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石油市场发展情况研究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78097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石油市场发展情况研究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日本石油市场发展情况研究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日本石油市场发展情况研究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日本石油市场发展情况研究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日本石油市场发展情况研究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日本石油市场发展情况研究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日本石油市场发展情况研究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日本石油市场发展情况研究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本石油市场发展情况研究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doc

《日本石油市场发展情况研究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石油市场发展情况研究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日本石油市场发展情况研究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doc

日本石油市场发展情况研究及与中国的比较分析

一、日本石油状况概述

 

(一)日本成品油市场基本情况

  2011年,日本国内成品油销售量为2.4亿吨。

全国有石油精炼企业19家,其中,12家为专业精炼企业,7家为精炼与销售一体化企业。

全国有成品油批发企业11家,其中,前3家的市场份额为53%,市场集中度较高。

到2012年6月底,全国有加油站51294座(1994年最多时为60421座),平均单站加油量4680吨;其中,使用批发商品牌的有4.1万座,占加油站总数的80%,品牌集中度可见一斑。

日本的加油站普遍提供便利店、汽车维修保养等服务,这些服务逐步成为加油站的主要利润源。

日本流动加油点从1977年的5000个左右逐步减少到2010年的1900个左右,到2011年已经全部取缔。

从1998年起,日本开始发展自助式加油站,到2011年3月底发展到2522座,约占加油站总数的5%。

日本人认为,与欧美国家比日本的自助式加油站比例偏低,以后还要加快发展。

          2011年日本成品油批发企业销售份额构成

资料来源:

日本经济产业省

 

(二)主要特点

1石油资源极度匾乏 

日本受国土地形的限制,是一个能源极度贫乏的国家,只有日本海沿岸几个为数不多的油田(石油产量仅占日本全国石油需求量的0.2%),日本几乎是个石油纯进口国。

2石油资源依赖程度高,来源集中 

日本作为仅次于美国、我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对石油资源依赖程度相当高,一次能源消费中石油所占的比例达48.7%。

此外,日本石油进口来源还相当集中,89.4%来自中东地区。

其中,沙特阿拉伯(26.2%)、阿联酋(25.0%)、伊朗(15.0%)、卡塔尔(9.0%)和科威特(7.40%)5个国家合计占了82.6%(2004年)。

3石油战略储备丰富 

1975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石油储备法》,决定实施以国家储备为主的石油储备战略,规定政府系统的“石油公团”必须承担起国家石油储备的责任。

1978年开始实行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政策,在全国建设10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2003年,国家储备达到92天用量 (4844万千升),石油公司储备为77天用量(4005万千升),共计169天的储备量(图l)。

(三)2008—2010上半年日本石油相关数据

2008

2009

2010年9月

探明储量

602万吨

700万吨

消费量

221.9百万吨

197.6百万吨

产量

94.4万吨

76.5万吨

库存量

1263.756万立方米

1305万立方米

1336.3246万立方米

进口量(原油)

2.418亿千升

176.5百万吨

1775.8万千升

(油品)

30百万吨

35.3百万吨

110万桶

出口量(原油)

(油品)

15.5百万吨

16百万吨

14.4万千升

(三)日本石油工业发展趋势

21世纪初世界石油工业面临的四大挑战:

全球竞争化的挑战,环境与发展的挑战,石油资源配置的挑战,盈利空间减少的挑战。

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净进口国,世界第三大尤油气消费国,世界第四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1节能降耗,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世界石油石化业界都在千方百计地降低石油化工生产的单耗、能耗,少投入多产出。

降低生产过程单耗、能耗的本身就有利减少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国际上炼油和乙烯装置的能耗在不断降低。

一些节省能耗的新产品和新工艺也相继问世。

目前正在积极探索采用的生产高效廉价乙烯的新工艺,如石脑油催化裂解,可降低裂解温度大幅度地节省能耗,日本正将该项技术作为“21世纪化学工艺技术开发计划”的研究项目,有一批大公司联合参与开发。

