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评审程序HNHSMP03.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804899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评审程序HNHSMP0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管理评审程序HNHSMP0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管理评审程序HNHSMP0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管理评审程序HNHSMP0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管理评审程序HNHSMP0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管理评审程序HNHSMP0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管理评审程序HNHSMP0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管理评审程序HNHSMP0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管理评审程序HNHSMP0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管理评审程序HNHSMP0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管理评审程序HNHSMP0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管理评审程序HNHSMP0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管理评审程序HNHSMP0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管理评审程序HNHSMP0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管理评审程序HNHSMP0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管理评审程序HNHSMP0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评审程序HNHSMP03.docx

《管理评审程序HNHSMP0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评审程序HNHSMP03.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评审程序HNHSMP03.docx

管理评审程序HNHSMP03

受控

受控号:

/

文件编号:

HNHS/MP03

版本号:

A/1

生效日期:

2013.08.28

某某港航控股有限公司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管理评审程序

目录

0修改批准页

4职责和权限

1目的

5工作程序

2适用范围

6相关/支持性文件

3术语和缩写

7附录

 

0.修改批准页

版本号

生效日期

修改页次

修改理由

A/0

A/0

2011.09.15

2013.08.28

——

全部

新编

换版

A/1

2013.08.20

A/0

2011.09.13

版本号

编写

审核

批准

批准日期

1.目的

本文件规定通过按已计划的时间间隔对公司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的评价,评价改进的机会和变更的需求,提出并确定各种改进措施和变更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以确保公司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保持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

3.术语和缩写

3.1本文件采用ISO9001:

2008、ISO14001:

2004、GB/T28001:

2011管理标准和《管理手册》的术语和缩写。

3.2本文件还有如下术语和缩写:

1)适宜性:

是指管理体系与组织所处的客观情况的适宜过程。

这种适宜过程是动态的,即管理体系应具备随内外部客观环境的改变而做相应的调整或改进的能力,以实现规定的管理方针和目标。

组织的内部环境的变化,如组织机构与职能的调整;高层人事变动;财务状况的变更;组织规模随人员、设施的增加不断壮大;改组、改制等带来的运营机制的变化;产品结构与类型的调整;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引起的资源与手段的更新;组织的宗旨和自身要求的变化;生产经营、财务、职业的健康安全、环境等其他管理体系的变化等。

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如适用的法律法规和产品标准的发展;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变更;顾客要求和期望的变化;供方情况的改变;市场行情的变化;环保、节能等社会要求的改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等。

2)充分性:

是指组织及活动、过程、资源和程序等满足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能力。

具体讲,管理体系的充分性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识别了所有的管理体系活动和过程,根据运行和控制的需要对活动和过程进行适当的表述和予以充分的展开,对活动和过程控制与管理职责作出规定;

组织在实施各种持续改进时,应全面考虑结构是否合理、删减标准条款是否恰当、职责权限接口规定是否明确,资源配置是否满足、文件是否满足确保其过程有效策划与运行和控制的需要,所需的信息是否充分,采用的方法是否恰当等。

3)有效性:

是指组织对完成管理体系策划的活动并达到策划结果的程度,即通过管理体系的运行和控制,完成体系所需的过程或者活动而达到所设定的管理方针、目标和指标的程度,包括与适用法律法规的符合程度、顾客满意程度等。

一般要关注三点:

管理体系中的各项活动是否按规定完成,关键/特殊过程、环境因素、危险因素特别是重要环境因素和重要危险因素是否按规定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否已按PDCA的循环模式实施;

过程的输出,尤其是产品的质量、环境绩效和安全绩效是否稳定地达到各项规定要求,使相关各方(顾客、法律法规、环境相关方等)满意;

体系的运行是否协调,是否系统性顺利顺畅、完成既定方针、目标(包括上述两项活动和效果)。

有效性是组织建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根本目的,适宜性,充分性是达到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4)管理评审:

是指组织为对管理体系进行系统评价,确定主题事项并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

4.职责与权限

部门/岗位

职责和权限

总 裁

负责按期进行管理评审;主持评审会并做好总结性发言,对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做出切合实际的评价并明确改进任务和要求;批准管理评审报告。

