能力指标分析

企业获利能力指标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财务指标,利用企业获利能力指标正确预测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至关重要。

是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评价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找出评价企业获利能力关键指标的关联性顺序,解决了企业评价获利能力指标多,但主次不清的问题,使企业获利能力的评价有的放矢。

所谓获利能力是指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

获利能力指标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财务指标,无论对所有者、债权人,还是投资者,分析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对其决策都至关重要。

目前,评价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

资产利润率、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每股利润、市盈率、资产报酬率、资本金利润率、盈余公积、经营指数等。

(一)、对销售获利能力分析

对企业销售活动的获利能力分析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重点。

在企业利润的形成中,营业利润是主要的来源,而营业利润高低关键取决于产品销售的增长幅度。

产品销售额的增减变化,直接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好。

(二)、对资产经营获利能力分析

这种分析在于衡量企业资产的运用效益,从总体上反映投资效果,该指标只有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时,公司的发展才算处于有利地位。

这一分析所采用的指标有: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该指标是从企业所得与所占角度进行分析。

销售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成本及费用。

这一指标是从所得与所费角度进行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年末净资产或年初净资产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

(三)、对所有者投资获利能力分析

由于债务融资的存在,资产报酬率高并不意味着所有者投资收益高,只有所有者投资收益高才能吸引投资者继续投资或追加投资。

该分析主要通过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市盈率(每股收益/普通股每股市价)进行。

通过这三方面分析得到的一些信息,为现有及潜在的广大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主体提供重要的信息决策支持。

三、影响获利能力的因素

获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各环节经营活动的亏表现。

获利能力分析在企业财务分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获利能力分析,企业把错综复杂的数据化为简明的财务信息,有利于衡量企业目前的获利状况,了解企业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净利与收益信息,为企业的计划与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

(一)、受营销能力的影响

营销能力是获利能力的基础,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保证。

如何全方位地增加市场份额是企业获得稳固、长期、较高收益的关键。

首先,企业的营销能力受营销策略影响。

而营销策略与产品生产周期有关。

所以企业应根据每个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特点选择不同的营销策略。

其次,营销状况也与分销渠道有关。

企业在选择分销渠道时,可根据产品的因素如产品的易毁性、产品的单价、产品的体积与重量等进行综合的分析做出恰当的选择。

再者,还要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及时了解营销状况,严格执行各种销售目标。

(二)、税收政策对获利能力的影响

税收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一定时期任务,选择确立的税收分配活动的方针和原则,它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

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调节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纳税环境,能有效调整产业结构。

税收政策对于企业的有很重要的影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能够享受税收优惠,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则被要求缴纳高额的税收,从而不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进步。

因此,国家的税收政策与企业的盈利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评价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离不开对其面临的税收政策环境的评价。

(三)、利润结构对企业获利能力的影响

企业的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非经常项目收进共同构成,一般来说,主营业务利润和投资收益占公司利润很大比重,尤其主营业务利润是形成企业利润的基础。

非经常项目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一定的贡献,但在企业总体利润中不应该占太大比例。

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不仅要注重对企业利润总量的分析,也需要对企业利润构成进行分析。

(四)、资本结构对获能力的影响

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负债经营程度的高低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直接的影响。

当企业的资产报酬率高于企业借款利息率时,企业负债经营可以进步企业的获利能力,否则企业负债经营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

有些企业只注重增加资本投进、扩大企业投资规模,而忽视了资本结构是否公道,有可能会妨碍企业利润的增长。

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的过程中,很多财务职员也忽视了资本结构变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只注重对企业借进资本或只对企业的自有资本进行独立分析,而没有综合考虑二者之间结构是否公道,因而不能正确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五)、留意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资产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资产运转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着企业营运能力的好坏,也影响到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

通常情况下,资产的运转效率越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就越好,而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越强,所以说企业盈利能力与资产运转效率是相辅相成的。

然而,很多财务职员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往往只通过对企业资产与利润、销售与利润的关系进行比较,直接来评析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忽视了企业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忽视了从进步企业资产治理效率角度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性。

这将不利于企业通过加强内部治理,进步资产治理效率进而推动盈利能力。

(六)、重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

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是指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只注重分析企业的销售收进、本钱、用度、资产规模、资本结构等直接影响企业盈利水平的物质性因素,而忽视企业的贸易信誉、企业文化、治理能力、专有技术以及宏观环境等一些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事实上,非物质性因素也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动因,比如企业有良好的贸易信誉、较好的经营治理能力和企业文化,将会使企业在扩大销售市场、本钱控制、获取逾额利润等方面有所收获,这都有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进步。

财务职员在对企业的财务能力进行分析时,假如只注重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物质性的因素,而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作用,就不能够揭示企业盈利的深层次原因,也难以正确猜测企业的未来盈利水平。

