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习题第8单元8《天工开物》两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17818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习题第8单元8《天工开物》两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习题第8单元8《天工开物》两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习题第8单元8《天工开物》两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习题第8单元8《天工开物》两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习题第8单元8《天工开物》两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习题第8单元8《天工开物》两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习题第8单元8《天工开物》两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习题第8单元8《天工开物》两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习题第8单元8《天工开物》两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习题第8单元8《天工开物》两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习题第8单元8《天工开物》两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习题第8单元8《天工开物》两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习题第8单元8《天工开物》两则.docx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习题第8单元8《天工开物》两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习题第8单元8《天工开物》两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习题第8单元8《天工开物》两则.docx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习题第8单元8《天工开物》两则

第八单元 科学之光

8 《天工开物》两则

宋应星(1587—约1666年),中国明末科学家,字长庚,江西奉新县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他和他的哥哥宋应升同时考中举人,以后屡试不第。

崇祯七年(1634)任江西分宜县教谕,由于对经义八股文不感兴趣,因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调查研究当时被称为实学的科技知识上,并着手撰写《天工开物》一书,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到崇祯十年(1637)终于完成了这部伟大的科技史名作。

《天工开物》全书共18卷,分别记述了粮食生产和加工、纺织和染色、制盐、制糖、陶瓷制造、金属冶炼和加工、采矿、榨油、造纸、酿造、颜料、车船、兵器和珠玉的生产过程、工具设备和生产工艺等。

《天工开物》一书详细记述了领先于当时世界的各种工农业生产措施和科学创见。

首先,在农业生产方面,记载了培育优良稻种和杂交蚕蛾等许多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其次,在纺织方面,作者详细记述了明代提花机的构造,并能够用和现代“轴测投影”类似的方法清楚地表达出提花机的结构、机件和形状大小、相互关系;并对缫丝、整经、卷纬、机织、提花、精练、染色等方面作了详尽的介绍,是研究我国古代纺织机械和纺织技术的重要资料;再次,在冶炼方面,记载了用锤锻方法制造铁器与铜器的工艺过程,其中不少技术至今仍在应用。

《天工开物》不仅全面反映了明末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技术发展水平,而且也体现了作者的农本思想。

全书自始至终充分肯定了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活动。

一、注音

粳________ 稌________ 婺源________

夏潦______刈________汲灌________

砧________枵________淬__________

二、解释词义

三、古今异义

其再栽秧,俗名晚糯

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四、指出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最迟者后于清明        ________

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 ________

钢铁已经炉锤 ________

五、分析句式类型

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则广南之稻,地无霜雪故也________

先铸铁成砧,以为受锤之地________

答案:

一、jīnɡ tú wù lǎo yì jí zhēn xiāo cuì

二、凡:

凡是,表概括 凡是,表概括 大概,大致 副词,总共 副词,总共

许:

数词,余 动词,答应 动词,答应 数词,余名词,处,地方

即:

连词,即使 副词,就 副词,就 动词,依照

济:

动词,调和 名词,效果 动词,渡河

治:

动词,治理 动词,冶炼 动词,达到太平 动词,治理 形容词,安定

三、古义:

第二次 今义:

又一次,继续

四、名词活用为动词,晚 名词活用为动词,包裹 名词活用为动词,加热、捶打

五、判断句 省略句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俟其生芽,撒于田中 俟:

等到

B.秧过期老而长节老:

变老

C.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绝:

断绝

D.幻出旱稻一种,粳而不粘者幻:

想象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早者七十日即收获

B.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

C.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

D.大焊则竭力挥锤而强合之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4.下列都是我国古代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功,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

B.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C.魏晋时期北朝孙思邈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D.明末李时珍编纂《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成就。

二、文本研探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5~9题。

治  铁

凡治铁成器,取已炒熟铁为之。

先铸铁成砧,以为受锤之地。

谚云:

“万器以钳为祖”,非无稽之说也。

凡出炉熟铁,名曰毛铁。

受锻之时,十耗其三为铁华、铁落。

若已成废器未锈烂者,名曰劳铁,改造他器与本器,再经锤锻,十止耗去其一也。

凡炉中炽铁用炭,煤炭居十七,木炭居十三。

凡山林无煤之处,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俗名火矢,扬烧不闭穴火),其炎更烈于煤。

即用煤炭,也别有铁炭一种。

取其火性内攻、焰不虚腾者,与炊炭同形而分类也。

凡铁性逐节粘合,涂上黄泥于接口之上,入火挥槌,泥滓成枵而去,取其神气为媒合。

胶结之后,非灼红、斧斩,永不可断也。

凡熟铁、钢铁已经炉锤,水火未济,其质未坚。

乘其出火之时,入清水淬之,名曰健刚、健铁。

言乎未健之时,为钢为铁,弱性犹存也。

凡焊铁之法,西洋诸国别有奇药。

中华小焊用白铜末,大焊则竭力挥锤而强合之。

历岁之久,终不可坚。

故大炮西番有锻成者,中国则惟事冶铸也。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耗其三为铁华、铁落 耗:

消耗

B.也别有铁炭一种别:

特别

C.入清水淬之淬:

浸泡

D.中国则惟事冶铸也事:

从事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7.下列六句话编成四组,全部属于铁器“粘合”方法的一项是(  )

①涂上黄泥于接口之上,入火挥槌,泥滓成枵而去

②胶结之后,非灼红、斧斩,永不可断也

③乘其出火之时,入清水淬之

④西洋诸国别有奇药

⑤中华小焊用白铜末,大焊则竭力挥锤而强合之

⑥大炮西番有锻成者

A.①④⑤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⑥D.③④⑤⑥

8.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锻造铁器,是用炒过的熟铁为原料,先用铸铁做成砧,作为承受锤打的底座。

B.炼铁炉中的燃料,要用十分之七的煤炭和十分之三的木炭混合而成。

C.把要锻造的铁逐节粘合起来,在接口处涂上黄泥,再放在火中烧红后捶打。

D.熟铁、钢铁经烧红锻打后,其质地不坚。

还需要乘出炉时将物料放入清水中淬火。

9.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取其火性内攻、焰不虚腾者,与炊炭同形而分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言乎未健之时,为钢为铁,弱性犹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深化扩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蔗种

宋应星

宋子曰:

气至于芳,色至于靘,味至于甘,人之大欲存焉。

芳而烈,靘而艳,甘而甜,则造物有尤异之思矣。

世间作甘之味,十八产于草木,而飞虫竭力争衡①,采取百花酿成佳味,使草木无全功。

孰主张是,而颐养遍于天下哉?

凡甘蔗有二种,产繁闽、广间,他方合并得其十一而已。

似竹而大者为果蔗,截断生啖,取汁适口,不可以造糖。

似荻而小者为糖蔗,口啖即棘伤唇舌,人不敢食,白霜、红砂皆从此出。

凡蔗古来中国不知造糖,唐大历间,西僧邹和尚游蜀中遂宁始传其法。

今蜀中种盛,亦自西域渐来也。

凡荻蔗造糖,有凝冰、白霜、红砂三品。

糖品之分,分于蔗浆之老嫩。

凡蔗性至秋渐转红黑色,冬至以后由红转褐,以成至白。

五岭以南无霜国土,蓄蔗不伐以取糖霜。

若韶、雄以北,十月霜侵,蔗质遇霜即杀,其身不能久待以成白色,故速伐以取红糖也。

凡取红糖穷十日之力而为之十日以前其浆尚未满足十日以后恐霜气逼侵前功尽弃故种蔗十亩之家即制车釜一副以供急用若广南无霜迟早惟人也。

造冰糖者将洋糖②煎化,蛋青澄去浮滓,候视火色。

将新青竹破成篾片,寸斩撒入其中。

经过一宵,即成天然冰块。

造狮、象、人物等,质料精粗由人。

凡冰糖有五品,“石山”为上,“团枝”次之,“瓮鉴”次之,“小颗”又次,“沙脚”为下。

(选自《天工开物·甘嗜③》,有删节)

注:

①飞虫竭力争衡:

飞虫指蜜蜂,它竭力与草木争夺在甘甜一味中的地位。

②洋糖:

白糖。

③甘嗜:

语出《尚书·甘誓》:

太康“甘酒嗜音”。

原意是喜欢喝酒和音乐。

此处的意思是喜欢甜味。

1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孰主张是,而颐养遍于天下哉 主张:

主宰

B.似竹而大者为果蔗,截断生啖啖:

C.口啖即棘伤唇舌棘:

刺伤

D.冬至以后由红转褐,以成至白冬至:

到了冬天后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则造物有尤异之思矣 ②均之二策

B.①不可以造糖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①造冰糖者将洋糖煎化 ②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D.①“沙脚”为下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凡取红糖/穷十日之力而为之/十日以前其浆尚未满足/十日以后恐霜气逼侵/前功尽弃/故种蔗十亩之家/即制车釜一副以供急用/若广南无霜/迟早惟人也

B.凡取红糖穷十日之力而为之/十日以前其浆尚未满足/十日以后恐霜气逼侵/前功尽弃故种蔗十亩之家/即制车釜一副以供急用/若广南无霜迟早惟人也

C.凡取红糖/穷十日之力而为之/十日以前其浆尚未满足/十日以后恐霜气逼侵/前功尽弃/故种蔗十亩之家/即制车釜一副以/供急用/若广南无霜/迟早惟人也

D.凡取红糖穷十日之力而为之/十日以前/其浆尚未满足/十日以后恐霜气逼侵前功尽弃/故种蔗十亩之家/即制车釜一副以供急用/若广南无霜/迟早惟人也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宋子曰:

气至于芳,色至于靘,味至于甘,人之大欲存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甘蔗有二种,产繁闽、广间,他方合并得其十一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一宵,即成天然冰块。