2重视环保投资,推行环境友好工艺技术

在炼油工业方面,日本加快了油品升级换代和生产清洁燃料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目前已经成熟和正在开发的工艺技术有生产清洁汽油的加氢精制技术、生产清洁柴油的加氢精制技术、生产清洁航煤的临氢脱硫醇技术、生产清洁汽油的固体酸烷基化技术等;另外还开发和利用生物技术生产清洁油品。

到目前为止,已经和正在进行的技术开发工作包括生物脱硫、生物脱氮、生物脱重金属、生物减粘、生物制氢等。

再如,新开发的污油分散剂将是21世纪一种创新技术,可解决原油采收、管输和储存设施的老大难问题,已在美孚、埃克森、雪弗龙等大石油公司的管输公司中使用。

此外,天然气合成石油技术为生产清洁汽油、柴油提供了十分喜人的前景。

合成油最重要的优点是不含硫、氮、重金属杂质和芳烃等非理想组分,属于清洁燃料,完全符合现代发动机的严格要求。

用天然气合成石油的技术已进入工业化阶段。

在石化工业方面,抓紧研究开发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废水、废气、废渣生成量少,最终实现“零排放”的新一代环境友好工艺技术。

目前在国内外已开展研究并取得进展,可望在新世纪首批实现工业应用的环保工艺技术将主要是不用光气、硫酸、磷酸、氢氟酸、盐酸、三氯化铝等有毒有害原材料生产石化产品的技术。

如不用光气法生产聚碳酸(PC)、甲苯二异氰酸酯(TPI)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用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替代盐酸生产双酚A,或用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替代硫酸生产仲丁醇;用氟化氧化硅/氧化铝催化剂替代氢氰酸生产直链烷基苯;改变原料路线,不以丙酮和氢氰酸为原料,改用异丁烯为原料,生产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新工艺;生产可降解(包括生物降解、光降解和光-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如光解塑料薄膜(农用膜)和完全可生物降解塑料的新技术。

3技术创新将推动石油石化业进一步升级换代

当前石油石化业界在寻求新世纪进一步升级换代、再上新台阶,求得迅速发展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已成各石油石化公司主要推行的战略之一。

新世纪的技术创新已不仅仅是开发新产品和降低制造成本,而是向依靠新思路新技术、探索新途径,不断满足未来挑战需求的方向发展。

它是一个从新思路新技术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过程,也就是知识的创造、流通和应用的过程。

展望21世纪,不同类型学科间的界限将趋于缩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将实现有机的交融。

高新技术将加快向石化工业的渗透和结合,这一发展趋势对石油石化工业技术的发展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4一批新技术已展现勃勃生机

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它们向世界石油石化工业的不断渗透,推动了世界石油石化工业的升级换代。

目前已涌现出一批未来很有发展前途的新技术。

最有代表性的新技术领域有上游勘探开发新技术、天然气利用新技术、烷烃活化技术、实用生物新技术、催化剂新技术、选择合成、纳米技术、高分子新技术、复合化技术、组合化学技术等高新技术,以及相关的化学工程、反应工程、分离工程新技术和现代化信息化技术等。

5推出全新的技术创新战略

面临着新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外大型石油石化公司在技术创新和人才战略上都出现了战略调整趋势,当前倍受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知识管理”。

该方面的进展将为信息管理的智能化和决策科学化提供全新的途径和可能。

科学理论、现代技术、社会科学的系统融合,知识经济与知识管理的实现与发展,最终将把石油石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石化产业的管理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成品油管理体制比较

(一)管理体制

日本是石油消费国,原油主要依赖进口,对成品油市场采取逐步开放战略,通过立法以及设立分销商经营资质等手段,对成品油流通实施比较严格的监管,有效地保护了国内石油工业,保证了石油供应安全,成品油市场竞争有序。

