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财务知识隧道施工控制的关键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807502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隧道施工控制的关键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隧道施工控制的关键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隧道施工控制的关键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隧道施工控制的关键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隧道施工控制的关键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隧道施工控制的关键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隧道施工控制的关键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隧道施工控制的关键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隧道施工控制的关键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隧道施工控制的关键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隧道施工控制的关键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隧道施工控制的关键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隧道施工控制的关键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隧道施工控制的关键点.docx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隧道施工控制的关键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财务知识隧道施工控制的关键点.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隧道施工控制的关键点.docx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隧道施工控制的关键点

 

{财务管理财务知识}隧道施工控制的关键点

隧道施工控制的关键点

 

1.隧道开挖

 

1.1隧道开挖断面的中线和高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2隧道开挖应严格控制欠挖。

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m2不大于0.1m2)侵入衬砌应小于5cm。

拱脚和墙脚以上1m内断面严禁欠挖。

 

1.3洞身开挖中应在每一次开挖后及时观察,描述开挖面的层理,节理,裂隙结构状况,岩体的软硬程度,出水量大小等,核对设计地质情况,判断围岩稳定性.

 

1.4隧道开挖轮廓和底部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

隧道范围石坚硬时,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m2不大于0.1m2)侵入衬砌应小于5cm;

 

1.5隧底开挖后应及时核对隧底地质情况。

当需要进行加固处理时,应符合设计要求。

 

1.6爆破后的围岩面应圆顺平整无欠挖,超挖量(平均线性超挖)应控制在10cm(眼深3m)和13cm(眼深5m)以内。

 

2.喷射混凝土施工

 

2.1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和表面平整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平均厚度大于设计厚度。

 

②检查点数的80%及以上大于设计厚度。

 

③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2/3。

 

④表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为100mm。

 

2.2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密实、平整,无裂缝、脱落、漏喷、露筋、空鼓和渗漏水,锚杆头钢筋无外露。

 

2.3喷射混凝土掺加外加剂后,其性能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在使用速凝剂前,应做与水泥的相容性试验及水泥浆凝结效果试验,初凝不大于5min,终凝不大于10min;

 

3.锚杆施工

 

3.1锚杆安装的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3.2锚杆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锚杆孔的孔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②锚杆孔的深度应大于锚杆长度的10cm。

 

③锚杆孔距允许偏差为±15cm。

 

④锚杆插入长度不得小于设计长度的95%。

 

3.3锚杆孔的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锚杆垫板应与基面密贴。

锚杆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锈蚀。

 

4.钢筋网施工

 

4.1钢筋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批抽取试件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

 

4.2钢筋网所使用的钢筋的品种、规格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筋网的制作应符合设计要求。

 

4.3钢筋网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联结牢固。

钢筋网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3cm。

钢筋网应在岩面喷射一层混凝土后再铺挂,底层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不得小于4cm。

 

4.4钢筋网的网格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网格尺寸允许偏差为±10mm。

钢筋网搭接长度应为1~2个网孔,允许偏差为±50mm。

 

5.钢架及钢支撑施工

 

5.1制作钢架所用型钢进场检验必须按批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工艺性能(冷弯)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700)、《热扎普通工字钢》(YB(T)56)等的规定和设计要求。

 

5.2型钢钢架的弯制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架的结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5.3钢架安装不得侵入二次衬砌断面,底部不得有虚碴,相邻钢架及各节钢架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4cm。

表面覆盖层厚度不得小于3cm。

 

5.4沿钢架外缘每隔2m应用钢楔或混凝土预制块与初喷层顶紧,钢架与初喷层间的间隙应采用喷射混凝土喷填密实。

 

5.5钢架安装允许偏差的检验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钢架安装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1

间距

±100mm

2

横向

±50mm

3

高程

±50mm

4

垂直度

±2o

5

保护层和表面覆盖层厚度

-5mm

6.管棚施工

 

6.1管棚所用钢管进场必须按批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工艺性能(冷弯)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

 

6.2管棚所用钢管的品种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6.3管棚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6.4注浆浆液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6.5注浆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注浆浆液应充满钢管及其周围的空隙。

 

6.6管棚钻孔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管棚钻孔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1

方向角

1o

2

孔口距

±50mm

3

孔深

±50mm

7.小导管施工

 