造狮、象、人物等,质料精粗由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解析:

D项,幻:

变化,培养。

答案:

D

2.解析:

C项,“十七”“十三”不同于现代汉语,在文中的意思分别是“十分之七”和“十分之三”。

答案:

C

3.解析:

A项,“为”,都是动词,制造。

B项,“之”,①助词,的;②代词,指代铁器。

C项,“其”,①代词,那些;②代词,它的。

D项,“以”,①介词,用;②连词,用来。

答案:

A

4.解析:

C项,“孙思邈”应为“贾思勰”。

答案:

C

5.解析:

B项,别:

另外。

答案:

B

6.解析:

A项,“也”,都表示陈述语气。

B项,“于”,①介词,表比较,比;②介词,在。

C项,“而”,都表顺承。

D项,“者”,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答案:

B

7.解析:

②是说明其牢固情况的,③是怎样使铁器坚硬的。

这两句说明的不是“粘合”的方法。

答案:

A

8.解析:

B项,理解错误,原文的意思是“用煤炭的占十分之七,用木炭的占十分之三”。

答案:

B

9.解析:

(1)句中“同形而分类”的意思是“状相同而种类不同”。

(2)句中翻译的重点是虚词“乎”“为”等。

答案:

(1)取它燃烧时火势向内、火焰不虚散的优点,与烧饭用的煤形状相同而种类不同。

(2)这是说未“健”之前,作为钢和铁还存有软弱的性质。

10.解析:

(冬至为一个节气)

答案:

D

11.解析:

A项助词,的;代词,这。

B项表目的的连词,用来;表并列的连词,并且。

C项介词,把;动词,率领。

答案:

D

12.A

13.

(1)宋先生说:

芳香馥郁的气味,浓艳美丽的颜色,甜美可口的滋味,人们对这些东西都有着强烈的欲望。

(2)甘蔗大致有两种,主要盛产于福建和广东一带,其他各个地方所种植的,总共合起来也不过是这两个地方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3)经过一夜之后就自然凝结成天然冰块那样的冰糖。

制作狮糖、象糖及人物等形状的糖,糖质的精粗就可以随人们自主选择了。

参考译文:

宋先生说:

芳香馥郁的气味,浓艳美丽的颜色,甜美可口的滋味,人们对这些东西都有着强烈的欲望。

有些芳香特别浓烈,有些颜色特别艳丽,有些滋味尤其可口,这些在自然界有着特殊的安排!

世间具有甜味的东西,十之八九来自于草木,而蜜蜂却极力争先,采集百花酿成佳蜜,使草木不能全部占有甜蜜的功劳。

是谁在主宰这件事,而使天下人都为之受益呢?

甘蔗大致有两种,主要盛产于福建和广东一带,其他各个地方所种植的,总共合起来也不过是这两个地方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其中甘蔗形状像竹子而又粗大的,叫做果蔗,截断后可以直接生吃,汁液甜蜜可口,不适合于造糖;另一种像芦荻那样细小的,叫做糖蔗,生吃时容易刺伤唇舌,所以人们不敢生吃。

白砂糖和红砂糖,都是用这种甘蔗制造的。

在中国古代还不懂得如何用甘蔗造糖,唐朝大历年间,西域僧人邹和尚到四川遂宁县旅游的时候,才开始传授制糖的方法。

现在四川大量种植甘蔗,这也是从西域逐渐传播开来的。

用荻蔗可以造出冰糖、白糖和红糖三个品种的糖。

糖的品种不同,是由荻蔗的老嫩不同而决定的。

荻蔗的外皮到秋天就会逐渐变成深红色,到了冬至以后就会由红色转变为褐色,然后出现白色的蔗蜡。

在华南五岭以南没有霜冻的地区,荻蔗冬天也被留在地里而不砍收,让它长得更好些以用来制造白糖;但是在广东韶关、南雄以北地区,十月份就会出现霜冻,蔗质一经霜冻就要受到破坏,那些地区的荻蔗就不能在地里留很长时间等它变成白色再收,因此要赶紧砍伐用来造红糖。

制造红糖必须在十天之内全力完成。

因为十天以前荻蔗糖浆还没有长足,而十天以后又怕受霜冻的侵袭而导致前功尽弃,所以种蔗多达十亩的人家就要准备榨糖和煮糖用的车和锅以供急用。

至于在广东南部没有霜冻的地区,荻蔗收割的早迟就随人自主安排了。

制造冰糖的方法是:

将最上层的白糖加热溶化,用鸡蛋清澄清并去除掉面上的浮渣,要注意适当控制火候。

将新鲜的青竹破截成一寸长的篾片,撒入糖液之中。

经过一夜之后就自然凝结成天然冰块那样的冰糖。

制作狮糖、象糖及人物等形状的糖,糖质的精粗就可以随人们自主选择了。

白(冰)糖中分为五等,其中“石山”为最上等,“团枝”稍微差些,“瓮鉴”又差些,“小颗”更差些,“沙脚”则为最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