  日本成品油流通的管理部门是经济产业省,炼油企业、进出口企业、批发企业、加油站都要得到经济产业省注册批准才能经营,只能销售符合政府规定质量标准的成品油,违规经营将被注销经营资格且一定年限内不得申请经营成品油业务。

加油站建设要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危险品管理有关规定等法律法规,一站一证。

  日本对石油行业上下游分开立法,上游领域主要适用《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法》,规定石油天然气资源开采的批准程序等。

下游领域主要适用《石油业法》,规范石油炼制、进口和销售等业务。

(二)日本开放成品油市场的主要做法

  日本于1955年加入GATT,1995年转入WTO。

1996年4月以前,日本一直实施作为《石油业法》的特别法规而存在的《特定石油制品进口暂定措施法》,对进口成品油实行注册制,规定成品油进口商必须具备替代生产能力(即当进口中断时能在国内生产同类油品)、储备能力(即当市场供应紧张时能用国内设施储备的同类油品保证市场供应)、质量调整能力(即有能力将进口油品的质量调制成符合国内质量标准要求的油品)。

符合这三项条件的企业实际上只有国内较大的炼油企业和炼油销售企业。

通过该法的实施,日本油品进口商的数量很少,国内市场被几家大型炼油企业所控制。

与此同时,对成品油零售商实行注册管理,要求必须获得批发商签发的供应保证书才能经营,从而保证国内炼油企业的产品占领市场。

1996年,为使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日本政府废除了《特定石油制品进口暂定措施法》,取消了零售商必须获得批发商签发的供应保证书的制度,对成品油进口商实行资格审查制度,限制规定有所放宽,但保留了储备能力和质量保证两项条件,有效地防止了国外成品油的大量涌入,合理保护了国内成品油市场。

日本通产省于1996年4月和1998年10月先后两次提高了进口成品油的质量标准,世界上多数炼油企业在短期内都难以达到该标准要求。

            日本开放成品油市场的主要步骤

三、成品油价格体制比较

欧洲和日本对成品油消费采取了高税收和高油价策略,其成品油税后零售价格和税率(汽油税率在45.8%-61.7%之间)明显高于中国(汽油税率32.7%);加拿大成品油价格稍高于中国,但其成品油税率与中国相当或稍低;美国成品油税率(汽油税率13.2%)明显低于中国,在税前价格高于中国的情况下,成品油税后零售价格(汽油5.4元/升)却低于中国。

(一)中国成品油价税情况

我国成品油税包括增值税(税率17%),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税等,同时对进口成品油征收关税,2011年2月20日价格计算,汽柴油总税率分别为32.7%和28.2%。

1、增值税成品油17%

2、消费税

(1)汽油(包括车用汽油、航空汽油和启动汽油)

无铅汽油1.00元/升

含铅汽油1.40元/升

用自产汽油生产的乙醇汽油,按照生产乙醇汽油耗用的汽油数量申报缴纳消费税。

(2)柴油(包括轻柴油、重柴油、农用柴油和军用柴油)0.80元/升

3、城市维护建设税

一般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税额为计税依据,按照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分别与上述三种税收同时缴纳。

生产企业出口货物以税务机关批准免征、抵扣的增值税,也应当计征城市建设税。

地区税率(%)

市区7

县城、建制镇5

其他地区1

4、教育费附加

缴纳单位包括缴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缴纳农村教育费附加者和缴纳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者除外)。

一般以纳税人实际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税额为计征依据,附加率为3%。

5、关税

汽油、柴油进口关税的最惠国税率分别为5%和6%,此处不考虑进口关税。

表1中国成品油价税情况(升价,元/升)

 

税前升价

税收

税后价格

税率

消费税

增值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

教育费附加

总税收

汽油1.00元/升

柴油0.80元/升

17%

7%

3%

 

序号

说明

 

 

