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832466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江苏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

《江苏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docx

江苏省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8篇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

2007年江苏省议论文阅读8篇

独处与思考

石庆华

独处,是人的一种生存能力。

缺乏独处能力的人,归根到底是缺乏思考的内在需求。

一个人如果不能在独处中静心思考,则是残缺的人生。

有位西方哲人极而言之:

“对无知的人来说,闲暇是人的一种死亡,是活着的坟墓。

” 

有人说:

孤独是蚌病成珠。

忍耐痛苦的结果是得到那颗美丽绝伦的珍珠。

但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

相反,乐于独处的人把独处看成是难得的享受。

独处,最有利于想像力的发挥。

独对自然,心灵会像宇宙一样深邃;独观书籍,思想会像电波一样通达古今;独赏音乐,情绪会像雪莲一样玉洁冰清;独坐静思,自我会像大山一样坚实稳固。

 

一个人独处,拥有一片静谧的空间,真正地享受一下独处的时光,彻底地忘掉一切烦恼和久积心头的忧郁,清心寡欲,逍遥自在,感受自我,静思内省,清除灵魂中的污垢,让灵魂彻底净化。

这样的独处又有什么不好呢?

生活中有诗情画意,有如音乐般优美的旋律,但同时也有丑恶与狰狞。

正因如此,才有人选择独处。

独处是一种心态,一种性情,一种意愿。

 

没有独处,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领悟;没有领悟,哪来思想火花。

人人都有思考的潜能,但思考并非像心潮那样说来就来。

思考需要宁静的处所和精心的孕育。

没有思考的愿望,没有灵魂的渴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生活,思考是生命的高级形式。

卢梭说:

“沉思的人,乃是一种变了质的动物。

”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类会思考。

爱默生说:

“世人最艰巨的使命是什么?

思考。

”只有乐于独处的人,在独处中观察、分析、思考,才能有独到的见解,对生活有独特的领悟,从而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

()

13.“对无知的人来说,闲暇是人的一种死亡,是活着的坟墓。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分)

14.作者为什么说“没有独处,就没有思考”?

(3分)

15.“有人说:

孤独是蚌病成珠。

忍耐痛苦的结果是得到那颗美丽绝伦的珍珠。

”你认同这个说法吗?

为什么?

(3分)

 

【参考答案】

13.这句话中“无知的人”处于“闲暇”时,虽独处却不思考,会导致精神的死亡,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意思对即可)

14.独处,最有利于想像力的发挥(适宜思考):

思考。

需要宁静的处所(需要独处);只有乐于独处的人。

在独处中观察、分析、思考才能有独到的见解对生活有独特的领悟,从而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

(也可用自己的语言作答,信息完整、意思正确即可)

15.认同。

孤独的人如果能忍受痛苦,战胜孤独,就可以提升自己的意志品质,拥有新的收获。

不认同。

孤独的人如果陷入孤独的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必将导致精神的颓废乃至消亡(任选一点或者综合两点作答均可,意思对即可)

(07江苏连云港)

人生是立体的

①人不仅能创造工具,而且能创造自己。

比如:

人生之长、宽、高这三个尺寸,便是我们自己建造起来的。

②人生的长度或曰寿命,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创造的。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说:

“人生在祈祷中恳求神赐给他们健康,而不知道他们自己是健康的主人。

他们是以无节制的行为违反健康的行事,这就是以自己的情欲背叛了健康。

”真不愧为古希腊首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他的话与现代健康观何其相似!

他的话令人想起当今世界卫生组织的警告:

疾病,60%是人自己制造出来的,即来自不良的生活方式。

你欲得到健康、享有长寿吗?

请按巴尔扎克的“秘诀”:

“有规律地生活”,自己去创造它们吧。

③人生的宽度或曰视野,是自己创造的。

见多识广能够以往知来,以古知今,以见知隐,以微知著,以近知远,以一知万。

博学广涉之士翱翔于何其广阔的时空!