7.1超前小导管所用钢管进场必须按批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工艺性能(冷弯)试验,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及设计要求。

 

7.2超前小导管所用的钢管的品种和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7.3超前小导管与支撑结构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7.4超前小导管的纵向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7.5注浆浆液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7.6超前小导管注浆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注浆浆液应充满钢管及其周围的空隙。

 

7.7超前小导管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的规定。

 

超前小导管施工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1

方向角

2

孔口距

±50mm

3

孔深

+50,0mm

8.衬砌施工

 

8.1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边墙角

±15

尺量

2

起拱线

±10

尺量

3

拱顶

+10、0

水准测量

4

模板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

5

相邻浇筑段表面高低差

±10

尺量

8.2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名称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的全长

±10

尺量

2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3

箍筋内净尺寸

±3

8.3钢筋安装及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规定。

 

钢筋安装及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mm)和检验方法

序号

名称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1

双排钢筋,上排钢筋与下排钢筋间距

±5

尺量两端、

 

中间各1处

2

同一排中受力钢筋水平间距

±20

3

分布钢筋间距

±20

尺量连续3处

4

箍筋间距

±20

5

钢筋保护层厚度

+10、-5

尺量两端、中间各2处

8.4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

配制在“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焊(连)接接头在受弯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

 

②在构件的受拉区,绑扎接头不得大于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50%;

 

③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的弯曲处,距离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④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

“同一截面”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⑷采用电弧焊焊接,单面搭接焊,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d,双面搭接焊,其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d,焊缝宽度不小于0.8d且不小于10㎜,焊缝高度不小于0.3d且不小于4㎜。

 

8.5二次衬砌结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二次衬砌结构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边墙平面位置

±10

尺量

2

拱部高程

+30,0

水准测量

3

边墙、拱部表面平整度

15

2m靠尺检查或自动断面仪测量

8.6混凝土结构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不得有露筋、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

 

8.7仰拱混凝土厚度和表面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

 

9.防水板施工

 

9.1防水板、土工复合材料的材质、性能、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9.2防水板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焊接,焊接应牢固,不得有漏焊。

 

9.3防水板铺设范围及铺挂方式应符合要求。

铺设时防水板应留有一定的余量,挂吊点设置的数量应合理。

 

9.4铺挂防水板的基面应坚实、平整、圆顺,无翻水现象;阴阳角处应作成圆弧形。

 

9.5防水板焊缝无漏焊、假焊、焊焦、焊穿等现象。

 

9.6防水板的铺设应与基层固定牢固,不得有绷紧和破损现象。

 

9.7防水板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cm,允许偏差为-10mm,焊缝宽度单条焊缝的有效焊接宽度不小于1cm。

 

9.8施工缝、变形缝所用止水条、止水条等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9.9施工缝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后浇筑混凝土应在先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后方可进行。

浇筑前应对原有混凝土表面进行清洗,清除浮浆保持湿润并铺厚度为30~50mm的1∶1水泥砂浆。

 

(2)遇水膨胀止水条安装前应检查是否受潮膨胀。

 

(3)止水条确保位置准确、固定牢靠。

 

9.10变形缝的防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止水带接头连接符合设计要求,接缝平整、牢固,不得有裂口

2

3

和脱胶现象。

 

4混凝土浇筑前应校正止水带位置,保持其位置准确、平直。

5

6

9.11施工缝、变形缝等细部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不得有渗漏。

 

9.12施工缝、变形缝填塞前,缝内应清扫干净,保持干燥不得有杂物和积水

 

9.13施工缝、变形缝的外观应达到缝宽均匀、缝身竖直、环向贯通、填塞密实、外表光洁。

 

9.14盲管材料质量符合设计要求,盲管的布置符合设计要求。

 

9.15衬砌背后设置的排水盲管、隧道设置的中心排水沟应根据坑道的渗水情况,配合衬砌一次施工,施工中应防止混凝土或压浆浸入盲管或暗沟内堵塞水路。

 

9.16盲管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中铁六局桥隧公司广珠铁路项目部

 

2008-6-16

多年企业管理咨询经验,专注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精品管理方案,企业诊断方案,制度参考模板等

欢迎您下载,均可自由编辑

感谢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