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847165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docx

《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docx

人类的家园地球复习

地球仪和地图

地球仪上的一些概念:

地轴、两极<南极、北极)

经纬网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经纬网.可以准确的表示地球表面上任何一个低点的位置.

经线<子午线):

地球表面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从两极上空看呈放射状.

规定:

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

纬线:

与赤道平行的线.人们把赤道定为0°纬线.

经度和纬度:

0°经线向东180°为东经

赤道以南的纬度称为南纬

东经160°表示为160°E,北纬30°表示为30°N.

90°N就是北极,90°S就是南极.

经线

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两极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基本相等

除了0°经线和180°经线其他度数的经线都有两条,分别用东经和西经表示.

纬线

所有的纬线都不相交;所有的纬线长度都不相等;除了0°纬线其他度数的纬线有两条,分别用南纬和北纬表示.

特点

经线

纬线

数量

无数多条

无数多条

形状

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

圆,每条纬线可以自成一个圆圈

长度

每条经线长度相等

赤道最长,向两南北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点为零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东半球和西半球、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划分

赤道是划分南北半球的界限,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160°E和20°W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20°W向东到160°E<160°E向西到20°W)为东半球,160°E向东到20°W<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DXDiTa9E3d

低、中、高纬的划分

地图

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示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三要素:

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

表示实际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大比例尺大于1:

100000

小比例尺小于1:

1000000

大比例尺表示的范围小,描述的内容比较详细,小比例尺则反之.

表示方法:

数字、文字、线段.

(2)方向:

表示地里方向.

(3)图例:

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方向的判断方法:

经纬网法:

经线表示东西方向,纬线表示南北方向.

指向标定向法:

看箭头的方向.箭头指示的一般是北方.

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例】1、在地球仪上能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是<  )

A.30°W、150°W

B.120°E、40°W

C.35°W,145°E

D.10°E、170°E

2、图3-2-1中甲地的经、纬度应是(>

中考资源网

A.120°E,20°NB.120°E,20°SC.120°W,20°ND.120°W,20°SRTCrpUDGiT

3、王强在地图上发现一个地方,南侧是高纬度,北侧是中纬度,西侧是西半球,东侧是东半球,该地的经纬度是<)5PCzVD7HxA

A.160°E,60°NB.20°W,60°C.160°E,60°SD.20°W,60°SjLBHrnAILg

4、读下面四幅经纬网图回答.

在图中数字所示的地点中,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③

D.④

5、读甲乙丙丁四幅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四点的经纬度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2)A点位于C点的______方向

<3)四点中能够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___

<4)四点中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xHAQX74J0X

6、看图经纬网,回答.

<1)分别写出DEF三点的经纬度:

D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2)图中D在A的_____方向,E在F点______方向.

<3)能够与图中180°经线组合成一个经线圈的经线是_________.

<4)图中经纬网的位置全部位于______半球,而且大部分位于___半球.

<5)图中既位于西半球、又属于东经度的范围是____

A、140°E向东至180°B、140°W向东至180°

C、160°E向东至180°D、160°W向西至180°LDAYtRyKfE

7、比例尺

表示.

A.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2400000

B.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倍

C.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为1:

800000

8、一般说来,比例尺越大<  )

A.分母数值越大

B.分母数值越小

C.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大

D.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小

9、下图是一幅公路平面略图,读后回答:

<14分)

<1)图中公路D到E走向的变化由到.

<2)图中河流上游流向下游的总趋势是从流向.<3)村庄B在村庄A的方;村庄C分别在村庄A、B的方和方.Zzz6ZB2Ltk

地球表面的板块

探索:

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提出问题:

发现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很相对应,觉得很奇怪,是偶然的巧合,还是非洲大陆曾经与南美大陆是一个整体,后来因为其他原因破裂漂移分开的?

dvzfvkwMI1

建立假设:

大陆可能原先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才分离了.

寻找证据:

证据一:

大西洋两岸的海岸线相互对应,特别是巴西东端的直角突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呈直角凹进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rqyn14ZNXI

证据二:

大西洋两岸的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非常对应,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表明当时这些大陆曾相连接.EmxvxOtOco

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魏格纳为证明自己的假设进行了艰苦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并写出《海陆的起源》一书,从中提出了大陆漂移的观点.SixE2yXPq5

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届中被发现,尽管现在大陆之间呈犬牙交错状,但仍能说明它们在以前曾是连成一片的.6ewMyirQFL

大陆漂移说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魏格纳认为:

全球的陆地在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离并漂移到现在海陆分布.kavU42VRUs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全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

各大板块交界处因移动方向而分为:

生长边界<海岭、断层):

大西洋、红海

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喜马拉雅山、地中海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相撞相挤压的地方,常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不断碰撞,使喜马拉雅山不断上升;板块发生张裂会形成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张裂),大西洋<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张裂).y6v3ALoS89

1、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多什么现象<  )

A.暴雨

B.火山、地震

C.台风

D.冰雹

2、有关板块构造学说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球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B.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C.板块内部地壳也比较活跃

D.板块都处于不断运动中

3、2004年12月发生印度洋海啸造成逾15万人遇难,该次海啸是由8.9级的地震引起的,这次地震与两大板块的碰撞有关,这两大板块是<)M2ub6vSTnP

A.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与非洲板块

4、关于板块构造学说正确的是<)

①.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有魏格纳创建的②板块构造学说是依据大西洋两岸大陆的可拼合性创立的③地球的岩石圈被海沟、海岭和巨大的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④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⑤板块的碰撞形成了裂谷和海洋0YujCfmUCw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5、读六大板块分布图回答

<1)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的板块是_____A、③B、④C、①D、⑤

<2)澳大利亚位于______eUts8ZQVRd

A、③大洋洲板块B、③印度洋板块C、④太平洋板块D、②非洲板块

<3)大西洋位于板块_____<张裂,挤压碰撞)地带.