管理者代表

向总裁报告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提出关于管理评审的建议,协助总裁做好有关管理评审的各项工作;负责管理评审实施计划的落实和组织协调工作;审查管理评审报告;批准整改/改进措施计划;负责评审后的跟踪的检查并协调落实改进措施的落实。

安全质量部

协助总裁、管理者代表做好有关管理评审的各项准备工作;收集并准备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控制好评审的输入和其它准备工作;负责评审会议记录,整理评审会议记录并编写管理评审报告;对评审后的跟踪活动具体实施管理。

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

准备并提供评审所需的与本部门/单位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评审资料与数据;负责落实管理评审会议中提出的存在问题的纠正和纠正措施,完成时进行检查并将实施证据一并报安全质量部。

5.工作程序

管理评审流程图

管理评审的方式、频次和参加评审人员

5.1.1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层成员参加,通常以召开评审会议的形式进行,需要时可采取专题研讨的形式,评审会议由分管副总裁主持。

5.1.2评审频次。

公司每年至少进行1次管理评审且两次评审时间间隔不超过18个月,通常在内部审核结束后一个月内进行。

5.1.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增加管理评审频次:

1)新的管理体系进入正式运行时(试运行三个月后,第三方认证审核前);

2)管理体系、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3)公司组织机构、产品结构有重大调整,资源有重大改变时;

4)公司经营战略、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5)发生重大货运质量事故、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或公司环境行为被环保主管部门投诉时;

6)其他认为有必要时。

5.1.4参加评审的人员

参加管理评审的人员:

公司最高管理者(包括总裁,管理者代表,副总裁),各部门、单位负责人以及最高管理者指定的其他人员。

5.2评审策划和编制管理评审计划

5.2.1评审策划。

一般选择在评审前1个月,由管理者代表组织进行策划,确定评审目的、评审内容、评审依据、时间安排、评审内容、评审前的准备工作、评审方法和参加评审人员等。

5.2.2安全质量部根据所进行策划的结果编制《管理评审计划》(RHNHS/MP03-01),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提交总裁批准,并分发到各参加评审人员及相关部门、单位。

管理评审计划的内容包括:

1)评审目的、依据和评审内容;

2)评审时间安排:

3)参加评审的人员;

4)评审前的准备工作要求;

5)评审工作要求等。

5.3管理评审输入

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从以下内容中选择管理评审的输入信息:

1)管理方针、目标贯彻完成情况(实现程度)及其适宜性,目标和指标的实现程度;

2)内、外部审核的结果;

3)合规性评价的结果;

4)以前管理评审所提出改进项目的后续措施、落实情况及跟踪验证情况;

5)与顾客和相关方的协商和沟通及反馈信息:

顾客满意的测量情况,与顾客沟通的结果,包括顾客的需求、期望及投诉,与监督机构、应急服务机构协商和沟通的情况;

6)人员素质和人员培训情况,特种作业、危险作业、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人员资质符合情况;

7)设备设施管理状况:

设备设施技术状况、设备维修保养状况、设备设施完好率、设备安全事故率等;

8)技术外包、修理外包、工程外包、劳务外包、设备和物资供应商等管理情况;

9)资源的使用和节能降耗工作,包括水、电、燃油、润滑油、办公耗材等的使用、废物二次利用、污水和污油的收集、排放控制等管理;

10)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管理措施落实情况及取得的测量结果;

11)绩效监测和测量结果、过程业绩和产品符合性(1.主动性、被动性绩效监视和测量数据和分析结果;2.过程测量的结果;3.过程的能力;4.产品内部测量的结果;5.产品、顾客或市场测量的结果等);

12)所发生事件的报告、调查、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状况;

13)检查监督实施情况,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14)可能影响管理体系的各种变更,包括公司规模的扩大、机构调整、业务变化、市场变化、顾客需要和要求的变化、技术进步、新材料新工艺以及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发展;

15)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的要求;