人生宽度太窄,就成了狭缝——烦恼,也是人自己制造的。

心理学家指出,烦恼有60%是因无知(或无才、无识)引起的。

人生的深度或曰成就,是自己创造的。

拿破仑一世说:

“不热烈勇敢地追求成功而能取得成功,世上绝无这样的人”。

教育家、心理学家大体上认同:

对于一个人的成就智力因素的贡献只有20%,而非智力因素的比重即占80%。

所有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一代又一代伟大科学家,集人类优秀综合素质于一身,生发令人惊异的想象力,推动科学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峰。

④成功与幸福人生的极致,具有令人向往的长度、叹为观止的宽度,以及惊世骇俗的深度,意大利有句谚语:

“应当以事业而不应当以寿命来衡量人的一生。

”人生之成功与幸福是可以度量的,它等于人生长度、宽度与深度三者的乘积,或可将它称为“人生容积”。

人生容积越大,里面盛装的成功与幸福就越丰富,越醇厚、越甜蜜。

⑤伽利略的人生宽度让人惊讶。

他不仅在天文学、哲学、数学。

物理学诸领域均有建树,而且深爱音乐,还曾创作滑稽戏,并在剧中扮演角色。

伽利略于1642年离开人世,但他的人生长度仍在延续:

即使当年将他判为罪人的教会,也不得不于1979、1980年两次认错,纠正那个不公正的审判。

这是一个拥有巨大容量的人生,容纳着银河与太阳,容纳着木星和月亮,容纳着许多运动学定律,容纳着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⑥在谈论人生的时候,我们不能不将目光聚焦于“想象力”。

人生还与想象力有关吗?

人生深度的不同,源于想象力的差异。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认为,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

的确,人们至今知道他、记得他,不是因为他曾享有82岁的长寿,而是因为他在长达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那》《复活》那样的深刻作品。

法国作家雨果比托尔斯泰年长26岁,也活到83岁,进一步回答了这个问题,他指出,想象就是深度。

成功的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都拥有丰富生动、深刻奔放的想象力。

⑦人生多种多样:

欢乐幽默或愁苦抑郁,成功充实或平淡无奇,丰富多彩或音调乏味。

拥有怎样的人生,拥有多大的人生容积,不是父母所遗传,也不是他人所赠与。

立体的人生,全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懂得了这一点,人人都能争取更大的人生容积,人人都能创造一个充满欢乐、拥有成功、丰富多彩的人生。

14.文中“人生的容积”指的是什么?

(3分)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是怎样提出的?

(3分)

16.“它等于人生长度、宽度与深度三者的乘积”这句话阐述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3分)

17.请就“人生深度的不同,源于想象力的差异”这句话写下你的批注。

(3分)

 

【参考答案】

14.人生之成功与幸福。

(成功与幸福人生的极致)

15.立体的人生,全靠我们自己去创造。

是在文章的结尾处归纳出来的。

16.人生容积越大,里面盛装的成功与幸福就越丰富,越醇厚、越甜蜜。

(意似或意同即可)

17.(可就理解赏析、阅读感悟、主题把握、修辞运用等方面去写批注。

如:

这句话形象的写出了想象力越丰富,成就就越大;想象力越贫乏,成就就越小。

(07江苏盐城)

愉快是基本标准

周国平

①读了大半辈子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愉快是基本标准。

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

如果读它不能使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

②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

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

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是基本的标准。

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交友、恋爱、行善等等,简言之,一切精神活动。

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③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关于这种境界.陶渊明作了最好的表述:

“好读书。

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过,我们不要忘记,在《五柳先生传》中,这句话前面的一句话是:

“闲静少言,不幕荣利。

”可见要做到出于性情而读书,其前提是必须有真性情。

④以愉快为基本标准,这也是在读书上的一种诚实的态度。

无论什么书,只要你读时感到了愉快,使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你就应该承认它对于你是一本好书。

尤其是文学作品,本身并无实用,惟能使你的生活充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你喜欢读。

不感兴趣而硬读,其结果只能是不懂装懂,人云亦云。

⑤我不否认,读书未必只是为了愉快,出于利益的读书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例如学生的做功课和学者的做学问。

