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1课时 认识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27212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1课时 认识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1课时 认识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1课时 认识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1课时 认识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1课时 认识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1课时 认识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1课时 认识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1课时 认识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1课时 认识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1课时 认识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1课时 认识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1课时 认识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1课时 认识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1课时 认识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1课时 认识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1课时 认识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1课时 认识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1课时 认识同.docx

《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1课时 认识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1课时 认识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第1课时 认识同.docx

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1课时认识同

第1课时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掌握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解释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通过“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的探究,培养设计实验和实验操作的能力。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建立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与物质性质之间的认识模型。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构建“位”“构”“性”关系认识模型,发展对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性质的认识模型。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形成实验探究元素性质递变规律、比较物质性质的思路,提高基于理论进行预测、提出假设的能力和基于实验事实概括、推理得出结论的能力。

 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

1.判断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的间接方法

(1)比较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置换反应越容易发生,说明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

(2)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一般来说,碱性越强,说明元素原子失电子的能力越强。

2.判断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的间接方法

(1)比较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以及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一般来说,反应越容易进行,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说明元素原子得电子的能力越强。

(2)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一般来说,酸性越强,说明元素原子得电子的能力越强。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1.判断正误

(1)很难失电子的原子一定易得到电子。

(  )

(2)酸性:

HCl>H3PO4,故得电子能力:

Cl>P。

(  )

(3)碱性:

NaOH>Mg(OH)2,故失电子能力:

Na>Mg。

(  )

(4)元素原子得电子越多,非金属性越强;失电子越多,金属性越强。

(  )

(5)热稳定性:

NH3<H2O,故非金属性:

N<O。

(  )

答案:

(1)× 

(2)× (3)√ (4)× (5)√

2.现有金属元素A、B、C,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比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A可以从C的盐溶液中置换出C。

则这三种元素的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A>B>C        B.B>A>C

C.B>C>AD.C>B>A

解析:

选B。

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比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则元素B的金属性比元素A的强;A可以从C的盐溶液中置换出C,则元素A的金属性比元素C的强。

3.下列叙述能说明氯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比硫元素原子强的是(  )

①HCl的溶解度比H2S大 ②盐酸的酸性比氢硫酸强 ③HCl的稳定性比H2S强 ④HCl的还原性比H2S强

⑤HClO的酸性比H2SO4强 ⑥Cl2与铁反应生成FeCl3,而S与铁反应生成FeS ⑦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⑧在元素周期表中Cl与S同周期且Cl在S的右侧 ⑨还原性:

Cl-

A.③④⑤⑦⑧⑨B.③⑥⑦⑧

C.③⑥⑦⑧⑨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解析:

选C。

不能根据氢化物的溶解度、酸性来比较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强弱,①②错误;HCl的稳定性比H2S强,说明Cl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强,③正确;H2S的还原性比HCl强,④错误;比较原子得电子能力的强弱,可比较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HClO不是最高价含氧酸,⑤错误;非金属单质在相同条件下与变价金属反应,产物中变价金属元素的价态越高,说明非金属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⑥正确;Cl2与H2S反应置换出S,说明Cl2的氧化性强,则Cl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强,⑦正确;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元素得电子能力增强,⑧正确;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强,对应元素原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弱,⑨正确。

 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比较

(1)钠、镁、铝原子失电子能力的比较

元素

Na

Mg

Al

单质

与水

反应

与冷水剧烈反应

与冷水不反应,与沸水缓慢反应

与冷水、沸水均不反应

单质

与盐酸

反应

反应非常剧烈,放出大量气泡

反应剧烈,放出大量气泡

反应较剧烈,缓慢放出气泡

最高价

氧化物

对应水

化物的

碱性

NaOH

强碱

Mg(OH)2

中强碱

Al(OH)3

两性氢

氧化物

结论

(2)硅、磷、硫、氯原子得电子能力的比较

元素

Si

P

S

Cl

单质与

H2化合

条件

高温

较高温度

加热

点燃

或光照

气态氢

化物的

稳定性

SiH4

很不稳定

PH3

不稳定

H2S

较不稳定

HCl

稳定

最高价

氧化物

对应水

化物的

酸性

H2SiO3

弱酸

H3PO4

中强酸

H2SO4

强酸

HClO4

最强无机

含氧酸

结论

2.同周期主族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

(1)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往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2)理论解释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3.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区