(①+②)*③

(②+③)*④

(②+③)*⑤

②+③+④+⑤

①+⑥

⑥/⑦

汽油

4.31

1

0.90

0.13

0.06

2.09

6.40

32.7%

柴油

4.99

0.8

0.98

0.12

0.05

1.96

6.96

28.2%

表2中国成品油价税情况(吨价,元/吨)

 

税前吨价

税收

税后价格

税率

消费税

增值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

教育费附加

总税收

汽油1.00元/升

柴油0.80元/升

17%

7%

3%

 

序号

说明

 

 

(①+②)*③

(②+③)*④

(②+③)*⑤

②+③+④+⑤

①+⑥

⑥/⑦

汽油

5982

1388

1253

185

79

2905

8887

32.7%

柴油

5873

940.8

1158

147

63

2309

8182

28.2%

说明:

1、税后价格为发改委2011年2月20日执行的最高零售价格,取各地价格算术平均而得。

2、不含税价格(税前价格)根据发改委2011年2月20日执行的最高零售价格倒推而来。

3、中国汽油

(升价)含税价=(不含税价+1)*1.187+0.1

(吨价)含税价=(不含税价+1*1388)*1.187+138.8

4、中国柴油

(升价)含税价=(不含税价+0.8)*1.187+0.08

(吨价)含税价=(不含税价+1176*0.8)*1.187+94.08

(二)与国外成品油价税比较

表3和表4中进行比较的价格均为成品油零售价格。

国外由2011年1月美元价格转换而来,人民币汇率按照2011年1月平均中间价(100美元兑换660.27人民币)计算。

中国为2011年2月20日执行的最高零售价格。

表3国内外汽油价税比较(升价,元/升)

 

税前价

税收

税后价

税率

法国

5.32

7.38

12.70

58.1%

德国

5.08

7.78

12.87

60.5%

意大利

5.69

7.06

12.74

55.4%

西班牙

5.53

5.55

11.07

50.1%

英国

4.96

7.97

12.92

61.7%

日本

5.88

4.98

10.86

45.8%

加拿大

5.18

2.41

7.59

31.8%

美国

4.69

0.71

5.40

13.2%

中国

4.37

2.03

6.40

31.7%

说明:

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英国为95#无铅汽油,

日本、加拿大和美国为常规无铅汽油,

中国为90#无铅汽油。

表3国内外柴油价税比较(升价,元/升)

 

税前价

税收

税后价

税率

法国

5.54

3.74

9.28

40.3%

德国

5.55

4.11

9.66

42.6%

意大利

6.02

3.70

9.72

38.1%

西班牙

5.89

3.02

8.90

33.9%

英国

5.34

6.05

11.39

53.1%

日本

6.22

3.05

9.27

32.9%

加拿大

5.77

1.90

7.67

24.8%

美国

5.08

0.83

5.91

14.0%

中国

5.07

1.89

6.96

27.2%

通过表3和表4汽、柴油价税的比较,可以看出:

(1)从税前价格来看,中国成品油价格最低,日本和意大利最高。

(2)从成品油税收来看,中国成品油税收仅高于美国,低于其他进行比较的国家。

(3)从成品油税后价格来看,欧洲主要国家、日本和加拿大,均明显高于中国,美国稍低于中国。

(4)从税率来看,欧洲主要国家和日本均为高税率,汽油在45.8%-61.7%之间,柴油在32.9%-53.1%之间,明显高于中国的32.7%和28.2%;加拿大的税率与中国相当或稍低(汽油31.8%,柴油24.8%);美国的税率则明显低于中国,仅约为中国的一半。

综合来看,欧洲和日本对成品油消费采取了高税收和高油价策略,其成品油价格和税率明显高于中国;加拿大成品油价格稍高于中国,但其成品油税率与中国相当或稍低;美国成品油税率明显低于中国,在税前价格高于中国的情况下,成品油税后零售价格却低于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