但是,同时我也相信,在好的学生和好的学者那里,愉快的读书必定占据着更大的比重。

15.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2分)

16.请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③自然段中“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2分)

17.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④自然段从正反两个方面所阐述的读书应取的诚实态度。

(2分)

答:

 

【参考答案】

15.(2分)愉快是读书的基本标准(答“愉快是基本标准”也对)。

16.(2分)离开了物质利益的追求,(1分)只追求精神的享受(只出于真性情而读书)。

(1分)

17.(2分)感兴趣(感到愉快)的书就读,(1分)不感兴趣的书就不读,不做不懂装懂人人云亦云的事。

(1分)

(07江苏无锡)

怎样学习古文

怎样学习古文?

翻开《唐才子传》,在唐朝,七八岁的孩子不仅能读懂古文,还会写古文。

是不是当时人特别聪明呢?

再看近代人,康有为“七岁能属文”,梁启超六岁学完《五经》。

可见今古人的聪明是相似的。

那么为什么现代人读古文会成问题呢?

这应当跟读法有关。

前人读书,刚启蒙时,对读的内容几乎完全不懂。

读了若干年,豁然贯通,完全懂了,而且是“立体的懂”。

其关键就在于熟读背诵,把所读的书全部装在脑子里。

假如不是如此,读了一篇课文,记住了文中一些生字和句子,这只是“点线的懂”。

生字是“点”,句子是“线”。

“点线的懂”是不够的,因为一个字的解释在不同的句子中往往因上下文的关系而有变化,在不同的结构里也会改变原有的词性,有了不同的用法,碰到这个字的解释或用法有变化时就不好懂了。

记住了一篇课文中所有的生字和句子,这叫“平面的懂”,“平面的懂”只记住了这篇课文的生字和句子,在别的课文里,同样的字,假如它的意义或用法有了变化,就看不懂了。

因此,“平面的懂”也还是不够的。

而把一部书全部读熟就不同了。

比方“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了104次,开始不懂,当读到十几次时,渐渐懂了;读到几十次、上百次时,懂得就更多了。

如,在《学而》篇里:

“孝弟(孝敬父兄)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同‘欤’)。

”这个“仁”是指一种很高的道德标准,即仁德。

在同一篇里,说:

“泛爱众,而亲仁。

”这个“仁”指具有仁德品行的人。

在《里仁》篇,说:

“里(居住)仁为美。

”这个“仁”指有仁德的地方,相当于好的环境。

在《子路》篇里说:

“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意思是假使有王者兴起,一定要经过三十年才能推行仁政。

这个“仁”解释为推行仁政,改变了原有的词性,成了动词。

在这些句子里,“仁”字作为仁德的基本意义没有变,只是由于上下文的不同,具体的解释或用法有了变化。

懂得了这些具体的变化,这就是对“仁”字的“立体的懂”。

到了“辛亥革命”以后,废科举,兴学校,学校里不读《论语》,改读教科书了,但是从学校里毕业出来的学生,还是会读古文,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当时的学校也教文言文,一到中学,就教传诵的古文,不但教,还要熟读背诵。

当时的中学生,熟读背出了不少篇古文,他们对读熟背出的不少篇古文中的字,也就有了“立体的懂”;因此要会读古文,熟读背出足够量的古文也行。

学会读古文跟学会读外语相似。

语言学大师吕叔湘先生小时候读外文,老师挑出书中的精彩段落来要学生背,这次背一段,下次再背一段,积少成多,就背出不少段落了。

这是吕先生他们所以对英文有“立体的懂”的原因。

朱熹讲读史书,挑重要段落来读,跟吕先生的讲法相似,可以参考来使我们达到对古文或外语的“立体的懂”。

结合熟读背诵来讲“立体的懂”,还有一层含义,即培养语感。

学习古文也是学习语言。

把方言区的孩子送到北京来念书,不用教他北京话,过几年,他的北京话就讲得好了,从发音到用词都北京化了。

他回到家里,听到大人讲话不合北京话的标准,还会起来纠正,因为他已有了北京话的语感了。

学习古文也这样,熟读背诵了一定篇目的古文,对于古文的用词造句,尤其是虚词的运用都熟悉了,也就会理解了。

(作者周振甫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06年7期,有删改)

9.什么是“立体的懂”?

