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09公考申论热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背景问题对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815680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决战09公考申论热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背景问题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决战09公考申论热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背景问题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决战09公考申论热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背景问题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决战09公考申论热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背景问题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决战09公考申论热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背景问题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决战09公考申论热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背景问题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决战09公考申论热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背景问题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决战09公考申论热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背景问题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决战09公考申论热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背景问题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决战09公考申论热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背景问题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决战09公考申论热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背景问题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决战09公考申论热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背景问题对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决战09公考申论热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背景问题对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决战09公考申论热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背景问题对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决战09公考申论热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背景问题对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决战09公考申论热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背景问题对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决战09公考申论热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背景问题对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决战09公考申论热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背景问题对策.docx

《决战09公考申论热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背景问题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决战09公考申论热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背景问题对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决战09公考申论热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背景问题对策.docx

决战09公考申论热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背景问题对策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中,经济类的考点比重较大,奥运经济、地方经济、特色经济、经济改革都可能成功申论考试的考点之一。

本文主要考点设置为:

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问题,全文从背景,问题,对策及相关资料参考四方面进行论述,文后还详述了国家、地方等相关数据。

中小企业的发展,在2008年是不一个不可不谈的问题,美元加速增值、国际油价彪升、原材料成本增加、国家经融政策从紧、国际竞争力激烈、中小企业发展瓶颈现象突出。

而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不何替代的作用却越来越突出。

因此,这个热点,是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不得不谈的一个热点

----公务员考试在线“该死的猫”(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一、背景及现状分析:

人民银行问卷调查显示:

中小企业融资难,难,难……做大的企业融资困难已得到了缓解

5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问卷统计分析报告》。

报告指出,目前中小企业中做大的企业融资困难已得到了缓解,但多数中小企业融资仍十分困难。

报告还

指出,推出中小企业板块,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将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够健全

这份报告是在由中国人民银行和日本JICA“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团”联合主办的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中期报告会上发布的,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穆怀鹏在会上发表了讲话。

据穆怀鹏介绍,从2003年11月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和日本JICA合作进行了“中国中小企业金融制度调查”。

共选择了北京、浙江、广东、陕西、山东等地的850户中小企业、75家金融机构、75家担保机构作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现场座谈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以及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整体状况进行了深层次的调查和分析,并形成了这份报告。

 报告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上世纪90年代成立的,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主要是民营企业。

这些企业集中于烟酒、石油、煤电等基本行业,一般都有自己的核心产品。

股权比较集中,一般为董事长或总经理控股,控股股东对企业拥有绝对支配权。

中小企业的客户覆盖面很大部分集中在企业所在地,因此企业间存在很大竞争。

调查还显示,我国中小企业间货款拖欠现象较为严重;中小企业投资规模逐年增加,资金筹集渠道单一;中小企业的规模扩张普遍伴随着资金紧张的局面,并且受到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的直接影响;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够健全,从人民银行调查的850户样本企业的财务报表看,有290户企业至今没有编制现金流量表,占样本企业总数的34%。

报告认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既有政策原因,也有法律原因;既有银行治理及业务拓展方面的原因,也有中小企业自身管理和交易习惯方面的原因;既有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发展滞后的原因,也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原因。

但深层次的原因是制度障碍以及转轨时期的制度创新。

担保机构作用有限

调查显示,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普遍建立起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

几年前,工、农、中、建四大行是它们最大的融资机构。

近年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上升,占到了12%。

中小企业贷款满意度较高,但商业银行的服务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业务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权限较集中,有些贷款手续较繁琐。

报告认为,当前担保机构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调查中,有74.6%的企业至今没有与担保机构发生任何关系。

已与担保机构发生关系的企业的担保贷款也仅占这些企业全部贷款份额的6%。

同时,担保贷款的满意度较高,但企业获得信用担保的条件较为严格,与银行贷款的条件基本相当。

融资成本普遍高于贷款利率

 调查显示,从2000年到2003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出现了新特点:

一是短期资金融通难度降低,但长期权益性资本严重缺乏。

二是中小企业中做大的企业融资困难得到缓解,但中小企业融资仍十分困难。

三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梗阻在减轻,但货币政策调控对中小企业的冲击较大。

四是大中城市中小企业资金充裕,但县级以下地域的中小企业资金匮乏。

五是东、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但其发展呈现不均衡。

六是抵押担保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出现多样化趋势,但蕴含较大的金融风险。

报告指出,目前中小企业融资总额在增加,但中小企业新增贷款和新增票据融资占的比重有所下降。

根据问卷调查,报告认为当前中小企业融资应关注几个问题。

即集体土地产权的天然缺陷已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首要障碍;担保行业的风险不容忽视。

由于整体担保行业存在着制度性的亏损,担保风险随着担保机构的发展在不断累积。

报告指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权限高度集中,使县域中小企业融资出现了真空。

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不足,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普遍高于银行贷款利率。

调查显示,在目前中小企业取得贷款的成本中,银行贷款利息只占20%,加上抵押登记费用和风险保证金利息,中小企业取得贷款需支付的实际利率高达9%。

需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

报告表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着间接融资体系的制度缺陷和直接融资的结构缺陷,导致效率低下;资本市场缺乏层次,民间资本难以进入银行体系等难题。

报告指出,加强信贷人权利保护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基础。

此外还要建立多层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建立多层次的银行融资体系,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立多层次的专业性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建立担保机构的资本金补充和多层次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配套措施等。

 

二、问题分析:

第一个困难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使得中小企业当前面临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大概需要30%左右,而且资金链断裂呈现蔓延趋势。

  

第二个困难是成本的增加。

据中小企业协会调查,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浙江省人工成本增长了19.5%,重庆市增长了20%;原材料成本方面,浙江省增长了12.8%,重庆市增长了14%;另外据浙江省调查数据显示,企业财务费用上涨了40.5%。

  

第三个困难是由于世界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的速度下滑,使得中小企业的出口也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

“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将是一段艰难时期,今年下半年,关闭停产等情况将比上半年更加严重,甚至会波及私营经济还不发达的西部和东北地区。

通过对浙江、重庆、辽宁等地中小企业的实地调研,李子彬认为,为防止通货膨胀央行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是非常重要的,但一定要“有保有压”。

“首先,应该对信贷结构进行调整,现在的货币政策我个人认为要减少长期贷款,因为总量是一定的,通过减少中长期贷款,可以增加企业流动资金的供给。

”李子彬说,从行业上来讲,要把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行业的贷款减少,而对先进制造业、农业粮食生产的贷款一定要增加。

  

在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体系方面,李子彬认为,中小板应该尽快推出,“中国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占98%,直接融资占2%,是非常少的数。

  

此外,李子彬建议应进一步加强金融体制改革,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尤其要发展针对中小企业的中小型银行。

“现在我们有113家银行,但是这些银行都要上市,都要把其他银行归拢一块,都做成大银行,给中小企业的服务就更少了。

”李子彬表示。

三、对策: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需从商业银行市场准入制度、国家担保制度与奖励制度,以及改革与创新现行金融体系等方面入手。

  

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国内宏观调整进一步深化,国内中小企业融资越来越难。

有人认为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危险,有数据显示,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面临倒闭。

对此,国家正在采取政策来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风险。

比如,国家发改委目前正同有关部门研究建立“国家中小企业银行”;在税收方面,有可能把中小企业纳税规模标准从年纳税额30万元提高到约50万元,提高所得税门槛,从而帮助国内中小企业走出当前的困难。

而且最近银监会文件也表明,今年下半年商业银行的信贷重点也应放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世界经济中的难题,对发达的市场经济是难题,对不发达的市场经济更是困难。

因为中小企业有些先天不足、后天管理不良,如果加上金融体系发展的滞后,更让中小企业成为融资方面的弱者。

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小企业数量庞大,在其经济发展初期,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同样面临很大困难。

后来经过金融组织的重构、金融法规的修正及对中小企业的辅导等一系列措施才化解了这个难题,过剩社会资金也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小企业,造就了台湾地区经济的奇迹。

  