四、获利能力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销售额分析不能客观评价企业获利能力

(二)、税收政策对获利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

(三)、利润结构会对企业获利能力产生影响

(四)、关注资本结构对企业获利能力的影响

(五)、注意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五、提高企业获利能力的措施

企业的获利能力涉及到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权益净利率与企业的筹资结构、收入成本控制、资产管理密切相关,这些因素构成一个系统,只有协调好系统内每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权益净利率达到最大,从而实现所有者财富最大化。

(一)、建立合理的筹资结构

要有合理的筹资结构。

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要适当,这样一方面企业所承担的利息费用不会太大,另一方面又能增加所有者的收益,提高获利能力。

研究企业筹资组合必须充分考虑风险与成本、企业所处的行业、经营规模及利息率状况等因素。

企业筹资组合,一般有三种策略:

1、正常的筹资组合。

正常情况下的筹资组合遵循短期资产由短期资金来融通的原则。

这里短期资产是流动资产,而长期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

另外,在流动资金中,有一部分最低的产品和原料储备是正常占用的,也属于长期流动资产。

2、冒险的筹资组合。

有的企业不是采用短期资产由短期资金来融通,长期资产由长期资金来融通的原则,而是将部分长期资产由短期资金来融通,这便是冒险的筹资组合。

这种策略的资金成本较低,因而能减少利息支出,增加企业收益,但用短期资金融通了一部分长期资产,风险比较大。

3、保守的筹资组合。

有的企业将部分短期资产用长期资金来融通,这便属于保守型筹资组合策略。

在这种类型的企业中,短期资产的一部分和全部长期资产都用长期资金来融通,只有一部分短期资产用短期资金来融通。

这种策略的风险较小,但成本较高,会使企业的利润减少。

不同的筹资组合可以影响企业的报酬和风险。

在资金总额不变的情况下,短期资金增加可导致报酬的增加。

也就是说,由于较多地使用了成本较低的短期资金,企业的利润会增加,但此时如果流动资产的水准保持不变,则流动负债的增加会使流动比率下降,短期偿债能力减弱,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但在经济萧条时期,适度提高资产负债率,积极筹措大量资金加快发展,可为将来提高企业获利能力奠定基础。

(二)、增加收入控制成本

要努力增加收入并控制成本。

营业收入增加,企业的净利润自然会增加,但是如果想提高营业净利率,必须一方面提高营业收入,另一方面降低各种成本费用。

营业收入的提高不仅可以使营业净利润增长,也会提高总资产周转率,这样会使资产净利率升高,从而达到提高获利能力的目的。

1、完善成本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是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前提,要进一步完善材料的收、发、退制度,成本核算制度、成本的计划、分析、控制考核等制度。

2、搞好成本核算工作。

加强基本业务培训,坚决杜绝任意编造产品成本等现象发生。

3、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制度。

实施必须目标明确,权责分明,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促成目标的完成和超额完成。

4、建立成本考核制度。

成本考核制度是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考核制度中要突出“严”字,从严把关,以浓厚的企业成本管理意识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合理调整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结构

在资产管理方面,要使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结构合理。

资产的流动性体现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也关系到企业的获利能力。

如果在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占的比重过大,就应该分析企业是否有资金闲置现象,现金持有量是否合理,因为过量的现金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

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现金的同时,尽量节约使用资金,并从暂时闲置的现金中获得最多的利息收入。

企业的库存现金没有收益,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也远远低于企业的资金利润率,现金结余过多,会降低公司的收益;但现金太少,又可能会出现现金短缺,影响生产经营活动。

现金管理要力求做到即保证企业所需资金,降低风险,又不使企业有过多的闲置资金。

因此,编制现金收支计划要预算现金需求量,以便规划控制企业货币资金的收支。

力求加速收款,延时付款与银行保持良好的关系。

(四)、风险控制管理能力

风险的高低往往与企业收益性成正比的,而收益性是企业生产乃至发展的动机和动力,良好的收益性能使企业获得稳定、长远的收益,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

为此企业管理人员应建立以财务分析为手段,财务预警为基础的财务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

1、对企业宏观经济情况、适用税收政策、利率变化趋势、行业的财务状况等进行预测分析。

2、对企业现金流量、获利能力、应收账款、资产运营能力、存货、负债能力、成本费用、销售收入等进行适时监视。

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状况的问题并发出预警警报,采取相应的措施。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对可能引起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的长期财务决策进行监控。

参考文献

[1]孙海鹏,2004;《对企业获利能力的几点思考》,江苏经贸出版社

[2]冯丽霞、王剑波,1999;《企业获利能力指标探讨》,会计研究,第8期

[3]吴大军,2006;《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李桂荣、张志英、张旭蕾,《财务报告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1]《中国企业管理创新》张平华主编2004年1月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

[2]《企业战略观念在中国的演变》郑友林撰写中华硕博网2008年

[3]《2008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王长胜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经济学原理》N格列高里曼昆主编(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出版

[5]《财务比率手册》蔡秀云主编兵器工业出版社2001年06月出版

[6]《财务管理学》刘建民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7]《中级财务会计》任辉,王爱国主编内蒙古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