有哪些具体做法可以达到“立体的懂”?

仔细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分)

10.第三段的四个例句中,“仁”的用法发生变化的一项是(2分)

A.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B.泛爱众,而亲仁

C.里仁为美D.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11.根据最后一段方言区的孩子学北京话的例子类推,谈谈“文言文语感”的大致意思。

(2分)

12.有的同学学古文,主要靠背记课文中的词语注释和句子翻译,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

今年中考,扩大了文言文的考查范围,你认为是否有必要?

结合上文,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3分)

【参考答案】

9.“立体的懂”是指以深厚的积累为基础,形成语感,能融会贯通地理解古文。

途径

(1)读熟背诵整部的书;

(2)读熟背出许多篇文章;(3)读熟背出许多精彩段落。

(3分。

第一问1分,答到与“融会贯通”相近的意思即可。

第二问3条全答对得2分,答到2条或

(1)

(2)两条中任1条得1分,只答出第(3)条或全没答对不得分;意思相同即可)

10.D(2分)

11.不设统一答案。

答题要点:

(1)它是在熟读背诵很多文言文基础上(或在特定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中)形成的一种语言感受能力;

(2)它是自己体悟到的不是教出来的;(3)能自觉理解运用,辨析正误。

(2分。

答到2点即可得2分,答到1点得1分)

12.没有标准答案。

只要有自己的真实想法,联系选文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

这些做法不可取,因为那只是点线的懂,最多达到面上的懂,不会灵活运用;扩大考试范围,有利于增加积累,促进达到立体的懂。

如持反对意见,必须有一定的道理和事实,对文中的观点提出质疑。

(3分。

观点鲜明,能运用文中的知识,语言通顺,得3分;有一点欠缺得2分;只要作答,一般不判0分)

(07江苏常州)

在节日里徜徉

①有的日子,值得庆祝它,纪念它,这就是节日。

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

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境,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放。

节日,给平淡的日子打上一个漂亮的领结。

有了节日,日子便有了起伏。

②有些节日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它们的意义不同寻常。

因某一年的某一天发生了一件意义深远的重大事情,一个本来很平常的日子,便成为365天里的一个亮点,具有巨大的穿透力和辐射力。

譬如l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发起了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其后的一个多月里,运动迅速席卷中华大地,5月4日这个日子后来成为青年节,打上了爱国精神的烙印。

又如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lO月1日这个日子从此成为国庆节,凝聚了扬眉吐气的中华民族新生与振兴的希望。

这类具有重大意义的节日,为人们提供了一年一度举行庆典的缘由。

每逢这些节日,人们或举行盛大的聚会,或召开庄严的大会,或举办载歌载舞的晚会,用以歌颂人民、礼赞祖国,充分感受节日的分量和意义。

公共场所则彩旗招展,彩灯高悬,呈现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

这些庆典,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回眸和眺望的机会,成了人们保持意义记忆的一种基本方式,更是人们生命智慧的一部分。

③有些节日具有鲜明的民族传统文化色彩。

它们从历史烟尘中逶迤而来,浸满了丰厚的文化意蕴,带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弥散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那霏霏细雨,浸湿了祭祖怀亲的心绪,使中华历史长卷笼上一层淡淡的哀思。

端午节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墨汁,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千家万户共享一轮明月,吃月饼,叙家常,念亲人,表达浓浓的祝福和思念,成为每个家庭最温馨的生活亮点。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是节日旋律中最高的音符,人们心灵深处的情绪在这时得到彻底爆发。

灯笼、爆竹、春联成了节日的经典形象,绚丽的色彩和欢庆的声浪使春节尽情绽放。

围绕着辞旧迎新的喜庆主题,各地衍生出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欢庆方式,一浪推一浪地渲染着春节气氛。