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元素的性质,又能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元素的性质。

例如,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锗元素属于金属元素,但它们的单质均具有半导体的性质。

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递变规律

项目

同周期(从左到右,稀有气体元素除外)

最外层电子数

1→7(第1周期除外)

主要化合价

最高正价+1→+7(O、F除外),

最低负价-4→-1

原子半径

逐渐减小

原子得失

电子能力

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单质的氧化

性、还原性

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

元素的金属性

和非金属性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

对应水化物的

酸碱性

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

气态氢化物

生成由难到易,稳定性由弱到强

 原子的失电子能力越强,对应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原子的得电子能力越强,对应单质的氧化性越强。

1.判断正误

(1)得电子能力:

C>N>O>F。

(  )

(2)失电子能力:

Na>Mg>Al。

(  )

(3)稳定性:

CH4>NH3>H2O>HF。

(  )

(4)碱性:

NaOH>Mg(OH)2>Al(OH)3。

(  )

(5)酸性:

H2SiO3>H3PO4>H2SO4>HClO4。

(  )

答案:

(1)× 

(2)√ (3)× (4)√ (5)×

2.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

T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酸性最强的无机含氧酸。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X

Y

Z

T

A.原子半径:

X<Y<Z<T

B.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

Z<T

C.X的氢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D.Y和T可以组成多种化合物

解析:

选C。

由题意可知T为Cl,再根据其他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推出Z为S、Y为Si、X为Al。

四种元素位于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则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T<Z<Y<X,A项错误;Z、T分别为S、Cl,它们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Cl>S,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所以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强弱关系为Z>T,B项错误;X为Al,Al(OH)3具有两性,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C项正确;Y和T只能组成四氯化硅,D项错误。

3.A、B、C、D、E是同一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显碱性,且碱性:

B>A;C、D两种元素对应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C>D;E是这五种元素中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元素。

则它们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B<A<C<D<E    B.A<E<B<C<D

C.E<B<A<C<DD.B<A<E<D<C

解析:

选D。

因A、B、C、D、E是同一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和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显碱性,且碱性:

B>A,则金属性:

B>A;C、D两种元素对应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C>D,则非金属性:

C>D;由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A、B、C、D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B<A<D<C;E是这五种元素中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元素,A、B、E均为金属元素,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根据离子半径的比较规律:

“序大径小”,则三者中E的原子序数最大;故这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B<A<E<D<C。

课堂小结

合格考训练

1.已知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ZO4>H2YO4>H3XO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按Z、Y、X的顺序增大

B.单质的氧化性按X、Y、Z的顺序减弱

C.原子半径按X、Y、Z的顺序增大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增强

解析:

选D。

由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可知,X、Y、Z的最高正价分别为+5、+6、+7,它们分别处在同一周期的ⅤA、ⅥA、ⅦA族,故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XY>Z;单质的氧化性X

2.下列事实不能用于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是(  )

A.金属间发生的置换反应

B.1mol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

C.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D.金属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的难易

解析:

选B。

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多少不能用于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

例如:

与酸反应时,1molAl失电子数比1molMg多,但Al的金属性比Mg弱。

3.已知33As、35Br位于同一周期。

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

As>Br

B.热稳定性:

AsH3>HBr

C.还原性:

As3-

D.酸性:

H3AsO4>HBrO4

答案:

A

4.下列元素的单质中,最容易跟氢气反应生成氢化物的是(  )

A.硼            B.氮

C.氟D.碳

解析:

选C。

四种元素均位于第2周期,同周期从左往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结合氢气生成氢化物越来越容易,所以答案为C。

5.下列氧化物按其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的是(  )