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主要是以中小企业银行与一般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主,再配合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省属行库中小企业联合辅导中心与各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辅导中心共同组成。

具体的做法主要是由三个环节组成:

一是中小企业专业银行与一般银行旨在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要;二是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旨在对具有发展潜力但担保品不足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并分担金融机构的风险,以提高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意愿;三是省属行库中小企业联合辅导中心,旨在提供融资诊断服务。

正是这种中小企业融资体系,逐渐化解了台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推动了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

  

近30年来,大陆的中小企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数量多,而且占经济的总体规模也不小。

但是由于国内金融体系落后,国内中小企业只能在正式金融体系获得30%左右的信贷。

如果碰上货币政策紧缩,更会让中小企业融资雪上加霜,资金严重不足、融资渠道不畅成了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而且由于中小企业进入正式的金融机构融资的渠道不畅,也迫使中小企业融资只能进入非正式的民间信贷市场。

而非正式的民间信贷市场不仅融资成本高,风险也大,这必然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形成重重障碍。

当最有活力的中小企业由于融资问题不能得以发展时,中国经济也不可能快速发展。

国家发改委建议成立“国家中小企业银行”,应该是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种尝试。

  

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并非是成立中小企业银行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从几方面入手:

一是商业银行市场准入制度,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让那些有资格和有能力的机构进入这个市场来承担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二是通过一种国家担保制度与奖励制度,让更多的商业银行有意愿向中小企业贷款,全面发挥现有商业银行体系的作用;三是对现行金融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创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需要。

  

也就是说,政府要建立一套全面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体系。

比如,中小企业担保基金、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系统、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等。

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那么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能逐渐化解。

所以说,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一点一滴来推进。

 四、相关资料参考阅读:

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基本判断

借助于上述总体数据及典型调查,我们可大致勾勒一下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状况:

(1)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其目前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即中小企业内源融资比重过高,外源融资比重过低;[2]

(2)银行贷款是中小企业最重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更新资金,而很少提供长期信贷;(3)亲友借贷、职工内部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民间信用体系建设的差异,非正规金融在江浙、中西部地区发育程度差异极大;(4)中小企业普遍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不仅权益资金的来源极为有限,而且很难获得长期债务的支持;(5)资产规模是决定企业能否获得银行借贷以及长期债务资金的决定性因素。

(二)中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

从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融资难”已经成了制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严重“瓶颈”之一。

[3]而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是中小企业自身与金融体系特点相冲突的一般因素与源自中国体制转规时期经济与金融发展不相适应的特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一般原因

就一般因素而言,主要是与其他企业相比,银行等外部投资者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时必须考虑其四个特点:

(1)经营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说企业存续的变数大、风险大;

(2)实物资产少且一般流动性差,负债能力极为有限;(3)类型多,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导致融资复杂性加大,融资的成本和代价高;(4)信息透明度极低,进而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非常严重。

显然,这几个特点直接决定了中小企业融资是一种极为特殊的金融活动,进而中小企业融资难也就构成了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现象。

就目前的中国而言,在这些问题中最大的障碍就是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无力提供必要的抵押品——鉴于在中国在内的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不动产(realestateassets)几乎是实践中惟一被银行等贷款机构认可的抵押物,而中国目前仍然实行土地国家所有与集体所有的制度,导致很多私有企业并不拥有可用做抵押的土地使用权或房屋建筑。

2、特殊原因

就特殊因素而言,主要是指的是在中国当前这样一个国有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中:

(1)由于中国的商业银行体系,尤其是作为主体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处于转型之中,远未真正实现市场化与商业化,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实际上转向了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发展战略,在贷款管理权限上收的同时撤并了大量原有机构,客观上导致了对分布在县域的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大量收缩;

(2)由于资金来源以及自身经营能力有限,加之市场定位不清,中国现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目前发展战略的重点在于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争夺城市的大企业,客观上减少了对中小企业的融资;(3)虽然近年来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有了实质性的推进,但总体上看,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仍然拥有较为直接的控制权,进而在目前的政策下,即使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有相当幅度的上浮权利(过去是30%,现在是70%),但这种上浮在相当程度上还无法弥补其风险,只能通过设置“补偿性余额”、收取违约延期支付费用等等弥补这种风险。