其中,南京的金陵灯会就颇为有名。

金陵灯会始于六朝,盛于明清,延续至今。

现在的灯会集中在夫子庙举办,自春节始,为期一月。

尤其在元宵

④人的生命之树缀满了节日的彩灯。

有些节日不具有公众性而具有个体性,只属于你自生命的刻度尺。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命的加减法规则越来越明晰而透彻了。

婚庆日,也是隶属于你的特殊日子,它是婚姻的里程碑。

因为婚姻里有太多的酸甜苦辣,有太多的跌宕起伏,这婚姻的常青树,使婚姻充满盎然的绿意。

这些个体性节日也许不像公众性节日那样有确切的指向和鲜明的主题,但它们依然蓬勃在你的生命家园里,不管你珍视还是遗忘,它们总是按时来按时去,脚步匆匆而踏实,使你的生命丰满起来。

11.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3分)

 

12.用自己的话概括②段的主要内容。

(2分)

13.阅读③段中的画线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端午节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墨汁,把中华大地染

①②

成粽叶式的青绿。

(1)分别写出句中隐含的历史故事和传统习俗。

(2分)

历史故事:

▲(1分)

传统习俗:

▲(1分)

(2)从①②两处域线词语中任选一处,作简要品析。

(2分)

对(▲)处简要品析:

14.③段中写春节的部分提到南京的金陵灯会,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分)

15.“节日,给平淡的日子打上一个漂亮的领结。

”下列选项中。

不能体现这句话意思的一项是(▲)(2分)

A.每逢这些节日,……公共场所则彩旗招展,彩灯高悬,呈现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景象。

B.中秋佳节,千家万户共享一轮明月,吃月饼,叙家常,念亲人,表达浓浓的祝福和思念,成为每个家庭最温馨的生活亮点。

C.若干年前的这一天,时间老人认领了你,你从此来到莽莽天地问面对尘世的快乐和忧伤。

D.婚姻的进程伴随了岁月的风霜雪雨,但婚庆日始终是婚姻的常青树,使婚姻充满盎然的绿意。

(2007江苏南京)

人生的目标

毕淑敏

①回忆自己成长中走过的路,我永远感激我的一个远房亲戚。

是他在我生活一片惘然的时候,给了我最难忘的指点和教诲,这就是:

在人生的道路上,给自己一个目标;在生活的每一天,不要忘记自己的目标。

②可是,现实中有不少的人却始终没有目标。

其实寻找目标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关键是你要知道天下有这样一件唯此为大的事,然后尽早来做。

正是你自己需要一个目标,而不是你的父母或是你的老师或是你的上级需要它。

它的存在,和别人的关系都没有和你的关系那样密切。

也就是说,它将是你最亲爱的伙伴,其血肉相连的程度绝对超过了你和你的父母,你和你的妻子儿女,你和你的同伴、领导的关系。

你可能丧失了所有的财产和地位,但只要你的目标还在,你就还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存在,你就并不孤独和无望。

③我们常常把别人的期待当成了自己的目标,在孩童的时候,这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你会渐渐地长大,无论别人的期望是怎样的美好,它也不属于你。

·除非有一天,你成功地在自己的心底移植了这个期望。

这个期望生根发芽,长成了你的目标。

那时,尽管所有的枝叶都和原来的母本一脉相承,但其实它已面目全非,它的灵魂完完全全只属于你,它被你的血脉所滋养。

④我们常常把世俗的流转当成自己的目标。

这一阵子崇尚钱,你就把挣钱当成了自己的目标。

殊不知钱只是手段而非目标,有了钱之后,事情远远没有结束。

把钱当成目标,就是把叶子当成了根。

目标是终极的代名词,它悬挂在人生的瀚海之中,你向它航行,却永远不会抵达。

你的快乐就在这跋涉的过程中流淌,而并非把目标攫为已有。

从这个意义上说,钱不具备终极目标的资格。

过一阵子流行美丽,你就把制造美丽保存美丽当成了目标。

殊不知,美丽的标准有所不同,美丽是可以变化的,目标却是相当恒定的。

美丽之后你还要做什么?