<4)riben多地震是因为riben位于_____板块、_____板块活跃地带.

<5)太平洋周围的火山地震带就是太平洋板块与____板块、_____板块、_____板块和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sQsAEJkW5T

地形和地形图

1.地球的陆地表面主要由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不同地形共同构成.

地形类型

特征

山地

海拔高<500M以上,相对高度超过200M),地面起伏明显

丘陵

海拔200M—500M,地面起伏和坡度都较缓,相对高度一般在100M以下

平原

海拔高<200M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

海拔高<500M以上),地面起伏小,顶部平坦宽广

盆地

周围高中间低

地形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顶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

鞍部

两条等高线凸出部位相对应

峭壁

等高线重叠处

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较低处凸出

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较高处凸出

陡坡

等高线较密处

缓坡

等高线较疏处

洼地

等高线呈很小的封闭的曲线时中间低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用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2>等高线密集处表示坡度较陡;

(3>等高线稀疏处表示坡度较缓;(4>等高线重叠处表示陡崖;

(5>等高线内部呈很小的封闭曲线,并且由外向内海拔增高,表示山顶;其中内部很小的封闭曲线表示盆地;

(6>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即等高线突出的部位相对称的地方>;

(7>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山谷水向中部集中>;

(8>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水向两侧分流>;

(9>等高线内部呈很小的封闭曲线,并且由外向内,海拔降低,表示洼地.

1、下图为“30°N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10M.据图完成1-2题.

M地貌的成因可能是<)

①海浪侵蚀②珊瑚淀积③岩层断裂④泥沙堆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表示河流,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谷②山脊③鞍部④山顶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3、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示部位的地形名称ABCE

<2)图中甲居民点位于乙居民点的方向,两居民点的实地距离为______

<3)当地要修建水库,选择坝址的最佳地点是

<4)居民点分布在甲乙两处与地形的关系是

地形的变化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量,它能使地表起伏加大,具有阶段性.褶皱、隆起形成高山或高原;断层、凹陷形成盆地或低地.GMsIasNXkA

在降水比较丰富的湿润地区,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最大.在降水比较少的地区,风的吹蚀和沙的沉积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丘.在高寒地区,在冰川移动的作用下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流水的冲刷疏松松的黄土高原变的沟壑纵横.流水也会使石灰岩溶蚀,形成许多溶洞.江河携带的泥沙在河流的中下游河河口沉积会形成平原和三角洲.TIrRGchYzg

外力作用主要是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对地形的作用.他对地形的影响是缓慢而持久的.外力作用的主要作用是削低高山,填平谷地,使地表趋平坦.7EqZcWLZNX

地形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lzq7IGf02E

地壳的缓慢变化——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生物作用<统称为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塑造了山岭和低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将低谷填平,使高低不平的地表形态趋于平坦.

外力

作用

对地形的影响

流水

冲刷、侵蚀

流水冲刷地表成峡谷,

流水溶蚀石灰岩地区成溶洞.

搬运、堆积

水土流失,流速降低时,泥沙沉淀堆积成三角洲、冲积平原

风力

吹蚀

形成风蚀城堡,戈壁,蘑菇石

堆积

风携带泥沙堆积形成沙漠

冰川

侵蚀

冰川流动时,刨蚀地面成冰斗谷和角峰.

1、下列关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珠江三角洲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C.内力作用使高山削低,盆地填平,外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

D.干旱地区的外力作用是流沙,湿润地区主要是流水zvpgeqJ1hk

2、下列有关内外力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最高峰是因为该地区只有内力作用的影响

B.内力作用是主导作用,所以在任何地方都占有优势地位

C.雅鲁藏布江的形成是因为只受流水的冲刷

D.内力作用使地表的相对高度增大

3、下列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是地表变得高低起伏不平NrpoJac3v1

4、2003年梅雨季节,云南省长时降雨,多个地区发生泥石流,造成较大的危害.泥石流导致地貌变化的作用,属于(>1nowfTG4KI

A.内力作用B.外力作用

C.内力和外力同时作用D.既不是内力作用,也不是外力作用

5、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形是(>.

A.珠江三角洲B.东非大裂谷C.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流动沙丘D.黄土高原

6、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是(>.

A.台湾海峡B.舟山群岛c.四川盆地D.长江三角洲

7、华北平原是由于地壳不断下沉和泥沙不断淤积形成的,这说明地形的形成<)

A.内力作用是主要的B.外力作用是主要的

C.地壳运动的结果D.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8、造成埃及“狮身人面像”破坏的主要外力是(>

A.风B.流水C.冰川D.海浪

9、桂林山水甲天下,其形成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A、流水的溶蚀作用B、流水的沉积作用C、风的吹蚀作用D、冰川移动的作用

10、外力作用中,强大而普遍的侵蚀作用是(>

A.风力的侵蚀B.流水的侵蚀C.冰川的侵蚀D.海浪的侵蚀

11、下列地貌类型成因正确的是(>

A.三角洲—流水溶蚀B.风蚀城堡—风沙沉积C.角峰—冰川侵蚀D.瑞晶洞—流水冲刷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