显然,这些措施导致了额外的交易成本,且对中小企业而言带有较大的歧视性;(4)中国银行运做的市场化程度有限,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面临的程序、过程极为烦琐,耗时长久,造成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融资隐性成本极高;(5)票据市场、应收帐款融资、保理以及融资租赁等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客户的融资工具及其市场极为落后;(6)随着国有中小企业大规模改制的推进,中小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的现象愈演愈烈;(7)由于认识上的障碍及金融监管力量的薄弱,中国非正轨金融发展的环境极为严峻;(8)金融体制“双轨变革”产生的所有制歧视,使得现有中小企业主体——大量的民营企业无法获得应有的融资支持。

二、中国现行中小企业融资促进政策的执行状况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为了一定程度上缓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安排。

这些政策的实施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到目前为止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和资金扶持政策尚处于起步阶段,加之中国常见的政策多变且政出多门所导致融资渠道和政策体系建设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缺乏以及政府扶持政策的作用对象针对性或重点的模糊,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依旧非常严重。

(一)中小企业(银行)信贷

增强银行的中小企业信贷发放动机,增加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的可得性是中国目前最主要的政策取向。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中国政府采取了双重措施:

一方面是大力推进现有中国商业银行内部机构以及业务变革,另一方面则是建设、强化信用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信贷的扩张构建一个政策性外部支撑体系。

1、针对银行体系的中小企业信贷促进政策

在中国现有的金融机构体系中,虽然也存在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如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以及农村信用社等等,在中小企业发展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要么象股份制商业银行那样定位失当,盲目与国有大商业银行争夺大客户,要么象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那样由于历史、体制转轨以及管理上的原因,目前不仅不良资产比例极高,且很少真正实现了经营机制的转换,均无法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正是基于此,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在1998年6月的《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服务的通知》中,人民银行就要求各商业银行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并先后三次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的幅度以增强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能力(2004年1月1日起可在基准贷款利率上上浮70%),鼓励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工作。

应该说,这些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截至2003年6月末,中国中小企业贷款余额6.1万亿元,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51.7%,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中小企业新增贷款6558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56.8%,比同期大型企业新增贷款占比高出28.2个百分点。

但问题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种以大国有银行为主体的融资制度安排存在巨大的信息与交易成本,费用高昂,进而这种带有一定政策性支持的银行信贷的发放对象目前主要仍是一些达到一定资产规模并有较高信用等级的中小企业,无法真正覆盖整个中小企业群体。

2、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构建并逐步规范、完善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的主要着力点。

(1)概况。

从1999年试点开始到现在,中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省级或市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初步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截止2002年12月底,全国共有担保公司848家(其中完全由政府出资或由政府参与出资的担保机构占70%以上),注册资金183.72亿元,可用担保资金242.33亿元。

如就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来看,截止2003年12月,列入试点范围的担保机构总数也达到了377家,其中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省级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123家,商业担保机构和互助担保机构256家。

(2)基本架构与实践模式

①基本架构

——性质: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政府间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扶持机构,属非金融机构,不得从事金融业务和财政信用,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体系结构:

“一体两翼”,其中“一体”指城市、省、国家三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主要提供再担保服务,仅有城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还从事一些授信担保业务;而“两翼”指在城乡社区中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互助担保机构与商业担保机构,作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基础,这些机构直接从事中小企业担保业务。

——资金来源:

主要包括政府预算拨付、国有土地及资产划拨、民间投资和社会募集、会员入股或风险保证金、国内外捐赠等。

——风险控制与责任分担:

采取协定放大倍数、资信评估、会员资格、企业和经营者反担保、设定代偿率、实施强制再担保、依法追偿等方式进行风险控制。

采取担保人与债权人、担保人与再担保人、担保人与被担保人协定责任比例等方式共担风险。

②实践模式。

主要包括信用担保、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三种。

[4]