A.SiO2

B.SiO2

C.P2O5

D.P2O5

解析:

选B。

Si、P、S、Cl四种元素位于第3周期,从左往右依次排列,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所以答案为B。

6.用“>”或“<”填空。

(1)酸性:

H2SiO3________H3PO4。

(2)碱性:

Mg(OH)2________Al(OH)3。

(3)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H2S________HCl。

(4)还原性:

H2S________HCl。

(5)酸性:

HClO4________HClO。

从以上答案中可以归纳出:

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________。

②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________。

③元素的________性越强,其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________。

④非金属性越强的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越________。

⑤同种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含氧酸中,该非金属元素的价态越高,其酸性越________。

答案:

(1)< 

(2)> (3)< (4)> (5)>

①强 ②强 ③非金属 强 ④弱 ⑤强

等级性测试

1.甲、乙两种非金属元素:

①甲单质比乙单质容易与H2化合;②甲单质能与乙的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水溶性比乙的强。

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

A.④            B.⑤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

选C。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越容易与H2化合,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①③正确;非金属性强的元素的单质能置换出非金属性弱的元素的单质,②正确。

2.X、Y是同周期非金属元素,已知X原子比Y原子半径大,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强

B.X的阴离子比Y的阴离子的还原性强

C.X的失电子能力比Y的弱

D.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

解析:

选B。

根据题干条件判断X、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为

;再根据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判断只有B项正确。

3.下列能判断元素甲的金属性一定比乙强的有(  )

①甲单质能与乙的盐溶液反应并置换出乙 ②甲、乙两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甲的原子半径小于乙

③甲、乙两短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且甲的原子序数小于乙 ④甲、乙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甲大于乙 ⑤两单质分别与氯气反应生成阳离子时,甲失去的电子数比乙多

A.①②③④⑤B.②

C.②⑤D.①③④

解析:

选D。

①相对活泼的金属能将相对不活泼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②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金属性越强;③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小,金属性越强;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⑤相同条件下与同种氧化剂反应,越易失去电子,元素金属性越强,但与失去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4.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热稳定性:

H2O>HF>H2S

②原子半径:

Na>Mg>O

③酸性:

H3PO4>H2SO4>HClO4

④得电子能力:

C

A.①③           B.②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

选B。

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

F>O>S,所以热稳定性:

HF>H2O>H2S,故①错误;②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至右逐渐减小,故原子半径:

Na>Mg,O在Na和Mg的上一周期,半径最小,故②正确;③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

Cl>S>P,则酸性:

HClO4>H2SO4>H3PO4,故③错误;④同周期从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非金属性:

F>O>N>C,故得电子能力:

F>O>N>C,故④正确。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H2SO4的酸性比HClO的酸性强,所以S的非金属性比Cl强

B.Mg(OH)2是中强碱,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所以Al比Mg活泼

C.H2S300℃时开始分解,H2O1000℃时开始分解,说明O的非金属性比S强

D.Na和Mg与酸都能剧烈反应放出氢气,故无法比较它们的金属性强弱

解析:

选C。

A项,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时,应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B项,Mg比Al活泼;D项,Na与酸反应比Mg更剧烈,故金属性:

Na>Mg。

6.同周期X、Y、Z三种元素的单质与等量H2化合时,释放出的能量大小关系为X>Y>Z,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

X>Y>Z

B.原子半径:

X

C.阴离子还原性:

Z>Y>X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逐渐增强

解析:

选D。

元素的单质与H2化合时,其非金属性越强,化合时反应越剧烈,释放的能量越多,故非金属性:

X>Y>Z,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逐渐减弱。

7.同一短周期的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单质的活泼性:

W<X<Y<Z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W<X<Y<Z

C.单质的氧化能力:

W<X<Y<Z

D.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

W<X<Y<Z

解析:

选B。

同一短周期的元素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B项正确;若Z为0族元素,则Z的单质最不活泼且氧化能力最弱,A、C项错误;若Z为F,F无正价,D项错误。

8.A、B代表两种非金属元素,下列不能说明A的非金属性比B强的是(  )