16)改进的建议。

5.4管理评审的准备

5.4.1管理评审所需报告、资料和有关信息的准备。

5.4.1.1安全质量部在召开管理评审会议一个月前通知各部门、单位准备并提供与本部门/单位工作有关的总结报告、资料和有关信息的准备,准备的文件资料应具有充分性、准确性,有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和初步的分析及解决对策。

5.4.1.2参加评审人员收到管理评审计划后,应根据评审的目的和内容,在两周前准备好需提交的报告、资料和有关信息。

通常情况下,各部门、单位应按以下分工进行准备:

序号

文件和资料内容

主要负责部门/单位

1

管理方针、目标和指标的贯彻完成情况(实现程度)及其适宜性

各相关部门、单位

2

内部审核的结果

安全质量部

3

以前管理评审所提出改进项目的后续措施

安全质量部及相关部门/单位

4

合规性评价的结果,及对不符合情况采取的纠正措施情况

企业管理部及相关部门/单位

5

评估现有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分析和明确需要调整的内容和方法

各相关部门、单位

6

人力资源的评估:

人力资源的充分性和人员教育培训状况,特种作业、危险作业、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持证情况

人力资源部

7

设备设施管理状况:

设备设施技术状况、设备维修保养状况、设备设施完好率、设备安全事故率等

工信部和各使用单位

8

技术外包、修理外包、工程外包、劳务外包、设备和物资供应商等管理情况

各相关部门、单位

9

资源的使用和节能降耗工作,包括水、电、燃油、润滑油、办公耗材、废物利用、污水、污油等管理

各相关部门、单位

10

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管理措施落实情况及取得的测量结果

各相关部门、单位

11

管理方案制定、实施和完成情况

各相关部门、单位

12

环境绩效、安全绩效、过程业绩和产品符合性(1.过程测量的结果;2.过程的能力;3.产品内部测量的结果;4.产品、顾客或市场测量的结果)

各相关部门、单位

13

与顾客有关的产品的改进

各相关部门、单位

14

相关方投诉分析报告/相关方满意度分析报告

生产业务部

15

与监督机构、应急服务机构协商和沟通的情况

安全质量部、工信部等

16

应急响应管理情况

各相关部门、单位

17

所发生事件的报告、调查、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状况

安全质量部及各相关部门、单位

18

检查监督实施情况,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各相关部门、单位

19

公司的发展对管理体系的影响,包括公司规模的扩大、机构调整、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业务变化等

各相关部门、单位

20

外部客观环境变化对管理体系的影响,包括市场变化、顾客需要和要求的变化、技术进步、新材料新工艺以及与管理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发展

生产业务部、工信部、安全质量部、企业管理部等

21

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的要求

企业管理部

22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存在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各相关部门、单位

23

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总结报告

安全质量部

5.4.2管理评审所需报告、资料和有关信息的递交

5.4.2.1各部门、单位准备的报告、资料应在管理评审会议前2周内准备完毕,并报送安全质量部,经管理者代表审阅后,按管理评审计划中确定的参加评审的人数,准备相应的份数,提交管理评审。

各种报告、资料的原件应归档妥善保存。

5.4.2.2管理者代表在各部门、单位准备的报告和资料审阅的基础上,安全质量部协助其在管理评审实施前1周内准备好全面的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总结报告。

5.4.2.3安全质量部根据收集的各种报告、资料和有关信息确定具体评审事项和评审会议议程,经管理者代表审核后以OA协同的形式分发给参加评审人员。

5.5管理评审会议

5.5.1管理评审会议准备

5.5.1.1由安全质量部编制“管理评审会议通知”,明确本次管理评审的日期、时间、地点和议程,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在管理评审会议召开前,连同各种报告、资料一起发给参加管理评审的所有人员。

5.5.1.2参加管理评审的所有人员应认真阅读有关报告、资料并做好发言准备。

5.5.1.3安全质量部准备好评审所需的资料,确定管理评审记录人员。

5.5.2召开管理评审会议

5.5.2.1管理评审会议由总裁或其授权委托的人员主持。

5.5.2.2做好会议签到和会议记录。

参加会议人员在《签到表》(RHNHS/QP13-07)上签到,记录人员做好会议记录并予以保存。

5.5.2.3参加会议人员按管理评审会议议程进行汇报发言,并对各项报告和评审事项进行认真讨论,确定不合格/改进项目,分析产生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5.5.2.4总裁根据管理评审结果对管理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做出结论性评价,并提出整改要求,落实责任部门,明确完成期限。