(3)实施效果。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成立与发展,为促进中小企业利用银行融资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截止2002年12月,中国担保机构在保企业户数为21640户,在保资金总额达到304.83亿元。

(4)缺陷。

就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现状而言,其制度设计与运行中的不足极为明显,不仅总体上实力过小、能力不足[5],且在结构、经营和功能上存在较为突出的三重缺陷[6],严重制约了其应有功能的发挥。

(二)票据市场

中国《票据法》的颁布实施之后,199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出台鼓励商业汇票发展的政策以来,中国票据市场业务经历了从国有商业银行到中小银行,重点行业、企业向中小企业、个体私营企业辐射和传导的发展过程,市场交易主体日趋广泛,票据流通范围逐年扩大,商业汇票实现了由结算工具向融资工具的演进。

由于票据融资方式具有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流动性强、金额小、周期短、频率高的特点,在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中小企业信贷抑制,所以其发展客观上极大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7]但另一方面,考虑到:

1)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总量控制指标限制以及对中小金融机构在票据业务准入上的限制;2)再贴现利率过高;3)管理制度的变动;4)缺乏统一的信用评估体系,金融机构难以取得中小企业真实财务信息;5)缺乏统一的票据交易信息披露和报价系统,票据市场分割的状况得不到根本解决等因素的限制,中国票据市场的发展表现极不平稳,起伏很大,极大地限制了其在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中的作用。

(三)创业投资公司(或基金)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创业投资是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催化剂,成为新经济的主要推动力。

在借鉴美国这样一种融资模式的基础上,1996年前后开始中国中央地方各级政府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公司尝试。

目前,我国有各类非银行风险投资机构80多家,融资能力达36亿元。

现有符合科技部、中国科学院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可按条件申报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获得银行配套融资。

国家财政每年拨款10亿元,贴息贷款20亿元,支持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

但问题是,虽然近年来创业(基金)投资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8],由于:

1)现有创业投资公司多为政府主导,相对行政力量而言市场的作用无法完全体现;2)规模小,资金实力极为有限;3)专业人才极缺;4)缺乏明确、系统的投资税收抵免等优惠政策支持;5)缺乏中小企业市场与产权交易市场的外部支持,导致投资“退出”机制不畅等因素的制约,中国目前的风险投资制度仍然停留于起步阶段,无法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规范非正规金融

合伙投资、互助基金、民间(商业)信用等各种非正规金融是解决中国现有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途径。

但由于认识上的障碍及金融监管力量的薄弱,在整顿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的基本出发点下,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对各种民间非正规金融的存在与发展问题出台和许多全国统一的规范政策,在取缔了很多现行法规下不规范的民间金融活动的同时,也尝试把很多民间金融纳入现有的正规金融体系。

[9]鉴于现有正规金融体系在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上还存在相当程度的所有制歧视、规模歧视,加上产权不清、不良资产包袱严重以及经营不力等因素的困扰,这些措施实际上限制了非正规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三、中国中小企业融资促进政策的演变过程与总体评价

(一)政策制定的演变过程

虽然改革开放伊始,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非国有经济快速增长就已在充当经济增长引擎、增加就业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但由于中国经济长期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政府当局的足够关注,只有中国人民银行一个部门在促进中小企业信贷发放以及发展票据融资等问题上出台了一些辅助性的促进政策,收效甚微。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

虽然危机并没有对中国造成象东南亚各国那样的冲击,但在出口以及投资心理上产生了巨大负面效应,需求不足、通货紧缩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的最大难题,直接对就业带来了巨大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一个企业群体,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成为事关中国经济全局的一个焦点,从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也就成为中国政府当局最为关注的经济问题之一——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中小企业司的设立,就可以视做当时中国政府关注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信号。

1998-99年间,国家经贸委根据国务院的有关指示,在广泛征求财政、银行、保险、工商界和省市经贸委、中小企业以及专家学者等方面的意见,总结各地试点并吸收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得到一个结论,即只有培育、发展、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才能有效解决中国中小企业普遍的融资难问题。

因此,中国最初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努力就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构建上,围绕着这一问题,中国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1999年6月14日,《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发布;1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