A.B的简单阴离子(B2-)的还原性强于A的简单阴离子(A-)的还原性

B.A的含氧酸比B的含氧酸的酸性强

C.A的单质A2能将B的阴离子(B2-)氧化,并发生置换反应

D.A、B的单质分别与Fe化合时,前者产物中Fe的化合价为+3价,后者产物中Fe的化合价为+2价

解析:

选B。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B的阴离子(B2-)的还原性强于A的阴离子(A-)的还原性,可说明非金属性A>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A的含氧酸比B的含氧酸的酸性强,但不一定是最高价含氧酸,所以不能确定A、B的非金属性强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单质的氧化性越强,A的单质A2能将B的阴离子(B2-)氧化,并发生置换反应,可说明非金属性A>B;A、B的单质分别与Fe化合时,前者产物中Fe为+3价,后者产物中Fe为+2价,可说明非金属性A>B。

9.对四种元素G、L、M、R的单质进行如下实验:

G

L

M

R

和冷水反应

无反应

慢慢反应

未试验

未试验

和2mol·L-1

HCl反应

溶解并

放出气体

溶解并

放出气体

无反应

无反应

和Rn+的水

溶液反应

溶解并

形成沉淀

未试验

溶解并

形成沉淀

未试验

根据表中所给的实验结果,判断这四种元素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L、G、R、MB.G、L、M、R

C.L、G、M、RD.L、R、G、M

解析:

选C。

可从实验现象及结果推断。

从与冷水反应情况可知,L比G的金属活动性强;从与2mol·L-1HCl反应可知,G、L是较活泼的金属,M、R是不活泼金属,不与HCl反应;M在Rn+的溶液中溶解并形成沉淀,即M置换出R,M比R活泼,故选C。

10.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Y

X

Z

回答下列问题:

(1)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

(2)表中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写元素符号)。

(3)下列事实能说明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________。

a.Y单质与H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1molY单质比1molS得电子多

c.Y和S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

解析:

(1)Z(Cl)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3周期ⅦA族。

(2)X(Si)、S、Z(Cl)的电子层数相同,比C、N、Y(O)多一个电子层,且根据“序大径小”的规律知Si原子半径最大。

(3)a.置换反应说明氧化性:

O2>S,故非金属性:

O>S;b.得电子数的多少不能说明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c.氢化物分解所需的温度越高,说明氢化物越稳定,故非金属性:

O>S。

答案:

(1)第3周期ⅦA族 

(2)Si (3)ac

11.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周期元素,W、X是金属元素,Y、Z是非金属元素。

(1)W、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与Y可形成化合物W2Y,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3)Y的低价氧化物通入Z单质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Y、Z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________>______。

(用化学式表示)

解析:

(1)W、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则W为Na、X为Al,其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H)4]-。

(2)由W2Y的化学式,可确定Y为S,其化学式为Na2S。

(3)SO2和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l2+2H2O===H2SO4+2HCl。

(4)非金属性:

Cl>S,故氢化物稳定性:

HCl>H2S。

答案:

(1)Al(OH)3+OH-===[Al(OH)4]-

(2)Na2S (3)SO2+Cl2+2H2O===H2SO4+2HCl

(4)HCl H2S

12.请判断:

硫、碳、硅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

请从下列给出的试剂中选择合理的实验试剂,利用所给装置验证你的结论(提示:

H2SiO3难溶于水)。

实验试剂:

浓盐酸、稀硫酸、饱和H2SO3溶液、大理石、Na2CO3粉末、Na2SiO3溶液。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甲仪器中盛________,乙仪器中盛________,丙仪器中盛________。

(2)乙仪器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论:

酸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强到弱排列)。

解析:

根据硫、碳、硅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或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可以比较这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结合题目中提供的试剂可知,应通过比较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验证这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答案:

硫>碳>硅

(1)稀硫酸 Na2CO3粉末 Na2SiO3溶液

(2)产生大量气泡

(3)H2SO4>H2CO3>H2SiO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