5.6管理评审输出

5.6.1管理评审的输出主要包括:

1)管理方针、目标和指标是否适宜,是否需要修改;

2)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

3)满足顾客和相关方要求的改进;

4)确定资源需求和确保提供资源的措施;

5)对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有效性评价;

6)通过主动和被动绩效测量结果,提出后续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7)以往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有效性的评价;

8)其他管理体系要素的改进要求。

5.6.2管理评审报告

5.6.2.1管理评审结束后5日内,由安全质量部负责整理评审会议记录和编制“《管理评审报告》(RHNHS/MP03-02)”和填写“《整改/改进项目实施及验证检查表》(RHNHS/MP03-03)”,管理评审报告内容一般包括:

1)评审目的、评审范围、评审依据和评审时间;

2)评审主持人和参加评审的人员;

3)管理评审概况;

4)管理评审结论,包括:

a)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结论;

b)组织机构是否需要调整,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是否需要改进;

c)管理体系文件是否需要修改;

d)资源配备是否充足,是否需要调整或增加;

e)方针、目标和指标是否适宜,是否需要修改;

f)需要对管理体系、服务过程实施改进的要求、责任部门/单位和完成期限等。

5)改进建议(项目);

6)发放范围。

5.6.2.2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报总裁批准后,分发给各有关部门、单位。

发放范围:

总裁、管理者代表、副总裁、安全质量部、相关部门/单位。

5.7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

5.7.1管理者代表组织,安全质量部负责对管理评审提出的不符合和改进要求进行分解并编制《整改/改进项目实施及验证检查表》(RHNHS/MP03-03)发给各有关责任部门/单位。

5.7.2各有关责任部门/单位收到《管理评审报告》(RHNHS/MP03-02)和《整改/改进项目实施及验证检查表》(RHNHS/MP03-03)后,按改进要求和期限制定纠正和改进措施,报管理者代表审核,经总裁批准后,组织实施。

5.7.3纠正和改进措施的跟踪验证

5.7.3.1各有关责任部门/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实施改进后向安全质量部提交证实材料。

5.7.3.2安全质量部对管理评审出现的不符合采取的纠正和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验证,验证结果报管理者代表。

5.7.3.3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对采取的纠正和改进措施实施情况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5.7.4管理评审的后续措施结果是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

5.8安全质量部负责归档保存管理评审及其结果的相关记录

,保存期限为3年。

6.相关/支持性文件

6.1《文件和资料控制程序》(HNHS/MP01)

6.2《记录控制程序》(HNHS/MP02)

6.3《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控制程序》(HNHS/MP04)

6.4《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程序》(HNHS/MP05)

6.5《内部审核程序》(HNHS/MP13)

6.6《绩效监测和测量管理程序》(HNHS/MP14)

6.7《事故、事件及不合格控制程序》(HNHS/MP15)

6.8《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HNHS/MP17)

7.附录

7.1《管理评审计划》(RHNHS/MP03-01)

7.2《管理评审报告》(RHNHS/MP03-02)

7.3《整改/改进项目实施及验证检查表》(RHNHS/MP03-03)

 

格式号:

RHNHS/MP03--01

管理评审计划

评审

目的

评审

依据

评审

内容

评审

时间

评审前的准备工作要求

参加

评审

人员

评审

工作

要求

审核

(管理者代表)

批准

(总裁)

格式号:

RHNHS/MP03--02

管理评审报告

评审目的

评审范围

评审依据

评审时间

地点

主持人

记录人

参加人员

管理评审会议情况

管理评审结论

改进建议

(项目)

编制:

审核:

批准:

日期:

年月日

管理评审报告发放范围

格式号:

RHNHS/MP03--03

整改/改进项目实施及验证检查表

不符合项

改进项目

责任部门

及责任人

监督检查

部门及人员

实施检查

验证情况

审核

(管理者代表)

批准

(总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