美丽会褪色,目标却永远鲜艳。

⑤有人把快乐和幸福当成了终极目标,这也值得推敲。

快乐并不只是单纯的快感,并不只是类乎饮食和繁殖的本能。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最长远最持久的快乐,来自于你的自我价值的体现.而毫无疑问,自我价值是从属于你的目标感,一个连目标都没有的人,何谈价值呢!

⑥一棵树的目标也许是雕成大厦的栋梁,也许是撑一把绿伞送人阴凉,也许是化作无数张白纸传递知识,也许是制成一次性筷子让人大快朵颐……还有数不清的可能性,我们不是树,我们不可能穷尽也不们岂明白树的心思。

我们是人,我们可以为自己确立一个卧标,—这是做人的本分之一。

(毕淑敏/文有删改)

1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3分)

1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

(4分)

①除非有一天,你成功地在自己的心底移植了这个期望。

()

②美丽会褪色,目标却永远鲜艳。

()

13.第④段中,作者评析了哪一种错误的目标观?

是怎样论述的?

14.根据全文内容,在下面的横线上给本文加上一个恰当的标题。

(3分)

(2007江苏南通)

精神手杖

佚名

①明代重臣张居正,自幼聪明好学。

十三岁赴武昌乡试,主考官看了他的试卷,拍案叫绝,认为必能录取,不料,来武汉巡游的湖广巡抚顾玉麟却说,最好让张居正落第。

主考官迷惑不解,顾解释说,张居正该是将相之才,如过早让他发达,易使其自满;如果让他落第,虽迟了三年,但能使他看到自己不足,反而更能使他发愤图强。

张居正后来成为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在险恶的环境中坚持政治革新,那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精神,应该说与他少年落第的经历不无关系。

②人生挫折难免,在我们的面前,总是弯道多而直路少,逆境多而顺境少。

诚然,挫折总是要给我们造成损失的,但是,挫折一旦发生,只要处理得好,就能够为我们深化认识提供机会,使人们变得更加成熟,也给事物的发展带来转机。

那种在挫折面前低头泄气的人,只能是意志薄弱者。

而意志坚强的人,往往受阻更拼搏。

奥斯特洛夫斯基也说:

“人的生命如洪水奔流!

不遇岛屿与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因此,我们说,有挫折的人生才能成就丰富。

③一个人生命价值的高低,是与他可能遇到挫折的大小成正比的。

以《人间喜剧》而名扬天下的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拥有顽强的精神,具备大无畏的勇气,决不轻言失败,决不向命运低头。

他曾在自己的手杖上刻了这样一句话:

“我粉碎每一个障碍。

”这根手杖是坚定人生信念的象征,使他具有直面每一个挫折的勇气,从而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铸就了辉煌的人生。

④年轻的朋友,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道你不也应该拥有一根这样的精神手仗吗?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答:

17.文章开头从张居正的故事谈起,有什么用意?

(3分)

答:

18.说出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并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4分)

答:

19.第段中用巴尔扎克的事例来论证观点,请你再写出一个类似的事实论据。

(3分)

答:

(2007江苏宿迁)

时间怎样的行走

迟子建

①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

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

我觉得左右摇摆的钟摆就是一张可以对所有人发号施令的嘴,它说什么,我们就得乖乖地听。

在我的想象中,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

但有时候它也是温情的,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可以放纵地提着灯笼在白雪地上玩个尽兴,可以在子时钟声敲响后得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想着用这钱可以买糖果来甜甜自己的嘴,真想在雪地上畅快地打几个滚。

②我上初中以后,手表就比较普及了。

我看见时间躲在一个小小的圆盘里,在我们的手腕上跳舞。

它跳得静悄悄的,不像墙上的挂钟,行进得那么清脆悦耳,所以,手表里的时间总给我一种鬼鬼祟祟的感觉,从这里走出来的时间因为没有声色,而少了几分气势。

这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